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作者:赵子曰

    10 督邮在此下

    万字,求红票。

    ——

    文太守召荀贞入郡的文书下午到了颍阴。

    带文书来的是郡主簿王兰,颍阴廷椽胡勉亦随之归来。

    文书到时,荀贞正在县廷和县令、县吏、荀绲等诸大姓家长商议底下该怎么办。

    看完文太守的文书,县令请王兰下去休息,等他离开后,唉声叹气,离座起身,亲自把太守的文书递给荀贞,言辞闪烁、吞吞吐吐地说道:“太平道的信众遍布吾县诸乡各亭。经过昨夜的清洗,县中隐患虽去,乡间还有隐患。府君在这个时候召君入郡,真是、真是,唉!”

    汉世,郡太守和郡佐属之间是休戚与共的“封建”式关系。郡佐属视郡太守为“君”,为了郡太守的利益往往不惜牺牲切以至生命,但反过来,若不愿屈事於人,也可以拒绝郡府的辟用,即使出仕后,如果言不听、计不从,本着合则留不合则去的原则,也可以离职而去。

    荀贞、荀彧就是后者,文太守不待见他俩,因此相继挂印自辞。现今,荀贞已然辞官,是自由身了,从当下的出仕惯例来说,他完全可以拒绝文太守的征召。

    县令在这个时候吞吞吐吐地对荀贞说这种话,言外之意,其实就是想请他拒绝文太守的征召。

    堂上诸大姓的家长担忧本县安危,也有好几人对文太守的征召不满。

    人说道:“幸赖乳虎,县中的隐患方能被消弭於无形之间。今县中虽安,县外虎狼环伺。太守不为吾县百姓着想,反在这时候召荀君入郡,岂有此理!”

    有人替荀贞鸣不平:“昔君为北部督邮,逐贪除恶,民为之歌。今太守至任,不奖赏君的功劳,反对君百般刁难,以至君与文若不得不先后挂印,委屈归家。方今郡中有难,又想起君了?”

    时堂上尽是反对之声。

    荀贞低头细看文太守的文书,默不出声。

    文太守的这封文书大概是仓促写就的,没少字,字也写得很潦草,只说“悔不早听卿言,致使有今日之变”,又说,“郡朝上下,无不跷足以待卿来;生民百万,盼君如婴儿之盼父母”。他可能也怕荀贞计较他以前的态度,抬出了“生民百万”这个大帽子。

    县令问道:“荀君,你看这,这……。你是去,还是不去?”

    “当然要去!”

    说话的不是荀贞,是荀绲。

    荀绲拄着拐杖,颤巍巍起来,斩钉截铁地对荀贞说道:“吾族世居本郡,岂有见郡有难而袖手旁观之理?昔你为北部督邮时,百姓歌曰:‘荀贞之,来何迟’。今太守有召,你必须去,不但必须去,而且必须马上去!如此,方不负百姓对你的赞誉,方不负你为我荀家子弟。”

    荀绲是荀贞的长辈,在颍阴亦德高望重。他这开口,县令和诸姓家长都不好再说什么了。

    荀彧赞同荀绲的意见,也认为荀贞该去。不过他不是从“名望”这个角度考虑的,而是从军事角度考虑的。他对荀贞说道:“孤城难支。阳翟,郡治也,与吾县又只相距数十里,朝发夕至。阳翟若失,贼势必涨。待其时也,贼挟大胜之威席卷郡南,吾县难保。”

    对堂上诸人而言,荀彧的这个分析比荀绲的话有说服力。

    荀贞本来有些犹豫。

    他比堂上任何个人都清楚黄巾起义的声势,如果太守对他言听计从,他不介意应召去郡府。可太守分明不待见他,现在召他入郡只是因为仓促无计,等黄巾起义后呢?等太守看到黄巾起义的声势后呢?他会不会恐惧害怕?重压之下,他会不会昏招迭出?会不会弃城而逃?

    在听了荀彧的话后,他不再犹豫了,说道:“好,我现在就去郡府!”

