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虽大,但站在殿外,仍旧是能听到里面说话声的,在杨泽左右站着不少的御史,其中有几个是提前到了宫门外的。
这几个御史都误以为杨泽是在替李正隆联系大臣,而且联系的还都是朝中重臣,所以他们认为一旦有人要攻击李正隆,那么必会有重臣出来反击,可重臣嘛,除非是有必要才会亲自上阵,否则一般都是交给手下官员去吆喝的,今天这事儿,估计光靠长公主一方的势力,是很难阻止李正隆带兵出征了。
既然知道了结果,那就要照着结果去办事,以便能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那几个御史人人都懂这个道理。
一听到里面有人攻击李正隆,御史们便知道机会来了!
殿里大臣的话音未落,还没等他说为什么李正隆带兵不妥当呢,一个御史便跳了出来,在殿外高声道:“臣以为临淄王适合带兵出征!”
他这么一出声,后面几个御史也都跳了出来,清一色的支持李正隆!
李正隆大吃一惊,随即大喜,喜大于惊,就如同长公主刚才在宫外,突然发现国子监的人“主持正义”一般,他也大为感叹,看来公道自在人心啊,这几个御史都不是我的人,却都在这种时刻替我说话,他们真是太好了,事后需当好好答谢!
殿内的大臣连头都没回,根本就无视那几个御史,他可不是低品级的官员,虽算不上是重臣,但比御史可要大多了。
这大臣道:“陛下,臣以为,独孤宝桥谋反之事。不一定是事实,还有待查证,但高勾丽人亡国之后。心怀怨恨,仍想复国。这却一定是事实。所以,臣以为,出兵征讨事在必行,只是在由谁领兵的问题上,还需慎重。”
这个话倒还算是中庸,没有偏向谁,既没说李正隆行,也没说他不行。就是大家讨论一下呗!
这种话,就很难让人反驳了,那些御史便没再出声,而独孤女皇则点了点头,对于她来讲,不管让谁领兵出征,也绝不会让李正隆领的,她现在对李正隆的印象差到了极点,而且在她的心中,去征讨一群在深山老林中的高勾丽人。根本也不用着讨论什么,反正只要派出一支军队,谁领着去。都一定能打胜的。
又有一个依附长公主的大臣出班,道:“陛下,既然临淄王是候选人之一,那么臣以为如要临淄王领兵,就应该让他把在京里的事都处理好,这样走时才心无旁挂,能更好的指挥作战。”
独孤女皇微微一怔,她可不知道国子监的学生在外面闹事,顺着话茬儿便问道:“他要处理什么事。是右神武军的事吗?”她还以为是右神武军出了什么事呢,就算她是女皇。可让她凭空猜测,她也猜不到是国子监的学生在闹事啊!
大臣忙道:“刚才就在宫外。有国子监的学生怒骂临淄王,称其为国贼,并有大概二百多名国子监的学生一起出现,在宫门处喧哗,事出仓促,臣等来不及详查,还请陛下恩准,让那些国子监的学生进殿回话。”
这话说得就很符合官场艺术了,他没有说李正隆有什么不对,只是简单地陈述了一个事情经过,而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嘛,要想知道真象,那皇上你就得问别人了,问我是不好使的!
独孤女皇听了,果然很奇怪,道:“国子监的学生?他们为什么要骂临淄王?”说着话,她看了眼李正隆。
李正隆的心里一抽抽,虽然这是在朝堂上,可独孤女皇开口就叫他为临淄王,这种正式的称呼,从他的皇祖母嘴里说出来,可是大大的不妙啊!
独孤女皇挥手道:“二百多个学生,朕怎么看得过来,让领头的进来吧,朕要问他的话。”
身边伺候着的梁大忠连忙答应一声,打发一个小宦官出去,去叫领头的学生了。
蒙正天现在还在广场上跪着呢,他现在也不知道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了,感觉又是害怕,又是兴奋,不过害怕还是占了上风,毕竟独孤女皇喜怒无常,万一护着孙子,把他这个小小的国子监学生给咔嚓了,也是极有可能的啊!
正当他疑神疑鬼之时,见一个小宦官出来,和御前侍卫说了几句话,一个御前侍卫便冲着他们走了过来。
御前侍卫问道:“你们谁是领头的?吱一声,让我看看!”
国子监的学生们谁也不吱一声,大家谁都想出名,可看那御前侍卫的神色不善,这时候出头,能不能出名不一定,可先挨顿拍,那却是一定的了。
蒙正天这时候已经豁出去了,别人不吱声,他吱声,他道:“学生蒙正天,便是国子监学员里面的领袖,此次事端,只与学生一人有关,与他人无关!”
