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郭龙云对此没有什么反感,反而还很庆幸自己为之效忠的陛下不是一个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而是一个手段凌厉的枭雄,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率领自己等一群中华军将士、幕僚们开创出帝国这等伟大的基业。
而且林哲虽然对待外敌心狠手辣,不过对待开国功臣们却是还算不错,文官这边不说,除了毕余同早年犯了林哲的忌讳外,其他的基本都在仕途上得到了圆满,就连江道泉这个老顽固,都能够以协理大臣的位置上干到七十六岁高龄致仕。
而武将那边,虽然通过统帅部委员会的名义,收掉了军方最为权重的几位大佬们的军权,也通过转为预备役等方式对大量高级将领进行更新换代,但是林哲到底是没有和很多开国君主那样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他虽然收拢了军方高级将领的军权,但是也没有说挨个清洗杀一遍,在这方面,林哲和朱棣的做法比较类似。
那就是林哲有把握压住这些军方将领,同时也想要把这些军事贵族阶层保留下来,和文官系统形成一种平衡。
文武相互争斗,并达成一种平衡的态势,这是林哲这二十年来一直努力的结果,当早年军方太强势的时候,他就打压军方,扶持内阁。
当这些年内阁强势起来,军方反而弱势了后,他又是刻意扶持军方的声音。
如果纵观林哲这些年在国内事务上的处理方法和手段,那么就会现他从始至终遵循着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平衡’。
他让军方和内阁保持平衡,他让军方的诸多大佬保持平衡,让海6两军保持平衡,让内阁的多个大佬保持平衡。
比如西伯利亚战争的时候,如果林哲愿意的话,他完全可以早就决定给6军拨付临时战费,但是他没有,反而是让6军自行解决,为此6军是付出了不菲的代价,而6军付出的这种代价能够稍微平衡西伯利亚战争后6军的强势。
也就是说,在西伯利亚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林哲就考虑到战争胜利后6军会太过强势,所以想要进行压制了,不然就难以保持以往的平衡。
平衡乃是目前帝国的政治基础,也是林哲掌控整个帝国权力的核心要素。
林哲所做的这些,郭龙云自然是能够看得出来的,能够当上总理大臣的人自然不是笨蛋,甚至某种程度上而言郭龙云、薛焕、江道泉这种人玩弄权术的手段比林哲还要高明,不至于看不出来林哲的这些心思。
但是明白又能如何,他们照例得乖乖按照林哲的安排去做,因为他们非常清楚,林哲是皇帝,他们只是臣子。
林哲的性格,从多个方面来分析,都是相当复杂的,不能简单的用好或者坏去形容,但是有一点郭龙云却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自己的这位陛下,从来都不是什么犹豫不决的人,遇事果断坚决,一旦决定去做了,就直到成功为之。
这种气势是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的。
一场规模庞大的西伯利亚战争,林哲说大就大了,而他前后做出的决定顶多只有几天时间而已,甚至郭龙云都怀疑自己的这位陛下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前后因果,而是看到俄土战争的机会后,就是毫不犹豫的准备动战争,然后狠狠的咬下了俄罗斯的一大块肉下来。
帝国的崛起,不就是靠着一次次陛下的果断坚决嘛!
当年中华帝国初立,偏安苏南和浙北的时候,林哲就是亲自率领大军倾巢而出西征,然后一路杀到南京,从而彻底奠定了帝国的庞大基础。
如果说1857年的西征失败了,恐怕造成的后果绝对是灾难性的,但是当年陛下畏惧了吗?犹豫了吗?
没有!
要分析林哲的性格,不用天天待在林哲身边,去看他的喜怒或者是说了什么话,甚至他具体做一些什么事都是不用去看。
只需要看看帝国的崛起历史,基本上就可以把林哲的性格给完整的分析出来了,1853年到1878年,这二十五年里从余姚县勇营再到如今已经跻身列强之一的中华帝国,帝国的崛起历史,就是林哲最好的写照。
而这样的一个皇帝,一个开国之君,他对继承人的要求会是什么样的呢?
难道说只会满足一个有着传统仁德的儒家君主?
郭龙云不信!
