老家的玉米刚收获不久,串门的时候,不少收获晚或者懒散的邻居,还依旧在家里撕玉米皮,半青不黄的玉米棒子,堆得小山似的,散发出一股子玉米的清香。
除了玉米,大豆是秋季另一种主要的农作物。
有些家庭等到田里的豆苗半枯,就请来收割机过一遍,胖乎乎的软豆子就全都脱粒了,再晾晒两天,就可以装袋入库,或者碰到价钱不错的收购商,干脆在田间地头直接卖掉!
想省几个钱的,就舍不得请收割机了,镰刀人工收割,连秧苗带豆荚一起晾晒,几天后,豆荚晒得焦脆,一脚踩下去,噼里啪啦响,半干的黄豆也就脱落了。
只是每当这个季节,晾晒玉米大豆就成了乡村的独有风景,院子里、房顶上、大路上,到处都是玉米棒子和豆秸!
有的脸皮薄些,只在家门口占据了小半边柏油马路,车辆路过啥的,也基本不会造成麻烦。
可半多数的家庭就没这么要面皮了,直接大马路上铺开,绵延几十上百米,全是厚厚的豆秸,人来人往的扎脚不说,车子跑起来都费力!
要是电瓶摩托,都能给你累得哑火!
最遭罪的还是骑自行车的。
身强力壮的大老爷们,骑车走在上面都得进入慢动作模式,身体稍微弱些的,根本就骑不动,干脆推着步行...
得益于“村村通”政策,村里也有一条三四米宽的小马路,而且正打家门口路过,出门直接上了马路,倒也方便不少。
老家四亩多地都承包给了堂兄家,没了农作物收成,自然就不用晾晒。
本来昨天下午回来的时候,隔了一条街的一位爱占小便宜的大娘,就在秦逸家门口晒豆秸,不过到了傍晚,秦逸就让对方收拢了回去。
平时不在家也就算了,现在回来了,自然不能让别人想咋地就咋地,总不能为了别人的方便而麻烦自己吧!
而且豆荚表面带有一层细绒毛,晒干了之后,碾压加风吹,就会变得尘土飞扬。
所以别的先不管,为了媳妇们和孩子们的健康,也不能让豆秸啥的晾在家门口!
中午吃了饭,大家聚一起聊聊天,秦逸就又带着媳妇们跑出了家门。
难得回来一趟,总得带大家欣赏一下家乡的风光。
其实地处平原的老家,没山没水的,真没什么风光可供欣赏,除了大片的农田,就是相隔三五里地的村庄,一眼望去,连个起伏的小土丘都没有,说起来也真的没啥特色。
不过说没水也不太合适,村北三五里地,有一条绵延几个县的河流,通向颍河最终注入淮河,河面也有十几米宽,算是一条大河了。
机场租来的七座越野,正好被秦逸等人坐得满满当当,孩子们就只有坐在姑娘们怀里了,一路欢声笑语,欢快地朝河堤跑去。
想要深切体会农村风光,做电三轮最好!
秦逸本来已经从邻居家借了来,可惜下午一两点,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坐着三轮在大太阳底下乱跑,不中暑也得热得汗流浃背,哪还有心思看景啊。
村北正在唱大戏,秦逸开车向南,沿着小马路兜了半圈,拐上了村东边的省道,新修两年的省道呈南北走向,平整又宽阔,车子向北跑了没几分钟,三米高的河堤就近在眼前了。
不过姑娘们首先被一片棉花田吸引住了,嚷嚷着要下来。
在美国,农作物一般都是大产区种植,棉花主要分布在南部。
蒙大拿作为畜牧业和小麦产区,基本看不到棉花,所以此刻看到挂着一朵朵白色棉絮的棉花,姑娘们都觉得新鲜。
最近一直秋高气爽,得了阳光,棉桃都竞相开放,绿色或半黄的叶子间,密密的点缀着毛茸茸的白色棉球,白胖胖的,看上去煞是喜人。
安琪儿欢呼着跑了上去,姑娘们也都摆着造型拍照,欢欢喜喜的,让看惯了老家农田的秦逸,竟然也觉得风光优美了...
除了棉花田和红薯地,大片大片的农田都已经重新耕种了小麦。
此时尚未发芽,大地一片土黄色,只偶尔在田间地头才点缀一抹绿色,那是南瓜秧或者菜园子,开始包心的白菜、个头不大的白萝卜等。
香菜贴地生长,铺成一大团,卖相不怎么样,但香味浓郁;还有豆角秧苗,没有搭菜架子,长得蓬蓬的一团,挂果不多,但供一家人平时吃用是足够了。
棉花长势好,田主人自然显得忙碌,此时更是全家出动,提着竹编篮子和布袋,紧张抢收优质棉花。
这喜人的白胖棉桃,最怕突如其来的雨水,否则就会伤了纤维,不仅卖相不好,质量也大受损害,卖不出高价的。
这片棉花地是东边邻村的,秦逸不认识对方,对方自然也不认识秦逸,没办法,秦逸名气是家喻户晓,但见过他的真不多。
不过苏萨她们一群外国面孔,那就是响亮的活招牌,本来还疑惑的田主人,看到她们,顿时就知道秦逸等人的身份,所以对于他们一家在地头玩闹,非但不在意,反而与有荣焉!
