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之女 作者:我想吃肉
分节阅读187
,信中写了他知道萧正乾的难处,萧正乾不用让张校尉这样来回奔波,为国立功之后还要这样小心翼翼,他看着也难过。又写了他对萧正乾的信任,写了他对萧正乾的期盼,也写了他的许诺,要与萧正乾君臣相得。请萧正乾不要在意流言,只管把仗打好。笔迹略稚嫩,底下盖的大印却是真材实料的。
这封信有效地安抚了萧正乾,萧正乾也是背水战,对于双鹰王,完全无法“养寇自重”,松松口,双鹰王就能把他咬死。萧正乾重新梳理了防线,调整了布置,做出片守势来。行家的眼光都是样的:秋天要到了,双鹰王要出动了。
双鹰王果然来势汹汹,他虽然抢了司州、烧了敖仓,发了笔横财,却也损失了两千余精锐。他宁可粒粮食也没抢到,也不想损失这么人手!萧正乾太嚣张了,必须报负!
双鹰王的大军在抢劫了丰厚的油水之后北撤休整月余,补充了兵源,发动了秋季攻势。前线将士苦苦支持,司州北境得到了萧正乾的重视,果然在此与双鹰王再次狭路相逢。双方拼了个乱七八糟,萧正乾想雪前耻,打得格外用心,双鹰王不占地利,又是新败之兵,也没讨着好。
池脩之紧张了半个月的情绪放松了下来,清点秋收成果去了,这天,正是他三十岁生日,远在京城的郑琰只能在家里带着子女遥贺其生辰。
狄人本次秋季进犯再没有讨到好处,扼制住了双鹰王的进攻,萧正乾舒了口气:双鹰王是块硬骨头,他不好啃!总是这样等着,实在难熬!萧正乾愿意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然而他早就知道,背后没有支持的仗是没有办法打的,每次打仗,他都要与京中疏通,这回不小心没让京里的大人们占到便宜,还要被攻击。这日子真心没法过了!
捏了捏拳头,萧正乾下定决心好好搞公关,请求于明年再次主动出击,争取击让双鹰王五到十年缓不过气儿来,他正好借此机会隐退了,朝廷真是不好混!
作者有话要说:必要的战争与过渡章节,池小受几章之后放大招,小七会遇到哭笑不得的事情。小朋友们会长大,然后就热闹了~就酱紫~
210
210、儿女的成长 ...
郑琰直与池脩之通着信,孩子们也每每缠着郑琰把他们写的信顺便捎给池脩之。池脩之每每回信,也会单独给孩子们回信,只可惜每每写得都很少,只有给郑琰的信里写得比较点。
小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写着他们的学校生活,写着他们的小小烦恼,池脩之对长子是悉心教导,告诉他男人的责任,开解小男孩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小尴尬等等。
至于郑琰为什么会知道,她表示,现在她就是那种乱看孩子信件的坏家长。看完了还得表示,在小男孩的生成过程中,父亲的引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这点,有时候她也无能为力,雄性天生就该模仿雄性。
池脩之的外出,似乎加快了池宪的成长,小家伙开始学会板着脸巡视着家中里里外外,会在学校里盯盯他姐姐,怕他家女人被欺负,完全不顾他姐才是学校霸这个明显的事实。儿子懂事是好,郑琰心中又矛盾地不想宝宝那么早熟,没了童年的欢乐。但是伪儿童教育专家知道,在教育问题上,绝对不能开倒车,父母之间的矛盾争执容易让孩子被教得错乱。她能做的,就是遍遍告诉池宪:“纵使你阿爹出外,你还有阿娘,有阿姐,不要这么紧张。”也只是增加了臭小子在她面前装可爱的次数而已。当面套、背后套神马的,小小男子汉已经做得似模似样了。
池春华与父亲的通信就随和点,池脩之对女儿抱有期望,潜意识里还是觉得闺女是用来疼的,儿子是用来教的。给女儿的信里,池脩之还会很有情调地夹片枯叶什么的,感叹下时间过得很快啊~问女儿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池春华比她爹娘还会哄人,信里都会撒娇“我想阿爹了,阿爹白白胖胖的就是最好的礼物了~阿爹生日到了,我学会煲汤了,回来煲给阿爹喝。”直把池脩之忽悠得不知东南西北。
与儿女们通信享的是天伦之乐,与妻子通信除了互诉衷肠之外,就是讨论些正事了。通过书信往来,郑琰也知道了司州的许情况,池脩之能有现在的局面,着实不易。
凡经兵祸之地,想要留下什么有用的物资还是很困难的,收拾这样个烂摊子,还是在国家要备战,没有财力支持的情况下,是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好在双鹰王的兵少,又很快被赶走了,这才没有造成大的破坏。
尤其司州虽经兵祸,但是当地人民还是组织起了些抵抗,领头的必然是有些实力又有自建坞堡传统的世家。经过双鹰王的“帮忙淘汰”留下的家族真是当地大特色,这样的家族有自己的半正规的武装力量,数目或者不,但是依靠着坞堡,又扎根本地,这样的家族久在边境也感染上些狄人的彪悍,比起鄢郡祁氏那样的家族来加强悍也不可能用过激的手段来对付。