不仅仅郭龙云猜测着谁会是太子,其他人大多也如此,不过受限于前二十年来林哲对立储问题的高压政策,一时间还是没有人敢公开上书讨论立储问题,不过他们都已经能够猜测得到,现在陛下已经是决定要立储,而且太子的人选恐怕短时间内就要见分晓了。
而这些人的猜测也没有错,八月中旬,林哲宣布将会对近年来对帝国有着重大贡献的臣子进行封爵,而这一次封爵的规模将会是六十年代的大封功臣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
不少消息灵通的人已经是探知,这一次新晋的贵族就至少有三十人,另外有相当多一部分的贵族将会获得更高的爵位。
这个时候,大量在外地的重要军政要员也是6续返回南京。
不少有心人也是在猜测,兴许陛下会趁着这个机会正式立储!
八月十九号,大量臣子开始入宫参加授爵大典,这一天里,林哲一口气新封了三十五名贵族,另外有不少原本的低阶贵族获得了加爵,从男爵提升到子爵,或从子爵提升到伯爵的,又或者是从普通伯爵提升到封号伯爵,侯爵等。
其中最让人瞩目的就是原第十二军第一骑兵支队的指挥官苏晋瑥,其在西伯利亚战争里因为战功显赫,战争还没结束的时候,就被授予男爵头衔,战争结束后,就被晋升为6军中将,并担任骑兵总监一职。
而这一次的授爵大典里,他被特地晋升为北海伯爵,这个北海乃是贝尔加湖的古称,因为苏晋瑥在贝尔加湖畔的连续作战,所以特此以此地作为其封号。
除苏晋瑥外,还有原第五军军长司先功,他原本乃是6军资深中将,男爵。因为攻克尼布楚,最后一路杀到了赤塔,为帝国拿下西伯利亚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战后被晋升为6军上将,并调任参谋部作战次长一职。
而这一次的授爵,其被授予西伯侯,成为帝国最近数年来唯一晋升的侯爵。
授爵大典的进行,引起了诸多人的关注,有人欢喜有人哭,不过这些人都知道,这一次的授爵大典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因为林哲并没有在授爵大典后就让这些臣子们离开南京。
一时间,南京城内甚至整个帝国内部都市议论纷纷,不少胆大的人已经是迫不及待的站出来,开始上书请求立太子,稳固国本。
而让很多人意外的是,这些请求立太子的大臣们没有受到革职、贬职之类的惩罚,这些折子都是被留中不。
这个时候,几乎所有权贵都已经知道,这一次陛下是真的要立太子了。
授爵大典后的第三天,林哲召开了很少召开的大朝会,这种和明清时代类似的大朝会,往往是一年也召开不一次,而每一次都是有着浓厚的象征意义。
而这一次,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为立太子而召开的大朝会!
八月二十二号,皇宫新华殿内,诸多有资格上朝的臣子们是根据各自的职务、爵位高低各自列队而立,而且这些人不仅仅有正在任职的军政要员,一些预备役的军方将领、致仕的前文官大佬,比如薛焕、江道泉等都以贵族的名义前来出席。
上午九时许,六位皇子也是从进入大殿之内,然后站在群臣的前面,这六个皇子两个年级小的还茫然不知,而四个年级比较大的皇子则是脸色中带着忐忑和期待。
这四位皇子都已经知道,今天是决定他们一生命运的时候到了。
和外臣只是猜测不同,这四个皇子可是几个月前就知道父皇已经开始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考核,除了让他们频繁参加御前会议,并言外。
私底下里,林哲几乎是每天都会拿着具体的事务让他们提出建议甚至做出决定,为了避免外界的干扰,林哲甚至是暂停了平仁堂的课程,免的那些皇子教习们或者外界的大臣甚至后宫的嫔妃们对皇子的决定做出干扰。
林哲需要的是他们自身的决定!
而他们对各种军政事务的看法和决定,将会直接影响到林哲对他们是否能够成为储君的判定。
这种考核持续了两个多月后,今天终于是要见分晓了。
上午九时三十分,随着秘书处处长进来高唱:“皇上驾到!”
