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想要搅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日本人选择与何应钦在北平举行和谈,而没有选择最先爆发战事的上海,就足以说明他们的重心是放在北方的,上海并不是主要目标。
那么吴孝良想要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就要将日本在京沪一带的陆军打疼,疼的让日本人咬牙切齿才可以。眼下正有这样一个机会,自长门号战列舰被彻底炸毁,第三舰队主力舰均受重创以来,由七丫口登陆的三个师团便有些人心惶惶,战事拖延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他们的计划,原本计划的突袭战,一日夜间兵临南京城下,现在也成了防线对垒的攻防战。由于受到海军战败的影响,陆军士气也严重低迷。
很多人甚至产生了迷茫心理,认为有列强在身后虎视眈眈,而他正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日军进行一次突然袭击。吴孝良之所以敢这样想,甚至也敢于实施,因为他手握有一招杀手锏,那就是在东亚可以所向披靡的装甲部队。
此前由于连日阴雨,再加上日军气盛,吴孝良不会贸然将他的看家宝贝派到战场上当炮灰。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日军在常熟一线迁延多日,锐气已挫,加上海军惨败,陆军大臣失踪的消息,早就人心惶惶,士气一泻千里。此时将所有主力部队集在一个点上以尖刀之势,将其正面面对的两个师团的攻击线割开一道口子,然后第二军大举反攻,五十七师则攻击其正面面对的第五师团。
将这三个师团彻底赶下长江去,然后再一鼓作气收复上海。如此,日军在南方牵制国民政府的行动将彻底失败。到时候,便可以腾出手集力量对付来自东北的威胁,同时也对国人有个交代。
而日本内阁在经历淞沪惨败之后必然会面临国内强大的压力,如果选择继续谈判,则肯定要提出针对国民政府更为苛刻的要求。如果军部影响内阁决定复仇,继续扩大战争规模,那么日间全面战争势必将由此点燃,正好他下怀。
不过,第一种可能也不是没有,南京国民政府甚至可能接受更为难以忍受的苛刻条件都未可知。
如所料不差,这几日军事委员会的停战命令就会传到京沪警备司令部,到时候再违令,便会招致蒋正的愤怒之火,所以行动一定要快,他已经派人去调距离常熟前线不足三十里的装甲旅,今夜凌晨便可发动攻击。
同时,吴孝良还有另一手准备,除了军事上的挤压外,他还打算打一打政治牌,在他手秘密关押的白川义则绝对是个奇货,有了这家伙就可以掐住日本内阁的名门,如果他们不想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出尽洋相,就要适当满足一下他的合理要求。
至于是什么合理要求呢,如果日本人坚持谈判,他有两个选择,第一便是以白川义则作为私下交易筹码,换取日方将何应钦排斥在国谈判代表行列之外,转而要求他吴孝良谈判。第二是向全世界公布,堂堂日本陆军大臣白川义则大将成了他们最为鄙视的支那人的俘虏。
而且,吴孝良还有更绝的后招,一旦打算借白川义则与日本翻脸,那他就要将这出戏唱到极致。他会召集一个有全世界主流媒体参加的世纪审判,控诉他身为陆军大臣,下属陆军对国人民犯下的反人类罪,对其进行公正公开公平的公审。造势这一套是吴孝良的拿手好戏,只要拿捏的好,定会让日本颜面扫地,到时候只怕他想和,日本国内的汹汹舆情与陆军的强大压力也得让他不得不继续战斗下去。
只要日本人敢打,他就敢让这些叫嚣着脱亚入欧自认为高所有亚洲人一等的海岛矮子们,尝到什么是后悔的滋味。
“钧座决定了吗,一定要打吗?”
第二军军长杨效欧的一声疑问将吴孝良从沉思拉了出来,他心底里还是期望稳扎稳打的,既然常熟防线已经守住,就没必要再冒险而去主动进攻日军。杨效欧乍一听吴孝良的这个想法时,甚至认为他得了失心疯,第二军的素质他是了解的,防守尚且力有不歹,何况主动进攻,那不是以卵击石吗?
更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何总参谋长已经飞赴北平谈判,相信不日之间日两国间的战事将进入尾声,这就到了最关键的分享战果的关键时刻,山东军出了这么大的力,想必会得到在原大战难以得到的汇报吧。他的本意是将上海这块地方拿在手,但此地属于蒋正,怕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但可以换取其他地方更优厚的条件。可吴孝良全然不想这些,竟一心想着打仗,这就太过匪夷所思了。
但几经劝谏之后,杨效欧发现吴孝良态度异常坚决,处于这些日子以来对他的了解,知道行动再难改便变,是以最后又明知徒劳却又不甘心的一问。
吴孝良目光坚定的看着杨效欧,指着墙上挂着的华民国全图,手铅笔在东三省已经平津地区画了两个大大的圈。
“你来看,东三省这一战之后我们丢定了,平津恐怕也难保主权。日寇华北派遣军也到了扩军的时候。”
说道这里他顿了一下,又继续道:“北宋孱弱,数度被北方蛮族打到开封城下是为何?”
杨效欧听到吴孝良说起北宋,先是一愣,继而下意识答道:“北宋自丢了燕云十六州后,便再无险可守,无论契丹还是女真自可一路毫无险阻的南下黄河。”
吴孝良击掌道:“正是如此,日早晚必有一战,而这次如果停战,平津主权也定然会被作为交换条件而不保,我国民政府失平津便如北宋失幽燕。与其给他们步步蚕食,一一消化的机会,莫不如此时便趁他一口鲸吞之后的行动不便先发制人!”
杨效欧默然不语,他承认吴孝良所言有理,但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可以自保的前提之下,至少在他看来,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便不谋其政。吴孝良的某些考虑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军事委员会委员,以及地方省政府主席该考虑的范畴,这都是躲在徐州那位蒋委员长该操心的事情!