这话听起来真是义薄云天,相当地仗义,很有让后面那些同学感动的理由,蒙师兄就是蒙师兄,真够意思,他想当领袖,就让他当吧,就凭这份义气,他也有资格当。
可惜,那御前侍卫的一句话,就把所谓的义气给击破了。御前侍卫冷冷地哼了一声,道:“如果皇上不追究,那这都是你一个人的事,你岂不是要大大地出名了,估计全长安的人都知道你是谁了吧;如果皇上追究,就凭你这句话,还真能只杀你一个人不成,在场所有的人都有份,谁也跑不掉!”
后面的学生们一听,全都明白过劲儿来了,好啊,你个蒙正天,都这时候了,还在和我们耍心眼儿,真不是个东西!
蒙正天却急道:“学生不是那个意思!”
那个小宦官走了过来,道:“是什么意思,进了大殿再说不迟!”
两个御前侍卫过来,把蒙正天架了起来,跟在小宦官的身后,走进了皇宫。
杨泽看到了蒙正天被架进来,心想:“该,不作就不会死,让你作,这回肯定必死无疑了!”
进了大殿,御前侍卫把蒙正天往地上一按,等着独孤女皇发话。
独孤女皇看了看蒙正天,道:“抬起头来,让朕看看你的长相,敢骂临淄王的人,必定不是平凡之人!”
蒙正天听了这话,赶紧把自己的头给抬了起来,刚一抬起来,他就想到自己挨了顿揍,现在自己这张脸应该是没有半点儿的可看之处吧!
独孤女皇看到的是一张鼻青脸肿,嘴角还带着未干血迹的脸,真是难看,这种脸在朝堂上出现,简直是有损朝廷体面。
“把头低下吧!”独孤女皇不想再看了,又道:“你为何在宫外闹事,与临淄王有何关系,长话短说,说吧!”
蒙正天忙把他认为李正隆不应该担任假大将军的事说了出来,他现在紧张得很,口齿难免有些不利索,而且说到大义什么的,也是磕磕绊绊,没有什么气势了,把独孤女皇听得直皱眉头。
独孤女皇心想:“这人是谁派来的?唉,逃不掉我那个大女儿,可大女儿现在也是糊涂了,就算找人办这种事,也找个能说会道的呀,怎么找来这么个货色!得给大女儿一点教训,否则再这么个闹法,朝廷的脸面全让她给丢光了!”
一拍龙书案,独孤女皇喝道:“一派胡言,状告郡王,却又拿不出真凭实据来,这便是诬告!来人啊,将他从国子监除名,另外痛打一百鞭子,永不录用,还有外面那些跟着闹事的学生,也都痛打一百鞭子,他们算是众犯,给他们一个机会改过自新,不用从国子监除名了!”
蒙正天大吃一惊,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有这种结果发生,他这可是为了独孤女皇的江山着想,不想让李氏重新掌握兵权,为何独孤女皇反而生气,还给自己这么重的处罚,难道独孤女皇想把江山再还给李氏?
完了完了,自己全想错了啊!
可后悔也来不及了,御前侍卫们又把他给架了出去,任凭他大喊冤枉,拖出了皇宫,就在广场上,把他的上衣扒下,抡起鞭子,就开始狠抽!
那些还跪着的学生们不明所以然,但看到蒙正天被打,他们都有种预感,似乎自己也要不妙了,但法不责众,只惩首恶,他们应该没什么事儿吧!
可等小宦官把独孤女皇的旨意说出来时,学生们全都傻了,也要打他们,也是一百鞭子?看御前侍卫打蒙正天的样子,那一百鞭子下去,估计能把他们的筋骨都给打断了呀,那可真是下手半点儿不留情的。
“蒙正天是主使,我们被他蒙骗了!”
“这事儿跟我们没有关系,都是蒙正天策划!”
“我根本就不知道啥事,是被骗来的……”
不管学生们怎么叫喊,御前侍卫们都不会听的,将学生们一个个地按翻,噼里啪啦地抽起鞭子来!
