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之女 作者:我想吃肉
分节阅读168
唁的?到了日子,想去便去。齐国大长公主是宗室大长辈,纵使不是皇太后的祖母,圣人去吊唁下也不违礼法。至于祭文、祭仪,自有有司负责,不会马虎的。”
郑琰领命而去。
待杞国公家把场面搭好,徐莹果然携萧复礼前往吊唁。齐国大长公主的丧礼,除了规章制度所定之外,给人的感觉竟比萧令先的丧礼气派。
母亲去世,杞国公兄弟丁忧三年,徐莹的兄弟、堂兄弟各要丁忧至少年,其中徐莹的大哥要跟着杞国公守三年孝。刚刚有起色的徐氏外戚,又趴回家里了。
政事堂的政令却不因齐国大长公主的薨逝而暂缓,政令道接着道:禁民间私酿酒,粮食除规定配额之外严禁运往境外,轻徭减赋,谋逆诸王被查禁的家产充公,其中的隐田隐户重新编入国家户籍田册,强占的民田归还……
这些命令有许是徐莹看不懂的,有些就让郑琰给她讲解下,比如禁酿酒什么的。有些大家就干脆保持着种“就让她不懂吧”的默契,把徐莹给半架空掉。郑琰小心地掌握着其中的分寸,又问郑靖业,萧复礼的老师,选得怎么样了。
给皇帝选老师可不能马虎,徐莹因为齐国大长公主薨逝,无心他顾,把这事给搁置了下来。政事堂上却产生了纷歧,谁不想让自己人去影响新君呢?尤其新君才六岁,最好影响的时候。
正在纷扰间,各藩属吊唁使臣抵京了,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非狄使莫属。
作者有话要说:[1]前面算错了,阿元小朋友现在才六周岁。
我不会双坑的,新坑会在填完现在的坑之后再开的~
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本书也会有不同的感悟,hp的同人会写,争取谁也不黑,写出另种风格来~嗯,计划不会写很长,不会写个人的生的。
189
189、远来的使者 ...
狄使这回扬眉吐气了,以前是装孙子——为了麻痹对手为双鹰王的统与扩张争取时间,再往前点是真孙子——实力不如人家打不过,再桀骜不驯都只是表面上的,天朝旦板起脸来他们也只能认怂。现在他们以个相对平等的大国的使者的身份到了京城,还是吊唁对方老板死了,留下孤儿寡母,这个孤儿还是抱来的别人家的孩子。
纵使之前互有胜负,在眼前的情势下,狄使加气定神闲。当然,不是不求人,他们也有所求,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勒索点,用低的价格换取的粮食储备。根据推断,南朝应该正在个不稳定的时候,听说这种情况叫做“主少国疑”,不管是谁主政,都要采取个相对缓和的姿态。
狄使信心满满,他是双鹰王阵营里的亲信之人,也是比较有头脑的人。临行前受命,也参与了些双鹰王召开的讨论会。他领的任务之中就有“观察南朝虚实”、“评估南朝对我态度”、“测试哪些官员可以被收买”、“确定南朝官员的立场”、“尽量刺探南朝军事情报”等等等等。
他带来的人随从人员,也盘算着如果能够敲到几千石粮食几十石盐会有什么奖励。剔除立场来看,这是支奋发向上努力为自己的阵营增加实力的队伍。
同时,他们是骄傲的,数百年来,他们直是当孙子的,现在能够在定层面上平起平坐了,在北方,狄人还压了南朝头。至于现在不得不当个“朝贡使”,位置也在诸藩之属国之上,而且还是要来讨债的!这算是双鹰王大度给南朝面子——其实是狄使内心里明白,眼下自家主子腾不出手来——但是,还是咱们手下留情了的!
狄使上路,由边军接了,特意派人“护送”他们沿着官道驿道入京。狄使心里明白,名为护送,实为监视,就是不让自己有打探消息的机会。他也能沉得住气,想当年,他能以介马奴路做到现在这个位置,除了聪明的头脑还有就是这份耐心了。然而,根据他这路的观察来看,南朝的人对于大臣们、尤其是有很大“部族”的大臣的敬意甚至在皇帝之上。
【这个好!自立为王可以有!大王可以支持他们搞内乱,跟当年无耻的南人分裂狄部样!】
到了京中,先住在藩属国集体宿舍——国藩馆里,由鸿胪寺下四方馆里的个副馆使接见。狄使很生气:以他们大狄部现在的势头,不让鸿胪寺的正卿来接待,至少也是个少卿出来吧?怎么就弄到了四方馆副使来了?
狄使提出严正抗议:“南朝不是号称礼仪之邦吗?怎么能这样不讲道理?我大狄兵强马壮,尔国君平坐议和,如今只让个副使来接待我,这是瞧不起我大狄吗?”
