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士信带着区区不足千人的骑兵队伍如何杀穿突厥人包围圈的薄弱部分进到雁门郡城内报信的过程,因为当时距离城头太远,而且烟尘滚滚遮蔽视线,所以城内守军上至杨广,下至普通士卒,自然没有一个人可以看得清楚。``し然而有些东西,并不需要当时便身临其境,哪怕是战后看那些遗留下来一鳞半爪的痕迹,也可以令人悠然神往,就如同亲历一般。罗士信和他的几个亲兵见驾的时候,身上铠甲那一处处伤痕,着实便可以让人想见当时那一阵时间上并不算长的突击战有多么激烈。
便说罗士信的那块锻钢胸甲上头,斜斜地镂刻着七八道弧形的划痕,看似并不起眼,但是经过战阵的将士们略一打听,便确认了这是突厥人少有的铁簇锥头箭留下的划痕,至于突厥人那些骨簇或者别的材质的箭簇,据说罗士信突围进来的时候足足中了至少比铁簇锥头箭三倍数量都不止——连人带马都算在内——但是那些没有金属箭簇的箭矢,根本连留下划痕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这倒不是说江东军弄出来的板甲防御力已经恐怖到普通生铁箭簇一点机会都没有的程度,事实上单论金属的屈服强度啦弹性模量啦或者莫氏硬度啦之类的纸面性能指标数据的话,脆硬的生铁锥头箭簇还是有机会的;但是实战就是实战,不是简单的纸面数据比拼。江东军如今弄出来的板甲,可不仅仅是胜在材料上,更重要的是优异的结构应用设计。铁质的锥头箭要想射穿,首先要克服弧形的“跳弹”外观防止打滑偏转,才能谈得上穿甲力的充分释放。而这种问题在对付原本的鱼鳞甲时候并不存在——鱼鳞甲纵然甲片厚度和理论单片防护和板甲一样。但是因为整体结构是软质的,被箭矢射到的时候整体产生形变,反而容易把箭矢打滑偏斜到甲叶之间连缀的薄弱部分。
不管怎么说。光是看罗士信这一身犀利非凡而又短时间内积淀无数的铠甲,还有那层层刷上去后又反复干涸的血迹。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别说军中将校,单是不怎么懂军事的杨广看了,都有些嘉许,和颜悦色地问道:“你叫罗士信?好生年少!今年可有……二十岁了么?是杨义臣提拔起来的?”
“回禀陛下,末将今年虚岁十五,是淮北人士,去岁乡里遭了贼乱,恰好江南道经略使萧铣萧大人的兵马出京南归末将家乡便依傍运河。成了流民后为萧经略募入军中听用,成了一名骑卒,后来见末将颇有勇力武艺,便检拔做个军官。后来萧经略奉陛下圣命移流民而实三韩,末将本是流人出身,便被移防到辽东。突厥犯上之时,末将与上司鹰扬郎将秦琼正在辽东,得了杨经略的报信,便立刻赶来听从调遣,随后萧经略也派遣加急信使来取得联络。追认了让咱一切听从杨经略安排,以救驾为先。”
听到罗士信只有十五岁的时候,杨广也是啧啧称奇。一开始他看罗士信也着实太年轻,之所以猜二十岁,那也不过是大隋法度所限,百姓加入府兵至少都要二十一岁。后面再听罗士信讲解了一番他们是如何行军赶来救驾如何突围进来的细节,更是欣慰不已。
不过,最后当杨广听到罗士信和秦琼都是萧铣麾下的将校,但是勤王诏书落入杨义臣之手后秦琼也好罗士信也好都直接听命了杨义臣的调遣,随同杨义臣出战时,眼中便闪过了一丝阴霾。
勤王救驾的部队来得急切当然是一件好事。毕竟看得出来那些将领都还忠君。然而若是一道经略使可以随便调遣别的经略使卫将军手下兵马为自己所用的时候,纵然是打着救驾的旗号。也不得不令多疑的杨广猜忌。
他的诏书里头,可是让天下各路将领凡是得诏书者自行前来救驾。并没有任命勤王军总帅,而从罗士信的陈述来看,杨义臣的唯一先手优势不过是因为杨义臣的辖区处在桑干河下游的永定河流域,所以杨义臣第一个得到诏书而已。仅仅是先得诏书的优势,就让杨义臣俨然成为了勤王各军的盟主甚至说主帅,这怎么能让君主不担心呢?
