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作者:赵子曰

    34 胜威使梁不战遁 五更悄然过刘营

    入夜静寂,二月仲春天气,已是颇暖,夜风拂来,带着远处的林木清香和泥土的芬芳,又有汝水上的水气亦掺杂其中,尤令人心旷神怡。

    只是,春夜虽美,此时的梁县城中,却是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昨晚荀贞大破董营、阵斩何机,具体的战斗过程和斩获,梁县城中的守军不知,可是荀贞大胜、何机战败的结果梁县城中的守军却是已然得悉,——毕竟梁县城外的刘秉部只有三千人,不能把梁县团团围住,所以城中和外界的消息并没有被彻底断绝掉,事关本城守战和自身安危,梁县的守将时刻都在关注着荀贞、孙坚部入到境内的动向,荀贞、孙坚过注城不打、直击何机营垒的事情他知道,昨晚荀贞获胜的事情他已在今天午时前后得知。

    从午时得知zhè gè 消息到入夜前后,守将先后召集军官,共开了两次军议。

    次自jiù shì 在午时得知何机兵败的消息之后。

    何机败,这汝水两岸,远近百里方圆,就只剩下了梁县和注城两支董军。

    注城城小,城中只有数百兵卒,可以忽略不计,也jiù shì 说,周边这带现存的董兵其实也jiù shì 只剩下了梁县城中的这两千人了,何机的营垒在时,梁县城里的这两千董兵近则可以和何机隔河呼应,远则亦能与伊阙诸关中的胡轸响应,可现下何机兵败,就等同是把这支董兵和伊阙诸关中的胡轸给割裂了开来,换言之,从某种程度而言,他们已是成了支“孤军”。

    这可是大大不妙的。

    午时前后的那第次军议上,各曲的军候、司马、屯长们议论不休,争执不停。

    有的认为:何机已败,荀贞、孙坚大胜,zhè gè 时候,梁县应该固守城池,万不可出城浪战。

    而又有的认为:荀贞、孙坚攻何机时,梁县就该遣兵出城袭荀贞后阵,那会儿因为反对的人太,此策未能实行,现在何机兵败了,只剩下了梁县这座“孤城”,孤不可守,那么如今就应该lì kè 带兵出城,或往西去,或往北去,总之,不能jì xù 留在城里等荀贞回师围击了。

    对zhè gè “带兵出城而走”的意见,反对者甚众。

    反对的人说:城外现有三千荀兵,而荀贞、孙坚又获大胜,如果现在出城而走,首先会被城外的荀兵咬住,其次,荀贞、孙坚已获胜,那么他们的主力也就已经腾出来了,闻知此讯,定很快就会遣部来与城外的荀兵合击之,待到那时,无城可守,只能野战,以少敌众,必然大败。

    认为此策万不可取。

    众说纷纭,争执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终,守将做出了决定,说道:“现下敌情不明,只知何校尉兵败,却不知荀、孙二侯的主力在何处,我等如冒然出城,恐会失利,且等探明了情况,再做决定吧。”

    到了傍晚时分,梁县的探骑探明了荀贞、孙坚部主力的动向,又来禀报。

    闻知荀贞、孙坚带兵去了北边,守将又把军官们召集到了帅帐,召开了第二次军议。

    他对诸人说道:“据报:荀、孙二侯统主力两万余往了北边伊阙关的方向去,现留在汝水两岸的除了我城外、注城外的数千人马,还有支万余人的部队,屯驻在原本何校尉的营内外。”

    有军官lì kè 说道:“荀、孙二侯败了何机,趁胜鼓勇,这必是去伊阙关了。”

    却也有人怀疑,说道:“伊阙诸关关中有我精卒三万,荀侯、孙侯不可能不知,他两人如是欲去攻关,绝不会只带区区两万余众,两万人怎么可能打下伊阙诸关?”

    有人问道:“那你以为荀侯、孙侯是干什么去了?”

    “何校尉兵败前,想来定会遣骑去伊阙求援,荀侯、孙侯往北而去,我记得北边数十里处有片丘陵,是从伊阙到何校尉营的必经之地,荀侯、孙侯会不会是设伏打援去了?”