四方馆副使姓李,李神策的远房亲戚,所以,他是个世家子,虽然是旁枝,傲气依旧在。本来语气里瞧不起朝廷就够让他恼火的了,还要捎带上嫌弃他,李副使的火气大!李氏世家,教育是不会放松的,李副使的文化水平也够高。反唇相讥:“定远将军(萧正乾)回京的时候,别说我鸿胪了,他是中书舍人奉命携内官去迎接的。”
狄使被噎了下,狄部在萧正乾手里吃亏不是次两次了,他拿战事来压李副使,李副使就拿抽了他们的萧正乾来说事儿。不过,要是就这样被噎住了,他也就不是特意挑选来的使节了:“听说你们定远将军是现在已死的先帝慧眼识英发现的?”啧,你们先帝死于叛乱呐!虽然在狄人看来这没什么,他们那儿这种手足相残为争王位的事情只有,但是南朝人总会觉得不光彩,不妨拿出来刺激下。
李副使才不会被气到呢:“定远将军是宗室,先帝用得他,他又能破敌,”李副使加重了破敌二字的读音,面部表情展现嘲讽神马的对他来说毫无压力,“今上自然不会让宝剑闲置生锈。”
“阁下口舌伶俐,就不知道能不能做得了你们皇帝的主了。”
“贵使也是伶牙俐齿,看来是做得了你们王的主了?所以就做主过来了?”李副使下巴都快翘上天了,切~都议和了,有种你咬我呀!上头有人的李副使点也不怕挑起外交纠纷。
事实上,只要是关系不是那么和谐的“宗主国”和“藩臣”之间,总是要打打嘴仗的,套路也是样的:“我比你厉害,你不老实我揍你”、“你厉害个p啊!我家有厉害的!”然后就是互相揭个短儿什么的。
当然,如果是分裂割据的政权,比如,假设魏王造反成功,但是又有忠立之士不服他,自立为王或者什么的,两边派了使节,那就会尽力挑选己方装x最凶残者到对方的地盘上显摆,以炫耀自己的文明昌隆。
外交,就是这么回事儿。
口舌上没有讨到便宜,狄使也算有克制,笑而过:“明日吊唁之后,还请见汝朝皇帝,奉我主之命,有国书奉上。”
李副使也收回了嘲讽脸,摆出副比较正常的傲慢脸来:“贵使,请~”把人让进国藩馆里住下。
————————————————————————————————
李副使的汇报很及时,也没有故意隐瞒。
李氏在想,李神策是不是可以做下宰相,给名门李氏再增光添彩下下?大家不容易啊?忍受了这么个刺儿头几十年,现在他出息了,必须不能拒绝大家讨要红分和利息。李神策是个主张对狄强硬、防范的人,事实证明,他的眼光是对的,李氏要支持李神策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现在鸿胪归池脩之管,李氏与池氏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李家现在最出挑的人李神策对池脩之尤其欣赏,池脩之本人在外面也是数得上名号的装x帝。随着郑党与世家合作关系的加深,池脩之的黑历史不说洗白吧,至少已经被很人有意识地淡忘了。
合作得相当愉快,谁在少年时代没点黑历史啊?小孩子嘛,知错就改就行了。
池脩之接到汇报,也很快把狄使给评估了下。通过李副使的汇报,可以看出,这个狄使绝不是大家印象里对游牧民族的惯形象: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文化水平不高(这个狄使是讲天朝通用语的)、没有心计只有脾气……
而且——池脩之认真地问李副使:“他要递国书?知道内容么?”
李副使摇摇头:“他不肯说。”
“盯紧他,不要让他和他的随从出了四方馆步,他要抗议,就告诉他,两国交战数年,国人恨狄人入骨,上街被义民打死了可没人管。他要出门,就让他先签生死状,我快马递到他主人手上给了我回信同意了,我再放他出门!”
李副使喷笑:“池郎,妙啊!”
“别夸我了,他这国书怕还有什么不好的事儿,双鹰王,未可小觑。须报政事堂,先做准备。”
李副使揖:“下官这就去亲自看着他。”
池脩之亲赴政事堂汇报了狄使的情况,政事堂对于狄人的情报还是很重视的,郑靖业、韦知勉、李幼嘉碰头,又把李神策给拎了来当参谋。
听完池脩之的汇报,郑靖业问:“诸位有什么看法?”
韦知勉道:“狄人狡诈,肯定不会是好事。”
李神策翻个白眼:“这还用说?”
韦知勉最近装孙子装够了,李神策的态度又过于讨厌,终于忍不住反讽:“这么说李尚书是知道狄人要做什么了?”
李神策很骄傲地道:“当然。”
也许是他的表情太让人吐血了,李幼嘉忍不住道:“尚书知道就说,国事要紧,何必耽误时间?”
李神策冷笑道:“我本来要说的,相公不插嘴我现在都能说完了,点也不耽误时间!”