那么吴孝良想要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就要将日本在京沪一带的陆军打疼,疼的让日本人咬牙切齿才可以。眼下正有这样一个机会,自长门号战列舰被彻底炸毁,第三舰队主力舰均受重创以来,由七丫口登陆的三个师团便有些人心惶惶,战事拖延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他们的计划,原本计划的突袭战,一日夜间兵临南京城下,现在也成了防线对垒的攻防战。由于受到海军战败的影响,陆军士气也严重低迷。
很多人甚至产生了迷茫心理,认为有列强在身后虎视眈眈,而他正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日军进行一次突然袭击。吴孝良之所以敢这样想,甚至也敢于实施,因为他手握有一招杀手锏,那就是在东亚可以所向披靡的装甲部队。
此前由于连日阴雨,再加上日军气盛,吴孝良不会贸然将他的看家宝贝派到战场上当炮灰。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日军在常熟一线迁延多日,锐气已挫,加上海军惨败,陆军大臣失踪的消息,早就人心惶惶,士气一泻千里。此时将所有主力部队集在一个点上以尖刀之势,将其正面面对的两个师团的攻击线割开一道口子,然后第二军大举反攻,五十七师则攻击其正面面对的第五师团。
将这三个师团彻底赶下长江去,然后再一鼓作气收复上海。如此,日军在南方牵制国民政府的行动将彻底失败。到时候,便可以腾出手集力量对付来自东北的威胁,同时也对国人有个交代。
而日本内阁在经历淞沪惨败之后必然会面临国内强大的压力,如果选择继续谈判,则肯定要提出针对国民政府更为苛刻的要求。如果军部影响内阁决定复仇,继续扩大战争规模,那么日间全面战争势必将由此点燃,正好他下怀。
不过,第一种可能也不是没有,南京国民政府甚至可能接受更为难以忍受的苛刻条件都未可知。
如所料不差,这几日军事委员会的停战命令就会传到京沪警备司令部,到时候再违令,便会招致蒋正的愤怒之火,所以行动一定要快,他已经派人去调距离常熟前线不足三十里的装甲旅,今夜凌晨便可发动攻击。
同时,吴孝良还有另一手准备,除了军事上的挤压外,他还打算打一打政治牌,在他手秘密关押的白川义则绝对是个奇货,有了这家伙就可以掐住日本内阁的名门,如果他们不想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出尽洋相,就要适当满足一下他的合理要求。
至于是什么合理要求呢,如果日本人坚持谈判,他有两个选择,第一便是以白川义则作为私下交易筹码,换取日方将何应钦排斥在国谈判代表行列之外,转而要求他吴孝良谈判。第二是向全世界公布,堂堂日本陆军大臣白川义则大将成了他们最为鄙视的支那人的俘虏。
而且,吴孝良还有更绝的后招,一旦打算借白川义则与日本翻脸,那他就要将这出戏唱到极致。他会召集一个有全世界主流媒体参加的世纪审判,控诉他身为陆军大臣,下属陆军对国人民犯下的反人类罪,对其进行公正公开公平的公审。造势这一套是吴孝良的拿手好戏,只要拿捏的好,定会让日本颜面扫地,到时候只怕他想和,日本国内的汹汹舆情与陆军的强大压力也得让他不得不继续战斗下去。
只要日本人敢打,他就敢让这些叫嚣着脱亚入欧自认为高所有亚洲人一等的海岛矮子们,尝到什么是后悔的滋味。
“钧座决定了吗,一定要打吗?”
第二军军长杨效欧的一声疑问将吴孝良从沉思拉了出来,他心底里还是期望稳扎稳打的,既然常熟防线已经守住,就没必要再冒险而去主动进攻日军。杨效欧乍一听吴孝良的这个想法时,甚至认为他得了失心疯,第二军的素质他是了解的,防守尚且力有不歹,何况主动进攻,那不是以卵击石吗?
更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何总参谋长已经飞赴北平谈判,相信不日之间日两国间的战事将进入尾声,这就到了最关键的分享战果的关键时刻,山东军出了这么大的力,想必会得到在原大战难以得到的汇报吧。他的本意是将上海这块地方拿在手,但此地属于蒋正,怕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但可以换取其他地方更优厚的条件。可吴孝良全然不想这些,竟一心想着打仗,这就太过匪夷所思了。
但几经劝谏之后,杨效欧发现吴孝良态度异常坚决,处于这些日子以来对他的了解,知道行动再难改便变,是以最后又明知徒劳却又不甘心的一问。
吴孝良目光坚定的看着杨效欧,指着墙上挂着的华民国全图,手铅笔在东三省已经平津地区画了两个大大的圈。
“你来看,东三省这一战之后我们丢定了,平津恐怕也难保主权。日寇华北派遣军也到了扩军的时候。”
说道这里他顿了一下,又继续道:“北宋孱弱,数度被北方蛮族打到开封城下是为何?”
杨效欧听到吴孝良说起北宋,先是一愣,继而下意识答道:“北宋自丢了燕云十六州后,便再无险可守,无论契丹还是女真自可一路毫无险阻的南下黄河。”
吴孝良击掌道:“正是如此,日早晚必有一战,而这次如果停战,平津主权也定然会被作为交换条件而不保,我国民政府失平津便如北宋失幽燕。与其给他们步步蚕食,一一消化的机会,莫不如此时便趁他一口鲸吞之后的行动不便先发制人!”
杨效欧默然不语,他承认吴孝良所言有理,但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可以自保的前提之下,至少在他看来,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便不谋其政。吴孝良的某些考虑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军事委员会委员,以及地方省政府主席该考虑的范畴,这都是躲在徐州那位蒋委员长该操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