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押送活字的公公吐出大内经厂的来头后,便不再说话,这就已经够了。
在国朝,若论大内最有权势的衙门,司礼监当之无愧入选。但在起初,司礼监尚没有变为内相时,在理论上只是个掌管宫中文书、图书、礼仪的机构,下面设有经厂负责大内印刷书籍的事务。
所以这经厂就相当于皇家印刷厂,设在皇城东北角,但是与它的主管衙门司礼监比起来,显得十分默默无闻,与司礼监另一个内设机构文书房比较起来更是天上地下。
拦住运送活字车队的大兴县衙役班头虽然不见得清楚经厂是什么玩意,但有三点是明白的。
其一,那面白无须中年人说的是“大内”经厂,挂了大内两个字,就不是他这个小小衙役班头能招惹的;其二,在京城被称为某厂的地方,往往都是隶属宫中,什么东厂西厂王恭厂之类的;其三,这个中年人面白无须,明显是个公公。
竟然拦住了宫中的物品?该班头当即吓出一身冷汗。有人说傍晚有活字运到这里,知县便派自己来查禁,查来查去没料到是宫中物品,这简直夭寿啊!
一方要运活字过去,一方要查禁活字,这定然是朝廷里发生了传说中的高层斗争,而且还涉及到人命如纸的宫中,自己这小鱼小虾无辜可怜的被牵扯进来了!只怕连匆匆发布了禁令的自家县尊大老爷也是牺牲品!班头惶恐不安的想道。
这里面水很深!面临这个紧要关头,自己该如何抉择?大兴县衙役某班头陷入了深深的痛苦纠结中。
是毅然严格执法,一条道走到黑,力争越是危险反而越是安全,博得己方大佬们的青睐和奖励?还是在这位相貌很冷酷的公公面前见风使舵,揭穿自家知县受了别人指使发布禁令的事实?
两种选择,都有可能获得好处,但也都有可能要人命,实在令人难以决定。班头不由得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只过了半晌还是犹豫不决。
旁边有个小衙役扯了扯班头的袖子,轻声唤道:“舅舅?舅舅?”
“叫什么叫!事关重大,没见我正在沉思么!”班头回头呵斥道。
小衙役指着远处道:“可那些马车已经走远了啊,舅舅你还发呆作甚?”
班头抬头四望,果然那几辆马车已经离开路口,走到了几十丈外地方。为了重大决策费尽思量的他居然完全被无视了!那公公心里根本没有他这等角色!
班头感到耻辱之余,却又有几分庆幸,心里反复默念几句“阿弥陀佛被无视也好,这条命算是保住了”。此后便对腿脚最快的一个手下吩咐道;“速速去衙门报信!”
京师东城的大兴县知县听到报信,出离的愤怒和惊恐!他算是袁阁老的门生故旧,所以才会如此卖力气,拿自己当枪使也就罢了,谁叫在权贵密布的京城中,就他这京县知县最芝麻。但也不能如此坑人,居然唆使他无缘无故的去拦截宫中物品!
但愤怒归愤怒,现实归现实,怒气可以冲天,但总要降回地面…大兴知县仍旧迅速将这个消息转告给袁阁老,要看看阁老如何处理。
消息送到袁府时,袁阁老正受人所托,泼墨挥毫题写匾额。耳朵里听到禀报,除了震惊还是震惊,愕然之下,他手里的笔悄然掉落而没有觉察。
别家阁老遇到类似情况或许不会如此惊慌,稍微冒犯一下宫中而已,动摇不了宰辅大臣的根本。
但袁阁老不同,他不是靠着众望所归的廷推,而是是靠着天子简拔升上来的,是大学士中最亲近天子的一个,公认的皇帝党,暗中常有“逢迎天子”之讥。
所以天子的信重就是袁阁老的生命线,就是他手中权力的来源,任何可能导致失宠的事,都是足以让他心惊的。比如这次他撒出去的大网,险些将宫中物品拦截住…他终于想起来了,几十年前高宗皇帝造了三四十万个铜活字,一部分赐给了国子监,一部分却留在了经厂。
这桩轶闻他是知道的,可是先前没有往这边想过。他只猜测李佑可能是在市面上收购活字或者去国子监偷运活字,万万没有想到李佑所用的活字是从宫中运出来的!即便现在得知了,还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又如何?这次李佑偏偏用的就是宫中所储存的活字!其中仿佛透露着什么…虽然天子没有大张旗鼓的公然下诏书说将内字库所存活字赐予李佑使用,好像只是低调的运出来,如果不是自己派人误打误撞的碰上,只怕也被瞒在鼓中。
但若无没有天子亲自点头同意,那些公公也没有胆量将活字运走,送给李佑使用罢?若无天子亲自同意,那李佑也不敢明知是宫中用物,还敢接收使用罢?
