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军、背嵬军、正兵营在城内厮杀正酣的时候,徐和的玄甲军与胡庸的背矛士正侯在外头。
临沂城的南门毕竟空间有限,容不得太多兵马,若是一股脑的钻入城中,反而会乱了自家阵脚。
与敌厮杀向来喜欢留下预备队的李贤自然不会犯上无谓的过错。
这临沂城若是一击破城自然是好的,凭借神策军、北海军等几路人马完全可以占据上风,即便一击不成,万余兵马也完全可以确保己方实力不会有太大的折损。
徐和、胡庸两部人马留在城外的意义远远大过于他们在城内的作用。
在外头,玄甲军可以充当战略机动力量,无论是攻还是守,他们都有足够多的机会选择。
当李典、乐进杀破重围,从临沂东门突围而出的时候,在不远处巡弋的胡庸大喜过望,原本没能入城厮杀而抑郁的心顿时躁动起来。
“哈哈,都尉果然没有骗我,真有大鱼!”
胡庸虽然不认识李典、乐进,可他们身旁的旗帜却骗不了人,那硕大的将旗可不是等闲人能有的。
“背矛士,听我号令,全军出击”
“喏!”
背矛士距离东门有三百步左右,这个距离远远超出了短矛的射程,要想充分发挥短矛的杀伤力,须得往前冲杀一番,如此,才可以确保短矛的穿透性。
临沂东门,李典在前军开路,乐进在后方压阵,两人一前一后将五千多名曹军带出了临沂城。
能够从万余兵马的围困中将这数千人救出来,李典、乐进使出了浑身解数。
城中,李贤自然不会眼瞅着到嘴的鸭子飞掉,而太史慈、周仓、徐盛三人更是怒火中烧,谁也没想到在大军合围的情况下,曹军竟然还能突围出去。
一万多兵马四面合围,按理说应该万无一失,可曹军还是逃脱了。
乐进的勇猛,李典的智谋完美地契合作一处,他们每次都能挑出东莱军、北海军防护最薄弱的地方。
太史慈等人多次围追堵截,可曹军却对城内了如指掌,总是能够险而又险地避开包围圈。
得知情形之后,李贤脸色十分难看。
短短一夜的时间,曹军竟然就把城内的环境状况摸得如此透彻。
怪不得乐进、李典在后世里声名显赫,盛名之下无虚士。
能够在三国年间闯出偌大名头的人岂是等闲之辈?
不行,就算是吕布在这里,也须得让他留下点什么!
李贤深吁了口气,适才那番交手,东莱军实在是有些托大了,如若不然,曹军绝难逃出生天。
眼下,五千多名曹军逃出了临沂城,若是不能将他们追而歼之,李贤绝难咽下这口气。
“传我军令,有捉拿、击杀李典、乐进者,赏钱十贯!”
十贯银钱的赏格,这可是李贤从未开过的价钱。
一贯银钱已经足够一个四口之家惬意的生活大半年了,十贯钱,足够娶一房婆娘,再买头骡马贴补家用!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军卒们听罢之后精神抖擞,誓要立功领赏。
曹军前脚迈出临沂城,后头东莱军、北海军的追兵就到了。
若是沿途间没有任何拦阻也就罢了,凭借李典、乐进的才能足以逃出生天,可曹军偏偏遇上了胡庸,遇上了背矛士。
背矛士虽然只有八百人,可他们疾冲而来的那股气势却令人不敢小觑。
二百步、一百步,距离越来越近,曹军中的弓手甚至已经按捺不住,开始弯弓搭箭。
李典吁了口气,前面拦阻的兵马不多,看上去只有千余人,只要杀破军阵,大军就可以逃出生天。
后头的追兵越来越近,留给己方的时间不多了,李典大吼一声:“杀!”
四下里,曹军奋起余勇,呐喊应合,“杀!”
曹军零落的箭矢没能给背矛士带来太大的阻碍。
两军相距不过五十步远的地方,胡庸咧嘴大笑,道:“背矛士,掷矛!”
“喏!”
八百名背矛士动作齐整,他们抽矛在手,稍一掂量调整便投掷出手。
第一波,两百支短矛呼啸着往前疾射而来。
李典之前已经从溃卒耳中听说过这短矛的厉害,此时亲身体会,更是觉得传言不虚。
黑压压的短矛闪烁着致命的光芒。
这么短的距离,这么密集的短矛,即便身着重甲也绝难逃出生天。
大军一路奔逃,多数人只在手中擎了把刀枪,至于盾牌之类的武器早已经不知道丢到了哪里。
眼下,短矛来袭,大队人马连防御的护具都没有。
李典阴沉着脸,他堪堪避过了迎面而来的三支短矛,可他身后的军卒们就没有这么好的身手了。
“噗哧、噗哧、噗哧”,短矛透体而出,将李典的护卫穿成了筛子。
后方的曹军士卒面如死灰,谁也没想到东莱军竟然会在这时候出现,而且出手就是如此凶狠的招数。
逃?后方追兵追的正紧,要想活命,只能向前!
