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 作者:报纸糊墙
第103节
这一日,恰逢旬考之后,那工匠来到南北杂货这边干活,依旧是满面春风的模样。
“你家二郎可是又考得了奖励?”有人问他。
“c,ao作课评分进了班上前五,得了二十文,这回旬考又有一个奖励题,问这长安城城墙高几许、坊墙高几许,早前我曾与他说过,这回他便答对了,又得了十文钱。”那匠人一听有人问,便一五一十全都说了,心里也是高兴,很想跟人说说。
“这便得了十文钱?”其他匠人纷纷道:“这题我也会哩。”
“我儿亦是这般说,道这是他们工学给学生们发福利呢。”那匠人笑嘻嘻说道:“不过也有没做对的,这回旬休,他们那些工学的学子便要去外面丈量街道的宽度,水渠的深度,免得下回出到这样的题,又做不对。”
“你儿子着实出息。”
“算不得很出息,只那一两门功课还算不错,其余便也只是将将能够跟上。”
“如此便很不错了,那工学之中,又岂止是他一人刻苦,听闻个个都很刻苦的。”
“确实刻苦,听闻许多学生,每晚都要学到三更,直到工学里面强制熄灯了,这才肯歇下。”
“工学设立虽晚,但如今他们工学的一些算术卷子,拿到国子学太学,那边的学生也不很会做哩。”
“好人家的郎君,哪里会如贫家儿这般刻苦。”
“怕也是先生教得不好。”
“听闻那些学校的奖励,还是当年罗县令在太学当助教的时候定下的标准。”
“我怎的听有人说,还有士族郎君把自家儿郎送到工学读书的?”
“听我儿说过此事,当时也是考了试,成绩不错才让他进的工学。”
“竟还要考试?”
“自然,罗县令定下的规矩,往后谁想进工学都得考试。”
“那些世家青年若是不能通过考试,脸面上如何能够下得来?”
“那便别去考嘛。”
“啧啧……”
众匠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各自摆好了干活的家伙什,开始了这一日的劳作,一旦开始干活以后,便很少有人再说话了。
待到了吃午饭的时候,这才又再次活络起来,各人拿了自己的饭盆到食堂去打饭,连饭带菜的打一大盆,一边说话一边吃着。
有一个匠人说,他们那个坊,有个特别出息的小娘子,便是在那罗氏机器坊学艺,每月里连奖励带工钱的,能往家里拿好几百文,少的时候也有二三百,最多一回拿了六百多。
“那户人家我倒也听闻过,她那阿耶与叔伯几人,便是专与人掏沼气池的,每日里弄些沼渣沼液,到乡下去与农人换些杂面柴米,有时候当天的沼渣若是不及运出城,便要堆在自家院里,弄得到处臭烘烘一片,常常熏得邻人抱怨。”
“那又有什么法子,沼气池总得有人掏不是。”
“也是危险的活计,从前罗县令他们不是总与人说,掏那沼气池要十分小心,一个不留神,就会被熏死在那池子里头。”
“那底下又不能点灯,黑灯瞎火的,又臭又闷。”
“吃那口饭着实不易。”
“那也总比没饭吃好些。”
“他们家那几个兄弟我亦知晓,早早便没了阿耶,只有一个老娘苦苦支撑,他们兄弟几个,很小便出来与人担水舂米了。”
“原本底下还有一个女娃,聪明伶俐得紧,却是到底没养住,七八岁上一场伤寒,人便没了。”
“唉……又算得什么稀奇。”
“便是因着此遭,她那阿婆整日便要与人说,这孙女乃是她小姑姑投胎转世而来。”
“莫不是疯了不成?”
“大约确实是有一些疯傻了吧。”
“可怜可叹啊……”
在那罗氏机器坊之中,身世可怜的女子又何止一个两个,而在这机器坊之外,还有无数的女子想进来。
如今这罗氏机器坊也算是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罗用便让人在机器坊周围求购宅院土地,打算将地方扩一扩,然后再进行一轮扩招。
崇贤坊这个地方,距离西市颇近,西边便是长寿坊,长安县公府所在,往东边走,过了崇德坊安业坊便是朱雀大街,距离宫城也比较近。
住在这里的人家境大多不错,加上这几年长安城中宅院土地的价钱节节攀升,挨着这个罗氏机器坊,将来的行情也是格外看好一些,所以轻易都不肯出手。
但是因为罗用他们急需用地,所以开出的价钱就很高,最后在周围那些邻里之中,便有一户人家肯卖的。
那户人家的位置正在罗氏机器坊街对面,地方也是很宽敞,他们家里的年轻人想要搬去更繁华的光德坊居住,那边的房子也看好了,就是价钱很高,自家这屋子又是在罗氏机器坊街对面,而不是左右相邻,原本还有些担心他们不肯要,或者是卖不到好价钱。
没想到那罗氏机器坊的人竟是出奇的爽快,对他家给出的价钱,与那些左右邻里的价钱也都是一样的标准,甚至还帮忙去与光德坊那户人家打过了招呼,免得那个房子最后又被别人争先买了去。
不出多少时日,这户人家便高高兴兴搬到光德坊去居住了。
而罗氏机器坊这边,为了将两片被街道隔开的区域连接起来,便要在街道上方架一座天桥。
这样一座过街天桥,对于曾经在峡谷上高空作业的衡致等人来说,就只是一个手到擒来的小工程而已。
对于那些还没有接触过桥梁建设的工学学生,以及罗氏机器坊这边的学生们来说,这便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因为铁的价格十分高昂,所以在眼下这个时候,像这样的学习机会并不是常常都有。
但是又因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路桥工程无论是在工学还是在罗氏机器坊,都是很受重视的学科。
坊间百姓从来便只知晓有人在河道上架桥的,却从未听闻过在街道上方架桥的。
于是之后这段日子,每日里都有人到崇贤坊来看热闹,眼睁睁看着那些小郎君小娘子们,用那些钢筋水泥等物,亲手在这条街道的上空架起了一座天桥。
待这一座天桥架好之后,周围的百姓便时常会看到一些身着机器坊统一服装的小娘子们往来于这一座天桥之上,偶尔也会有一些小郎君抑或是青年郎君。
她们这些人大抵都是行色匆匆,不时也会有笑闹,尤其是那食堂的钟声一响,一群小娘子们呼啦啦从那天桥上跑过,三五成群呼朋唤友,往往看得周围街道上的妇人们很是羡慕。
新校区既然已经有了,之后自然便是扩招了,罗氏机器坊那边现在也已经贴了通知出去,说是今年八月初一,要进行一次秋招,预计要招收新生三百人,请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届时踊跃报名。
之所以提前这么长时间通知,把招生的时间推得那般晚,一方面是因为机器坊内部也需要做些准备,提前招好新的教员,准备好教师宿舍这些,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有一些学生可能会从比较远的地方过来。
三百个名额,在罗用看来着实还是太少了些。
“听闻你那机器坊今年秋里又要扩招?”这一日罗用去上朝的时候,进了宫城,行在路上,便有一个同僚过来与他搭话。
“正是。”罗用从前跟这人没什么接触,也不大分得清对方是敌是友。
“如今便有五六百了,再这般招收下去,很快便要过千了吧?”那人又道。
“应是要过千的。”罗用点头。
“教习女子学些技艺,确实是好事一桩,只是你招了那般多的人进去,怕是很难教得ji,ng细。”
这名官员叹着气,苦口婆心地对罗用说道:“我朝以一国之力,设立这长安诸学,生员总数也不过三千余人,加上那新立的工学,亦不足四千,你以一己之力……”
知晓对方并无恶意,罗用也就放下了戒备,一路听他念叨着,往那上朝的大殿行去。
这位官员没有见识过后世那种动辄就是上万人的学校,便以为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人数过千就很了不得。
这便是被时代背景限制了眼界,是很多人都无法超越的框架。
第438章 小道消息
这罗氏机器坊预备要开展秋招, 说是只招三百人,最后很可能也是要超员。
自那通知贴出以后,每日都有人前来询问, 其中不少外地来的商贾, 乃至于脚夫之流。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在罗氏机器坊能接触到最先进的新式纺织机技术,将来能挣大钱, 哪怕是为了他们自己,也要把自家女儿送进去。
这两年河东道与中原这边的联系甚是紧密,先是铺了最早的一条水泥路,复又出现了最早的一家物流快递, 之后又兴办起了许多针坊。
河东各地与长安城之间,行人货物往来频繁,很多原本鲜少出门的人, 也跟随亲戚朋友或是相熟的商户到长安一带谋生。
罗用从前在河东道送过一回打谷机,至今受益,河东百姓提起罗用, 便没有说不好的, 对于他们罗家人向来十分信任。
这回罗氏机器坊说要招人, 许多河东人想也不想,便说要回家去将自己女儿接来,听闻有那心急的,当日便已启程了,之后的日子里陆续又有不少人结伴而去。
罗用看这情形,知道三百个名额这回定是不够分的, 再增加三百怕也未必够。
想来想去,罗用只好又举债了,从四娘大娘那里借了许多钱,与河东商贾买了一批ji,ng铁,放在工学与罗氏机器坊分别加工,让他们将其做成钢筋。
这件事传到皇帝那里,老皇帝便喊了罗用过去问话,问他这回又想做什么。
罗用说罗氏机器坊正在预备秋招,许多河东父老要将女儿送来,三百个名额定然是不够了,他那罗氏机器坊地方只有那么大,左右邻里又无意售卖家宅,无法,他于是只好将房屋往高了建,多建几个两层三层的高楼,大约就能容得下那般多的人了。
老皇帝听闻了,点点头,也没有多说什么,只道:“近来长安铁价颇贵。”
一说到这个铁价,罗用也是心有戚戚焉:“着实很贵。”
上回从长安往洛阳修铁路的时候,因那荥阳郑氏提前攒了许多铁,朝廷方面与他们家族的人谈好了价钱,加上国库中原本就有积攒,于是那一条铁路修下来,并没有影响市场上的铁价太多。
这回从洛阳再往东面修铁路,许多ji,ng铁都是直接从商贾那里买来,如此,便使得市面上的铁价节节攀升,近日尤其高。
原本以为今日的对话到这里就算完了,没想到老皇帝这时候又与他说:“听闻这条铁轨沿途许多河渠,如今亦是打算修建ji,ng铁桥。”
罗用当时没多想,只是随口附和了几句,然后看老皇帝好像也没有什么话要说了,便告退了。
出了宫殿以后,正下台阶呢,脑子里面叮地一声响,忽的就开窍了,老皇帝这是提前给了他一个小道消息啊!
