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女 如菊 作者:肉书屋
丑女 如菊第137部分阅读
也闻声从院子里赶出来,见这婆娘堵住自己孙子和外孙子骂。气得就要上前理论。
菊花忙拉住她,沉声问板栗道:“板栗,咋回事?”
板栗还没开口,柳儿娘跳起来又是一大篇话,大意是张家和郑家的娃儿仗着人多,欺负她孙子。
她一边喷口水。一边从身后拉出两个结实的小娃儿,一个跟葫芦差不多大,另一个跟青山差不多大,长得跟孙铁柱很像,一看就知道是孙家后代。两人身上都滚了一身灰尘,脸上也是脏兮兮的。
葫芦站在她面前,等她说完,皱着小眉头道:“谁欺负他们了?不过是闹着玩罢了。”
柳儿娘眼一瞪,牵着小孙子的衣襟直抖,一叠声地问道:“闹着玩?有这样闹着玩的?几个人压在板儿和七斤身上,瞧这身上糊的泥巴。就这样欺负人,欺负了人还不承认?”
黄豆虽然人小,却最是个精明的,又不肯吃亏,他把青山往前一推,大声道:“是板儿先把青山小叔推倒的。瞧我小叔身上也有灰。”
杨氏听了大怒,一捋袖子就要上前跟柳儿娘吵。
葫芦一侧身挡住奶奶,小脸绷得紧紧的,对她道:“奶奶不要插嘴,这是我们小娃儿的事,大人不要搅进来。”一边对板栗使眼色。
杨氏想跟孙子说“这老娘们就是煮不烂的,你吵不过她的”,却被菊花一把拉住,往回拽。她狐疑地瞅了闺女一眼,不明白为啥她当娘的站一旁瞧着,倒让娃儿跟一个婆娘吵。
柳儿娘跟黄豆吵了几句,哪里说得过他,这娃儿从小就跟哥哥姐姐妹妹们吵惯了的,小嘴巴特会拐,一扯扯老远,都没边了,气得柳儿娘对他直瞪眼。
菊花忍不住偷笑起来,梅子也悄悄地捏了捏她手心。
板栗趁着柳儿娘喘气的当儿,上前跟小大人似的对她道:“孙奶奶,你来了现在,一直说不停,也不让我们说话。你问问板儿,我们是不是闹着玩的?咱们一个村的小娃子,哪天不都是打打闹闹的?我跟泥鳅一天要打好几架,谁也没生气过,三顺叔也没跑来骂我欺负泥鳅,我奶奶也没去骂泥鳅欺负我。”
秀气的泥鳅依旧留着杩子盖头,只在顶门上扎了个结,他听板栗这么说,便往前一站,睁着黑亮的眼珠对柳儿娘道:“孙奶奶,我们常打架的。我还跟亮子打架哩。我打不过他,就跟板栗一块上,才把他打倒了。大嘴叔也没骂过我们哩。”
阔嘴巴、大鼻子的赵亮听了这话。呵呵一笑,嘴巴裂到耳门,摸着脑袋连连点头。
葫芦却问那个大一些的小娃儿道:“七斤,那往后是不是咱们都不要理你了?为这点小事把大人都扯进来,说那些有钱了、当官了的话,谁都跟你这样?”
七斤听了心慌,又见小伙伴们都鄙夷地瞅他,觉得很丢人。遂涨红了脸对奶奶道:“奶奶,我们闹着玩的。哪一天不打几架?刚才是板儿推倒了青山,我们才哄到一块打闹的。我跟板儿又没摔坏了。你快去姑姑家吧。”
柳儿娘见孙子帮人家说话,以为是被欺负怕了。气得脸都变了色,喝骂道:“你个缺心眼的小砍头鬼,人家哄你哩,你当真哩?这打了人,还编出一套理由来,个个都帮他老张家。嗳哟!这清南村没法住了……”
她拍着大腿干嚎起来。
却听一声清脆的童音大喝道:“葫芦,板栗,走啦!咱们男人家,跟她个娘们掰扯啥?你能扯得清?夫子都说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菊花听了一呆,循声望去,却是赵锋那娃儿,真是好大一个 “小男人”――
头上扎着两个小羊角,穿着紧身利落的短装,手里握着张杨送他的木剑,轻蔑地瞧着柳儿娘。见她收声张口结舌地看向自己。鼻子里轻哼了一声,然后翻眼望天,一副不把她当回事的吊儿郎当相。
柳儿娘咽了下口水,她还真有些怕这娃儿:一岁多的时候就敢跟她打架,这会子都九岁了,壮实的很,看起来倒像十一二岁的样子,要是她再骂。没准这小子就敢领着一帮娃儿把她一顿狠揍。
正生气的时候,黄豆跳了出来,昂首挺胸,展尽平生所学,煞有介事地说了一通话,噎得柳儿娘直翻白眼。一声也不敢言语。
“就是,跟她扯不清。‘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斗大的字不识两箩筐,还喜欢骂人,也不嫌丢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板儿,‘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你自己说,咱们可是欺负你了?”
这都哪儿跟哪儿呀!
菊花听得心里直抽,直想放声大笑,差点憋成内伤;小葱也很无语地瞅着小表弟,这娃儿想必觉得这几句话念出来吓倒一片人吧!
板栗和葫芦一边一个,拉着这小子转头就走――实在太丢人了!
旁人不懂,李敬文、泥鳅等大点的娃儿还是懂的,他们听黄豆胡乱拽文,一个个笑得弯了腰。
柳儿娘不知小娃儿们笑啥,还以为黄豆说了好高深的学问哩,因为,她常听孙子在家读“子曰”。她不敢回话,怕说错了娃儿们笑得更厉害,只得恨恨地看了杨氏和菊花一眼,一言不发,拉着孙子转头就走,扯得两娃儿直趔趄,嘴里抱怨不休。
这里众人哄笑着也跟在葫芦身后往郑家去。
菊花见赵锋瞅着柳儿娘的背影,十分得意的模样,故意板脸道:“锋儿,你好本事哩。照你那话的意思,菊花姐姐也难养,是不是?”
赵锋难得地红脸道:“又没说菊花姐姐。”
菊花疑惑道:“难道我不是女子?”
赵锋吭哧两声说不出话来。他不喜欢读书,哪懂那许多东西,也就记得几句现成的,这一句常被小娃儿们用来骂人,他自然就记住了。
小葱撇撇嘴道:“这句话的意思根本不是说女人的,三叔乱说。”
李敬文和泥鳅急忙问小葱,这句话难道另有解释?
葫芦见小葱不说话,便主动道:“这个‘女’指的是‘汝’。”
李敬文诧异地问道:“夫子可不是这么说的。”
葫芦等人看了菊花一眼,就不作声了。
第五百三十零章 杨氏的高论
杨氏见孙子小小的人儿,几句话就把柳儿娘这个难缠的婆娘说得灰溜溜地夹着尾巴走了,她都还没上场哩。往年跟这婆娘吵架,就算打得鼻青脸肿,也没能让她松口认输退让,想不到孙子背了几句书,就让她闭嘴了。
她心里着实得意,欢喜得合不拢嘴,忍不住对黄豆赞道:“黄豆还没上学哩,都会背书了。愣是说得那老娘们没话回。”
葫芦见黄豆犹不知错,一副洋洋得意的神情,气得伸手揪住他耳朵,揪得黄豆歪着脑袋躲闪,连连呼疼,偏另一边胳膊让板栗夹得紧紧的,挣也挣不脱,便高声嚷叫起来。
杨氏急忙上来掰葫芦的手,一边责怪道:“你做啥揪他耳朵?”
葫芦狠瞪了黄豆一眼,对杨氏道:“奶奶,你信他胡说八道!”
杨氏诧异地问道:“咋了?黄豆背错了?”这是很有可能的,他到底才四岁哩。
葫芦无奈地说道:“没背错,是……用错了。这话不是这么用的。”
听说没背错,杨氏放了心,嗔怪地对大孙子说道:“没背错不就成了。他才这么点大,用错了也难怪。”想想又纳闷,“咋用错了?奶奶觉得他念得顺溜的很,怪好听的。”
小娃儿们听了又是一阵哄笑,菊花也哭笑不得地瞧着老娘。
板栗对着黄豆呵斥道:“你好本事哩,啥话都敢往上堆,你当是堆稻草哩?这句子是这么用的么?”
小葱皱着可爱的小鼻子道:“糊弄人呗!还真叫他唬住了。”
黄豆不服气地嘀咕道:“又没背错……”
杨氏见黄豆有些丧气,忽然一拍手道:“我说你们这几个娃儿,都赶不上黄豆聪明。怪不得往常你姑姑总说你们,拎着你们耳朵叫你们读书脑子要活泛些。我先还不觉得,今儿才晓得,你们还真是死脑筋。”
这下,不但菊花愣住了,连葫芦几个都愣住了。一齐停下脚步,站在郑家院子当中,不明所以地瞧着杨氏。
杨氏见儿子闺女孙子外孙子一齐看着自己,对葫芦翻了下眼皮,说道:“咋了,还不服气?奶奶也是斗大的字不认得一个,也不晓得你们为啥说黄豆错了,也不管咋样才算对。奶奶就晓得一样:你们吵了半天,也没让那婆娘歇嘴,还越骂越凶,可黄豆一开口。就把那婆娘说得不敢吭声,灰溜溜地夹着尾巴走了。奶奶就觉得,黄豆他就是说对了。”
最后一句话是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出来的。
小娃儿们都被杨氏的“高论”震住了,葫芦和板栗想要反驳,却不知从何说起,便把目光投向菊花。
菊花有些好笑,没想到娘还这么能说,换个角度来看,黄豆这番话确实唬住了柳儿娘。不过……
她还没想完呢,就听杨氏又问道:“葫芦,板栗,你们说,那镰刀是干啥用的?”