池脩之能做的,就是面劝课农桑,安抚流民,面寻求与这些家族的合作。这些家族也算识趣,重要的是这是什么的家乡,不与池脩之合作,池脩之拍拍屁股走人了,把他们丢给狄人,他们输不起。
双鹰王对司州的破坏在定程度上也算是帮了池脩之的忙了,不少家族就像曾经的京兆池氏样,因为场兵祸,族人死伤殆尽,留下许空白来。旁的尤可,空出来的土地就是池脩之手上底牌之了,有土地、有萧正乾在北方保证安全,他就能招徕许外地移民,这些人在本地没有根基,短时间内无法形成家族力量,便于他有管理;有土地,就意味着可以拿这些土地的归属与大家族扯皮,从而谋取利益。
池脩之还有上大优势生就是所有人都相信他能够在定程度上影响政事堂的决定,这无疑为他的政令的推行增加了权威性也为他自己增加了信任感。分耕耘分收获,处理好了这样次危机,也是证明了池脩之的能力,于池脩之的仕途是有极大帮助的。
就这样,池脩之熬过了半年的艰难时期,生日都未及过,匆匆下了碗面条果腹就划拉着堆人研究怎么样利用手上这些有限的资源撑到明年秋收。郑琇给他推荐的人帮了大忙了,池脩之虽治过郡,却不曾执掌州,州比郡大上数倍,麻烦却是以几何级数递增。
这让郑琰也跟着舒了口气,接着就写信问池脩之何时回归。池脩之的回信很快到来,按照池脩之的估计,他怎么也得在粮食入库,表彰下手下的艰辛,许诺回京述职会如实为大家请功,又叮嘱众人看好门户之后再走,估计抵京都要十月了——正好赶上池春华的六岁生日。
郑琰向家里宣布了这件喜事,池春华欢呼声,又不好意思地道:“那我要练练手,阿爹回来给他煲汤喝。”绝口不提生日礼物的事儿,反正她娘不会亏待她。而且,她弟弟过生日得到的礼物真心苦逼,她亲爹从远方邮寄了大把黄豆= =!还是她娘比较好,给了弟弟整套的文房四宝,据说那个是先先帝留下来的遗赠。唉,长生越来越像个小老头儿了,学校里的先生们都严肃!
——————————————————————————————————————
这厢池春华在腹诽着弟弟,不想没过两天,她就要用到弟弟的这份严肃劲儿。事情的起因乃是郑琰因为里里外外地忙,某天忘记了吃午饭,带着出门的食盒又被原样带了回来,被杜氏派来帮忙的阿成嘀咕了句:“七娘也是,再忙也要吃口饭呐,这午饭没吃,眼瞅就晚饭了。”
阿成这么嘀咕也有半儿是上了年纪的人爱唠叨,也有半儿是要在池氏姐弟面前说下郑琰的辛苦,接下来的思想工作就是以后要孝顺父母类。放学回来等着母亲回来开饭的池家姐弟给听到了,池春华当时就问:“阿娘除了早饭什么都没吃?这天都做什么了?”
阿成道:“这不秋收也过了,也快到过年了,忙哩!大娘不晓得,越是大家大口的越是不得了,这要互致年礼的地方就有几十处,还要为郎君在司州的交际作准备。又有家里的庄子上,对佃户也要关爱,又有封地里的事,什么铺子啦、宅子啦,太了。这好吃好喝好穿好用的,也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哩。”
池宪认真听完,往上手榻上坐了:“阿娘还没回来?”
“快了吧,先把冷了的食盒拿回来了。”
池宪认真想了想:“叫厨下备饭吧,我与阿姐换身衣服再来。”
郑琰回到家里,就听门上说,晚饭已经备好了,笑道:“正好饿了,大郎和大娘回来了么?”她心情不错,池脩之渡过了困难时期又快回来了,家里今年的收入还是很不错的,玻璃坊又开发出了眼镜和放大镜的新品种,又是赚了大笔,她又置了几处宅子庄园——离京稍远了点,乘车天可达,骑马只需半天,也不算太远。
阿肖回道:“都回来了,已经换了衣裳,正等娘子回来开饭呢。”
“那可等不得,小孩子最不经饿了,饿了对身体不好。”
关心宝宝健康的好妈妈快步走进饭堂,然后就看见当堂摆了张大圆桌,上面满满堆着各色佳肴,旁边摆着七张坐椅,皆没有人坐。她的双儿女在圆桌后面的坐榻上坐了,三个小儿子被放到边张厚毯子上自娱自乐。
真是温馨啊!郑琰心里很温暖很感动地道:“都回来了?今天在学堂里过得好吗?来洗手吃饭吧。”三小齐叫唤着喊:“阿娘”。
池春华咳嗽声,三个小东西可怜巴巴地住了口。池春华与池宪过来向母亲问好,然后道:“先吃饭吧。”
郑琰以为这俩货是吃醋了,人搂过来亲了口:“好,吃饭。”
池家规矩,食不语,以前只有小两人口的时候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后来有了孩子,完全就照着池氏以前的传统来办理了。
吃完了饭,三小被抱去爬地毯消食。郑琰对长子长女道:“你们也该去写功课了吧?”
池春华笑眯眯地道:“不急。”
“?”
池春华拉着弟弟往榻上坐,跟母亲对峙。
郑琰这才仔细看着长子长女,就见池春华腰杆挺直,抱着双臂,两条腿垂下坐榻,副不太好惹的样子。郑琰心说,这是遇到什么事了吗?口中问道:“哟,这是谁惹到咱们小霸王啦?”这么副学校霸王的样子,闺女,你不是欺负同学被老师罚了吧?
