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6 章
大寰妤:许我倾室江山 作者:殷寻
第 16 章
一句话问的朝廷之上议论纷纷,问女子芳龄原本是忌讳之事,但她明白这位大臣话中含义,倒也不隐瞒,淡声回答:“民女今满十六。”
“诸位大臣们听听,这女子才十六而已,年纪轻轻哪懂什么国家大事?皇上,请明鉴啊。”
她没有反驳,只是静静站在那里。
景帝微微蹙了下眉头,“依照袁中郎之意如何?”
她一听方才知晓这位大臣就是袁盎,此人倒也心直口快。
袁盎立刻回答:“方今之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如此方能平复叛乱。”
众人听了纷纷低语。
她看向袁盎,心中隐隐思量,斩错,就是要斩了晁错,七国叛乱吴王就是打着诛杀晁错之名,当初正是晁错向景帝进言削藩之举,这才引起大乱。
“皇上,袁中郎之言并不妥当,末将愿领兵迎战,保我大汉江山。”朝廷之上另一武将跪地请命。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她顺势看去,好一个威武男儿,虽身未带兵器,可那眉宇间尽是沙场英气。
景帝想了想看向楚凌裳,“楚姑娘,今日大臣们进谏,有希望诛杀晁错以平息战乱,正如袁中郎之意,让朕不爱一人以谢天下,又有赞同出兵迎战,正如周将军的意见,姑娘一直进谏为迎战,与周将军的想法一致,你可有详细妙计?”
周将军?她这才知晓,刚刚开口说话的这位男子究竟当朝赫赫有名的周亚夫大将军。深吸一口气,她看向景帝——
“圣上,叛乱之意就正如‘欲加之罪’,总是诛杀晁错也未必可平复战乱,说不定适得其反更为糟糕。大汉君威天下,将军更是威风凛凛,正如朝上有周亚夫大将军,又有栾布、窦婴为左右手,此战必要主动迎击才行。皇上可命周将军为太尉,亲率诸位将军迎击吴楚叛军,派曲周侯郦寄击赵,将军栾布率兵解齐之围,并命窦婴为大将军,驻荥阳督战。如此一来可令吴王措手不及,再想掌控时机就难了。”
章节目录 卷三 039 朝廷之争(2)
景帝听了,微微点头做思考状,许久没有开口。
楚凌裳也一直站在殿前,静静地看着殿上的景帝,见他眉眼依旧露出闪烁之光,心中知晓他心中尚且存有疑虑。
“皇上,此举万万不可啊。”袁盎立刻反对进谏,“吴王发兵叛乱已杀我汉军数万人,如不诛杀晁错,叛军更会以此为借口直攻大汉。据臣所知,吴楚叛军声势浩大,单说吴王就有近五十万大军,如皇上真的决定迎战,前线军队不足,临时调动人马也来不及,大汉的百姓又将置身水深火热之中,到时候民怨连连,只因皇上保晁错一人所致,有损我大汉国威啊。”
朝廷自是分派分流的,袁盎的建议一提出,他身后的几名大臣也同时跪地,“袁中郎所言及是,还望皇上三思而后定啊。”
楚凌裳微微转头,看着朝堂之上的情形,又见景帝的面色一直在犹豫,再度轻柔开口,“皇上如若担心吴王叛军人数之多,民女认为这并不足为怕。”
所有人又将视线转到了她的身上。
景帝愕然,“楚姑娘此话怎讲?吴王叛军可是足足有五十万。”
“不,这人数有质疑。”她淡淡一笑,说出了自己的分析和见解,“大汉自文帝之后国泰民安,皇上登基以来更是做到国民昌盛,百姓一向爱戴大汉朝廷,自然不会希望改朝换代。吴王是犯上作乱,此举本就不得人心,又何来的五十万大军呢?依民女看来,此次叛军最多不过二十万,这二十万大军中不免会有亡命,怎会尽心效力?相反汉军一心为朝廷,只要皇上下令主动迎战,大汉毕竟赢取主动,只会胜不会败。”
