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作者:卫十七娘
第47节
李昉不敢违背,垂眸拾级而上,到了李玚御座一侧,抬眼时无意瞥见了李玚身后郇弼的婉叹,不由一怔。 李玚将一道奏疏递了过来:“你瞧瞧这道奏疏罢。” 那道奏疏是节帅传入京师的,李昉接过时心下便有异样之感,展开一看脸色大变。 “……谢司空起草三省,朝端有声,天子识面,宰衡动听,曾殷南山之雷,剖赤县之剧,先拖迹于诸侯,后正身于省台,秉笔十载,未闻有失,一朝下狱,臣实惶恐。忽闻讣至,便觉忽忽若有所亡,究其因果,目朝中空阔,无敢托付疏谏,更有j,i,an佞小人,闭塞圣听,臣今敢以死请,愿圣人开张圣听,诛除佞逆。” 李昉览毕腿脚一软,下意识地伸手拉住李玚的衣袖,惶声哀告道:“阿爹……” “慌甚么!”李玚见此心下立时起了极大的怒意,抽走袖角厉声斥道,“你做的事,这时也敢来向朕哭么?站好了,你没骨头么!” 闻得此言,李昉呆呆地站在那里,片刻后镇静了神色,反倒收了方才的惶惑之色,面上渐渐露出笑来。他歪了歪头,轻声道:“阿爹,那日儿刺谢子望的时候,你在外面听着罢。先时儿可说了许多不敬之语,若是从前阿爹听见,定要责罚儿的,可那日怎么就偏偏耐得住性子听呢?” 自从知晓李昉逼死郑晔谢洵之后,李玚便觉得他与自己着实性情同出一脉,甚至青出于蓝,如今听他这样说竟并不意外。他回首看了郇弼一眼,郇弼立时躬身行礼,将殿中诸人摒退,只留了一个起居郎。 那起居郎一直缄默,见殿内空旷时才略略抬眼往御座上看去,却见袅袅烟丝之后的君臣父子两相静默,不发一语。 率先打破沉寂的是李昉,他挑起唇角,露出一个曾经在谢洵面前出现过的、带着恶意的笑:“你并非像旁人以为的那样喜欢谢子望,阿爹。谢子望正是看清了这些才自裁的,别把错推在儿身上。不迁怒、不贰过是圣人所言,阿爹亦是圣人,不该如此。” 有一瞬间,李玚几乎以为他看见了谢懿,微微冷笑起来:“当真是朕的好儿子。观音奴,你还想说甚么,一并说了罢。” “崔娘子说,儿的生母明懿皇后自失了第一个孩子后便郁郁寡欢,却仍旧勤肃恭谨以侍上。虢儿阿姊亦告诉儿,说她最喜的《南华》《逍遥》皆是承教于明懿皇后。”李昉低声道,“阿爹,阿母在儿尚未记事的年纪便殁了,儿有个疑惑,没法子去问一问她,便来问一问阿爹:阿爹跟谢子望的私情,儿的生母明懿皇后可知道么?” 李玚原本只是轻微冷笑,如今听闻此问,面色骤然变得y冷,他望了李昉许久才冷冷地道:“朕原本以为是哪个不要命的教你说这样的话,如今看来倒是错了,竟是你自己要说的么?” “并没有人教。”李昉微笑起来,“阿母有令姌妹妹,哪里还顾得上儿。况且儿如今已经大了,阿爹还说要教禤家的小娘子禤姀来给儿做太子妃呢。” 话至此处,李昉已然冷静下来,他将适才搁在御案上的奏疏重新拿起,沉思片刻轻声问道:“昭义的萧节帅一向安分,怎么如今竟生出这样大的逆心来,咱们中央与藩镇的牵连,当真要好生清查一番了。” 他这样一说,李玚便将方才的怒意收了许多,原要问的话亦不愿再提,只面上冷淡地向他道:“朕已教人去查了,出不了大乱子。你回少阳院去罢。” 李昉依言退了出去,出了紫宸殿,在回少阳院的路上碰巧看见了抱树而行的崔煦,不由ji,ng神一振,含笑上前道:“崔二哥哥,孤可许久没瞧见你啦,校书郎的事许多么?” 崔煦看见是他,眼底立时带了恭谨而疏远的神色,躬身轻轻一礼,低声道:“臣受弘文馆宋学士的大恩,朝夕不敢怠慢。今岁三月里臣便要出外,是以如今多费些时日理书。” 他答完李昉的话便要离开,李昉先是怔了怔,下意识地拦住他,却想不出拦住他的缘由,沉默良久才勉强笑道:“可去岁四月,崔二哥哥在曲江还应了孤,说等在弘文馆做几年校书郎,就要来少阳院做东宫属官的。