    不管在太平道正式起义后太守会不会昏招迭出,为了颍阴、为了宗族、为了妻子,也为了他自己,他都必须要去。

    县令想再劝劝他,说道:“荀君,阳翟是郡治,民乱若起,必为首战之地。此去阳翟,无异自投虎穴。君请三思而后行啊!”

    “县君,诚如我族父所言,我家世居颍川,为郡冠姓,今逢大变,自当慷慨赴险,死且不顾,又岂能因为惧难而罔顾乡人,只图自保?再则,文若说的也没错,‘孤城难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阳翟若失,吾县也难保全。我去了阳翟后,吾县若遇贼袭,也可带兵来救。”

    决定做出,不再犹豫,荀贞再次显出了他果决的面,说去就去。

    县里的吏卒不足,为保证本县的安全,他此去阳翟不打算带“荀家军”,只带西乡宾客。

    出了县寺,他请送他出来的县令与诸姓家长留步,拜别荀绲,与荀彧告别。

    今天早上,他分别派人去了西乡和许县,去接门下轻侠、受训里民以及宣康、李博的亲戚家人与陈寔、陈群族。西乡的人接来了,陈家人还没接来。他对荀彧说道:“我走后,我门下宾客的亲戚家人就全靠文若照顾了。陈家人来后,代我道个歉,就说我不能迎接他们了。”

    “兄自去,毋忧家中。……,要不要先回家里,和阿嫂告个别?”

    荀彧说到了荀贞的心里,他很放不下自己的小妻子,可眼下却顾不上儿女情长了。他慨然说道:“郡里都要翻天了,我怎么能还牵挂家里?”

    令许仲、江禽、陈褒等人召齐西乡宾客、里民,留下伤者,三百步骑列队於县寺门前。

    他登高说道:“诸君皆知,太平道将反。诸君昨夜冒风雪夜驰数十里,扣县门,援救於我,我非常感谢。今太守召我入郡。我只能对你们说,此去,九死生。若有不愿去者,我不勉强。你们的家人亲戚都已被我接来了县里,你们可以留下来,与他们团聚。我只有个请求,若我不幸战死,希望诸君能记住你我今日之情,每年我的忌日,给我的坟头添碗酒。”

    轻侠、里民受他年供养,养兵千日,用在时,荀贞的这番话说得又很让人动容,没有个退却的。许仲、江禽、陈褒带头,诸人举起兵器,大呼:“愿从君入郡!愿为君赴死!”

    雪下了夜半天,至此渐小。

    雪花凌乱,扑撒在众人的衣甲、兵器、坐骑上。

    落雪、兵马、大呼,县寺门前,股慷慨壮烈之气直冲云霄。

    县令、诸姓家长、荀彧在寺门后,仰望荀贞,都不禁动容,想道:“贞之平素接人待物温和有礼,恂恂如君子,今逢大变,乃现峥嵘头角,真荀家乳虎,吾郡英雄也。”不约而同想起了前县令朱敞,“乳虎”这个称号就是朱敞最先说出来的,又都钦佩朱敞有识人之明。

    荀贞从高处下来,看了陈褒两眼,心道:“游侠剑客们尚气轻生,愿意从我去郡府不足为奇。繁阳亭的受训里民只是普通百姓,我本以为能有半人肯跟着我离家去郡已是不错,没想到竟没有个留下的!这都是阿褒的功劳啊。”

    陈褒机敏伶俐,善与人交往。如果说荀贞与人交是推赤心置人腹中,使人感激涕零,那么陈褒与人交就是春风拂面,令人轻松自在。与轻侠、寒士交往,得其感恩,陈褒不如荀贞;与普通百姓交往,得其效死,荀贞不如陈褒。

    许仲、江禽、陈褒整好队列。小任、程偃牵了荀贞的坐骑来。程偃伤的不重,不肯留下来,坚持要随荀贞齐去。荀贞拗不过他,只得允了,翻身上马,正要走。十来个人骑马赶来。当头两个,个披甲执戟,是文聘,个高冠带剑,是荀攸。

    文聘年纪小,睡觉死,白天受训又辛苦,沾着枕头就能睡着,昨晚荀贞遇刺那么大的动静,他在后院愣是没听到,也没赶上后来的洗城,后悔得不得了。听说了荀贞召集门下宾客,像是要出城,急忙忙带着门下骑奴和荀攸块儿跑来了。

    “荀君,哪里去?”

