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学堂里面学习儒学即可!至于陛下所说的实学,可以让他们跟着自己的父兄学习!”李纲想了想,开口道。
“一则他们父兄所懂得的颇为有限,我们把全国的实学经验都集合起来,提取其中的精华,岂不胜过他们的父兄?二则,学习实学可以增长见识、明白事理,即便是将来不从事这些实学,也应该知道一些。”赵谌道。
“陛下,老臣仍旧觉得不妥。”李纲皱了皱眉,道。
“陛下,微臣也觉得不妥。”李若水此刻也开口道。
“你们觉得怎么样?”赵谌的目光从其他的军机大臣脸上扫过,道。
“陛下,微臣觉得可行!增加实学是为了让天下学子学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于学子成长大有好处!”王庶道。
“陛下,微臣也觉得不错!”胡铨此刻也开口道。
“陛下,微臣以为可以加入实学!微臣本来在江南读书,后来天下大乱,微臣从江南跑到了关陕投靠陛下!加入生产建设兵团之后,微臣才发现以前所学基本上毫无用处,许多东西都是在生产建设兵团中重新学来!既然这样,何不让天下少年一开始就学习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呢?”王十朋也是道。
“微臣不赞同。”李处温想了想,道。
“你们也都说说看!”赵谌看向下面的军机章京,这些军机章京大都是从生产建设兵团中提拔起来,年纪都不是很大。
他们也纷纷说了起来,几乎所有人都支持赵谌。
赵谌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来年轻人都支持自己的改革!尤其是胡铨、王十朋为代表的从生产建设兵团中走出来的年轻人!像是胡铨、王十朋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学者,他们都是江南书香门第出身,可是现在都明白儒学实用性有限,应该增加一些实际的东西。
“陛下,即便是如此,这制定实学书籍也是一件难事!”李纲又道。
“这个倒不是很难!我们可以将各地的一些实学领袖召集过来,比如种田的高手,算数精妙的掌柜,等等,让他们把一些技巧说出来,写在书中!关于实学,今后每隔几年,我们还可以再加入新的实学知识!”赵谌道。
“陛下,书本一旦定下来,都是一用千年,哪有不断变更的道理?”李若水道。
“从古到今,实学在不断的进步,我们的知识自然也应该不断的进步!今人的种田之法和古人就大不相同,今人的算学和古时就大不相同!关于实学,我们也应该分成许多种类,农学、算学、商学等等分别编制成书,教给学子!”赵谌道。
“陛下,这样一来,学子们需要学子的书籍实在是太多了,恐怕他们难以掌握那么多的知识!”李纲道。
“我们可以由浅入深教给天下学子,刚刚入学,只是学习识字,一年之后再加入一些简单的算学,之后再加入一些更加高深的知识!儒学四书五经,无数书籍,学子们都能够掌握,何况是一些实学呢?”赵谌道。
“陛下所说,老臣还是不能赞同!老臣还是以为应该只教儒学!”李纲再次摇头道。
“这件事情咱们可以容后再议,你们回去之后都好好的想一想!咱们再说科举的事情,朕先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大家!这件事情我也已经和虞允文商议过了,虞允文已经赞同!科举也不能仅仅只靠儒学,也要加入实学内容!”赵谌道。
“陛下,万万不可!学堂里面增加实学,或者还有一些用处,可是科举万万不能发生变化,科举只能考儒学,不能加入所谓的实学!”李纲听了制服后大惊失色,立刻道。
“只懂得儒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进入朝廷、官府之后,如何做事?”赵谌淡淡道。
“陛下,历朝历代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官员们只学习儒学,之后成为知县,可以在任上慢慢的学习实学!”李纲道。
“既然在任上可以学习,为何不能早早学好,然后在科举的时候进行考试,通过之后才能为朝廷、官府做事?”赵谌道。
“陛下,古制不可变!”李纲焦急道。
“古制?老师,你知道这科举制到现在有多长时间吗?”赵谌道。
“大约有五百多年。”李纲想了想,道。
“是啊,科举制到现在也不过五百多年而已!三皇五帝之时,未曾用科举选拔人才,秦汉两晋之时,未曾用科举选拔人才!一直到了隋文帝、隋炀帝,他们为了打破门阀制度,这才开始试行科举!到了唐朝,科举才盛行于世!唐朝灭亡一直到本朝,如果不算五代十国的话,也不过经历了一个半朝代而已!这并非古制,为何不可改变?”赵谌道。