板栗撇撇嘴道:“砍柴呗,割稻、割麦、割韭菜,用处多着哩。外婆太瞧不起人了。我又不是三岁小娃儿,咋能不晓得这个。”
杨氏笑道:“镰刀都是用来割东西的,可是咱们把它绑在竹竿上,用来勾桃子,也没人说这么用不对哩。从来咱们田里都是种稻子的,再不然也要种旁的庄稼,可你娘偏弄了块水田养黄鳝泥鳅。这要是搁往常,我肯定要骂她瞎折腾。可是你瞧。那黄鳝和泥鳅比稻子还卖的钱多一些。买了荒地,总要种玉米、黄豆、山芋啥的,可你娘非要种竹子,种了竹子不算,还在林子里养鸡,我活了这么大。也没见人这么干过……”
杨氏掰着手指头细数,越说越来劲,最后总结道:“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想咋用就咋用;地是死的,人是活的,想咋种就咋种;你们那个书也是死的,人是活的,非得那么讲究?”
葫芦和板栗万没料到大字不识一个的杨氏居然说了这么大一篇话,他们心里很憋屈: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奶奶(外婆)说得有理,可又觉得黄豆那么说确实不对,因此满脸郁闷。
李敬文和泥鳅等人也傻眼――郑奶奶的话好像蛮高深的样子哩!
黄豆心里乐得找不着北了,不过他很知眼色,面上装作没事人一样,省得惹得哥哥姐姐们一起围攻他,他笑眯眯瞅着菊花,心想姑姑会咋说哩?
菊花先是笑了一通好的,然后才搀住杨氏的胳膊,扶她去纜|乳|芟伦拢秩猛薅且捕颊伊税宓首拢哦匝钍洗蟠蟮乜湓薜溃骸澳锼档谜婧谩1妊玫姆蜃硬徊睿按掷聿徊凇!?
杨氏虽然在据理力争,摆出一副死抬杠的样子,可听菊花真说她说得对,又疑惑又难为情起来,忸怩地问道:“你这闺女,就晓得哄娘,当娘是小娃子哩!”
菊花咳嗽了一声,看着这帮才念了几年书、被杨氏绕糊涂的娃儿们,除了刘三顺家的泥鳅黄鳝、赵大嘴家的亮子、赵锋、李敬文李敬武兄弟经常去橡园玩,自己认得外,其他的娃儿都不大认得。
她说道:“我娘说的话,一言以蔽之,凡事‘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黄豆背的句子没错,这么胡乱运用就不对了。可他偏偏用在跟七斤奶奶吵架的时候,七斤奶奶又是不识字的,被他唬住了,所以又用对了;换个识字的人就肯定要出丑,这是‘因人而异’。但今儿这么用,可以;明儿再这么用,就不灵了,因为七斤回家肯定要对他奶奶说,这是‘因时而异’。在咱们清南村,识字的人不多,刚才除了我,也就葫芦、板栗、李敬文、泥鳅几个大的懂那话的意思,若是换个地方,比如在清辉城里,又或者是京城,那儿读书识字的人多,你们想,要是黄豆说了这话,会是啥效果?”
她扫一眼恍然大悟的娃儿们,笑道:“这就是‘因地制宜’了。当然。这么说有些牵强,‘因地制宜’通常有另外的意思,是根据一个地方的气候、水土、地势、人情风俗等,做些合适的事情。”
泥鳅兴奋地说道:“我晓得了,我爹常说我小姑爷最会做生意了,见啥人说啥样的话,一人一个样。这不就是‘因人而异’了。”
板栗乐呵呵地说道:“我们家从山上接水下来,就是‘因地制宜’了。还有。北方种麦多一些,南方种稻子多一些,我们这里又种麦子也种稻子,也是‘因地制宜’。”
葫芦也似乎有心得。微微一笑,准备说什么,却又闭上了嘴,惹得秦淼和红椒都扯着他问,偏他只是笑,就是不说话。
赵锋跟着武断地总结道:“只要能说得那婆娘不敢龇牙,黄豆这书就背的对。”
大家哄笑。
菊花看着一帮萝卜头叽叽喳喳地议论不休,跟梅子一起偷笑起来,杨氏也终于相信菊花是真夸她。顿时满脸笑容,觉得底气足了不少。
梅子一边纳鞋底子,一边羡慕地对菊花道:“菊花,你能说好些道理,我就不会说。”
菊花微笑道:“你不说,可是你为人行事就是最好的了,要不我能跟你这么好?有些人嘴上说一套。干出来的事却让人瞧不起。”
梅子听了有些难为情,瞥了菊花一眼,却高兴地抿嘴笑了。
吵闹了一番,小娃儿们叽叽喳喳地问板栗和葫芦,下午可是要去打兔子。待板栗说是后,立即一哄上前,围着板栗,说要跟他们一块去。
泥鳅眼珠一转。冲着菊花讨好地笑道:“菊花姑姑,我想跟板栗一块去打兔子,我正好带了弹弓哩。”
他因菊花跟他亲姑姑刘小妹像姐妹一样,所以也喊菊花为姑姑。
菊花喜欢小娃儿,当然不会嫌弃他们来橡园,但也不大欢迎他们去。
为何呢?因为山上也是有危险的。自家的娃儿。甚至娘家的侄儿们,出了事自己都能担着,可是别人家的娃儿要是在自己家的林子里被蛇咬了,或者是摔了,或者是被荆棘戳了手脚,那都是说不清的事。
她便为难地对小娃儿们说了自己的担忧,又对他们道,如今也不算太忙,不如回家跟各自的爹说,让他们找一天空闲,亲自带着他们去张家山上打兔子,她回头就跟板栗爹说这事。
李敬文懂事的很,他见菊花为难,便对小娃儿们说道:“菊花婶婶说的对,咱们这么多小娃儿去了,要是磕了碰了,大人肯定要怪婶婶。刚才七斤的奶奶不就是找事么?她家七斤还没咋地哩,就骂葫芦和板栗欺负人,这要是在板栗家山上碰伤了,那还不吵翻天了,再说,山上可是有蛇的。”
梅子见儿子这么懂事,十分高兴,摸摸他头道:“等你爹哪天有空闲了,娘跟他一块陪你们去。今儿就不去了,反正菊花婶婶家的山又不能长腿跑了。”
李敬文笑着点点头,转身找小葱说话。
泥鳅等人听了,有失望的,有心急立即回家叫人的,各自做了选择。只有赵锋无所谓地说道:“我才不怕哩,我娘也不会找菊花姐姐的麻烦。板栗,走吧。你还在磨蹭啥哩?”
于是菊花辞别杨氏,带着板栗等人回橡园,跟着一块去的还有赵锋和泥鳅。泥鳅家去叫了个小子跟着自己,却把弟弟黄鳝赶回去了,说他太小,跟着添乱。
不说板栗和葫芦等娃儿在师傅教导下练习箭术,且说柳儿娘回到家,越想越窝火,拍桌子掼板凳地骂七斤和板儿不争气,连个四岁的小娃儿也比不过,害她丢脸。
七斤还算聪明,书读得不错,虽然不能跟菊花似的,说出一番道理,却也晓得黄豆拽文,因此不服气地对奶奶道:“他那都是瞎说的。背书谁不会。”
柳儿娘瞪眼道:“那你咋不背哩?”
七斤嘟着嘴道:“那也不能乱显摆哩,白惹人笑话。奶奶没见敬文他们都笑了么?葫芦和板栗也把弟弟拉走了,就是嫌黄豆丢人。”
柳儿娘立马来劲了,睁大眼睛问:“丢人?黄豆背的不对?”
原来不是笑她哩!
七斤摇头道:“背的对。就是……就是……”
他苦恼地“就是”了半天,最后不耐烦地说道:“背书也不是随便背的,东扯西拉可不成。黄豆就是东扯西拉,所以才惹人笑。”
柳儿娘问准了孙子,先前那些娃儿不是笑自己,而是笑黄豆,便大大地松了口气,等回过味来,就想着怎样扳回面子。
她隔日就在外面说黄豆背书东扯西拉,小小年纪就会糊弄人云云。
可是,那些大点的娃儿当晚就跟家里人学说了今儿河边发生的事,因此,柳儿娘不但没扳回面子,反而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说她愣是叫一个四岁的娃儿念几句书就唬呆了,气得她半死,又无可奈何。
这日,她带着个下人去村里碓房舂米,还没进碓房,就听见里面有媳妇说笑:“……都说黄豆能耐哩,将来怕是比小石头都厉害。你说这么点大的小娃儿,咋那么机灵哩,愣是把柳儿娘唬得一愣一愣的……”
她气得怔住了,等反应过来,就要冲进去骂人,却听见杨氏的声音:“可别这么说。他一个小娃儿懂啥?跟着他哥哥背了两句书,就不知天高地厚起来,也就糊弄咱们不识字的人,叫那真正读书的人听了还不笑掉大牙哩!那天晚上我青木回家听说这事就骂了他……”
柳儿娘简直要热泪盈眶:这话说得多实在!
她不得不承认,杨氏这个时候没有趁机嘲笑她,而是承认自己孙子糊弄人,又承认她自己也是大字不识的,还真不是一般的厚道。想想自己跟郑家张家,到底也没大仇,一直闹了这么些年,算啥哩?