    “去郡府。”

    “我和你起去!”

    荀攸聪明,不用问荀贞,只看低眉顺眼随在荀贞身后的王兰,就猜出了必是太守召他入郡,说道:“我与你同去。”

    荀攸、荀彧之智,后人谁不知?要不是顾念宗族、妻子安全,荀贞刚才在堂上时就邀请荀彧同去了!荀彧去不成,他本就打算邀荀攸同行的,闻言大喜,说道:“正要去请公达与我同行!”

    文聘叫道:“我也去!”

    程偃、小任诸人笑了起来。

    荀贞亦不觉微笑,想道:“仲业尚未弱冠,按理说不该带他涉险。不过,他与文太守同族,文太守往日对他也颇为照顾。把他带去郡里,也许能助我稍许?至少,些不合适我说的话,可以让他去说。”说道:“你去可以,但去了后,可不能只睡觉啊!”

    文聘羞红了脸,咬牙说道:“从今儿往后,我晚上就不睡了!”

    荀贞哈哈大笑,骑在马上,向仍在县寺门内没离开的县令、荀彧等人拱了拱手,道声告辞,驰马奔行。

    快到城门口,碰上了秦干。秦干带着几个吏卒在街边墙上贴招募兵士的告示。

    荀贞没有停马,对他点头示意,驱骑直过。

    城门口,又碰上了荀衢。

    颍阴城防不足,荀、刘诸氏已答应县令派本族子弟、宾客协防。荀家负责的是城西。

    因为党锢,荀衢颓废放/荡了年,今朝终有用武之地,意气风发,问了荀贞作甚去后,自信地说道:“你只管去,县里有我在,必固守金汤。阳翟若遭贼围,我会带兵相救。”

    荀贞不久前才对县令说:颍阴若遭贼,他会带兵来救。殊未料尚未出城,这话就被荀衢几乎原封不动地送还回来。也是有趣。看着荀衢斗志昂扬、精神焕发的样子,荀贞也为他高兴,说道:“有仲兄在颍阴,我在阳翟没有担忧了。”

    出了县城,荀贞召来两个轻侠,说道:“你们即刻去阳城铁官,告诉乐进、江鹄、小夏,就说太守召我入郡了。我入郡后,会想办法征得太守同意,召铁官徒、奴入郡,叫他们及早做好准备,只等太守府的公文命令到,马上就率众赶去阳翟!”

    今天早上,在遣人去接宾客家眷、许县陈氏的同时,他还派了几个人去阳城,通知乐进等人,告诉他们太平道就要反了,命他们立刻动手,清除铁官隐患。并令他们,等到黄巾军起后,可寻机带铁官徒、奴支援颍阴。

    现在,他被太守召入郡府,这个计划也要相应地做出些调整。

    这两个轻侠接令,荀贞吩咐许仲额外拨出两匹好马给他俩,人两马,马歇人不歇,奔往阳城去了。

    ……

    距离昨夜遇刺、陈牛被杀、清洗颍阴已经过去了半夜半天,波才、波连应该已经得到了消息,极有可能会提前发动。在这样个时刻,时间就是生命。稍有耽搁,可能就会落在波家兄弟的后边。事不宜迟,荀贞传下令去,迎风冒雪,奔赴阳翟。

    因为不清楚波才、波连现下的位置,为避免半路受到埋伏,陈褒带了队人在前开道,江禽押后。荀贞、许仲、荀攸、文聘等坐镇中军。

    路行去,沿途各乡似与往日并无不同,但若细细观察,又会发现分明透着诡异。

    路上看到的是老弱,青壮少了许。

    颍阴县界内的诸乡亭部接到了县里的警告,片风声鹤唳。路过的乡寺、亭舍前聚集了很本地大姓的子弟、宾客,见到荀贞行三百余步骑驰骋而过,分别露出了惶恐、戒备等等各种不安的神色。大部分的寺、亭前都有官吏的身影,也有两三个亭舍前只有大姓子弟、宾客聚集,却无吏员影踪。想来,应是亭长、亭父、亭卒害怕乱起,弃亭逃跑了。