孤已奏禀阿爹,阿爹亦应允了孤,怎么忽然便要出外?” 崔煦静静地道:“臣度德量力,皆不敢托身殿下。殿下天纵盛德,自有才学智计胜于臣百倍的臣子来襄助。” 李昉闻言不由恼怒,气道:“你心里不是这样想的,故意说这样的话来教孤生气。孤生气开罪了你,于你又有甚么益处?” 他愈说愈怒,一把夺过崔煦怀里抱着的书卷,随手扔到身后随侍的一个小黄门怀里,吩咐道:“先去替崔校书把书送到弘文馆再回少阳院。” 等那小黄门应命而去,他又向剩余的小黄门吩咐道:“都散了,孤要与崔校书说话。” 崔煦见此正要推拒,便听李昉轻声道:“谢子望还有卷诗文稿在少阳院,你不要便算了。左右孤最不通诗书,随手毁了也是没妨害的。” 说这话时李昉心里只觉难堪,他并不愿将自己施于谢洵身上的东西依样送给崔煦。可崔煦如今已经与他生分了,若不如此,他大约便再不能像从前一样与自己顽笑说话了罢。 崔煦不知李昉心中念头,却将他说出来的话听得分明,立时冷下脸色来,又恐李昉当着将谢洵的书文焚毁,遂忍着气道:“殿下若有所托,臣安敢不尽心竭力。” 闻言,李昉忽然更觉得委屈了。他恨恨地抱住崔煦,再压不得心底的魇,不管不顾地怒声道:“你便这样舍不得谢子望,你可知他是个甚么人。谢子望品行不端欺上瞒下,委身于上易弁而钗。他算个甚么东西,也值得……也值得你这样为他!” 李昉身量未足,如今不过才与崔煦的肩平齐。他抱住青年校书郎时,死死地攥住那青色衣襟,还凭空想起了《诗》里的句子。 他这样想着,便念了出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崔煦用力一怔将他推开,后退一步淡淡地道:“臣承教于国子监的孟博士,国子监尚在,臣已未远游,不敢受殿下的责辞。” “郑国衰乱不修学校,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李昉低声道,“崔二哥哥要弃孤而去了么?” 少年y郁而艳丽的眉眼间骤然失了好颜色,重新抱住崔煦,难堪而不抱希望地求道:“阿母性子冷淡,虢儿阿姊已然出降,楚王叔近来身子愈发不好,孤只有二哥哥啦,别往外头去罢。孤方才是与二哥哥顽笑的,谢子望的诗文稿孤已教人收好,一会儿便着人给你送到弘文馆去。” 崔煦伸手在他面上一碰,果然摸了一手的shi迹,心里虽软了,却因如此而更加了然而心寒。他已然看清了这个少年郎君的真面目,那是与今上一般无二的翻覆无常,再没有甚么能教其稍微弯腰的。 方才李昉的话教他惊愕万分,如今李昉孤注一掷地托付更是教他心慌。谢洵面有殊色貌若好女,可崔煦万不曾往龙阳断袖处想去。他对谢洵是真切的仰慕和敬重,这样的念头本身就是罪过似的不能出现。他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殿下出来得久了,该回少阳院了。” 李昉因自己眼中的泪被崔煦抹了兀自有些不好意思,听了这话立时急了:“崔二哥哥,你要孤如何……” 他未尽的话教崔煦拦住了,只见青袍的校书郎露出些微苦笑:“臣斗胆念着往日情分与殿下说一句:殿下并非臣心中的明主,臣也做不了殿下希冀的贤臣。师相曾愿臣接过他的宰辅之位,照看殿下君临四海恩泽大楚,可臣如今,怕是有负师相教导了。” 他这话实在坦诚,正因如此,李昉才觉得心头仿佛教针刺了一下,疼得他手指蜷缩,面色苍白,望着崔煦的眼神渐渐化作冷薄之色,咬牙笑道:“崔校书往后也一直记得这句话才好。总有一日,孤定教你瞧瞧孤是怎么做这大楚明君的。” 崔煦淡淡一笑,躬身行礼:“臣遵旨。” 李昉大怒,拂袖而去。