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 作者:午后方晴
第 652 章
有这个财产,但没有这个现钱,呆会儿向父皇要。
但韦氏说话含蓄得多,故意沉吟了一会儿:“李红,虽然王侍郎才智惊人,但对方财势粗大,就是陛下恩准借一百万缗巨款,也能出现意外。真出现意外,经济损失不说,都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黎民百姓的疾苦幸福。让孤想想,这样吧,孤另外替王侍郎筹集两百万缗钱。”
看看,合伙就合伙,但说得如此冠冕堂皇。
“多谢皇后,”李红再次行了一个大礼,也长松了一口气,不怕李显,不怕李裹儿,就怕这个皇后。进来了就好办了。
然后敲玉玺,一千张,有一会儿敲,李裹儿也过来帮忙,这也是李显。如果换作别的君王,就是女儿,玉玺也不能亲碰。但最后,这一千张纸,一大半是李裹儿盖上去的。
李红拿着敲好的文书,离开了皇宫。又在长安呆了三天,这笔钱才拿到手中,估计韦氏多半向韦家筹集的,这几年韦家甚是风光,与王画合伙都是次之,主要是沾了她的光,能拿得起这笔钱。不然这么多钱,就是从国库中挪用,也有大臣进谏的。
但李显怕李红在路上出事,李红回去时,派了五百精兵保护。大臣看到后,皆是无语,就是公主皇太子出巡,也没有李红这班威风,不过都猜到与粮价有关,可是怎么样做的,一个也没有问出来,问急了,李显答道:“天机不可泄露,朕与皇后都发下重誓。”
得,那就不问吧,但一个个心中的好奇,就象猫爪子在挠。
不过粮价还继续在涨着,一直到七月下旬,涨到钱。大家感到奇怪不解,随后想到马上秋收到来了。于是一起观望起来。
一观望就没有人采购了,粮价再次下跌,跌到了七十文钱。这一下子更没有人敢采购了。于是到了中秋节,粮价飞快地跌到了五十文钱,武百官都感到奇怪不解,怎么看不懂了?难道是李红回去做了什么安排?可没有听到她有什么动作啊?
李显早在预料之中,听到大臣议论,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这更让大臣认为是王画与李红弄的鬼。但怎么弄的?不论谁猜想,都猜不出来。
但李显回去后,看到韦氏与李裹儿,说道:“王卿大才,诸葛武候在世,姜子牙复生,也不过如此。”
心服口服。
韦氏突然开口对李裹儿说道:“等到王侍郎守孝期满,孤家让你与他成亲。”
李裹儿高兴地跳起来,将她紧紧抱住。
事实是韦氏这次也感到心寒,这是什么智谋,从二月起,就象看到半年多后发生的事情一样。王画这种预判让她都有些害怕,既然他不被自己所用,也尽量与他为敌。让他与裹儿成亲,至少以后因为这门婚姻,对自己也不会产生敌意。
如果不是王画与李旦父子产生严重的危机,还有王画虽然没有对她谄媚,也没有对她有过任何的敌视,韦氏都动了杀心。
但粮价下跌的趋势没有止步,眨眼间就掉到了三十五文钱,其实这就是一个心理问题,如果这时候大量从这些店铺里进货,马上就将他们手中粮食淘空了。但因为秋收到来,没有人敢这样做。就是两家手中有这么多钱,也不敢这样做。当然,也没有必要这样做。
但老百姓不愿意卖粮了,反正留着会涨价。不卖也没有人强买,粮价继续在跌,两天一文,跌得没有前面一个月快,可跌得让人十分难受。秋收在继续,有农民跑到城中询问价钱,结果变成了每斗米三十文。
还不大甘心,隔了几天,又变成了二十书拿出来,一个个吓跑了。不但如此,后来粮食收得太多,无法仓储,又将这张文书拿到官府,让他们挪出官仓,替两家保管。连看守的护卫钱都省了下来。
到了这时候,王纯才心悦诚服,如果没有李显的变向支持,不要说仓储,就是在收购时,这么大风波,官府的阻拦,都不会让收购顺利进行。那么这个宝贵的数天时间就抢不过来。
等到对方反应过来,两家已经收购了三千万石粮食,几乎将这片唐朝最大的产粮区出售的秋粮收购了三分之二。
对方再次低估了王画,知道这一次王画赚了一笔不小的钱,但没有想到王画筹集到了一千万缗钱,预计最高的一个掌柜,也只认为王画手中掌握的资金不会超过三百万。但大多数认为在五十万与一百万之间,这个预计的结果与实际的结果存在多大的悬差,有了这个结果便有了后面的结果。
王画既然这样做,他们也能这样做,王画筹集了一千两百艘船,他们筹集的船只更多,特别是江南几大世家,无数的船只放下身架,驶向产粮区。但王画的船队在当地已经有了名声,并且这些船只上的主家态度十分傲慢。结果同样的价格,同样的船只,但百姓依然往王画家的船上跑。有的人气愤不过,想动坏主意,但听到圣旨一事,立即打消。
怎么办?只好提高粮价。
他们不知道,不提高便罢,一提高进入了王画的手掌心。正好两家手里还剩下近两百万缗钱,慢慢陪他们玩。
他们提,王家也跟着提,既然熬到现在,一个个百姓都存在侥幸心理,还有的是地主,本身就不缺钱,价格不高不出售,怎的?