她正心里五味杂陈,就见杨氏从碓房里出来,一边拍打身上的灰尘,看见她一愣,接着又有两个媳妇各挑了担米和谷糠出来,说道:“老太太,走了。”
柳儿娘没说话,却也没像往常那样,对杨氏摆脸色,招呼挑谷子的小子,将稻谷挑进碓房去了。进去后,也没骂刚才说她闲话的媳妇。
杨氏见这婆娘今儿难得安静起来,不禁暗暗称奇,回去跟刘云岚说了,刘云岚也猜不透柳儿娘打得啥主意。
第五百三十一章 土产荟萃
青山粉厂于九月一日开张了,虽然只是个小小的作坊,上门道贺的人却不少。槐子和青木在集上摆了酒宴,请亲朋好友、各商行、货栈、酒楼的主人及保长、衙门书办和班头等热闹了一场。家里也摆了酒宴请村里人,酒席开在郑家。
同日,郑家的铺子也开张了,在秦枫的济世堂隔壁。青砖小瓦的房屋,屋檐下悬一匾额,上书“青山土产”四个方方正正的大字,并不出色,就是青木写的。
纜|乳|芟鹿易藕炖苯贰13鸹朴衩滓约坝孟鹱庸傻母魇椒缌澹渎┘移1@苯肥怯煤觳挤熘瞥桑锩婀嗔讼干常荷下滩甲龅睦苯返伲6豢锤娴乃频模挥衩资怯没苵色的麦秸秆编成。
三间铺面全都打通了,极为宽敞明亮,中间用矮竹屏风隔成数个区域。
刘云岚开这个铺子,本是为了自家方便,主要卖些橡子面粉之类的东西。结果,她和菊花逐一细数,发现两家可卖的东西实在是不少。于是,菊花鼓励她索性弄齐全些,等抽出空来了,再建两个小作坊,配合这间铺子。
因此,这铺子里除了橡子面粉、藕粉、山芋粉之外,另有酱菜区、干菜区、腊味区、干果区。
酱菜区有腌辣椒片、腌子生姜、腌豇豆、香辣酱、腐||乳|、腌萝卜干、酱黄瓜、酱菜瓜、酸笋、腌雪里蕻(暂未上市,冬天才有)、辣白菜(暂时未上市,冬天才有),所以必须要重新开酱菜作坊了,不然卖完了还得去方家进货。
干菜区有干笋、干蕨菜、干豇豆、干莴笋条、干木耳、干蘑菇、山芋粉丝、干辣椒、茄子干,野菊花也有,这些都是家里出产的。
腊味区有腊肉、腊鱼、小干鱼、香肠、腊鸡、腊鸭、腌鸡蛋、腌鸭蛋,这也都是家里出产的,只是必须要重新建立腊味作坊了,不然还得从方家进货。
干果区有桃干、杏干、柿饼、栗子、多味黄豆、五香花生、葵花瓜子、南瓜子、莲子、枣子。
菊花跟刘云岚过来逛了一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不知不觉的,原来自家能出产这么多东西。她拉着刘云岚得意地笑起来。
两人见铺子里生意不错,便商议了一下,决定只卖自家出产的,卖完就算。一来她们也忙,没必要把摊子铺太大;二来能保证风味独特,喜欢的人吃了后。他就惦记着这铺子了,今年卖完了只能等明年,越买不着越显金贵。
所以,菊花刚把荷叶鸡的作坊弄稳妥。又开张了腊味作坊,谁让张家猪多、鸡多、鱼多哩。
这些都不难,以前都是做熟的,菊花发愁的是抽不出人来管这腊味作坊。
挑挑拣拣的,最后挑中了吴成的媳妇,也就是小喜的大嫂子来管理,何氏自告奋勇地说,她也能常过去监看,方才把这项目落实。
从此后。张家和郑家养的猪、鸡等物就不对外卖了。不,是不对外卖活的了,而是自家屠宰,自家加工,然后在自家的铺子里对外卖,或者做成荷叶鸡之类的熟食在来喜的铺子里对外卖。
刘云岚则开了酱菜作坊。其实之前为了备货,她早就安排人在家里做这些酱菜了。如今不过是专门另起一摊子,拨人拨房屋治家伙来做这些。
两人原是出于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小心思,却把这土产的生意做得如火如荼,每一批货上市,都被哄抢,这就是她们没想到的了。
九月初,待吴英和丁二成亲后,槐子便带着他们去了三元。买荒地置办铺子,然后一切交给两人打理,嘱咐他们具体事项跟张杨回禀。
紧张忙碌中,菊花差点忘了一桩事,那就是她曾经答应过贺夫人,说等闲了要请她过来玩的。果然。贺老爷恭贺郑家作坊开张的时候,提醒槐子,说弟妹当初可是答应要请他夫人去张宅做客的,可别忘了。
槐子好笑地看着他,说回去一定提醒媳妇。
菊花听槐子回来说过之后,笑着盘算:打墙动土,索性多请几家,不然也得罪人。这种交际只能减少,却无法避免,除非你不跟任何人来往,那实在太奇怪了。
她就跟槐子商量请客的事。
槐子点头道:“偶尔来一次,也不算麻烦。若是怕家里张罗不开,就去集上清辉酒楼请个大师傅来,金掌柜也是咱们相交的,必不难说话。”
菊花摇头道:“甭费心了,她们什么好东西没吃过?像方家,各样富贵怕是都见惯了,我就是再精心准备,也难入她们的眼。因此我想了个主意,直接跟她们把话说明,请她们来捡蘑菇、采木耳、钓鱼、逮兔子和野鸡玩,各人所获的东西都归自己,晚上带回去。晌午也在外边野餐――烧鸡和烤鱼吃。这样又有趣,还省得家里人跟着忙翻天。”
槐子听了眼睛一亮,笑道:“这主意好。不过――”他想象着一群女人在林子里大呼小叫的情形,忍不住笑了起来――“只怕她们累得半死,一样东西也弄不到。嗯,除了能捡些蘑菇。”
菊花笑道:“有些事当然不能让她们自己来了,她们难道不带小子和丫头?真要让她们自己来做这些,到时候麻烦的还是我。”
计议已定,隔天菊花就给各家下了请帖。主要是现在天气正好,正是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菊花金黄的时候,再往后,等天气转凉,山上就没蘑菇了。
这种待客的方式果然让大家耳目一新,都回说一定来。只有两家官眷,觉得菊花将自己跟那些商贾之妇相提并论,很不高兴,便说有事,不能赴会。
结果,到了九月五日,下人回说方家不但去了方夫人,连六小姐都去了,一时间倒踌躇起来,想了想又匆匆准备一番也赶来了。
因下帖子时,菊花另外附书信专门提点,各位夫人小姐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衣服,肯定不会穿那种裙裾拖曳的锦衣华服,代之简便爽利的衣裤和各式披风,又挑选精干的小子和丫鬟跟随。
菊花则准备了十几抬竹椅,就是将竹篙绑在竹椅两侧,上山下山时方便下人抬着她们。指望她们自己爬,那是不可能的,又从云影那买了不少药物。
清了一处山林,将这些娇客带进去,顿时林中就热闹起来。中午,刘婶让人送来烧好的荷叶鸡,又配了各色果子吃食,顺便寻了块空旷的地方,烧烤兔子和鱼,这野餐也像模像样。
这些内宅夫人和小姐聚集在一处,跟郊游似的,各样欢笑趣事也不必细说,只是她们毕竟不同一般人家媳妇,便是在游玩的时候,也不忘了交际应酬。
攀比下家世子女,打听些官场生意上的事,都忙个不了。菊花和高宛儿陪在一边说些应景话。
本来菊花还请了梅子、刘小妹和云影的,但她们或没空,或不喜这样的聚会,刘云岚又怀了身孕,因此只有高宛儿来了。
方靖宇的夫人扫了在菊花身边伺候的葡萄一眼,含笑问道:“先前送了两丫头过来,怎不见她们在张夫人身边伺候?”
菊花微笑道:“方夫人有所不知,我是劳动惯了的,不习惯一堆人在身边伺候,就让她们去竹园喂鸡去了。”
她落落大方地说着,好似在说今天的天气很好一般,听的人群一静,夫人们个个面色诧异。
方六小姐听了面色一滞。
杨风儿曾是她的丫头,虽然她恨她糊涂不争气,气得说哪怕卖了她也不容许自己的丫头给人当妾。后来一想,若是卖了的话,怕是连妾也当不了,要流落青楼也不一定,正好大哥也要送人给张老爷,于是重罚了她,然后任凭她死活不管。
她见菊花举止不俗,想着风儿到底是从小伺候她的,于是想探听一下她在张家过得好不好。但她自己肯定不会问,因此示意嫂子帮着探听一下,没想到是这个结果。
真真是焚琴煮鹤!想必再美好的女子,干了喂鸡喂猪这样的活计,也没有男人会觉得她们美了吧!
方六小姐看着菊花,心里很复杂,她并不觉得菊花有什么不对,只是风儿……这结局到底还是被自己言中了。
贺夫人心里笑翻了天,已经知道菊花脾气的她最是镇定,心道经过今儿这一遭,往后怕是没人再送美女给张老爷了。
有位夫人忍不住揭露菊花道:“张夫人是不想让张老爷把这两女收房吧?这法子倒也妙的很,喂几个月的鸡下来,张老爷怕是就对她们没兴趣了。”
菊花认真地对她道:“我从没有让我家老爷纳妾的打算,比不得黄夫人贤惠。我家老爷也没纳妾的想法。”转头问方夫人,“难道方家送这两人来是要给我家老爷做妾的?”