【我去!怪不得以前连你家的狗都不待见你!】李幼嘉在心里狂吐槽。
池脩之也无奈,李神策就这么个毛病,不乐意听人家反抗他,现在好啦,要照以前,他能再发表个演讲把韦、李二人全涮了还不说狄人要干什么。
郑靖业眯着眼睛看起来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心里门儿清。李神策傲气十足,不入仕则已,入仕了就想做高官。之前受了点儿打击,又因为对狄事业的热爱才勉忍了。现在出头有望,却只做到了尚书,自然对宰相里不入他眼的人各种挑剔。自己还略好些,韦、李二人就要被他喷。
咳嗽声,郑靖业道:“狄使奉交国书,皇太后与圣人必要亲自接见的,要先告诉二位。狄使未必会守礼,纵使守礼,如果他突然发难,又或者国书里写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也要让皇太后与圣人不要过于激动才是。”
李神策总算给了郑靖业的面子:“相公说的不错,狄使此来必要探虚实的,不能让他觉得天朝软弱可欺。皇太后、圣人到时候不能被惊到,要事称向两位分说狄人之事。狄人遇连年大雪,”冷笑,“朝廷又关了边市,他们饿着肚子呢。双鹰王狼子野心,不会甘心的,他必定还存着南侵的心思。那他就要拼命地囤粮、练兵!若我的料不差,狄使此来,必然要想尽办法刺探消息,还有就是讨价还价讨要粮食、盐、铁乃至药材!”
池脩之道:“我已命人看住他们了,不许他们出国藩馆步!”
郑靖业叹道:“眼下这样已经算是不错了,圣人正当幼龄,朝廷也打不起来了呀!”
李神策扬眉:“那又如何?又用不到圣人御驾亲征!定远将军治军有方,朝廷先前准备的粮草可支三年之用。如何打不得?”
郑靖业道:“你漏算了条:来年收成!既要用兵,就要耗费力役,这些人丁非但不能耕作,还要再耕粮草。已经有几年啦,天灾不断,国家经不起折腾啦。”
李神策的表情转而有些不屑,怎么先前力主战的人现在又化身老成持国了?
郑靖业心里门儿清:以前是萧令先在台上,再二,他也是个青年君王,已经成年了。现在这个圣人他是个未成年,三观正在形成中,这个时候出头的大臣,容易形成种“只知有xx不知有皇帝”的局面,到时候被记恨了,哭都没地儿哭去。郑靖业才不要做那种鞠躬尽瘁,死而被清算的人呢!
所以,李神策再怎么说,他也没有做出副鸡血上头的样子来。只是说:“先把眼前的事情给办完,先帝崩逝,还没过丧期呢。”按照古礼,除非人家打上家门口了,你才能墨缞而战,否则就不能主动挑衅——现在双方正在和解呢。
这个理由倒是说得过去,谁也不能说郑靖业失礼。李神策再不高兴,也只能暂时忍下了。
————————————————————————————————
向皇太后、小皇帝解释的工作就落到了郑琰的头上,她先向这两位科普了下狄人的历史,其实她也是刚刚研究这个问题没久:“狄人兴在北方,素为天朝之敌……后分为八部……双鹰王统七部……犯边……定远将军败之……议和……”她用最简洁的语言向这两位简要概括了狄人的发展演变史,说复杂了这两位现在也听不懂。
萧复礼努力地记忆,最后问道:“那天朝与狄部,哪个厉害?”
徐莹的眼中也透露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郑琰有些无奈,国家间的较量,它不是用谁厉害就能句话简单概括的,力量的对比是会随时变化的。
“计算整体,自是天朝强,但是,天朝不可能集全国之力就为了个狄部,那么大的国家那么的事,西南夷也要时不时平下,又有国内常有灾害也不能专心。如果集全国之力击狄了,国内就会虚弱;如果不管狄人,国家就要被侵略。”狗皮膏药最讨厌了!
萧复礼听得略晕:“那到底是打不打呢?”
郑琰踌躇了下,道:“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句警句她应该没记错。
萧复礼还有些懵懂,不过闭上了嘴巴,慢慢回味。
徐莹本来也想问自家跟狄人的力量对比的,因萧复礼先问了,她就闭嘴听着,听到后面不由道:“这些是朝廷大臣们该做的事情——给大郎的师傅,究竟找到了没了?”朝廷大事她不懂,儿子最重要了。
“正在找,要是寻常的王傅总能找得到,太傅
189、远来的使者 ...
,可马虎不得。”
“那也不能拖着呢,起码得找人教大郎认字呀!圣人不识字,说出去不成笑话了吗?”
“这个……娘子不妨跟大臣们说说,又或,娘子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么?”
徐莹犹豫了下,又住了口,杞国公跟她推荐过人,她的母亲萧氏也向她提过另个人,她都没有最终答应。秦越不能说不是个好老师了,那是个徐莹都佩服的人,还是没能教好萧令先,说实话,徐莹对于选老师这个话题,有点怵。可这个话题又不能不提。
“那再看看吧,顶到元旦,过了新年,就再也不能拖了。”
“唔,还是说说狄使吧。这个狄使原是个马奴,狄人分作八部的时候也不是特别安份,偶尔也会掠边民充作奴隶的,他就与个本朝被掠为奴隶的人相识,学了些本领,为人既精细,又有耐心,马养得好,入了双鹰王的眼,直跟随双鹰王,直到现在。狄人奴隶无姓氏,双鹰王赐他姓马,他自取名为骏。”
徐莹奇道:“我听说狄人说的话跟咱们不样,怎么起的名儿倒样了?”