到了少阳院,他看见自己房中案几上收的几册谢洵生前的诗文,想起崔煦对这个师相的尊崇,不由更是恚怒,忍不住要瞧瞧教崔煦如此相待的人究竟能写出甚么来,遂上前随手翻看起那几册诗文来。 他于诗文一道不通,却也能分辨优劣,读了几首便将那诗文稿丢在一旁。 谢洵青年时曾以词赋诗文见长,得以先后任职于弘文馆和集贤院。他诗文大都幽峭绮艳,青年时还做过几篇有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风的大赋,为时人所称许,然李昉看来,字字句句皆是曼辞以自饰,属最为人所不齿之流。 教他念书的先生曾与他讲过汉代扬雄的《法言·问神》一篇,内有“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之句,如今,竟真有宋之问之笑了。 他再不愿多思,唤了一旁侍立的黄门,嘱咐他将桌案上的诗文稿送到弘文馆的崔校书那里去。 黄门抱起那卷书册待要离去,却见有一页纸从其间落了下来,他捡起一看,“咦”了一声,向一旁临帖的李昉道:“郎君,这好似不是谢司空的诗文罢。” 李昉接过一看,但见那上面抄着一阙前人填的《太常引》:“仙机似欲织纤罗。仿佛度金梭。无奈玉纤何。却弹作、清商恨多。珠帘影里,如花半面,绝胜隔帘歌。世路苦风波。且痛饮、公无渡河。” 却果然不是谢洵所做,词中末一个引典教李昉沉默了许久。 这典故是崔煦曾向他说过的。 “《琴c,ao》曰有一狂夫,披发提壶涉河而渡,其妻追止之,不及,堕河而死。乃号天嘘唏,鼓箜篌而歌。” “歌甚么?”那时李昉只有九岁,在楚王府的书房里坐在李泱的膝上,追问拿着《古今注》的崔煦道,“该不是好话罢。” 崔煦温和一笑,将书合上,抑扬顿挫地吟道:“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
第47节
恋耽美
第47节
李昉不敢违背,垂眸拾级而上,到了李玚御座一侧,抬眼时无意瞥见了李玚身后郇弼的婉叹,不由一怔。 李玚将一道奏疏递了过来:“你瞧瞧这道奏疏罢。” 那道奏疏是节帅传入京师的,李昉接过时心下便有异样之感,展开一看脸色大变。 “……谢司空起草三省,朝端有声,天子识面,宰衡动听,曾殷南山之雷,剖赤县之剧,先拖迹于诸侯,后正身于省台,秉笔十载,未闻有失,一朝下狱,臣实惶恐。忽闻讣至,便觉忽忽若有所亡,究其因果,目朝中空阔,无敢托付疏谏,更有j,i,an佞小人,闭塞圣听,臣今敢以死请,愿圣人开张圣听,诛除佞逆。” 李昉览毕腿脚一软,下意识地伸手拉住李玚的衣袖,惶声哀告道:“阿爹……” “慌甚么!”李玚见此心下立时起了极大的怒意,抽走袖角厉声斥道,“你做的事,这时也敢来向朕哭么?站好了,你没骨头么!” 闻得此言,李昉呆呆地站在那里,片刻后镇静了神色,反倒收了方才的惶惑之色,面上渐渐露出笑来。他歪了歪头,轻声道:“阿爹,那日儿刺谢子望的时候,你在外面听着罢。先时儿可说了许多不敬之语,若是从前阿爹听见,定要责罚儿的,可那日怎么就偏偏耐得住性子听呢?” 自从知晓李昉逼死郑晔谢洵之后,李玚便觉得他与自己着实性情同出一脉,甚至青出于蓝,如今听他这样说竟并不意外。他回首看了郇弼一眼,郇弼立时躬身行礼,将殿中诸人摒退,只留了一个起居郎。 那起居郎一直缄默,见殿内空旷时才略略抬眼往御座上看去,却见袅袅烟丝之后的君臣父子两相静默,不发一语。 率先打破沉寂的是李昉,他挑起唇角,露出一个曾经在谢洵面前出现过的、带着恶意的笑:“你并非像旁人以为的那样喜欢谢子望,阿爹。谢子望正是看清了这些才自裁的,别把错推在儿身上。不迁怒、不贰过是圣人所言,阿爹亦是圣人,不该如此。” 有一瞬间,李玚几乎以为他看见了谢懿,微微冷笑起来:“当真是朕的好儿子。