当即这些群臣们,包括六位皇子都是先后跪拜,口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这种跪拜大礼,也只能出现在这种大朝会之上了,平常时候可看不见。
等群臣们再抬头,就已经是看见林哲已经稳坐在那张巨大的龙椅之上,话说这龙椅还是被北平紫禁城里搬来的,明清两朝数十位皇帝都坐过,现在则是被搬到了南京,成为了中华帝国的皇帝宝座。
不过这是安放在新华殿一楼大厅上,而这个大厅一般都是举行大规模朝会、典礼等活动才用到,所以林哲也是一年到头也才坐那么一两次而已。
平常时候,林哲都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办公。
入座后,又听秘书处处长高唱‘平身’,诸多大臣们才是缓缓站起来。
这种大朝会,一般都是不讨论事务的,更多是用来颁布一些重**典事项,所以一番礼仪性的奏报后,很快就有秘书处的官员出列,然后手捧一份诏书大声读了起来:“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茅土分颁,作藩屏于帝室……”
这份诏书的字数其实并不短,但是诸多人一听到这份诏书的开头几个字,却是已经是猜到了,这是一份封王侯的诏书,因为其开头用的似乎敕曰而不是召曰,如果是封王侯,加官进爵等,因此通常是用敕曰,但是如果是立太子的诏书,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加官进爵的圣旨了,而是国家大事,是需要昭告天下的,因此一般会用召曰。
这第一份诏书,封的乃是四皇子林煊,被封为晋郡王。
在今天这个场合里,被封王的话,基本上就是可以确定和太子之位无缘了,因为看站在林哲身边的那几个秘书处官员手里头捧着的甚至数量来看,刚好是四份,不多不少,一个皇子一人一份,这里头肯定就会有份封为太子的圣旨。
果然,听到自己的被封为晋郡王后,四皇子林煊的脸上是露出了无奈何落幕之色,虽然他也知道自己成为太子的希望不大,但是身为皇子,基本每一个人都做过成为太子,成为皇帝的梦,而今天,他的梦已经破碎了。
第一份圣旨完了后,则是第二份圣旨,开头又是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这八个字,毫无疑问,这依旧是一份封王的圣旨。
只是大皇子林碃、二皇子林抲、三皇子林晔这三人中,他们谁会紧接着四皇子被封王?换句话说,这三位皇子,哪一位皇子会在太子之位的争夺中失败呢?(未完待续。)8
而且林哲虽然对待外敌心狠手辣,不过对待开国功臣们却是还算不错,文官这边不说,除了毕余同早年犯了林哲的忌讳外,其他的基本都在仕途上得到了圆满,就连江道泉这个老顽固,都能够以协理大臣的位置上干到七十六岁高龄致仕。
而武将那边,虽然通过统帅部委员会的名义,收掉了军方最为权重的几位大佬们的军权,也通过转为预备役等方式对大量高级将领进行更新换代,但是林哲到底是没有和很多开国君主那样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他虽然收拢了军方高级将领的军权,但是也没有说挨个清洗杀一遍,在这方面,林哲和朱棣的做法比较类似。
那就是林哲有把握压住这些军方将领,同时也想要把这些军事贵族阶层保留下来,和文官系统形成一种平衡。
文武相互争斗,并达成一种平衡的态势,这是林哲这二十年来一直努力的结果,当早年军方太强势的时候,他就打压军方,扶持内阁。
当这些年内阁强势起来,军方反而弱势了后,他又是刻意扶持军方的声音。
如果纵观林哲这些年在国内事务上的处理方法和手段,那么就会现他从始至终遵循着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平衡’。
他让军方和内阁保持平衡,他让军方的诸多大佬保持平衡,让海6两军保持平衡,让内阁的多个大佬保持平衡。
比如西伯利亚战争的时候,如果林哲愿意的话,他完全可以早就决定给6军拨付临时战费,但是他没有,反而是让6军自行解决,为此6军是付出了不菲的代价,而6军付出的这种代价能够稍微平衡西伯利亚战争后6军的强势。
也就是说,在西伯利亚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林哲就考虑到战争胜利后6军会太过强势,所以想要进行压制了,不然就难以保持以往的平衡。
平衡乃是目前帝国的政治基础,也是林哲掌控整个帝国权力的核心要素。
林哲所做的这些,郭龙云自然是能够看得出来的,能够当上总理大臣的人自然不是笨蛋,甚至某种程度上而言郭龙云、薛焕、江道泉这种人玩弄权术的手段比林哲还要高明,不至于看不出来林哲的这些心思。
但是明白又能如何,他们照例得乖乖按照林哲的安排去做,因为他们非常清楚,林哲是皇帝,他们只是臣子。
林哲的性格,从多个方面来分析,都是相当复杂的,不能简单的用好或者坏去形容,但是有一点郭龙云却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自己的这位陛下,从来都不是什么犹豫不决的人,遇事果断坚决,一旦决定去做了,就直到成功为之。
这种气势是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的。
一场规模庞大的西伯利亚战争,林哲说大就大了,而他前后做出的决定顶多只有几天时间而已,甚至郭龙云都怀疑自己的这位陛下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前后因果,而是看到俄土战争的机会后,就是毫不犹豫的准备动战争,然后狠狠的咬下了俄罗斯的一大块肉下来。
帝国的崛起,不就是靠着一次次陛下的果断坚决嘛!