事实上,杨广又哪里可能知道,秦琼和罗士信之所以这么爽快地没有得到直属上官萧铣的吩咐就直接在勤王诏书到来是选择听命于杨义臣的直接指挥,是因为他们在几个月前远赴三韩镇守的时候,萧铣已经向他们委婉地表述过了:陛下今年有北巡的意图,某觉得突厥人肯定在高句丽灭亡之后兔死狐悲可能会有不臣作乱之心。到时候真的万一发生了什么什么变故,尔等一定要听从杨经略的调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咱是不会怪你们滴……
萧铣会提前这么交代,自然是因为他知道历史很有可能照常发展,让杨广被困在雁门,所以提前给麾下派到北方的将领打预防针,然而在秦琼和罗士信看来,这就纯属萧经略远见卓识明断万里了。在杨广面前,他们也不会专门说出这个缘由,只是春秋笔法说他们听命于杨义臣这个事实便成。
杨广疑心起来之后,后头的问话便没一开始那么激情了,无非是细细盘问:“如此说来杨义臣让你们这些精兵觑便先突围杀进城来,便是来报个信,好安定城中军心,顺便联络军情的咯?”
“正如陛下所见,杨经略如今已经集结起河北兵十余万,并三韩辽东兵两三万人,另有河东太原的李留守四万兵马前来救驾。再过半月到一个月,便会有河南道江南道兵马分别从陆路海路赶来。如今我军兵力仅仅与突厥相持,还不足以全面反攻,只能在外围步步为营成掎角之势固守,所以让末将突围入城,把这个时间表告知陛下。也好坚定守军坚持下去的士气:此城务必再与敌军相持一月,才能彻底解围。不过如果军粮器械提前发生困难的话,杨经略会另想办法。从桑干河水道突破突厥人的包围试图运一些粮秣入城。”
听说还要一个月才能彻底脱困,杨广心中不免有些心理落差。但是好歹总归是有救了,十几万隋军已经在突厥人的东面和南面分别赶到出关扎营了。背靠着本朝重修的长城防线,突厥人总归没有实力把大隋大军如何如何的。
不过经过这件事情,便是罗士信的一番言辞,在杨广心中,杨义臣和萧铣一南一北两个大隋最重要的经略使,已经分出高下来了。杨义臣是当机立断把别的经略使麾下兵马拿来当自己的用,而萧铣却是自己麾下的兵马都不能管得绝对听他自己的。居然别人越权来管辖,他的手下也都会听命——这说明什么?说明萧铣根本没有把军队当成自己的私有来经营的本事,或者说至少他目前还不愿意这么干,或者还没干成。这是一种没法作伪的细枝末节之处,杨广坚信自己不会看错。
盘问完了一切内外军情,杨广便让随驾的鸿胪寺官员安排罗士信等援军退下安歇了,然后把援军到来的消息第一时间通报全城守军以鼓舞士气。军中将领们关注点自然另有不同,罗士信一离开,便有无数骁果军将校们凑过去打探:江东军的装备何时如此精良了?怎的兵器甲胄好到了朝廷新锐的骁果军都比不上的程度?