观音奴,你还想说甚么,一并说了罢。” “崔娘子说,儿的生母明懿皇后自失了第一个孩子后便郁郁寡欢,却仍旧勤肃恭谨以侍上。虢儿阿姊亦告诉儿,说她最喜的《南华》《逍遥》皆是承教于明懿皇后。”李昉低声道,“阿爹,阿母在儿尚未记事的年纪便殁了,儿有个疑惑,没法子去问一问她,便来问一问阿爹:阿爹跟谢子望的私情,儿的生母明懿皇后可知道么?” 李玚原本只是轻微冷笑,如今听闻此问,面色骤然变得y冷,他望了李昉许久才冷冷地道:“朕原本以为是哪个不要命的教你说这样的话,如今看来倒是错了,竟是你自己要说的么?” “并没有人教。”李昉微笑起来,“阿母有令姌妹妹,哪里还顾得上儿。况且儿如今已经大了,阿爹还说要教禤家的小娘子禤姀来给儿做太子妃呢。” 话至此处,李昉已然冷静下来,他将适才搁在御案上的奏疏重新拿起,沉思片刻轻声问道:“昭义的萧节帅一向安分,怎么如今竟生出这样大的逆心来,咱们中央与藩镇的牵连,当真要好生清查一番了。” 他这样一说,李玚便将方才的怒意收了许多,原要问的话亦不愿再提,只面上冷淡地向他道:“朕已教人去查了,出不了大乱子。你回少阳院去罢。” 李昉依言退了出去,出了紫宸殿,在回少阳院的路上碰巧看见了抱树而行的崔煦,不由ji,ng神一振,含笑上前道:“崔二哥哥,孤可许久没瞧见你啦,校书郎的事许多么?” 崔煦看见是他,眼底立时带了恭谨而疏远的神色,躬身轻轻一礼,低声道:“臣受弘文馆宋学士的大恩,朝夕不敢怠慢。今岁三月里臣便要出外,是以如今多费些时日理书。” 他答完李昉的话便要离开,李昉先是怔了怔,下意识地拦住他,却想不出拦住他的缘由,沉默良久才勉强笑道:“可去岁四月,崔二哥哥在曲江还应了孤,说等在弘文馆做几年校书郎,就要来少阳院做东宫属官的。孤已奏禀阿爹,阿爹亦应允了孤,怎么忽然便要出外?” 崔煦静静地道:“臣度德量力,皆不敢托身殿下。殿下天纵盛德,自有才学智计胜于臣百倍的臣子来襄助。” 李昉闻言不由恼怒,气道:“你心里不是这样想的,故意说这样的话来教孤生气。孤生气开罪了你,于你又有甚么益处?” 他愈说愈怒,一把夺过崔煦怀里抱着的书卷,随手扔到身后随侍的一个小黄门怀里,吩咐道:“先去替崔校书把书送到弘文馆再回少阳院。” 等那小黄门应命而去,他又向剩余的小黄门吩咐道:“都散了,孤要与崔校书说话。” 崔煦见此正要推拒,便听李昉轻声道:“谢子望还有卷诗文稿在少阳院,你不要便算了。左右孤最不通诗书,随手毁了也是没妨害的。” 说这话时李昉心里只觉难堪,他并不愿将自己施于谢洵身上的东西依样送给崔煦。可崔煦如今已经与他生分了,若不如此,他大约便再不能像从前一样与自己顽笑说话了罢。 崔煦不知李昉心中念头,却将他说出来的话听得分明,立时冷下脸色来,又恐李昉当着将谢洵的书文焚毁,遂忍着气道:“殿下若有所托,臣安敢不尽心竭力。” 闻言,李昉忽然更觉得委屈了。他恨恨地抱住崔煦,再压不得心底的魇,不管不顾地怒声道:“你便这样舍不得谢子望,你可知他是个甚么人。谢子望品行不端欺上瞒下,委身于上易弁而钗。他算个甚么东西,也值得……也值得你这样为他!” 李昉身量未足,如今不过才与崔煦的肩平齐。他抱住青年校书郎时,死死地攥住那青色衣襟,还凭空想起了《诗》里的句子。 他这样想着,便念了出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崔煦用力一怔将他推开,后退一步淡淡地道:“臣承教于国子监的孟博士,国子监尚在,臣已未远游,不敢受殿下的责辞。” “郑国衰乱不修学校,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李昉低声道,“崔二哥哥要弃孤而去了么?” 