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作者:赵子曰
5 邯郸陌上九月秋五
前汉元鼎四年,孝武皇帝分常山的真定、绵曼等四县为真定国,真定为国都。入本朝后,没了真定国,建武十三年,真定复归常山。真定能做真定国的国都,也是个大县。
说起真定这个名字的由来却有个小小的故事。在战国时真定先属中山,后属赵,本名东垣邑,直到汉初还是叫这个名字。高祖八年,高祖击韩王信,韩王信的余党寇於东垣邑,高祖击平之;高祖十年,陈豨反,遣其将赵利守东垣邑,十年冬,高祖再次带兵亲击东垣邑,久攻不下,个月后城中方降。短短三年间,东垣邑两次被叛军占据,可见此地的战略地位,东垣邑安,则燕赵安,东垣邑不安,则燕赵不安,因此高祖改其名为真定,意为“真正安定”。
真定背倚恒山,面临滹水,控太行之险,绝河北之要,西顾则太原动摇,北出则范阳震慑,表带山河,控压雄远,昔者晋得此以雄长於春秋,赵得此以纵横於战国,汉并天下,平卢绾、斫陈豨,皆是取道真定、常山,此地的战略地位的确极其重要。
黄巾起后,张角兄弟亦次遣兵,试图攻占此城,却是屡战不破,终不能得手。
这与真定周边的地形有关,真定处在两条河水之间,北边数里外是滹沱河,南边数里外是漳水支流,两条河水并流,其间地域狭窄,不利排兵布阵,不远处又是恒山,此所谓表带山河,实在是处易守难攻之地,要不然当年高祖二击真定时也不会久攻不下。
天蒙蒙亮,荀贞等离开亭舍,驰去真定,从渡口渡过漳水的支流,行数里,至真定城外。
此时天色尚早,城池未开。诸人在城外等了会儿,直到日上三竿,城门方开。
这要放到平时,城门开得这么晚,城外怕不早就有数百进城的乡人和商贾等待了,此时却稀稀落落,带上荀贞等骑也不过只有数十人罢了。
进城的都是邻近四野的乡人,荀贞等人面生,行十余人,尽是青壮,又皆甲马带剑,门卒如临大敌,十几个人持矛挺刀,警惕地提防着典韦等,细细盘问荀贞。
荀贞早有准备,在与皇甫嵩分别前,他专门请皇甫嵩给他办了道传,此时拿出,交给门卒检验。传,是秦汉时“吏民行止的身份证明”,也就是通关文牒,木质,长六寸,上刻有执传之人是为何事出行的以及年月。门卒查验过了,确定无误,方才放心,放了他们入城。
荀贞来前已令人在黄巾俘虏里打听到了赵云的住处,入城后先寻了个老者问清赵云所住之里的具体位置方向,随后并不停留,直奔里中去。
在里门处又被里监门仔细盘问了番,出示了传、登记了下,这才被放入里中。
从城门到里门,只从这两个门就可以看出如今的真定戒备森严。
把马匹放在里门,留下了原中卿、左伯侯等亲卫看管,荀贞与荀攸、辛瑷、宣康、典韦步入里中。荀攸面观瞧里中的屋舍小路,面说道:“黄巾虽平,民心却仍然未定。”笑与荀贞说道,“看来这个赵国中尉不好当啊。”
荀贞以为然,说道:“难怪圣旨催得那么急,令我半个月内必须到任。这样的民心、形势下,郡国里确然日不可无中尉。”沿途民生凋敝,县城戒备森严,常山如此,赵国想必也是相同,尚未就任,荀贞已感到了肩膀上的重担。
日头升得很高了,里中虽仍稍嫌冷清,路上已有人来往,看见荀贞等,个个投来或警觉或好奇的目光。
路边有个老者坐在地上,靠着墙,眯着眼在晒太阳。宣康走过去,行了礼,敛袖说道:“请教阿翁,贵里有位赵君讳云的,不知住在哪里?”
这老者睁开眼,瞧了瞧宣康,又看了看立在路上的荀贞等人,没有回答宣康,而是反问道:“听口音,你不是我郡人?”
“我等是颍川人。”
“颍川?颍川在何处?”
这老者是个不识字的,从小到老就没出过县境,冀州的郡县尚不知几个,别说冀州之外的了。於当下来说,这是很常见的。宣康因也没有惊奇,答道:“颍川在豫州。”
“豫州?豫州?离我常山挺远的吧?”