不提还好,一提全停下来观望。
于是两家竞相提价,价格越提越高,至于其他的粮商基本上都只能观望,却没有办法插足。
第 652 章
恋耽美
第 652 章
有这个财产,但没有这个现钱,呆会儿向父皇要。
但韦氏说话含蓄得多,故意沉吟了一会儿:“李红,虽然王侍郎才智惊人,但对方财势粗大,就是陛下恩准借一百万缗巨款,也能出现意外。真出现意外,经济损失不说,都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黎民百姓的疾苦幸福。让孤想想,这样吧,孤另外替王侍郎筹集两百万缗钱。”
看看,合伙就合伙,但说得如此冠冕堂皇。
“多谢皇后,”李红再次行了一个大礼,也长松了一口气,不怕李显,不怕李裹儿,就怕这个皇后。进来了就好办了。
然后敲玉玺,一千张,有一会儿敲,李裹儿也过来帮忙,这也是李显。如果换作别的君王,就是女儿,玉玺也不能亲碰。但最后,这一千张纸,一大半是李裹儿盖上去的。
李红拿着敲好的文书,离开了皇宫。又在长安呆了三天,这笔钱才拿到手中,估计韦氏多半向韦家筹集的,这几年韦家甚是风光,与王画合伙都是次之,主要是沾了她的光,能拿得起这笔钱。不然这么多钱,就是从国库中挪用,也有大臣进谏的。
但李显怕李红在路上出事,李红回去时,派了五百精兵保护。大臣看到后,皆是无语,就是公主皇太子出巡,也没有李红这班威风,不过都猜到与粮价有关,可是怎么样做的,一个也没有问出来,问急了,李显答道:“天机不可泄露,朕与皇后都发下重誓。”
得,那就不问吧,但一个个心中的好奇,就象猫爪子在挠。
不过粮价还继续在涨着,一直到七月下旬,涨到钱。大家感到奇怪不解,随后想到马上秋收到来了。于是一起观望起来。
一观望就没有人采购了,粮价再次下跌,跌到了七十文钱。这一下子更没有人敢采购了。于是到了中秋节,粮价飞快地跌到了五十文钱,武百官都感到奇怪不解,怎么看不懂了?难道是李红回去做了什么安排?可没有听到她有什么动作啊?
李显早在预料之中,听到大臣议论,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这更让大臣认为是王画与李红弄的鬼。但怎么弄的?不论谁猜想,都猜不出来。
但李显回去后,看到韦氏与李裹儿,说道:“王卿大才,诸葛武候在世,姜子牙复生,也不过如此。”
心服口服。
韦氏突然开口对李裹儿说道:“等到王侍郎守孝期满,孤家让你与他成亲。”
李裹儿高兴地跳起来,将她紧紧抱住。
事实是韦氏这次也感到心寒,这是什么智谋,从二月起,就象看到半年多后发生的事情一样。王画这种预判让她都有些害怕,既然他不被自己所用,也尽量与他为敌。让他与裹儿成亲,至少以后因为这门婚姻,对自己也不会产生敌意。
如果不是王画与李旦父子产生严重的危机,还有王画虽然没有对她谄媚,也没有对她有过任何的敌视,韦氏都动了杀心。
但粮价下跌的趋势没有止步,眨眼间就掉到了三十五文钱,其实这就是一个心理问题,如果这时候大量从这些店铺里进货,马上就将他们手中粮食淘空了。但因为秋收到来,没有人敢这样做。就是两家手中有这么多钱,也不敢这样做。当然,也没有必要这样做。
但老百姓不愿意卖粮了,反正留着会涨价。不卖也没有人强买,粮价继续在跌,两天一文,跌得没有前面一个月快,可跌得让人十分难受。秋收在继续,有农民跑到城中询问价钱,结果变成了每斗米三十文。
还不大甘心,隔了几天,又变成了二十书拿出来,一个个吓跑了。不但如此,后来粮食收得太多,无法仓储,又将这张文书拿到官府,让他们挪出官仓,替两家保管。连看守的护卫钱都省了下来。
到了这时候,王纯才心悦诚服,如果没有李显的变向支持,不要说仓储,就是在收购时,这么大风波,官府的阻拦,都不会让收购顺利进行。那么这个宝贵的数天时间就抢不过来。
等到对方反应过来,两家已经收购了三千万石粮食,几乎将这片唐朝最大的产粮区出售的秋粮收购了三分之二。
对方再次低估了王画,知道这一次王画赚了一笔不小的钱,但没有想到王画筹集到了一千万缗钱,预计最高的一个掌柜,也只认为王画手中掌握的资金不会超过三百万。但大多数认为在五十万与一百万之间,这个预计的结果与实际的结果存在多大的悬差,有了这个结果便有了后面的结果。
王画既然这样做,他们也能这样做,王画筹集了一千两百艘船,他们筹集的船只更多,特别是江南几大世家,无数的船只放下身架,驶向产粮区。但王画的船队在当地已经有了名声,并且这些船只上的主家态度十分傲慢。结果同样的价格,同样的船只,但百姓依然往王画家的船上跑。有的人气愤不过,想动坏主意,但听到圣旨一事,立即打消。
怎么办?只好提高粮价。
他们不知道,不提高便罢,一提高进入了王画的手掌心。正好两家手里还剩下近两百万缗钱,慢慢陪他们玩。
他们提,王家也跟着提,既然熬到现在,一个个百姓都存在侥幸心理,还有的是地主,本身就不缺钱,价格不高不出售,怎的?
不提还好,一提全停下来观望。
于是两家竞相提价,价格越提越高,至于其他的粮商基本上都只能观望,却没有办法插足。
第 652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