当年中华帝国初立,偏安苏南和浙北的时候,林哲就是亲自率领大军倾巢而出西征,然后一路杀到南京,从而彻底奠定了帝国的庞大基础。
如果说1857年的西征失败了,恐怕造成的后果绝对是灾难性的,但是当年陛下畏惧了吗?犹豫了吗?
没有!
要分析林哲的性格,不用天天待在林哲身边,去看他的喜怒或者是说了什么话,甚至他具体做一些什么事都是不用去看。
只需要看看帝国的崛起历史,基本上就可以把林哲的性格给完整的分析出来了,1853年到1878年,这二十五年里从余姚县勇营再到如今已经跻身列强之一的中华帝国,帝国的崛起历史,就是林哲最好的写照。
而这样的一个皇帝,一个开国之君,他对继承人的要求会是什么样的呢?
难道说只会满足一个有着传统仁德的儒家君主?
郭龙云不信!
不仅仅郭龙云猜测着谁会是太子,其他人大多也如此,不过受限于前二十年来林哲对立储问题的高压政策,一时间还是没有人敢公开上书讨论立储问题,不过他们都已经能够猜测得到,现在陛下已经是决定要立储,而且太子的人选恐怕短时间内就要见分晓了。
而这些人的猜测也没有错,八月中旬,林哲宣布将会对近年来对帝国有着重大贡献的臣子进行封爵,而这一次封爵的规模将会是六十年代的大封功臣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
不少消息灵通的人已经是探知,这一次新晋的贵族就至少有三十人,另外有相当多一部分的贵族将会获得更高的爵位。
这个时候,大量在外地的重要军政要员也是6续返回南京。
不少有心人也是在猜测,兴许陛下会趁着这个机会正式立储!
八月十九号,大量臣子开始入宫参加授爵大典,这一天里,林哲一口气新封了三十五名贵族,另外有不少原本的低阶贵族获得了加爵,从男爵提升到子爵,或从子爵提升到伯爵的,又或者是从普通伯爵提升到封号伯爵,侯爵等。
其中最让人瞩目的就是原第十二军第一骑兵支队的指挥官苏晋瑥,其在西伯利亚战争里因为战功显赫,战争还没结束的时候,就被授予男爵头衔,战争结束后,就被晋升为6军中将,并担任骑兵总监一职。
而这一次的授爵大典里,他被特地晋升为北海伯爵,这个北海乃是贝尔加湖的古称,因为苏晋瑥在贝尔加湖畔的连续作战,所以特此以此地作为其封号。
除苏晋瑥外,还有原第五军军长司先功,他原本乃是6军资深中将,男爵。因为攻克尼布楚,最后一路杀到了赤塔,为帝国拿下西伯利亚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战后被晋升为6军上将,并调任参谋部作战次长一职。
而这一次的授爵,其被授予西伯侯,成为帝国最近数年来唯一晋升的侯爵。
授爵大典的进行,引起了诸多人的关注,有人欢喜有人哭,不过这些人都知道,这一次的授爵大典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因为林哲并没有在授爵大典后就让这些臣子们离开南京。
一时间,南京城内甚至整个帝国内部都市议论纷纷,不少胆大的人已经是迫不及待的站出来,开始上书请求立太子,稳固国本。
而让很多人意外的是,这些请求立太子的大臣们没有受到革职、贬职之类的惩罚,这些折子都是被留中不。
这个时候,几乎所有权贵都已经知道,这一次陛下是真的要立太子了。
授爵大典后的第三天,林哲召开了很少召开的大朝会,这种和明清时代类似的大朝会,往往是一年也召开不一次,而每一次都是有着浓厚的象征意义。
而这一次,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为立太子而召开的大朝会!