方夫人凛然,斩截道:“当然不是!人送给张家,就是张家的奴才,自然由张夫人安置,喂猪也罢,喂鸡也罢,那都是她们的福分。”
那黄夫人面上难堪,勉强说道:“张老爷也真舍得,用两个娇滴滴的女子去喂鸡……”
第五百三十二章 青山书院
菊花打断她的话道:“我家老爷自己都喂鸡,我儿子和闺女也喂鸡,我也喂鸡。‘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各人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和手段,喂鸡总比给人当玩物好吧,黄夫人以为呢?”
众人都暗自咽了下口水,看着菊花,见她仿佛不是在说喂鸡,而是谈什么高深的学问似的,都怪异不已。
高宛儿则笑眯眯地看着众人。
贺夫人见黄夫人尴尬的脸色,心里好笑,她对菊花说道:“说到这个,我忍不住就要夸赞弟妹:你们家的荷叶鸡味道真是好。我家老爷先还说要照顾张兄弟生意,所以才去买那荷叶鸡。谁知一吃就上瘾了,说家里厨子做的也比不上铺子里卖的好。如今我们老爷干脆不叫做了,每天都要去杨家熟食铺子买几只,连那鱼和兔子也常买。那铺子生意好得不得了,去晚了还买不到呢!”
众人听了,顺势转移话题,也纷纷夸赞起荷叶鸡来。
方夫人面前正打开了一只荷叶鸡,她用筷子搛起一块鸡脯子肉,举起来微笑道:“这荷叶鸡味道好,除了慢火焖熟、用料均匀外,这鸡怕也是有功劳的。”
众人就发现,刚刚还浅笑闲谈的张夫人,忽然眼神就明亮起来,跟她们说起养鸡的各种趣事,神采飞扬。
连菊花自己也没意识到,她跟郑长河真不愧是父女:郑长河跟人说起种庄稼的话题,那是一头劲;菊花如今也有这毛病,跟人说起鸡鸭鱼,乃至种蘑菇的经来,也会精神一振。
“……我家橡子果和玉米渣多,喂鸡也便宜,把它们散放在林子里,也跟这山上的野鸡差不多了,自然肉质不会差。不像往常。我小的时候,家里穷,没东西喂鸡,我跟哥哥就从柴火堆下面挖蛐蟮,晒干揉碎了拌菜叶喂鸡。像眼下这个季节,田地里秋收了,也会把鸡脚上拴了绳子,牵到田地里找虫子和粮食吃。”
她见方夫人和六小姐以及贺夫人等听得津津有味。又接着说道:“夫人不知道吧,这鸡在田地里找些活食来吃,长得可好了,十来天就能肥一圈。那些日子下的蛋都要大一些……”
她笑吟吟地说着,眼角瞥过几个眼露嫌恶之色的贵妇,半点不觉尴尬。
这正是她的目的:有些人,若是嫌弃了她,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少来往,她还巴不得呢,而乐意跟她来往的,像贺夫人,则半点没有嫌弃的样子。
令她诧异的是。方夫人她看不透,可方六小姐却听得极为认真和专注,看她的目光也不同于先前的端庄有礼,多了些亲近。
贺夫人虽然听得高兴,也没胡乱恭维,她笑道:“听弟妹说的怪有趣的,可是姐姐却不会干这个。若说开间铺子让姐姐打理,姐姐还能应付,旁的就不成了。”
菊花微笑道:“各人专长不同么。是妹妹嗦了,说到这,就忍不住想告诉人高兴高兴,也不管人爱听不爱听。我想这跟擅画擅绣擅弹擅厨艺等等一个样,她们说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必定是兴致盎然的。”
就听扑哧一声笑传来,原来是有个夫人绷不住笑了起来。见人都瞧她,把脸红了,忙道:“听张夫人说得怪有趣的……”
可是那语气却牵强的很,大伙儿明白她刚才肯定是在嘲笑张夫人,竟然把喂鸡和那些高雅的技艺相提并论。
方六小姐眸光一转,扫了围坐的众人一圈。对菊花轻笑道:“是小妹自大了。原以为此类小技,不值一提。今日从张夫人口中听来,另有一番滋味。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有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他指端描绘的“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意境。可见雅俗之间,并无界定,大雅到了极致,必定返璞归真,摒弃人力穿凿,率性而行。小妹忽然有些明白,为何张家山野斋的盆景如此独特了。”她意味深长地对菊花眨眨眼,“听说张老爷可没念过几年书呢!”
方夫人见眼高于顶的小姑竟然说出这样的话,遂也凑趣呵呵笑道:“妹妹就不要说那些‘雅’‘俗’之类的东西了,嫂子也听不明白。不过,我们老爷可是说过,张家出产的鸡肉质细嫩,连那新开的青山土产铺子里卖的腊鸡,味道都比我们家的好。我们老爷还说要跟张老爷请教呢!”
菊花先对方六小姐含笑道:“虽然方小姐如此说,然雅就是雅,俗就是俗。我们乡野之人,耕田渔猎,就算自得其乐,不过都是本色而已,不比真正的君子,取的是‘大巧之朴,浓而后淡’,岂敢相提并论!”
说完又转向方夫人道:“这养鸡也不是什么难事,无非是刚才我说的那些。至于说腊鸡的味道好,并不是说方家的就不好了,其奥妙无非就是‘隔锅饭香’罢了。何况我们家专门卖自家出产的东西,数量只得那么多,人们的心理越发以为它稀奇也是有的。”
贺夫人听后拍手脆笑,对方夫人道:“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往年秋冬,我们家都是买方家的腊味吃的,今年忽然吃了弟妹家的腊味,觉得有点不一样,想要再买,那买办去一趟,回来居然说卖完了,下一批还没做好。夫人想,这不是吊人胃口么?”
众人顿时掩口娇笑起来,纷纷都说是这道理。
方六小姐听了菊花刚才一番话,才真正有些动容:这张夫人既非粗俗不堪,又没有因为习得文墨而不知深浅,倒叫她困惑了。
谈笑间,菊花让人将烤好的鱼、兔等物分发,又让葡萄用现采的蘑菇做了野鸡蘑菇汤,众人又抢着亲自尝试烤鱼,一时间林中热闹非凡,纷纷说今次聚会有趣。
吃喝一番后,又去钓鱼,直至夕阳西斜,各人方带着些土产兴尽而归。
此后,贺夫人和方小姐倒又邀请了菊花几次,无奈张家诸事繁忙。她竟然不得空闲出门。
先不说那新增的两个作坊,单秋季木耳蘑菇两项就让张家上下忙得脚不沾地了。当然,银子也是哗哗地往家流,张家真正进入爆发的时候。
在这里,家族亲眷的力量是不能忽视的,若是全部都用外人,显然不合适。于是,槐子招来了三舅一家。又从张家本家亲戚里挑了两房老实得用的兄弟来给自己帮忙,刺激得大爷爷五爷爷那帮人眼红不已。
青木则把二舅一家叫来了,一来来财两口子都挺能干,能给自己帮忙。二来杨氏也能常跟外婆汪氏见面,至于二舅和二舅母则是附带跟着来的。
正当忙碌的时节,却又出了两桩事,却是干连的,这下整个下塘集的人都兴奋起来,清南村更是忙翻了天。
其一就是今冬县尊召集人力壮丁服徭役,要干一项大工程,旨在拓宽清辉江支流至下塘集一段的河道。
现任的清辉县县令还算个明白人,他见下塘集日新月异。其发展的势头就要超过了清辉县城,待两年任满后,吏部的考评自不必说,便是那油水也是捞得足足的,妙在不需要过分压榨民众。于是忽生雄心,要为百姓办件实事,再捞一件政绩。也不枉人称他一声“父母官”。
因清辉江支流往东南拐弯后,这里穷乡僻壤,且不通往大城镇,而是绕着小青山往南去了。下塘集这一方的百姓想要出去,必须坐船往上游进入清辉江主干道,方才能顺流去往临湖州等地。
这县令听商户们抱怨,来下塘集运货只能用小船,若是大船就要搁浅。很是费事,便动了兴修水利的念头。
他立志要做好事,为免人疑他贪墨,便不许有钱人出钱代服役,亦不许雇人代服役,需亲身自带干粮。去河道上劳作一个月。
消息传来,如郑家这等人家就炸了――青木都忙得不见白天黑日,哪有工夫去修河?这狗屁县令明明就是装模作样,殊不知这么的反而坏事,真要用心的话,还不如趁机向有钱人多收些钱,然后多招些人,早日把这件工程办完。
他正想着要联合集上富户,去跟县令交涉此事,又传来了一个消息,这下县令喜得屁滚尿流,更加迫切地要修河了。于是青木趁机领了个任务,自然不用去服这劳役,只需交钱即可。
这便是第二桩事了:周夫子要来清南村创办青山书院。
也不知朝中发生了何事,宰相周楠(即昔日的周夫子)急流勇退,自呈告老,临去之时,张牙舞爪地拖了四五位重臣下马,牵连无数官员。一夕之间,朝野震动,天下皆惊。
本来这些事跟下塘集老百姓半点也不相干的,可是,周夫子上书皇帝,说他要去乡野创办书院,召集宿学鸿儒聚众讲学,兴盛儒学的自由讲学之风,矫治国之弊病,地点就在他昔日隐居的湖州府治下的小青山。
永平帝大权在握,此时看老师比亲爹还亲,于是满口答应,要财要物均可。
不料被周夫子逼下位的原吏部尚书孙大人却讽刺他,说他妄图借办书院之名义掌控天下读书人,其心可诛,若有朝一日书生们“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摇撼朝廷”,那时将动摇国本。
周夫子一言不发,立即拿出拟好的《书院创办规划》、《书院管理条规》呈给皇帝,显然是早有准备,最近一系列举
丑女 如菊第137部分阅读
欲望文
丑女 如菊第137部分阅读
也闻声从院子里赶出来,见这婆娘堵住自己孙子和外孙子骂。气得就要上前理论。
菊花忙拉住她,沉声问板栗道:“板栗,咋回事?”
