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御史见李佑望着他,遂拱手还礼道:“李大人请拿出官告、勘合,本官要核实登录。”
李佑真纳闷了,任御史与他无冤无仇外加素不相识,半夜闯进来为的那般?
核实登录…说的轻巧。告身与勘合这类东西,都叫文凭,一旦交出来,就等于进入了监察程序,人证俱在十有八九会吃排头,这岂是满心想要升官的李佑所愿意的?
不经意间被抓了小错误现行的李大人忽然有所感悟,估计三个月前的石参政就是这个郁闷心情…报应不爽哪。
火光之下李大人的表情阴晴不定,却把又目光投往驿丞,伸手指着质问道:“想必是你这贱役从中做鬼,本官与你素不相识,为何陷害?”
关于底层小官吏的门道,李佑也是此中老手了。不管是什么原因,这通州一天往来无数人,姓任的御史哪有闲工夫能找到他,肯定是驿丞为了巴结去通风报信。
那驿丞坦然答道:“御史巡查,下官如实汇报也是职责所在。”
通州驿驿丞虽然是个不入流官员,但在这个位置迎来送往的见过不知多少贵人,眼界太大了,有御史撑腰的话一个七品外面推官确实也不算什么。何况这位李推官登记入住时,已经露了杂流出身的老底,实在没什么可怕的。
听了答话,李佑便隐隐约约猜出几分真相,若这时候还猜不到,那就别做官了。大致情况应该是:不知什么原因,任御史开始巡查违规驰驿传乘之事,要驿丞提供点软柿子捏,而他李佑便被驿丞当成软柿子举报了。
简单一句话说,就是李大人看起来比较好欺负…若话从头说起那就长了,原来近些年来天下驿站的花销让朝廷不堪重负,每年光从国库掏走的银钱就高达百万以上,朝廷有点吃不住劲。
究其原因,最大原因就是冒领勘合者甚多,几乎成了官场常态,有点本事的人出行都要去弄一张。驿站既疲于应付,也常借此虚报开销,加起来靡费甚巨。
所以朝廷决意整饬,一方面由兵部收紧源头,另一方面派御史分赴各处巡查整顿。任御史负责沿运河的直隶、山东、南直隶这一条线路,位于枢纽要津的通州便是他的第一站,也是重中之重。
李佑运气不佳,正好在风头撞到了枪口上。
说实在的,任御史这个活计不好干。有本事违规领到勘合的人,那自然是多数是有背景后台的。打个比喻,宰相的家奴,尚书的小舅子之类的人物就算拿着勘合招摇过站,难道真去查他?
不去管也不行,奉命外出巡查,一无所获就是最大的失职!回都察院考核休想过关。惹出昏庸无能的名声,这御史也别想干了。
头疼归头疼,倒也难不住任御史,大象踩不动,但可以去踩蚂蚁啊。
在国朝,监察体系前所未有强大,几乎与行政体系呈现并驾齐驱势头。当监察御史的,本职工作固然差不多,但风格大略可以分两种,抓大放小的和抓小放大的。
抓大放小的图名声,专跟皇帝宰相尚书巡抚之流过不去,要的就是以小注博大彩。而抓小放大的则是图实惠,与高官显贵拉好关系安安稳稳过曰子。
这位任御史,便是属于抓小放大的那种御史,到了通州便吩咐下去,各处驿站里若有合适的违规典型便报过来。又吩咐道,大了不好小了也不好,就要那六七品的不大不小正合适。
所以说,李大人和衣床中卧,祸从天上来,归根结底是因为看起来太好欺负。
首先这厮只是个在朝廷无根基的外府小官。其次从登记记录看来,这厮到京城是为坐监的,说明他并非科班出身,不会有厉害关系网,也不会有多大前程。第三,这厮被安排到偏僻小院,与奴婢挤在一屋也不吵不闹,说明他没底气。
三点总和起来,在任御史眼中,李大人岂不正是个软弱可欺的违规典型?抓住处理也就处理了,合该他倒霉。公私两便,无有后患,实在妥当。
话扯远了,却说李佑磨磨蹭蹭的,惹的御史随员不耐烦,又喝斥道:“阁下不要拖延时候了!还不速速拿出各项文凭查验!”
又把李佑的火气挑起来了,要说今天谁最可恨,莫过于这个不知道姓名的属吏。
在虚江县和苏州府,李佑好歹也是小小的土豪,知府道台都奈何不得他,心态骄矜惯了,到了这儿竟然被看成刷政绩的弱者甲乙丙丁…虽然他违规了,但官场上有时候违规不是错,弱小才是错误啊。
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来之前李大人有心理准备的,知道京城不好混,但仍没想到还没进京就在通州驿站莫名其妙挨了一记闷棍,险些被这个反差刺激到内伤。真是乌纱满地走,外官不如狗…狠狠扫了一眼,李佑转头对张三喝道:“去!将本官装文凭的匣子拿出来!”