唐初这时候气候还很shi润,从那洛阳往东,许多森林沼泽河流水渠。
比如说在后世的山东省的巨野县、郓城县、梁山县中间那片地方上,就是一个巨大的水泽,时人称之为巨野泽,亦或是大野泽。
这回朝廷在洛阳东面修铁路,原本也是说要修到大野泽,大野泽能通运河,行人货物经由铁轨来到此处之后,便可换乘水路,经由大运河去往南北各地。
但是许多江南出身的官员以及各大家族皆是极力反对,若是要从大野泽换乘水路,那与他们江南地区又有什么便利,他们的最终目标是要让洛阳的铁轨直通江南,如若不然,他们这些人便不肯出钱。
几经商议,最后定出的方案是洛阳到汴州这一段不变,汴州东面的铁轨不沿白渠去往东北方向的大野泽,而是往东南走,一路修到徐州。
这徐州距离汴州可比大野泽远得多了,而且徐州此地眼下乃是属于河南道,从河南道到江南道,中间还隔着一个淮南道,但是好在这徐州也在运河边上,并且距离江南诸州颇近,这也算是双方妥协的结果了吧。
又说这时候气候shi润,中原各地多水泽,按照他们原本的计划,若是遇着小沟小渠,就在上面架桥,若是遇着大河湖泊,那么能绕就绕,绕不过就建渡口。
将来这条铁轨上的马车每每行到这些渡口,便要下了铁轨,用大船,连马带车连同行人货物,一并用大船运到对面渡口,然后再上铁轨,继续行路。
这种方法虽然也能行得通,但却十分麻烦,早前亦有那有识之士,道那罗三郎曾经让人在敦煌与高昌之间那片隔壁上修过一座ji,ng铁桥,横越大峡谷数丈之远,那峡谷又深又险,他们仅是花费月余时日便将大桥修好了,这座桥在河西那边很是出名。
然而掌管此次修路事宜的,大多都是一些稳妥老成的人物,并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能有什么平白的便利。
又听那“ji,ng铁桥”之名,还道整座桥都要用ji,ng铁打造,此次修路预算本就吃紧,哪里还能那般奢侈破费。
那离石罗三郎确是个能挣钱的,又向来有些不着调,什么样的事情都敢干,兴许真能做出用ji,ng铁铸桥的事情来,但在他们这里肯定是行不通的。
早些时候罗氏机器坊那边修过街天桥,朝中不少官员也都去看了。
这一看之下,就很明白了,噢,原来这ji,ng铁桥是长这个样子的吗,也没用很多ji,ng铁啊。
于是很多人纷纷将消息传到修路前线,跟他们说这个ji,ng铁桥着实便利,所费亦不十分多。
紧跟着,那些个江南道的淮南道的河南道的世族大家商贾富户们也都纷纷开始抗议,说南方多河渠,他们这条铁路若是这般修,动不动就要下铁轨过渡口,那还有什么便利可言,还不如干脆一路坐船呢,总之就是众口一词,一致要求修建ji,ng铁桥。
负责主持此次修路事宜的几名官员,倒也不是十分顽固不化的人物,亦有那兢兢业业殚ji,ng竭虑一心想把这一条铁路修好的。
在得知了这些消息之后,几名官员近日已经坐上了铁轨马车,眼瞅着就要到了长安城。
别个这时候都还没有得到消息呢,皇帝却是已经知晓了,今日刚好寻罗用过来问话,便顺口给他提了个醒。
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啊,老皇帝是深知这个道理的。
罗用于是连忙去到工学那边,寻侯蔺等人说明了此事。
侯蔺也算是官场老鸟了,一听这个事,那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那些修路的官员想建ji,ng铁桥,整个长安城会做这个事的也就是罗用的几名弟子以及工学以及罗氏机器坊中的学生们。
料想那些官员并不会直接联系罗用的弟子,更不会考虑罗氏机器坊,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从工学这边借人了。
而罗用这时候显然是想要推广他的罗氏机器坊,为机器坊中的那些女子们寻求出路的,那怎么办,强买强卖捆绑销售呗。
“几名工学生带一个女学生?”侯蔺问道。
“七名男学生,三名女学生,十人一组,届时衡致等人亦会去往河南道,带领各组一起修桥,若有那表现优异者,便可让他们先从一些小桥着手,如若不然,便依旧跟在先生们身边学习吧。”这些事情,罗用方才在过来的路上已是经过了一番思量。
修桥不是小事情,不能将它太过草率地交给一些学业不ji,ng的学生去负责,宁愿多花一些时日,也不能冒险。
之后便是选人,路桥与机械制造原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工学这边的学生们往往也都各有自己的侧重,这一次选人,多少也要看学生们自己的意愿。
当然也不是想去的就都能去,一个是要看他们平日的表现,另一个也是要看他们上一次在修那一座过街天桥时候的表现。
衡致与侯蔺他们先是大致选定几个表现优异,又比较适合往路桥方面发展的学生,询问了一下他们自己的意见,之后又定下了一个大致的名单。
有一些学生消息灵通的,这时候便也听到了风声,听闻要去河南道为那条正在铺设的铁轨建桥,大伙儿都很兴奋。
又道那罗氏机器坊的女学生也要去,这些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们就更兴奋了。
“高兴个甚,敢碰一下那些女学生试试,看罗县令不剥了你们的皮。”
“谁说要碰她们了?”
“我可没说。”
“我们都没说,就你想得多。”
“啧啧……”
“当心罗县令剥了你的皮。”
高兴之余,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有一个学生,就觉得是罗氏机器坊那边的女学生占了他们工学的名额。
结果就被其他学生取笑:“你莫不是读书读傻了吧,还道自己乃是罗县令亲生,那罗氏机器坊的女娃们都是抱养的来?”
“哈哈哈!怎么看,罗氏机器坊那些女子才是罗县令亲生嘛。”
“那毕竟是他们罗家人自己的机器坊啊。”
“将来罗县令若是高升,嫌这工学博士一职累赘,说不得便要辞了。”
“你看这工学博士才几品?”
“我们工学这边的人,将来难说也有要沾她们罗氏机器坊一点便宜的时候。”
“什么被占了名额的话,便莫要说了吧。”
“打好关系才是要紧。”
“他日说不得还能与你介绍个活计。”
“哈哈哈,正是!”
工学这边的学生,年纪大抵都是十四五岁往上,二十多岁的也有,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已经成了家的,年纪轻轻,便要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
这一次听闻要出去修桥,大多数学生都是很高兴的,毕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在机械制造方面能有一个很好的发展,路桥建设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另外一条出路,这条出路看起来也是很能来钱的样子。
不几日,那几名负责监督修建铁轨的官员,果然回到长安城中,与朝廷报备之后,又见过了圣人,第二天一早,便往工学这边来了。
这几人一进工学,便见这些工学学子们个个都很高兴的样子,还一个劲对他们笑,心道这些学生傻笑个甚。
却不知,工学这边提前得了消息,这时候上上下下都已布置妥当,就等着他们带人去修桥呢,有那心急的学生,连出门的包袱都已收拾好了。
第439章 洽谈
罗用昨日听闻这几名官员已经回到长安城中, 料想他们这两日就会过来工学这边,于是他这一天早晨到万年县公府点卯之后,便去工学等着了。
罗用现在是兼任长安县与万年县两县的县令之职, 这两个县的公府也不在一个地方, 若他选定一处作为办公地点,另一边的人必然就不同意。
这就好比他从前在常乐县当县令的时候, 常乐县属瓜州管辖,瓜州辖下还有其他几个县,其中便以晋昌为州治所,晋昌人是很以此为荣的。
白以茅早前去往常乐县当县的时候, 白家长辈便与他说,叫他这几年在那边好好发展常乐县,做出一番政绩来, 然后他们这边在长安城再做做工作,宣扬常乐县的繁荣富庶,将瓜州的州治所改为常乐县, 再给白以茅弄个刺史的官职。
这固然只是大家族们为自家年轻人做的盘算, 更改一个州的治所, 虽然不常发生,但也不算什么十分稀罕的事情,尤其是在那边陲之地。然而这件事对于瓜州当地的百姓乃至于一些仕绅地主们来说,那就是一件相当了不得的大事了。
罗用现在作为长安万年两县县令,他若是选在长安县这边办公,万年县那边的人就不答应。
原本这长安城在前代是叫大兴城的, 换了新朝以后改称长安城,从此之后,很多外地人便只知长安而不知万年,如今若是连治所都要归到长安县那边,那岂不就是坐实了万年县要归长安县管辖这个事实?
万年县那边的人多么心高气傲啊,如何能够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然而长安县这边的人就算大抵不是世族大家出身,却也是轻易不肯屈居他人之下,再者,若是单论经济发展,这几年以来,长安县这边实际上又是要优于万年县的,西市也比东市更加繁华热闹。
这两个县的人互不相让,于是最后便只好把罗县令剖成两半,一三五七九在长安县,二四六八十在万年县,一月之后还要换,一三五在万年县,二四六在长安县,因为谁都想当前面的一三五,不想做后面的二四六。
别以为这么被人争着抢着,罗用就成一块香饽饽了,事实并不是那般。
罗用作为一地父母官,这些长安城当地人,不管是大户小户,在与他打交道的时候,当面总要给他几分尊重,然而很多人在言语间依旧会显出几分颐指气使的姿态,因为罗用出身很低,官职亦不算高。
有一回,七娘就这件事,向罗用取经,因她眼下在长安城中行走,偶尔也会被人指指点点,跟白家的年轻人们一起出去赴宴,也会有被人瞧不起的时候。
“你便只当他们是蚊蝇嗡嗡。”罗用先是这般说。
“若是不能呢?”七娘道。她若是能够做到那般,如何还需向罗用求教。
“那便在心里骂他傻缺。”罗用复道。
“……”七娘倒是没想到罗用会这般说,想了想,自己有时候确实也是这么干的,但有时候这么做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又问:“若是无用呢?”