所以从种种迹象里袁阁老得出一个结论,李佑这次名为私人办报,背后必然有皇家的授意,只是不公开说而已,这就是李佑最大的底气!
从上面结论袁阁老又得出一个推论,这次只能忍了,惹得起李佑惹不起天子啊。大佬们对报纸你争我夺,难说不会也引起天子重视,说不定李佑就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硬顶着作对,倒霉的还是自己。
还让袁阁老略略纠结的是,这样的事天子居然不与他说,宁可去信任李佑,有种淡淡的失落感和忧伤。难道自己太人老珠黄,而天子喜欢年轻人了吗?
正当袁阁老静坐书房,反复琢磨帝王心思时,有下人打断了他的沉思,禀报道:“鸿胪寺尤大人又来求见,看着神情很焦急。”
袁阁老心疑道,他又有什么事情?难道他从别的渠道也知晓了李佑用宫中存字的事情?若如此他也该焦急,毕竟是他亲自揭发检举,导致大兴县派出衙役去拦截,追究其责任,他是首当其冲的。
为了安抚人心,袁阁老便只好打起精神,将尤少卿请了进来,并赐座上茶。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注重礼数,只怕稍有不周,就会被对方过度解读,引起无数胡思乱想。
尤少卿没心思品茶,浅浅的啜了一口,便放下茶盅,对阁老禀道:“下官在吏部里有个同年,今曰给下官传了消息。道是如今广西桂林府知府吴盛任满入京朝参并考核,所以这桂林府就空缺了。而到了下次大选,吏部文选司拟定名单时,要将下官升为桂林府知府。”
鸿胪寺少卿是正五品,桂林府知府是正四品,五品变四品,字面意义上还真是“升”。但尤少卿说起这个“升”字时,满脸苦涩,毫无喜意。
对他的神情,袁阁老非常理解。
且不说京官和外官之间的差别、以及京官到了地方加一品算不算升官这个学术问题,前文中已经详细介绍过。
就说广西这个地方,那是与云南贵州差不多等级的边荒之地(不过也要承认广西比云贵稍好一点),而且瑶民作乱很多,实在不是做太平官的好地方。
国朝也有个奇特传统,选官去向省份中只要带了“西”字的,大都是苦地方,广西就是其中之一。
换句话说,五品京官去广西,按照规矩至少该给个从三品参政才能勉强弥补远赴边荒的创伤,给四品知府名为升官其实和贬谪差不多。
当然,吏部给出的理由绝对是冠冕堂皇的,比如尤某人忠于职守、做事勤谨、多有建树,此等能臣今宜加官外派牧民,彰显陛下抚恤百姓之恩德,想必此乃桂林之福也…明眼人都看得出,尤大人的遭遇轻易地就能和昨天他揉碎吏部公文的事情联系起来,有点咎由自取的意味啊。
公事程序和私底下艹作还是不同的,私底下艹作尽管吵闹撒泼都可以原谅,也是官场中可以接受的,暗箱艹作本来就是见不得光的,有点见不得光的事情也正常。
但进入了公事公办的程序,那姓质就不一样了,代表着官僚机器的运转,任何人也要公事公办的按照既有程序应对,除非你的权势足以大到摆脱程序的束缚。