顷刻之间,广场上一片哀嚎,蒙正天和他的同学们想要出名,这次是真出了,大街那边无数的百姓在看着,他们想不出名也难啊,这就叫求仁得仁,夙愿得偿。
殿内,独孤女皇道:“虽然那个蒙正天是诬告,但却也给朕提了个醒,也许民间确有这种谣传,朕爱护临淄王,不想让他受此恶名,所以领兵出征之事,便不由他领兵了。”
李正隆一听这话,双腿发软,完了,这事儿到底被搅和黄了!(未完待续)
这几个御史都误以为杨泽是在替李正隆联系大臣,而且联系的还都是朝中重臣,所以他们认为一旦有人要攻击李正隆,那么必会有重臣出来反击,可重臣嘛,除非是有必要才会亲自上阵,否则一般都是交给手下官员去吆喝的,今天这事儿,估计光靠长公主一方的势力,是很难阻止李正隆带兵出征了。
既然知道了结果,那就要照着结果去办事,以便能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那几个御史人人都懂这个道理。
一听到里面有人攻击李正隆,御史们便知道机会来了!
殿里大臣的话音未落,还没等他说为什么李正隆带兵不妥当呢,一个御史便跳了出来,在殿外高声道:“臣以为临淄王适合带兵出征!”
他这么一出声,后面几个御史也都跳了出来,清一色的支持李正隆!
李正隆大吃一惊,随即大喜,喜大于惊,就如同长公主刚才在宫外,突然发现国子监的人“主持正义”一般,他也大为感叹,看来公道自在人心啊,这几个御史都不是我的人,却都在这种时刻替我说话,他们真是太好了,事后需当好好答谢!
殿内的大臣连头都没回,根本就无视那几个御史,他可不是低品级的官员,虽算不上是重臣,但比御史可要大多了。
这大臣道:“陛下,臣以为,独孤宝桥谋反之事。不一定是事实,还有待查证,但高勾丽人亡国之后。心怀怨恨,仍想复国。这却一定是事实。所以,臣以为,出兵征讨事在必行,只是在由谁领兵的问题上,还需慎重。”
这个话倒还算是中庸,没有偏向谁,既没说李正隆行,也没说他不行。就是大家讨论一下呗!
这种话,就很难让人反驳了,那些御史便没再出声,而独孤女皇则点了点头,对于她来讲,不管让谁领兵出征,也绝不会让李正隆领的,她现在对李正隆的印象差到了极点,而且在她的心中,去征讨一群在深山老林中的高勾丽人。根本也不用着讨论什么,反正只要派出一支军队,谁领着去。都一定能打胜的。
又有一个依附长公主的大臣出班,道:“陛下,既然临淄王是候选人之一,那么臣以为如要临淄王领兵,就应该让他把在京里的事都处理好,这样走时才心无旁挂,能更好的指挥作战。”
独孤女皇微微一怔,她可不知道国子监的学生在外面闹事,顺着话茬儿便问道:“他要处理什么事。是右神武军的事吗?”她还以为是右神武军出了什么事呢,就算她是女皇。可让她凭空猜测,她也猜不到是国子监的学生在闹事啊!
大臣忙道:“刚才就在宫外。有国子监的学生怒骂临淄王,称其为国贼,并有大概二百多名国子监的学生一起出现,在宫门处喧哗,事出仓促,臣等来不及详查,还请陛下恩准,让那些国子监的学生进殿回话。”
这话说得就很符合官场艺术了,他没有说李正隆有什么不对,只是简单地陈述了一个事情经过,而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嘛,要想知道真象,那皇上你就得问别人了,问我是不好使的!
独孤女皇听了,果然很奇怪,道:“国子监的学生?他们为什么要骂临淄王?”说着话,她看了眼李正隆。
李正隆的心里一抽抽,虽然这是在朝堂上,可独孤女皇开口就叫他为临淄王,这种正式的称呼,从他的皇祖母嘴里说出来,可是大大的不妙啊!
独孤女皇挥手道:“二百多个学生,朕怎么看得过来,让领头的进来吧,朕要问他的话。”
身边伺候着的梁大忠连忙答应一声,打发一个小宦官出去,去叫领头的学生了。
蒙正天现在还在广场上跪着呢,他现在也不知道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了,感觉又是害怕,又是兴奋,不过害怕还是占了上风,毕竟独孤女皇喜怒无常,万一护着孙子,把他这个小小的国子监学生给咔嚓了,也是极有可能的啊!
正当他疑神疑鬼之时,见一个小宦官出来,和御前侍卫说了几句话,一个御前侍卫便冲着他们走了过来。
御前侍卫问道:“你们谁是领头的?吱一声,让我看看!”
国子监的学生们谁也不吱一声,大家谁都想出名,可看那御前侍卫的神色不善,这时候出头,能不能出名不一定,可先挨顿拍,那却是一定的了。
蒙正天这时候已经豁出去了,别人不吱声,他吱声,他道:“学生蒙正天,便是国子监学员里面的领袖,此次事端,只与学生一人有关,与他人无关!”