“马是意译,照音译的话,我学得也不像。”
徐莹点头:“你接着说。”
“他出身虽低,本事却是不小,曾独领军,灭不服双鹰王之部,在双鹰王那里,他的官儿大概……有咱们这里九卿那么高了——今年才不到四十岁。马骏此来是要递交国书的,到时候娘子和圣人都要见他。政事堂担心他另有目的,还请娘子和圣人小心。”
徐莹问道:“他会有什么目的?”
“两家议和,先帝驾崩,名为吊唁,实为刺探。或许,还要趁机敲诈勒索吧。”
徐莹怒道:“这是期我天朝无人吗?先帝去了又怎么样?他在的时候也没怎么……”
“咳!”郑琰不得不打断她下。
“好啦好啦,我知道啦。”
“到时候,不管他说了什么,你也不要被他气到。”
“到时候必是大朝会,我到场,你也要在我身边的,有什么,你提醒我声。”
“是。”这是已经做熟了的,萧复礼年幼,原则上至少在大朝的时候徐莹要出现。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杞国公家的指点还是什么,她顶住了压力,逢朝必到,倒不拘于大朝小朝,都是挂纱帘,坐在萧复礼的御座之后。郑琰被拉来陪坐,三公与皇帝坐而论政,女侍中在皇太后身边也有自己的座位,旦有徐莹关心而听不懂的问题,她都要郑琰小声解释给她听。
大朝会上,不但是郑琰,卫王妃、曹王妃这两个女侍中也是要到场的——这两位不能说对政治就漠不关心,但是她们当家庭主妇的年载比徐莹还长,两人丈夫又是久不涉足政治的比徐莹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这个四人小团体里,拿主意的还是郑琰。
谁都没想到,接见狄使的这次朝会,四人小团体里最先发言的不徐莹这个头子了,也不是郑琰这个军师,反而是曹王妃这个家庭妇女。
壮哉!我大天朝
————————————————————————————————
大朝会,徐莹垂帘,郑琰、卫王妃、曹王妃陪坐,为了方便郑琰随时向徐莹实况解说,她坐在徐莹左手靠前的位置,两位王妃按年齿坐在徐莹右手边。
大正宫正殿里火盆烧得挺旺,御座后挂白纱帘隔出了方小天地。女人们躲在后面看前面看得挺清楚,底下的人想隔着纱帘窥隐秘就只能看到模糊的人影。
马骏身狄人的标准打扮,帽子上、腰带上都镶着宝石,鞘上镶了宝石的佩刀在殿门口就被解了下来——这是事先唇枪舌箭的结果。朝廷百官都努力把腰杆挺直,手里捧着的笏板也拿得放在正中,个个目不斜视,努力营造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萧复礼高坐在御座上,好奇地看着这个衣饰打扮与本朝截然不同的人。只见他身形略瘦,个头也不太高,衣服样式虽然古怪,却有种干净的感觉。脸上的表情也柔和平静,步子很稳,丝毫不见慌张。点也不像是奴隶出身的人!
年纪再小,小时候生活再活,萧复礼也是当“小郎君”养大的,奴婢是个什么样子,他是知道的。眼前这个人点也不像他印象中的奴婢!
只见马特使稳稳走了进来,用口带着北地口音的天朝话向萧复礼问好,单膝着地,口称:“神命统治四方之王遣使问南朝皇帝好。”
天朝愤青不干了!接二连三跳了出来,从马骏没有行天朝礼仪到他的称呼……
马骏淡定地了起来:“我,狄人耳,非汝朝之臣。”所以不用你们的礼仪。还有,称呼,他们家双鹰王就是这个称呼,大家之前是谈判过了,所以国书上我们谦虚点,但是,你没说口头上不能这样叫啊!你好比你大名叫张三,平常大家口头上很少直呼其名哩。
徐莹再政治小白,也是不能受气,已经巴掌拍到扶手上了。萧复礼回头看了下帘子,又转过头来。
韦知勉道:“两家议和,口血未干,奈何出尔反尔?尔主欲兵刀相见么?”
马骏不慌不忙地道:“非也,我主有意两家罢兵,和平相处,”躬身双手向萧复礼递国书,“请降公主。”
嗡!朝廷之上炸开了锅!
