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师 作者:离人望左岸
第二百二十章 李治继位徐真加封
李治得了长孙无忌的嘱托,在程知节的骑军护送之,回到了皇宫,当即以李世民的名义,将同中书门三品的李勣黜为叠州刺史,即刻赴任。
李勣虽不知李世民已然驾崩,然则他心思玲珑,自己突然被黜,又怎会想不通其中关节?一想起李世民一向的作风,不由心惊胆寒,连家都没有回,直接到叠州赴任去了。
程知节率领骑军在左延明门外一直宿卫,生怕发生剧变,而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则带领诸多侍卫,护送着天子的车驾,如往常一般,将太子的遗体运回了京城,安顿在两仪殿。
对于未完成的遗诏,褚遂良和长孙无忌两边也产生了极大的分歧,而后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两人都暂时放弃主持朝政的权力。
是故以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侍中,太子少詹事张行成兼侍中,以检校刑部尚书、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辅为中书令。
李治又命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接替了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尔,将宿卫玄武门的北屯营夺过来,连百骑都收了回去。
到了二十九,诸事安排妥当,终于在太极殿发丧,宣示李世民的遗诏,皇太子李治,正式即皇帝位,大赦天!
四海八荒的部族人氏猝闻噩耗,无不悲痛欲绝,在朝做官的或是来朝进贡的,足有几百上千人,无不剪断头发、用刀划脸、割耳朵,血流满地,用他们部落的方式,来哀悼这位大唐的天可汗。
李治继位之后,开始紧锣密鼓地发布一系列决策,由于李世民病重之初他就已经开始处理朝政,所以冷静来之后,也展现出了他能干的一面。
军国大事不可停不办,平常的琐碎政事,都委托给诸多官署,在外任都督、刺史的藩王,都可以到国都来奔丧,只是濮王李泰却被排除在了名单之外!
非但如此,李治还废止了李世民对辽东的征战筹备以及各项土木工程,终于是将国内情势给稳定了来。
其实他的忧虑不得不说是多余的,因为有李世民先前为他铺路,根本就不会发生太大的变故,只是新君继位,由不得李治不担心罢了。
六月初十,李治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掌管尚书、门二省事务,可谓权倾朝野,褚遂良等多有怨言,但担忧朝堂震荡,也不敢大闹。
长孙无忌也担心会遭遇群臣的一致弹劾,只能辞退尚书省的职务,李治又任命他为太尉同中书门三品,简直要独揽朝政了。
七月,征讨车鼻可汗的徐真终于回到了长安,果然不出所料,回来之后,已经变了天,李治成为了当今天子,而长孙无忌则位极人臣,独揽朝政,连慕容寒竹都成为了正四品的中书侍郎,崔氏一族由是再度崛起!
徐真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在如今这等情势之,李治若不重用他徐真,以长孙无忌的权势,想要整治徐真,简直不要太容易。
李世民辛辛苦苦将徐真栽培起来,防止长孙无忌挟持李治,专权独断,可没想到李治最终还是将徐真当成了敌人,却将权力都交给了长孙无忌,不得不让人觉得可笑。
郎将高侃本来就是长孙无忌这边的附庸,刚回朝就将功劳都揽了过去,还弹劾徐真作为行军大总管,毫无作为,昏庸无能,贪生怕死,差点将军队葬送敌手,请求圣上从严处置徐真!