池春华嘴角抽,你个不知道反省的!
池宪已经硬梆梆地开口了:“阿娘没吃午饭。”陈述的语气,让人听得透心儿凉。
这小子跽坐在榻上,因为是跟母亲说话,坐得分外端正,上身还微微挺起,双手放在大腿上,乌黑的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郑琰,严肃的表情,像只俯看领地的猫咪国王。
哎呀哎呀,儿子好萌,郑琰忍不住捏捏他的脸:“好啦,我知道啦,以后会注意的。”
池宪由着母亲捏脸,还是坐得很严肃:“阿爹出外,我是长男,阿娘不要把我当小孩子敷衍!阿娘说过,人要言而有信,以后就要按时吃饭!”
【我爹跟你爹都没训过我!】郑琰苦闷地看了儿子眼,【你小子倒威风上了!】
池春华口气也不太好:“不要骗我们哦,骗小孩子的人人品没下限。”
【这两个熊孩子!我这就没下限啦?人品下限是这么定义的吗?我是这么教你们的吗?】郑琰自认为是个开明的家长,被子女训了,也只好乖乖地道:“我会的,阿娘以后出门会带食盒。”
池春华鄙视地看了郑琰眼:“阿娘你今天就带了,但是没吃,不要偷换概念!”
【窝勒个大擦,偷换概念这个词是我教的吧是我教的吧?什么叫作茧自缚?这就是!】
郑琰不得不跟儿女保证,以后会乖乖吃饭、乖乖睡觉。
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两个小学生才滑下坐榻,向母亲礼:“我们去写功课了,阿娘跟弟弟们玩去吧。”
“……”郑琰。她从来没被人这么鄙视过!现在不过是因为少吃了顿饭!我要告诉你们爹!
211
211、找事的亲戚 ...
被闺女儿子联手教育了回,郑琰感觉非常非常地虐!虐的是,以后每天出门她家双儿女都要顺口问句:“阿娘今天要去哪里?午饭怎么用?”
尼玛这以后不会培养出俩见面只知道问:“您吃了吗?”的二货了吧?郑琰个哆嗦:“除了吃,咱能说点儿旁的吗?”顺手给两人整理了下校服的毛领子,又正正他们头上的小毛边儿帽子。教孩子真是半点儿也马虎不得,比如他关心你有没有吃饭,你夸了他,下回有的孩子就会直问你吃了吗,有的就会举反三。郑琰必须不能让自家孩子变成前者。
她家儿女显然不是二货,两货居然有意识地慢慢接手家务!虽然只是动动口下下命令,让某人做什么某人做什么类,也让郑琰脑门挂满了黑线。
这不,今天郑琰要出门儿,池春华正拉着弟弟的小手,背着小书包准备上学去,看到郑琰,他们改台词儿了:“天冷了,阿娘要去哪里?”
“……”我忍了,“去看你们姨母。”
“哦,阿娘早去早回。”
“知道了。”儿女都是债啊!把俩小送出家门,嘱咐他们:“上课认真听,下课随意玩儿,不要欺负别人,也别被人欺负了,照顾好自己不要冷着饿着了……”
“=囗=!”每天都是这么句啊。
送走了两个大了,郑琰又跟仨小的死磕。如果说那两个太老成了的话,这仨又太活泼了,起得比这个年龄段的其他宝宝还要早,醒了就要开个三巨头会议,闹得全家跟着块儿起来,都不用闹钟的!
郑琰看着满屋子作反的小东西们,口气噎在胸口:“怎么旁人到了冬天都是猫冬,他们就精神了呢?”挨个儿地拎到了游戏室里,人发支毛笔,先鬼画符几个字再让他们玩,好容易把组团玩闹的小家伙给制住了,郑琰这才嘱咐叶远看下家里,自己登车往成国公家看郑瑜去。
——————————————————————————————————————
这个年代的人,家庭观念普遍很强,出嫁了的姐妹之间联系也很紧密。郑瑜郑琰皆在京,比寻常人家亲厚。出嫁了的女儿,总往娘家跑不像话,姐妹之间的来往就显得十分的重要。郑琰从小又讨喜,郑瑜是与杜氏般觉得妹妹嫁给池脩之,婆家连个帮衬的人都没有,愈发心疼,姐妹俩平时走动得很是勤快。
听说郑琰来了,郑瑜很是开心:“快让她过来,把那香果子拿来让她尝尝。” 吴熙的祖母范氏前几年去世了,郑瑜上头少了层压着的,今天婆婆王氏出门去了,家里就她做主,妹妹过来了,当然要好好执行。
郑琰到,就看到郑瑜四碟八碗地摆了桌子:“你这是干嘛呢?”
“小没良心的,对你好,倒取笑上了,快过来。”
郑琰不客气地挨着郑瑜坐了,洗了手,伸手捏起块小点心往嘴巴里扔:“这个好吃。”
郑瑜给她擦擦嘴巴:“那就吃点儿,累了吧?”
“习惯了,挺好的,这才到哪儿呢。你家里还忙吗?”
