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场历史上有名的朱仙镇大战,其过程非常的简单,简单得让人忍不住想摇头苦笑。

    崇祯十五年四月,李自成第三次攻打开封。鉴于前两次攻打开封,因为城中军民众志成城,李自成大军吃了不小的苦头,就两他的一只眼睛也被守军射瞎。这次李自成采取围而不打的态势,只留下少量军队监视开封,自己则带着主力部队扫荡开封外围。

    开封对于河南,对于中原,对于这个天下的重要性崇祯皇帝自然是知道的,急忙调动手头能够调动的所有兵力增援开封。这次援军由兵部尚书丁启睿率领,保定总督杨文岳为副帅,麾下的虎大威方国安等人也是经验丰富的大将。只可惜,这些将军们以前在九边的时候,战功赫赫,但经过建奴几次入寇和松锦大战之后,一个个都成了光杆司令。

    因此,解开封之围的重任就落到了左良玉身上。

    左部一直在湖广和张献忠李自成作战,虽然吃了不少败仗,可部队还算齐整。湖广又是富庶之地,兵马也多。

    各军集合在一起,总数已经达到惊人的十八万,表面上看起来同李自成也有一较长短的力量。

    可左良玉自家事情自家最清楚,他手头的兵马是多,可都是废物,且有被贼军打破了胆的。在他看来,这次同李自成决战,基本就等于送死。所以,这一战,只能坚守,和李自成慢慢拼消耗。他说:“贼锋锐,未可击也。”

    按说,他这个决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的。毕竟,如今的闯军士气正盛,而官兵又不堪使用。但问题是,现在的形势已经不同于几年前了。

    现在的李自成已经占据了大半个河南,有稳固的后方,如果拼消耗,后方可以源源不绝将粮秣和士兵送上前线,而官军在敌占区却不能得到任何补充。

    但如果决战,却就是一个死字。

    大势已经不站在大明王朝这一方了。

    丁启睿是个书生,老官僚,根本就不懂军事。可又节制不了左良玉,明军将领们也没有讨论出什么军事行动计划,谁也不知道这个仗该怎么打。

    农民军看准了明军将领们的心态,首先对兵力最强而又最不想打仗的左良玉部发起进攻,五月二十二日,农民军发动进攻,一击就中要害,首战告捷。左良玉一听农民军进攻,自己的部下失利了,惊慌失措,不管丁启睿的号令,连夜拔营逃跑。农民军早在他逃跑的路上挖了壕沟,左军士兵纷纷掉入壕沟,兵士的尸体把壕沟都填满了,左良玉就从这些士兵的尸体上踏过壕沟,逃得一条性命。

    左良玉的军队一触即溃,整个明军阵营顷刻间土崩瓦解,丁启睿杨文岳虎大威杨德政等争先恐后纷纷逃命。农民军见明军逃跑,一路追杀过来,一直追了四百多里。明军丢盔卸甲,狼狈不堪。还是左良玉逃得最快,他一口气逃了上千里,一直逃回湖北襄阳。

    丁启睿最狼狈,把皇帝赐于的尚方宝剑敕书和印信全部丢失。丁杨虎等人向南逃到汝宁,在汝宁,山西总兵虎大威中炮身亡。

    此战,农民军大获全胜,招降明军步兵二万,骑兵八千,又得到大量辎重粮草等战利品,实力大增,声威大震。

    战后农民军回师将开封团团围住。

    在真实的历史上,朱仙子镇一战之后,各路明军都畏李自成农民军如虎。本来也受命援汴的山东刘泽清等部都畏战不前,找出种种借口,不敢前进一步。

    开封彻底成了一座孤城。

    这阵子,孙元和马士英在永城和刘超打得热火朝天,永城一带到处都是兵,交通断绝。再加上明朝糟糕的通讯手段以及因为经费短缺驿路不通,比南京迟一步得到这个消息。

    ……

    “大事去矣!”马士英顾不得南京兵部侍郎的体统,一脸颓丧地坐在土围子上。

    夕阳西下,霞光如血,他眼睛里闪烁的泪光竟是红的。

    “太初,你明白告诉老夫,你前番带兵来剿刘超是不是想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所,一旦此间战事终了,就带兵救援开封?”

    孙元咬牙点头:“是,孙元是想过这事。无奈,陛下好象对我有成见,我一连上了三道折子请求带兵入豫参战,却是杳无音信。所以,孙元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只要能够救得开封满城军民,就算将来朝廷追究,某也管不了那么多。可惜,还是被这座永城给阻住了去路。”

    马士英喃喃道:“你想去河南,老夫有何尝看不出来。当今这个圣上啊,就是疑心太重,不能用人。若当年陛下他没有疑你之心,让太初你主持北方军务,又何致有锦松之败。在别人看来,天子用人急骤,一但要用你,就敢将你瞬间提拔到高位。可你想过没有,陛下以前擢拔的袁崇焕杨嗣昌洪亨九等人,谁不是文官出身。至于武官,却是一个也没有。”