徐真一时心灰意冷,也懒得理会这等小人的诬陷,刚回到徐公府,就听人将这段时间所发生之事都说了一遍。
听说李勣被黜叠州,难免唏嘘,趁着左屯卫大将军的头衔还在,赶忙进宫一趟,看了看李明达。
二人因为有了夫妻之实,李明达又伤心过度,又是在李明达的寝宫之中,徐真情不自禁,就紧抱着李明达,宽慰李明达。
没想到长孙无忌却知晓徐真必定会找李明达,那些女武官早已被撤除,安插了长孙无忌的亲信,此时将徐真的浪荡举止密报上来,李治也是眉头大皱。
他素知徐真和李明达的情谊,更清楚李明达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他也十分疼爱这位小妹妹,况且自己跟武媚之间那点事,把柄都握在李明达的手中,他实在不忍对徐真动手。
特别是李世民弥留之时,真情流露,让他感觉到父爱如山,虽然他没有重用徐真,但心里已经不恨徐真了。
当他处在李世民的位置之上,视野也变得开阔,看问题的层面也提升了起来,鉴于过往与徐真的龃龉,他也很清楚其实徐真并没有过错,只是慕容寒竹和长孙无忌逼迫之,徐真不得不予以还击。
可如今长孙无忌联合了群臣,使得国内形势得以稳定,他这个皇帝宝座才坐得安稳,若拂逆了长孙无忌之意,还处于过渡期的朝野,怕是经不起一丝丝动荡。
他也宁愿相信长孙无忌是一位慈祥仁厚的好国舅,可这一路走来,长孙无忌的所作所为,让李治彻底看到了这位国舅爷的野心,特别是在篡改遗诏这件事上,更让李治后悔不迭。
李治终究是个念旧情的人,怕污了李明达的名声,最终还是将此事给压了来。
然而长孙无忌却勃然大怒,徐真屡屡坏他好事大事,他早已将徐真视为眼中钉,这等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他又岂能放过,更不消说,还有个慕容寒竹在旁挑拨唆使。
于是李明达乃晋阳公主的身份被曝光了出来,大白于天,更是将责任都退在了已故废太子李承乾的身上,而先皇李世民为了掩盖误葬公主的丑闻,竟然将李明达说成是徐真的妹子徐思儿,这则消息在短短数日之间就传遍了整座都城。
如此一来,徐真和李明达顿时成为了国人议论的焦点,此时又有内禁宫人爆出猛料,说先圣还未安葬,李明达就已经跟徐真于宫闱之中**,一时间弹劾徐真的奏折如雪花般呈了上来!
李治勃然大怒,却不是因为徐真之事,而是因为他已经明言了要顾及李明达的名声,将此事揭过,可还是有人大做文章,而且很容易就看得出来,这样的事情,除了大权在握的长孙无忌,又有何人敢如此放肆?!
目的李治对长孙无忌倒是忌惮多过了敬重,想起李世民临终前对自己的嘱托,又生出了重用徐真的心思。
可以慕容寒竹为首的一干中坚文臣,在朝堂之上纷纷谏言,要将徐真革职削爵,流放交州,并且声势越发浩大起来!
这日大朝,徐真终于是露面了,然而每个人见到他,都如同见到瘟疫一般,避之犹恐不及。
李勣被外放到了叠州,李靖又故去,尉迟敬德继续装疯卖傻,程知节还在宿卫左延明门,以徐真左屯卫大将军,齐郡开国公的身份地位,座次却很是靠前,这就更让朝堂众人愤慨不已。
李治继位之后,长孙无忌一系的文官总算是扬眉吐气,多有升迁,他们一直想要回报长孙无忌,做出一些事情来,好让长孙无忌看到自己的价值,这段时间将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尔等一帮武将弄得是焦头烂额,更有甚至,已经有人提出,要让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尔为李世民殉葬!
是故见得徐真上朝,李治才刚坐稳屁股,就已经有朝议大夫出列启奏,直言徐真无视先皇,居丧期间混乱后宫,必革职查办,削去爵位,以正视听!