“是啊,上千里地。”
“上千里地!”这老者吃了惊,吃惊之下,腰杆都直起来了,又看了看宣康和荀贞等,问道,“你们大老远的跑上千里地来我郡作甚?”
这老者可能有点老糊涂了,宣康才问过他赵云家住何处,他却还问宣康等来真定做什么。要是换了原中卿,又或是江禽这些人,可能当即就烦躁起来了。宣康好脾气,点儿没有不耐烦,笑嘻嘻地说道:“我刚不是给阿翁说过了么?我等是来找赵君讳云的。”
“赵君讳云?”老者摇了摇头,说道,“我里中没有叫这个名字的。”
“没有?”宣康愕然,立刻回头顾看荀贞。
立在荀贞身边的辛瑷忍不住轻笑出声,大步走过来,弯下腰,对老者:“阿翁,我等是来找赵云的。”
“噢!你们是来找赵云的啊。”老者恍然大悟,说道,“赵君讳云没有,赵云有。”向里中深处指去,说道,“顺着路往前走,走到头儿就是他家了,很好找。”扶着墙起身,走到自家院门外,朝里边喊道,“小熊,有人来找子龙,你带他们过去吧。”
很快,院中出来个少年,年有十四五,对老者说道:“阿翁,我子龙兄没有在家。”
荀贞近前问道:“没有在家?”
听其对老者的称呼,这个叫小熊的少年应是老者的孙子,他回答说道:“是啊,他昨天回乡里了。”
赵云家在真定不算大族,但也是个地主,在乡下有地,却是昨天就去乡下了。
荀贞、荀攸对视了眼,荀攸问道:“秋收已毕,乡中无事,赵君现下去乡中不知是为何故?”
“子龙兄家里雇的佣工断了炊,他给佣工送粮去了。”
“……,不知何时能归?”
“估计得下午了吧。”小熊往里中深处瞧了眼,说道,“子龙兄的兄、嫂在家,要不你们先去他家等着?”
“兄、嫂在家?赵君未与他的兄、嫂分居么?”
“子龙兄和他兄长的感情很好,兄弟和睦,所以不肯分居。”
荀贞思忖了下,说道:“我等远道而来,不能久留,不知赵君去了何乡?我等去乡中寻他。”
老者插话说道:“你们是外州人,就算告诉了你们是何乡,你们也找不到。小熊,你带他们去。”
小熊爽快地答应了。
荀贞说道:“怎敢劳烦足下。”
这里是赵云住的里,为了给赵云个好印象,荀贞是绝不能失礼的,故此这个叫小熊的少年虽只十四五岁,他却如临大宾,敬称足下。
“不劳烦。天没见子龙兄,我也想他了,正好带着你们去。”小熊回院拿了几个黄梨,捧在手里,出来分给荀贞等,笑道,“走在路上吃。”招呼了老者声,便就带着荀贞等人走。
荀贞等对老者行了礼,告别离去。
老者目送他们远去,又扶着墙慢慢地坐下,喃喃地说道:“豫州来的。唉唉,年轻人的胆子就是大,如今这世道不太平了,也不怕路上遭了贼。……,诶?他们是从豫州来的?却找子龙做甚?没听子龙说他有豫州的友人啊。我虽老眼昏花,却也看得出这几人都非常人,特别是中间带剑的年轻人,说话走路比县君还有气派,定是贵人。是了,他们定是听闻了子龙之名,故来找他。子龙打小就与众不同,我早就看出他不般了,现在连豫州的贵人都来找他,看来我们的里中也要出个贵人了啊!”这老人胡思乱想,却倒歪打正着,猜出了荀贞来意。
……
出了里门,荀贞问小熊:“会骑马么?”
小熊喜道:“你们有马?当然会骑了!我十来岁的时候就跟着子龙兄在野外射猎了!”
荀贞行人带的有余备用之马,分了匹给小熊。诸人牵马出城,南下过了漳水支流,小熊少年心性,催马疾驰,当先带头,带着荀贞等向西行去。
荀贞不知小熊的骑术如何,见他催马疾行,示意辛瑷、宣康跟上,免得他出了意外,自与荀攸并行。望着前边带路的小熊,荀攸轻声说道:“这个赵云不简单啊。”
“你看出了什么?”