“杀!”
时间紧迫,躲是肯定不能躲的,李典头脑清醒,他知道唯一的办法就是杀过去,与投掷短矛的敌军近战,那样的话,东莱军的短矛攻势就发挥不出了。
只是背矛士的短矛远远没有投掷完毕,适才那一波不过是牛刀小试罢了,真正的狂风暴雨还没有来临。
“掷!”
“杀!”
胡庸不停地发号施令,在两军短兵交接之际,背矛士足足掷出了一千多支短矛,其中的大多数都命中了目标,给曹军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若不是李典在前头开路,若不是城内的军马不依不饶,说不定曹军早已经败下阵来,饶是如此,在短矛的攻势下,曹军还是付出了六百多人的伤亡,这还是两军尚未近身厮杀的情况。
几十步的距离仿佛永远没有尽头,不知道过了多久,对面终于停止了投掷短矛的动作,李典也挑选了胡庸作为对手。
兵对兵,将对将。
李典身材瘦削,与健硕的胡庸完全是两个极短。
可两人交手后却能平分秋色。
胡庸见猎心喜,道:“好身手,与那夏侯渊相差不远了!”
提起夏侯渊,李典更是心中一寒,几日前,连夏侯渊都死了,难道说,现在终于轮到他了吗?
不,绝不能这样!
想到曹操的期许,李典不知道从哪里迸发出一股力气,竟然一枪磕飞了胡庸的武器。
要不是胡庸胯下有马镫借力,这一下说不定连人都会飞出去。
胡庸涨红了脸,他从后背摸出一根短矛,咬牙切齿地说道:“贼子可恨!”
李典前军受阻,后头的乐进很快就感受到了。
如果李典不能打开局面,在后头压阵的乐进即便骁勇善战也绝对改变不了局势。
后头追赶的兵马实在是太多了,乐进可以以一敌三,以一敌五,甚至可以以一敌十,可如果冲上来的军马成百上千呢?
乐进拿什么抵挡?
归根结底,往前冲杀才是要紧事。
因而,听闻李典遇到对手之后,乐进几乎片刻没有犹豫便马不停蹄地赶来助拳。
与所谓的虚名比起来,活着才是最迫切的要求。
什么公平对敌,什么一对一斗将,这些对于乐进来说压根不是负担,他要的很简单,便是带着大军冲出去!
乐进加入战团之后,与李典共击胡庸。
面对一人的时候,胡庸堪堪能够打成一个平手,现在又多出一个武艺只高不低的乐进,胡庸自然支撑不住。
不过十个回合的功夫,胡庸身上就多了五处创伤。
再这么打下去,胡庸很快就要惨死当场。
这时,远处的李贤急忙吼道:“胡庸速退,背矛士速退!”
原本胡庸咬紧牙关,正要豁出性命与敌皆亡,陡然听到李贤呼喝,下意识地躲避开了,嘴里也喝道:“背矛士速退!”
说是速退,其实就是为曹军让开道路。
八百人的军卒在曹军猛烈的攻势下能够支撑这么久,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
此时,后头的东莱军距离曹军不过三百步远。
情况危急,李典、乐进顾不得扩大战果,他们急忙狂呼道:“快,冲进前方的树林,我们便无忧了”。
“冲,冲,冲!”
厮杀到现在,一路狂奔的曹军早已经又累又疲。
大军之所以没有溃败遁逃,靠的全都是李典、乐进的身先士卒,他们二人让麾下兵马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胡庸的背矛士在曹军势若疯狂的攻击下伤亡惨重,短短几个回合便有三百多人战死了,剩下来的也是人人带伤。
如果李贤的命令再晚上一时片刻,说不定背矛士这支军队就要彻底消失了!
李贤心情糟透了,背矛士拦阻了这么久,为什么徐和的玄甲军、赵云的骑军还是不见踪影?
难道说,真要等到曹军都逃得一干二净了,徐和跟赵云才会出现吗?
杀退胡庸过后,李典心中却没有半点喜色,大军依旧没有脱离险境,李贤的兵马很快就会追上来。
如果之前听从乐进的意见,大军深入北海国,直攻都昌城的话,那战局又会如何发展?