“陛下,从古到今都是学习儒学,以儒学治理天下!现在加入实学,必然会影响儒学地位!”李纲再次道。
“老师,我再问你一个问题,读了儒学之后,是不是真的能够治理天下?不读儒学,是不是就无法治理天下?”赵谌想了想,道。
“这……或许是这样吧。”李纲道。
“老师又错了!儒学一直到了汉时才独尊天下,在汉之前乃是百家争鸣,秦朝乃是法家治国!汉高祖刘邦连书都没有读过,大字都不认识几个,照样可以治理天下,并且乃是一代圣君!萧何、曹参这样的汉初名相,他们本来都是狱卒,仅仅是看管监狱的,他们也没有学过儒学,仅仅是识得一些字而已,不也是治理天下了吗?天下儒生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够胜过他们?我朝太祖当年乃是一介武夫,太宗当年也没有读过多少书,我大宋开国名相赵普仅仅读了半本论语,论学识远远不如当今的一些学子,他们不也是治理天下吗?可见能不能治理天下和是否读了儒学没有多少关系!”赵谌道。
“这……”李纲呆在了那里,无法辩驳。
赵谌所说的都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尤其是涉及到宋太祖、宋太宗等人,根本不能否认。
儒学实用性有限,开国君臣少有死读书的儒士。只是儒家讲究一个“忠”,因此君王登基之后又立刻将儒学当作工具,推行天下。
“除了这些之外,朕还有一个想法,也是曾经和虞允文讨论过的!一个书生,读书十年,对于天下大事一无所知,对于农事商事一无所知,如何能够统御一方?从唐代到现在,凡是中了进士的,要么是留在翰林院,要么是成为地方上的县令!留在翰林院的先不说他,那些仅仅死读书便可以成为县令的,他们当真能够治理好地方?他们未必比得上县中的一个小吏!历代的开国名相之中多有小吏出身,如我前面所说的萧何、曹参、赵普等人都是小吏,因为他们在地方上呆的时间长了,知道如何治理地方,举一反三之际,对于治理天下自然也有心得!可见,死读书的书生还不如经验丰富的小吏!所以,朕以为,科举之后,学子不宜立刻掌控一方,而应该成为地方上的属官或者吏员!他们如果真的优秀,那么必然表现突出,等到他们有了成绩之后,再提拔成为地方官员不迟。”赵谌道。
“陛下,不可如此!无数学子十年寒窗,这才能够中举,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这才能够成为众人之上!他们能够执掌一方,成为知县,这也是对他们辛苦的补偿!陛下现在却让他们从属官、吏员干起,这让学子们情何以堪?”李纲道。
“学子们辛苦,难道天下其他的百姓就不辛苦了吗?天下人人皆辛苦,难道都要成为众人之上不成?读书好未必就能治理好地方,如果真的优秀,又何不在地方上呆上一段时间,如果真的表现突出,朝廷自然会重用!而且,朕还有另一个想法,汉时,地方上的小吏如果表现优秀,还可以做官,到了本朝之后,小吏即使表现再优秀,可是因为没有中过科举,所以根本无法做官!朕以为,小吏如果做得好,也可以去参见一些简单的考试,晋升成为官员!”赵谌道。
赵谌说完,下面许多大臣都眉头紧皱,不过也有人轻轻点头。
四月的天气本来还不是很热,但是此刻这殿堂中却有一种燥热的感觉。
“王庶,你觉得朕说的如何?”赵谌道。
“陛下说的不错!科举之后立刻掌控一方,很容易出乱子,那些学子们什么都不懂,他们仅仅是会读书而已,读书好未必就能治理好一方!陛下,微臣还有一个想法,科举之中应该加入时政!比如我国国土大小,我们邻国的情况,我国的各种律法,我国对于农人、商人的态度如何,各地税收如何收取,出海的关卡是如何运营,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他们应该知道!从今以后这科举再也不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人!”王庶道。
“你说的不错!”赵谌点了点头。
“陛下,老臣仍旧无法认可!老臣仍旧以为科举只应该考儒学,各地的学堂之中也应该只学儒学!”李纲沉默了好一阵之后,再次道。
“陛下,微臣也是这样认为!儒学乃是天下学问总纲,天下人只要学好儒学就可以了!只要会了儒学,农学、算学、商学等等自然精通!”李若水也是道。
“陛下,微臣也觉得加入实学不太恰当。”李处温也道。
而胡铨、王十朋等人则是再次站起来支持赵谌,一时间朝中竟然形成了对峙的两派,李纲这样的老人都不支持改变,而胡铨、王十朋这样的青年都支持改变。