郑瑜趴在郑琰耳边小声道:“乱人走得差不了,轻快极了。”
直借居娘家的姑母吴氏因双儿女都已成婚,也搬出去跟儿子住了。成国公吴承业与傅家协商,把外甥应得的分家业给划到了傅宗迪手里,算是尽了做舅舅的义务。郑瑜不怎么喜欢这母子三人,面子上的事儿,人走了,她开心得要命——虽然逢年过节要走礼,日常却不必有什么就得想着这些人了。
又因家中人口渐,而祖母范氏已亡,吴承业的兄弟们也搬了出去。其时虽以家族聚居为荣,然而成国公府却没有那么地方可供居住了,吴承业活下来成家的兄弟有七人,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都要仆役伺候着,根本住不下来!不分也得分了。
郑琰抱着郑瑜咬耳朵:“你在家里说这个,仔细有人嚼你的舌头。你们家老夫人可是喜欢小儿媳妇儿。”
姐妹俩笑作团,妹子再彪悍,出嫁了之后也要规矩点——婆婆也是彪悍国的人呐!且郑琰知道郑瑜的婆婆王氏很想有个世家儿媳,王氏育有四子三女,长媳就是郑瑜这个土鳖,大前年终于给小儿子娶了沈氏远枝个女儿做媳妇儿。有了心头好,别人就有些淡了。
幸而郑瑜自己也生了三个儿子,还有个宰相爹,娘家也是堆的官儿,吴熙的京兆也是看在郑靖业面子上的结果,气势点儿也不弱——这才在婆家没有吃亏。再者除了沈氏,郑瑜还有俩妯娌,样的土鳖,出身上谁也别笑话谁。
郑瑜嗤笑声:“放心,她们爱嚼就嚼去,我可听婆婆的话了呢。我的名声儿准儿差不了,我跟你说,到时候分家,我把家里的总账捧,文不要,单靠着郎君的俸禄和我的嫁妆就过得比他们好,让他们再没舌头好嚼!”
郑瑜刚嫁过来的时候,也得杜氏提醒,对婆家要尽心点。不意某次拿出嫁妆里的东西来给吴熙走礼,王氏心中略不快,嘀咕了两句,略嫌郑瑜仗着宰相爹的势对婆家不够尊敬,没跟自己商量就用嫁妆为丈夫走礼什么的,扫了婆家脸面。
郑瑜什么人呐,看她妹子就知道了,在外头没有郑琰彪悍,在家里却是点也不差的。人家转脸儿就把嫁妆给锁牢了,回过脸儿来向长辈“请罪”声言自己点也没有瞧不起婆家思,既然婆婆“心疼我,我也就不动用嫁妆了,以后留给儿女们,从此应吃穿用度,全用府里的就好。”从此心安里得花婆家的钱,并且得出个结论——有些人既然不喜欢你,你就不用对她太好了。婆媳关系从此也就只剩了面子情,只是傻瓜吴熙根本看不出来,还觉得媳妇儿对老妈言听计从。
老辈儿分家的时候郑瑜很看了些热闹,吴家历史不算短了,每次分家就要分出去部分,等到这次分家,许人都不淡定了——嫡出庶出、有后无后、袭爵与否。也就是这次分家,加上王氏偏心小儿子小儿媳妇,令吴熙也生出点私心出来,自从他岳父把他弄成了京兆,外快收入就全让老婆给收了。夫妻二人耍起了光棍儿。
郑琰心说,得,这姐姐宅斗技能满级了。有靠山的感觉,就是好啊!拍手:“就该这样嘛,想顾先生推财相让,何等风骨!你这样做,对阿岚他们兄弟几个也是有好处的。”到时候谁还会说郑瑜夫妇把弟弟们扫地出门了呢?
郑瑜道:“这倒也提醒我了,我现在早早地把钱分作几份,到时候也省得他们兄弟去争。”郑瑜现在有三子,长子吴岚、次子吴岫、三子吴崧。长子在国子监里,次子、少子正在家读书,本来郑瑜想把他们送到崇道堂的,但是被家里人反对,不得不暂时留在家里读书。
郑琰道:“这么早?以后再有孩子呢?”
“那就再匀份儿,我想过了,阿岚要养这大家子,他的那份儿略些,其余的平分呗。倒是你,也该想想了,别看这些年你赚得,春华的嫁妆不算,四个儿子分,也就不显得了,你还年轻,有后来者。嗳!你把春华搁崇道堂里可不行!”
“哈?”
“笨蛋,整日里就知道读书写字玩耍了,应家务都不通,日后出了门子,遇上个恶婆婆,还不得叫人给活吃了?”
卧槽卧槽卧槽!忘了这出了!学校它不开宅斗课啊!怪不得高年级就没有女生报名哩!郑琰拍额头:“我得好好想想这事儿了。”
“就是,自从她上学了,我这都少日子没见过她了?听我的,闺女跟儿子不样,上学也行,家务可不能疏忽了。甭管什么样的性情什么样的相貌,人情世故不能不知道,这好,天天拘到学堂里,她能见识什么?”
