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大亮的时候,连山关便已经全部落入明军的掌控之中。由于连山关的面积并不算很大,又是以军事为主要用途,城中的结构并不复杂,所以巷战也很快结束。硕詹**而死,他率领的一万多宁古塔披甲人殿后部队全军覆没,还有数千各部的阿哈士卒,在投降之后也全部被明军处死。

    何洛会阿哈尼堪率领着三万多残兵败将没有向着盛京方向撤退,却是趁着硕詹在连山关死战的时候,连夜向西奔逃,渡过汤河,向着鞍山驿东昌堡一带撤退。

    所以,现如今的盛京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座孤城。城中的济尔哈朗英俄尔岱等人在接到何洛会率军退往东昌堡的消息后,顿时哭号顿地。何洛会此举,无疑是要放弃对盛京的守护,他去东昌堡,便是为了收编豪格留下的一万多精兵。然后紧紧扼守住通往广宁宁远的交通要道,关内如果派来援军,便可以守住广宁宁远锦州的广袤地区,也是为多尔衮守住了后翼。

    可盛京怎么办?朱平安曹变蛟还有朴有周所部的数万大军已经兵进白塔铺,李定国所部也在昼夜兼程的北上,两支大军眼看就要会师,接下来便是要合围盛京。而盛京北面除了铁岭卫已经无险可守,再说,现如今兵将损失殆尽,就连巴达礼德尔格勒吴巴海硕詹这些人都一一丧命,哪儿还有什么援军会来救援盛京。

    如今盛京城中,只有济尔哈朗英俄尔岱两人主事,其余留守的八旗宗亲,觉罗子弟,以及牛庄熊岳都统盛京副都统等各级将佐,却是手下根本无兵可用。

    无奈之下。济尔哈朗只得抽调盛京城中以及周边的所有成年男丁加入清军,勉强凑够了三万兵马,但其中却包括了不少超过四十岁的男丁,要靠这些人来守住盛京无疑是痴人说梦。

    但如果要放弃盛京,济尔哈朗却是没有和何洛会一样的胆子。何洛会是多尔衮的心腹,更是在兵败之际除掉了他的心腹大患豪格。在多尔衮面前可以算是有功有过,多尔衮未必会舍得杀了他。

    但他济尔哈朗却是不同,他是大清的和硕郑亲王,更是和多尔衮一起主掌朝政的摄政王。济尔哈朗的存在对于多尔衮来说无疑是个潜在的威胁。何洛会虽然被任命为盛京将军,主掌兵权,但他济尔哈朗却是名义上主持关外事务的内大臣。要是盛京丢了,势必会需要一个替罪羊站出来承担所有的罪责。思来想去,济尔哈朗都找不出谁还会比自己更合适。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谁都能走,偏偏是他济尔哈朗不能走。

    无奈之下,济尔哈朗只能做出决定,由英俄尔岱作为军中的最高主官,带领着满清留守宗亲向东昌堡一带撤退。趁着朱平安大军抵达盛京还要有些时日,带上祖宗的灵位和盛京城中的财宝,赶紧出城逃命去吧。

    但就在一切就绪的时候,盛京附近却是突然来了两支兵马。一支是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德尔格勒的残兵七千多人。德尔格勒之身入城。见到济尔哈朗和英俄尔岱便哭拜于地,说起当日里在草河堡一带的情形是泣不成声。他说他是遇到了明军和朝鲜军的埋伏。就在自己率军半渡草河之时,敌军突然发动袭击,将他和巴达礼两部分开。他力战得以脱逃,之后才得知巴达礼战死。他说自己唯恐明军合围,这才绕了一个大圈子,从孤山堡威宁营一带撤退回盛京。人困马乏,但总算是脱离了被歼灭的厄运。

    对于德尔格勒的回归,济尔哈朗和英俄尔岱甚感欣慰,毕竟他们都是女真一脉。叶赫部虽然早年曾与建州女真交恶,但如今已经是有不少的叶赫子弟效力于清军中。就连德尔格勒都有不少子侄在南下大军中担任重要职衔。

    但对于另外一支到来的援军,济尔哈朗等人却是保持了十二分的警惕。原因无他,只因为来的是察哈尔部亲王额哲的两万蒙古精锐骑兵。

    察哈尔部与建州女真交战多年,林丹汗走投无路病死之后,察哈尔各部分崩离析,额哲才不得不投入满清麾下,并献上大元朝的传国玉玺,这才得到了皇太极的赦免。之后,皇太极还命宗亲子侄与察哈尔部互通姻亲,希望以军事威压和联姻两种手段来收服这一草原上的劲敌。