荀攸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很强,在识人这方面,戏志才亦不如他,他以右手控疆,空出左手,屈起小指,说道:“里中那个老者闻我等是来找赵云的,当即去叫小三出来,命他给我等带路,可见赵云在里中的名声必然很好,人缘也很好。”
荀贞颔首,说道:“还有呢?”
荀攸又屈起无名指,说道:“赵云昨日回乡是为了给佣工送粮,可见其人仁厚。”
“还有呢?”
“赵云不与兄、嫂分居,兄弟和睦,可见其恭。”
兄友弟恭向来是美谈,兄弟成人后便分家是汉时风俗,兄弟同居不分家的有,不见。便是荀氏族中,兄弟分家的也有很,赵云和他的兄长不分家很是难得。
“还有呢?”
“小三说天没见赵云,想他了。只天没见就想他了,可见赵云甚得里人之心。”荀攸把左手收回,总结似的说道,“既能得长者之爱,又能得年少爱戴,仁厚恭谨,闻黄巾俘虏言,此人又有出众的勇力,不可小觑也。”
荀贞笑道:“见微知著,其卿之谓乎?”
荀攸笑道:“要说见微知著,我不如君。我是来到赵云里中才知赵云不是常人,君却是只凭黄巾俘虏的三言两语就断定了赵云是个英杰。君先道逢乐进,与之结交,……。”侧首笑顾了下跟在荀贞马后的典韦,“继又遣人专程延请阿韦,接着又在汝南厚爱陈叔至,到了冀州,又折节下交刘玄德,现如今又造访赵云,此数人者,君与他们结交时皆是初识,我等皆不知其才,君独知之,而此数人亦果真都是英雄豪杰。‘知人者智,自知之明’,其君之谓乎?”
得了荀攸此赞,荀贞颇是汗颜,却也无法把实情说之,打了个哈哈,糊弄过去。
……
小熊人虽年少,马术不错,路风行电掣,行约十余里,很快前见处乡里。
小熊放慢马速,等荀贞近前,指着说道:“前边就是子龙兄的乡居了。”
荀贞令典韦等,说道:“将至乡里,且缓辔徐行,以免惊扰乡民。”
典韦等齐声应诺,放缓了速度。小熊侧着头,眨着眼,瞧瞧荀贞,瞧瞧辛瑷、典韦、原中卿、左伯侯等,突然出言问荀贞,说道:“君等是不是从过军?”
“何出此言?”
“前几个月,黄巾贼起,数击我县。为助县君御贼寇,子龙兄召集县中少年,编练为曲,日常操练,他给我们讲兵法,说用兵贵‘令行禁止’。适才君令之下,他们几个就凛然从命,这不就是令行禁止么?”
荀贞啧啧称奇,并不是称奇赵云,赵云能为日后的名将,知道兵法是意料中事,他称奇的是这个小熊,心道:“这少年年纪不大,却毫不怕生,马术甚佳,人又聪颖,居然能猜出我等是从过军的,是个人才。”因笑问道:“还不知足下贵姓?”
小熊挠了挠头,说道:“君‘足下’、‘足下’的,叫得我很不自在。”
十四五岁或已不能算是童言无忌了,但小熊这句坦率直接的话却依然令荀贞等人为之发笑。小熊不知道他们为何笑,跟着笑了几声,回答荀贞的询问,答道:“我姓严。”停了下,又补充说道,“小熊是我的小名,我大名叫猛。”
“严猛,严明而猛……,好名字。”
说话间,诸人已至乡外。荀贞勒马停驻,从马上下来,把缰绳交给原中卿,打算步行入乡,忽闻得宣康说道:“小熊,那个人可是赵君么?”