“是是是。”郑琰乖乖听训。
“哎,还有妹夫,他是好人,咱们看在眼里,可你放他个人出去,也得想法子拢着,别让他在外头偷嘴。”
“我使叶文和阿庆跟着去了,他身边儿还有大哥荐去的人,七郎、八郎也随着道呢。”
“那也行,他快回来了吧?趁这两个月,赶紧再怀上个,”郑瑜支招,“生下来我去给你伺候月子。把儿
分节阅读187
欲望文
分节阅读187
,信中写了他知道萧正乾的难处,萧正乾不用让张校尉这样来回奔波,为国立功之后还要这样小心翼翼,他看着也难过。又写了他对萧正乾的信任,写了他对萧正乾的期盼,也写了他的许诺,要与萧正乾君臣相得。请萧正乾不要在意流言,只管把仗打好。笔迹略稚嫩,底下盖的大印却是真材实料的。
这封信有效地安抚了萧正乾,萧正乾也是背水战,对于双鹰王,完全无法“养寇自重”,松松口,双鹰王就能把他咬死。萧正乾重新梳理了防线,调整了布置,做出片守势来。行家的眼光都是样的:秋天要到了,双鹰王要出动了。
双鹰王果然来势汹汹,他虽然抢了司州、烧了敖仓,发了笔横财,却也损失了两千余精锐。他宁可粒粮食也没抢到,也不想损失这么人手!萧正乾太嚣张了,必须报负!
双鹰王的大军在抢劫了丰厚的油水之后北撤休整月余,补充了兵源,发动了秋季攻势。前线将士苦苦支持,司州北境得到了萧正乾的重视,果然在此与双鹰王再次狭路相逢。双方拼了个乱七八糟,萧正乾想雪前耻,打得格外用心,双鹰王不占地利,又是新败之兵,也没讨着好。
池脩之紧张了半个月的情绪放松了下来,清点秋收成果去了,这天,正是他三十岁生日,远在京城的郑琰只能在家里带着子女遥贺其生辰。
狄人本次秋季进犯再没有讨到好处,扼制住了双鹰王的进攻,萧正乾舒了口气:双鹰王是块硬骨头,他不好啃!总是这样等着,实在难熬!萧正乾愿意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然而他早就知道,背后没有支持的仗是没有办法打的,每次打仗,他都要与京中疏通,这回不小心没让京里的大人们占到便宜,还要被攻击。这日子真心没法过了!
捏了捏拳头,萧正乾下定决心好好搞公关,请求于明年再次主动出击,争取击让双鹰王五到十年缓不过气儿来,他正好借此机会隐退了,朝廷真是不好混!
作者有话要说:必要的战争与过渡章节,池小受几章之后放大招,小七会遇到哭笑不得的事情。小朋友们会长大,然后就热闹了~就酱紫~
210
210、儿女的成长 ...
郑琰直与池脩之通着信,孩子们也每每缠着郑琰把他们写的信顺便捎给池脩之。池脩之每每回信,也会单独给孩子们回信,只可惜每每写得都很少,只有给郑琰的信里写得比较点。
小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写着他们的学校生活,写着他们的小小烦恼,池脩之对长子是悉心教导,告诉他男人的责任,开解小男孩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小尴尬等等。
至于郑琰为什么会知道,她表示,现在她就是那种乱看孩子信件的坏家长。看完了还得表示,在小男孩的生成过程中,父亲的引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这点,有时候她也无能为力,雄性天生就该模仿雄性。
池脩之的外出,似乎加快了池宪的成长,小家伙开始学会板着脸巡视着家中里里外外,会在学校里盯盯他姐姐,怕他家女人被欺负,完全不顾他姐才是学校霸这个明显的事实。儿子懂事是好,郑琰心中又矛盾地不想宝宝那么早熟,没了童年的欢乐。但是伪儿童教育专家知道,在教育问题上,绝对不能开倒车,父母之间的矛盾争执容易让孩子被教得错乱。她能做的,就是遍遍告诉池宪:“纵使你阿爹出外,你还有阿娘,有阿姐,不要这么紧张。”也只是增加了臭小子在她面前装可爱的次数而已。当面套、背后套神马的,小小男子汉已经做得似模似样了。
池春华与父亲的通信就随和点,池脩之对女儿抱有期望,潜意识里还是觉得闺女是用来疼的,儿子是用来教的。给女儿的信里,池脩之还会很有情调地夹片枯叶什么的,感叹下时间过得很快啊~问女儿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池春华比她爹娘还会哄人,信里都会撒娇“我想阿爹了,阿爹白白胖胖的就是最好的礼物了~阿爹生日到了,我学会煲汤了,回来煲给阿爹喝。”直把池脩之忽悠得不知东南西北。
与儿女们通信享的是天伦之乐,与妻子通信除了互诉衷肠之外,就是讨论些正事了。通过书信往来,郑琰也知道了司州的许情况,池脩之能有现在的局面,着实不易。
凡经兵祸之地,想要留下什么有用的物资还是很困难的,收拾这样个烂摊子,还是在国家要备战,没有财力支持的情况下,是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好在双鹰王的兵少,又很快被赶走了,这才没有造成大的破坏。