    效果总的来说,还算不错,这么多年以来,额哲对于大清始终是无比的恭顺。但察哈尔人的野心却始终让清廷心存忌惮。因为,这些草原人身上流淌的可是黄金家族的血脉。

    不出意料,额哲并没有亲自到来,他的身体这些年已经是每况愈下。虽然答应出兵增援,但来的却只不过是他的弟弟阿布奈和侄子布尔尼。阿布奈是额哲的幼弟,勇武冠绝草原,其子布尔尼却是草原上有名的智者,自小接受汉家文化教育,诗词歌赋经史子集都是蒙古各部中的翘楚。这些年,一直在草原和盛京以及朝鲜之间往返,在盛京的宗亲中也是大名鼎鼎。

    察哈尔大军一到盛京,济尔哈朗便下了命令,命阿布奈和布尔尼之身入盛京觐见,不得带领兵马入城。

    济尔哈朗甚至和英俄尔岱商议,无论如何,盛京是保不住了,但一旦察哈尔部怀有异心,也绝不能让盛京落到他们的手中,更不能让这么多的留守宗亲被他们所控制。

    但出乎意料的是,阿布奈和布尔尼竟然同意了济尔哈朗的要求,之身进入盛京城中,与之随行还有一些人,竟然是与满清联系紧密的察哈尔左翼四旗的王公薛阿蝉巴尼噶尔昭等人,还有嫁给额哲的皇太极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的心腹从人渥坎。他们的到来让济尔哈朗等人安心不少。

    阿布奈也一针见血的指出,如今的盛京已经是孤城一座,面对十万明军的大兵压境,已经再没有固守的必要,当务之急是要与何洛会合兵一处,固守广宁锦州一线,同时还可以将宗亲全部送进关内,等待南下大军扫平江南明军余孽,便可以调转马头再度挥戈关外,收复失地。

    阿布奈的话慷慨激昂,没有让济尔哈朗感觉到任何的新意,但他的儿子布尔尼的一番话却是让济尔哈朗另眼相看。

    布尔尼只是强调了四个字“唇亡齿寒”。蒙古草原各部与大明也是世代交战,之前的蒙元后来的鞑靼和瓦剌等等等等,都是在和明军争夺草原的主导权。蒙古与满清联姻,实现满蒙联盟,前期已经确立在草原和关外的胜利,面对如今的危局,两家更应该摒弃前嫌,共同抵抗明军的侵略。

    所以,察哈尔部的建议是:立刻放弃盛京,转道前往东昌堡,与当地清军和何洛会会师。济尔哈朗也大可以利用其摄政王的身份,来个先斩后奏,拿下何洛会问罪,如此一来,也可以尽掌兵权,统一号令,众志成城坚守辽东。就算是多尔衮有所不满,也万万挑不出济尔哈朗的错处来。

    渥坎和众位蒙古王公也都对此议表示了支持。这样一来,济尔哈朗和英俄尔岱两人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计议已定,便是即刻出发,毕竟,朱平安的大军距离盛京已经是越来越近,再不走,可就真的走不了了。

    当天黄昏,济尔哈朗等人终于收拾停当,一众人等凄凄惨惨的拜别宗庙,背起满载财货的包裹哭哭啼啼的出了城。济尔哈朗更是指天发誓,总有一天,他还是要再度回到盛京来,收复祖宗的基业。

    与海西女真察哈尔部的兵马会和到一起,大军也有了五万人的规模,但济尔哈朗的清军大队中却是包括不少的宗亲和八旗贵族,他们配备了数量众多的马车牛车,一路上却是行进缓慢。

    在到达千山驿后,在阿布奈父子和渥坎的建议下,济尔哈朗只得忍痛命令大队放弃行进缓慢的马车和牛车,轻装前进,这也使得贵族们怨声载道。

    两天之后,大队人马终于抵达了黄泥洼一带,这里曾经是大明边军的长安堡所在,犹豫明清双方在此交战多年,因此原先的堡寨房屋等设施早已破败不堪。好在这一代水草还算丰茂,眼见着天色渐暗,济尔哈朗便命令大军在此安营扎寨,明日一早再行上路。

    大军行进到此,海西女真和蒙古骑兵倒不算什么,但济尔哈朗麾下征召的老弱残兵以及贵族宗亲们却是叫苦不迭。尤其是丢下了大批的辎重和牛羊,更是让贵族们抱怨连连。

    大军安营扎寨之后,眼见着清军士卒疲惫不堪,布尔尼便散出自己手下的轻骑前去四方警戒巡哨打探消息。

    济尔哈朗这些天一直坐在马车之上,因为风疾半边身子早已没了知觉,就连日常行走都很困难。这一连两天的颠簸,也让他感觉有些吃不消。因此,下车之后,与英俄尔岱以及渥坎匆匆交待了几句,用了些饭食,便入帐酣然入睡了。

    夜半时分,忽如其来的一声巨响将济尔哈朗从梦中惊醒。(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烈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睿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睿士并收藏烈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