罗用从书案中抬起头来,笑看了自家小妹一眼,对她说道:
“若是那人实在做得过分,你一时又赢他不得,那便暂且记下,他日再寻机报复,亦可回来寻阿兄阿姊相助。”
七娘这天下午从罗用书房里出来的时候,总觉得心里面有点怪怪的,自家兄长竟然教她记仇报复啊……这分明是在教坏小孩么。
之后两三日,她把这件事情放在心里面反反复复想了又想,最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去问了四娘的意见。
四娘近日也是十分忙,不过对于自家这个最小的妹妹的教育问题,她也是很重视的,当时便抛开了那满脑子的生意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颇为仔细的思量。
片刻之后,她对七娘说道:“阿兄说得对。”
复又补充说:“只是你还需记得,当时能解决的,便莫要留待以后,自身能够应付的,便无需去寻他人相助。”
后来,七娘又仔细观察了一下五郎六郎他们对于这种事情的态度。
她发现五郎好像有一种特殊能力,就是能把所有自己不爱听的声音都当成蚊蝇嗡嗡,根本都不在意,也不生气。
至于六郎……六郎好像每天都在心里骂人傻缺。
言归正传,这位时常在心里骂别人傻缺、偶尔还会给人记下一笔然后伺机报复的罗县令,此时正在工学之中,笑容满面地接待那几位负责修铁路的官员。
这几个官员之前私底下还合计过,道这工学眼下实际上就是归罗用管,罗用此人性情很有几分乖张,此次他们是有求于人,届时就算生出些许不快,忍忍便是了,凡事皆以修路为重。
然而这时候过来一看,工学这边的人竟然很是热情,就差安排一个仪仗队到校门口去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了,还有那块传说中的罗棺材板儿,竟还要亲自带他们到罗氏机器坊那边去参观ji,ng铁桥!
于是这天上午,他们这一行人先是去现场参观了一下ji,ng铁桥,罗用亲自给他们讲解了一番造桥的大致过程。
完了之后又顺势带他们参观了一下罗氏机器坊,看过了学生们学习以及干活的场景,重点,还有几个平时是闲人莫进的车间,这回也带他们看了一圈。
不得不说,这一圈参观下来,这几名官员也是比较震撼的,早前听人说起这罗氏机器坊,便以为只是一个寻常作坊,做做织布机之类的器械,眼下看来,却是很不一般。
看机器坊中这些小娘子们所学的课程,很是有一些稀奇内容,这几名官员之所以能被安排去修铁路,大抵在工学方面有些长处,有些人听着那课程上的内容,听得几乎都要不舍得走了。
还有那几个生产车间,除了能生产新式织布机,这机器坊中的冶铁技术,几乎不输给宫中一些手艺ji,ng湛的匠人,另外她们自己烧出来的水泥品质亦属上乘。
听闻这罗氏机器坊欲盖高楼,正需要一批钢筋水泥,于是这些小娘子们近日便在学做这个。看那罗用的意思,那楼房约莫也是要让这些小娘子们自己动手去建造了。
“如此行事,未免有些草率。”有一个官员看不过眼,这般说道。
“这又如何能算草率。”罗用这回倒是很好说话,半点没有生气,笑着对那几人言道:“若论其他手艺,这些小娘子们与那些技艺ji,ng湛的匠人相比,确实拿不出手,但是要论这新式的织布机、这新式的桥梁房屋,放眼整个长安城,又有几个人能与我的这些人相比?”
罗用这一番话可不完全都是吹牛,虽说机器坊这边很多小娘子底子都太薄了,入学时间太短,学识还比较浅薄,但这其中也不乏一些ji,ng进的。
看看她们画出来的那一张张图纸,那一份份作业,已经很表现出一些ji,ng密专业的样子了。对于这一点,这几名官员们心中也是很有一些吃惊的,只是潜意识里对于女子就有一种天然的轻视,所以才会有人说出罗用这番做法太过草率的话。
这时候见罗用这般说,其他几人纷纷出来打圆场,众人说着话,很快便将此事揭了过去。
参观过了罗氏机器坊,众人又回到工学之中,刚好到了午饭时间,便一起在工学食堂用了午饭。
罗用说要让厨房另备一桌酒菜,这几名官员却坚持要与学生们吃一样的饭菜。
许多长安学子都说工学有钱,确实也是名不虚传,即便是普通的学生餐也很丰盛,光是各式r_ou_菜便有十几样,任由学生选择,又有那许多面食蔬菜,还有饭后水果。
要说唐初这时候的饮食,即便是上流社会,基本上也就是大口喝酒大口吃r_ou_,少有什么特别ji,ng致的烹饪技术。
而且这时候的人口味普遍比较重,像东坡r_ou_麻婆豆腐之流,一经推出就很受欢迎。而且这个时候的人不分男女,都嗜甜食,好浆饮。清汤寡水的东西在这个年代不仅没有什么市场,还会被人嘲笑穷酸。
吃过午饭略作休息,待到了下午,双方开始洽谈合作事宜,这几名官员表示要与工学这边借人,罗用则提出要安排一些罗氏机器坊那边的人同去,对方也并没有表现出十分反对的态度。
主要罗用提出的条件很优厚,他这一次不仅会让衡致与他们同去,另外还有几名不在工学任职、在修桥方面也有经验的弟子,也都让他们一起去,真正负责修桥的便是他们,拿工钱的主要也就是他们这几人。
至于工学这边的学生以及罗氏机器坊那边的人,初时便都只是学习,若有那ji,ng进的,后期也能上手的话,他们再看情况结算工钱,如若不然,便只需包吃住来回路费,至于工钱,便按普通民夫结算便可。
对于这几名官员来说,眼下摆在他们面前的主要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修那ji,ng铁桥需要技术人员,另一个是预算吃紧。
罗用的提议既能帮他们解决技术问题,也并不占用许多预算,那自然就没有问题了,至于那些前去学习的年轻人是男是女,那又有什么要紧。
双方一拍即合相谈甚欢,待到午后,罗用又令人端了几碗甜品上来。
几位官员吃过了,都觉得滋味甚美,询问罗用此为何物,罗县令答曰:“此乃珍珠奶茶。”
第440章 求学
长安一带这两年种植红薯的百姓越来越多, 待到今年春天,基本上已经是家家户户都种红薯了。
自从入夏以来,便有人早早挖了还未完全长成的红薯出来卖, 初时那红薯便只是小儿巴掌大小, 待到近日,街上推车的挑担的出来卖红薯的人便很多了, 那红薯也已长得颇大。
红薯的产量上去了,便有了可以用来制作珍珠的红薯粉,这个红薯的品种主要用于食用,出粉率并不很高, 但也还算用得。
罗大娘她们近日已经开始做珍珠奶茶了,预计是要等到七夕那一日开始销售,因为那时候时间已经开始入秋, 红薯的价钱会比现在更便宜些。
这一日,这几名官员来工学这边谈合作,午饭也用得简单, 仅与学生们吃一样的饭食, 饭后, 罗用便让人去光德坊那边,请了一位能做珍珠奶茶的娘子过来,特与这几位郎君做了几碗珍珠奶茶来吃。
这几碗珍珠奶茶,就算是搁在后世,也算比较不错的吃食了,现打的珍珠, 当日刚挤的鲜牛ru,上好的茶叶,细细煮出一锅奶茶来,调些上等的蔗浆进去,又撒了些北地来的坚果粉末调味,再放凉,冰镇。
在天气炎热的午后,这样几碗凉凉的珍珠奶茶端上去,郎君们自然吃得满意。
然而这奶茶好归好,却少有人吃得起,阿姊食铺要想东西好卖,就必须把成本降下来,近来她们便在研究这个,将新鲜的牛ru换成关外来的ru酪,蔗浆换成饴糖,那茶叶自然也不用上好的,最普通的就行了。
那关外来的ru酪兑水煮一煮,确实比长安当地产的新鲜牛羊ru便宜不少,只是有时候难免会有一些腥膻亦或是发酵过的气味,如何才能将那些气味除去,阿姊食铺那边的人也是绞尽了脑汁。
这一日在工学之中,罗用也与这几名官员说起阿姊食铺的人要用ru酪取代新鲜牛羊ru的事情,只是当闲话来说而已,郎君们听得也不太上心。
对于他们来说,这一碗奶茶是要用新鲜牛羊ru来煮,还是要用ru酪来煮,着实是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他们也绝对想象不到,阿姊食铺的那些女子们,为了解决这件小事,会愿意付出多么巨大的时间和ji,ng力。
而阿姊食铺的口碑,也正是这般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
从最开始事事都要罗大娘亲力亲为,到后来招收了这许多女子,发展到如今,甚至有许多人对于阿姊食铺的贡献,几乎都已经要超过罗大娘去了,也有许多女子对这阿姊食铺的感情,比罗大娘更深。
阿姊食铺这几年也是开了许多分店,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以及河东道各地。
在距离罗用他们老家离石县不远的那个定胡县孟门关,便有一个阿姊食铺,在离石定胡一带,许多女子都想去那里做工,只可惜一个食铺就那么大,要的人手也不太多,早早便招满了。
即便如此,平日里也总有人过去问,探听她们还招不招人,有时候是家里的大人去问,有时候是小娘子们自己寻过去。
有那临泉的方山的,跟随自己老家那边的卖货人,走好几天的路,寻到那铺子里,便只是为了问上这么一句,然而往往也都是失望而回。
莫说她们,就是住在阿姊食铺所在的这条街道上的女子们,也并非个个都能进去。
那个铺子,寻常人家出身的女子哪个不想去,一旦进去了,不仅有活干有收入,在家里也会更有地位,听闻那做得好的,还能去京城哩。
早前他们这孟门关,便有一个养蚕户家的女子,命好,嫁与那罗三郎一名弟子的长子做妻,后来那对小夫妻便跟随那罗大娘去了长安城,经营起了当时的第一家阿姊食铺。
孟门当地时常有人说起,道是有人在哪里哪里遇到那名女子,如今她又如何如何了,有说她下了江南,成为了一名很威风的管事,统管江南那边好几家阿姊食铺的,也有说她如今在洛阳的,也有说是在长安的,说甚的都有,总之不再是从前那贫家女子模样了。
孟门当地的小娘子们每每提起这个人的时候,就没有不羡慕的。
这一日黄家二娘去井边洗衣裳,听到那些同在井边洗衣洗菜的大娘子小娘子们又在说着这件事,她只默默听着,一言不发,心里却也不禁向往起来,待到衣裳都洗完了,提起那一篮衣裳回往自家院中,梦也就醒了。
她家就在巷子深处的一个破落小院,院里堆满了各种杂物,她那嫂子挺着一个大肚子,这时候正坐在廊下搓麻线,还有一个两三岁的侄儿爬在地上玩。
黄二娘默默将洗好的衣裳晾好,又进到厨下去做饭,不多时便听到她阿娘归来的声响,依旧是扯着嗓门在外面骂,道她今日都做了些甚,这般晚才去洗了衣裳,到这时候还淌着水哩,这般热的天,她明日若是没得衣裳换穿,出去上工怕也要被人嫌……
黄二娘的阿耶与兄长乃是小贩,两人每日里在外头不知鼓捣些甚,东奔西走甚少着家,也不见挣多少钱帛回来,倒是时常弄些杂七杂八的物什堆在这院子里,卖不出去,自然也就换不回钱来。
她阿娘在街上一间食铺干活,每月里倒能得些工钱,只是每每回到家中,脾气便十分暴躁,常常高声叫骂,黄二娘从小长在这个家里,早已听惯了,连她那刚进门三四年的嫂嫂,如今也是听惯了。
“……整日的好吃懒做,老娘每日做活养活你们,竟还有什么不知足?”