……
雁门郡城内官兵士气大振的同时,城外的突厥围城大营中自然是一片阴沉的气氛。
城北大营正中。一座拥旄簇旌的内外两层雄伟大帐,便是突厥可汗的王帐。王帐里头,始毕可汗咄吉世阴着脸。听取上午东边围城营地防区被隋军小股骑军趁隙突破的情况。
始毕可汗身材颇为雄壮,唇上两撇浓须修饰得很是威风,与颌下的虬髯相隔分明,却又有些呼应,一看就是突厥人中高贵者的相貌。他今年约莫四十多岁,登上可汗之位已经四年了,大业六年末的时候,他的父汗启民可汗染干病逝,他便毫无悬念地登上了汗位。然后依照突厥惯例,续娶了继母义成公主为可敦。虽然义成公主是他的继母。但是论年纪反而比他还小了十几岁,因为义成公主开皇十九年和亲嫁到突厥的时候。才十五岁而已。如今是大业十年末,十四年过去了,过完年义成公主也不过二十九岁。
今日的事情,导致了城里的守城隋军士气大振内外消息相通,对战局的影响自然恶劣,不死几个责任人,只怕始毕可汗的怒火都压不下去。有鉴于此,今日负责东面围城防区的将领都跪在始毕可汗面前,没有说话的资格,而是由一个第三方的特使调查清楚了情况,直接向始毕可汗汇报。
始毕可汗大略听了经过,梳理了一下思路,确认道:“如此说来,这伙隋军骑卒乃是连夜疾奔昨晚入夜之前至少还在一百五十里之外,所以咱的斥候没有注意到?而且这股隋军就是突前来报信的,至少比他们的后续兵马都突前了一天的行程?这个消息可靠么?”
调查情况的官员名叫阿史那思摩,官拜夹毕特勒,恭敬地确认回奏说:“臣已经查访各军斥候昨夜的回报记录,不会有错。而且今日一战之后,我军还缴获了数百匹被遗弃的战马,都散布在突围战交战战场东边的草原上,应该是突围报信的隋军骑兵昨夜赶路时骑乘的战马——他们定然是在接近我军包围圈的时候,再换上体力充沛的战马,而后突入的。隋人战马难得,不比我大漠草原上,随处都可找到马匹,能够让隋人随便抛弃战马的,定然是小股**行动的报信精兵,若是大军行动,是耗不起这个代价的。”
阿史那思摩的言语很有逻辑,始毕可汗听了也深以为然,想了一下之后,继续追问道:“既如此,隋军援兵总计有多少人马,如今可能摸清么?咱要是一鼓作气,趁着隋军援兵立足未稳的时机反击,又有哪些战机?”
阿史那思摩显然功课已经做足,拿出一卷羊皮,上面都是细细写明了的敌情,说道:“回禀可汗,根据遇袭之后各军紧急派出的斥候查明,隋人援军共有两路。
第一路在南,其实两天之前我军就已经发现其踪迹了,乃是隋朝太原留守李渊的兵马,总数约莫在四万人,根据此前的情报,李渊在太原的本部兵马应该只有两万,毕竟河东之地此前没有民变,杨广对李渊还算提防,并不给他扩军的机会。所以这四万人里头,应该有一半是他额外募集的私兵,或是借调了河内河西等处隋朝朝廷的兵马,假借勤王救驾的名义纳入他的指挥之下。但是李渊虽然距离雁门最近,来得早,但一直因为兵少不敢太过深入,此前两天前发现他的时候,距离我军足有百里,两天过去了,依然距离我军有七八十里,可见其畏葸不前,只为留下退路,万一我军专注攻打他,他便好依托长城,退回雁门关内。因为他出关不超过百里,我军追击定然是追不及的。
第二路便是今日在东边出现的,是沿着桑干河西来,主帅已经探明,便是隋朝河北道经略使杨义臣,兵力总数估计有十五万人——此前我军细作在涿郡收集的情报来看,杨义臣共起河北道兵马十二万前来救驾,而后还有辽东三韩兵三万,分别是卢龙郡守罗艺的兵马,以及隋朝兼管三韩的驸马萧铣麾下秦琼的兵马。这一股人马大约有骑军四万人步军十一万人。当然这些消息都还不确,有些是战前细作收集,有些是今日斥候补充侦查所得。总之今日突围入城的骑军已经打探明白了,总计一千人,是萧铣手下鹰扬郎将秦琼的骑军。另外有四万骑军正在我军正东,如今距离六十里,明日便会接战,再往后的步军还没找到踪迹,应该拖得比较远。但是我军已经在隋军骑军阵中看到了杨义臣本人的旗号,应该是他自己跟着前军直接来了,想要表功救驾。”