    对此,荀贞亦无可奈何。他总不能舍下阳翟、颍阴不管,来管这几个小小的亭部。

    值得庆幸的是,路上没有遇到截击,入夜,到了阳翟。

    ……

    阳翟和颍阴样,今天天都没开城门。

    王兰上前,叫开了城门。

    荀贞夜入城中,回想起他初任北部督邮时来阳翟的情景,那天是临近傍晚,夕阳散发余晖,城中人来人往,车马喧哗。今夜,城中寂静,灯火稀疏,寒风夹着雪片,笼罩全城。风呜呜的穿过街巷,雪掩盖了鳞次栉比的民宅。

    他仰首望天,月亮虽在,却给人种乌云压头的感觉。

    城头上队队郡卒高举火把、披挂齐全,执着兵器,在什长、伍长的带领下,紧张地来回巡逻。时闻铠甲撞击之声,在雪夜里清脆响亮。

    放了他们行人入城后,城门缓缓地关闭。城外空旷,落雪明澈,城内屋宅遮蔽,月光黯淡。荀贞有个错觉,觉得好像被只猛兽吞入了腹中。他摇了摇头,把这错觉丢掉。

    王兰小心翼翼地看着他脸色,说道:“荀君,去郡府吧?”

    “主簿请先行。”

    不但城上有郡卒巡逻,街道上也有兵卒巡逻。

    从城门到郡府,不短不长的截路上,接连碰到了七八队巡逻的士卒。每队士卒人都不,四五人,应是伍,碰见荀贞他们这三百步骑,最先的反应无不是被唬跳,有胆小的差点握不住手中的长矛。内地久无战事,官吏怯战,士卒也样有怯战的。

    由眼前的士卒想到路上的见闻,荀贞心情很沉重。只凭他,能救下阳翟么?

    他听着身后沙沙的脚步声和的的的马蹄声,顾盼左右,还好,有荀攸在,有文聘在,有许仲在,有江禽、陈褒在,有三百余宾客、里民在,铁官里还有乐进在。他向城中某个方向遥望了眼,城里还有戏志才在。

    不管他为今日准备了少年,不管他是不是有了点做个“当世英雄”的念头,到底没有经历过战争。昨夜洗城时,他虽也意识到了大战在即,可当时他是在城里,对城外广袤的乡野没有直观的感受,今天沿途观看诸乡亭里舍,给了他个直观的印象,也使得他不再只是从“纸面”上理解战争,而是开始从“实地”理解战争了。想到也许很快就要面对“广袤乡野”的围攻,难免会心神不定。

    年来养成的深沉城府帮助了他,随从身边的诸人没有个看出他的不安,看到的只是他从容镇定地驱马前行。

    他深吸了口气,清澈冰冷的空气使得肺腑为之凉。他打了个冷战,笑道:“这阳翟,怎么好像比颍阴还冷?”

    王兰陪笑说道:“是,是。阳翟临山近水,所以下雪就容易冷。”

    “这么晚了,府君会不会已经睡了?”

    “不会。府君交代我,说待君到后,立即请君入府相见,他会直在府里等君。”

    作为文太守的心腹,对文太守此前对荀贞的不公平对待,王兰清二楚,唯恐荀贞负气不肯来,这路上都陪着小心。好容易把荀贞等人带到郡府外,他为难地看了看三百余步、骑,商量似地说道:“府里怕容不下这么人。要不然,先让他们在府外等候?等见过府君,再找地方安顿他们?”

