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水上游,李自成站在小山冈上,活动着已经被风吹得麻木的手掌。
那是一双怎么样的手,上面全是厚实的老茧,已经被寒冷的西北风吹得皲裂,上面纵横交错,全是细密的血口。微一舒张,就有隐隐刺疼传来。
不过,这感觉让他心中微微欣喜,疼就好,疼说明手还没有僵硬,还能牵得了马缰,握得了刀。
身后是一片小树林,大冷的天,树叶依旧绿着,又经过了几天雨,油油地叫人看了心中喜欢。
这南方的树真好啊,再冷的天也不会掉树叶,不像陕西,一入冬,满目土黄,看得人眼睛干涩。
这片树林,正适合骑兵埋伏。
树林中,所有的战马都上了辔头,卧在地上。
两千骑兵脱下大氅盖在战马身上,给这些大畜生保暖。
这两千骑兵都是军中最精锐的士卒,不少人都是投降的山陕边军,战斗经验丰富。即便是农民军出身的骑士,谁不是在尸山血海中活下来的勇士。
这可是我闯营的精华,乃是高闯王这些年一点一点积攒起来最珍贵的家当。他有一句话说得好“我闯营如今有众数万,在人数最多的时候甚至有十万之巨,可哪又怎么样,遇到官军还不是一冲就散。不过,就算是将所有的军队都打光了,只要有这支骑兵在,依旧是不伤皮毛。”
没错,正因为有这支骑兵在,我军每到危急关头都能从容突围转移。至于步卒,丢了也就丢了,只要根本还在,这天底下到处都是流民,只要扔出去一块大饼子,又或者将刀一亮,想要多少人就有多少人。
这次滁州大战,高闯王还真是下血本了,连这种精锐部队都舍得拿出来同关宁军血拼。要知道,人家也是骑兵,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李自成又看了看身边的田见秀高一功刘芳亮等人,这可都是闯营中首屈一指的骁将,今天,高闯王也都尽数派了过来,可见对这一战的重视。
决定滁州大战最后走想的胜负手,其实在这里。
这个时候,任何保存实力的想法都是自寻死路。
如今的义军表面上看起来兵多将广,其实却到了生死存亡的要紧关头。
从去年凤阳之变到现在,义军虽然势力膨胀了许多倍,七家主力也合营在一处。可腾挪的余地却小了许多,被压缩到河南和南京交界的狭小区域。这么小的地方,根本就没办法养活那么多兵,必须向东,才能以兵就食打开一条通道。
按照高闯王和八大王的想法,先是取下几座大城,补充军资粮秣,然后徐为之图。可实际上他们却高估了义军的攻坚能力,庐州,庐州打不下来;和州,和州也是啃之不动;在江浦更是碰得头破血流。到如今,也只有拿下滁州这一条路可走了。
只要攻下滁州,就可以此为据点,重走当年朱元璋顺势取南京,进而席卷天下的路子。
但若是再败,周围都是敌军,大包围之势已经成。在大明朝的核心统治区域里,却是无路可走了。
这人但凡有一腔子热血,身临绝境,总会放手一搏,也会有勇士和英雄乘势而起。这些年,山陕年年大旱,百姓受灾极重。可朝廷不但不赈济,反加倍地横征暴敛。不但如此,还裁撤了不少基层组织。
当年的李自成本是一个小小的驿臣,按说也是体制中的任务,每月俸禄虽然不多,可还是能够勉强糊口的。后来,朝廷为了节省开始,却将所有驿站一并裁撤了。没有了饭吃,他自然是要反的。好男儿,有手有脚,怎可平白饿死,那不是笑话吗?
