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作者:卫十七娘
第29节
正厅内只剩了李玚与谢慈二人,他寂了半晌,向谢慈招了招手,唤道:“谢小娘子,你走近些。”谢慈只迟疑了半晌,便提步上前。抬眼看着一直望着她的圣人,但见李玚拿了几案上的灯,向她面上照来,细细打量了一番才道:“也不很像。” 谢慈在瞬间明了,垂眸道:“长姊国色,奴比不得。” “都不要紧,朕一直想找个能真心疼惜观音奴的娘子做皇后,你可愿意?”李玚说着便放下那灯,亲自斟了一盏新茶赠与她,“若你有意,便将这当做是下茶罢。” 谢慈怔怔地看着李玚递过来的茶,片刻后方笑道:“圣人赐茶,奴焉敢不饮。” 说着她便伸手接过那茶,如同饮酒一般将其一饮而尽。 立后之典选在八月十五,其时郑晔身子已然好转,自称不敢误天子家事,自请教谢慈搬出谢府,进了宣微殿。二殿下李昉也被接到了她的身边。 大约是李玚念及崔雪蘅是谢懿做皇太子妃时从谢府带来的鬟儿,与谢慈也熟络些,这才教从前伺候谢懿的崔雪蘅来做她的掌事女官。 谢慈对此并无意见,甚至有些感激李玚的心思。她没有做息妫的打算,也就不至于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无论与李玚还是妃嫔的言谈间是异于谢懿的温柔婉转,且她容貌与谢懿的明艳端方不同,众妃的忌惮与猜疑亦渐渐去了。 而李玚对冯昭辅的发难,终于也开始了。 【贰拾伍】白露变为霜 往后数十乃至改朝换代载,长安城中的人再想起大楚承徽元年秋日里发生在西京长安的那场惊变时,仍旧骇然欲走。 惊变的起因一如从前每一朝的旧例,知晓内幕的人尽数缄默不言,只在夜来灯火稀疏出睁着一双沉静而冷漠的眼睛,克制地望着波涛夜惊,风雨骤至。风雨鏦鏦铮铮,金铁皆鸣,与诗三百中的旖旎情事迥异,落在地上竟化作殷红之色,胜过霜叶二月花。 年轻的圣天子不动则已,一动便挟雷霆之势,将利刃落在重臣颈上,教他引颈待戮。纵使长安城外有《黄竹》歌声动地哀,他也非要在此刻覆手作雨,将这个愈发骄纵的臣子赶出京去。 承徽元年九月初七,李玚以侍上不恭之罪将冯昭辅下狱,回到紫宸殿后又召集诸相商议此事。诸相心下明镜一般,如何不知这样商议不过是商议将冯昭辅谪往何处,刘宏词张夷则之辈自不敢言,杨公赡近来着了风寒,早早地告病在府不与参议国事,而崔承祖往下的诸相则摸不准冯昭辅会不会同谢洵一样二次入京,更不肯轻易开口得罪于他。 一时满殿沉寂。 李玚端坐于御座上,冷淡地看着阶下的宰相,许久冷冷一笑,将手中的一份奏疏掷了下去:“诸位相公也瞧瞧罢,凉国长公主一介女子,尚且对冯昭辅的罪过恨不能啖其r_ou_,怎么满朝臣子,便对他如此惧怕么?” 崔承祖几乎要教李玚惹得笑起来——他可是亲自领教过李祁脾性的。好歹他多年为官,险险板正了面色,极敏锐地从李玚的口气中探出几分事情的分寸,遂深吸一口气,越众而出捡起那份被李玚掷下的奏疏来。 看那奏疏前崔承祖只道那奏疏上是李祁斥责冯昭辅之言,因他明白李祁的为人,便也不觉如何,可他仍旧错看了李祁,也高看了自己。崔承祖将那奏疏看至一半便已是两股战战,再不敢往下看,膝盖一弯几乎要跪下,幸而教身侧的人拉住了。 他正要慌忙道谢,手中的奏疏已教那人稳稳地抽走,耳畔还听见那人带着和煦的笑意向他白道:“崔相公也太沉不住气了,什么事值得这样慌张起来。” 却是从开始到现在一言不发的中书令谢洵。 崔承祖惊诧莫名地望着谢洵只淡淡地扫了一眼那道奏疏,然后就见他微微挑了挑眉,便再无旁的反应。 