临沂城的南门毕竟空间有限,容不得太多兵马,若是一股脑的钻入城中,反而会乱了自家阵脚。
与敌厮杀向来喜欢留下预备队的李贤自然不会犯上无谓的过错。
这临沂城若是一击破城自然是好的,凭借神策军、北海军等几路人马完全可以占据上风,即便一击不成,万余兵马也完全可以确保己方实力不会有太大的折损。
徐和、胡庸两部人马留在城外的意义远远大过于他们在城内的作用。
在外头,玄甲军可以充当战略机动力量,无论是攻还是守,他们都有足够多的机会选择。
当李典、乐进杀破重围,从临沂东门突围而出的时候,在不远处巡弋的胡庸大喜过望,原本没能入城厮杀而抑郁的心顿时躁动起来。
“哈哈,都尉果然没有骗我,真有大鱼!”
胡庸虽然不认识李典、乐进,可他们身旁的旗帜却骗不了人,那硕大的将旗可不是等闲人能有的。
“背矛士,听我号令,全军出击”
“喏!”
背矛士距离东门有三百步左右,这个距离远远超出了短矛的射程,要想充分发挥短矛的杀伤力,须得往前冲杀一番,如此,才可以确保短矛的穿透性。
临沂东门,李典在前军开路,乐进在后方压阵,两人一前一后将五千多名曹军带出了临沂城。
能够从万余兵马的围困中将这数千人救出来,李典、乐进使出了浑身解数。
城中,李贤自然不会眼瞅着到嘴的鸭子飞掉,而太史慈、周仓、徐盛三人更是怒火中烧,谁也没想到在大军合围的情况下,曹军竟然还能突围出去。
一万多兵马四面合围,按理说应该万无一失,可曹军还是逃脱了。
乐进的勇猛,李典的智谋完美地契合作一处,他们每次都能挑出东莱军、北海军防护最薄弱的地方。
太史慈等人多次围追堵截,可曹军却对城内了如指掌,总是能够险而又险地避开包围圈。
得知情形之后,李贤脸色十分难看。
短短一夜的时间,曹军竟然就把城内的环境状况摸得如此透彻。
怪不得乐进、李典在后世里声名显赫,盛名之下无虚士。
能够在三国年间闯出偌大名头的人岂是等闲之辈?
不行,就算是吕布在这里,也须得让他留下点什么!
李贤深吁了口气,适才那番交手,东莱军实在是有些托大了,如若不然,曹军绝难逃出生天。
眼下,五千多名曹军逃出了临沂城,若是不能将他们追而歼之,李贤绝难咽下这口气。
“传我军令,有捉拿、击杀李典、乐进者,赏钱十贯!”
十贯银钱的赏格,这可是李贤从未开过的价钱。
一贯银钱已经足够一个四口之家惬意的生活大半年了,十贯钱,足够娶一房婆娘,再买头骡马贴补家用!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军卒们听罢之后精神抖擞,誓要立功领赏。
曹军前脚迈出临沂城,后头东莱军、北海军的追兵就到了。
若是沿途间没有任何拦阻也就罢了,凭借李典、乐进的才能足以逃出生天,可曹军偏偏遇上了胡庸,遇上了背矛士。
背矛士虽然只有八百人,可他们疾冲而来的那股气势却令人不敢小觑。
二百步、一百步,距离越来越近,曹军中的弓手甚至已经按捺不住,开始弯弓搭箭。
李典吁了口气,前面拦阻的兵马不多,看上去只有千余人,只要杀破军阵,大军就可以逃出生天。
后头的追兵越来越近,留给己方的时间不多了,李典大吼一声:“杀!”
四下里,曹军奋起余勇,呐喊应合,“杀!”
曹军零落的箭矢没能给背矛士带来太大的阻碍。
两军相距不过五十步远的地方,胡庸咧嘴大笑,道:“背矛士,掷矛!”
“喏!”
八百名背矛士动作齐整,他们抽矛在手,稍一掂量调整便投掷出手。
第一波,两百支短矛呼啸着往前疾射而来。
李典之前已经从溃卒耳中听说过这短矛的厉害,此时亲身体会,更是觉得传言不虚。
黑压压的短矛闪烁着致命的光芒。
这么短的距离,这么密集的短矛,即便身着重甲也绝难逃出生天。
大军一路奔逃,多数人只在手中擎了把刀枪,至于盾牌之类的武器早已经不知道丢到了哪里。
眼下,短矛来袭,大队人马连防御的护具都没有。
李典阴沉着脸,他堪堪避过了迎面而来的三支短矛,可他身后的军卒们就没有这么好的身手了。
“噗哧、噗哧、噗哧”,短矛透体而出,将李典的护卫穿成了筛子。
后方的曹军士卒面如死灰,谁也没想到东莱军竟然会在这时候出现,而且出手就是如此凶狠的招数。
逃?后方追兵追的正紧,要想活命,只能向前!