“雁门郡城里头,保护杨广的骁果军还有六万可战之兵的样子。在算上南边李渊四万,杨义臣十五万,总数便是二十五万人了……兵力人数已经与我突厥雄师相当了。看来不得不寻思个各个击破的机会了,否则纵然不败,杨广可就留不下了……”始毕可汗揉着佩刀刀柄在那里思忖,浑然不觉得自己的表情很是凶狠。
便说罗士信的那块锻钢胸甲上头,斜斜地镂刻着七八道弧形的划痕,看似并不起眼,但是经过战阵的将士们略一打听,便确认了这是突厥人少有的铁簇锥头箭留下的划痕,至于突厥人那些骨簇或者别的材质的箭簇,据说罗士信突围进来的时候足足中了至少比铁簇锥头箭三倍数量都不止——连人带马都算在内——但是那些没有金属箭簇的箭矢,根本连留下划痕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这倒不是说江东军弄出来的板甲防御力已经恐怖到普通生铁箭簇一点机会都没有的程度,事实上单论金属的屈服强度啦弹性模量啦或者莫氏硬度啦之类的纸面性能指标数据的话,脆硬的生铁锥头箭簇还是有机会的;但是实战就是实战,不是简单的纸面数据比拼。江东军如今弄出来的板甲,可不仅仅是胜在材料上,更重要的是优异的结构应用设计。铁质的锥头箭要想射穿,首先要克服弧形的“跳弹”外观防止打滑偏转,才能谈得上穿甲力的充分释放。而这种问题在对付原本的鱼鳞甲时候并不存在——鱼鳞甲纵然甲片厚度和理论单片防护和板甲一样。但是因为整体结构是软质的,被箭矢射到的时候整体产生形变,反而容易把箭矢打滑偏斜到甲叶之间连缀的薄弱部分。
不管怎么说。光是看罗士信这一身犀利非凡而又短时间内积淀无数的铠甲,还有那层层刷上去后又反复干涸的血迹。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别说军中将校,单是不怎么懂军事的杨广看了,都有些嘉许,和颜悦色地问道:“你叫罗士信?好生年少!今年可有……二十岁了么?是杨义臣提拔起来的?”
“回禀陛下,末将今年虚岁十五,是淮北人士,去岁乡里遭了贼乱,恰好江南道经略使萧铣萧大人的兵马出京南归末将家乡便依傍运河。成了流民后为萧经略募入军中听用,成了一名骑卒,后来见末将颇有勇力武艺,便检拔做个军官。后来萧经略奉陛下圣命移流民而实三韩,末将本是流人出身,便被移防到辽东。突厥犯上之时,末将与上司鹰扬郎将秦琼正在辽东,得了杨经略的报信,便立刻赶来听从调遣,随后萧经略也派遣加急信使来取得联络。追认了让咱一切听从杨经略安排,以救驾为先。”
听到罗士信只有十五岁的时候,杨广也是啧啧称奇。一开始他看罗士信也着实太年轻,之所以猜二十岁,那也不过是大隋法度所限,百姓加入府兵至少都要二十一岁。后面再听罗士信讲解了一番他们是如何行军赶来救驾如何突围进来的细节,更是欣慰不已。
不过,最后当杨广听到罗士信和秦琼都是萧铣麾下的将校,但是勤王诏书落入杨义臣之手后秦琼也好罗士信也好都直接听命了杨义臣的调遣,随同杨义臣出战时,眼中便闪过了一丝阴霾。
勤王救驾的部队来得急切当然是一件好事。毕竟看得出来那些将领都还忠君。然而若是一道经略使可以随便调遣别的经略使卫将军手下兵马为自己所用的时候,纵然是打着救驾的旗号。也不得不令多疑的杨广猜忌。
他的诏书里头,可是让天下各路将领凡是得诏书者自行前来救驾。并没有任命勤王军总帅,而从罗士信的陈述来看,杨义臣的唯一先手优势不过是因为杨义臣的辖区处在桑干河下游的永定河流域,所以杨义臣第一个得到诏书而已。仅仅是先得诏书的优势,就让杨义臣俨然成为了勤王各军的盟主甚至说主帅,这怎么能让君主不担心呢?
