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坐牢终归有些晦气,李佑忍不住抗议道:“我有御赐金书铁券!如何能坐牢受辱!”
“虽然就金书铁券可以免罪,但是那也得暂押受审,等先定了罪名才好免罪。”范掌道解释道。至于定不了罪名的,就不必拿金书铁券出来了。
没奈何,李佑在都察院官差的簇拥下,随着两个来“捉拿”他的范、董两个掌道御史出了自家大门。
他这一两年的官职,从江都县到提督五城御史多是仪从甚众的官职,对于公差前拥后呼的场面习以为常,可是和今天显然有区别的。
又见两位御史老兄施施然各自上轿,李佑习惯姓的也要上轿,却发现并无第三顶轿子准备给他。
轿窗的帘子从里面掀开,露出董掌道的脸,笑容可掬道:“光天化曰,朗朗乾坤,李贤弟还是走着罢。”
让我步行过去?这算什么犯官待遇?李佑的想道。所幸都察院与自家都在皇城之西,距离不甚远,便继续在公差的簇拥下,向都察院而去。
捉拿李佑的诏书是清早从宫中传出来的。到了都察院周折一番,再到两掌道御史登李家门,此时已经将近午时,街上渐渐地有不少行人了,更别说附近有城隍庙会。
那些行人看到这支醒目的队伍出现在年末的街上,与喜气热闹的年节氛围极其不搭调,无不站在道旁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住在附近的都是官员,在外奔走办事的行人无论是家奴清客还是亲属好友,或许还有图方便的微服官员,都比普通民众见识多几分。当即有人认出了被押送的李佑,讶然失声道:“此乃大树御史李探花乎?何故系于小吏之手?”
名人的八卦总是招人眼球,有好奇者与走在外围的公差稍加打听,便得知李大人因为得罪了阉宦,被天子下诏捉拿审问,闻言无不唏嘘感慨,顺便骂几句这世道忠良就是要倒霉!
李佑目不斜视的低头前行,心里还在纠结,这大过年的进监牢实在太晦气了。此时耳朵中忽然听到街边有人叫出了自己的名号,长久锻炼出来的条件反射立刻自行发作。不必怀疑,绝世高手都是意在剑先、招随意动、随心所欲、信手为之的。
他下意识的、不假思索的、毫不犹豫的高高抬起头,明亮的眼神远眺苍穹,仿佛比阴霾中的阳光更炽热,与此同时,苍白仍不失英俊的脸庞现出几丝轻蔑不屑的淡淡微笑,不知是要嘲讽谁。
瞬间迷倒了一片出门逛城隍庙庙会的少女少妇,不愧是嫁人当嫁李探花啊
妇女之友李探花又酝酿片刻情绪,慨然而歌道:“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好!”人群中纷纷高声叫好。有满腔敬意行注目礼的,有远远对着揖拜的,也有一直尾随相送到都察院的。
以口头形式从街头巷尾流传开的诗词,绝对不能太复杂了,越简单明了越好罢…什么场合抄什么诗词、经验已经极其丰富的李佑想道。
两掌道御史坐在轿中,闻诗而苦笑,如此言简意赅又激烈热血的绝句,不愧是只有李佑才能做出的诗啊。在满朝文武中,除了他真没人能写出这般句子,而且这首绝句除了他自己,别人根本不能用。
原因很简单,不负少年头里的“少年”两字,就足以让九成九的朝廷官员掩面而去。只有李佑二十出头,自称少年倒也过得去…三里多的路程总是要走完的,在众人瞩目下李大官人被押解进了都察院。穿过仪门,入眼又是一番景象。
此时没有外出办差的御史有数十人,无论与李佑是否有仇隙,皆从各自公房走了出来,顶着寒风自发列在甬道两旁,对李大官人夹道相迎,并整齐划一的抬手行礼。仿佛这被带到都察院的不是受审人犯,而是载誉归来的英雄人物。
没有多余的废话,一切尽在不言中,李佑直接被带到大堂里。
堂上两张公案并列摆放,显然是因为有两个主审的缘故。随着两位掌道御史就坐,这次两道会审便正式开始。
主审两人中,河南道掌道御史范忠资格较老,先开了口,“堂下之人,据闻你在惜薪司右司副黄庸办差时,对他横暴殴打。可有其事?”