“杀!”
时间紧迫,躲是肯定不能躲的,李典头脑清醒,他知道唯一的办法就是杀过去,与投掷短矛的敌军近战,那样的话,东莱军的短矛攻势就发挥不出了。
只是背矛士的短矛远远没有投掷完毕,适才那一波不过是牛刀小试罢了,真正的狂风暴雨还没有来临。
“掷!”
“杀!”
胡庸不停地发号施令,在两军短兵交接之际,背矛士足足掷出了一千多支短矛,其中的大多数都命中了目标,给曹军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若不是李典在前头开路,若不是城内的军马不依不饶,说不定曹军早已经败下阵来,饶是如此,在短矛的攻势下,曹军还是付出了六百多人的伤亡,这还是两军尚未近身厮杀的情况。
几十步的距离仿佛永远没有尽头,不知道过了多久,对面终于停止了投掷短矛的动作,李典也挑选了胡庸作为对手。
兵对兵,将对将。
李典身材瘦削,与健硕的胡庸完全是两个极短。
可两人交手后却能平分秋色。
胡庸见猎心喜,道:“好身手,与那夏侯渊相差不远了!”
提起夏侯渊,李典更是心中一寒,几日前,连夏侯渊都死了,难道说,现在终于轮到他了吗?
不,绝不能这样!
想到曹操的期许,李典不知道从哪里迸发出一股力气,竟然一枪磕飞了胡庸的武器。
要不是胡庸胯下有马镫借力,这一下说不定连人都会飞出去。
胡庸涨红了脸,他从后背摸出一根短矛,咬牙切齿地说道:“贼子可恨!”
李典前军受阻,后头的乐进很快就感受到了。
如果李典不能打开局面,在后头压阵的乐进即便骁勇善战也绝对改变不了局势。
后头追赶的兵马实在是太多了,乐进可以以一敌三,以一敌五,甚至可以以一敌十,可如果冲上来的军马成百上千呢?
乐进拿什么抵挡?
归根结底,往前冲杀才是要紧事。
因而,听闻李典遇到对手之后,乐进几乎片刻没有犹豫便马不停蹄地赶来助拳。
与所谓的虚名比起来,活着才是最迫切的要求。
什么公平对敌,什么一对一斗将,这些对于乐进来说压根不是负担,他要的很简单,便是带着大军冲出去!
乐进加入战团之后,与李典共击胡庸。
面对一人的时候,胡庸堪堪能够打成一个平手,现在又多出一个武艺只高不低的乐进,胡庸自然支撑不住。
不过十个回合的功夫,胡庸身上就多了五处创伤。
再这么打下去,胡庸很快就要惨死当场。
这时,远处的李贤急忙吼道:“胡庸速退,背矛士速退!”
原本胡庸咬紧牙关,正要豁出性命与敌皆亡,陡然听到李贤呼喝,下意识地躲避开了,嘴里也喝道:“背矛士速退!”
说是速退,其实就是为曹军让开道路。
八百人的军卒在曹军猛烈的攻势下能够支撑这么久,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
此时,后头的东莱军距离曹军不过三百步远。
情况危急,李典、乐进顾不得扩大战果,他们急忙狂呼道:“快,冲进前方的树林,我们便无忧了”。
“冲,冲,冲!”
厮杀到现在,一路狂奔的曹军早已经又累又疲。
大军之所以没有溃败遁逃,靠的全都是李典、乐进的身先士卒,他们二人让麾下兵马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胡庸的背矛士在曹军势若疯狂的攻击下伤亡惨重,短短几个回合便有三百多人战死了,剩下来的也是人人带伤。
如果李贤的命令再晚上一时片刻,说不定背矛士这支军队就要彻底消失了!
李贤心情糟透了,背矛士拦阻了这么久,为什么徐和的玄甲军、赵云的骑军还是不见踪影?
难道说,真要等到曹军都逃得一干二净了,徐和跟赵云才会出现吗?
杀退胡庸过后,李典心中却没有半点喜色,大军依旧没有脱离险境,李贤的兵马很快就会追上来。
如果之前听从乐进的意见,大军深入北海国,直攻都昌城的话,那战局又会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