萧复礼完全听不懂,坐得倒是板正,想起荣安郡太夫人的话,在朝会上有不懂的、不会拿主意的,先看丞相是怎么做的,那是有本事的人,跟着学就行了。
就见郑靖业咳嗽声:“圣人年方七岁,没有公主,先帝之女正在幼冲,并不适龄。除此之外,本朝只有已经出嫁了的长公主。”那都是有主儿的人。
马骏道:“宗室之女亦可,是为结两家之好,当然——既是结两家之好,自是与皇帝越亲近的越好了。不过,我主既是草原之王,当降公主。”翻译下:没亲闺女也行,家族女来抵,但是,这个宗室女要以公主的名义出嫁,这样才能配得上双鹰王。而且,大家要合好,就要跟皇帝血缘相近的人。
大臣们只是义愤,有资格上朝的宗室就怒了!这是要嫁他们的闺女啊!须知萧复礼这个抱养来的娃,他的堂姐们除了嫁了,都死在那场变乱里了。其余的都还没成年,根本不
分节阅读168
欲望文
分节阅读168
唁的?到了日子,想去便去。齐国大长公主是宗室大长辈,纵使不是皇太后的祖母,圣人去吊唁下也不违礼法。至于祭文、祭仪,自有有司负责,不会马虎的。”
郑琰领命而去。
待杞国公家把场面搭好,徐莹果然携萧复礼前往吊唁。齐国大长公主的丧礼,除了规章制度所定之外,给人的感觉竟比萧令先的丧礼气派。
母亲去世,杞国公兄弟丁忧三年,徐莹的兄弟、堂兄弟各要丁忧至少年,其中徐莹的大哥要跟着杞国公守三年孝。刚刚有起色的徐氏外戚,又趴回家里了。
政事堂的政令却不因齐国大长公主的薨逝而暂缓,政令道接着道:禁民间私酿酒,粮食除规定配额之外严禁运往境外,轻徭减赋,谋逆诸王被查禁的家产充公,其中的隐田隐户重新编入国家户籍田册,强占的民田归还……
这些命令有许是徐莹看不懂的,有些就让郑琰给她讲解下,比如禁酿酒什么的。有些大家就干脆保持着种“就让她不懂吧”的默契,把徐莹给半架空掉。郑琰小心地掌握着其中的分寸,又问郑靖业,萧复礼的老师,选得怎么样了。
给皇帝选老师可不能马虎,徐莹因为齐国大长公主薨逝,无心他顾,把这事给搁置了下来。政事堂上却产生了纷歧,谁不想让自己人去影响新君呢?尤其新君才六岁,最好影响的时候。
正在纷扰间,各藩属吊唁使臣抵京了,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非狄使莫属。
作者有话要说:[1]前面算错了,阿元小朋友现在才六周岁。
我不会双坑的,新坑会在填完现在的坑之后再开的~
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本书也会有不同的感悟,hp的同人会写,争取谁也不黑,写出另种风格来~嗯,计划不会写很长,不会写个人的生的。
189
189、远来的使者 ...
狄使这回扬眉吐气了,以前是装孙子——为了麻痹对手为双鹰王的统与扩张争取时间,再往前点是真孙子——实力不如人家打不过,再桀骜不驯都只是表面上的,天朝旦板起脸来他们也只能认怂。现在他们以个相对平等的大国的使者的身份到了京城,还是吊唁对方老板死了,留下孤儿寡母,这个孤儿还是抱来的别人家的孩子。
纵使之前互有胜负,在眼前的情势下,狄使加气定神闲。当然,不是不求人,他们也有所求,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勒索点,用低的价格换取的粮食储备。根据推断,南朝应该正在个不稳定的时候,听说这种情况叫做“主少国疑”,不管是谁主政,都要采取个相对缓和的姿态。
狄使信心满满,他是双鹰王阵营里的亲信之人,也是比较有头脑的人。临行前受命,也参与了些双鹰王召开的讨论会。他领的任务之中就有“观察南朝虚实”、“评估南朝对我态度”、“测试哪些官员可以被收买”、“确定南朝官员的立场”、“尽量刺探南朝军事情报”等等等等。
他带来的人随从人员,也盘算着如果能够敲到几千石粮食几十石盐会有什么奖励。剔除立场来看,这是支奋发向上努力为自己的阵营增加实力的队伍。
同时,他们是骄傲的,数百年来,他们直是当孙子的,现在能够在定层面上平起平坐了,在北方,狄人还压了南朝头。至于现在不得不当个“朝贡使”,位置也在诸藩之属国之上,而且还是要来讨债的!这算是双鹰王大度给南朝面子——其实是狄使内心里明白,眼下自家主子腾不出手来——但是,还是咱们手下留情了的!
狄使上路,由边军接了,特意派人“护送”他们沿着官道驿道入京。狄使心里明白,名为护送,实为监视,就是不让自己有打探消息的机会。他也能沉得住气,想当年,他能以介马奴路做到现在这个位置,除了聪明的头脑还有就是这份耐心了。然而,根据他这路的观察来看,南朝的人对于大臣们、尤其是有很大“部族”的大臣的敬意甚至在皇帝之上。
【这个好!自立为王可以有!大王可以支持他们搞内乱,跟当年无耻的南人分裂狄部样!】
到了京中,先住在藩属国集体宿舍——国藩馆里,由鸿胪寺下四方馆里的个副馆使接见。狄使很生气:以他们大狄部现在的势头,不让鸿胪寺的正卿来接待,至少也是个少卿出来吧?怎么就弄到了四方馆副使来了?
狄使提出严正抗议:“南朝不是号称礼仪之邦吗?怎么能这样不讲道理?我大狄兵强马壮,尔国君平坐议和,如今只让个副使来接待我,这是瞧不起我大狄吗?”