李佑回道:“确有此事。”
见他对于殴打中官的事情毫不否认,两位主审暗暗点头。这才是敢作敢当,此时若虚文矫饰、推诿抵赖,未免就落了下乘。
范忠又问道:“你可有辩词?”此时大堂内从主审到书吏、差役,无不伸长了耳朵,静待李佑的陈词。
都察院中的人,都知道李佑口舌功夫十分出众,称赞为妙笔生花、黑白颠倒也不为过,不知今曰又要为自己怎么开脱了。
在众人的等待中,李佑却沉默半晌,皱眉不语,好似有什么为难之处。这叫众人颇为奇怪,李佑向来十分敏捷的,今曰怎的为何迟钝起来?
“唉!”李佑长长的叹息一声,“我痛殴中官,无话可说,任凭朝廷治罪!”
两主审惊愕的彼此对视,在他们的认知里,李佑应该慷慨激昂的指斥中官祸国殃民,说不定还捎带着把天子圈进去。
就算在事实上,据他们所知,李佑此次完全也有本钱如此说,并不理亏。却不知为何,这李佑牢牢在舆论上占据优势高地的时候突然哑了火,半个字也不解释,放着冤屈也不管,只痛痛快快认了罪。
两主审考虑过后,一致认定这绝对不像是李佑的作风,李佑此人是受不得半点委屈的,一分的委屈他也能喊出十分的冤枉,怎么会忍气吞声的认罪?
难道他懒得折腾,想动用金书铁券免罪?但谁都看得出来,如今只是天子一时气愤才下诏捉拿李佑,他完全可以想别的法子脱罪,远远不到走投无路时候,所以将金书铁券用在这次是极大的浪费!他那金书铁券只免罪一次,用一次就要被收回了。
范忠是因为归德长公主的关系对李佑较为友善,但另一个主审董若水与李佑才是许阁老一脉的真正同党中人,连忙暗示道:“你当真无话可说?如另有内情尽可陈述,本官定然与你斟酌着奏报朝廷。”
李佑又是一声长叹,“虽问心无愧却无话可说,还是请君恩处置罢!”
大堂中好奇心过剩的人已经有如百抓挠心了,恨不能撬开李佑的脑袋,看看里面到底正在想什么。瞧他的模样,这里面绝对有不可告人的内幕!
能把李佑这般强硬人物的嘴巴牢牢封住,宁可自行领罪,这内幕该有多惊人?
两主审也想到了这点,再次对视,彼此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思——将李佑的原话如实上奏。
若是牵涉到大人物,上面自然会有动作。如果真有什么捅破天的大内幕,他们问得多了不见得就好。
却说李佑被押送时,都察院友人故意招摇过市,又放任他吟诗颂词,结果闹得一路皆知。所经之处,不是官员住宅区就是去庙会的路,故而消息在官员中传的飞快。
李佑御用门官张三奉命前往十王府归德长公主府邸,投了帖子后,很快便有长公主身边的管家婆王彦女出来问话。
张三便将自家老爷的事简单说了说,又说自家老爷担心宫中小人作祟,请求长公主派人去帮着看守李家。
王彦女将话带了进去,那归德长公主听到李佑的所作所为,当即凤颜大怒!她倒不担心李佑的安危,却为李佑的不知好歹而恼。
这情夫之前口口声声说要为彻底斗倒段知恩造势,自己便放纵了他一次。后来听说他搞了两天银号,又跑去西城外卖煤去了,还创造出个“青天煤”的招牌。
虽叫她莫名其妙的,但也没有大碍。只道是情夫习惯成自然的刷声望并为东山再起做准备,赔钱什么的无所谓。
如果说到此还好,但不明白他为什么如此暴躁鲁莽的殴打中官?就算彼此敌对,斗争的法子千千万,也没有这般故意落人把柄的做法!
这还是聪明机敏、滑不留手的李佑?自从辞官后,他的智商一直在下降,难道还没有跌到谷底吗?
就算有先皇遗诏当做终极武器,就算朝野声望刷到满值,但还是要必须考虑到天子的心情!李佑对人心十分洞彻,怎么在天子问题上,一次又一次的犯糊涂!
就算能强迫天子让步,即便能逼得天子亲手处死身边太监向臣民谢罪,那又怎样?那能叫做胜利么?
拔掉了天子周围的刺,却又在天子心中种下了刺,其实这就是输了!谁造出这个结果,谁就是输家,天下至尊不同于任何人,没有人能真正、彻底的压制他心中的刺。
她这个长公主迟迟不亮出遗诏,很大原因就在于此,大禹治水,堵不如疏。李佑自称要造出让天子自行深思的情势,就可类比于疏导,结果就是这样一团糟?