张三回屋取东西的空当,便有看不过眼的人站出来了,只见一个年近三旬的儒冠士子对任御史道:“都是朝廷命官,为君上效力,这位任大人何必相煎太急。”
声音洪亮,叫李佑听得有点儿耳熟,仔细回想似乎就是刚才到了门外要请他喝酒的人,这哥们倒是挺仗义嘛。
任御史瞥了一眼,见这发话的是个读书人,没有出言训斥,只是淡淡解释道:“李大人冒领勘合,谮越传乘,王法之前,只有对错,岂敢有私。”
那士子也不怕官,又上前一步挺着脖子与任御史争辩道:“以我观之,李大人小有过失,但也是为公。刚才我听得一事,东边有个院里住着金尚书的侄儿,一无冠带二无品级,任大人何不去勘之?”
任大人还没说什么,先把李佑惊到了。他自己被抓现行也就被抓了,要别人以为他因为不服气把打酱油的什么金尚书攀扯进来,那就犯了官场大忌讳。
敢因为自己倒霉而胡乱拉别人一起倒霉的人,没有谁会喜欢,要都这样不讲江湖规矩,那就乱套了。
李佑赶紧对那士子道:“仁兄好意心领了,还请早回安歇罢!”
任御史也看出来了,眼前这人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同时也是个二愣子,不能去理睬,越搭理他越上脸。不过李大人虽然年纪轻,倒是还算懂规矩。
那士子愤然道:“王法之前,只有对错,说得好!难道不但有对错,还有大小吗?只打老鼠,老虎却打不得?堂堂御史,天子耳目,听到金尚书就畏惧了?”
任御史扭过头去,充耳不闻。
李佑也无语的很,恨不得上前给他几个嘴巴子…你才是老鼠,你们全家都是老鼠!别在这里口口声声金尚书金尚书的好不好?这哥们到底想帮忙还是想害人?
幸好这士子话说到这里,甩袖子走了,没叫李佑继续难堪。
张三捧着匣子递给李佑,李佑接过后,有御史随员上前要拿走,却被李佑骂道:“狗奴才,滚一边去!”
打狗还要看主人…任御史微微皱眉,但他不欲多事,眼见着李佑端匣子亲自到他身前。
抽开了匣子盖,上面第一张纸折子是出行勘合,任御史拿将起来,借着火光扫了几眼后收起来。到此他心下大定,不会错的,李大人的确是冒领谮越了,此人本不该享受这个待遇,只要弹劾成功便是一件功劳到手。
勘合之下,第二张花绫纸面的,便是天下所有小民都想拥有的东西——告身,也叫官告,乃是官员才有的身份证明。这个东西,任御史无权收走,只能拿起查验,等验明正身、核实无误后必须还给李佑。
仔细对比后,任御史查完告身,确定眼前的正是李佑本人,并非他人假冒,也没有假冒他人。
就当任御史要将告身放回匣子时,不经意看到里面还有几层书信。东西不起眼,但上面几个字却很显眼——恩师许吏部俯启。
就这几个字,让任御史捏着告身呆住,脑子空白了一瞬间。京师中敢称许吏部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六部之首,人称冢宰,手握印把子,小官见了要恭敬磕头的吏部天官许大人,对六品以下官僚最具有杀伤力的存在。
信会是真的?任御史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这么个蚂蚁居然能与许尚书牵扯上关系?能和吏部尚书牵扯上的,即使是蚂蚁那也是食人蚁啊。
李佑端着匣子手酸,不留神将匣子掉落在地上,几封书信一齐落了出来。
任御史不知怎的,不顾在属下面前丢了体面,鬼使神差居然抢先弯腰帮着拾捡,大概是许吏部三个字太吓人了。
总共三五封信,任御史很快便捡好,眼角很不争气的各扫了一遍封皮。有“兄长亲启”,有“三儿亲启”,看起来都是家书,没有先前那封震撼。
任御史抬眼便看到李大人似笑非笑的,不禁脸色发烫,亏得黑夜火光下看不出来。
李佑接过任御史帮忙捡的书信,唉声叹气道:“本官罪过,竟然将贵人们的书信洒落于泥土。对了,这两封是贵院赵宪长的,他那在苏州府的二弟三弟写的,任大人若有空帮忙捎带回去?”
所谓宪长,风宪官之长也,这个称呼除了御史的大头目,都察院都御史谁能当得起?
任御史记起来了,他上司的上司的上司,前月新任的左都御史赵良仁就是苏州人…这貌似不起眼的“兄长亲启”就是捎带给他老人家的?
面前这人竟然可以帮他上司的上司的上司捎带家书!想到这里,任御史脸色煞白,今晚踩蚂蚁刷政绩,到底踩出个什么东西?!