四方馆副使姓李,李神策的远房亲戚,所以,他是个世家子,虽然是旁枝,傲气依旧在。本来语气里瞧不起朝廷就够让他恼火的了,还要捎带上嫌弃他,李副使的火气大!李氏世家,教育是不会放松的,李副使的文化水平也够高。反唇相讥:“定远将军(萧正乾)回京的时候,别说我鸿胪了,他是中书舍人奉命携内官去迎接的。”
狄使被噎了下,狄部在萧正乾手里吃亏不是次两次了,他拿战事来压李副使,李副使就拿抽了他们的萧正乾来说事儿。不过,要是就这样被噎住了,他也就不是特意挑选来的使节了:“听说你们定远将军是现在已死的先帝慧眼识英发现的?”啧,你们先帝死于叛乱呐!虽然在狄人看来这没什么,他们那儿这种手足相残为争王位的事情只有,但是南朝人总会觉得不光彩,不妨拿出来刺激下。
李副使才不会被气到呢:“定远将军是宗室,先帝用得他,他又能破敌,”李副使加重了破敌二字的读音,面部表情展现嘲讽神马的对他来说毫无压力,“今上自然不会让宝剑闲置生锈。”
“阁下口舌伶俐,就不知道能不能做得了你们皇帝的主了。”
“贵使也是伶牙俐齿,看来是做得了你们王的主了?所以就做主过来了?”李副使下巴都快翘上天了,切~都议和了,有种你咬我呀!上头有人的李副使点也不怕挑起外交纠纷。
事实上,只要是关系不是那么和谐的“宗主国”和“藩臣”之间,总是要打打嘴仗的,套路也是样的:“我比你厉害,你不老实我揍你”、“你厉害个p啊!我家有厉害的!”然后就是互相揭个短儿什么的。
当然,如果是分裂割据的政权,比如,假设魏王造反成功,但是又有忠立之士不服他,自立为王或者什么的,两边派了使节,那就会尽力挑选己方装x最凶残者到对方的地盘上显摆,以炫耀自己的文明昌隆。
外交,就是这么回事儿。
口舌上没有讨到便宜,狄使也算有克制,笑而过:“明日吊唁之后,还请见汝朝皇帝,奉我主之命,有国书奉上。”
李副使也收回了嘲讽脸,摆出副比较正常的傲慢脸来:“贵使,请~”把人让进国藩馆里住下。
————————————————————————————————
李副使的汇报很及时,也没有故意隐瞒。
李氏在想,李神策是不是可以做下宰相,给名门李氏再增光添彩下下?大家不容易啊?忍受了这么个刺儿头几十年,现在他出息了,必须不能拒绝大家讨要红分和利息。李神策是个主张对狄强硬、防范的人,事实证明,他的眼光是对的,李氏要支持李神策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现在鸿胪归池脩之管,李氏与池氏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李家现在最出挑的人李神策对池脩之尤其欣赏,池脩之本人在外面也是数得上名号的装x帝。随着郑党与世家合作关系的加深,池脩之的黑历史不说洗白吧,至少已经被很人有意识地淡忘了。
合作得相当愉快,谁在少年时代没点黑历史啊?小孩子嘛,知错就改就行了。
池脩之接到汇报,也很快把狄使给评估了下。通过李副使的汇报,可以看出,这个狄使绝不是大家印象里对游牧民族的惯形象: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文化水平不高(这个狄使是讲天朝通用语的)、没有心计只有脾气……
而且——池脩之认真地问李副使:“他要递国书?知道内容么?”
李副使摇摇头:“他不肯说。”
“盯紧他,不要让他和他的随从出了四方馆步,他要抗议,就告诉他,两国交战数年,国人恨狄人入骨,上街被义民打死了可没人管。他要出门,就让他先签生死状,我快马递到他主人手上给了我回信同意了,我再放他出门!”
李副使喷笑:“池郎,妙啊!”
“别夸我了,他这国书怕还有什么不好的事儿,双鹰王,未可小觑。须报政事堂,先做准备。”
李副使揖:“下官这就去亲自看着他。”
池脩之亲赴政事堂汇报了狄使的情况,政事堂对于狄人的情报还是很重视的,郑靖业、韦知勉、李幼嘉碰头,又把李神策给拎了来当参谋。
听完池脩之的汇报,郑靖业问:“诸位有什么看法?”
韦知勉道:“狄人狡诈,肯定不会是好事。”
李神策翻个白眼:“这还用说?”
韦知勉最近装孙子装够了,李神策的态度又过于讨厌,终于忍不住反讽:“这么说李尚书是知道狄人要做什么了?”
李神策很骄傲地道:“当然。”
也许是他的表情太让人吐血了,李幼嘉忍不住道:“尚书知道就说,国事要紧,何必耽误时间?”
李神策冷笑道:“我本来要说的,相公不插嘴我现在都能说完了,点也不耽误时间!”
