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作者:天远大
分卷阅读120
头。
小林跟着他们大吃了一顿,很爽快的帮大郎和谢三伯挑上了那副石磨。谢三伯挑了一担粮食,还剩下的一袋粗面与一些七零八碎的东西,村长让几个人分担着帮他们运回了翠竹村。
大郎也背了两床被子,棉被是贵重东西,所以只敢买两条,还花了二两半银子呢。不过,人家那铺子里也仅有两床棉被,全卖给他们了,喜的还搭了一斤棉花给他们。一口气买两条棉被的人极少见。本地婚嫁,也最多弄两床棉被,有时候还是拿旧的来重新弹。
回到村子已经是大下午了,大郎与谢三伯肚子也不饿,分了些粗制点心给几个帮他们背东西的村民,算是答谢。谢三伯在整理东西,大郎就开始去村里瞎逛。说是瞎逛,其实他是想还在这个村里弄些有用的东西。因为辛湖交待的东西,好多都没弄到呢。
一群孩子跟着他,不过是为了他手中的一块半块粗点心。
“谁家小鸡小鸭有多的?”大郎问。
“三奶奶家刚孵了小鸡仔。”有孩子说。
大郎跟着孩子们到这个三奶奶家,才发现这老太太家只怕是全村最穷的一家了。大郎提出要她家的小鸡仔,总共才六只,老太太说要一升半粗面。
“你这也要的太多了吧。”有孩子当场反对。老太太也不过是看大郎他们有钱,其实这六只小鸡仔搁平时,能有半升粗面就不错了。
“就是,这么贵不要了。”大郎说。
今天他可是好好的整理了一下本地的物价,一上午他尽是在集市上看别人交易,把很多东西的价格摸清楚了。而鸡蛋两个才要一个钱而已,甚至买的多还得搭上一两个,而且还卖不出去,乡民们的家的鸡蛋多半是拿去换盐的。他们没有买鸡蛋,因为天气开始热了,怕时间放长点会坏掉。就想着弄些小鸡回去自己养。
那杂货铺里,老板挑鸡蛋挑得可严了,生怕不新鲜。因为他也是拿这些鸡蛋给商队,让别人给他带盐回来的。关键是,收了鸡蛋,还得折价才换盐的。所以,两个鸡蛋真正还换不到一个钱。现在老太太居然还要一升半粗面,这可是把他当傻子了。
再比如,他们一头野猪卖了一两银子,听村民们的说法,稍微贱了点,但难得碰上要整只的大主顾,便宜点也划算。当然了村长的意思是,如果让他去谈价,应当可以多要十到二十个大钱。一两银子算一千个大钱。十个钱可以买二升粗面。但二十个钱却只能买一升细面。一升算一斤二两。
所以,他们把卖野猪的一两银子,买了二百来斤粗粮,也就是两石。
盐不算太贵,品相却不太好,要十五钱一斤。四十斤盐,可是花了600钱。再花了二百个钱买了些杂七八拉的点心,吃一顿有肉有细面馒头的饭,才花了半两银子。
相比于给村长的一两银子,大郎也心知不值,不过就算结个善缘,毕竟这个村长在翠竹村甚至半条街集市上都说得起话,以后有什么事还可以来找他。况且看他接一两银子也不吃惊的样子,估计以前的商队歇在他家,给的也不少。
大郎决定回去后,还是得和江大山谢公子谈谈物价的事情了。以后不能一出手就是一两银子了。不过,他这可是冤枉了江大山,不是他乐意给一两银子,只是他当时手中只有一两是最小的了。
老太太见大郎一开口说就不要了,心里慌了,忙换了方式,苦着脸说:“我们家穷,早就断粮了,我孙子就等着粮救命呢。你多给点吧,我家还有些笋干。”说着就要去抹眼泪,并且很快喊她那不过四岁的小孙子,拖了个小篮子出来,里面果然装着些笋干。
大郎摇摇头,不要她的笋干,这玩意儿多了也吃不完,而且还是旧的成货,想吃还不如过两个月再来这边换呢,那时有新鲜的,就说:“一升。还是看你说的可怜。”
老太太连忙把小鸡仔装在一只小笼子里塞进他怀里,叫着要和他去拿粮食。今天大郎他们买了二石粮食,整个村子人都知道了,就算她没有去赶集,也已经听说了。
第81章 猜测