尤其司州虽经兵祸,但是当地人民还是组织起了些抵抗,领头的必然是有些实力又有自建坞堡传统的世家。经过双鹰王的“帮忙淘汰”留下的家族真是当地大特色,这样的家族有自己的半正规的武装力量,数目或者不,但是依靠着坞堡,又扎根本地,这样的家族久在边境也感染上些狄人的彪悍,比起鄢郡祁氏那样的家族来加强悍也不可能用过激的手段来对付。
池脩之能做的,就是面劝课农桑,安抚流民,面寻求与这些家族的合作。这些家族也算识趣,重要的是这是什么的家乡,不与池脩之合作,池脩之拍拍屁股走人了,把他们丢给狄人,他们输不起。
双鹰王对司州的破坏在定程度上也算是帮了池脩之的忙了,不少家族就像曾经的京兆池氏样,因为场兵祸,族人死伤殆尽,留下许空白来。旁的尤可,空出来的土地就是池脩之手上底牌之了,有土地、有萧正乾在北方保证安全,他就能招徕许外地移民,这些人在本地没有根基,短时间内无法形成家族力量,便于他有管理;有土地,就意味着可以拿这些土地的归属与大家族扯皮,从而谋取利益。
池脩之还有上大优势生就是所有人都相信他能够在定程度上影响政事堂的决定,这无疑为他的政令的推行增加了权威性也为他自己增加了信任感。分耕耘分收获,处理好了这样次危机,也是证明了池脩之的能力,于池脩之的仕途是有极大帮助的。
就这样,池脩之熬过了半年的艰难时期,生日都未及过,匆匆下了碗面条果腹就划拉着堆人研究怎么样利用手上这些有限的资源撑到明年秋收。郑琇给他推荐的人帮了大忙了,池脩之虽治过郡,却不曾执掌州,州比郡大上数倍,麻烦却是以几何级数递增。
这让郑琰也跟着舒了口气,接着就写信问池脩之何时回归。池脩之的回信很快到来,按照池脩之的估计,他怎么也得在粮食入库,表彰下手下的艰辛,许诺回京述职会如实为大家请功,又叮嘱众人看好门户之后再走,估计抵京都要十月了——正好赶上池春华的六岁生日。
郑琰向家里宣布了这件喜事,池春华欢呼声,又不好意思地道:“那我要练练手,阿爹回来给他煲汤喝。”绝口不提生日礼物的事儿,反正她娘不会亏待她。而且,她弟弟过生日得到的礼物真心苦逼,她亲爹从远方邮寄了大把黄豆= =!还是她娘比较好,给了弟弟整套的文房四宝,据说那个是先先帝留下来的遗赠。唉,长生越来越像个小老头儿了,学校里的先生们都严肃!
——————————————————————————————————————
这厢池春华在腹诽着弟弟,不想没过两天,她就要用到弟弟的这份严肃劲儿。事情的起因乃是郑琰因为里里外外地忙,某天忘记了吃午饭,带着出门的食盒又被原样带了回来,被杜氏派来帮忙的阿成嘀咕了句:“七娘也是,再忙也要吃口饭呐,这午饭没吃,眼瞅就晚饭了。”
阿成这么嘀咕也有半儿是上了年纪的人爱唠叨,也有半儿是要在池氏姐弟面前说下郑琰的辛苦,接下来的思想工作就是以后要孝顺父母类。放学回来等着母亲回来开饭的池家姐弟给听到了,池春华当时就问:“阿娘除了早饭什么都没吃?这天都做什么了?”
阿成道:“这不秋收也过了,也快到过年了,忙哩!大娘不晓得,越是大家大口的越是不得了,这要互致年礼的地方就有几十处,还要为郎君在司州的交际作准备。又有家里的庄子上,对佃户也要关爱,又有封地里的事,什么铺子啦、宅子啦,太了。这好吃好喝好穿好用的,也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哩。”
池宪认真听完,往上手榻上坐了:“阿娘还没回来?”
“快了吧,先把冷了的食盒拿回来了。”
池宪认真想了想:“叫厨下备饭吧,我与阿姐换身衣服再来。”
郑琰回到家里,就听门上说,晚饭已经备好了,笑道:“正好饿了,大郎和大娘回来了么?”她心情不错,池脩之渡过了困难时期又快回来了,家里今年的收入还是很不错的,玻璃坊又开发出了眼镜和放大镜的新品种,又是赚了大笔,她又置了几处宅子庄园——离京稍远了点,乘车天可达,骑马只需半天,也不算太远。
阿肖回道:“都回来了,已经换了衣裳,正等娘子回来开饭呢。”
“那可等不得,小孩子最不经饿了,饿了对身体不好。”
关心宝宝健康的好妈妈快步走进饭堂,然后就看见当堂摆了张大圆桌,上面满满堆着各色佳肴,旁边摆着七张坐椅,皆没有人坐。她的双儿女在圆桌后面的坐榻上坐了,三个小儿子被放到边张厚毯子上自娱自乐。
真是温馨啊!郑琰心里很温暖很感动地道:“都回来了?今天在学堂里过得好吗?来洗手吃饭吧。”三小齐叫唤着喊:“阿娘”。
池春华咳嗽声,三个小东西可怜巴巴地住了口。池春华与池宪过来向母亲问好,然后道:“先吃饭吧。”
郑琰以为这俩货是吃醋了,人搂过来亲了口:“好,吃饭。”
池家规矩,食不语,以前只有小两人口的时候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后来有了孩子,完全就照着池氏以前的传统来办理了。
吃完了饭,三小被抱去爬地毯消食。郑琰对长子长女道:“你们也该去写功课了吧?”
池春华笑眯眯地道:“不急。”
“?”
池春华拉着弟弟往榻上坐,跟母亲对峙。
郑琰这才仔细看着长子长女,就见池春华腰杆挺直,抱着双臂,两条腿垂下坐榻,副不太好惹的样子。郑琰心说,这是遇到什么事了吗?口中问道:“哟,这是谁惹到咱们小霸王啦?”这么副学校霸王的样子,闺女,你不是欺负同学被老师罚了吧?