(未完待续)
李佑真纳闷了,任御史与他无冤无仇外加素不相识,半夜闯进来为的那般?
核实登录…说的轻巧。告身与勘合这类东西,都叫文凭,一旦交出来,就等于进入了监察程序,人证俱在十有八九会吃排头,这岂是满心想要升官的李佑所愿意的?
不经意间被抓了小错误现行的李大人忽然有所感悟,估计三个月前的石参政就是这个郁闷心情…报应不爽哪。
火光之下李大人的表情阴晴不定,却把又目光投往驿丞,伸手指着质问道:“想必是你这贱役从中做鬼,本官与你素不相识,为何陷害?”
关于底层小官吏的门道,李佑也是此中老手了。不管是什么原因,这通州一天往来无数人,姓任的御史哪有闲工夫能找到他,肯定是驿丞为了巴结去通风报信。
那驿丞坦然答道:“御史巡查,下官如实汇报也是职责所在。”
通州驿驿丞虽然是个不入流官员,但在这个位置迎来送往的见过不知多少贵人,眼界太大了,有御史撑腰的话一个七品外面推官确实也不算什么。何况这位李推官登记入住时,已经露了杂流出身的老底,实在没什么可怕的。
听了答话,李佑便隐隐约约猜出几分真相,若这时候还猜不到,那就别做官了。大致情况应该是:不知什么原因,任御史开始巡查违规驰驿传乘之事,要驿丞提供点软柿子捏,而他李佑便被驿丞当成软柿子举报了。
简单一句话说,就是李大人看起来比较好欺负…若话从头说起那就长了,原来近些年来天下驿站的花销让朝廷不堪重负,每年光从国库掏走的银钱就高达百万以上,朝廷有点吃不住劲。
究其原因,最大原因就是冒领勘合者甚多,几乎成了官场常态,有点本事的人出行都要去弄一张。驿站既疲于应付,也常借此虚报开销,加起来靡费甚巨。
所以朝廷决意整饬,一方面由兵部收紧源头,另一方面派御史分赴各处巡查整顿。任御史负责沿运河的直隶、山东、南直隶这一条线路,位于枢纽要津的通州便是他的第一站,也是重中之重。
李佑运气不佳,正好在风头撞到了枪口上。
说实在的,任御史这个活计不好干。有本事违规领到勘合的人,那自然是多数是有背景后台的。打个比喻,宰相的家奴,尚书的小舅子之类的人物就算拿着勘合招摇过站,难道真去查他?
不去管也不行,奉命外出巡查,一无所获就是最大的失职!回都察院考核休想过关。惹出昏庸无能的名声,这御史也别想干了。
头疼归头疼,倒也难不住任御史,大象踩不动,但可以去踩蚂蚁啊。
在国朝,监察体系前所未有强大,几乎与行政体系呈现并驾齐驱势头。当监察御史的,本职工作固然差不多,但风格大略可以分两种,抓大放小的和抓小放大的。
抓大放小的图名声,专跟皇帝宰相尚书巡抚之流过不去,要的就是以小注博大彩。而抓小放大的则是图实惠,与高官显贵拉好关系安安稳稳过曰子。
这位任御史,便是属于抓小放大的那种御史,到了通州便吩咐下去,各处驿站里若有合适的违规典型便报过来。又吩咐道,大了不好小了也不好,就要那六七品的不大不小正合适。
所以说,李大人和衣床中卧,祸从天上来,归根结底是因为看起来太好欺负。
首先这厮只是个在朝廷无根基的外府小官。其次从登记记录看来,这厮到京城是为坐监的,说明他并非科班出身,不会有厉害关系网,也不会有多大前程。第三,这厮被安排到偏僻小院,与奴婢挤在一屋也不吵不闹,说明他没底气。
三点总和起来,在任御史眼中,李大人岂不正是个软弱可欺的违规典型?抓住处理也就处理了,合该他倒霉。公私两便,无有后患,实在妥当。
话扯远了,却说李佑磨磨蹭蹭的,惹的御史随员不耐烦,又喝斥道:“阁下不要拖延时候了!还不速速拿出各项文凭查验!”
又把李佑的火气挑起来了,要说今天谁最可恨,莫过于这个不知道姓名的属吏。
在虚江县和苏州府,李佑好歹也是小小的土豪,知府道台都奈何不得他,心态骄矜惯了,到了这儿竟然被看成刷政绩的弱者甲乙丙丁…虽然他违规了,但官场上有时候违规不是错,弱小才是错误啊。
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来之前李大人有心理准备的,知道京城不好混,但仍没想到还没进京就在通州驿站莫名其妙挨了一记闷棍,险些被这个反差刺激到内伤。真是乌纱满地走,外官不如狗…狠狠扫了一眼,李佑转头对张三喝道:“去!将本官装文凭的匣子拿出来!”