见此,崔承祖几要怀疑他早看过那份奏疏,不由更是惊骇。谢洵却将那奏疏递给了张夷则,向他笑道:“张相公掌刑,该瞧瞧这样的罪过,该如何判罢。” 张夷则适才见了崔承祖的反应,自知那奏疏上定有使人惊诧之言,心下好奇便接了过来,读罢手指一抖,结舌道:“邢国公这样大胆。” 这话倒是真心。 那奏疏上并无闲话,李祁不善文章,写起奏疏来亦从不曲笔,那份奏疏上将冯昭辅隐瞒息国大长公主李兕的事件写得分明,再无缓和余地。旁的也就罢了,李祁在奏疏末尾,又着意添了一句昔日她与太后冯言的对答,张夷则等人自然不敢提。 谢洵微微一笑,开口叹道:“是呢。邢国公这样大的胆子,圣人明允,凉国长公主大义,方才不至息国大长公主含冤而去,张相公说是不是呢?” 张夷则滞了滞,心上转了许多念头,最后咬牙道:“启奏圣人,臣以为邢国公与凉国长公主各执一词,实在难辨真伪,况且邢国公与凉国长公主皆为圣人至亲,臣不敢妄断。” “张相公说得很是,谢相公莫要迫他。”李玚笑吟吟地道,“既然皆为朕的至亲,朕竟也不好说甚么,这案子,便交给谢相公来审罢。无论结果如何,朕都照准。” 谢洵一怔,显然不意李玚作此语,垂眸一想便立时明白过来,不由冷笑,拱手道:“臣遵旨。” 自这日李玚召诸臣入紫宸殿问策,最后也没能商议出一个妥善的法子,索性便全部照准了谢洵的主意。谢沁如何不知李玚的打算,却不曾推拒,接着便示意崔承祖寻人将往日的铺排端到明面上来。 张夷则族侄名唤张广,任职于京兆引,被以构陷朝臣的罪名参奏下狱的那日谢洵正在府内莳花。张夷则大约是知道张广因何下狱,已告病三日闭门不出。李玚似是乐见其成,便由着三司推事,然则往后的事态便渐渐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过去。 张广原本被参奏的罪名是卖官鬻爵,三司得了崔承祖的授意,先是问出了居摄元年谢洵被黜落时御史所奏罪名的起源,而后为求减罪,一个因便理所当然地种出了诸多果。 第一个被查出来的是居摄元年的科场营私舞弊,事情传到中书门下的政事堂,谢洵饮了口茶,向来人缓缓道:“当真是牵一发而头为之动,拨一毛而身为之变……告诉三司长官,教他们再问问,只怕还有。” 来禀的官人应声,却不告退,抬头看了眼坐在谢洵身侧的杨公赡。谢洵心下微微一动,转眼向杨公赡道:“太傅以为如何?” 杨公赡默然片刻道:“再去问问旁人罢。” “先生凡事力求稳妥,学生是省得的,只是怕过犹不及,便未必佳了。”谢洵改换了称呼低声劝道,“前日圣人动怒便是这个道理,此番朝中出了这样的事,实在非我大楚之福。” 乍闻谢洵称他先生,杨公赡还未从中咂摸出什么旁的意味便已然笑出声来:“谢相公这是怎么说,不过几日授课,委实担不起这一声先生,倒觉得惶恐。” 谢洵只当听不出他的讥诮,面上仍旧带着和煦的笑,这样看去竟是有些旧时冠绝京华的风度,且他将姿态放得很低,恳切道:“先生这样的称呼若是还分授业时日短长,又何来一字师的故典?学生虽鄙陋,却不敢忘恩。如今兹事体大,圣人既已将这事交给学生去办,学生是万万不敢有负圣恩的,还请先生怜惜学生区区,不要阻拦了。” 那来禀事的官人原本亦是杨公赡门下,行事便下意识地要多问过杨公赡的意思,却不想引来二相之间这样的争执,不由唬得怔了,他虽瞧着谢洵面上在笑,却知道此番争执是自己的举动挑起的,不由暗自落了冷汗。 兀自恐慌时他蓦地听见杨公赡道:“便按着谢相公的意思去说。只一样,谢相公既这般善体圣意,愿为圣人解忧,便一道去三司,听一听那三司的推事罢。只不知谢相公意下如何?” 