“就知道哭丧个脸,我可是短了你们吃穿!”
“如今这日子还不好哩?当年我在你们这般大岁数,那可是真能把人饿死。”
“年少时挨饿,如今又要这般累死累活,生生摊上你们这几个丧门星!”
“……”
晚饭依旧是黄二娘与她阿娘嫂嫂同吃,另还有一个正学说话的侄儿,至于阿耶和兄长,这家里有他们时常就跟没有一样。
晚饭吃得也很简陋,就是一锅没甚滋味的杂菜,以及几个杂面饼子,席间,她那阿娘依旧骂骂咧咧的,将自己对生活的不满全都发泄在自己女儿和儿媳身上。
黄二娘做梦都想从这样的家里逃脱出去,只是她又能逃到哪里去,嫁人么,像她这样的出身,又能嫁得到什么样的好人家,即便是嫁进了好人家,别人能瞧得起她么?
自从她这嫂子入门以后,黄二娘对于嫁人这件事,也就愈发地没有期待了,她嫂子娘家也不是个好的,嫁人后,便是嫁进了他们这样的人家。
“怎的就先吃了,也不等等我们?”她们几人正吃着,黄二娘的阿耶和兄长回来了。
“谁人知晓你二人何时归来?”黄母用筷子敲了敲碗沿,倒不似先前那般凶了,又差遣黄二娘道:“去,与你阿耶兄长做些吃的来。”
黄二娘应了一声便去了,知晓自家阿娘面上虽然没有好颜色,心里到底还是心疼自己男人和儿子,于是便从瓮中掏了一些好面出来,煮了两大碗馎饦。
待她将那两大碗馎饦端上去的时候,只听她阿娘一声怪叫:“你个丧良心的!莫不是要将你阿妹骗去卖了钱?”
黄二娘听得这话,浑身一个哆嗦,好险没把手中的陶碗摔到地上去,若是果真摔了,今日便免不得又要挨一顿打骂。
“阿娘你说的什么话,这哪里又是要卖了她,是罗三郎的机器作坊招人哩,听闻也似那阿姊食铺一般,专要一些小娘子,他若肯收男的,我自己便去了……”二娘兄长捧过陶碗,吸溜了一口碗里的馎饦,一面又噼噼啪啪地吐出许多话语。
“你莫要唬我,那罗三郎的机器作坊可是在长安城,我做工的时候也曾听人说过。”黄母言道。
“便是从长安城那边传来的消息。”黄父这时候也道。
“既是在长安城,因何要来我们这里招人,可是他们长安城的小娘子不够多?”
“阿娘你不知晓,那长安城的小娘子们也是削尖了脑袋想要进去,那机器坊是什么样的地方,在那里面又有钱挣,又能学手艺,二娘若是进去了,她这辈子还有甚忧愁。”
“不妥不妥,人家便也只要三百人,哪里轮得着她?这千里迢迢地跑过去,光是路资就要费去许多,这家里哪里还有那份闲钱……”
“你这妇人,就是短视……”
“她这都十四岁了,又不识得字,人家能要她?”
“听闻并没有什么要紧……”
“她若走了,你那婆姨又当如何,眼瞅着又要生了。”
“……”
“我看还是莫要折腾,再过一二年,与她寻个好人家……”
“……”
他们这一商量,便商量了好几日,黄家父兄算是得到消息比较早的,没两日,城里不少人便都开始议论这件事。
很多小娘子都想去那个机器作坊,也有害怕的,担心是在骗人……
黄二娘终究还是走了,出行那一日,她阿娘依旧早早便去上工,只阿耶和兄长将她送出来。
在巷子里走了一段,二娘回头去看,只见她那嫂子正站在院门那里,挺着大肚子,伸着脖子看她……
与黄二娘一同去往长安城的小娘子还有十几个,这两日刚好赶上南北杂货的人在孟门关这边采买,她们家大人便与人家打好了招呼,让人将她们带到长安城去。
也有家里人也一同前去的,黄二娘便只有自己一人,背着一个包袱,那里面有几件衣裳,几斤干粮,另还有几十个铜钱。
南北杂货的人在前面赶着车运着货,她们这些小娘子们便跟在队伍后面,一步一步地走。
车队里的人时常也会喊她们到牛车上坐会儿,还有人与她们说,待到了隰城便好了,届时他们便要换了水路,一路乘船南下,不需再走这许多路,南北杂货的人包了大船,船资亦不需这些小娘子们出。
待行到了离石县,便又有许多小娘子跟着一同上路,运货的队伍也更壮大了。
一同行路的那些小娘子们,其中不乏性格开朗的,这一路虽然走得辛苦,却也有说有笑,车队的人还肯借给她们铁锅,盐和豆酱也随便她们用,这一路上,这些萍水相逢的小娘子们便在一起做饭吃。
若是逢着集市,便凑钱去买些瓜菜回来,眼下正是夏季,正是瓜菜价钱最贱的时节,在那些个乡野草集之上,菜蔬更是不值什么钱。
后来换了水路,到了汾水河上,就有很多鱼,价钱也便宜,有些小娘子身上带的钱实在很少,其他人也并不很计较,依旧邀她们同吃,南北杂货的管事还与她们买过几回r_ou_,让这些小娘子们很是高兴。
这越往南走,队伍里的人也就越多,一些同一个地方出来的小娘子们,便聚在一处,形成一些大大小小的团体,多则五六十,最少的就只有十来人,相互之间大抵也都相处得很好。
只是听闻那罗氏机器坊这一次要招三百人,待到过潼关的时候,单是她们这一拨从河东道过来的,便不止三百人了。
第441章 乘风而起
与中原以及江南地区的众多河流相比, 汾水并不很深,水流不是很稳定,季节性也比较强。
是以汾水之上少有大船, 运货载人的, 多是一些中等大小的船只。
南北杂货这一次运货南下,租用的船只就不止一艘, 并且一路上还需经过数次换船。
这个年代没有什么先进的探测技术,在陌生的水域行船十分危险,再加上这条水道之上也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势力,他们各有各的地盘, 所以那些船只以及船上的船夫,通常只在自己熟悉的流域活动。
每到需要换船的地方,那些码头上都汇聚着许多壮劳力, 人来人往货物云集,看起来十分忙碌又欣欣向荣。
南北杂货的人与这些小娘子们说,眼下正是夏季, 汾水之上运输繁忙, 待到秋后水位下降, 有些河段便走不了货船了。
“那便改走陆路了?”一名小娘子问道。
“倒也未必。”那人言道:“在这条商道上行走的,自然知晓什么时节运货最划算,是以很多南边来的商贾,都是在秋冬时节北上收货囤货,待到开春之后水位上涨,汾水之上好行船了, 届时再运货南下……”
走陆路的也有,他们南北杂货每年便有好几次要通过陆路运货,时常也能遇着其他商队。
还有每年冬季南下卖粮的农人商贩,更是数不胜数。
听闻早年间,关中常闹饥荒,这些年却再没听闻了,这一方面要归功于玉米的高产,另一方面,就要归功于这些南下卖粮的河东父老。
当年圣人令官道上的关卡不得收取这些河东父老的过路费,又令人特地在新丰开设了一个集市,不知他当时有无这方面的考量。
这些小娘子们从前大抵都没有出过远门,头一回出远门又听人说起这许多事,总是十分新鲜。
在他们的船队行到临汾的时候,随着人数的增加,原先那些船只有些坐不下了,南北杂货的人便预备要多租一条船。
临汾城中一名郎君听闻了此事,便自己出钱租下了一条船,让临汾当地的那些小娘子们乘坐这条船南下,又邀请其她小娘子们同乘。
那名郎君对小娘子们说,此次去往罗氏机器坊学习技艺,是一件很好的事,让小娘子们学成之后,莫要忘了将这些技艺带回故乡,造福乡里。
这越往南走,要去机器作坊的小娘子就更多,因为南边更靠近长安城,消息也更灵通,很多人都听闻过罗氏机器作坊,很多家长都支持自家女儿去那里学艺。
据说还有一个小娘子自己不愿去,被父母逼着打着非让去的,黄二娘等人听闻了这件事,也是觉得很稀奇。
待到了潼关,映入眼帘的便是一艘艘巨大的船只,那些船只那般大,桅杆那般高,一个个人站在船上,仿佛都只有鸟雀大小。
他们在潼关也换了船,然后沿黄河往上又走了一段,接着便入了渭水,听闻在长安西面,有水渠沟通渭水与长安西市,西市距离南北杂货就很近了。
他们这一行人还未抵达长安城中,罗用这边早早便已得到了消息,着手开始准备这一拨河东女子的安置问题。
夏日的长安城十分炎热,这些小娘子们从河东道过来,大约没有经历过这般炎热的夏季,罗用担心她们到时候会有人生病,这个年代缺医少药的,生病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与此同时,同样得到消息的还有长安城的各大家族,以及朝中许多官员。
罗氏机器坊说是秋招,这才过去没多少时日,各地便有不少女子往长安城汇聚而来,单是河东道,这一口气就来了三百余人,这还只是一拨人而已,后边还不知道能有多少呢。
于是这一日早朝,便有人弹劾罗用,说他这是扰乱人心,使天下女子从此不愿再安安分分相夫教子,一心只想往外跑,有违人伦纲常,不利于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这种上纲上线的套路,在这朝堂之上十分常见,一般倒也好使,只是这一回,却是注定玩不转了。
原因是随着新式纺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大家族都已经意识到了这项技术所带来的一个巨大商机,那就是布料的对外贸易。
几个月以前,在这个新式纺织技术刚出来的时候,一些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如今这么长时间过去,即便是自己没想到的,听也该听说过了。
据说在波斯大食等国,当地布料价格要比大唐这边贵得多。而那些波斯大食的商人,除了从西面的商道过来,另外还有一条路,便是从南边的海道而来。
这几年随着指南针的出现,南方海运愈发兴隆,岭南道那边的海港也是越来越繁荣,今春以来,已有不少大家族安排族人去往岭南道。
第103节
恋耽美
第103节
这一日,恰逢旬考之后,那工匠来到南北杂货这边干活,依旧是满面春风的模样。
“你家二郎可是又考得了奖励?”有人问他。
“c,ao作课评分进了班上前五,得了二十文,这回旬考又有一个奖励题,问这长安城城墙高几许、坊墙高几许,早前我曾与他说过,这回他便答对了,又得了十文钱。”那匠人一听有人问,便一五一十全都说了,心里也是高兴,很想跟人说说。
“这便得了十文钱?”其他匠人纷纷道:“这题我也会哩。”
“我儿亦是这般说,道这是他们工学给学生们发福利呢。”那匠人笑嘻嘻说道:“不过也有没做对的,这回旬休,他们那些工学的学子便要去外面丈量街道的宽度,水渠的深度,免得下回出到这样的题,又做不对。”
“你儿子着实出息。”
“算不得很出息,只那一两门功课还算不错,其余便也只是将将能够跟上。”
“如此便很不错了,那工学之中,又岂止是他一人刻苦,听闻个个都很刻苦的。”
“确实刻苦,听闻许多学生,每晚都要学到三更,直到工学里面强制熄灯了,这才肯歇下。”
“工学设立虽晚,但如今他们工学的一些算术卷子,拿到国子学太学,那边的学生也不很会做哩。”
“好人家的郎君,哪里会如贫家儿这般刻苦。”
“怕也是先生教得不好。”
“听闻那些学校的奖励,还是当年罗县令在太学当助教的时候定下的标准。”
“我怎的听有人说,还有士族郎君把自家儿郎送到工学读书的?”