    “好。”荀贞痛快地答应了。

    他从马上下来,吩咐许仲、江禽、陈褒留在府外约束部众,带了小任、程偃,与荀攸、文聘跟着王兰入府。

    和风雪萧瑟的城中街巷不同,府中灯火通明。

    府里府外,到处是执兵披甲的吏卒,或岗,或巡逻。

    荀贞等人经过诸曹的曹院时,不少人探头外看。这些都是闻听了风声,知道太平道将要生乱而不敢归舍、留滞府中的吏员。其中,有认识荀贞的,窃窃私语:“这不是故北部督邮么?他怎么来了?”

    “我听说,是上午钟功曹谏言府君,召他来的。”

    “府君召他来的?”

    “是啊。”

    “也是,荀君号为‘乳虎’,勇猛知兵事,任繁阳亭长时就带着乡民剿灭过股悍盗。今若平乱,非他不可。”

    “府君召他来倒不是因为他曾剿灭过悍盗,而是因为他前些天上言府君,请捕波才、波连。”

    “有这回事儿?”

    “是啊,可惜府君没有听从。今太平道果然谋反,足见其先见之明。府君当然立刻召他入府。……,唉,只是没有想到,他居然真的来了!”什么叫“居然真的来了”?这个小吏是在暗指文太守刻薄对待二荀之事。看着荀贞大步经过,他脸上副敬佩神色。

    ……

    王兰前引,荀贞随后,荀攸、文聘、小任、程偃再后,六人来到正堂。

    小任、程偃留在堂外,荀贞等在堂外脱掉鞋,抖掉身上的积雪,迈步入堂。

    堂内,烛火通亮,亮如白昼。

    太守上首座,左右各做了十几个郡府大吏。

    郡丞费畅、五官椽韩亮、功曹椽钟繇、南北部督邮、诸曹曹椽悉数在位。

    从荀贞到堂前起,他们的目光就紧紧地盯在了他的身上,看着他脱鞋、看着他抖掉积雪,看着他从容不迫地入内,看着在王兰通报后,他跪拜在地,向太守行礼。

    堂上只在太守下边空了个坐榻。依照规矩,这个位置是王兰的。王兰迟疑片刻,决定不坐,留给荀贞,绕过案几,从后边来到太守身后,垂手侍立。

    荀贞、荀攸、文聘行礼毕,起身。

    对太守行过礼,荀贞对在座的钟繇、贼曹椽杜佑等熟人微微示意。他们也含笑回应。

    文太守虽然接受了钟繇的建言,亲写文书召荀贞入郡,但就他本心来说,他对此还是不情不愿的,主要是拉不下面皮来。昔日逼走荀贞的是他,现在巴巴地求荀贞回来的还是他。他五十岁了,不得不向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低头,脸上很挂不住。

    荀贞刚上堂的时候他就想说话,不知何故,也许是因为心中别扭?话到嘴边没说出来。荀贞行礼的时候,他又想说话,想免了他的礼,又是话到嘴边没说出来。

    他瞧见了文聘,心道:“仲业怎么来了?”眼见荀贞三人行礼完了,想道,“我且先与仲业聊上两句。”话到嘴边,这次说出来了,只不过却变成了,“悔不早听卿言,致有今日之变。贞之,你总算来了。今太平道果欲行悖逆之事,波才、波连不知去向。卿有何以教我?”

    话说出来,他顿时后悔。可这几句话确实是他的心里话,特别“卿有何以教我”这句是他在看见荀贞的第眼时就想急切询问的。如今脱口而出,虽然后悔,也阵轻松。

    他只觉脸上火辣辣的,生怕在座的诸吏嘲笑他,不敢往左右看,没奈何,只得把视线尽数投注在荀贞的脸上。这种“专注”,在别人看来,倒显得他很“诚心”。

    他既“诚心”,荀贞也就恭谨,复又跪拜在地,说道:“贞敢问明府,郡中现在都做了什么准备?”