谢洵怔了怔,继而自眼角攒出几分似真似假的笑意:“凉风起天末,只望那三司衙门里的秋水多一些,好借来扫一扫这燥热便好了。只是有前车之鉴,学生又素来胆小,心里实在害怕得紧,不知先生愿不愿意同学生一道去,也免下许多不放心。”他这话说得实在坦诚,反倒让杨公赡微微悚然,却见谢洵向那来禀事的官人淡淡地道:“可听见了?” 那来人半晌不闻杨公赡的回应,早已颇有些两股战战的形容,抬眼看向杨公赡时已然带了真实的恐惧。杨公赡认得这人,记得他性子软弱,却很温平,故而纵然恼怒,却也只得强自按下,颔首应了。 李玚原本并不打算深究这些琐碎小事,只想着借此次审理冯昭辅一党,教谢洵与朝中诸人为敌,尔后再由自己出面做他的靠山。个中缘由他自然知道瞒不过谢洵,也从未想过要瞒他,谢洵这人是最不肯吃亏的,杨公赡当中讥讽谢洵的事既能传到紫宸殿,未必不能传到别处,李玚一时竟有些好奇谢洵要如何应对。 可李玚尚未见到谢洵的应对,太后冯言的旨意已然从南内传到东内。 来传旨的竟是宋青衣。 李玚很快便换了衣衫,登车至南熏殿见冯言。 冯言第一次教人挑开帘幕,从榻上下来,坐在李玚的对面,将手中的一串紫檀珠 了下来,轻轻一笑:“听说阿爻教中书令谢子望去审张夷则的族侄,却教郇弼去审你舅舅?” “阿母不必多说,郇弼乃社稷臣。” 李玚说完似乎自己也觉得这话说的过了,便走至一旁亲自动手换了那博山炉内宫人调制的苏合香,一面回首道,“听闻有个云韶院的内人曾频繁出入南熏殿侍奉,很得阿母的喜欢。既如此,竟不如将她调来。” 冯言闻此几要冷笑出来,背身向内咳了两声勉力平息了急促的呼吸方缓缓道:“阿爻,你可还记得‘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所指为何?”
第29节
恋耽美
第29节
正厅内只剩了李玚与谢慈二人,他寂了半晌,向谢慈招了招手,唤道:“谢小娘子,你走近些。”谢慈只迟疑了半晌,便提步上前。抬眼看着一直望着她的圣人,但见李玚拿了几案上的灯,向她面上照来,细细打量了一番才道:“也不很像。” 谢慈在瞬间明了,垂眸道:“长姊国色,奴比不得。” “都不要紧,朕一直想找个能真心疼惜观音奴的娘子做皇后,你可愿意?”李玚说着便放下那灯,亲自斟了一盏新茶赠与她,“若你有意,便将这当做是下茶罢。” 谢慈怔怔地看着李玚递过来的茶,片刻后方笑道:“圣人赐茶,奴焉敢不饮。” 说着她便伸手接过那茶,如同饮酒一般将其一饮而尽。 立后之典选在八月十五,其时郑晔身子已然好转,自称不敢误天子家事,自请教谢慈搬出谢府,进了宣微殿。二殿下李昉也被接到了她的身边。 大约是李玚念及崔雪蘅是谢懿做皇太子妃时从谢府带来的鬟儿,与谢慈也熟络些,这才教从前伺候谢懿的崔雪蘅来做她的掌事女官。 谢慈对此并无意见,甚至有些感激李玚的心思。她没有做息妫的打算,也就不至于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无论与李玚还是妃嫔的言谈间是异于谢懿的温柔婉转,且她容貌与谢懿的明艳端方不同,众妃的忌惮与猜疑亦渐渐去了。 而李玚对冯昭辅的发难,终于也开始了。 【贰拾伍】白露变为霜 往后数十乃至改朝换代载,长安城中的人再想起大楚承徽元年秋日里发生在西京长安的那场惊变时,仍旧骇然欲走。 惊变的起因一如从前每一朝的旧例,知晓内幕的人尽数缄默不言,只在夜来灯火稀疏出睁着一双沉静而冷漠的眼睛,克制地望着波涛夜惊,风雨骤至。风雨鏦鏦铮铮,金铁皆鸣,与诗三百中的旖旎情事迥异,落在地上竟化作殷红之色,胜过霜叶二月花。 