顺着宣康的手指,荀贞看去,在乡外溪边的棵柳树前,有三四个人正在围观人射箭。
射箭之人年有二十上下,相貌英俊,魁梧健壮,所地距离柳树有五十步远,挽弓射矢,箭如连珠,瞬息间连射出了三箭,三箭头尾相连,皆中柳树上悬挂的箭靶。围观诸人大声喝彩。
荀攸赞道:“五十步外射中靶的不难,连珠三矢却不易,三矢悉中不易,此人箭术精良。”
小名小熊,大名严猛的少年不屑地说道:“他怎么会是我子龙兄?他是我子龙兄的手下败将。”
5 邯郸陌上九月秋五
欲望文
5 邯郸陌上九月秋五
前汉元鼎四年,孝武皇帝分常山的真定、绵曼等四县为真定国,真定为国都。入本朝后,没了真定国,建武十三年,真定复归常山。真定能做真定国的国都,也是个大县。
说起真定这个名字的由来却有个小小的故事。在战国时真定先属中山,后属赵,本名东垣邑,直到汉初还是叫这个名字。高祖八年,高祖击韩王信,韩王信的余党寇於东垣邑,高祖击平之;高祖十年,陈豨反,遣其将赵利守东垣邑,十年冬,高祖再次带兵亲击东垣邑,久攻不下,个月后城中方降。短短三年间,东垣邑两次被叛军占据,可见此地的战略地位,东垣邑安,则燕赵安,东垣邑不安,则燕赵不安,因此高祖改其名为真定,意为“真正安定”。
真定背倚恒山,面临滹水,控太行之险,绝河北之要,西顾则太原动摇,北出则范阳震慑,表带山河,控压雄远,昔者晋得此以雄长於春秋,赵得此以纵横於战国,汉并天下,平卢绾、斫陈豨,皆是取道真定、常山,此地的战略地位的确极其重要。
黄巾起后,张角兄弟亦次遣兵,试图攻占此城,却是屡战不破,终不能得手。
这与真定周边的地形有关,真定处在两条河水之间,北边数里外是滹沱河,南边数里外是漳水支流,两条河水并流,其间地域狭窄,不利排兵布阵,不远处又是恒山,此所谓表带山河,实在是处易守难攻之地,要不然当年高祖二击真定时也不会久攻不下。
天蒙蒙亮,荀贞等离开亭舍,驰去真定,从渡口渡过漳水的支流,行数里,至真定城外。
此时天色尚早,城池未开。诸人在城外等了会儿,直到日上三竿,城门方开。
这要放到平时,城门开得这么晚,城外怕不早就有数百进城的乡人和商贾等待了,此时却稀稀落落,带上荀贞等骑也不过只有数十人罢了。
进城的都是邻近四野的乡人,荀贞等人面生,行十余人,尽是青壮,又皆甲马带剑,门卒如临大敌,十几个人持矛挺刀,警惕地提防着典韦等,细细盘问荀贞。
荀贞早有准备,在与皇甫嵩分别前,他专门请皇甫嵩给他办了道传,此时拿出,交给门卒检验。传,是秦汉时“吏民行止的身份证明”,也就是通关文牒,木质,长六寸,上刻有执传之人是为何事出行的以及年月。门卒查验过了,确定无误,方才放心,放了他们入城。
荀贞来前已令人在黄巾俘虏里打听到了赵云的住处,入城后先寻了个老者问清赵云所住之里的具体位置方向,随后并不停留,直奔里中去。
在里门处又被里监门仔细盘问了番,出示了传、登记了下,这才被放入里中。
从城门到里门,只从这两个门就可以看出如今的真定戒备森严。
把马匹放在里门,留下了原中卿、左伯侯等亲卫看管,荀贞与荀攸、辛瑷、宣康、典韦步入里中。荀攸面观瞧里中的屋舍小路,面说道:“黄巾虽平,民心却仍然未定。”笑与荀贞说道,“看来这个赵国中尉不好当啊。”
荀贞以为然,说道:“难怪圣旨催得那么急,令我半个月内必须到任。这样的民心、形势下,郡国里确然日不可无中尉。”沿途民生凋敝,县城戒备森严,常山如此,赵国想必也是相同,尚未就任,荀贞已感到了肩膀上的重担。
日头升得很高了,里中虽仍稍嫌冷清,路上已有人来往,看见荀贞等,个个投来或警觉或好奇的目光。
路边有个老者坐在地上,靠着墙,眯着眼在晒太阳。宣康走过去,行了礼,敛袖说道:“请教阿翁,贵里有位赵君讳云的,不知住在哪里?”
这老者睁开眼,瞧了瞧宣康,又看了看立在路上的荀贞等人,没有回答宣康,而是反问道:“听口音,你不是我郡人?”
“我等是颍川人。”
“颍川?颍川在何处?”
这老者是个不识字的,从小到老就没出过县境,冀州的郡县尚不知几个,别说冀州之外的了。於当下来说,这是很常见的。宣康因也没有惊奇,答道:“颍川在豫州。”
“豫州?豫州?离我常山挺远的吧?”