张三回屋取东西的空当,便有看不过眼的人站出来了,只见一个年近三旬的儒冠士子对任御史道:“都是朝廷命官,为君上效力,这位任大人何必相煎太急。”
声音洪亮,叫李佑听得有点儿耳熟,仔细回想似乎就是刚才到了门外要请他喝酒的人,这哥们倒是挺仗义嘛。
任御史瞥了一眼,见这发话的是个读书人,没有出言训斥,只是淡淡解释道:“李大人冒领勘合,谮越传乘,王法之前,只有对错,岂敢有私。”
那士子也不怕官,又上前一步挺着脖子与任御史争辩道:“以我观之,李大人小有过失,但也是为公。刚才我听得一事,东边有个院里住着金尚书的侄儿,一无冠带二无品级,任大人何不去勘之?”
任大人还没说什么,先把李佑惊到了。他自己被抓现行也就被抓了,要别人以为他因为不服气把打酱油的什么金尚书攀扯进来,那就犯了官场大忌讳。
敢因为自己倒霉而胡乱拉别人一起倒霉的人,没有谁会喜欢,要都这样不讲江湖规矩,那就乱套了。
李佑赶紧对那士子道:“仁兄好意心领了,还请早回安歇罢!”
任御史也看出来了,眼前这人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同时也是个二愣子,不能去理睬,越搭理他越上脸。不过李大人虽然年纪轻,倒是还算懂规矩。
那士子愤然道:“王法之前,只有对错,说得好!难道不但有对错,还有大小吗?只打老鼠,老虎却打不得?堂堂御史,天子耳目,听到金尚书就畏惧了?”
任御史扭过头去,充耳不闻。
李佑也无语的很,恨不得上前给他几个嘴巴子…你才是老鼠,你们全家都是老鼠!别在这里口口声声金尚书金尚书的好不好?这哥们到底想帮忙还是想害人?
幸好这士子话说到这里,甩袖子走了,没叫李佑继续难堪。
张三捧着匣子递给李佑,李佑接过后,有御史随员上前要拿走,却被李佑骂道:“狗奴才,滚一边去!”
打狗还要看主人…任御史微微皱眉,但他不欲多事,眼见着李佑端匣子亲自到他身前。
抽开了匣子盖,上面第一张纸折子是出行勘合,任御史拿将起来,借着火光扫了几眼后收起来。到此他心下大定,不会错的,李大人的确是冒领谮越了,此人本不该享受这个待遇,只要弹劾成功便是一件功劳到手。
勘合之下,第二张花绫纸面的,便是天下所有小民都想拥有的东西——告身,也叫官告,乃是官员才有的身份证明。这个东西,任御史无权收走,只能拿起查验,等验明正身、核实无误后必须还给李佑。
仔细对比后,任御史查完告身,确定眼前的正是李佑本人,并非他人假冒,也没有假冒他人。
就当任御史要将告身放回匣子时,不经意看到里面还有几层书信。东西不起眼,但上面几个字却很显眼——恩师许吏部俯启。
就这几个字,让任御史捏着告身呆住,脑子空白了一瞬间。京师中敢称许吏部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六部之首,人称冢宰,手握印把子,小官见了要恭敬磕头的吏部天官许大人,对六品以下官僚最具有杀伤力的存在。
信会是真的?任御史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这么个蚂蚁居然能与许尚书牵扯上关系?能和吏部尚书牵扯上的,即使是蚂蚁那也是食人蚁啊。
李佑端着匣子手酸,不留神将匣子掉落在地上,几封书信一齐落了出来。
任御史不知怎的,不顾在属下面前丢了体面,鬼使神差居然抢先弯腰帮着拾捡,大概是许吏部三个字太吓人了。
总共三五封信,任御史很快便捡好,眼角很不争气的各扫了一遍封皮。有“兄长亲启”,有“三儿亲启”,看起来都是家书,没有先前那封震撼。
任御史抬眼便看到李大人似笑非笑的,不禁脸色发烫,亏得黑夜火光下看不出来。
李佑接过任御史帮忙捡的书信,唉声叹气道:“本官罪过,竟然将贵人们的书信洒落于泥土。对了,这两封是贵院赵宪长的,他那在苏州府的二弟三弟写的,任大人若有空帮忙捎带回去?”
所谓宪长,风宪官之长也,这个称呼除了御史的大头目,都察院都御史谁能当得起?
任御史记起来了,他上司的上司的上司,前月新任的左都御史赵良仁就是苏州人…这貌似不起眼的“兄长亲启”就是捎带给他老人家的?
面前这人竟然可以帮他上司的上司的上司捎带家书!想到这里,任御史脸色煞白,今晚踩蚂蚁刷政绩,到底踩出个什么东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