“这件事情你们回去再想一想,然后再议。”赵谌道。
“一则他们父兄所懂得的颇为有限,我们把全国的实学经验都集合起来,提取其中的精华,岂不胜过他们的父兄?二则,学习实学可以增长见识、明白事理,即便是将来不从事这些实学,也应该知道一些。”赵谌道。
“陛下,老臣仍旧觉得不妥。”李纲皱了皱眉,道。
“陛下,微臣也觉得不妥。”李若水此刻也开口道。
“你们觉得怎么样?”赵谌的目光从其他的军机大臣脸上扫过,道。
“陛下,微臣觉得可行!增加实学是为了让天下学子学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于学子成长大有好处!”王庶道。
“陛下,微臣也觉得不错!”胡铨此刻也开口道。
“陛下,微臣以为可以加入实学!微臣本来在江南读书,后来天下大乱,微臣从江南跑到了关陕投靠陛下!加入生产建设兵团之后,微臣才发现以前所学基本上毫无用处,许多东西都是在生产建设兵团中重新学来!既然这样,何不让天下少年一开始就学习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呢?”王十朋也是道。
“微臣不赞同。”李处温想了想,道。
“你们也都说说看!”赵谌看向下面的军机章京,这些军机章京大都是从生产建设兵团中提拔起来,年纪都不是很大。
他们也纷纷说了起来,几乎所有人都支持赵谌。
赵谌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来年轻人都支持自己的改革!尤其是胡铨、王十朋为代表的从生产建设兵团中走出来的年轻人!像是胡铨、王十朋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学者,他们都是江南书香门第出身,可是现在都明白儒学实用性有限,应该增加一些实际的东西。
“陛下,即便是如此,这制定实学书籍也是一件难事!”李纲又道。
“这个倒不是很难!我们可以将各地的一些实学领袖召集过来,比如种田的高手,算数精妙的掌柜,等等,让他们把一些技巧说出来,写在书中!关于实学,今后每隔几年,我们还可以再加入新的实学知识!”赵谌道。
“陛下,书本一旦定下来,都是一用千年,哪有不断变更的道理?”李若水道。
“从古到今,实学在不断的进步,我们的知识自然也应该不断的进步!今人的种田之法和古人就大不相同,今人的算学和古时就大不相同!关于实学,我们也应该分成许多种类,农学、算学、商学等等分别编制成书,教给学子!”赵谌道。
“陛下,这样一来,学子们需要学子的书籍实在是太多了,恐怕他们难以掌握那么多的知识!”李纲道。
“我们可以由浅入深教给天下学子,刚刚入学,只是学习识字,一年之后再加入一些简单的算学,之后再加入一些更加高深的知识!儒学四书五经,无数书籍,学子们都能够掌握,何况是一些实学呢?”赵谌道。
“陛下所说,老臣还是不能赞同!老臣还是以为应该只教儒学!”李纲再次摇头道。
“这件事情咱们可以容后再议,你们回去之后都好好的想一想!咱们再说科举的事情,朕先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大家!这件事情我也已经和虞允文商议过了,虞允文已经赞同!科举也不能仅仅只靠儒学,也要加入实学内容!”赵谌道。
“陛下,万万不可!学堂里面增加实学,或者还有一些用处,可是科举万万不能发生变化,科举只能考儒学,不能加入所谓的实学!”李纲听了制服后大惊失色,立刻道。
“只懂得儒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进入朝廷、官府之后,如何做事?”赵谌淡淡道。
“陛下,历朝历代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官员们只学习儒学,之后成为知县,可以在任上慢慢的学习实学!”李纲道。
“既然在任上可以学习,为何不能早早学好,然后在科举的时候进行考试,通过之后才能为朝廷、官府做事?”赵谌道。
“陛下,古制不可变!”李纲焦急道。
“古制?老师,你知道这科举制到现在有多长时间吗?”赵谌道。
“大约有五百多年。”李纲想了想,道。
“是啊,科举制到现在也不过五百多年而已!三皇五帝之时,未曾用科举选拔人才,秦汉两晋之时,未曾用科举选拔人才!一直到了隋文帝、隋炀帝,他们为了打破门阀制度,这才开始试行科举!到了唐朝,科举才盛行于世!唐朝灭亡一直到本朝,如果不算五代十国的话,也不过经历了一个半朝代而已!这并非古制,为何不可改变?”赵谌道。