这话听起来真是义薄云天,相当地仗义,很有让后面那些同学感动的理由,蒙师兄就是蒙师兄,真够意思,他想当领袖,就让他当吧,就凭这份义气,他也有资格当。
可惜,那御前侍卫的一句话,就把所谓的义气给击破了。御前侍卫冷冷地哼了一声,道:“如果皇上不追究,那这都是你一个人的事,你岂不是要大大地出名了,估计全长安的人都知道你是谁了吧;如果皇上追究,就凭你这句话,还真能只杀你一个人不成,在场所有的人都有份,谁也跑不掉!”
后面的学生们一听,全都明白过劲儿来了,好啊,你个蒙正天,都这时候了,还在和我们耍心眼儿,真不是个东西!
蒙正天却急道:“学生不是那个意思!”
那个小宦官走了过来,道:“是什么意思,进了大殿再说不迟!”
两个御前侍卫过来,把蒙正天架了起来,跟在小宦官的身后,走进了皇宫。
杨泽看到了蒙正天被架进来,心想:“该,不作就不会死,让你作,这回肯定必死无疑了!”
进了大殿,御前侍卫把蒙正天往地上一按,等着独孤女皇发话。
独孤女皇看了看蒙正天,道:“抬起头来,让朕看看你的长相,敢骂临淄王的人,必定不是平凡之人!”
蒙正天听了这话,赶紧把自己的头给抬了起来,刚一抬起来,他就想到自己挨了顿揍,现在自己这张脸应该是没有半点儿的可看之处吧!
独孤女皇看到的是一张鼻青脸肿,嘴角还带着未干血迹的脸,真是难看,这种脸在朝堂上出现,简直是有损朝廷体面。
“把头低下吧!”独孤女皇不想再看了,又道:“你为何在宫外闹事,与临淄王有何关系,长话短说,说吧!”
蒙正天忙把他认为李正隆不应该担任假大将军的事说了出来,他现在紧张得很,口齿难免有些不利索,而且说到大义什么的,也是磕磕绊绊,没有什么气势了,把独孤女皇听得直皱眉头。
独孤女皇心想:“这人是谁派来的?唉,逃不掉我那个大女儿,可大女儿现在也是糊涂了,就算找人办这种事,也找个能说会道的呀,怎么找来这么个货色!得给大女儿一点教训,否则再这么个闹法,朝廷的脸面全让她给丢光了!”
一拍龙书案,独孤女皇喝道:“一派胡言,状告郡王,却又拿不出真凭实据来,这便是诬告!来人啊,将他从国子监除名,另外痛打一百鞭子,永不录用,还有外面那些跟着闹事的学生,也都痛打一百鞭子,他们算是众犯,给他们一个机会改过自新,不用从国子监除名了!”
蒙正天大吃一惊,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有这种结果发生,他这可是为了独孤女皇的江山着想,不想让李氏重新掌握兵权,为何独孤女皇反而生气,还给自己这么重的处罚,难道独孤女皇想把江山再还给李氏?
完了完了,自己全想错了啊!
可后悔也来不及了,御前侍卫们又把他给架了出去,任凭他大喊冤枉,拖出了皇宫,就在广场上,把他的上衣扒下,抡起鞭子,就开始狠抽!
那些还跪着的学生们不明所以然,但看到蒙正天被打,他们都有种预感,似乎自己也要不妙了,但法不责众,只惩首恶,他们应该没什么事儿吧!
可等小宦官把独孤女皇的旨意说出来时,学生们全都傻了,也要打他们,也是一百鞭子?看御前侍卫打蒙正天的样子,那一百鞭子下去,估计能把他们的筋骨都给打断了呀,那可真是下手半点儿不留情的。
“蒙正天是主使,我们被他蒙骗了!”
“这事儿跟我们没有关系,都是蒙正天策划!”
“我根本就不知道啥事,是被骗来的……”
不管学生们怎么叫喊,御前侍卫们都不会听的,将学生们一个个地按翻,噼里啪啦地抽起鞭子来!
顷刻之间,广场上一片哀嚎,蒙正天和他的同学们想要出名,这次是真出了,大街那边无数的百姓在看着,他们想不出名也难啊,这就叫求仁得仁,夙愿得偿。
殿内,独孤女皇道:“虽然那个蒙正天是诬告,但却也给朕提了个醒,也许民间确有这种谣传,朕爱护临淄王,不想让他受此恶名,所以领兵出征之事,便不由他领兵了。”
李正隆一听这话,双腿发软,完了,这事儿到底被搅和黄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