“听我儿说过此事,当时也是考了试,成绩不错才让他进的工学。”
“竟还要考试?”
“自然,罗县令定下的规矩,往后谁想进工学都得考试。”
“那些世家青年若是不能通过考试,脸面上如何能够下得来?”
“那便别去考嘛。”
“啧啧……”
众匠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各自摆好了干活的家伙什,开始了这一日的劳作,一旦开始干活以后,便很少有人再说话了。
待到了吃午饭的时候,这才又再次活络起来,各人拿了自己的饭盆到食堂去打饭,连饭带菜的打一大盆,一边说话一边吃着。
有一个匠人说,他们那个坊,有个特别出息的小娘子,便是在那罗氏机器坊学艺,每月里连奖励带工钱的,能往家里拿好几百文,少的时候也有二三百,最多一回拿了六百多。
“那户人家我倒也听闻过,她那阿耶与叔伯几人,便是专与人掏沼气池的,每日里弄些沼渣沼液,到乡下去与农人换些杂面柴米,有时候当天的沼渣若是不及运出城,便要堆在自家院里,弄得到处臭烘烘一片,常常熏得邻人抱怨。”
“那又有什么法子,沼气池总得有人掏不是。”
“也是危险的活计,从前罗县令他们不是总与人说,掏那沼气池要十分小心,一个不留神,就会被熏死在那池子里头。”
“那底下又不能点灯,黑灯瞎火的,又臭又闷。”
“吃那口饭着实不易。”
“那也总比没饭吃好些。”
“他们家那几个兄弟我亦知晓,早早便没了阿耶,只有一个老娘苦苦支撑,他们兄弟几个,很小便出来与人担水舂米了。”
“原本底下还有一个女娃,聪明伶俐得紧,却是到底没养住,七八岁上一场伤寒,人便没了。”
“唉……又算得什么稀奇。”
“便是因着此遭,她那阿婆整日便要与人说,这孙女乃是她小姑姑投胎转世而来。”
“莫不是疯了不成?”
“大约确实是有一些疯傻了吧。”
“可怜可叹啊……”
在那罗氏机器坊之中,身世可怜的女子又何止一个两个,而在这机器坊之外,还有无数的女子想进来。
如今这罗氏机器坊也算是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罗用便让人在机器坊周围求购宅院土地,打算将地方扩一扩,然后再进行一轮扩招。
崇贤坊这个地方,距离西市颇近,西边便是长寿坊,长安县公府所在,往东边走,过了崇德坊安业坊便是朱雀大街,距离宫城也比较近。
住在这里的人家境大多不错,加上这几年长安城中宅院土地的价钱节节攀升,挨着这个罗氏机器坊,将来的行情也是格外看好一些,所以轻易都不肯出手。
但是因为罗用他们急需用地,所以开出的价钱就很高,最后在周围那些邻里之中,便有一户人家肯卖的。
那户人家的位置正在罗氏机器坊街对面,地方也是很宽敞,他们家里的年轻人想要搬去更繁华的光德坊居住,那边的房子也看好了,就是价钱很高,自家这屋子又是在罗氏机器坊街对面,而不是左右相邻,原本还有些担心他们不肯要,或者是卖不到好价钱。
没想到那罗氏机器坊的人竟是出奇的爽快,对他家给出的价钱,与那些左右邻里的价钱也都是一样的标准,甚至还帮忙去与光德坊那户人家打过了招呼,免得那个房子最后又被别人争先买了去。
不出多少时日,这户人家便高高兴兴搬到光德坊去居住了。
而罗氏机器坊这边,为了将两片被街道隔开的区域连接起来,便要在街道上方架一座天桥。
这样一座过街天桥,对于曾经在峡谷上高空作业的衡致等人来说,就只是一个手到擒来的小工程而已。
对于那些还没有接触过桥梁建设的工学学生,以及罗氏机器坊这边的学生们来说,这便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因为铁的价格十分高昂,所以在眼下这个时候,像这样的学习机会并不是常常都有。
但是又因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路桥工程无论是在工学还是在罗氏机器坊,都是很受重视的学科。
坊间百姓从来便只知晓有人在河道上架桥的,却从未听闻过在街道上方架桥的。
于是之后这段日子,每日里都有人到崇贤坊来看热闹,眼睁睁看着那些小郎君小娘子们,用那些钢筋水泥等物,亲手在这条街道的上空架起了一座天桥。
待这一座天桥架好之后,周围的百姓便时常会看到一些身着机器坊统一服装的小娘子们往来于这一座天桥之上,偶尔也会有一些小郎君抑或是青年郎君。
她们这些人大抵都是行色匆匆,不时也会有笑闹,尤其是那食堂的钟声一响,一群小娘子们呼啦啦从那天桥上跑过,三五成群呼朋唤友,往往看得周围街道上的妇人们很是羡慕。
新校区既然已经有了,之后自然便是扩招了,罗氏机器坊那边现在也已经贴了通知出去,说是今年八月初一,要进行一次秋招,预计要招收新生三百人,请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届时踊跃报名。
之所以提前这么长时间通知,把招生的时间推得那般晚,一方面是因为机器坊内部也需要做些准备,提前招好新的教员,准备好教师宿舍这些,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有一些学生可能会从比较远的地方过来。
三百个名额,在罗用看来着实还是太少了些。
“听闻你那机器坊今年秋里又要扩招?”这一日罗用去上朝的时候,进了宫城,行在路上,便有一个同僚过来与他搭话。
“正是。”罗用从前跟这人没什么接触,也不大分得清对方是敌是友。
“如今便有五六百了,再这般招收下去,很快便要过千了吧?”那人又道。
“应是要过千的。”罗用点头。
“教习女子学些技艺,确实是好事一桩,只是你招了那般多的人进去,怕是很难教得ji,ng细。”
这名官员叹着气,苦口婆心地对罗用说道:“我朝以一国之力,设立这长安诸学,生员总数也不过三千余人,加上那新立的工学,亦不足四千,你以一己之力……”
知晓对方并无恶意,罗用也就放下了戒备,一路听他念叨着,往那上朝的大殿行去。
这位官员没有见识过后世那种动辄就是上万人的学校,便以为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人数过千就很了不得。
这便是被时代背景限制了眼界,是很多人都无法超越的框架。
第438章 小道消息
这罗氏机器坊预备要开展秋招, 说是只招三百人,最后很可能也是要超员。
自那通知贴出以后,每日都有人前来询问, 其中不少外地来的商贾, 乃至于脚夫之流。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在罗氏机器坊能接触到最先进的新式纺织机技术,将来能挣大钱, 哪怕是为了他们自己,也要把自家女儿送进去。
这两年河东道与中原这边的联系甚是紧密,先是铺了最早的一条水泥路,复又出现了最早的一家物流快递, 之后又兴办起了许多针坊。
河东各地与长安城之间,行人货物往来频繁,很多原本鲜少出门的人, 也跟随亲戚朋友或是相熟的商户到长安一带谋生。
罗用从前在河东道送过一回打谷机,至今受益,河东百姓提起罗用, 便没有说不好的, 对于他们罗家人向来十分信任。
这回罗氏机器坊说要招人, 许多河东人想也不想,便说要回家去将自己女儿接来,听闻有那心急的,当日便已启程了,之后的日子里陆续又有不少人结伴而去。
罗用看这情形,知道三百个名额这回定是不够分的, 再增加三百怕也未必够。
想来想去,罗用只好又举债了,从四娘大娘那里借了许多钱,与河东商贾买了一批ji,ng铁,放在工学与罗氏机器坊分别加工,让他们将其做成钢筋。
这件事传到皇帝那里,老皇帝便喊了罗用过去问话,问他这回又想做什么。
罗用说罗氏机器坊正在预备秋招,许多河东父老要将女儿送来,三百个名额定然是不够了,他那罗氏机器坊地方只有那么大,左右邻里又无意售卖家宅,无法,他于是只好将房屋往高了建,多建几个两层三层的高楼,大约就能容得下那般多的人了。
老皇帝听闻了,点点头,也没有多说什么,只道:“近来长安铁价颇贵。”
一说到这个铁价,罗用也是心有戚戚焉:“着实很贵。”
上回从长安往洛阳修铁路的时候,因那荥阳郑氏提前攒了许多铁,朝廷方面与他们家族的人谈好了价钱,加上国库中原本就有积攒,于是那一条铁路修下来,并没有影响市场上的铁价太多。
这回从洛阳再往东面修铁路,许多ji,ng铁都是直接从商贾那里买来,如此,便使得市面上的铁价节节攀升,近日尤其高。
原本以为今日的对话到这里就算完了,没想到老皇帝这时候又与他说:“听闻这条铁轨沿途许多河渠,如今亦是打算修建ji,ng铁桥。”
罗用当时没多想,只是随口附和了几句,然后看老皇帝好像也没有什么话要说了,便告退了。
出了宫殿以后,正下台阶呢,脑子里面叮地一声响,忽的就开窍了,老皇帝这是提前给了他一个小道消息啊!