若去奋力救他,肯定要连累自己!外朝大臣可以没顾忌,她却是有顾忌的!
(未完待续)
“虽然就金书铁券可以免罪,但是那也得暂押受审,等先定了罪名才好免罪。”范掌道解释道。至于定不了罪名的,就不必拿金书铁券出来了。
没奈何,李佑在都察院官差的簇拥下,随着两个来“捉拿”他的范、董两个掌道御史出了自家大门。
他这一两年的官职,从江都县到提督五城御史多是仪从甚众的官职,对于公差前拥后呼的场面习以为常,可是和今天显然有区别的。
又见两位御史老兄施施然各自上轿,李佑习惯姓的也要上轿,却发现并无第三顶轿子准备给他。
轿窗的帘子从里面掀开,露出董掌道的脸,笑容可掬道:“光天化曰,朗朗乾坤,李贤弟还是走着罢。”
让我步行过去?这算什么犯官待遇?李佑的想道。所幸都察院与自家都在皇城之西,距离不甚远,便继续在公差的簇拥下,向都察院而去。
捉拿李佑的诏书是清早从宫中传出来的。到了都察院周折一番,再到两掌道御史登李家门,此时已经将近午时,街上渐渐地有不少行人了,更别说附近有城隍庙会。
那些行人看到这支醒目的队伍出现在年末的街上,与喜气热闹的年节氛围极其不搭调,无不站在道旁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住在附近的都是官员,在外奔走办事的行人无论是家奴清客还是亲属好友,或许还有图方便的微服官员,都比普通民众见识多几分。当即有人认出了被押送的李佑,讶然失声道:“此乃大树御史李探花乎?何故系于小吏之手?”
名人的八卦总是招人眼球,有好奇者与走在外围的公差稍加打听,便得知李大人因为得罪了阉宦,被天子下诏捉拿审问,闻言无不唏嘘感慨,顺便骂几句这世道忠良就是要倒霉!
李佑目不斜视的低头前行,心里还在纠结,这大过年的进监牢实在太晦气了。此时耳朵中忽然听到街边有人叫出了自己的名号,长久锻炼出来的条件反射立刻自行发作。不必怀疑,绝世高手都是意在剑先、招随意动、随心所欲、信手为之的。
他下意识的、不假思索的、毫不犹豫的高高抬起头,明亮的眼神远眺苍穹,仿佛比阴霾中的阳光更炽热,与此同时,苍白仍不失英俊的脸庞现出几丝轻蔑不屑的淡淡微笑,不知是要嘲讽谁。
瞬间迷倒了一片出门逛城隍庙庙会的少女少妇,不愧是嫁人当嫁李探花啊
妇女之友李探花又酝酿片刻情绪,慨然而歌道:“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好!”人群中纷纷高声叫好。有满腔敬意行注目礼的,有远远对着揖拜的,也有一直尾随相送到都察院的。
以口头形式从街头巷尾流传开的诗词,绝对不能太复杂了,越简单明了越好罢…什么场合抄什么诗词、经验已经极其丰富的李佑想道。
两掌道御史坐在轿中,闻诗而苦笑,如此言简意赅又激烈热血的绝句,不愧是只有李佑才能做出的诗啊。在满朝文武中,除了他真没人能写出这般句子,而且这首绝句除了他自己,别人根本不能用。
原因很简单,不负少年头里的“少年”两字,就足以让九成九的朝廷官员掩面而去。只有李佑二十出头,自称少年倒也过得去…三里多的路程总是要走完的,在众人瞩目下李大官人被押解进了都察院。穿过仪门,入眼又是一番景象。
此时没有外出办差的御史有数十人,无论与李佑是否有仇隙,皆从各自公房走了出来,顶着寒风自发列在甬道两旁,对李大官人夹道相迎,并整齐划一的抬手行礼。仿佛这被带到都察院的不是受审人犯,而是载誉归来的英雄人物。
没有多余的废话,一切尽在不言中,李佑直接被带到大堂里。
堂上两张公案并列摆放,显然是因为有两个主审的缘故。随着两位掌道御史就坐,这次两道会审便正式开始。
主审两人中,河南道掌道御史范忠资格较老,先开了口,“堂下之人,据闻你在惜薪司右司副黄庸办差时,对他横暴殴打。可有其事?”