八月二十二号,皇宫新华殿内,诸多有资格上朝的臣子们是根据各自的职务、爵位高低各自列队而立,而且这些人不仅仅有正在任职的军政要员,一些预备役的军方将领、致仕的前文官大佬,比如薛焕、江道泉等都以贵族的名义前来出席。
上午九时许,六位皇子也是从进入大殿之内,然后站在群臣的前面,这六个皇子两个年级小的还茫然不知,而四个年级比较大的皇子则是脸色中带着忐忑和期待。
这四位皇子都已经知道,今天是决定他们一生命运的时候到了。
和外臣只是猜测不同,这四个皇子可是几个月前就知道父皇已经开始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考核,除了让他们频繁参加御前会议,并言外。
私底下里,林哲几乎是每天都会拿着具体的事务让他们提出建议甚至做出决定,为了避免外界的干扰,林哲甚至是暂停了平仁堂的课程,免的那些皇子教习们或者外界的大臣甚至后宫的嫔妃们对皇子的决定做出干扰。
林哲需要的是他们自身的决定!
而他们对各种军政事务的看法和决定,将会直接影响到林哲对他们是否能够成为储君的判定。
这种考核持续了两个多月后,今天终于是要见分晓了。
上午九时三十分,随着秘书处处长进来高唱:“皇上驾到!”
当即这些群臣们,包括六位皇子都是先后跪拜,口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这种跪拜大礼,也只能出现在这种大朝会之上了,平常时候可看不见。
等群臣们再抬头,就已经是看见林哲已经稳坐在那张巨大的龙椅之上,话说这龙椅还是被北平紫禁城里搬来的,明清两朝数十位皇帝都坐过,现在则是被搬到了南京,成为了中华帝国的皇帝宝座。
不过这是安放在新华殿一楼大厅上,而这个大厅一般都是举行大规模朝会、典礼等活动才用到,所以林哲也是一年到头也才坐那么一两次而已。
平常时候,林哲都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办公。
入座后,又听秘书处处长高唱‘平身’,诸多大臣们才是缓缓站起来。
这种大朝会,一般都是不讨论事务的,更多是用来颁布一些重**典事项,所以一番礼仪性的奏报后,很快就有秘书处的官员出列,然后手捧一份诏书大声读了起来:“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茅土分颁,作藩屏于帝室……”
这份诏书的字数其实并不短,但是诸多人一听到这份诏书的开头几个字,却是已经是猜到了,这是一份封王侯的诏书,因为其开头用的似乎敕曰而不是召曰,如果是封王侯,加官进爵等,因此通常是用敕曰,但是如果是立太子的诏书,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加官进爵的圣旨了,而是国家大事,是需要昭告天下的,因此一般会用召曰。
这第一份诏书,封的乃是四皇子林煊,被封为晋郡王。
在今天这个场合里,被封王的话,基本上就是可以确定和太子之位无缘了,因为看站在林哲身边的那几个秘书处官员手里头捧着的甚至数量来看,刚好是四份,不多不少,一个皇子一人一份,这里头肯定就会有份封为太子的圣旨。
果然,听到自己的被封为晋郡王后,四皇子林煊的脸上是露出了无奈何落幕之色,虽然他也知道自己成为太子的希望不大,但是身为皇子,基本每一个人都做过成为太子,成为皇帝的梦,而今天,他的梦已经破碎了。
第一份圣旨完了后,则是第二份圣旨,开头又是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这八个字,毫无疑问,这依旧是一份封王的圣旨。
只是大皇子林碃、二皇子林抲、三皇子林晔这三人中,他们谁会紧接着四皇子被封王?换句话说,这三位皇子,哪一位皇子会在太子之位的争夺中失败呢?(未完待续。)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