唐初这时候气候还很shi润,从那洛阳往东,许多森林沼泽河流水渠。
比如说在后世的山东省的巨野县、郓城县、梁山县中间那片地方上,就是一个巨大的水泽,时人称之为巨野泽,亦或是大野泽。
这回朝廷在洛阳东面修铁路,原本也是说要修到大野泽,大野泽能通运河,行人货物经由铁轨来到此处之后,便可换乘水路,经由大运河去往南北各地。
但是许多江南出身的官员以及各大家族皆是极力反对,若是要从大野泽换乘水路,那与他们江南地区又有什么便利,他们的最终目标是要让洛阳的铁轨直通江南,如若不然,他们这些人便不肯出钱。
几经商议,最后定出的方案是洛阳到汴州这一段不变,汴州东面的铁轨不沿白渠去往东北方向的大野泽,而是往东南走,一路修到徐州。
这徐州距离汴州可比大野泽远得多了,而且徐州此地眼下乃是属于河南道,从河南道到江南道,中间还隔着一个淮南道,但是好在这徐州也在运河边上,并且距离江南诸州颇近,这也算是双方妥协的结果了吧。
又说这时候气候shi润,中原各地多水泽,按照他们原本的计划,若是遇着小沟小渠,就在上面架桥,若是遇着大河湖泊,那么能绕就绕,绕不过就建渡口。
将来这条铁轨上的马车每每行到这些渡口,便要下了铁轨,用大船,连马带车连同行人货物,一并用大船运到对面渡口,然后再上铁轨,继续行路。
这种方法虽然也能行得通,但却十分麻烦,早前亦有那有识之士,道那罗三郎曾经让人在敦煌与高昌之间那片隔壁上修过一座ji,ng铁桥,横越大峡谷数丈之远,那峡谷又深又险,他们仅是花费月余时日便将大桥修好了,这座桥在河西那边很是出名。
然而掌管此次修路事宜的,大多都是一些稳妥老成的人物,并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能有什么平白的便利。
又听那“ji,ng铁桥”之名,还道整座桥都要用ji,ng铁打造,此次修路预算本就吃紧,哪里还能那般奢侈破费。
那离石罗三郎确是个能挣钱的,又向来有些不着调,什么样的事情都敢干,兴许真能做出用ji,ng铁铸桥的事情来,但在他们这里肯定是行不通的。
早些时候罗氏机器坊那边修过街天桥,朝中不少官员也都去看了。
这一看之下,就很明白了,噢,原来这ji,ng铁桥是长这个样子的吗,也没用很多ji,ng铁啊。
于是很多人纷纷将消息传到修路前线,跟他们说这个ji,ng铁桥着实便利,所费亦不十分多。
紧跟着,那些个江南道的淮南道的河南道的世族大家商贾富户们也都纷纷开始抗议,说南方多河渠,他们这条铁路若是这般修,动不动就要下铁轨过渡口,那还有什么便利可言,还不如干脆一路坐船呢,总之就是众口一词,一致要求修建ji,ng铁桥。
负责主持此次修路事宜的几名官员,倒也不是十分顽固不化的人物,亦有那兢兢业业殚ji,ng竭虑一心想把这一条铁路修好的。
在得知了这些消息之后,几名官员近日已经坐上了铁轨马车,眼瞅着就要到了长安城。
别个这时候都还没有得到消息呢,皇帝却是已经知晓了,今日刚好寻罗用过来问话,便顺口给他提了个醒。
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啊,老皇帝是深知这个道理的。
罗用于是连忙去到工学那边,寻侯蔺等人说明了此事。
侯蔺也算是官场老鸟了,一听这个事,那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那些修路的官员想建ji,ng铁桥,整个长安城会做这个事的也就是罗用的几名弟子以及工学以及罗氏机器坊中的学生们。
料想那些官员并不会直接联系罗用的弟子,更不会考虑罗氏机器坊,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从工学这边借人了。
而罗用这时候显然是想要推广他的罗氏机器坊,为机器坊中的那些女子们寻求出路的,那怎么办,强买强卖捆绑销售呗。
“几名工学生带一个女学生?”侯蔺问道。
“七名男学生,三名女学生,十人一组,届时衡致等人亦会去往河南道,带领各组一起修桥,若有那表现优异者,便可让他们先从一些小桥着手,如若不然,便依旧跟在先生们身边学习吧。”这些事情,罗用方才在过来的路上已是经过了一番思量。
修桥不是小事情,不能将它太过草率地交给一些学业不ji,ng的学生去负责,宁愿多花一些时日,也不能冒险。
之后便是选人,路桥与机械制造原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工学这边的学生们往往也都各有自己的侧重,这一次选人,多少也要看学生们自己的意愿。
当然也不是想去的就都能去,一个是要看他们平日的表现,另一个也是要看他们上一次在修那一座过街天桥时候的表现。
衡致与侯蔺他们先是大致选定几个表现优异,又比较适合往路桥方面发展的学生,询问了一下他们自己的意见,之后又定下了一个大致的名单。
有一些学生消息灵通的,这时候便也听到了风声,听闻要去河南道为那条正在铺设的铁轨建桥,大伙儿都很兴奋。
又道那罗氏机器坊的女学生也要去,这些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们就更兴奋了。
“高兴个甚,敢碰一下那些女学生试试,看罗县令不剥了你们的皮。”
“谁说要碰她们了?”
“我可没说。”
“我们都没说,就你想得多。”
“啧啧……”
“当心罗县令剥了你的皮。”
高兴之余,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有一个学生,就觉得是罗氏机器坊那边的女学生占了他们工学的名额。
结果就被其他学生取笑:“你莫不是读书读傻了吧,还道自己乃是罗县令亲生,那罗氏机器坊的女娃们都是抱养的来?”
“哈哈哈!怎么看,罗氏机器坊那些女子才是罗县令亲生嘛。”
“那毕竟是他们罗家人自己的机器坊啊。”
“将来罗县令若是高升,嫌这工学博士一职累赘,说不得便要辞了。”
“你看这工学博士才几品?”
“我们工学这边的人,将来难说也有要沾她们罗氏机器坊一点便宜的时候。”
“什么被占了名额的话,便莫要说了吧。”
“打好关系才是要紧。”
“他日说不得还能与你介绍个活计。”
“哈哈哈,正是!”
工学这边的学生,年纪大抵都是十四五岁往上,二十多岁的也有,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已经成了家的,年纪轻轻,便要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
这一次听闻要出去修桥,大多数学生都是很高兴的,毕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在机械制造方面能有一个很好的发展,路桥建设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另外一条出路,这条出路看起来也是很能来钱的样子。
不几日,那几名负责监督修建铁轨的官员,果然回到长安城中,与朝廷报备之后,又见过了圣人,第二天一早,便往工学这边来了。
这几人一进工学,便见这些工学学子们个个都很高兴的样子,还一个劲对他们笑,心道这些学生傻笑个甚。
却不知,工学这边提前得了消息,这时候上上下下都已布置妥当,就等着他们带人去修桥呢,有那心急的学生,连出门的包袱都已收拾好了。
第439章 洽谈
罗用昨日听闻这几名官员已经回到长安城中, 料想他们这两日就会过来工学这边,于是他这一天早晨到万年县公府点卯之后,便去工学等着了。
罗用现在是兼任长安县与万年县两县的县令之职, 这两个县的公府也不在一个地方, 若他选定一处作为办公地点,另一边的人必然就不同意。
这就好比他从前在常乐县当县令的时候, 常乐县属瓜州管辖,瓜州辖下还有其他几个县,其中便以晋昌为州治所,晋昌人是很以此为荣的。
白以茅早前去往常乐县当县的时候, 白家长辈便与他说,叫他这几年在那边好好发展常乐县,做出一番政绩来, 然后他们这边在长安城再做做工作,宣扬常乐县的繁荣富庶,将瓜州的州治所改为常乐县, 再给白以茅弄个刺史的官职。
这固然只是大家族们为自家年轻人做的盘算, 更改一个州的治所, 虽然不常发生,但也不算什么十分稀罕的事情,尤其是在那边陲之地。然而这件事对于瓜州当地的百姓乃至于一些仕绅地主们来说,那就是一件相当了不得的大事了。
罗用现在作为长安万年两县县令,他若是选在长安县这边办公,万年县那边的人就不答应。
原本这长安城在前代是叫大兴城的, 换了新朝以后改称长安城,从此之后,很多外地人便只知长安而不知万年,如今若是连治所都要归到长安县那边,那岂不就是坐实了万年县要归长安县管辖这个事实?
万年县那边的人多么心高气傲啊,如何能够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然而长安县这边的人就算大抵不是世族大家出身,却也是轻易不肯屈居他人之下,再者,若是单论经济发展,这几年以来,长安县这边实际上又是要优于万年县的,西市也比东市更加繁华热闹。
这两个县的人互不相让,于是最后便只好把罗县令剖成两半,一三五七九在长安县,二四六八十在万年县,一月之后还要换,一三五在万年县,二四六在长安县,因为谁都想当前面的一三五,不想做后面的二四六。
别以为这么被人争着抢着,罗用就成一块香饽饽了,事实并不是那般。
罗用作为一地父母官,这些长安城当地人,不管是大户小户,在与他打交道的时候,当面总要给他几分尊重,然而很多人在言语间依旧会显出几分颐指气使的姿态,因为罗用出身很低,官职亦不算高。
有一回,七娘就这件事,向罗用取经,因她眼下在长安城中行走,偶尔也会被人指指点点,跟白家的年轻人们一起出去赴宴,也会有被人瞧不起的时候。
“你便只当他们是蚊蝇嗡嗡。”罗用先是这般说。
“若是不能呢?”七娘道。她若是能够做到那般,如何还需向罗用求教。
“那便在心里骂他傻缺。”罗用复道。
“……”七娘倒是没想到罗用会这般说,想了想,自己有时候确实也是这么干的,但有时候这么做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又问:“若是无用呢?”