李治微微挑起眉头来,一看居然是朝议大夫崔茂,借助了慕容寒竹之势而上位的崔氏家族,心里已经有些不满了。
长孙无忌又趁机附议,与诸多文官一道,请旨查办徐真,李治就算有心要保徐真,却也顶不住群臣的压力,此时他才深刻体会到,坐在这个位置之上,并非想干什么就能够干什么。
“徐卿,汝对此有何可言?”他不得不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徐真。
徐真冷笑几声,朝文武百官扫视了一圈,而后直视着长孙无忌那得意洋洋的嘴脸,心里说不出的厌恶。
他本不想再理会朝堂之事,因为李治对自己的不待见,更因为长孙无忌和慕容寒竹的狼狈为奸,可他不能容忍别人侵犯李明达的名声,更重要的是,李明达真实身份曝光出来之后,对他的终极计划有着极大的损伤!
既然长孙无忌能够肆无忌惮的纵横朝堂,徐真也不需再担心朝堂会动荡不安,当即昂然而起,上前两步,朝李治行礼道。
“圣上,徐真有一物要呈与圣上一观,待看过此物之后,圣上再做定夺不迟。”
李治和群臣不明所以,徐真却已经从怀中取出一封手书和一枚血玉扳指来,交到了银盘之中,由当值宦官,呈献到了李治的面前来。
这是初时李世民交给他的密诏,早在前往均州之时,李世民似乎就已经预料到了徐真必定要面临的巨大压力,是故这道密诏,也算是给了徐真一道护身符。
徐真本想将之留来,以待最关键的时刻才发挥最大的功效,然而从如今的形势看来,长孙无忌已经迫不及待要将他踩在脚,而且时间过得越长,先皇李世民的威慑也就越发淡寡,这道密诏的威力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可如今先皇还未葬,如果李治胆敢不从密诏,岂非更让人不齿?
李治一行行浏览来,才深刻地体会到自家圣人对徐真有多么的疼爱和看重,也才明白李世民有多么的高瞻远瞩,这等眼光,是他李治一辈子都不可能拥有的!
李治轻叹一声,而后放了密诏和血玉扳指,让宦官将这两样东西展示了一圈,而后深吸一口气,朗声宣布道。
“奉先皇密诏,擢徐真为镇国大将军,加封上柱国,参豫政事!”
...
第二百二十章 李治继位徐真加封
言情海
第二百二十章 李治继位徐真加封
李治得了长孙无忌的嘱托,在程知节的骑军护送之,回到了皇宫,当即以李世民的名义,将同中书门三品的李勣黜为叠州刺史,即刻赴任。
李勣虽不知李世民已然驾崩,然则他心思玲珑,自己突然被黜,又怎会想不通其中关节?一想起李世民一向的作风,不由心惊胆寒,连家都没有回,直接到叠州赴任去了。
程知节率领骑军在左延明门外一直宿卫,生怕发生剧变,而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则带领诸多侍卫,护送着天子的车驾,如往常一般,将太子的遗体运回了京城,安顿在两仪殿。
对于未完成的遗诏,褚遂良和长孙无忌两边也产生了极大的分歧,而后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两人都暂时放弃主持朝政的权力。
是故以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侍中,太子少詹事张行成兼侍中,以检校刑部尚书、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辅为中书令。
李治又命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接替了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尔,将宿卫玄武门的北屯营夺过来,连百骑都收了回去。
到了二十九,诸事安排妥当,终于在太极殿发丧,宣示李世民的遗诏,皇太子李治,正式即皇帝位,大赦天!
四海八荒的部族人氏猝闻噩耗,无不悲痛欲绝,在朝做官的或是来朝进贡的,足有几百上千人,无不剪断头发、用刀划脸、割耳朵,血流满地,用他们部落的方式,来哀悼这位大唐的天可汗。
李治继位之后,开始紧锣密鼓地发布一系列决策,由于李世民病重之初他就已经开始处理朝政,所以冷静来之后,也展现出了他能干的一面。
军国大事不可停不办,平常的琐碎政事,都委托给诸多官署,在外任都督、刺史的藩王,都可以到国都来奔丧,只是濮王李泰却被排除在了名单之外!