【我去!怪不得以前连你家的狗都不待见你!】李幼嘉在心里狂吐槽。
池脩之也无奈,李神策就这么个毛病,不乐意听人家反抗他,现在好啦,要照以前,他能再发表个演讲把韦、李二人全涮了还不说狄人要干什么。
郑靖业眯着眼睛看起来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心里门儿清。李神策傲气十足,不入仕则已,入仕了就想做高官。之前受了点儿打击,又因为对狄事业的热爱才勉忍了。现在出头有望,却只做到了尚书,自然对宰相里不入他眼的人各种挑剔。自己还略好些,韦、李二人就要被他喷。
咳嗽声,郑靖业道:“狄使奉交国书,皇太后与圣人必要亲自接见的,要先告诉二位。狄使未必会守礼,纵使守礼,如果他突然发难,又或者国书里写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也要让皇太后与圣人不要过于激动才是。”
李神策总算给了郑靖业的面子:“相公说的不错,狄使此来必要探虚实的,不能让他觉得天朝软弱可欺。皇太后、圣人到时候不能被惊到,要事称向两位分说狄人之事。狄人遇连年大雪,”冷笑,“朝廷又关了边市,他们饿着肚子呢。双鹰王狼子野心,不会甘心的,他必定还存着南侵的心思。那他就要拼命地囤粮、练兵!若我的料不差,狄使此来,必然要想尽办法刺探消息,还有就是讨价还价讨要粮食、盐、铁乃至药材!”
池脩之道:“我已命人看住他们了,不许他们出国藩馆步!”
郑靖业叹道:“眼下这样已经算是不错了,圣人正当幼龄,朝廷也打不起来了呀!”
李神策扬眉:“那又如何?又用不到圣人御驾亲征!定远将军治军有方,朝廷先前准备的粮草可支三年之用。如何打不得?”
郑靖业道:“你漏算了条:来年收成!既要用兵,就要耗费力役,这些人丁非但不能耕作,还要再耕粮草。已经有几年啦,天灾不断,国家经不起折腾啦。”
李神策的表情转而有些不屑,怎么先前力主战的人现在又化身老成持国了?
郑靖业心里门儿清:以前是萧令先在台上,再二,他也是个青年君王,已经成年了。现在这个圣人他是个未成年,三观正在形成中,这个时候出头的大臣,容易形成种“只知有xx不知有皇帝”的局面,到时候被记恨了,哭都没地儿哭去。郑靖业才不要做那种鞠躬尽瘁,死而被清算的人呢!
所以,李神策再怎么说,他也没有做出副鸡血上头的样子来。只是说:“先把眼前的事情给办完,先帝崩逝,还没过丧期呢。”按照古礼,除非人家打上家门口了,你才能墨缞而战,否则就不能主动挑衅——现在双方正在和解呢。
这个理由倒是说得过去,谁也不能说郑靖业失礼。李神策再不高兴,也只能暂时忍下了。
————————————————————————————————
向皇太后、小皇帝解释的工作就落到了郑琰的头上,她先向这两位科普了下狄人的历史,其实她也是刚刚研究这个问题没久:“狄人兴在北方,素为天朝之敌……后分为八部……双鹰王统七部……犯边……定远将军败之……议和……”她用最简洁的语言向这两位简要概括了狄人的发展演变史,说复杂了这两位现在也听不懂。
萧复礼努力地记忆,最后问道:“那天朝与狄部,哪个厉害?”
徐莹的眼中也透露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郑琰有些无奈,国家间的较量,它不是用谁厉害就能句话简单概括的,力量的对比是会随时变化的。
“计算整体,自是天朝强,但是,天朝不可能集全国之力就为了个狄部,那么大的国家那么的事,西南夷也要时不时平下,又有国内常有灾害也不能专心。如果集全国之力击狄了,国内就会虚弱;如果不管狄人,国家就要被侵略。”狗皮膏药最讨厌了!
萧复礼听得略晕:“那到底是打不打呢?”
郑琰踌躇了下,道:“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句警句她应该没记错。
萧复礼还有些懵懂,不过闭上了嘴巴,慢慢回味。
徐莹本来也想问自家跟狄人的力量对比的,因萧复礼先问了,她就闭嘴听着,听到后面不由道:“这些是朝廷大臣们该做的事情——给大郎的师傅,究竟找到了没了?”朝廷大事她不懂,儿子最重要了。
“正在找,要是寻常的王傅总能找得到,太傅
189、远来的使者 ...
,可马虎不得。”
“那也不能拖着呢,起码得找人教大郎认字呀!圣人不识字,说出去不成笑话了吗?”
“这个……娘子不妨跟大臣们说说,又或,娘子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么?”
徐莹犹豫了下,又住了口,杞国公跟她推荐过人,她的母亲萧氏也向她提过另个人,她都没有最终答应。秦越不能说不是个好老师了,那是个徐莹都佩服的人,还是没能教好萧令先,说实话,徐莹对于选老师这个话题,有点怵。可这个话题又不能不提。
“那再看看吧,顶到元旦,过了新年,就再也不能拖了。”
“唔,还是说说狄使吧。这个狄使原是个马奴,狄人分作八部的时候也不是特别安份,偶尔也会掠边民充作奴隶的,他就与个本朝被掠为奴隶的人相识,学了些本领,为人既精细,又有耐心,马养得好,入了双鹰王的眼,直跟随双鹰王,直到现在。狄人奴隶无姓氏,双鹰王赐他姓马,他自取名为骏。”
徐莹奇道:“我听说狄人说的话跟咱们不样,怎么起的名儿倒样了?”