池春华嘴角抽,你个不知道反省的!
池宪已经硬梆梆地开口了:“阿娘没吃午饭。”陈述的语气,让人听得透心儿凉。
这小子跽坐在榻上,因为是跟母亲说话,坐得分外端正,上身还微微挺起,双手放在大腿上,乌黑的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郑琰,严肃的表情,像只俯看领地的猫咪国王。
哎呀哎呀,儿子好萌,郑琰忍不住捏捏他的脸:“好啦,我知道啦,以后会注意的。”
池宪由着母亲捏脸,还是坐得很严肃:“阿爹出外,我是长男,阿娘不要把我当小孩子敷衍!阿娘说过,人要言而有信,以后就要按时吃饭!”
【我爹跟你爹都没训过我!】郑琰苦闷地看了儿子眼,【你小子倒威风上了!】
池春华口气也不太好:“不要骗我们哦,骗小孩子的人人品没下限。”
【这两个熊孩子!我这就没下限啦?人品下限是这么定义的吗?我是这么教你们的吗?】郑琰自认为是个开明的家长,被子女训了,也只好乖乖地道:“我会的,阿娘以后出门会带食盒。”
池春华鄙视地看了郑琰眼:“阿娘你今天就带了,但是没吃,不要偷换概念!”
【窝勒个大擦,偷换概念这个词是我教的吧是我教的吧?什么叫作茧自缚?这就是!】
郑琰不得不跟儿女保证,以后会乖乖吃饭、乖乖睡觉。
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两个小学生才滑下坐榻,向母亲礼:“我们去写功课了,阿娘跟弟弟们玩去吧。”
“……”郑琰。她从来没被人这么鄙视过!现在不过是因为少吃了顿饭!我要告诉你们爹!
211
211、找事的亲戚 ...
被闺女儿子联手教育了回,郑琰感觉非常非常地虐!虐的是,以后每天出门她家双儿女都要顺口问句:“阿娘今天要去哪里?午饭怎么用?”
尼玛这以后不会培养出俩见面只知道问:“您吃了吗?”的二货了吧?郑琰个哆嗦:“除了吃,咱能说点儿旁的吗?”顺手给两人整理了下校服的毛领子,又正正他们头上的小毛边儿帽子。教孩子真是半点儿也马虎不得,比如他关心你有没有吃饭,你夸了他,下回有的孩子就会直问你吃了吗,有的就会举反三。郑琰必须不能让自家孩子变成前者。
她家儿女显然不是二货,两货居然有意识地慢慢接手家务!虽然只是动动口下下命令,让某人做什么某人做什么类,也让郑琰脑门挂满了黑线。
这不,今天郑琰要出门儿,池春华正拉着弟弟的小手,背着小书包准备上学去,看到郑琰,他们改台词儿了:“天冷了,阿娘要去哪里?”
“……”我忍了,“去看你们姨母。”
“哦,阿娘早去早回。”
“知道了。”儿女都是债啊!把俩小送出家门,嘱咐他们:“上课认真听,下课随意玩儿,不要欺负别人,也别被人欺负了,照顾好自己不要冷着饿着了……”
“=囗=!”每天都是这么句啊。
送走了两个大了,郑琰又跟仨小的死磕。如果说那两个太老成了的话,这仨又太活泼了,起得比这个年龄段的其他宝宝还要早,醒了就要开个三巨头会议,闹得全家跟着块儿起来,都不用闹钟的!
郑琰看着满屋子作反的小东西们,口气噎在胸口:“怎么旁人到了冬天都是猫冬,他们就精神了呢?”挨个儿地拎到了游戏室里,人发支毛笔,先鬼画符几个字再让他们玩,好容易把组团玩闹的小家伙给制住了,郑琰这才嘱咐叶远看下家里,自己登车往成国公家看郑瑜去。
——————————————————————————————————————
这个年代的人,家庭观念普遍很强,出嫁了的姐妹之间联系也很紧密。郑瑜郑琰皆在京,比寻常人家亲厚。出嫁了的女儿,总往娘家跑不像话,姐妹之间的来往就显得十分的重要。郑琰从小又讨喜,郑瑜是与杜氏般觉得妹妹嫁给池脩之,婆家连个帮衬的人都没有,愈发心疼,姐妹俩平时走动得很是勤快。
听说郑琰来了,郑瑜很是开心:“快让她过来,把那香果子拿来让她尝尝。” 吴熙的祖母范氏前几年去世了,郑瑜上头少了层压着的,今天婆婆王氏出门去了,家里就她做主,妹妹过来了,当然要好好执行。
郑琰到,就看到郑瑜四碟八碗地摆了桌子:“你这是干嘛呢?”
“小没良心的,对你好,倒取笑上了,快过来。”
郑琰不客气地挨着郑瑜坐了,洗了手,伸手捏起块小点心往嘴巴里扔:“这个好吃。”
郑瑜给她擦擦嘴巴:“那就吃点儿,累了吧?”
“习惯了,挺好的,这才到哪儿呢。你家里还忙吗?”