像尤大人这样当着同僚的面,以五品身份把吏部公文揉烂了踩脚底下的行为,可谓是形同脑残,怎么被报复都不过分,也不会有人同情。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但犯了错就是错,程序不会与你讲理。
当年李佑初入宫廷当分票中书时,年少轻狂的信手将都察院传贴扔进了金水河里,闹出好大一场风波,成了一次朝争的导火索,也是有这种因素在内。
听到尤少卿的遭遇,袁阁老口中先说着:“那吴盛我有所耳闻。昔年他得罪了权贵,便被打发到广西,如今任满…”
但他脑中却不停左右思量,这事与李佑脱不了干系,而且应该要与今天的拦截宫中铜活字的事情联系起来看待。以李佑的心机,绝不是平白无故无的放矢的人,他当前主要心思肯定是办报,不会无缘无故的节外生枝。
袁阁老不得不承认,李佑挖坑埋人和刷声望都已经成了本能,宛如高手出招,既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又飞花摘叶即可伤人。
昨天李佑随手挖了一个坑,便将尤少卿坑害惨了,今天眼瞅着就要埋葬尤少卿的前程。而今天,他信手又挖了一个坑,害的自己这边人去拦截宫中物品,险些栽了进去。
不过险些栽进去的意思就是没有栽进去,这还得感谢押运物品的那位公公诚恳厚道。不然若他一声不吭,任由几车铜活字被扣留在大兴县县衙,那也就真出大事了。
袁阁老知道,若要较起真来,指使县衙查禁活字也有公器私用不很合法的嫌疑,讲起理来也有不足之处。但不涉及天子他就能压制下去,一个宰辅连这点权势也没有就白混了,但涉及到天子,他没地方说理,也没法和天子讲理。
其实袁阁老也知道,李佑在挖铜活字这个坑时手下留情了,故意放了己方一马?以李佑斗争不容情的冷酷作风来看,是很难得的,那他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必然是警告的意思!
前面有修理尤少卿,后面有挖坑捉放曹,这算是变种的恩威并施。另外他故意透露出宫中背景,其目的就是警告自己不要再继续捣乱,大道朝天各走一边,各办各的报纸!
想到这里,袁阁老对尤少卿叹道:“这里面水很深哪,不过老夫若能保你,当然要尽力保你,你暂且安心。”
此人不能不保啊,满朝都知道尤少卿是自己派去当办报副总裁的,没干几天,也不曾犯什么滔天大罪,就被李佑修理成了广西桂林府知府,那自己的面子往哪里放?
再说如此尽心办事的人,如果自己放任被贬谪,那其他门生故旧看到了,岂不心寒?人心散了队伍就更加不好带了。
不过听到一句“水深”,尤少卿当即冷汗直流,袁阁老已经是文华殿大学士、排位第三的宰辅,他都说水深,那得有多深?对他这个五品而言,真是难以想象的。
袁阁老又吩咐道:“今曰拦截铜活字之事,半个字也不准透露出去!必须瞒住,尤其不能让徐阁老、彭阁老那边知晓!”
李佑会挖坑,他袁立德也会挖坑,今天他是误打误撞的知道了李佑办报的皇家背景,但别人还不知道。
首辅徐岳和次辅彭春时两个人都和之前的自己一样,对李佑办报具有极其强烈的警惕心,就让徐岳和彭春时两个还不明真相的人去和李佑斗报纸罢!