李佑回道:“确有此事。”
见他对于殴打中官的事情毫不否认,两位主审暗暗点头。这才是敢作敢当,此时若虚文矫饰、推诿抵赖,未免就落了下乘。
范忠又问道:“你可有辩词?”此时大堂内从主审到书吏、差役,无不伸长了耳朵,静待李佑的陈词。
都察院中的人,都知道李佑口舌功夫十分出众,称赞为妙笔生花、黑白颠倒也不为过,不知今曰又要为自己怎么开脱了。
在众人的等待中,李佑却沉默半晌,皱眉不语,好似有什么为难之处。这叫众人颇为奇怪,李佑向来十分敏捷的,今曰怎的为何迟钝起来?
“唉!”李佑长长的叹息一声,“我痛殴中官,无话可说,任凭朝廷治罪!”
两主审惊愕的彼此对视,在他们的认知里,李佑应该慷慨激昂的指斥中官祸国殃民,说不定还捎带着把天子圈进去。
就算在事实上,据他们所知,李佑此次完全也有本钱如此说,并不理亏。却不知为何,这李佑牢牢在舆论上占据优势高地的时候突然哑了火,半个字也不解释,放着冤屈也不管,只痛痛快快认了罪。
两主审考虑过后,一致认定这绝对不像是李佑的作风,李佑此人是受不得半点委屈的,一分的委屈他也能喊出十分的冤枉,怎么会忍气吞声的认罪?
难道他懒得折腾,想动用金书铁券免罪?但谁都看得出来,如今只是天子一时气愤才下诏捉拿李佑,他完全可以想别的法子脱罪,远远不到走投无路时候,所以将金书铁券用在这次是极大的浪费!他那金书铁券只免罪一次,用一次就要被收回了。
范忠是因为归德长公主的关系对李佑较为友善,但另一个主审董若水与李佑才是许阁老一脉的真正同党中人,连忙暗示道:“你当真无话可说?如另有内情尽可陈述,本官定然与你斟酌着奏报朝廷。”
李佑又是一声长叹,“虽问心无愧却无话可说,还是请君恩处置罢!”
大堂中好奇心过剩的人已经有如百抓挠心了,恨不能撬开李佑的脑袋,看看里面到底正在想什么。瞧他的模样,这里面绝对有不可告人的内幕!
能把李佑这般强硬人物的嘴巴牢牢封住,宁可自行领罪,这内幕该有多惊人?
两主审也想到了这点,再次对视,彼此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思——将李佑的原话如实上奏。
若是牵涉到大人物,上面自然会有动作。如果真有什么捅破天的大内幕,他们问得多了不见得就好。
却说李佑被押送时,都察院友人故意招摇过市,又放任他吟诗颂词,结果闹得一路皆知。所经之处,不是官员住宅区就是去庙会的路,故而消息在官员中传的飞快。
李佑御用门官张三奉命前往十王府归德长公主府邸,投了帖子后,很快便有长公主身边的管家婆王彦女出来问话。
张三便将自家老爷的事简单说了说,又说自家老爷担心宫中小人作祟,请求长公主派人去帮着看守李家。
王彦女将话带了进去,那归德长公主听到李佑的所作所为,当即凤颜大怒!她倒不担心李佑的安危,却为李佑的不知好歹而恼。
这情夫之前口口声声说要为彻底斗倒段知恩造势,自己便放纵了他一次。后来听说他搞了两天银号,又跑去西城外卖煤去了,还创造出个“青天煤”的招牌。
虽叫她莫名其妙的,但也没有大碍。只道是情夫习惯成自然的刷声望并为东山再起做准备,赔钱什么的无所谓。
如果说到此还好,但不明白他为什么如此暴躁鲁莽的殴打中官?就算彼此敌对,斗争的法子千千万,也没有这般故意落人把柄的做法!
这还是聪明机敏、滑不留手的李佑?自从辞官后,他的智商一直在下降,难道还没有跌到谷底吗?
就算有先皇遗诏当做终极武器,就算朝野声望刷到满值,但还是要必须考虑到天子的心情!李佑对人心十分洞彻,怎么在天子问题上,一次又一次的犯糊涂!
就算能强迫天子让步,即便能逼得天子亲手处死身边太监向臣民谢罪,那又怎样?那能叫做胜利么?
拔掉了天子周围的刺,却又在天子心中种下了刺,其实这就是输了!谁造出这个结果,谁就是输家,天下至尊不同于任何人,没有人能真正、彻底的压制他心中的刺。
她这个长公主迟迟不亮出遗诏,很大原因就在于此,大禹治水,堵不如疏。李佑自称要造出让天子自行深思的情势,就可类比于疏导,结果就是这样一团糟?
若去奋力救他,肯定要连累自己!外朝大臣可以没顾忌,她却是有顾忌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