    文太守答道:“今天上午开始实施戒严,令城中各里的里长管束本里百姓,不得随意出入。派吏卒排查各里太平道信徒,凡有可疑者,悉数下狱。并遣人传檄令,命各县戒备,又上书州里,报知了朝廷。郡中兵力不足,依公则之计,今天中午张榜各里,招募剑客、勇士充实兵力。”

    聪明人很。钟繇、郭图等都是智谋出众之人,荀贞在颍阴做的那套,阳翟基本也都做了:实施戒严、严防城池,搜捕太平道信众,招募勇士从军。

    唯不同的是:在“搜捕太平道信众”这方面,荀贞是有的放矢,阳翟则是漫天撒网。

    荀贞听后,心中安定,想道:“郡府的种种布置还算不错。只是听府君意思,他们似乎尚没弄清谁是波才、波连的党羽。”

    郡府不知道谁是波才、波连的党羽,他知道。有刘邓这个大内应在,他早就把波才、波连在城中的党羽、亲信查了个清清楚楚,这些人的名单现今就在他的怀中。

    不过,他不着急拿出来,寻思想道:“这场大功劳,我要送给人。”

    他先不说此事,而是问道:“郡中兵力不足?敢问明府,现有兵卒几何?”他虽当过北部督邮,但不管军事,对本郡军卒的数量并不清楚。先问清兵马数量,才有应对叛乱的底气。

    “三千余人。”

    “吾郡信奉太平道者,以十万计。妖道若起,三千郡卒怕难抵挡。贞有计,可使郡中立得数千精锐。”

    “噢?快讲,快讲!”

    “波才、波连虽然不知去向,范绳仍在铁官,可立遣人星夜赴铁官,捕拿范绳,再令铁官令沈容、铁官主簿乐进拣选铁官中壮健可靠者,编为军伍,许其铁官徒戴罪立功,许其铁官奴若立功,可还为良人。彼辈得明府许免罪、许为良人,必能死战。如此,可立得两千精锐。”

    钟繇说道:“上午已遣人去铁官捕拿范绳了。范绳不足虑,但编铁官徒、奴为军?”他踌躇地说道,“铁官徒皆刑徒罪人也,今若编为军伍,会不会反而从贼?”

    “铁官令沈容忠直堪大用,铁官主簿乐进勇武能服众,有他两人出面,贞以人头担保,铁官徒、奴必不会从贼。”

    兹事体大,文太守犹豫不能决定。

    荀贞伏地叩首,言辞恳切地说道:“今事急矣!妖道起,三千郡卒如何能支?明府若信不过铁官徒、奴,等他们来后,可把他们留在城外,不许他们入城。如果他们从贼,不过给反贼加两千人。如果他们杀贼,明府麾下立刻就了两千劲卒。利大过弊!”

    “卿言有理。”

    文太守同意了荀贞的意见,写了道公文,派人送去铁官。

    荀贞暗喜。虽说即便没有这道公文,乐进、小夏、江鹄也能把铁官徒、奴编为军伍,但铁官里还有别的吏员,肯定会遇到些阻力,而今有了这道公文,好办事了。

    为乐进扫清了这个障碍,他转回话头,说道:“我方才闻钟功曹言语,城中似还在排查波才、波连党羽?”

    文太守苦恼地说道:“可不是么!城中信奉太平道的人不少,为免引起民乱,不能尽数捕拿,只能个里、个里地查过去。这么人,仓促之下,哪里是好查的?查到现在,个波才、波连的党羽都还没有找到!”

    “我有友,去年就疑波才、波连图谋不轨,私下暗查,早将他两人在城中的党羽查访清楚。明府可召他来,问即知。”

    文太守不敢相信,又惊又喜,说道:“竟有此事?此人姓甚名谁,家住何里?快请他来!”

    荀贞应道:“是。”

    他到堂前召来小任,低声耳语几句,背着堂上诸人,从怀中取出波才、波连党羽的名单,交给他,说道:“去吧,将戏君请来。”

    “这场大功劳”他正是想送给戏志才。

    ……

    小任出了太守府,骑马去戏志才家。叫开了里门,来到戏家院外,下马敲门。

    戏志才与妻子刚刚睡下,披衣而起,出来开门。

    小任与戏志才见过次,行个礼,开门见山地说道:“府君有召。”

    今天阳翟城里乱了天,人人自危。夜闻敲门之声,已让人生疑;听是太守相召,越发古怪。里谚云:“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这大晚上的,太守相召作甚?