少年y郁而艳丽的眉眼间骤然失了好颜色,重新抱住崔煦,难堪而不抱希望地求道:“阿母性子冷淡,虢儿阿姊已然出降,楚王叔近来身子愈发不好,孤只有二哥哥啦,别往外头去罢。孤方才是与二哥哥顽笑的,谢子望的诗文稿孤已教人收好,一会儿便着人给你送到弘文馆去。” 崔煦伸手在他面上一碰,果然摸了一手的shi迹,心里虽软了,却因如此而更加了然而心寒。他已然看清了这个少年郎君的真面目,那是与今上一般无二的翻覆无常,再没有甚么能教其稍微弯腰的。 方才李昉的话教他惊愕万分,如今李昉孤注一掷地托付更是教他心慌。谢洵面有殊色貌若好女,可崔煦万不曾往龙阳断袖处想去。他对谢洵是真切的仰慕和敬重,这样的念头本身就是罪过似的不能出现。他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殿下出来得久了,该回少阳院了。” 李昉因自己眼中的泪被崔煦抹了兀自有些不好意思,听了这话立时急了:“崔二哥哥,你要孤如何……” 他未尽的话教崔煦拦住了,只见青袍的校书郎露出些微苦笑:“臣斗胆念着往日情分与殿下说一句:殿下并非臣心中的明主,臣也做不了殿下希冀的贤臣。师相曾愿臣接过他的宰辅之位,照看殿下君临四海恩泽大楚,可臣如今,怕是有负师相教导了。” 他这话实在坦诚,正因如此,李昉才觉得心头仿佛教针刺了一下,疼得他手指蜷缩,面色苍白,望着崔煦的眼神渐渐化作冷薄之色,咬牙笑道:“崔校书往后也一直记得这句话才好。总有一日,孤定教你瞧瞧孤是怎么做这大楚明君的。” 崔煦淡淡一笑,躬身行礼:“臣遵旨。” 李昉大怒,拂袖而去。到了少阳院,他看见自己房中案几上收的几册谢洵生前的诗文,想起崔煦对这个师相的尊崇,不由更是恚怒,忍不住要瞧瞧教崔煦如此相待的人究竟能写出甚么来,遂上前随手翻看起那几册诗文来。 他于诗文一道不通,却也能分辨优劣,读了几首便将那诗文稿丢在一旁。 谢洵青年时曾以词赋诗文见长,得以先后任职于弘文馆和集贤院。他诗文大都幽峭绮艳,青年时还做过几篇有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风的大赋,为时人所称许,然李昉看来,字字句句皆是曼辞以自饰,属最为人所不齿之流。 教他念书的先生曾与他讲过汉代扬雄的《法言·问神》一篇,内有“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之句,如今,竟真有宋之问之笑了。 他再不愿多思,唤了一旁侍立的黄门,嘱咐他将桌案上的诗文稿送到弘文馆的崔校书那里去。 黄门抱起那卷书册待要离去,却见有一页纸从其间落了下来,他捡起一看,“咦”了一声,向一旁临帖的李昉道:“郎君,这好似不是谢司空的诗文罢。” 李昉接过一看,但见那上面抄着一阙前人填的《太常引》:“仙机似欲织纤罗。仿佛度金梭。无奈玉纤何。却弹作、清商恨多。珠帘影里,如花半面,绝胜隔帘歌。世路苦风波。且痛饮、公无渡河。” 却果然不是谢洵所做,词中末一个引典教李昉沉默了许久。 这典故是崔煦曾向他说过的。 “《琴c,ao》曰有一狂夫,披发提壶涉河而渡,其妻追止之,不及,堕河而死。乃号天嘘唏,鼓箜篌而歌。” “歌甚么?”那时李昉只有九岁,在楚王府的书房里坐在李泱的膝上,追问拿着《古今注》的崔煦道,“该不是好话罢。” 崔煦温和一笑,将书合上,抑扬顿挫地吟道:“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
第47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