年轻的圣天子不动则已,一动便挟雷霆之势,将利刃落在重臣颈上,教他引颈待戮。纵使长安城外有《黄竹》歌声动地哀,他也非要在此刻覆手作雨,将这个愈发骄纵的臣子赶出京去。 承徽元年九月初七,李玚以侍上不恭之罪将冯昭辅下狱,回到紫宸殿后又召集诸相商议此事。诸相心下明镜一般,如何不知这样商议不过是商议将冯昭辅谪往何处,刘宏词张夷则之辈自不敢言,杨公赡近来着了风寒,早早地告病在府不与参议国事,而崔承祖往下的诸相则摸不准冯昭辅会不会同谢洵一样二次入京,更不肯轻易开口得罪于他。 一时满殿沉寂。 李玚端坐于御座上,冷淡地看着阶下的宰相,许久冷冷一笑,将手中的一份奏疏掷了下去:“诸位相公也瞧瞧罢,凉国长公主一介女子,尚且对冯昭辅的罪过恨不能啖其r_ou_,怎么满朝臣子,便对他如此惧怕么?” 崔承祖几乎要教李玚惹得笑起来——他可是亲自领教过李祁脾性的。好歹他多年为官,险险板正了面色,极敏锐地从李玚的口气中探出几分事情的分寸,遂深吸一口气,越众而出捡起那份被李玚掷下的奏疏来。 看那奏疏前崔承祖只道那奏疏上是李祁斥责冯昭辅之言,因他明白李祁的为人,便也不觉如何,可他仍旧错看了李祁,也高看了自己。崔承祖将那奏疏看至一半便已是两股战战,再不敢往下看,膝盖一弯几乎要跪下,幸而教身侧的人拉住了。 他正要慌忙道谢,手中的奏疏已教那人稳稳地抽走,耳畔还听见那人带着和煦的笑意向他白道:“崔相公也太沉不住气了,什么事值得这样慌张起来。” 却是从开始到现在一言不发的中书令谢洵。 崔承祖惊诧莫名地望着谢洵只淡淡地扫了一眼那道奏疏,然后就见他微微挑了挑眉,便再无旁的反应。 见此,崔承祖几要怀疑他早看过那份奏疏,不由更是惊骇。谢洵却将那奏疏递给了张夷则,向他笑道:“张相公掌刑,该瞧瞧这样的罪过,该如何判罢。” 张夷则适才见了崔承祖的反应,自知那奏疏上定有使人惊诧之言,心下好奇便接了过来,读罢手指一抖,结舌道:“邢国公这样大胆。” 这话倒是真心。 那奏疏上并无闲话,李祁不善文章,写起奏疏来亦从不曲笔,那份奏疏上将冯昭辅隐瞒息国大长公主李兕的事件写得分明,再无缓和余地。旁的也就罢了,李祁在奏疏末尾,又着意添了一句昔日她与太后冯言的对答,张夷则等人自然不敢提。 谢洵微微一笑,开口叹道:“是呢。邢国公这样大的胆子,圣人明允,凉国长公主大义,方才不至息国大长公主含冤而去,张相公说是不是呢?” 张夷则滞了滞,心上转了许多念头,最后咬牙道:“启奏圣人,臣以为邢国公与凉国长公主各执一词,实在难辨真伪,况且邢国公与凉国长公主皆为圣人至亲,臣不敢妄断。” “张相公说得很是,谢相公莫要迫他。”李玚笑吟吟地道,“既然皆为朕的至亲,朕竟也不好说甚么,这案子,便交给谢相公来审罢。无论结果如何,朕都照准。” 谢洵一怔,显然不意李玚作此语,垂眸一想便立时明白过来,不由冷笑,拱手道:“臣遵旨。” 自这日李玚召诸臣入紫宸殿问策,最后也没能商议出一个妥善的法子,索性便全部照准了谢洵的主意。谢沁如何不知李玚的打算,却不曾推拒,接着便示意崔承祖寻人将往日的铺排端到明面上来。 张夷则族侄名唤张广,任职于京兆引,被以构陷朝臣的罪名参奏下狱的那日谢洵正在府内莳花。张夷则大约是知道张广因何下狱,已告病三日闭门不出。李玚似是乐见其成,便由着三司推事,然则往后的事态便渐渐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过去。 张广原本被参奏的罪名是卖官鬻爵,三司得了崔承祖的授意,先是问出了居摄元年谢洵被黜落时御史所奏罪名的起源,而后为求减罪,一个因便理所当然地种出了诸多果。 