郑瑜趴在郑琰耳边小声道:“乱人走得差不了,轻快极了。”
直借居娘家的姑母吴氏因双儿女都已成婚,也搬出去跟儿子住了。成国公吴承业与傅家协商,把外甥应得的分家业给划到了傅宗迪手里,算是尽了做舅舅的义务。郑瑜不怎么喜欢这母子三人,面子上的事儿,人走了,她开心得要命——虽然逢年过节要走礼,日常却不必有什么就得想着这些人了。
又因家中人口渐,而祖母范氏已亡,吴承业的兄弟们也搬了出去。其时虽以家族聚居为荣,然而成国公府却没有那么地方可供居住了,吴承业活下来成家的兄弟有七人,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都要仆役伺候着,根本住不下来!不分也得分了。
郑琰抱着郑瑜咬耳朵:“你在家里说这个,仔细有人嚼你的舌头。你们家老夫人可是喜欢小儿媳妇儿。”
姐妹俩笑作团,妹子再彪悍,出嫁了之后也要规矩点——婆婆也是彪悍国的人呐!且郑琰知道郑瑜的婆婆王氏很想有个世家儿媳,王氏育有四子三女,长媳就是郑瑜这个土鳖,大前年终于给小儿子娶了沈氏远枝个女儿做媳妇儿。有了心头好,别人就有些淡了。
幸而郑瑜自己也生了三个儿子,还有个宰相爹,娘家也是堆的官儿,吴熙的京兆也是看在郑靖业面子上的结果,气势点儿也不弱——这才在婆家没有吃亏。再者除了沈氏,郑瑜还有俩妯娌,样的土鳖,出身上谁也别笑话谁。
郑瑜嗤笑声:“放心,她们爱嚼就嚼去,我可听婆婆的话了呢。我的名声儿准儿差不了,我跟你说,到时候分家,我把家里的总账捧,文不要,单靠着郎君的俸禄和我的嫁妆就过得比他们好,让他们再没舌头好嚼!”
郑瑜刚嫁过来的时候,也得杜氏提醒,对婆家要尽心点。不意某次拿出嫁妆里的东西来给吴熙走礼,王氏心中略不快,嘀咕了两句,略嫌郑瑜仗着宰相爹的势对婆家不够尊敬,没跟自己商量就用嫁妆为丈夫走礼什么的,扫了婆家脸面。
郑瑜什么人呐,看她妹子就知道了,在外头没有郑琰彪悍,在家里却是点也不差的。人家转脸儿就把嫁妆给锁牢了,回过脸儿来向长辈“请罪”声言自己点也没有瞧不起婆家思,既然婆婆“心疼我,我也就不动用嫁妆了,以后留给儿女们,从此应吃穿用度,全用府里的就好。”从此心安里得花婆家的钱,并且得出个结论——有些人既然不喜欢你,你就不用对她太好了。婆媳关系从此也就只剩了面子情,只是傻瓜吴熙根本看不出来,还觉得媳妇儿对老妈言听计从。
老辈儿分家的时候郑瑜很看了些热闹,吴家历史不算短了,每次分家就要分出去部分,等到这次分家,许人都不淡定了——嫡出庶出、有后无后、袭爵与否。也就是这次分家,加上王氏偏心小儿子小儿媳妇,令吴熙也生出点私心出来,自从他岳父把他弄成了京兆,外快收入就全让老婆给收了。夫妻二人耍起了光棍儿。
郑琰心说,得,这姐姐宅斗技能满级了。有靠山的感觉,就是好啊!拍手:“就该这样嘛,想顾先生推财相让,何等风骨!你这样做,对阿岚他们兄弟几个也是有好处的。”到时候谁还会说郑瑜夫妇把弟弟们扫地出门了呢?
郑瑜道:“这倒也提醒我了,我现在早早地把钱分作几份,到时候也省得他们兄弟去争。”郑瑜现在有三子,长子吴岚、次子吴岫、三子吴崧。长子在国子监里,次子、少子正在家读书,本来郑瑜想把他们送到崇道堂的,但是被家里人反对,不得不暂时留在家里读书。
郑琰道:“这么早?以后再有孩子呢?”
“那就再匀份儿,我想过了,阿岚要养这大家子,他的那份儿略些,其余的平分呗。倒是你,也该想想了,别看这些年你赚得,春华的嫁妆不算,四个儿子分,也就不显得了,你还年轻,有后来者。嗳!你把春华搁崇道堂里可不行!”
“哈?”
“笨蛋,整日里就知道读书写字玩耍了,应家务都不通,日后出了门子,遇上个恶婆婆,还不得叫人给活吃了?”
卧槽卧槽卧槽!忘了这出了!学校它不开宅斗课啊!怪不得高年级就没有女生报名哩!郑琰拍额头:“我得好好想想这事儿了。”
“就是,自从她上学了,我这都少日子没见过她了?听我的,闺女跟儿子不样,上学也行,家务可不能疏忽了。甭管什么样的性情什么样的相貌,人情世故不能不知道,这好,天天拘到学堂里,她能见识什么?”
“是是是。”郑琰乖乖听训。
“哎,还有妹夫,他是好人,咱们看在眼里,可你放他个人出去,也得想法子拢着,别让他在外头偷嘴。”
“我使叶文和阿庆跟着去了,他身边儿还有大哥荐去的人,七郎、八郎也随着道呢。”
“那也行,他快回来了吧?趁这两个月,赶紧再怀上个,”郑瑜支招,“生下来我去给你伺候月子。把儿
分节阅读187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