出于礼貌,秦逸隔了老远就扯着脖子打招呼:“忙着呐,老乡!”
简单的一句话,打消了诸多尴尬,主人家的老爷们儿只知道傻笑,倒是半边天显得干脆利落,尖着嗓子快步走过来打招呼,走到一半,弯腰摘了几个白色的甜瓜,热情地请秦逸一家品尝。
随口聊了几句,姑娘们满足了好奇,秦逸就不耽误田主人忙碌,带着大家上车走开了。
坐进车里,几个甜瓜闻着香甜,不止安琪儿,姑娘们也都嘴馋,但秦逸却拦着,用带来干净水洗了两遍,又削去瓜皮才放心。
不是秦逸瞎折腾,他一贯都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理念,但老家都有打农药的习惯,尤其是棉花田,要是不打三五遍杀虫剂,收成起码减一半!
所以棉花田里的甜瓜,直接吃可不行,大人们或许没事,但三个小宝宝还得吃奶呢,可不能由着性子来。
甜瓜没牧场蔬菜园里个头大,味道自然也比不上,但依旧是脆嫩、香甜的。
一边指点着朴素的乡村建筑,一边嚼得脆响,对看啥都新鲜的姑娘们来说,别有一番古朴的韵味。
“爸爸,我想吃那个,大葫芦!”
车子慢悠悠,安琪儿一边啃着甜瓜,一边转着小脑袋瞅着路边的葫芦秧,看到麦秸堆上几个半掩着的胖葫芦,不由面露好奇,可怜巴巴地央求着。
车子已经驶过去了,姑娘们也都扭着脑袋朝后看,牧场里可没有种葫芦,这种蔬菜好不好吃,她们也非常好奇呢!
“嗯,晚上回家的时候摘一个,辣椒炒葫芦,很不错的一道菜!”
秦逸自然点头,而且他也好多年没吃过了,此时提起来,竟然也有一种嘴馋的感觉,想着如果再弄一些小鱼,裹着面糊糊炸得焦脆,那简直给鲍鱼都不换呐!(未完待续。)
除了玉米,大豆是秋季另一种主要的农作物。
有些家庭等到田里的豆苗半枯,就请来收割机过一遍,胖乎乎的软豆子就全都脱粒了,再晾晒两天,就可以装袋入库,或者碰到价钱不错的收购商,干脆在田间地头直接卖掉!
想省几个钱的,就舍不得请收割机了,镰刀人工收割,连秧苗带豆荚一起晾晒,几天后,豆荚晒得焦脆,一脚踩下去,噼里啪啦响,半干的黄豆也就脱落了。
只是每当这个季节,晾晒玉米大豆就成了乡村的独有风景,院子里、房顶上、大路上,到处都是玉米棒子和豆秸!
有的脸皮薄些,只在家门口占据了小半边柏油马路,车辆路过啥的,也基本不会造成麻烦。
可半多数的家庭就没这么要面皮了,直接大马路上铺开,绵延几十上百米,全是厚厚的豆秸,人来人往的扎脚不说,车子跑起来都费力!
要是电瓶摩托,都能给你累得哑火!
最遭罪的还是骑自行车的。
身强力壮的大老爷们,骑车走在上面都得进入慢动作模式,身体稍微弱些的,根本就骑不动,干脆推着步行...
得益于“村村通”政策,村里也有一条三四米宽的小马路,而且正打家门口路过,出门直接上了马路,倒也方便不少。
老家四亩多地都承包给了堂兄家,没了农作物收成,自然就不用晾晒。
本来昨天下午回来的时候,隔了一条街的一位爱占小便宜的大娘,就在秦逸家门口晒豆秸,不过到了傍晚,秦逸就让对方收拢了回去。
平时不在家也就算了,现在回来了,自然不能让别人想咋地就咋地,总不能为了别人的方便而麻烦自己吧!
而且豆荚表面带有一层细绒毛,晒干了之后,碾压加风吹,就会变得尘土飞扬。
所以别的先不管,为了媳妇们和孩子们的健康,也不能让豆秸啥的晾在家门口!