罗用从书案中抬起头来,笑看了自家小妹一眼,对她说道:
“若是那人实在做得过分,你一时又赢他不得,那便暂且记下,他日再寻机报复,亦可回来寻阿兄阿姊相助。”
七娘这天下午从罗用书房里出来的时候,总觉得心里面有点怪怪的,自家兄长竟然教她记仇报复啊……这分明是在教坏小孩么。
之后两三日,她把这件事情放在心里面反反复复想了又想,最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去问了四娘的意见。
四娘近日也是十分忙,不过对于自家这个最小的妹妹的教育问题,她也是很重视的,当时便抛开了那满脑子的生意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颇为仔细的思量。
片刻之后,她对七娘说道:“阿兄说得对。”
复又补充说:“只是你还需记得,当时能解决的,便莫要留待以后,自身能够应付的,便无需去寻他人相助。”
后来,七娘又仔细观察了一下五郎六郎他们对于这种事情的态度。
她发现五郎好像有一种特殊能力,就是能把所有自己不爱听的声音都当成蚊蝇嗡嗡,根本都不在意,也不生气。
至于六郎……六郎好像每天都在心里骂人傻缺。
言归正传,这位时常在心里骂别人傻缺、偶尔还会给人记下一笔然后伺机报复的罗县令,此时正在工学之中,笑容满面地接待那几位负责修铁路的官员。
这几个官员之前私底下还合计过,道这工学眼下实际上就是归罗用管,罗用此人性情很有几分乖张,此次他们是有求于人,届时就算生出些许不快,忍忍便是了,凡事皆以修路为重。
然而这时候过来一看,工学这边的人竟然很是热情,就差安排一个仪仗队到校门口去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了,还有那块传说中的罗棺材板儿,竟还要亲自带他们到罗氏机器坊那边去参观ji,ng铁桥!
于是这天上午,他们这一行人先是去现场参观了一下ji,ng铁桥,罗用亲自给他们讲解了一番造桥的大致过程。
完了之后又顺势带他们参观了一下罗氏机器坊,看过了学生们学习以及干活的场景,重点,还有几个平时是闲人莫进的车间,这回也带他们看了一圈。
不得不说,这一圈参观下来,这几名官员也是比较震撼的,早前听人说起这罗氏机器坊,便以为只是一个寻常作坊,做做织布机之类的器械,眼下看来,却是很不一般。
看机器坊中这些小娘子们所学的课程,很是有一些稀奇内容,这几名官员之所以能被安排去修铁路,大抵在工学方面有些长处,有些人听着那课程上的内容,听得几乎都要不舍得走了。
还有那几个生产车间,除了能生产新式织布机,这机器坊中的冶铁技术,几乎不输给宫中一些手艺ji,ng湛的匠人,另外她们自己烧出来的水泥品质亦属上乘。
听闻这罗氏机器坊欲盖高楼,正需要一批钢筋水泥,于是这些小娘子们近日便在学做这个。看那罗用的意思,那楼房约莫也是要让这些小娘子们自己动手去建造了。
“如此行事,未免有些草率。”有一个官员看不过眼,这般说道。
“这又如何能算草率。”罗用这回倒是很好说话,半点没有生气,笑着对那几人言道:“若论其他手艺,这些小娘子们与那些技艺ji,ng湛的匠人相比,确实拿不出手,但是要论这新式的织布机、这新式的桥梁房屋,放眼整个长安城,又有几个人能与我的这些人相比?”
罗用这一番话可不完全都是吹牛,虽说机器坊这边很多小娘子底子都太薄了,入学时间太短,学识还比较浅薄,但这其中也不乏一些ji,ng进的。
看看她们画出来的那一张张图纸,那一份份作业,已经很表现出一些ji,ng密专业的样子了。对于这一点,这几名官员们心中也是很有一些吃惊的,只是潜意识里对于女子就有一种天然的轻视,所以才会有人说出罗用这番做法太过草率的话。
这时候见罗用这般说,其他几人纷纷出来打圆场,众人说着话,很快便将此事揭了过去。
参观过了罗氏机器坊,众人又回到工学之中,刚好到了午饭时间,便一起在工学食堂用了午饭。
罗用说要让厨房另备一桌酒菜,这几名官员却坚持要与学生们吃一样的饭菜。
许多长安学子都说工学有钱,确实也是名不虚传,即便是普通的学生餐也很丰盛,光是各式r_ou_菜便有十几样,任由学生选择,又有那许多面食蔬菜,还有饭后水果。
要说唐初这时候的饮食,即便是上流社会,基本上也就是大口喝酒大口吃r_ou_,少有什么特别ji,ng致的烹饪技术。
而且这时候的人口味普遍比较重,像东坡r_ou_麻婆豆腐之流,一经推出就很受欢迎。而且这个时候的人不分男女,都嗜甜食,好浆饮。清汤寡水的东西在这个年代不仅没有什么市场,还会被人嘲笑穷酸。
吃过午饭略作休息,待到了下午,双方开始洽谈合作事宜,这几名官员表示要与工学这边借人,罗用则提出要安排一些罗氏机器坊那边的人同去,对方也并没有表现出十分反对的态度。
主要罗用提出的条件很优厚,他这一次不仅会让衡致与他们同去,另外还有几名不在工学任职、在修桥方面也有经验的弟子,也都让他们一起去,真正负责修桥的便是他们,拿工钱的主要也就是他们这几人。
至于工学这边的学生以及罗氏机器坊那边的人,初时便都只是学习,若有那ji,ng进的,后期也能上手的话,他们再看情况结算工钱,如若不然,便只需包吃住来回路费,至于工钱,便按普通民夫结算便可。
对于这几名官员来说,眼下摆在他们面前的主要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修那ji,ng铁桥需要技术人员,另一个是预算吃紧。
罗用的提议既能帮他们解决技术问题,也并不占用许多预算,那自然就没有问题了,至于那些前去学习的年轻人是男是女,那又有什么要紧。
双方一拍即合相谈甚欢,待到午后,罗用又令人端了几碗甜品上来。
几位官员吃过了,都觉得滋味甚美,询问罗用此为何物,罗县令答曰:“此乃珍珠奶茶。”
第440章 求学
长安一带这两年种植红薯的百姓越来越多, 待到今年春天,基本上已经是家家户户都种红薯了。
自从入夏以来,便有人早早挖了还未完全长成的红薯出来卖, 初时那红薯便只是小儿巴掌大小, 待到近日,街上推车的挑担的出来卖红薯的人便很多了, 那红薯也已长得颇大。
红薯的产量上去了,便有了可以用来制作珍珠的红薯粉,这个红薯的品种主要用于食用,出粉率并不很高, 但也还算用得。
罗大娘她们近日已经开始做珍珠奶茶了,预计是要等到七夕那一日开始销售,因为那时候时间已经开始入秋, 红薯的价钱会比现在更便宜些。
这一日,这几名官员来工学这边谈合作,午饭也用得简单, 仅与学生们吃一样的饭食, 饭后, 罗用便让人去光德坊那边,请了一位能做珍珠奶茶的娘子过来,特与这几位郎君做了几碗珍珠奶茶来吃。
这几碗珍珠奶茶,就算是搁在后世,也算比较不错的吃食了,现打的珍珠, 当日刚挤的鲜牛ru,上好的茶叶,细细煮出一锅奶茶来,调些上等的蔗浆进去,又撒了些北地来的坚果粉末调味,再放凉,冰镇。
在天气炎热的午后,这样几碗凉凉的珍珠奶茶端上去,郎君们自然吃得满意。
然而这奶茶好归好,却少有人吃得起,阿姊食铺要想东西好卖,就必须把成本降下来,近来她们便在研究这个,将新鲜的牛ru换成关外来的ru酪,蔗浆换成饴糖,那茶叶自然也不用上好的,最普通的就行了。
那关外来的ru酪兑水煮一煮,确实比长安当地产的新鲜牛羊ru便宜不少,只是有时候难免会有一些腥膻亦或是发酵过的气味,如何才能将那些气味除去,阿姊食铺那边的人也是绞尽了脑汁。
这一日在工学之中,罗用也与这几名官员说起阿姊食铺的人要用ru酪取代新鲜牛羊ru的事情,只是当闲话来说而已,郎君们听得也不太上心。
对于他们来说,这一碗奶茶是要用新鲜牛羊ru来煮,还是要用ru酪来煮,着实是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他们也绝对想象不到,阿姊食铺的那些女子们,为了解决这件小事,会愿意付出多么巨大的时间和ji,ng力。
而阿姊食铺的口碑,也正是这般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
从最开始事事都要罗大娘亲力亲为,到后来招收了这许多女子,发展到如今,甚至有许多人对于阿姊食铺的贡献,几乎都已经要超过罗大娘去了,也有许多女子对这阿姊食铺的感情,比罗大娘更深。
阿姊食铺这几年也是开了许多分店,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以及河东道各地。
在距离罗用他们老家离石县不远的那个定胡县孟门关,便有一个阿姊食铺,在离石定胡一带,许多女子都想去那里做工,只可惜一个食铺就那么大,要的人手也不太多,早早便招满了。
即便如此,平日里也总有人过去问,探听她们还招不招人,有时候是家里的大人去问,有时候是小娘子们自己寻过去。
有那临泉的方山的,跟随自己老家那边的卖货人,走好几天的路,寻到那铺子里,便只是为了问上这么一句,然而往往也都是失望而回。
莫说她们,就是住在阿姊食铺所在的这条街道上的女子们,也并非个个都能进去。
那个铺子,寻常人家出身的女子哪个不想去,一旦进去了,不仅有活干有收入,在家里也会更有地位,听闻那做得好的,还能去京城哩。
早前他们这孟门关,便有一个养蚕户家的女子,命好,嫁与那罗三郎一名弟子的长子做妻,后来那对小夫妻便跟随那罗大娘去了长安城,经营起了当时的第一家阿姊食铺。
孟门当地时常有人说起,道是有人在哪里哪里遇到那名女子,如今她又如何如何了,有说她下了江南,成为了一名很威风的管事,统管江南那边好几家阿姊食铺的,也有说她如今在洛阳的,也有说是在长安的,说甚的都有,总之不再是从前那贫家女子模样了。
孟门当地的小娘子们每每提起这个人的时候,就没有不羡慕的。
这一日黄家二娘去井边洗衣裳,听到那些同在井边洗衣洗菜的大娘子小娘子们又在说着这件事,她只默默听着,一言不发,心里却也不禁向往起来,待到衣裳都洗完了,提起那一篮衣裳回往自家院中,梦也就醒了。
她家就在巷子深处的一个破落小院,院里堆满了各种杂物,她那嫂子挺着一个大肚子,这时候正坐在廊下搓麻线,还有一个两三岁的侄儿爬在地上玩。
黄二娘默默将洗好的衣裳晾好,又进到厨下去做饭,不多时便听到她阿娘归来的声响,依旧是扯着嗓门在外面骂,道她今日都做了些甚,这般晚才去洗了衣裳,到这时候还淌着水哩,这般热的天,她明日若是没得衣裳换穿,出去上工怕也要被人嫌……
黄二娘的阿耶与兄长乃是小贩,两人每日里在外头不知鼓捣些甚,东奔西走甚少着家,也不见挣多少钱帛回来,倒是时常弄些杂七杂八的物什堆在这院子里,卖不出去,自然也就换不回钱来。
她阿娘在街上一间食铺干活,每月里倒能得些工钱,只是每每回到家中,脾气便十分暴躁,常常高声叫骂,黄二娘从小长在这个家里,早已听惯了,连她那刚进门三四年的嫂嫂,如今也是听惯了。
“……整日的好吃懒做,老娘每日做活养活你们,竟还有什么不知足?”