“陛下,从古到今都是学习儒学,以儒学治理天下!现在加入实学,必然会影响儒学地位!”李纲再次道。
“老师,我再问你一个问题,读了儒学之后,是不是真的能够治理天下?不读儒学,是不是就无法治理天下?”赵谌想了想,道。
“这……或许是这样吧。”李纲道。
“老师又错了!儒学一直到了汉时才独尊天下,在汉之前乃是百家争鸣,秦朝乃是法家治国!汉高祖刘邦连书都没有读过,大字都不认识几个,照样可以治理天下,并且乃是一代圣君!萧何、曹参这样的汉初名相,他们本来都是狱卒,仅仅是看管监狱的,他们也没有学过儒学,仅仅是识得一些字而已,不也是治理天下了吗?天下儒生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够胜过他们?我朝太祖当年乃是一介武夫,太宗当年也没有读过多少书,我大宋开国名相赵普仅仅读了半本论语,论学识远远不如当今的一些学子,他们不也是治理天下吗?可见能不能治理天下和是否读了儒学没有多少关系!”赵谌道。
“这……”李纲呆在了那里,无法辩驳。
赵谌所说的都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尤其是涉及到宋太祖、宋太宗等人,根本不能否认。
儒学实用性有限,开国君臣少有死读书的儒士。只是儒家讲究一个“忠”,因此君王登基之后又立刻将儒学当作工具,推行天下。
“除了这些之外,朕还有一个想法,也是曾经和虞允文讨论过的!一个书生,读书十年,对于天下大事一无所知,对于农事商事一无所知,如何能够统御一方?从唐代到现在,凡是中了进士的,要么是留在翰林院,要么是成为地方上的县令!留在翰林院的先不说他,那些仅仅死读书便可以成为县令的,他们当真能够治理好地方?他们未必比得上县中的一个小吏!历代的开国名相之中多有小吏出身,如我前面所说的萧何、曹参、赵普等人都是小吏,因为他们在地方上呆的时间长了,知道如何治理地方,举一反三之际,对于治理天下自然也有心得!可见,死读书的书生还不如经验丰富的小吏!所以,朕以为,科举之后,学子不宜立刻掌控一方,而应该成为地方上的属官或者吏员!他们如果真的优秀,那么必然表现突出,等到他们有了成绩之后,再提拔成为地方官员不迟。”赵谌道。
“陛下,不可如此!无数学子十年寒窗,这才能够中举,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这才能够成为众人之上!他们能够执掌一方,成为知县,这也是对他们辛苦的补偿!陛下现在却让他们从属官、吏员干起,这让学子们情何以堪?”李纲道。
“学子们辛苦,难道天下其他的百姓就不辛苦了吗?天下人人皆辛苦,难道都要成为众人之上不成?读书好未必就能治理好地方,如果真的优秀,又何不在地方上呆上一段时间,如果真的表现突出,朝廷自然会重用!而且,朕还有另一个想法,汉时,地方上的小吏如果表现优秀,还可以做官,到了本朝之后,小吏即使表现再优秀,可是因为没有中过科举,所以根本无法做官!朕以为,小吏如果做得好,也可以去参见一些简单的考试,晋升成为官员!”赵谌道。
赵谌说完,下面许多大臣都眉头紧皱,不过也有人轻轻点头。
四月的天气本来还不是很热,但是此刻这殿堂中却有一种燥热的感觉。
“王庶,你觉得朕说的如何?”赵谌道。
“陛下说的不错!科举之后立刻掌控一方,很容易出乱子,那些学子们什么都不懂,他们仅仅是会读书而已,读书好未必就能治理好一方!陛下,微臣还有一个想法,科举之中应该加入时政!比如我国国土大小,我们邻国的情况,我国的各种律法,我国对于农人、商人的态度如何,各地税收如何收取,出海的关卡是如何运营,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他们应该知道!从今以后这科举再也不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人!”王庶道。
“你说的不错!”赵谌点了点头。
“陛下,老臣仍旧无法认可!老臣仍旧以为科举只应该考儒学,各地的学堂之中也应该只学儒学!”李纲沉默了好一阵之后,再次道。
“陛下,微臣也是这样认为!儒学乃是天下学问总纲,天下人只要学好儒学就可以了!只要会了儒学,农学、算学、商学等等自然精通!”李若水也是道。
“陛下,微臣也觉得加入实学不太恰当。”李处温也道。
而胡铨、王十朋等人则是再次站起来支持赵谌,一时间朝中竟然形成了对峙的两派,李纲这样的老人都不支持改变,而胡铨、王十朋这样的青年都支持改变。
“这件事情你们回去再想一想,然后再议。”赵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