农民军起义这么多年,也不知道有多少亲友兄弟死在朝廷的征讨大军刀下,双方可谓是仇深如海。
此战,农民军已经再无退路,若是拿下滁州,或许还有活下去的希望。若败,只一个死字。
李自成等人站在山冈上转头朝战场看去,那边却是无尽的烽烟。
呐喊声阵阵传来,黑压压的人潮一波大过一波,明朝南京军的阵势已经乱了。
李自成淡淡笑起来:“看模样,闯王和八大王干得不错。嘿嘿,范景文小儿,想给我军来个背水一战,却不想却碰上了我等哀军。”
田见秀:“我军赢了。”
高一功也笑起来:“南京军大势已去。”
李自成摇头:“这才开始,关键还在我们和关宁军身上。”
正说着话,远方,滁水对岸出现了一队无边无际的骑兵,马蹄轰隆,震得地面一阵阵发颤,就连那边战场上的巨大喧嚣也仿佛被阵马蹄声给掩盖了。
“关宁军,关宁军!”有探马不住来报。
“该我们上场了。”李自成点了点头,朝后面一挥手。
身后,两千骑兵同时将战马从地上拉起来,然后手脚麻利地给战马装上马鞍,给自己身上披上铁甲。
须臾,一队队骑兵排着整齐的队列,缓缓地从树林里走出来,迈着小碎步朝前开进。
农民军最最精华的部队,在这一刻出动了。
李自成骑马走在最前头,任凭冷风将脸吹得针扎一样疼,内心中却是一片宁静。
这一场滁州大战实在是太要紧了,义军已经付出的了不小的代价。刘宗敏的前锋营也被人一击而溃,就连自己的义子,也死在乱军之中。
这一战若不能取胜,李过和弟兄们的血岂不是白流了。
是不,别人一提起关宁铁骑,都吓得面容苍白,可就我看来,其实他们同其他官兵又有什么区别,也不过是欺软怕硬的角色,只知道欺负装备落后的步兵。
但只要遇到硬茬,吃点小亏,就会逃得比谁都快。听边军老卒们说,在辽东的时候,关宁军遇到建奴,一样变成软蛋。
好,今日我李自成就以骑制骑,看谁能忍受伤亡,看谁更嗜血。
李自成骑兵一出动,关宁军也在第一时间发现了他们。
双方都同时列了阵,缓慢地朝对方逼去。
直到一百米距离,又同时发出一声高呼,将马速提到最高,在已经近乎干涸的滁水中狠狠地撞在一起。
那是一双怎么样的手,上面全是厚实的老茧,已经被寒冷的西北风吹得皲裂,上面纵横交错,全是细密的血口。微一舒张,就有隐隐刺疼传来。
不过,这感觉让他心中微微欣喜,疼就好,疼说明手还没有僵硬,还能牵得了马缰,握得了刀。
身后是一片小树林,大冷的天,树叶依旧绿着,又经过了几天雨,油油地叫人看了心中喜欢。
这南方的树真好啊,再冷的天也不会掉树叶,不像陕西,一入冬,满目土黄,看得人眼睛干涩。
这片树林,正适合骑兵埋伏。
树林中,所有的战马都上了辔头,卧在地上。
两千骑兵脱下大氅盖在战马身上,给这些大畜生保暖。
这两千骑兵都是军中最精锐的士卒,不少人都是投降的山陕边军,战斗经验丰富。即便是农民军出身的骑士,谁不是在尸山血海中活下来的勇士。
这可是我闯营的精华,乃是高闯王这些年一点一点积攒起来最珍贵的家当。他有一句话说得好“我闯营如今有众数万,在人数最多的时候甚至有十万之巨,可哪又怎么样,遇到官军还不是一冲就散。不过,就算是将所有的军队都打光了,只要有这支骑兵在,依旧是不伤皮毛。”
没错,正因为有这支骑兵在,我军每到危急关头都能从容突围转移。至于步卒,丢了也就丢了,只要根本还在,这天底下到处都是流民,只要扔出去一块大饼子,又或者将刀一亮,想要多少人就有多少人。
这次滁州大战,高闯王还真是下血本了,连这种精锐部队都舍得拿出来同关宁军血拼。要知道,人家也是骑兵,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李自成又看了看身边的田见秀高一功刘芳亮等人,这可都是闯营中首屈一指的骁将,今天,高闯王也都尽数派了过来,可见对这一战的重视。