非但如此,李治还废止了李世民对辽东的征战筹备以及各项土木工程,终于是将国内情势给稳定了来。
其实他的忧虑不得不说是多余的,因为有李世民先前为他铺路,根本就不会发生太大的变故,只是新君继位,由不得李治不担心罢了。
六月初十,李治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掌管尚书、门二省事务,可谓权倾朝野,褚遂良等多有怨言,但担忧朝堂震荡,也不敢大闹。
长孙无忌也担心会遭遇群臣的一致弹劾,只能辞退尚书省的职务,李治又任命他为太尉同中书门三品,简直要独揽朝政了。
七月,征讨车鼻可汗的徐真终于回到了长安,果然不出所料,回来之后,已经变了天,李治成为了当今天子,而长孙无忌则位极人臣,独揽朝政,连慕容寒竹都成为了正四品的中书侍郎,崔氏一族由是再度崛起!
徐真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在如今这等情势之,李治若不重用他徐真,以长孙无忌的权势,想要整治徐真,简直不要太容易。
李世民辛辛苦苦将徐真栽培起来,防止长孙无忌挟持李治,专权独断,可没想到李治最终还是将徐真当成了敌人,却将权力都交给了长孙无忌,不得不让人觉得可笑。
郎将高侃本来就是长孙无忌这边的附庸,刚回朝就将功劳都揽了过去,还弹劾徐真作为行军大总管,毫无作为,昏庸无能,贪生怕死,差点将军队葬送敌手,请求圣上从严处置徐真!
徐真一时心灰意冷,也懒得理会这等小人的诬陷,刚回到徐公府,就听人将这段时间所发生之事都说了一遍。
听说李勣被黜叠州,难免唏嘘,趁着左屯卫大将军的头衔还在,赶忙进宫一趟,看了看李明达。
二人因为有了夫妻之实,李明达又伤心过度,又是在李明达的寝宫之中,徐真情不自禁,就紧抱着李明达,宽慰李明达。
没想到长孙无忌却知晓徐真必定会找李明达,那些女武官早已被撤除,安插了长孙无忌的亲信,此时将徐真的浪荡举止密报上来,李治也是眉头大皱。
他素知徐真和李明达的情谊,更清楚李明达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他也十分疼爱这位小妹妹,况且自己跟武媚之间那点事,把柄都握在李明达的手中,他实在不忍对徐真动手。
特别是李世民弥留之时,真情流露,让他感觉到父爱如山,虽然他没有重用徐真,但心里已经不恨徐真了。
当他处在李世民的位置之上,视野也变得开阔,看问题的层面也提升了起来,鉴于过往与徐真的龃龉,他也很清楚其实徐真并没有过错,只是慕容寒竹和长孙无忌逼迫之,徐真不得不予以还击。
可如今长孙无忌联合了群臣,使得国内形势得以稳定,他这个皇帝宝座才坐得安稳,若拂逆了长孙无忌之意,还处于过渡期的朝野,怕是经不起一丝丝动荡。
他也宁愿相信长孙无忌是一位慈祥仁厚的好国舅,可这一路走来,长孙无忌的所作所为,让李治彻底看到了这位国舅爷的野心,特别是在篡改遗诏这件事上,更让李治后悔不迭。
李治终究是个念旧情的人,怕污了李明达的名声,最终还是将此事给压了来。
然而长孙无忌却勃然大怒,徐真屡屡坏他好事大事,他早已将徐真视为眼中钉,这等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他又岂能放过,更不消说,还有个慕容寒竹在旁挑拨唆使。
于是李明达乃晋阳公主的身份被曝光了出来,大白于天,更是将责任都退在了已故废太子李承乾的身上,而先皇李世民为了掩盖误葬公主的丑闻,竟然将李明达说成是徐真的妹子徐思儿,这则消息在短短数日之间就传遍了整座都城。
如此一来,徐真和李明达顿时成为了国人议论的焦点,此时又有内禁宫人爆出猛料,说先圣还未安葬,李明达就已经跟徐真于宫闱之中**,一时间弹劾徐真的奏折如雪花般呈了上来!