板栗还没开口,柳儿娘跳起来又是一大篇话,大意是张家和郑家的娃儿仗着人多,欺负她孙子。
她一边喷口水。一边从身后拉出两个结实的小娃儿,一个跟葫芦差不多大,另一个跟青山差不多大,长得跟孙铁柱很像,一看就知道是孙家后代。两人身上都滚了一身灰尘,脸上也是脏兮兮的。
葫芦站在她面前,等她说完,皱着小眉头道:“谁欺负他们了?不过是闹着玩罢了。”
柳儿娘眼一瞪,牵着小孙子的衣襟直抖,一叠声地问道:“闹着玩?有这样闹着玩的?几个人压在板儿和七斤身上,瞧这身上糊的泥巴。就这样欺负人,欺负了人还不承认?”
黄豆虽然人小,却最是个精明的,又不肯吃亏,他把青山往前一推,大声道:“是板儿先把青山小叔推倒的。瞧我小叔身上也有灰。”
杨氏听了大怒,一捋袖子就要上前跟柳儿娘吵。
葫芦一侧身挡住奶奶,小脸绷得紧紧的,对她道:“奶奶不要插嘴,这是我们小娃儿的事,大人不要搅进来。”一边对板栗使眼色。
杨氏想跟孙子说“这老娘们就是煮不烂的,你吵不过她的”,却被菊花一把拉住,往回拽。她狐疑地瞅了闺女一眼,不明白为啥她当娘的站一旁瞧着,倒让娃儿跟一个婆娘吵。
柳儿娘跟黄豆吵了几句,哪里说得过他,这娃儿从小就跟哥哥姐姐妹妹们吵惯了的,小嘴巴特会拐,一扯扯老远,都没边了,气得柳儿娘对他直瞪眼。
菊花忍不住偷笑起来,梅子也悄悄地捏了捏她手心。
板栗趁着柳儿娘喘气的当儿,上前跟小大人似的对她道:“孙奶奶,你来了现在,一直说不停,也不让我们说话。你问问板儿,我们是不是闹着玩的?咱们一个村的小娃子,哪天不都是打打闹闹的?我跟泥鳅一天要打好几架,谁也没生气过,三顺叔也没跑来骂我欺负泥鳅,我奶奶也没去骂泥鳅欺负我。”
秀气的泥鳅依旧留着杩子盖头,只在顶门上扎了个结,他听板栗这么说,便往前一站,睁着黑亮的眼珠对柳儿娘道:“孙奶奶,我们常打架的。我还跟亮子打架哩。我打不过他,就跟板栗一块上,才把他打倒了。大嘴叔也没骂过我们哩。”
阔嘴巴、大鼻子的赵亮听了这话。呵呵一笑,嘴巴裂到耳门,摸着脑袋连连点头。
葫芦却问那个大一些的小娃儿道:“七斤,那往后是不是咱们都不要理你了?为这点小事把大人都扯进来,说那些有钱了、当官了的话,谁都跟你这样?”
七斤听了心慌,又见小伙伴们都鄙夷地瞅他,觉得很丢人。遂涨红了脸对奶奶道:“奶奶,我们闹着玩的。哪一天不打几架?刚才是板儿推倒了青山,我们才哄到一块打闹的。我跟板儿又没摔坏了。你快去姑姑家吧。”
柳儿娘见孙子帮人家说话,以为是被欺负怕了。气得脸都变了色,喝骂道:“你个缺心眼的小砍头鬼,人家哄你哩,你当真哩?这打了人,还编出一套理由来,个个都帮他老张家。嗳哟!这清南村没法住了……”
她拍着大腿干嚎起来。
却听一声清脆的童音大喝道:“葫芦,板栗,走啦!咱们男人家,跟她个娘们掰扯啥?你能扯得清?夫子都说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菊花听了一呆,循声望去,却是赵锋那娃儿,真是好大一个 “小男人”――
头上扎着两个小羊角,穿着紧身利落的短装,手里握着张杨送他的木剑,轻蔑地瞧着柳儿娘。见她收声张口结舌地看向自己。鼻子里轻哼了一声,然后翻眼望天,一副不把她当回事的吊儿郎当相。
柳儿娘咽了下口水,她还真有些怕这娃儿:一岁多的时候就敢跟她打架,这会子都九岁了,壮实的很,看起来倒像十一二岁的样子,要是她再骂。没准这小子就敢领着一帮娃儿把她一顿狠揍。
正生气的时候,黄豆跳了出来,昂首挺胸,展尽平生所学,煞有介事地说了一通话,噎得柳儿娘直翻白眼。一声也不敢言语。
“就是,跟她扯不清。‘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斗大的字不识两箩筐,还喜欢骂人,也不嫌丢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板儿,‘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你自己说,咱们可是欺负你了?”
这都哪儿跟哪儿呀!
菊花听得心里直抽,直想放声大笑,差点憋成内伤;小葱也很无语地瞅着小表弟,这娃儿想必觉得这几句话念出来吓倒一片人吧!
板栗和葫芦一边一个,拉着这小子转头就走――实在太丢人了!
旁人不懂,李敬文、泥鳅等大点的娃儿还是懂的,他们听黄豆胡乱拽文,一个个笑得弯了腰。
柳儿娘不知小娃儿们笑啥,还以为黄豆说了好高深的学问哩,因为,她常听孙子在家读“子曰”。她不敢回话,怕说错了娃儿们笑得更厉害,只得恨恨地看了杨氏和菊花一眼,一言不发,拉着孙子转头就走,扯得两娃儿直趔趄,嘴里抱怨不休。
这里众人哄笑着也跟在葫芦身后往郑家去。
菊花见赵锋瞅着柳儿娘的背影,十分得意的模样,故意板脸道:“锋儿,你好本事哩。照你那话的意思,菊花姐姐也难养,是不是?”
赵锋难得地红脸道:“又没说菊花姐姐。”
菊花疑惑道:“难道我不是女子?”
赵锋吭哧两声说不出话来。他不喜欢读书,哪懂那许多东西,也就记得几句现成的,这一句常被小娃儿们用来骂人,他自然就记住了。
小葱撇撇嘴道:“这句话的意思根本不是说女人的,三叔乱说。”
李敬文和泥鳅急忙问小葱,这句话难道另有解释?
葫芦见小葱不说话,便主动道:“这个‘女’指的是‘汝’。”
李敬文诧异地问道:“夫子可不是这么说的。”
葫芦等人看了菊花一眼,就不作声了。
第五百三十零章 杨氏的高论
杨氏见孙子小小的人儿,几句话就把柳儿娘这个难缠的婆娘说得灰溜溜地夹着尾巴走了,她都还没上场哩。往年跟这婆娘吵架,就算打得鼻青脸肿,也没能让她松口认输退让,想不到孙子背了几句书,就让她闭嘴了。
她心里着实得意,欢喜得合不拢嘴,忍不住对黄豆赞道:“黄豆还没上学哩,都会背书了。愣是说得那老娘们没话回。”
葫芦见黄豆犹不知错,一副洋洋得意的神情,气得伸手揪住他耳朵,揪得黄豆歪着脑袋躲闪,连连呼疼,偏另一边胳膊让板栗夹得紧紧的,挣也挣不脱,便高声嚷叫起来。
杨氏急忙上来掰葫芦的手,一边责怪道:“你做啥揪他耳朵?”
葫芦狠瞪了黄豆一眼,对杨氏道:“奶奶,你信他胡说八道!”
杨氏诧异地问道:“咋了?黄豆背错了?”这是很有可能的,他到底才四岁哩。
葫芦无奈地说道:“没背错,是……用错了。这话不是这么用的。”
听说没背错,杨氏放了心,嗔怪地对大孙子说道:“没背错不就成了。他才这么点大,用错了也难怪。”想想又纳闷,“咋用错了?奶奶觉得他念得顺溜的很,怪好听的。”
小娃儿们听了又是一阵哄笑,菊花也哭笑不得地瞧着老娘。
板栗对着黄豆呵斥道:“你好本事哩,啥话都敢往上堆,你当是堆稻草哩?这句子是这么用的么?”
小葱皱着可爱的小鼻子道:“糊弄人呗!还真叫他唬住了。”
黄豆不服气地嘀咕道:“又没背错……”
杨氏见黄豆有些丧气,忽然一拍手道:“我说你们这几个娃儿,都赶不上黄豆聪明。怪不得往常你姑姑总说你们,拎着你们耳朵叫你们读书脑子要活泛些。我先还不觉得,今儿才晓得,你们还真是死脑筋。”
这下,不但菊花愣住了,连葫芦几个都愣住了。一齐停下脚步,站在郑家院子当中,不明所以地瞧着杨氏。
杨氏见儿子闺女孙子外孙子一齐看着自己,对葫芦翻了下眼皮,说道:“咋了,还不服气?奶奶也是斗大的字不认得一个,也不晓得你们为啥说黄豆错了,也不管咋样才算对。奶奶就晓得一样:你们吵了半天,也没让那婆娘歇嘴,还越骂越凶,可黄豆一开口。就把那婆娘说得不敢吭声,灰溜溜地夹着尾巴走了。奶奶就觉得,黄豆他就是说对了。”
最后一句话是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出来的。
小娃儿们都被杨氏的“高论”震住了,葫芦和板栗想要反驳,却不知从何说起,便把目光投向菊花。
菊花有些好笑,没想到娘还这么能说,换个角度来看,黄豆这番话确实唬住了柳儿娘。不过……
她还没想完呢,就听杨氏又问道:“葫芦,板栗,你们说,那镰刀是干啥用的?”