    戏妻在室内,只听到了小任说话,不知来者是谁,甚是担忧,见戏志才回到屋里,拽住他的衣袖,不想让他去。

    戏志才大笑说道:“你自嫁给我后,饥顿饱顿,吃了年的苦。今夜,我要借贞之之力,致於青云之上了,以后可以锦衣玉食地养你了,你却怎么反而阻我?怎么?你宁愿吃糟糠,不愿食脍炙么?”

    “夫君此话怎讲?”

    “小任你不认得么?他是贞之家的宾客。此必是贞之荐我,故太守有召也!”

    “荀君?荀君不是挂印归家了么?”

    “今日城中乱了天,晚上贞之到郡,显然是太守遇到了大麻烦,无计可施,因复请他归朝。我刚才问了小任,贞之刚到郡里不久。他方到郡府,太守即召我入见,如此急促,说明你的夫君我,要得郡朝大用了!”

    戏志才智谋过人,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出仕,不是没有出仕之意,而是因为出身贫寒,没有机会。

    此前,荀彧、荀贞虽然先后举荐过他,奈何时任太守的阴修给的职位太低,他虽为寒士,自恃才高,却也不屑去要,今夜小任奉太守命令前来请他,他从蛛丝马迹中判断出:这回必是能得重用了,故而毫不犹豫,当即令妻子取来冠带衣服,穿好,又从墙上取下荀贞赠给他的百炼宝剑,坐在床上,抽剑出鞘,对着室外的落雪,弹了弹,吟道:“藏剑十年兮,朝露锋!”

    从他读书至今,整整十年了。

    他辞别妻子,带剑出了院门,问候在院外的小任:“贞之有何交代?”

    小任把太守缘何召他的经过说罢,拿出名单,呈给他:“这是荀君查得的城中波才、波连党羽名单住址,荀君说,请君先看遍,暗记下来。”

    这要换个别人,如荀彧、荀攸、陈群,可能当场就会翻脸,以为荀贞是在侮辱他们。戏志才不介意这些,他唯在意的是自己的才能能不能得到发挥,压根就不推辞,接过名单,就着小任打的火把光芒,快速浏览了遍。他记性好,看完就记住了,对小任说道:“走罢!”

    去太守府的路上,他细问了颍阴的情况,神情变得严峻起来,叹道:“我向来自负智谋,与贞之相交数年,今日方知他远胜於我。”他叹的不是荀贞在颍阴的应对处置,而是荀贞竟然早在去年,甚至是前年就未雨绸缪,查清了波才、波连的党羽,这份“远见”让他叹服。

    他不由想道:“前年,贞之巡行郡北,至阳城时,似对铁官徒甚感兴趣。莫非,他那时就看出了太平道将要造反么?”

    ……

    在太守府门前,戏志才、小任碰见了个人。

    小任认得,是荀贞去年留在阳翟的个轻侠,很奇怪,上前问道:“你来此作甚?是听说了荀君入县,所以前来拜见的么?”

    荀君入城的动静不小,这个轻侠在住处听见了,打听出是荀贞入城后,立马赶来求见。他说道:“我有急事,需要面见荀君!刚请了门吏进去通报,正等荀君召见。”

    戏志才说道:“既然有急事,还等在这里作甚?跟我们起进去。”

    他挺有魄力,太守的面还没见着,就替太守做主,放这个轻侠进太守府了。

    门卒知道他是太守请来的人,没有阻拦,放他们进去了。

    登入堂上,荀贞已然落座,坐的便是主簿王兰的位置。两人坐,立,对视笑。

    戏志才向太守行礼。

    文太守迫不及待,说道:“吾闻荀君言,卿知波才、波连在城中的党羽底细?”