万一那两人里有谁倒了大霉,说不定他这个坐山观虎斗的万年第三大学士还能前进一步。不容易,他已经当了十几年文华殿大学士了。
尤少卿虽然是举报者,但并不知道今天拦截铜活字的结果和内幕,但看到阁老发了话,也就只能将此事埋在心里,不能与任何人说起。
不过话说回来,种种情况太复杂,袁阁老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头脑用过度后算计不周,还是一时失察入李佑的坑了…
(未完待续)
在国朝,若论大内最有权势的衙门,司礼监当之无愧入选。但在起初,司礼监尚没有变为内相时,在理论上只是个掌管宫中文书、图书、礼仪的机构,下面设有经厂负责大内印刷书籍的事务。
所以这经厂就相当于皇家印刷厂,设在皇城东北角,但是与它的主管衙门司礼监比起来,显得十分默默无闻,与司礼监另一个内设机构文书房比较起来更是天上地下。
拦住运送活字车队的大兴县衙役班头虽然不见得清楚经厂是什么玩意,但有三点是明白的。
其一,那面白无须中年人说的是“大内”经厂,挂了大内两个字,就不是他这个小小衙役班头能招惹的;其二,在京城被称为某厂的地方,往往都是隶属宫中,什么东厂西厂王恭厂之类的;其三,这个中年人面白无须,明显是个公公。
竟然拦住了宫中的物品?该班头当即吓出一身冷汗。有人说傍晚有活字运到这里,知县便派自己来查禁,查来查去没料到是宫中物品,这简直夭寿啊!
一方要运活字过去,一方要查禁活字,这定然是朝廷里发生了传说中的高层斗争,而且还涉及到人命如纸的宫中,自己这小鱼小虾无辜可怜的被牵扯进来了!只怕连匆匆发布了禁令的自家县尊大老爷也是牺牲品!班头惶恐不安的想道。
这里面水很深!面临这个紧要关头,自己该如何抉择?大兴县衙役某班头陷入了深深的痛苦纠结中。
是毅然严格执法,一条道走到黑,力争越是危险反而越是安全,博得己方大佬们的青睐和奖励?还是在这位相貌很冷酷的公公面前见风使舵,揭穿自家知县受了别人指使发布禁令的事实?
两种选择,都有可能获得好处,但也都有可能要人命,实在令人难以决定。班头不由得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只过了半晌还是犹豫不决。
旁边有个小衙役扯了扯班头的袖子,轻声唤道:“舅舅?舅舅?”
“叫什么叫!事关重大,没见我正在沉思么!”班头回头呵斥道。
小衙役指着远处道:“可那些马车已经走远了啊,舅舅你还发呆作甚?”
班头抬头四望,果然那几辆马车已经离开路口,走到了几十丈外地方。为了重大决策费尽思量的他居然完全被无视了!那公公心里根本没有他这等角色!
班头感到耻辱之余,却又有几分庆幸,心里反复默念几句“阿弥陀佛被无视也好,这条命算是保住了”。此后便对腿脚最快的一个手下吩咐道;“速速去衙门报信!”
京师东城的大兴县知县听到报信,出离的愤怒和惊恐!他算是袁阁老的门生故旧,所以才会如此卖力气,拿自己当枪使也就罢了,谁叫在权贵密布的京城中,就他这京县知县最芝麻。但也不能如此坑人,居然唆使他无缘无故的去拦截宫中物品!
但愤怒归愤怒,现实归现实,怒气可以冲天,但总要降回地面…大兴知县仍旧迅速将这个消息转告给袁阁老,要看看阁老如何处理。
消息送到袁府时,袁阁老正受人所托,泼墨挥毫题写匾额。耳朵里听到禀报,除了震惊还是震惊,愕然之下,他手里的笔悄然掉落而没有觉察。
别家阁老遇到类似情况或许不会如此惊慌,稍微冒犯一下宫中而已,动摇不了宰辅大臣的根本。
但袁阁老不同,他不是靠着众望所归的廷推,而是是靠着天子简拔升上来的,是大学士中最亲近天子的一个,公认的皇帝党,暗中常有“逢迎天子”之讥。
所以天子的信重就是袁阁老的生命线,就是他手中权力的来源,任何可能导致失宠的事,都是足以让他心惊的。比如这次他撒出去的大网,险些将宫中物品拦截住…他终于想起来了,几十年前高宗皇帝造了三四十万个铜活字,一部分赐给了国子监,一部分却留在了经厂。
这桩轶闻他是知道的,可是先前没有往这边想过。他只猜测李佑可能是在市面上收购活字或者去国子监偷运活字,万万没有想到李佑所用的活字是从宫中运出来的!即便现在得知了,还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又如何?这次李佑偏偏用的就是宫中所储存的活字!其中仿佛透露着什么…虽然天子没有大张旗鼓的公然下诏书说将内字库所存活字赐予李佑使用,好像只是低调的运出来,如果不是自己派人误打误撞的碰上,只怕也被瞒在鼓中。
但若无没有天子亲自点头同意,那些公公也没有胆量将活字运走,送给李佑使用罢?若无天子亲自同意,那李佑也不敢明知是宫中用物,还敢接收使用罢?