板栗撇撇嘴道:“砍柴呗,割稻、割麦、割韭菜,用处多着哩。外婆太瞧不起人了。我又不是三岁小娃儿,咋能不晓得这个。”
杨氏笑道:“镰刀都是用来割东西的,可是咱们把它绑在竹竿上,用来勾桃子,也没人说这么用不对哩。从来咱们田里都是种稻子的,再不然也要种旁的庄稼,可你娘偏弄了块水田养黄鳝泥鳅。这要是搁往常,我肯定要骂她瞎折腾。可是你瞧。那黄鳝和泥鳅比稻子还卖的钱多一些。买了荒地,总要种玉米、黄豆、山芋啥的,可你娘非要种竹子,种了竹子不算,还在林子里养鸡,我活了这么大。也没见人这么干过……”
杨氏掰着手指头细数,越说越来劲,最后总结道:“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想咋用就咋用;地是死的,人是活的,想咋种就咋种;你们那个书也是死的,人是活的,非得那么讲究?”
葫芦和板栗万没料到大字不识一个的杨氏居然说了这么大一篇话,他们心里很憋屈: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奶奶(外婆)说得有理,可又觉得黄豆那么说确实不对,因此满脸郁闷。
李敬文和泥鳅等人也傻眼――郑奶奶的话好像蛮高深的样子哩!
黄豆心里乐得找不着北了,不过他很知眼色,面上装作没事人一样,省得惹得哥哥姐姐们一起围攻他,他笑眯眯瞅着菊花,心想姑姑会咋说哩?
菊花先是笑了一通好的,然后才搀住杨氏的胳膊,扶她去纜|乳|芟伦拢秩猛薅且捕颊伊税宓首拢哦匝钍洗蟠蟮乜湓薜溃骸澳锼档谜婧谩1妊玫姆蜃硬徊睿按掷聿徊凇!?
杨氏虽然在据理力争,摆出一副死抬杠的样子,可听菊花真说她说得对,又疑惑又难为情起来,忸怩地问道:“你这闺女,就晓得哄娘,当娘是小娃子哩!”
菊花咳嗽了一声,看着这帮才念了几年书、被杨氏绕糊涂的娃儿们,除了刘三顺家的泥鳅黄鳝、赵大嘴家的亮子、赵锋、李敬文李敬武兄弟经常去橡园玩,自己认得外,其他的娃儿都不大认得。
她说道:“我娘说的话,一言以蔽之,凡事‘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黄豆背的句子没错,这么胡乱运用就不对了。可他偏偏用在跟七斤奶奶吵架的时候,七斤奶奶又是不识字的,被他唬住了,所以又用对了;换个识字的人就肯定要出丑,这是‘因人而异’。但今儿这么用,可以;明儿再这么用,就不灵了,因为七斤回家肯定要对他奶奶说,这是‘因时而异’。在咱们清南村,识字的人不多,刚才除了我,也就葫芦、板栗、李敬文、泥鳅几个大的懂那话的意思,若是换个地方,比如在清辉城里,又或者是京城,那儿读书识字的人多,你们想,要是黄豆说了这话,会是啥效果?”
她扫一眼恍然大悟的娃儿们,笑道:“这就是‘因地制宜’了。当然。这么说有些牵强,‘因地制宜’通常有另外的意思,是根据一个地方的气候、水土、地势、人情风俗等,做些合适的事情。”
泥鳅兴奋地说道:“我晓得了,我爹常说我小姑爷最会做生意了,见啥人说啥样的话,一人一个样。这不就是‘因人而异’了。”
板栗乐呵呵地说道:“我们家从山上接水下来,就是‘因地制宜’了。还有。北方种麦多一些,南方种稻子多一些,我们这里又种麦子也种稻子,也是‘因地制宜’。”
葫芦也似乎有心得。微微一笑,准备说什么,却又闭上了嘴,惹得秦淼和红椒都扯着他问,偏他只是笑,就是不说话。
赵锋跟着武断地总结道:“只要能说得那婆娘不敢龇牙,黄豆这书就背的对。”
大家哄笑。
菊花看着一帮萝卜头叽叽喳喳地议论不休,跟梅子一起偷笑起来,杨氏也终于相信菊花是真夸她。顿时满脸笑容,觉得底气足了不少。
梅子一边纳鞋底子,一边羡慕地对菊花道:“菊花,你能说好些道理,我就不会说。”
菊花微笑道:“你不说,可是你为人行事就是最好的了,要不我能跟你这么好?有些人嘴上说一套。干出来的事却让人瞧不起。”
梅子听了有些难为情,瞥了菊花一眼,却高兴地抿嘴笑了。
吵闹了一番,小娃儿们叽叽喳喳地问板栗和葫芦,下午可是要去打兔子。待板栗说是后,立即一哄上前,围着板栗,说要跟他们一块去。
泥鳅眼珠一转。冲着菊花讨好地笑道:“菊花姑姑,我想跟板栗一块去打兔子,我正好带了弹弓哩。”
他因菊花跟他亲姑姑刘小妹像姐妹一样,所以也喊菊花为姑姑。
菊花喜欢小娃儿,当然不会嫌弃他们来橡园,但也不大欢迎他们去。
为何呢?因为山上也是有危险的。自家的娃儿。甚至娘家的侄儿们,出了事自己都能担着,可是别人家的娃儿要是在自己家的林子里被蛇咬了,或者是摔了,或者是被荆棘戳了手脚,那都是说不清的事。
她便为难地对小娃儿们说了自己的担忧,又对他们道,如今也不算太忙,不如回家跟各自的爹说,让他们找一天空闲,亲自带着他们去张家山上打兔子,她回头就跟板栗爹说这事。
李敬文懂事的很,他见菊花为难,便对小娃儿们说道:“菊花婶婶说的对,咱们这么多小娃儿去了,要是磕了碰了,大人肯定要怪婶婶。刚才七斤的奶奶不就是找事么?她家七斤还没咋地哩,就骂葫芦和板栗欺负人,这要是在板栗家山上碰伤了,那还不吵翻天了,再说,山上可是有蛇的。”
梅子见儿子这么懂事,十分高兴,摸摸他头道:“等你爹哪天有空闲了,娘跟他一块陪你们去。今儿就不去了,反正菊花婶婶家的山又不能长腿跑了。”
李敬文笑着点点头,转身找小葱说话。
泥鳅等人听了,有失望的,有心急立即回家叫人的,各自做了选择。只有赵锋无所谓地说道:“我才不怕哩,我娘也不会找菊花姐姐的麻烦。板栗,走吧。你还在磨蹭啥哩?”
于是菊花辞别杨氏,带着板栗等人回橡园,跟着一块去的还有赵锋和泥鳅。泥鳅家去叫了个小子跟着自己,却把弟弟黄鳝赶回去了,说他太小,跟着添乱。
不说板栗和葫芦等娃儿在师傅教导下练习箭术,且说柳儿娘回到家,越想越窝火,拍桌子掼板凳地骂七斤和板儿不争气,连个四岁的小娃儿也比不过,害她丢脸。
七斤还算聪明,书读得不错,虽然不能跟菊花似的,说出一番道理,却也晓得黄豆拽文,因此不服气地对奶奶道:“他那都是瞎说的。背书谁不会。”
柳儿娘瞪眼道:“那你咋不背哩?”
七斤嘟着嘴道:“那也不能乱显摆哩,白惹人笑话。奶奶没见敬文他们都笑了么?葫芦和板栗也把弟弟拉走了,就是嫌黄豆丢人。”
柳儿娘立马来劲了,睁大眼睛问:“丢人?黄豆背的不对?”
原来不是笑她哩!
七斤摇头道:“背的对。就是……就是……”
他苦恼地“就是”了半天,最后不耐烦地说道:“背书也不是随便背的,东扯西拉可不成。黄豆就是东扯西拉,所以才惹人笑。”
柳儿娘问准了孙子,先前那些娃儿不是笑自己,而是笑黄豆,便大大地松了口气,等回过味来,就想着怎样扳回面子。
她隔日就在外面说黄豆背书东扯西拉,小小年纪就会糊弄人云云。
可是,那些大点的娃儿当晚就跟家里人学说了今儿河边发生的事,因此,柳儿娘不但没扳回面子,反而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说她愣是叫一个四岁的娃儿念几句书就唬呆了,气得她半死,又无可奈何。
这日,她带着个下人去村里碓房舂米,还没进碓房,就听见里面有媳妇说笑:“……都说黄豆能耐哩,将来怕是比小石头都厉害。你说这么点大的小娃儿,咋那么机灵哩,愣是把柳儿娘唬得一愣一愣的……”
她气得怔住了,等反应过来,就要冲进去骂人,却听见杨氏的声音:“可别这么说。他一个小娃儿懂啥?跟着他哥哥背了两句书,就不知天高地厚起来,也就糊弄咱们不识字的人,叫那真正读书的人听了还不笑掉大牙哩!那天晚上我青木回家听说这事就骂了他……”
柳儿娘简直要热泪盈眶:这话说得多实在!
她不得不承认,杨氏这个时候没有趁机嘲笑她,而是承认自己孙子糊弄人,又承认她自己也是大字不识的,还真不是一般的厚道。想想自己跟郑家张家,到底也没大仇,一直闹了这么些年,算啥哩?