    “正是。”戏志才大言不惭,把名单呈上,“此即波才、波连党羽的名单及其住址。”

    文太守喜不自胜,搓着手,连声说道:“太好了,太好了!”令主簿王兰,“拿上来,给我观看。”

    钟繇相信荀贞,不疑这份名单有假,起身说道:“今既已知波才、波连党羽,繇请明府立即下令,遣人捕拿。”

    “对,对。马上派人捕拿。”受了钟繇提醒,文太守也不看名单了,转顾堂上,问道,“谁愿前往?”看向郡丞费畅。事关重大,最好的人选自然是郡丞了。

    费畅哪里敢去!勾下头,言不发。

    文太守面现失望,陡见人出席,说道:“下吏愿往!”却是钟繇。

    又人出席,奋声说道:“下吏职在捕贼,愿与功曹椽同去。”乃是贼曹椽杜佑。他尽管有点贪墨,小节不修,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文太守手写檄令,给他两人,说道:“满城数万百姓,郡安危,尽托两位了!”

    钟繇、杜佑领命,接过名单,按剑阔步出堂,自去点集吏卒,按照名单分别捕人。

    趁这功夫,戏志才告诉了荀贞,堂下有他的宾客求见。

    荀贞往堂下看去,瞧见了立在庭中雪下的那个轻侠,心头砰砰直跳。这个轻侠,可不就是他留在阳翟,命查探波才、波连下落的那个轻侠么?他心中想道:“难道他查出了波才、波连的下落?”顾不上请示太守,起身离席,三两步来到堂外,赤足走下台阶,问道,“查出来了?”

    “查出来了。”

    “好!”

    荀贞轻拍了几下他的肩膀,转身回堂上,揖说道:“贞请出斩波才、波连。”

    “出斩波才、波连?”

    “我门下宾客已查到了波才、波连的落脚地。”

    文太守几疑自家耳朵听错:“你说你门下宾客查出了波才、波连的落脚地?”

    “正是。”

    “卿真吾之福将也!”

    荀贞到,先解决了城中波才、波连党羽这个难题,又找到了波才、波连的下落。接连的惊喜之下,文太守把那点放不下脸皮的难堪忘到了九霄云外,霍然起身,说道:“我给你五百郡卒,再由王兰辅佐,捕杀波才、波连!”

    “诺。”

    荀攸、文聘坐在后来加上的两个座位上,此时起身,说道:“攸(聘)愿从贞齐往。”

    戏志才也道:“忠愿同行。”

    文太守高兴得只想手舞足蹈,不管谁说话,他概全都同意,说道:“都去,都去!”

    ……

    出了郡府,王兰用文太守给的兵符点齐郡卒,荀贞带上许仲、江禽、陈褒等宾客、里民,并及荀攸、文聘、戏志才,由那个轻侠引路,出城疾行,冒着夜雪,向南奔行了二十里,遥见前方田野之间矗立着座沟深垒高的大庄。

    引路的轻侠指着说道:“小人查访日,今天上午终从波才家的个大奴那里探听出他们就藏身此庄。本想当即去颍阴报与荀君知道的,谁知郡里却关闭了城门,还好,太守召荀君来了,没有耽搁太久。”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波才、波连那么人,不可能把行踪隐藏得密不透风。何况这告密的大奴是他家里的人,“内贼”最难防。

    荀贞勒住马,叫郡卒整队,排在前头。他门下的轻侠、里民今天累得不轻,先不用他们上阵,留在后头休息。

    戏志才说道:“此庄刁斗森严,占地甚广。波才、波连预谋年,庄中想必人马不少,强攻不易。以我之见,不如攻心为上。”

    “愿闻其详。”

    戏志才低声说了几句,荀贞、荀攸拍手笑道:“妙计也。”

    荀贞便依他计策,令郡卒远远地砍倒几棵大树,作为攻打庄门的用具,抬着树干,伏低身子,潜行到庄外护城河边。庄上有人巡逻,眼尖的看见了郡卒,高声大叫。叫声未落,骤见远处无数人从雪地、田野、丘陵间冒出身形来,尽敲击兵器,齐声大呼:“故北部督邮在此”。

    10 督邮在此下

    欲望文

章节目录

三国之最风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赵子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赵子曰并收藏三国之最风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