“是啊,上千里地。”
“上千里地!”这老者吃了惊,吃惊之下,腰杆都直起来了,又看了看宣康和荀贞等,问道,“你们大老远的跑上千里地来我郡作甚?”
这老者可能有点老糊涂了,宣康才问过他赵云家住何处,他却还问宣康等来真定做什么。要是换了原中卿,又或是江禽这些人,可能当即就烦躁起来了。宣康好脾气,点儿没有不耐烦,笑嘻嘻地说道:“我刚不是给阿翁说过了么?我等是来找赵君讳云的。”
“赵君讳云?”老者摇了摇头,说道,“我里中没有叫这个名字的。”
“没有?”宣康愕然,立刻回头顾看荀贞。
立在荀贞身边的辛瑷忍不住轻笑出声,大步走过来,弯下腰,对老者:“阿翁,我等是来找赵云的。”
“噢!你们是来找赵云的啊。”老者恍然大悟,说道,“赵君讳云没有,赵云有。”向里中深处指去,说道,“顺着路往前走,走到头儿就是他家了,很好找。”扶着墙起身,走到自家院门外,朝里边喊道,“小熊,有人来找子龙,你带他们过去吧。”
很快,院中出来个少年,年有十四五,对老者说道:“阿翁,我子龙兄没有在家。”
荀贞近前问道:“没有在家?”
听其对老者的称呼,这个叫小熊的少年应是老者的孙子,他回答说道:“是啊,他昨天回乡里了。”
赵云家在真定不算大族,但也是个地主,在乡下有地,却是昨天就去乡下了。
荀贞、荀攸对视了眼,荀攸问道:“秋收已毕,乡中无事,赵君现下去乡中不知是为何故?”
“子龙兄家里雇的佣工断了炊,他给佣工送粮去了。”
“……,不知何时能归?”
“估计得下午了吧。”小熊往里中深处瞧了眼,说道,“子龙兄的兄、嫂在家,要不你们先去他家等着?”
“兄、嫂在家?赵君未与他的兄、嫂分居么?”
“子龙兄和他兄长的感情很好,兄弟和睦,所以不肯分居。”
荀贞思忖了下,说道:“我等远道而来,不能久留,不知赵君去了何乡?我等去乡中寻他。”
老者插话说道:“你们是外州人,就算告诉了你们是何乡,你们也找不到。小熊,你带他们去。”
小熊爽快地答应了。
荀贞说道:“怎敢劳烦足下。”
这里是赵云住的里,为了给赵云个好印象,荀贞是绝不能失礼的,故此这个叫小熊的少年虽只十四五岁,他却如临大宾,敬称足下。
“不劳烦。天没见子龙兄,我也想他了,正好带着你们去。”小熊回院拿了几个黄梨,捧在手里,出来分给荀贞等,笑道,“走在路上吃。”招呼了老者声,便就带着荀贞等人走。
荀贞等对老者行了礼,告别离去。
老者目送他们远去,又扶着墙慢慢地坐下,喃喃地说道:“豫州来的。唉唉,年轻人的胆子就是大,如今这世道不太平了,也不怕路上遭了贼。……,诶?他们是从豫州来的?却找子龙做甚?没听子龙说他有豫州的友人啊。我虽老眼昏花,却也看得出这几人都非常人,特别是中间带剑的年轻人,说话走路比县君还有气派,定是贵人。是了,他们定是听闻了子龙之名,故来找他。子龙打小就与众不同,我早就看出他不般了,现在连豫州的贵人都来找他,看来我们的里中也要出个贵人了啊!”这老人胡思乱想,却倒歪打正着,猜出了荀贞来意。
……
出了里门,荀贞问小熊:“会骑马么?”
小熊喜道:“你们有马?当然会骑了!我十来岁的时候就跟着子龙兄在野外射猎了!”
荀贞行人带的有余备用之马,分了匹给小熊。诸人牵马出城,南下过了漳水支流,小熊少年心性,催马疾驰,当先带头,带着荀贞等向西行去。
荀贞不知小熊的骑术如何,见他催马疾行,示意辛瑷、宣康跟上,免得他出了意外,自与荀攸并行。望着前边带路的小熊,荀攸轻声说道:“这个赵云不简单啊。”
“你看出了什么?”