她正心里五味杂陈,就见杨氏从碓房里出来,一边拍打身上的灰尘,看见她一愣,接着又有两个媳妇各挑了担米和谷糠出来,说道:“老太太,走了。”
柳儿娘没说话,却也没像往常那样,对杨氏摆脸色,招呼挑谷子的小子,将稻谷挑进碓房去了。进去后,也没骂刚才说她闲话的媳妇。
杨氏见这婆娘今儿难得安静起来,不禁暗暗称奇,回去跟刘云岚说了,刘云岚也猜不透柳儿娘打得啥主意。
第五百三十一章 土产荟萃
青山粉厂于九月一日开张了,虽然只是个小小的作坊,上门道贺的人却不少。槐子和青木在集上摆了酒宴,请亲朋好友、各商行、货栈、酒楼的主人及保长、衙门书办和班头等热闹了一场。家里也摆了酒宴请村里人,酒席开在郑家。
同日,郑家的铺子也开张了,在秦枫的济世堂隔壁。青砖小瓦的房屋,屋檐下悬一匾额,上书“青山土产”四个方方正正的大字,并不出色,就是青木写的。
纜|乳|芟鹿易藕炖苯贰13鸹朴衩滓约坝孟鹱庸傻母魇椒缌澹渎┘移1@苯肥怯煤觳挤熘瞥桑锩婀嗔讼干常荷下滩甲龅睦苯返伲6豢锤娴乃频模挥衩资怯没苵色的麦秸秆编成。
三间铺面全都打通了,极为宽敞明亮,中间用矮竹屏风隔成数个区域。
刘云岚开这个铺子,本是为了自家方便,主要卖些橡子面粉之类的东西。结果,她和菊花逐一细数,发现两家可卖的东西实在是不少。于是,菊花鼓励她索性弄齐全些,等抽出空来了,再建两个小作坊,配合这间铺子。
因此,这铺子里除了橡子面粉、藕粉、山芋粉之外,另有酱菜区、干菜区、腊味区、干果区。
酱菜区有腌辣椒片、腌子生姜、腌豇豆、香辣酱、腐||乳|、腌萝卜干、酱黄瓜、酱菜瓜、酸笋、腌雪里蕻(暂未上市,冬天才有)、辣白菜(暂时未上市,冬天才有),所以必须要重新开酱菜作坊了,不然卖完了还得去方家进货。
干菜区有干笋、干蕨菜、干豇豆、干莴笋条、干木耳、干蘑菇、山芋粉丝、干辣椒、茄子干,野菊花也有,这些都是家里出产的。
腊味区有腊肉、腊鱼、小干鱼、香肠、腊鸡、腊鸭、腌鸡蛋、腌鸭蛋,这也都是家里出产的,只是必须要重新建立腊味作坊了,不然还得从方家进货。
干果区有桃干、杏干、柿饼、栗子、多味黄豆、五香花生、葵花瓜子、南瓜子、莲子、枣子。
菊花跟刘云岚过来逛了一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不知不觉的,原来自家能出产这么多东西。她拉着刘云岚得意地笑起来。
两人见铺子里生意不错,便商议了一下,决定只卖自家出产的,卖完就算。一来她们也忙,没必要把摊子铺太大;二来能保证风味独特,喜欢的人吃了后。他就惦记着这铺子了,今年卖完了只能等明年,越买不着越显金贵。
所以,菊花刚把荷叶鸡的作坊弄稳妥。又开张了腊味作坊,谁让张家猪多、鸡多、鱼多哩。
这些都不难,以前都是做熟的,菊花发愁的是抽不出人来管这腊味作坊。
挑挑拣拣的,最后挑中了吴成的媳妇,也就是小喜的大嫂子来管理,何氏自告奋勇地说,她也能常过去监看,方才把这项目落实。
从此后。张家和郑家养的猪、鸡等物就不对外卖了。不,是不对外卖活的了,而是自家屠宰,自家加工,然后在自家的铺子里对外卖,或者做成荷叶鸡之类的熟食在来喜的铺子里对外卖。
刘云岚则开了酱菜作坊。其实之前为了备货,她早就安排人在家里做这些酱菜了。如今不过是专门另起一摊子,拨人拨房屋治家伙来做这些。
两人原是出于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小心思,却把这土产的生意做得如火如荼,每一批货上市,都被哄抢,这就是她们没想到的了。
九月初,待吴英和丁二成亲后,槐子便带着他们去了三元。买荒地置办铺子,然后一切交给两人打理,嘱咐他们具体事项跟张杨回禀。
紧张忙碌中,菊花差点忘了一桩事,那就是她曾经答应过贺夫人,说等闲了要请她过来玩的。果然。贺老爷恭贺郑家作坊开张的时候,提醒槐子,说弟妹当初可是答应要请他夫人去张宅做客的,可别忘了。
槐子好笑地看着他,说回去一定提醒媳妇。
菊花听槐子回来说过之后,笑着盘算:打墙动土,索性多请几家,不然也得罪人。这种交际只能减少,却无法避免,除非你不跟任何人来往,那实在太奇怪了。
她就跟槐子商量请客的事。
槐子点头道:“偶尔来一次,也不算麻烦。若是怕家里张罗不开,就去集上清辉酒楼请个大师傅来,金掌柜也是咱们相交的,必不难说话。”
菊花摇头道:“甭费心了,她们什么好东西没吃过?像方家,各样富贵怕是都见惯了,我就是再精心准备,也难入她们的眼。因此我想了个主意,直接跟她们把话说明,请她们来捡蘑菇、采木耳、钓鱼、逮兔子和野鸡玩,各人所获的东西都归自己,晚上带回去。晌午也在外边野餐――烧鸡和烤鱼吃。这样又有趣,还省得家里人跟着忙翻天。”
槐子听了眼睛一亮,笑道:“这主意好。不过――”他想象着一群女人在林子里大呼小叫的情形,忍不住笑了起来――“只怕她们累得半死,一样东西也弄不到。嗯,除了能捡些蘑菇。”
菊花笑道:“有些事当然不能让她们自己来了,她们难道不带小子和丫头?真要让她们自己来做这些,到时候麻烦的还是我。”
计议已定,隔天菊花就给各家下了请帖。主要是现在天气正好,正是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菊花金黄的时候,再往后,等天气转凉,山上就没蘑菇了。
这种待客的方式果然让大家耳目一新,都回说一定来。只有两家官眷,觉得菊花将自己跟那些商贾之妇相提并论,很不高兴,便说有事,不能赴会。
结果,到了九月五日,下人回说方家不但去了方夫人,连六小姐都去了,一时间倒踌躇起来,想了想又匆匆准备一番也赶来了。
因下帖子时,菊花另外附书信专门提点,各位夫人小姐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衣服,肯定不会穿那种裙裾拖曳的锦衣华服,代之简便爽利的衣裤和各式披风,又挑选精干的小子和丫鬟跟随。
菊花则准备了十几抬竹椅,就是将竹篙绑在竹椅两侧,上山下山时方便下人抬着她们。指望她们自己爬,那是不可能的,又从云影那买了不少药物。
清了一处山林,将这些娇客带进去,顿时林中就热闹起来。中午,刘婶让人送来烧好的荷叶鸡,又配了各色果子吃食,顺便寻了块空旷的地方,烧烤兔子和鱼,这野餐也像模像样。
这些内宅夫人和小姐聚集在一处,跟郊游似的,各样欢笑趣事也不必细说,只是她们毕竟不同一般人家媳妇,便是在游玩的时候,也不忘了交际应酬。
攀比下家世子女,打听些官场生意上的事,都忙个不了。菊花和高宛儿陪在一边说些应景话。
本来菊花还请了梅子、刘小妹和云影的,但她们或没空,或不喜这样的聚会,刘云岚又怀了身孕,因此只有高宛儿来了。
方靖宇的夫人扫了在菊花身边伺候的葡萄一眼,含笑问道:“先前送了两丫头过来,怎不见她们在张夫人身边伺候?”
菊花微笑道:“方夫人有所不知,我是劳动惯了的,不习惯一堆人在身边伺候,就让她们去竹园喂鸡去了。”
她落落大方地说着,好似在说今天的天气很好一般,听的人群一静,夫人们个个面色诧异。
方六小姐听了面色一滞。
杨风儿曾是她的丫头,虽然她恨她糊涂不争气,气得说哪怕卖了她也不容许自己的丫头给人当妾。后来一想,若是卖了的话,怕是连妾也当不了,要流落青楼也不一定,正好大哥也要送人给张老爷,于是重罚了她,然后任凭她死活不管。
她见菊花举止不俗,想着风儿到底是从小伺候她的,于是想探听一下她在张家过得好不好。但她自己肯定不会问,因此示意嫂子帮着探听一下,没想到是这个结果。
真真是焚琴煮鹤!想必再美好的女子,干了喂鸡喂猪这样的活计,也没有男人会觉得她们美了吧!
方六小姐看着菊花,心里很复杂,她并不觉得菊花有什么不对,只是风儿……这结局到底还是被自己言中了。
贺夫人心里笑翻了天,已经知道菊花脾气的她最是镇定,心道经过今儿这一遭,往后怕是没人再送美女给张老爷了。
有位夫人忍不住揭露菊花道:“张夫人是不想让张老爷把这两女收房吧?这法子倒也妙的很,喂几个月的鸡下来,张老爷怕是就对她们没兴趣了。”
菊花认真地对她道:“我从没有让我家老爷纳妾的打算,比不得黄夫人贤惠。我家老爷也没纳妾的想法。”转头问方夫人,“难道方家送这两人来是要给我家老爷做妾的?”