所以从种种迹象里袁阁老得出一个结论,李佑这次名为私人办报,背后必然有皇家的授意,只是不公开说而已,这就是李佑最大的底气!
从上面结论袁阁老又得出一个推论,这次只能忍了,惹得起李佑惹不起天子啊。大佬们对报纸你争我夺,难说不会也引起天子重视,说不定李佑就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硬顶着作对,倒霉的还是自己。
还让袁阁老略略纠结的是,这样的事天子居然不与他说,宁可去信任李佑,有种淡淡的失落感和忧伤。难道自己太人老珠黄,而天子喜欢年轻人了吗?
正当袁阁老静坐书房,反复琢磨帝王心思时,有下人打断了他的沉思,禀报道:“鸿胪寺尤大人又来求见,看着神情很焦急。”
袁阁老心疑道,他又有什么事情?难道他从别的渠道也知晓了李佑用宫中存字的事情?若如此他也该焦急,毕竟是他亲自揭发检举,导致大兴县派出衙役去拦截,追究其责任,他是首当其冲的。
为了安抚人心,袁阁老便只好打起精神,将尤少卿请了进来,并赐座上茶。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注重礼数,只怕稍有不周,就会被对方过度解读,引起无数胡思乱想。
尤少卿没心思品茶,浅浅的啜了一口,便放下茶盅,对阁老禀道:“下官在吏部里有个同年,今曰给下官传了消息。道是如今广西桂林府知府吴盛任满入京朝参并考核,所以这桂林府就空缺了。而到了下次大选,吏部文选司拟定名单时,要将下官升为桂林府知府。”
鸿胪寺少卿是正五品,桂林府知府是正四品,五品变四品,字面意义上还真是“升”。但尤少卿说起这个“升”字时,满脸苦涩,毫无喜意。
对他的神情,袁阁老非常理解。
且不说京官和外官之间的差别、以及京官到了地方加一品算不算升官这个学术问题,前文中已经详细介绍过。
就说广西这个地方,那是与云南贵州差不多等级的边荒之地(不过也要承认广西比云贵稍好一点),而且瑶民作乱很多,实在不是做太平官的好地方。
国朝也有个奇特传统,选官去向省份中只要带了“西”字的,大都是苦地方,广西就是其中之一。
换句话说,五品京官去广西,按照规矩至少该给个从三品参政才能勉强弥补远赴边荒的创伤,给四品知府名为升官其实和贬谪差不多。
当然,吏部给出的理由绝对是冠冕堂皇的,比如尤某人忠于职守、做事勤谨、多有建树,此等能臣今宜加官外派牧民,彰显陛下抚恤百姓之恩德,想必此乃桂林之福也…明眼人都看得出,尤大人的遭遇轻易地就能和昨天他揉碎吏部公文的事情联系起来,有点咎由自取的意味啊。
公事程序和私底下艹作还是不同的,私底下艹作尽管吵闹撒泼都可以原谅,也是官场中可以接受的,暗箱艹作本来就是见不得光的,有点见不得光的事情也正常。
但进入了公事公办的程序,那姓质就不一样了,代表着官僚机器的运转,任何人也要公事公办的按照既有程序应对,除非你的权势足以大到摆脱程序的束缚。
像尤大人这样当着同僚的面,以五品身份把吏部公文揉烂了踩脚底下的行为,可谓是形同脑残,怎么被报复都不过分,也不会有人同情。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但犯了错就是错,程序不会与你讲理。
当年李佑初入宫廷当分票中书时,年少轻狂的信手将都察院传贴扔进了金水河里,闹出好大一场风波,成了一次朝争的导火索,也是有这种因素在内。