决定滁州大战最后走想的胜负手,其实在这里。
这个时候,任何保存实力的想法都是自寻死路。
如今的义军表面上看起来兵多将广,其实却到了生死存亡的要紧关头。
从去年凤阳之变到现在,义军虽然势力膨胀了许多倍,七家主力也合营在一处。可腾挪的余地却小了许多,被压缩到河南和南京交界的狭小区域。这么小的地方,根本就没办法养活那么多兵,必须向东,才能以兵就食打开一条通道。
按照高闯王和八大王的想法,先是取下几座大城,补充军资粮秣,然后徐为之图。可实际上他们却高估了义军的攻坚能力,庐州,庐州打不下来;和州,和州也是啃之不动;在江浦更是碰得头破血流。到如今,也只有拿下滁州这一条路可走了。
只要攻下滁州,就可以此为据点,重走当年朱元璋顺势取南京,进而席卷天下的路子。
但若是再败,周围都是敌军,大包围之势已经成。在大明朝的核心统治区域里,却是无路可走了。
这人但凡有一腔子热血,身临绝境,总会放手一搏,也会有勇士和英雄乘势而起。这些年,山陕年年大旱,百姓受灾极重。可朝廷不但不赈济,反加倍地横征暴敛。不但如此,还裁撤了不少基层组织。
当年的李自成本是一个小小的驿臣,按说也是体制中的任务,每月俸禄虽然不多,可还是能够勉强糊口的。后来,朝廷为了节省开始,却将所有驿站一并裁撤了。没有了饭吃,他自然是要反的。好男儿,有手有脚,怎可平白饿死,那不是笑话吗?
农民军起义这么多年,也不知道有多少亲友兄弟死在朝廷的征讨大军刀下,双方可谓是仇深如海。
此战,农民军已经再无退路,若是拿下滁州,或许还有活下去的希望。若败,只一个死字。
李自成等人站在山冈上转头朝战场看去,那边却是无尽的烽烟。
呐喊声阵阵传来,黑压压的人潮一波大过一波,明朝南京军的阵势已经乱了。
李自成淡淡笑起来:“看模样,闯王和八大王干得不错。嘿嘿,范景文小儿,想给我军来个背水一战,却不想却碰上了我等哀军。”
田见秀:“我军赢了。”
高一功也笑起来:“南京军大势已去。”
李自成摇头:“这才开始,关键还在我们和关宁军身上。”
正说着话,远方,滁水对岸出现了一队无边无际的骑兵,马蹄轰隆,震得地面一阵阵发颤,就连那边战场上的巨大喧嚣也仿佛被阵马蹄声给掩盖了。
“关宁军,关宁军!”有探马不住来报。
“该我们上场了。”李自成点了点头,朝后面一挥手。
身后,两千骑兵同时将战马从地上拉起来,然后手脚麻利地给战马装上马鞍,给自己身上披上铁甲。
须臾,一队队骑兵排着整齐的队列,缓缓地从树林里走出来,迈着小碎步朝前开进。
农民军最最精华的部队,在这一刻出动了。
李自成骑马走在最前头,任凭冷风将脸吹得针扎一样疼,内心中却是一片宁静。
这一场滁州大战实在是太要紧了,义军已经付出的了不小的代价。刘宗敏的前锋营也被人一击而溃,就连自己的义子,也死在乱军之中。
这一战若不能取胜,李过和弟兄们的血岂不是白流了。
是不,别人一提起关宁铁骑,都吓得面容苍白,可就我看来,其实他们同其他官兵又有什么区别,也不过是欺软怕硬的角色,只知道欺负装备落后的步兵。
但只要遇到硬茬,吃点小亏,就会逃得比谁都快。听边军老卒们说,在辽东的时候,关宁军遇到建奴,一样变成软蛋。
好,今日我李自成就以骑制骑,看谁能忍受伤亡,看谁更嗜血。
李自成骑兵一出动,关宁军也在第一时间发现了他们。
双方都同时列了阵,缓慢地朝对方逼去。
直到一百米距离,又同时发出一声高呼,将马速提到最高,在已经近乎干涸的滁水中狠狠地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