荀攸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很强,在识人这方面,戏志才亦不如他,他以右手控疆,空出左手,屈起小指,说道:“里中那个老者闻我等是来找赵云的,当即去叫小三出来,命他给我等带路,可见赵云在里中的名声必然很好,人缘也很好。”
荀贞颔首,说道:“还有呢?”
荀攸又屈起无名指,说道:“赵云昨日回乡是为了给佣工送粮,可见其人仁厚。”
“还有呢?”
“赵云不与兄、嫂分居,兄弟和睦,可见其恭。”
兄友弟恭向来是美谈,兄弟成人后便分家是汉时风俗,兄弟同居不分家的有,不见。便是荀氏族中,兄弟分家的也有很,赵云和他的兄长不分家很是难得。
“还有呢?”
“小三说天没见赵云,想他了。只天没见就想他了,可见赵云甚得里人之心。”荀攸把左手收回,总结似的说道,“既能得长者之爱,又能得年少爱戴,仁厚恭谨,闻黄巾俘虏言,此人又有出众的勇力,不可小觑也。”
荀贞笑道:“见微知著,其卿之谓乎?”
荀攸笑道:“要说见微知著,我不如君。我是来到赵云里中才知赵云不是常人,君却是只凭黄巾俘虏的三言两语就断定了赵云是个英杰。君先道逢乐进,与之结交,……。”侧首笑顾了下跟在荀贞马后的典韦,“继又遣人专程延请阿韦,接着又在汝南厚爱陈叔至,到了冀州,又折节下交刘玄德,现如今又造访赵云,此数人者,君与他们结交时皆是初识,我等皆不知其才,君独知之,而此数人亦果真都是英雄豪杰。‘知人者智,自知之明’,其君之谓乎?”
得了荀攸此赞,荀贞颇是汗颜,却也无法把实情说之,打了个哈哈,糊弄过去。
……
小熊人虽年少,马术不错,路风行电掣,行约十余里,很快前见处乡里。
小熊放慢马速,等荀贞近前,指着说道:“前边就是子龙兄的乡居了。”
荀贞令典韦等,说道:“将至乡里,且缓辔徐行,以免惊扰乡民。”
典韦等齐声应诺,放缓了速度。小熊侧着头,眨着眼,瞧瞧荀贞,瞧瞧辛瑷、典韦、原中卿、左伯侯等,突然出言问荀贞,说道:“君等是不是从过军?”
“何出此言?”
“前几个月,黄巾贼起,数击我县。为助县君御贼寇,子龙兄召集县中少年,编练为曲,日常操练,他给我们讲兵法,说用兵贵‘令行禁止’。适才君令之下,他们几个就凛然从命,这不就是令行禁止么?”
荀贞啧啧称奇,并不是称奇赵云,赵云能为日后的名将,知道兵法是意料中事,他称奇的是这个小熊,心道:“这少年年纪不大,却毫不怕生,马术甚佳,人又聪颖,居然能猜出我等是从过军的,是个人才。”因笑问道:“还不知足下贵姓?”
小熊挠了挠头,说道:“君‘足下’、‘足下’的,叫得我很不自在。”
十四五岁或已不能算是童言无忌了,但小熊这句坦率直接的话却依然令荀贞等人为之发笑。小熊不知道他们为何笑,跟着笑了几声,回答荀贞的询问,答道:“我姓严。”停了下,又补充说道,“小熊是我的小名,我大名叫猛。”
“严猛,严明而猛……,好名字。”
说话间,诸人已至乡外。荀贞勒马停驻,从马上下来,把缰绳交给原中卿,打算步行入乡,忽闻得宣康说道:“小熊,那个人可是赵君么?”
顺着宣康的手指,荀贞看去,在乡外溪边的棵柳树前,有三四个人正在围观人射箭。
射箭之人年有二十上下,相貌英俊,魁梧健壮,所地距离柳树有五十步远,挽弓射矢,箭如连珠,瞬息间连射出了三箭,三箭头尾相连,皆中柳树上悬挂的箭靶。围观诸人大声喝彩。
荀攸赞道:“五十步外射中靶的不难,连珠三矢却不易,三矢悉中不易,此人箭术精良。”
小名小熊,大名严猛的少年不屑地说道:“他怎么会是我子龙兄?他是我子龙兄的手下败将。”
5 邯郸陌上九月秋五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