事实上,杨广又哪里可能知道,秦琼和罗士信之所以这么爽快地没有得到直属上官萧铣的吩咐就直接在勤王诏书到来是选择听命于杨义臣的直接指挥,是因为他们在几个月前远赴三韩镇守的时候,萧铣已经向他们委婉地表述过了:陛下今年有北巡的意图,某觉得突厥人肯定在高句丽灭亡之后兔死狐悲可能会有不臣作乱之心。到时候真的万一发生了什么什么变故,尔等一定要听从杨经略的调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咱是不会怪你们滴……
萧铣会提前这么交代,自然是因为他知道历史很有可能照常发展,让杨广被困在雁门,所以提前给麾下派到北方的将领打预防针,然而在秦琼和罗士信看来,这就纯属萧经略远见卓识明断万里了。在杨广面前,他们也不会专门说出这个缘由,只是春秋笔法说他们听命于杨义臣这个事实便成。
杨广疑心起来之后,后头的问话便没一开始那么激情了,无非是细细盘问:“如此说来杨义臣让你们这些精兵觑便先突围杀进城来,便是来报个信,好安定城中军心,顺便联络军情的咯?”
“正如陛下所见,杨经略如今已经集结起河北兵十余万,并三韩辽东兵两三万人,另有河东太原的李留守四万兵马前来救驾。再过半月到一个月,便会有河南道江南道兵马分别从陆路海路赶来。如今我军兵力仅仅与突厥相持,还不足以全面反攻,只能在外围步步为营成掎角之势固守,所以让末将突围入城,把这个时间表告知陛下。也好坚定守军坚持下去的士气:此城务必再与敌军相持一月,才能彻底解围。不过如果军粮器械提前发生困难的话,杨经略会另想办法。从桑干河水道突破突厥人的包围试图运一些粮秣入城。”
听说还要一个月才能彻底脱困,杨广心中不免有些心理落差。但是好歹总归是有救了,十几万隋军已经在突厥人的东面和南面分别赶到出关扎营了。背靠着本朝重修的长城防线,突厥人总归没有实力把大隋大军如何如何的。
不过经过这件事情,便是罗士信的一番言辞,在杨广心中,杨义臣和萧铣一南一北两个大隋最重要的经略使,已经分出高下来了。杨义臣是当机立断把别的经略使麾下兵马拿来当自己的用,而萧铣却是自己麾下的兵马都不能管得绝对听他自己的。居然别人越权来管辖,他的手下也都会听命——这说明什么?说明萧铣根本没有把军队当成自己的私有来经营的本事,或者说至少他目前还不愿意这么干,或者还没干成。这是一种没法作伪的细枝末节之处,杨广坚信自己不会看错。
盘问完了一切内外军情,杨广便让随驾的鸿胪寺官员安排罗士信等援军退下安歇了,然后把援军到来的消息第一时间通报全城守军以鼓舞士气。军中将领们关注点自然另有不同,罗士信一离开,便有无数骁果军将校们凑过去打探:江东军的装备何时如此精良了?怎的兵器甲胄好到了朝廷新锐的骁果军都比不上的程度?
……
雁门郡城内官兵士气大振的同时,城外的突厥围城大营中自然是一片阴沉的气氛。
城北大营正中。一座拥旄簇旌的内外两层雄伟大帐,便是突厥可汗的王帐。王帐里头,始毕可汗咄吉世阴着脸。听取上午东边围城营地防区被隋军小股骑军趁隙突破的情况。
始毕可汗身材颇为雄壮,唇上两撇浓须修饰得很是威风,与颌下的虬髯相隔分明,却又有些呼应,一看就是突厥人中高贵者的相貌。他今年约莫四十多岁,登上可汗之位已经四年了,大业六年末的时候,他的父汗启民可汗染干病逝,他便毫无悬念地登上了汗位。然后依照突厥惯例,续娶了继母义成公主为可敦。虽然义成公主是他的继母。但是论年纪反而比他还小了十几岁,因为义成公主开皇十九年和亲嫁到突厥的时候。才十五岁而已。如今是大业十年末,十四年过去了,过完年义成公主也不过二十九岁。
今日的事情,导致了城里的守城隋军士气大振内外消息相通,对战局的影响自然恶劣,不死几个责任人,只怕始毕可汗的怒火都压不下去。有鉴于此,今日负责东面围城防区的将领都跪在始毕可汗面前,没有说话的资格,而是由一个第三方的特使调查清楚了情况,直接向始毕可汗汇报。
始毕可汗大略听了经过,梳理了一下思路,确认道:“如此说来,这伙隋军骑卒乃是连夜疾奔昨晚入夜之前至少还在一百五十里之外,所以咱的斥候没有注意到?而且这股隋军就是突前来报信的,至少比他们的后续兵马都突前了一天的行程?这个消息可靠么?”