到村长家,大郎借了村长家的升子,装了一升粗面给她。老太太哭着穷,接过面倒进自己的口袋里,眼睛却四下乱转,明显的村长不给点东西她,她不走的模样。不得已,村长把谢三伯给他家孙子的一包点心,分了一半出来,才打发走了老太太。
村长叹了口气,说:“她们家最穷,命也不好,儿子老子都死了,就剩下孤儿寡妇的。你们要小鸡仔,我再去给你们弄几只。也不用一升面了,还是按价给。十只给一升。”
“如果有鸭仔也行。不过一样我们只要二十只就够了。两三公的就行了,面我们也是拿回去吃的,只不过家里女人们想养些鸡鸭,下些蛋给孩子们补补身子。”谢三伯说。
“行。”村长答应了,很快就让他的大儿媳妇出去办了。也不知道她怎么弄的,反正出去了不过几刻钟,就带回来鸡仔鸭仔各二十只,还用两只小笼子装得好好的。
“我仔细看了,公的各有三只,不过太小,兴许也有看不准的。”
大郎和谢三伯就又拿他家的升子装了四升面出来,村长儿媳妇笑眯眯的拿着面出去了,这是她在村里收集起来的,好几家才凑足了数。因为时间还早了些,好几家还没开始孵呢。这些面自然也要分给大家。不过,她还是可以从中沾点便宜的,起码可以给自己落下一碗面。
有了鸡仔和鸭仔,大郎开始往村民们家的菜园子转。又弄了两棵六七尺高的柿子树苗,花了一升粗面,让人家给他们连根带泥巴挖起来,仔细包扎好根部的一大坨泥,才拿回来。
江大山和谢公子一路快马加鞭,刚开始还能见到些背着挑着担子的行脚商人。但他们骑马,跑得快,很快就把别人远远的甩在后面了。慢慢的就再也没有见到人了。
跑了约十里地之后,果然有一截路非常险峻,一条约模三尺多宽的曲曲折折的小路,一边靠着怪石嶙峋的山头,时不时的还有石头滚下来,另一边却是湍流的河水。河面宽旷,水很大,只是根本就没见到有船通行。在这里他们没看见一个人。
两人下了马,小心的拉着马走这截路。那马也知道危险,根本就不敢往两边看,跟着主人慢慢往前走。
不过二里来路,两人却走了快半个时辰,路面不仅窄,还高底不平,时不时的一块石头,一个坑的,稍
分卷阅读120
分卷阅读120
头。
小林跟着他们大吃了一顿,很爽快的帮大郎和谢三伯挑上了那副石磨。谢三伯挑了一担粮食,还剩下的一袋粗面与一些七零八碎的东西,村长让几个人分担着帮他们运回了翠竹村。
大郎也背了两床被子,棉被是贵重东西,所以只敢买两条,还花了二两半银子呢。不过,人家那铺子里也仅有两床棉被,全卖给他们了,喜的还搭了一斤棉花给他们。一口气买两条棉被的人极少见。本地婚嫁,也最多弄两床棉被,有时候还是拿旧的来重新弹。
回到村子已经是大下午了,大郎与谢三伯肚子也不饿,分了些粗制点心给几个帮他们背东西的村民,算是答谢。谢三伯在整理东西,大郎就开始去村里瞎逛。说是瞎逛,其实他是想还在这个村里弄些有用的东西。因为辛湖交待的东西,好多都没弄到呢。
一群孩子跟着他,不过是为了他手中的一块半块粗点心。
“谁家小鸡小鸭有多的?”大郎问。
“三奶奶家刚孵了小鸡仔。”有孩子说。
大郎跟着孩子们到这个三奶奶家,才发现这老太太家只怕是全村最穷的一家了。大郎提出要她家的小鸡仔,总共才六只,老太太说要一升半粗面。
“你这也要的太多了吧。”有孩子当场反对。老太太也不过是看大郎他们有钱,其实这六只小鸡仔搁平时,能有半升粗面就不错了。
“就是,这么贵不要了。”大郎说。
今天他可是好好的整理了一下本地的物价,一上午他尽是在集市上看别人交易,把很多东西的价格摸清楚了。而鸡蛋两个才要一个钱而已,甚至买的多还得搭上一两个,而且还卖不出去,乡民们的家的鸡蛋多半是拿去换盐的。他们没有买鸡蛋,因为天气开始热了,怕时间放长点会坏掉。就想着弄些小鸡回去自己养。
那杂货铺里,老板挑鸡蛋挑得可严了,生怕不新鲜。因为他也是拿这些鸡蛋给商队,让别人给他带盐回来的。关键是,收了鸡蛋,还得折价才换盐的。所以,两个鸡蛋真正还换不到一个钱。现在老太太居然还要一升半粗面,这可是把他当傻子了。