“马是意译,照音译的话,我学得也不像。”
徐莹点头:“你接着说。”
“他出身虽低,本事却是不小,曾独领军,灭不服双鹰王之部,在双鹰王那里,他的官儿大概……有咱们这里九卿那么高了——今年才不到四十岁。马骏此来是要递交国书的,到时候娘子和圣人都要见他。政事堂担心他另有目的,还请娘子和圣人小心。”
徐莹问道:“他会有什么目的?”
“两家议和,先帝驾崩,名为吊唁,实为刺探。或许,还要趁机敲诈勒索吧。”
徐莹怒道:“这是期我天朝无人吗?先帝去了又怎么样?他在的时候也没怎么……”
“咳!”郑琰不得不打断她下。
“好啦好啦,我知道啦。”
“到时候,不管他说了什么,你也不要被他气到。”
“到时候必是大朝会,我到场,你也要在我身边的,有什么,你提醒我声。”
“是。”这是已经做熟了的,萧复礼年幼,原则上至少在大朝的时候徐莹要出现。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杞国公家的指点还是什么,她顶住了压力,逢朝必到,倒不拘于大朝小朝,都是挂纱帘,坐在萧复礼的御座之后。郑琰被拉来陪坐,三公与皇帝坐而论政,女侍中在皇太后身边也有自己的座位,旦有徐莹关心而听不懂的问题,她都要郑琰小声解释给她听。
大朝会上,不但是郑琰,卫王妃、曹王妃这两个女侍中也是要到场的——这两位不能说对政治就漠不关心,但是她们当家庭主妇的年载比徐莹还长,两人丈夫又是久不涉足政治的比徐莹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这个四人小团体里,拿主意的还是郑琰。
谁都没想到,接见狄使的这次朝会,四人小团体里最先发言的不徐莹这个头子了,也不是郑琰这个军师,反而是曹王妃这个家庭妇女。
壮哉!我大天朝
————————————————————————————————
大朝会,徐莹垂帘,郑琰、卫王妃、曹王妃陪坐,为了方便郑琰随时向徐莹实况解说,她坐在徐莹左手靠前的位置,两位王妃按年齿坐在徐莹右手边。
大正宫正殿里火盆烧得挺旺,御座后挂白纱帘隔出了方小天地。女人们躲在后面看前面看得挺清楚,底下的人想隔着纱帘窥隐秘就只能看到模糊的人影。
马骏身狄人的标准打扮,帽子上、腰带上都镶着宝石,鞘上镶了宝石的佩刀在殿门口就被解了下来——这是事先唇枪舌箭的结果。朝廷百官都努力把腰杆挺直,手里捧着的笏板也拿得放在正中,个个目不斜视,努力营造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萧复礼高坐在御座上,好奇地看着这个衣饰打扮与本朝截然不同的人。只见他身形略瘦,个头也不太高,衣服样式虽然古怪,却有种干净的感觉。脸上的表情也柔和平静,步子很稳,丝毫不见慌张。点也不像是奴隶出身的人!
年纪再小,小时候生活再活,萧复礼也是当“小郎君”养大的,奴婢是个什么样子,他是知道的。眼前这个人点也不像他印象中的奴婢!
只见马特使稳稳走了进来,用口带着北地口音的天朝话向萧复礼问好,单膝着地,口称:“神命统治四方之王遣使问南朝皇帝好。”
天朝愤青不干了!接二连三跳了出来,从马骏没有行天朝礼仪到他的称呼……
马骏淡定地了起来:“我,狄人耳,非汝朝之臣。”所以不用你们的礼仪。还有,称呼,他们家双鹰王就是这个称呼,大家之前是谈判过了,所以国书上我们谦虚点,但是,你没说口头上不能这样叫啊!你好比你大名叫张三,平常大家口头上很少直呼其名哩。
徐莹再政治小白,也是不能受气,已经巴掌拍到扶手上了。萧复礼回头看了下帘子,又转过头来。
韦知勉道:“两家议和,口血未干,奈何出尔反尔?尔主欲兵刀相见么?”
马骏不慌不忙地道:“非也,我主有意两家罢兵,和平相处,”躬身双手向萧复礼递国书,“请降公主。”
嗡!朝廷之上炸开了锅!
萧复礼完全听不懂,坐得倒是板正,想起荣安郡太夫人的话,在朝会上有不懂的、不会拿主意的,先看丞相是怎么做的,那是有本事的人,跟着学就行了。
就见郑靖业咳嗽声:“圣人年方七岁,没有公主,先帝之女正在幼冲,并不适龄。除此之外,本朝只有已经出嫁了的长公主。”那都是有主儿的人。
马骏道:“宗室之女亦可,是为结两家之好,当然——既是结两家之好,自是与皇帝越亲近的越好了。不过,我主既是草原之王,当降公主。”翻译下:没亲闺女也行,家族女来抵,但是,这个宗室女要以公主的名义出嫁,这样才能配得上双鹰王。而且,大家要合好,就要跟皇帝血缘相近的人。
大臣们只是义愤,有资格上朝的宗室就怒了!这是要嫁他们的闺女啊!须知萧复礼这个抱养来的娃,他的堂姐们除了嫁了,都死在那场变乱里了。其余的都还没成年,根本不
分节阅读168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