    孙元突然明白他要说什么了,心中一惊,暗道:后人在研究明史的时候,对于崇祯皇帝诸多赞誉,对于明朝灭亡也诸多同情,觉得他之所以落到那样的下场,不过是运气使然。可现在看来,这个崇祯皇帝用人上面其实也是有很大问题的。

    马士英:“我朝用人,其实用还是宋时那一套,崇文抑武。可咱们这些文官啊,一辈子都在四书五经上打转转,对于军事却是一窍不通。让文官带兵,能打赢才怪。太初功勋卓著,却屡受不公正待遇……”

    孙元打断他的话:“马总督,此事也用再提了。”

    马士英叹息:“是啊,现在再议论朝政得失又有什么意义,抑制武官乃是国策,谁能动摇得了?只需提上一句,光言官的口水就能将你淹死。太初,你的心思某也明白。其实,只要拿下刘超,不用你提,老夫就会下令全军入豫,就算将这条老命丢在河南,也要报君父之恩。不过,老夫实在是太了解这个刘超了。此人非常不要对付,正因为如此,老夫这才不住催促你尽快用兵,不要放刘贼逃回永城。可惜,还是迟了一步……”

    他沉默半晌,有两滴清泪落到身下的黄土之中,溅起两点小小的灰尘:“如今,朝廷大军败了,国内已无可用之兵。难道……这大明朝,这天下真要亡了?”

    孙元看到涕泣满面的马士英,大觉意外,心想:好你个马士英,你不是大奸臣吗,今日怎么这样,还真是一副精忠报国的忠臣模样,看得人好生感动。不对,不对,马士英是奸臣,那不过是《明史》上的记载,老实说,这本书的可信度好像不是太高。而且,就老马的事迹来看,他在南明做首辅的时候,不过是党同伐异,整了几个所谓的正人君子和正直之士。政治斗争嘛,哪里有不搞人的?而且,清军南下灭明的时候,老马并没有像钱谦益和阮大铖他们那样投降做了汉奸,而是抵抗到最后一刻,杀身成仁。但就这一点来看,此人都当得起英雄二字。

    或许,是我孙元先入为主,误会他了?

    管他呢,史料归史料,我孙元以前杀了那么多建奴。如果将来满清真的灭了大明,统一中国,他们所写的《明史》上,只怕也不会说老子的好话。

    想到这里,孙元豁然开朗了。

    他跪坐在土围子上,对着马士英深深一揖,诚挚地说:“总督,孙元年少狂妄,不听侍郎之言,以至走脱了刘超,将这仗打成了夹生饭。孙元后悔啊,若是在击溃刘超那一战就立即提兵追击,而不是将部队撤下来休整,没准我们已经砍下了刘贼的头颅,正带兵在开封于闯贼大战呢!此战的责任在我,还请总督责罚。”

    马士英一把将孙元扶住,拍了拍他的手背,叹息道:“现在说是谁的责任毫无意义,不过,事情还不到最坏的时刻。如今,最要紧的是尽快拿下永城。朱仙镇我大明军虽已经落败,可开封尚存,汴梁满城军民还在盼着援军呢!”

    孙元抖擞起精神:“总督说得是,朱仙镇之败算得了什么,只要开封还在,我大明朝的中原还是有希望的。”

    正在这个时候,远处有几匹快马奔来,为首的乃是骑兵军统领汤问行。

    看他来得如此之急,孙元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仿佛是心有灵犀,马士英也随他一道霍地站起身来。

    “什么事?”孙元高声问。

    汤问行却不回答,紧抿着嘴唇奔至长围下,快步跑上来,这才凛然道:“禀将军,禀马总督,据军中斥候来报,刘超的援军来了,已经过了归德府,不日就能抵达永城。”

    这种长期的围城战非常花时间,不过,只要孙元和马士英有足够的耐心,耗也能将城中的刘超耗死。

    可这个时候,坏消息传来,刘超的援兵终于到了。

    据说来的是李自成的部队,总共分为三路,一路由刘宗敏带领,另外一路的统帅则是李自成的小舅子高一功。

    至于第三路,则是最近一年在河南非常活跃的小袁营,头领袁时中。

    这三路人马中,刘宗敏有部万余,其中,能战之兵大约三千,乃是闯军中百战精锐。

    而小袁营乃是河南的地头蛇,在崇祯十三年起事之后,规模扩大到竟然的五万到六万之间。

    至于高一功部,人马最少,也就两千多点,因为他和李自成是亲戚。所以,在这次救援永城之战中居中指挥。

    三路人马,加一起七万多人,恶狠狠地朝孙元和马士英扑来。

    “这三路贼军刚在朱仙镇获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如今士气正旺盛。”孙元摸着嘴唇上的短须,心中苦涩:“而我军能战的也不过我手头三千人马,庐凤军造已经在这十来人的残酷攻坚战中打残了,至于南京军,那群少爷根本就指望不上。三千宁乡军对七万贼军,老天爷这是在开什么玩笑,要给我开地狱模式吗?”

章节目录

国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衣山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衣山尽并收藏国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