再比如,他们一头野猪卖了一两银子,听村民们的说法,稍微贱了点,但难得碰上要整只的大主顾,便宜点也划算。当然了村长的意思是,如果让他去谈价,应当可以多要十到二十个大钱。一两银子算一千个大钱。十个钱可以买二升粗面。但二十个钱却只能买一升细面。一升算一斤二两。
所以,他们把卖野猪的一两银子,买了二百来斤粗粮,也就是两石。
盐不算太贵,品相却不太好,要十五钱一斤。四十斤盐,可是花了600钱。再花了二百个钱买了些杂七八拉的点心,吃一顿有肉有细面馒头的饭,才花了半两银子。
相比于给村长的一两银子,大郎也心知不值,不过就算结个善缘,毕竟这个村长在翠竹村甚至半条街集市上都说得起话,以后有什么事还可以来找他。况且看他接一两银子也不吃惊的样子,估计以前的商队歇在他家,给的也不少。
大郎决定回去后,还是得和江大山谢公子谈谈物价的事情了。以后不能一出手就是一两银子了。不过,他这可是冤枉了江大山,不是他乐意给一两银子,只是他当时手中只有一两是最小的了。
老太太见大郎一开口说就不要了,心里慌了,忙换了方式,苦着脸说:“我们家穷,早就断粮了,我孙子就等着粮救命呢。你多给点吧,我家还有些笋干。”说着就要去抹眼泪,并且很快喊她那不过四岁的小孙子,拖了个小篮子出来,里面果然装着些笋干。
大郎摇摇头,不要她的笋干,这玩意儿多了也吃不完,而且还是旧的成货,想吃还不如过两个月再来这边换呢,那时有新鲜的,就说:“一升。还是看你说的可怜。”
老太太连忙把小鸡仔装在一只小笼子里塞进他怀里,叫着要和他去拿粮食。今天大郎他们买了二石粮食,整个村子人都知道了,就算她没有去赶集,也已经听说了。
第81章 猜测
到村长家,大郎借了村长家的升子,装了一升粗面给她。老太太哭着穷,接过面倒进自己的口袋里,眼睛却四下乱转,明显的村长不给点东西她,她不走的模样。不得已,村长把谢三伯给他家孙子的一包点心,分了一半出来,才打发走了老太太。
村长叹了口气,说:“她们家最穷,命也不好,儿子老子都死了,就剩下孤儿寡妇的。你们要小鸡仔,我再去给你们弄几只。也不用一升面了,还是按价给。十只给一升。”
“如果有鸭仔也行。不过一样我们只要二十只就够了。两三公的就行了,面我们也是拿回去吃的,只不过家里女人们想养些鸡鸭,下些蛋给孩子们补补身子。”谢三伯说。
“行。”村长答应了,很快就让他的大儿媳妇出去办了。也不知道她怎么弄的,反正出去了不过几刻钟,就带回来鸡仔鸭仔各二十只,还用两只小笼子装得好好的。
“我仔细看了,公的各有三只,不过太小,兴许也有看不准的。”
大郎和谢三伯就又拿他家的升子装了四升面出来,村长儿媳妇笑眯眯的拿着面出去了,这是她在村里收集起来的,好几家才凑足了数。因为时间还早了些,好几家还没开始孵呢。这些面自然也要分给大家。不过,她还是可以从中沾点便宜的,起码可以给自己落下一碗面。
有了鸡仔和鸭仔,大郎开始往村民们家的菜园子转。又弄了两棵六七尺高的柿子树苗,花了一升粗面,让人家给他们连根带泥巴挖起来,仔细包扎好根部的一大坨泥,才拿回来。
江大山和谢公子一路快马加鞭,刚开始还能见到些背着挑着担子的行脚商人。但他们骑马,跑得快,很快就把别人远远的甩在后面了。慢慢的就再也没有见到人了。
跑了约十里地之后,果然有一截路非常险峻,一条约模三尺多宽的曲曲折折的小路,一边靠着怪石嶙峋的山头,时不时的还有石头滚下来,另一边却是湍流的河水。河面宽旷,水很大,只是根本就没见到有船通行。在这里他们没看见一个人。
两人下了马,小心的拉着马走这截路。那马也知道危险,根本就不敢往两边看,跟着主人慢慢往前走。
不过二里来路,两人却走了快半个时辰,路面不仅窄,还高底不平,时不时的一块石头,一个坑的,稍
分卷阅读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