    “何校尉兵败,连我等都知道了,伊阙关中岂会不知?即便何校尉曾有过遣骑去请援,现在伊阙的援军肯定也都退huí qù 了,荀侯、孙侯打个什么援?”

    “只要遣出些骑兵散在北边丘陵带,断掉伊阙关的消息并不难,何校尉虽然已然兵败,可也许伊阙关中尚不知晓。”

    “那你以为我部现下该如何是好?”

    “如荀侯、孙侯真的是打援去了,我有上中下三计。”

    守将问道:“上计为何?”

    “倾城而上,渡过汝水,直扑荀侯、孙侯军后,与伊阙关的援兵南北夹击,战必胜也。”

    “中计为何?”

    “趁荀侯、孙侯主力北去,我部弃城而走,往西去,投陆浑关。”

    “下计为何?”

    “固城自守,以期待荀侯、孙侯兵败。”

    守将忖思心道:“我部只两千来人,而城外和北岸的荀兵有近两万之众,要想击荀侯、孙侯军后,需得从他们中穿过去,风险太大,难以完成,上计不可取;固城自守,万荀侯、孙侯又胜,回师来围我,我岂不是插翅难逃了?亦不可取。”如此想来,只有第二计可取了。

    他说道:“我欲取中策,诸君以为何如?”

    上策需要极大的胆勇,下策是把期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要么太危险,要么不靠谱,对寻常人来说,都会选中策。

    在场的军官都赞成。

    何机已败,梁县成了“孤城”,既然决定趁荀贞、孙坚北上的大好机会逃命,那就事不宜迟,於是,梁县守军就决定今晚便趁夜出城西去。

    城外的刘秉部只围住了梁县的南边和西边,东边和北边没有围,北边是汝水,不能走,可行的道路就只有东边了。

    走东边出城有点麻烦,因为为了绕开城南的刘秉部,在出了城后需得先往南边走段路,然后再折转往西,不过这也是没bàn fǎ 的事儿,走点路就走点路吧,总强过和刘秉部硬碰硬,直接去冲他设在城西的军营。

    通常快天亮时是人最困倦之时,对战场的兵卒而言之,天快亮时且还是他们“最疏忽”的时候,天快亮了,提了夜的心也都放下来了,所以,梁县守将把出城的时间定在了五。

    jīng guò 大半夜紧张的zhǔn bèi ,五时分,守军悄悄打开了东城门,先是遣了些精锐出去,把游弋在城外的荀兵哨探给杀掉,然后全军出城,到底是老卒,这支守军相当精锐,他们出城时半点声息也无,静悄悄地出了城,往南边走了七八里,然后转往西去。

    刘秉部三千人,分成了两营,城西两千人,城南千人,他亲在城西坐镇,城南是由他部中的军司马坐守。他的zhè gè 军司马没有经历过战争,从没上过战场,只是因家资而得以被郡中任为了此职,作战经验不足,所以虽是日夜守在营中,甚是用心,可在些诸如警戒等军事部署上却很有不足,他营中竟是无有人发现梁县的这支守军从他们营边悄悄jīng guò 。

    这支董军本是做好了打仗的zhǔn bèi ,可是没想到不但出城轻易,又见到南营的荀兵竟然如此大意,都不觉纳闷,那守将心道:“荀侯、孙侯连败何校尉,按说他们的部曲应该很是精锐才对,可城外的这支时荀兵却怎么这般无用,营防如此松懈?”很快就想到了dá àn ,“是了,这支荀兵打的不是荀侯旗帜,而是汝南旗号,料应非是荀侯本部,难怪无用至此。”想及此,觉得有点可惜,若非是有荀贞、孙坚的本部在对岸,那他就大可以趁机夜袭番刘秉营,然后再扬长而去。

    梁县守军却是轻巧巧就过了刘秉营,西去投陆浑关了。

    34 胜威使梁不战遁 五更悄然过刘营

    欲望文

章节目录

三国之最风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赵子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赵子曰并收藏三国之最风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