李治勃然大怒,却不是因为徐真之事,而是因为他已经明言了要顾及李明达的名声,将此事揭过,可还是有人大做文章,而且很容易就看得出来,这样的事情,除了大权在握的长孙无忌,又有何人敢如此放肆?!
目的李治对长孙无忌倒是忌惮多过了敬重,想起李世民临终前对自己的嘱托,又生出了重用徐真的心思。
可以慕容寒竹为首的一干中坚文臣,在朝堂之上纷纷谏言,要将徐真革职削爵,流放交州,并且声势越发浩大起来!
这日大朝,徐真终于是露面了,然而每个人见到他,都如同见到瘟疫一般,避之犹恐不及。
李勣被外放到了叠州,李靖又故去,尉迟敬德继续装疯卖傻,程知节还在宿卫左延明门,以徐真左屯卫大将军,齐郡开国公的身份地位,座次却很是靠前,这就更让朝堂众人愤慨不已。
李治继位之后,长孙无忌一系的文官总算是扬眉吐气,多有升迁,他们一直想要回报长孙无忌,做出一些事情来,好让长孙无忌看到自己的价值,这段时间将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尔等一帮武将弄得是焦头烂额,更有甚至,已经有人提出,要让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尔为李世民殉葬!
是故见得徐真上朝,李治才刚坐稳屁股,就已经有朝议大夫出列启奏,直言徐真无视先皇,居丧期间混乱后宫,必革职查办,削去爵位,以正视听!
李治微微挑起眉头来,一看居然是朝议大夫崔茂,借助了慕容寒竹之势而上位的崔氏家族,心里已经有些不满了。
长孙无忌又趁机附议,与诸多文官一道,请旨查办徐真,李治就算有心要保徐真,却也顶不住群臣的压力,此时他才深刻体会到,坐在这个位置之上,并非想干什么就能够干什么。
“徐卿,汝对此有何可言?”他不得不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徐真。
徐真冷笑几声,朝文武百官扫视了一圈,而后直视着长孙无忌那得意洋洋的嘴脸,心里说不出的厌恶。
他本不想再理会朝堂之事,因为李治对自己的不待见,更因为长孙无忌和慕容寒竹的狼狈为奸,可他不能容忍别人侵犯李明达的名声,更重要的是,李明达真实身份曝光出来之后,对他的终极计划有着极大的损伤!
既然长孙无忌能够肆无忌惮的纵横朝堂,徐真也不需再担心朝堂会动荡不安,当即昂然而起,上前两步,朝李治行礼道。
“圣上,徐真有一物要呈与圣上一观,待看过此物之后,圣上再做定夺不迟。”
李治和群臣不明所以,徐真却已经从怀中取出一封手书和一枚血玉扳指来,交到了银盘之中,由当值宦官,呈献到了李治的面前来。
这是初时李世民交给他的密诏,早在前往均州之时,李世民似乎就已经预料到了徐真必定要面临的巨大压力,是故这道密诏,也算是给了徐真一道护身符。
徐真本想将之留来,以待最关键的时刻才发挥最大的功效,然而从如今的形势看来,长孙无忌已经迫不及待要将他踩在脚,而且时间过得越长,先皇李世民的威慑也就越发淡寡,这道密诏的威力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可如今先皇还未葬,如果李治胆敢不从密诏,岂非更让人不齿?
李治一行行浏览来,才深刻地体会到自家圣人对徐真有多么的疼爱和看重,也才明白李世民有多么的高瞻远瞩,这等眼光,是他李治一辈子都不可能拥有的!
李治轻叹一声,而后放了密诏和血玉扳指,让宦官将这两样东西展示了一圈,而后深吸一口气,朗声宣布道。
“奉先皇密诏,擢徐真为镇国大将军,加封上柱国,参豫政事!”
...
第二百二十章 李治继位徐真加封
言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