中午吃了饭,大家聚一起聊聊天,秦逸就又带着媳妇们跑出了家门。
难得回来一趟,总得带大家欣赏一下家乡的风光。
其实地处平原的老家,没山没水的,真没什么风光可供欣赏,除了大片的农田,就是相隔三五里地的村庄,一眼望去,连个起伏的小土丘都没有,说起来也真的没啥特色。
不过说没水也不太合适,村北三五里地,有一条绵延几个县的河流,通向颍河最终注入淮河,河面也有十几米宽,算是一条大河了。
机场租来的七座越野,正好被秦逸等人坐得满满当当,孩子们就只有坐在姑娘们怀里了,一路欢声笑语,欢快地朝河堤跑去。
想要深切体会农村风光,做电三轮最好!
秦逸本来已经从邻居家借了来,可惜下午一两点,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坐着三轮在大太阳底下乱跑,不中暑也得热得汗流浃背,哪还有心思看景啊。
村北正在唱大戏,秦逸开车向南,沿着小马路兜了半圈,拐上了村东边的省道,新修两年的省道呈南北走向,平整又宽阔,车子向北跑了没几分钟,三米高的河堤就近在眼前了。
不过姑娘们首先被一片棉花田吸引住了,嚷嚷着要下来。
在美国,农作物一般都是大产区种植,棉花主要分布在南部。
蒙大拿作为畜牧业和小麦产区,基本看不到棉花,所以此刻看到挂着一朵朵白色棉絮的棉花,姑娘们都觉得新鲜。
最近一直秋高气爽,得了阳光,棉桃都竞相开放,绿色或半黄的叶子间,密密的点缀着毛茸茸的白色棉球,白胖胖的,看上去煞是喜人。
安琪儿欢呼着跑了上去,姑娘们也都摆着造型拍照,欢欢喜喜的,让看惯了老家农田的秦逸,竟然也觉得风光优美了...
除了棉花田和红薯地,大片大片的农田都已经重新耕种了小麦。
此时尚未发芽,大地一片土黄色,只偶尔在田间地头才点缀一抹绿色,那是南瓜秧或者菜园子,开始包心的白菜、个头不大的白萝卜等。
香菜贴地生长,铺成一大团,卖相不怎么样,但香味浓郁;还有豆角秧苗,没有搭菜架子,长得蓬蓬的一团,挂果不多,但供一家人平时吃用是足够了。
棉花长势好,田主人自然显得忙碌,此时更是全家出动,提着竹编篮子和布袋,紧张抢收优质棉花。
这喜人的白胖棉桃,最怕突如其来的雨水,否则就会伤了纤维,不仅卖相不好,质量也大受损害,卖不出高价的。
这片棉花地是东边邻村的,秦逸不认识对方,对方自然也不认识秦逸,没办法,秦逸名气是家喻户晓,但见过他的真不多。
不过苏萨她们一群外国面孔,那就是响亮的活招牌,本来还疑惑的田主人,看到她们,顿时就知道秦逸等人的身份,所以对于他们一家在地头玩闹,非但不在意,反而与有荣焉!
出于礼貌,秦逸隔了老远就扯着脖子打招呼:“忙着呐,老乡!”
简单的一句话,打消了诸多尴尬,主人家的老爷们儿只知道傻笑,倒是半边天显得干脆利落,尖着嗓子快步走过来打招呼,走到一半,弯腰摘了几个白色的甜瓜,热情地请秦逸一家品尝。
随口聊了几句,姑娘们满足了好奇,秦逸就不耽误田主人忙碌,带着大家上车走开了。
坐进车里,几个甜瓜闻着香甜,不止安琪儿,姑娘们也都嘴馋,但秦逸却拦着,用带来干净水洗了两遍,又削去瓜皮才放心。
不是秦逸瞎折腾,他一贯都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理念,但老家都有打农药的习惯,尤其是棉花田,要是不打三五遍杀虫剂,收成起码减一半!
所以棉花田里的甜瓜,直接吃可不行,大人们或许没事,但三个小宝宝还得吃奶呢,可不能由着性子来。
甜瓜没牧场蔬菜园里个头大,味道自然也比不上,但依旧是脆嫩、香甜的。
一边指点着朴素的乡村建筑,一边嚼得脆响,对看啥都新鲜的姑娘们来说,别有一番古朴的韵味。
“爸爸,我想吃那个,大葫芦!”
车子慢悠悠,安琪儿一边啃着甜瓜,一边转着小脑袋瞅着路边的葫芦秧,看到麦秸堆上几个半掩着的胖葫芦,不由面露好奇,可怜巴巴地央求着。
车子已经驶过去了,姑娘们也都扭着脑袋朝后看,牧场里可没有种葫芦,这种蔬菜好不好吃,她们也非常好奇呢!
“嗯,晚上回家的时候摘一个,辣椒炒葫芦,很不错的一道菜!”
秦逸自然点头,而且他也好多年没吃过了,此时提起来,竟然也有一种嘴馋的感觉,想着如果再弄一些小鱼,裹着面糊糊炸得焦脆,那简直给鲍鱼都不换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