第一个被查出来的是居摄元年的科场营私舞弊,事情传到中书门下的政事堂,谢洵饮了口茶,向来人缓缓道:“当真是牵一发而头为之动,拨一毛而身为之变……告诉三司长官,教他们再问问,只怕还有。” 来禀的官人应声,却不告退,抬头看了眼坐在谢洵身侧的杨公赡。谢洵心下微微一动,转眼向杨公赡道:“太傅以为如何?” 杨公赡默然片刻道:“再去问问旁人罢。” “先生凡事力求稳妥,学生是省得的,只是怕过犹不及,便未必佳了。”谢洵改换了称呼低声劝道,“前日圣人动怒便是这个道理,此番朝中出了这样的事,实在非我大楚之福。” 乍闻谢洵称他先生,杨公赡还未从中咂摸出什么旁的意味便已然笑出声来:“谢相公这是怎么说,不过几日授课,委实担不起这一声先生,倒觉得惶恐。” 谢洵只当听不出他的讥诮,面上仍旧带着和煦的笑,这样看去竟是有些旧时冠绝京华的风度,且他将姿态放得很低,恳切道:“先生这样的称呼若是还分授业时日短长,又何来一字师的故典?学生虽鄙陋,却不敢忘恩。如今兹事体大,圣人既已将这事交给学生去办,学生是万万不敢有负圣恩的,还请先生怜惜学生区区,不要阻拦了。” 那来禀事的官人原本亦是杨公赡门下,行事便下意识地要多问过杨公赡的意思,却不想引来二相之间这样的争执,不由唬得怔了,他虽瞧着谢洵面上在笑,却知道此番争执是自己的举动挑起的,不由暗自落了冷汗。 兀自恐慌时他蓦地听见杨公赡道:“便按着谢相公的意思去说。只一样,谢相公既这般善体圣意,愿为圣人解忧,便一道去三司,听一听那三司的推事罢。只不知谢相公意下如何?” 谢洵怔了怔,继而自眼角攒出几分似真似假的笑意:“凉风起天末,只望那三司衙门里的秋水多一些,好借来扫一扫这燥热便好了。只是有前车之鉴,学生又素来胆小,心里实在害怕得紧,不知先生愿不愿意同学生一道去,也免下许多不放心。”他这话说得实在坦诚,反倒让杨公赡微微悚然,却见谢洵向那来禀事的官人淡淡地道:“可听见了?” 那来人半晌不闻杨公赡的回应,早已颇有些两股战战的形容,抬眼看向杨公赡时已然带了真实的恐惧。杨公赡认得这人,记得他性子软弱,却很温平,故而纵然恼怒,却也只得强自按下,颔首应了。 李玚原本并不打算深究这些琐碎小事,只想着借此次审理冯昭辅一党,教谢洵与朝中诸人为敌,尔后再由自己出面做他的靠山。个中缘由他自然知道瞒不过谢洵,也从未想过要瞒他,谢洵这人是最不肯吃亏的,杨公赡当中讥讽谢洵的事既能传到紫宸殿,未必不能传到别处,李玚一时竟有些好奇谢洵要如何应对。 可李玚尚未见到谢洵的应对,太后冯言的旨意已然从南内传到东内。 来传旨的竟是宋青衣。 李玚很快便换了衣衫,登车至南熏殿见冯言。 冯言第一次教人挑开帘幕,从榻上下来,坐在李玚的对面,将手中的一串紫檀珠 了下来,轻轻一笑:“听说阿爻教中书令谢子望去审张夷则的族侄,却教郇弼去审你舅舅?” “阿母不必多说,郇弼乃社稷臣。” 李玚说完似乎自己也觉得这话说的过了,便走至一旁亲自动手换了那博山炉内宫人调制的苏合香,一面回首道,“听闻有个云韶院的内人曾频繁出入南熏殿侍奉,很得阿母的喜欢。既如此,竟不如将她调来。” 冯言闻此几要冷笑出来,背身向内咳了两声勉力平息了急促的呼吸方缓缓道:“阿爻,你可还记得‘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所指为何?”
第29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