听到尤少卿的遭遇,袁阁老口中先说着:“那吴盛我有所耳闻。昔年他得罪了权贵,便被打发到广西,如今任满…”
但他脑中却不停左右思量,这事与李佑脱不了干系,而且应该要与今天的拦截宫中铜活字的事情联系起来看待。以李佑的心机,绝不是平白无故无的放矢的人,他当前主要心思肯定是办报,不会无缘无故的节外生枝。
袁阁老不得不承认,李佑挖坑埋人和刷声望都已经成了本能,宛如高手出招,既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又飞花摘叶即可伤人。
昨天李佑随手挖了一个坑,便将尤少卿坑害惨了,今天眼瞅着就要埋葬尤少卿的前程。而今天,他信手又挖了一个坑,害的自己这边人去拦截宫中物品,险些栽了进去。
不过险些栽进去的意思就是没有栽进去,这还得感谢押运物品的那位公公诚恳厚道。不然若他一声不吭,任由几车铜活字被扣留在大兴县县衙,那也就真出大事了。
袁阁老知道,若要较起真来,指使县衙查禁活字也有公器私用不很合法的嫌疑,讲起理来也有不足之处。但不涉及天子他就能压制下去,一个宰辅连这点权势也没有就白混了,但涉及到天子,他没地方说理,也没法和天子讲理。
其实袁阁老也知道,李佑在挖铜活字这个坑时手下留情了,故意放了己方一马?以李佑斗争不容情的冷酷作风来看,是很难得的,那他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必然是警告的意思!
前面有修理尤少卿,后面有挖坑捉放曹,这算是变种的恩威并施。另外他故意透露出宫中背景,其目的就是警告自己不要再继续捣乱,大道朝天各走一边,各办各的报纸!
想到这里,袁阁老对尤少卿叹道:“这里面水很深哪,不过老夫若能保你,当然要尽力保你,你暂且安心。”
此人不能不保啊,满朝都知道尤少卿是自己派去当办报副总裁的,没干几天,也不曾犯什么滔天大罪,就被李佑修理成了广西桂林府知府,那自己的面子往哪里放?
再说如此尽心办事的人,如果自己放任被贬谪,那其他门生故旧看到了,岂不心寒?人心散了队伍就更加不好带了。
不过听到一句“水深”,尤少卿当即冷汗直流,袁阁老已经是文华殿大学士、排位第三的宰辅,他都说水深,那得有多深?对他这个五品而言,真是难以想象的。
袁阁老又吩咐道:“今曰拦截铜活字之事,半个字也不准透露出去!必须瞒住,尤其不能让徐阁老、彭阁老那边知晓!”
李佑会挖坑,他袁立德也会挖坑,今天他是误打误撞的知道了李佑办报的皇家背景,但别人还不知道。
首辅徐岳和次辅彭春时两个人都和之前的自己一样,对李佑办报具有极其强烈的警惕心,就让徐岳和彭春时两个还不明真相的人去和李佑斗报纸罢!
万一那两人里有谁倒了大霉,说不定他这个坐山观虎斗的万年第三大学士还能前进一步。不容易,他已经当了十几年文华殿大学士了。
尤少卿虽然是举报者,但并不知道今天拦截铜活字的结果和内幕,但看到阁老发了话,也就只能将此事埋在心里,不能与任何人说起。
不过话说回来,种种情况太复杂,袁阁老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头脑用过度后算计不周,还是一时失察入李佑的坑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