“就知道哭丧个脸,我可是短了你们吃穿!”
“如今这日子还不好哩?当年我在你们这般大岁数,那可是真能把人饿死。”
“年少时挨饿,如今又要这般累死累活,生生摊上你们这几个丧门星!”
“……”
晚饭依旧是黄二娘与她阿娘嫂嫂同吃,另还有一个正学说话的侄儿,至于阿耶和兄长,这家里有他们时常就跟没有一样。
晚饭吃得也很简陋,就是一锅没甚滋味的杂菜,以及几个杂面饼子,席间,她那阿娘依旧骂骂咧咧的,将自己对生活的不满全都发泄在自己女儿和儿媳身上。
黄二娘做梦都想从这样的家里逃脱出去,只是她又能逃到哪里去,嫁人么,像她这样的出身,又能嫁得到什么样的好人家,即便是嫁进了好人家,别人能瞧得起她么?
自从她这嫂子入门以后,黄二娘对于嫁人这件事,也就愈发地没有期待了,她嫂子娘家也不是个好的,嫁人后,便是嫁进了他们这样的人家。
“怎的就先吃了,也不等等我们?”她们几人正吃着,黄二娘的阿耶和兄长回来了。
“谁人知晓你二人何时归来?”黄母用筷子敲了敲碗沿,倒不似先前那般凶了,又差遣黄二娘道:“去,与你阿耶兄长做些吃的来。”
黄二娘应了一声便去了,知晓自家阿娘面上虽然没有好颜色,心里到底还是心疼自己男人和儿子,于是便从瓮中掏了一些好面出来,煮了两大碗馎饦。
待她将那两大碗馎饦端上去的时候,只听她阿娘一声怪叫:“你个丧良心的!莫不是要将你阿妹骗去卖了钱?”
黄二娘听得这话,浑身一个哆嗦,好险没把手中的陶碗摔到地上去,若是果真摔了,今日便免不得又要挨一顿打骂。
“阿娘你说的什么话,这哪里又是要卖了她,是罗三郎的机器作坊招人哩,听闻也似那阿姊食铺一般,专要一些小娘子,他若肯收男的,我自己便去了……”二娘兄长捧过陶碗,吸溜了一口碗里的馎饦,一面又噼噼啪啪地吐出许多话语。
“你莫要唬我,那罗三郎的机器作坊可是在长安城,我做工的时候也曾听人说过。”黄母言道。
“便是从长安城那边传来的消息。”黄父这时候也道。
“既是在长安城,因何要来我们这里招人,可是他们长安城的小娘子不够多?”
“阿娘你不知晓,那长安城的小娘子们也是削尖了脑袋想要进去,那机器坊是什么样的地方,在那里面又有钱挣,又能学手艺,二娘若是进去了,她这辈子还有甚忧愁。”
“不妥不妥,人家便也只要三百人,哪里轮得着她?这千里迢迢地跑过去,光是路资就要费去许多,这家里哪里还有那份闲钱……”
“你这妇人,就是短视……”
“她这都十四岁了,又不识得字,人家能要她?”
“听闻并没有什么要紧……”
“她若走了,你那婆姨又当如何,眼瞅着又要生了。”
“……”
“我看还是莫要折腾,再过一二年,与她寻个好人家……”
“……”
他们这一商量,便商量了好几日,黄家父兄算是得到消息比较早的,没两日,城里不少人便都开始议论这件事。
很多小娘子都想去那个机器作坊,也有害怕的,担心是在骗人……
黄二娘终究还是走了,出行那一日,她阿娘依旧早早便去上工,只阿耶和兄长将她送出来。
在巷子里走了一段,二娘回头去看,只见她那嫂子正站在院门那里,挺着大肚子,伸着脖子看她……
与黄二娘一同去往长安城的小娘子还有十几个,这两日刚好赶上南北杂货的人在孟门关这边采买,她们家大人便与人家打好了招呼,让人将她们带到长安城去。
也有家里人也一同前去的,黄二娘便只有自己一人,背着一个包袱,那里面有几件衣裳,几斤干粮,另还有几十个铜钱。
南北杂货的人在前面赶着车运着货,她们这些小娘子们便跟在队伍后面,一步一步地走。
车队里的人时常也会喊她们到牛车上坐会儿,还有人与她们说,待到了隰城便好了,届时他们便要换了水路,一路乘船南下,不需再走这许多路,南北杂货的人包了大船,船资亦不需这些小娘子们出。
待行到了离石县,便又有许多小娘子跟着一同上路,运货的队伍也更壮大了。
一同行路的那些小娘子们,其中不乏性格开朗的,这一路虽然走得辛苦,却也有说有笑,车队的人还肯借给她们铁锅,盐和豆酱也随便她们用,这一路上,这些萍水相逢的小娘子们便在一起做饭吃。
若是逢着集市,便凑钱去买些瓜菜回来,眼下正是夏季,正是瓜菜价钱最贱的时节,在那些个乡野草集之上,菜蔬更是不值什么钱。
后来换了水路,到了汾水河上,就有很多鱼,价钱也便宜,有些小娘子身上带的钱实在很少,其他人也并不很计较,依旧邀她们同吃,南北杂货的管事还与她们买过几回r_ou_,让这些小娘子们很是高兴。
这越往南走,队伍里的人也就越多,一些同一个地方出来的小娘子们,便聚在一处,形成一些大大小小的团体,多则五六十,最少的就只有十来人,相互之间大抵也都相处得很好。
只是听闻那罗氏机器坊这一次要招三百人,待到过潼关的时候,单是她们这一拨从河东道过来的,便不止三百人了。
第441章 乘风而起
与中原以及江南地区的众多河流相比, 汾水并不很深,水流不是很稳定,季节性也比较强。
是以汾水之上少有大船, 运货载人的, 多是一些中等大小的船只。
南北杂货这一次运货南下,租用的船只就不止一艘, 并且一路上还需经过数次换船。
这个年代没有什么先进的探测技术,在陌生的水域行船十分危险,再加上这条水道之上也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势力,他们各有各的地盘, 所以那些船只以及船上的船夫,通常只在自己熟悉的流域活动。
每到需要换船的地方,那些码头上都汇聚着许多壮劳力, 人来人往货物云集,看起来十分忙碌又欣欣向荣。
南北杂货的人与这些小娘子们说,眼下正是夏季, 汾水之上运输繁忙, 待到秋后水位下降, 有些河段便走不了货船了。
“那便改走陆路了?”一名小娘子问道。
“倒也未必。”那人言道:“在这条商道上行走的,自然知晓什么时节运货最划算,是以很多南边来的商贾,都是在秋冬时节北上收货囤货,待到开春之后水位上涨,汾水之上好行船了, 届时再运货南下……”
走陆路的也有,他们南北杂货每年便有好几次要通过陆路运货,时常也能遇着其他商队。
还有每年冬季南下卖粮的农人商贩,更是数不胜数。
听闻早年间,关中常闹饥荒,这些年却再没听闻了,这一方面要归功于玉米的高产,另一方面,就要归功于这些南下卖粮的河东父老。
当年圣人令官道上的关卡不得收取这些河东父老的过路费,又令人特地在新丰开设了一个集市,不知他当时有无这方面的考量。
这些小娘子们从前大抵都没有出过远门,头一回出远门又听人说起这许多事,总是十分新鲜。
在他们的船队行到临汾的时候,随着人数的增加,原先那些船只有些坐不下了,南北杂货的人便预备要多租一条船。
临汾城中一名郎君听闻了此事,便自己出钱租下了一条船,让临汾当地的那些小娘子们乘坐这条船南下,又邀请其她小娘子们同乘。
那名郎君对小娘子们说,此次去往罗氏机器坊学习技艺,是一件很好的事,让小娘子们学成之后,莫要忘了将这些技艺带回故乡,造福乡里。
这越往南走,要去机器作坊的小娘子就更多,因为南边更靠近长安城,消息也更灵通,很多人都听闻过罗氏机器作坊,很多家长都支持自家女儿去那里学艺。
据说还有一个小娘子自己不愿去,被父母逼着打着非让去的,黄二娘等人听闻了这件事,也是觉得很稀奇。
待到了潼关,映入眼帘的便是一艘艘巨大的船只,那些船只那般大,桅杆那般高,一个个人站在船上,仿佛都只有鸟雀大小。
他们在潼关也换了船,然后沿黄河往上又走了一段,接着便入了渭水,听闻在长安西面,有水渠沟通渭水与长安西市,西市距离南北杂货就很近了。
他们这一行人还未抵达长安城中,罗用这边早早便已得到了消息,着手开始准备这一拨河东女子的安置问题。
夏日的长安城十分炎热,这些小娘子们从河东道过来,大约没有经历过这般炎热的夏季,罗用担心她们到时候会有人生病,这个年代缺医少药的,生病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与此同时,同样得到消息的还有长安城的各大家族,以及朝中许多官员。
罗氏机器坊说是秋招,这才过去没多少时日,各地便有不少女子往长安城汇聚而来,单是河东道,这一口气就来了三百余人,这还只是一拨人而已,后边还不知道能有多少呢。
于是这一日早朝,便有人弹劾罗用,说他这是扰乱人心,使天下女子从此不愿再安安分分相夫教子,一心只想往外跑,有违人伦纲常,不利于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这种上纲上线的套路,在这朝堂之上十分常见,一般倒也好使,只是这一回,却是注定玩不转了。
原因是随着新式纺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大家族都已经意识到了这项技术所带来的一个巨大商机,那就是布料的对外贸易。
几个月以前,在这个新式纺织技术刚出来的时候,一些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如今这么长时间过去,即便是自己没想到的,听也该听说过了。
据说在波斯大食等国,当地布料价格要比大唐这边贵得多。而那些波斯大食的商人,除了从西面的商道过来,另外还有一条路,便是从南边的海道而来。
这几年随着指南针的出现,南方海运愈发兴隆,岭南道那边的海港也是越来越繁荣,今春以来,已有不少大家族安排族人去往岭南道。
第103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