调查情况的官员名叫阿史那思摩,官拜夹毕特勒,恭敬地确认回奏说:“臣已经查访各军斥候昨夜的回报记录,不会有错。而且今日一战之后,我军还缴获了数百匹被遗弃的战马,都散布在突围战交战战场东边的草原上,应该是突围报信的隋军骑兵昨夜赶路时骑乘的战马——他们定然是在接近我军包围圈的时候,再换上体力充沛的战马,而后突入的。隋人战马难得,不比我大漠草原上,随处都可找到马匹,能够让隋人随便抛弃战马的,定然是小股**行动的报信精兵,若是大军行动,是耗不起这个代价的。”
阿史那思摩的言语很有逻辑,始毕可汗听了也深以为然,想了一下之后,继续追问道:“既如此,隋军援兵总计有多少人马,如今可能摸清么?咱要是一鼓作气,趁着隋军援兵立足未稳的时机反击,又有哪些战机?”
阿史那思摩显然功课已经做足,拿出一卷羊皮,上面都是细细写明了的敌情,说道:“回禀可汗,根据遇袭之后各军紧急派出的斥候查明,隋人援军共有两路。
第一路在南,其实两天之前我军就已经发现其踪迹了,乃是隋朝太原留守李渊的兵马,总数约莫在四万人,根据此前的情报,李渊在太原的本部兵马应该只有两万,毕竟河东之地此前没有民变,杨广对李渊还算提防,并不给他扩军的机会。所以这四万人里头,应该有一半是他额外募集的私兵,或是借调了河内河西等处隋朝朝廷的兵马,假借勤王救驾的名义纳入他的指挥之下。但是李渊虽然距离雁门最近,来得早,但一直因为兵少不敢太过深入,此前两天前发现他的时候,距离我军足有百里,两天过去了,依然距离我军有七八十里,可见其畏葸不前,只为留下退路,万一我军专注攻打他,他便好依托长城,退回雁门关内。因为他出关不超过百里,我军追击定然是追不及的。
第二路便是今日在东边出现的,是沿着桑干河西来,主帅已经探明,便是隋朝河北道经略使杨义臣,兵力总数估计有十五万人——此前我军细作在涿郡收集的情报来看,杨义臣共起河北道兵马十二万前来救驾,而后还有辽东三韩兵三万,分别是卢龙郡守罗艺的兵马,以及隋朝兼管三韩的驸马萧铣麾下秦琼的兵马。这一股人马大约有骑军四万人步军十一万人。当然这些消息都还不确,有些是战前细作收集,有些是今日斥候补充侦查所得。总之今日突围入城的骑军已经打探明白了,总计一千人,是萧铣手下鹰扬郎将秦琼的骑军。另外有四万骑军正在我军正东,如今距离六十里,明日便会接战,再往后的步军还没找到踪迹,应该拖得比较远。但是我军已经在隋军骑军阵中看到了杨义臣本人的旗号,应该是他自己跟着前军直接来了,想要表功救驾。”
“雁门郡城里头,保护杨广的骁果军还有六万可战之兵的样子。在算上南边李渊四万,杨义臣十五万,总数便是二十五万人了……兵力人数已经与我突厥雄师相当了。看来不得不寻思个各个击破的机会了,否则纵然不败,杨广可就留不下了……”始毕可汗揉着佩刀刀柄在那里思忖,浑然不觉得自己的表情很是凶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