方夫人凛然,斩截道:“当然不是!人送给张家,就是张家的奴才,自然由张夫人安置,喂猪也罢,喂鸡也罢,那都是她们的福分。”
那黄夫人面上难堪,勉强说道:“张老爷也真舍得,用两个娇滴滴的女子去喂鸡……”
第五百三十二章 青山书院
菊花打断她的话道:“我家老爷自己都喂鸡,我儿子和闺女也喂鸡,我也喂鸡。‘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各人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和手段,喂鸡总比给人当玩物好吧,黄夫人以为呢?”
众人都暗自咽了下口水,看着菊花,见她仿佛不是在说喂鸡,而是谈什么高深的学问似的,都怪异不已。
高宛儿则笑眯眯地看着众人。
贺夫人见黄夫人尴尬的脸色,心里好笑,她对菊花说道:“说到这个,我忍不住就要夸赞弟妹:你们家的荷叶鸡味道真是好。我家老爷先还说要照顾张兄弟生意,所以才去买那荷叶鸡。谁知一吃就上瘾了,说家里厨子做的也比不上铺子里卖的好。如今我们老爷干脆不叫做了,每天都要去杨家熟食铺子买几只,连那鱼和兔子也常买。那铺子生意好得不得了,去晚了还买不到呢!”
众人听了,顺势转移话题,也纷纷夸赞起荷叶鸡来。
方夫人面前正打开了一只荷叶鸡,她用筷子搛起一块鸡脯子肉,举起来微笑道:“这荷叶鸡味道好,除了慢火焖熟、用料均匀外,这鸡怕也是有功劳的。”
众人就发现,刚刚还浅笑闲谈的张夫人,忽然眼神就明亮起来,跟她们说起养鸡的各种趣事,神采飞扬。
连菊花自己也没意识到,她跟郑长河真不愧是父女:郑长河跟人说起种庄稼的话题,那是一头劲;菊花如今也有这毛病,跟人说起鸡鸭鱼,乃至种蘑菇的经来,也会精神一振。
“……我家橡子果和玉米渣多,喂鸡也便宜,把它们散放在林子里,也跟这山上的野鸡差不多了,自然肉质不会差。不像往常。我小的时候,家里穷,没东西喂鸡,我跟哥哥就从柴火堆下面挖蛐蟮,晒干揉碎了拌菜叶喂鸡。像眼下这个季节,田地里秋收了,也会把鸡脚上拴了绳子,牵到田地里找虫子和粮食吃。”
她见方夫人和六小姐以及贺夫人等听得津津有味。又接着说道:“夫人不知道吧,这鸡在田地里找些活食来吃,长得可好了,十来天就能肥一圈。那些日子下的蛋都要大一些……”
她笑吟吟地说着,眼角瞥过几个眼露嫌恶之色的贵妇,半点不觉尴尬。
这正是她的目的:有些人,若是嫌弃了她,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少来往,她还巴不得呢,而乐意跟她来往的,像贺夫人,则半点没有嫌弃的样子。
令她诧异的是。方夫人她看不透,可方六小姐却听得极为认真和专注,看她的目光也不同于先前的端庄有礼,多了些亲近。
贺夫人虽然听得高兴,也没胡乱恭维,她笑道:“听弟妹说的怪有趣的,可是姐姐却不会干这个。若说开间铺子让姐姐打理,姐姐还能应付,旁的就不成了。”
菊花微笑道:“各人专长不同么。是妹妹嗦了,说到这,就忍不住想告诉人高兴高兴,也不管人爱听不爱听。我想这跟擅画擅绣擅弹擅厨艺等等一个样,她们说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必定是兴致盎然的。”
就听扑哧一声笑传来,原来是有个夫人绷不住笑了起来。见人都瞧她,把脸红了,忙道:“听张夫人说得怪有趣的……”
可是那语气却牵强的很,大伙儿明白她刚才肯定是在嘲笑张夫人,竟然把喂鸡和那些高雅的技艺相提并论。
方六小姐眸光一转,扫了围坐的众人一圈。对菊花轻笑道:“是小妹自大了。原以为此类小技,不值一提。今日从张夫人口中听来,另有一番滋味。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有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他指端描绘的“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意境。可见雅俗之间,并无界定,大雅到了极致,必定返璞归真,摒弃人力穿凿,率性而行。小妹忽然有些明白,为何张家山野斋的盆景如此独特了。”她意味深长地对菊花眨眨眼,“听说张老爷可没念过几年书呢!”
方夫人见眼高于顶的小姑竟然说出这样的话,遂也凑趣呵呵笑道:“妹妹就不要说那些‘雅’‘俗’之类的东西了,嫂子也听不明白。不过,我们老爷可是说过,张家出产的鸡肉质细嫩,连那新开的青山土产铺子里卖的腊鸡,味道都比我们家的好。我们老爷还说要跟张老爷请教呢!”
菊花先对方六小姐含笑道:“虽然方小姐如此说,然雅就是雅,俗就是俗。我们乡野之人,耕田渔猎,就算自得其乐,不过都是本色而已,不比真正的君子,取的是‘大巧之朴,浓而后淡’,岂敢相提并论!”
说完又转向方夫人道:“这养鸡也不是什么难事,无非是刚才我说的那些。至于说腊鸡的味道好,并不是说方家的就不好了,其奥妙无非就是‘隔锅饭香’罢了。何况我们家专门卖自家出产的东西,数量只得那么多,人们的心理越发以为它稀奇也是有的。”
贺夫人听后拍手脆笑,对方夫人道:“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往年秋冬,我们家都是买方家的腊味吃的,今年忽然吃了弟妹家的腊味,觉得有点不一样,想要再买,那买办去一趟,回来居然说卖完了,下一批还没做好。夫人想,这不是吊人胃口么?”
众人顿时掩口娇笑起来,纷纷都说是这道理。
方六小姐听了菊花刚才一番话,才真正有些动容:这张夫人既非粗俗不堪,又没有因为习得文墨而不知深浅,倒叫她困惑了。
谈笑间,菊花让人将烤好的鱼、兔等物分发,又让葡萄用现采的蘑菇做了野鸡蘑菇汤,众人又抢着亲自尝试烤鱼,一时间林中热闹非凡,纷纷说今次聚会有趣。
吃喝一番后,又去钓鱼,直至夕阳西斜,各人方带着些土产兴尽而归。
此后,贺夫人和方小姐倒又邀请了菊花几次,无奈张家诸事繁忙。她竟然不得空闲出门。
先不说那新增的两个作坊,单秋季木耳蘑菇两项就让张家上下忙得脚不沾地了。当然,银子也是哗哗地往家流,张家真正进入爆发的时候。
在这里,家族亲眷的力量是不能忽视的,若是全部都用外人,显然不合适。于是,槐子招来了三舅一家。又从张家本家亲戚里挑了两房老实得用的兄弟来给自己帮忙,刺激得大爷爷五爷爷那帮人眼红不已。
青木则把二舅一家叫来了,一来来财两口子都挺能干,能给自己帮忙。二来杨氏也能常跟外婆汪氏见面,至于二舅和二舅母则是附带跟着来的。
正当忙碌的时节,却又出了两桩事,却是干连的,这下整个下塘集的人都兴奋起来,清南村更是忙翻了天。
其一就是今冬县尊召集人力壮丁服徭役,要干一项大工程,旨在拓宽清辉江支流至下塘集一段的河道。
现任的清辉县县令还算个明白人,他见下塘集日新月异。其发展的势头就要超过了清辉县城,待两年任满后,吏部的考评自不必说,便是那油水也是捞得足足的,妙在不需要过分压榨民众。于是忽生雄心,要为百姓办件实事,再捞一件政绩。也不枉人称他一声“父母官”。
因清辉江支流往东南拐弯后,这里穷乡僻壤,且不通往大城镇,而是绕着小青山往南去了。下塘集这一方的百姓想要出去,必须坐船往上游进入清辉江主干道,方才能顺流去往临湖州等地。
这县令听商户们抱怨,来下塘集运货只能用小船,若是大船就要搁浅。很是费事,便动了兴修水利的念头。
他立志要做好事,为免人疑他贪墨,便不许有钱人出钱代服役,亦不许雇人代服役,需亲身自带干粮。去河道上劳作一个月。
消息传来,如郑家这等人家就炸了――青木都忙得不见白天黑日,哪有工夫去修河?这狗屁县令明明就是装模作样,殊不知这么的反而坏事,真要用心的话,还不如趁机向有钱人多收些钱,然后多招些人,早日把这件工程办完。
他正想着要联合集上富户,去跟县令交涉此事,又传来了一个消息,这下县令喜得屁滚尿流,更加迫切地要修河了。于是青木趁机领了个任务,自然不用去服这劳役,只需交钱即可。
这便是第二桩事了:周夫子要来清南村创办青山书院。
也不知朝中发生了何事,宰相周楠(即昔日的周夫子)急流勇退,自呈告老,临去之时,张牙舞爪地拖了四五位重臣下马,牵连无数官员。一夕之间,朝野震动,天下皆惊。
本来这些事跟下塘集老百姓半点也不相干的,可是,周夫子上书皇帝,说他要去乡野创办书院,召集宿学鸿儒聚众讲学,兴盛儒学的自由讲学之风,矫治国之弊病,地点就在他昔日隐居的湖州府治下的小青山。
永平帝大权在握,此时看老师比亲爹还亲,于是满口答应,要财要物均可。
不料被周夫子逼下位的原吏部尚书孙大人却讽刺他,说他妄图借办书院之名义掌控天下读书人,其心可诛,若有朝一日书生们“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摇撼朝廷”,那时将动摇国本。
周夫子一言不发,立即拿出拟好的《书院创办规划》、《书院管理条规》呈给皇帝,显然是早有准备,最近一系列举
丑女 如菊第137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