她的声音虽轻,却很有力度,大胆的推测更是令所有大臣们全都愕然,周亚夫、栾布及窦婴(窦太后堂兄之子)也纷纷跪地请命,异口同声说道:“末将愿为民请命,请皇上下旨迎战。”
“皇上,此时出战只会给北方匈奴留下机会啊,匈奴这几年屡屡有进犯之意,而今,左贤王又将进殿面圣,如果皇上真的决定迎战,匈奴贵族自会以大汉不尊重外宾为由,与吴王勾结攻打大汉。”又一位重臣大声提议。
景帝揉了揉额头,没有开口。
楚凌裳将景帝的样子看在眼中,心中倒也明镜似的,如今的局势在景帝看来是骑虎难下,左贤王的觐见就好比卡住了他的咽喉,发兵不是,不发兵也不是。她能够看得出景帝的确有发兵主动迎战之意,但又怕左贤王以此刁难,发兵与吴王勾结,此时情势势如水火,轻易不得。
想到这里,她不由得轻叹一声,这个左贤王来的还真是时候,看样子是个诡计多谋的人没错,如此一来她更加相信,这个左贤王此次前来,绝对不是为了和亲,相反,他一定会找出各种缘由为难大汉。
“诸大臣听命,从今日起,朕要认命楚凌裳为太傅,准她可以上朝议政。”景帝思考了半晌后,看着她,态度极为坚定地宣布道。
众大臣一惊,还没等反应过来,一道颇有威仪的嗓音便在大殿扬起,“那么皇上之意就是迎战吗?”
话音刚落,便有宦官传话——
“太后娘娘驾到——”
“臣等恭迎太后娘娘。”众大臣均跪地叩拜。
章节目录 卷三 040 窦太后之言
太后娘娘?
楚凌裳微微一愣,顺势看去,应该就是当今的窦太后了!众所周知,自从文帝驾崩之后,窦太后便亲自问政,甚至手持虎符,纵使景帝登基做了皇上,很多政事还需要过问窦太后。
大汉向来主张朝廷简朴,尤其是文帝之后更是不宜铺张浪费,所以后宫佳丽一向不会穿着太过夸张和花哨,由于窦太后是跟着文帝一同在代国生活过,自然也极为讲究简约之道,这一点从她此时的穿着上便能看出。
窦太后裙衣并无浓艳之色,只是素白渲染些裹金,微微略淡的罩裙脚蜿蜒地面,整齐的发髻不免有些白发,却依旧可看出她过于美丽的脸颊,不难想象她年轻时候的美态,否则文帝怎么会倾尽一生的爱意给她呢。
见她缓步上前,楚凌裳连忙低下了头,直到窦太后走到了她的身边,威仪之音再度扬起,不过她的声音并不高,也没有丝毫动怒,想必是端坐朝廷太久的女人自然就会变得如此,纵使再温柔的女人,在失去了丈夫的国度里也要变得坚强。
“你就是鬼谷派传人楚凌裳?”
她恭敬欠身,“回太后娘娘,民女正是。”
“抬起头来给哀家看看。”
她缓缓抬头,只是轻轻对上了窦太后的双眼后,又敛下眼眸。窦太后并没有她想象中的严苛,相反她的双眼一直泛着柔软的光,但眉宇之间又透着威严之气,她是个传奇的女人,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又怕靠近。
窦太后仔细打量了她一番,只是轻轻点了一下头,没说什么便缓步走上了殿前。景帝连忙起身搀扶,可见心中对她的敬畏。
“皇上准备出兵迎战吗?”
景帝连忙答道:“儿臣还未定。”
“既然未定就再三思也不迟,眼前最重要的是匈奴左贤王觐见之事,要知道这左贤王是军臣单于身边最信任的人,听说此人也绝非简单之辈,今晚的宴席如若安排欠妥,定会引来麻烦。”窦太后居高临下,淡声说道。“今晚命所有公主们都要出席,尽量满足左贤王的要求。”
“太后所言及是,儿臣会命人安排。”景帝点头说道。
窦太后又看了一眼楚凌裳,“太傅之职并非儿戏,也还望皇上能够三思。”说到这里,她压低了声音,“皇上如果看上了,纳入后宫既是,又何必大费周折?”
“太后——”
“总之,此事再议吧,皇上要为江山社稷考虑。”窦太后虽然语速缓慢,但态度不容违逆。
第 16 章
恋耽美
第 16 章
一句话问的朝廷之上议论纷纷,问女子芳龄原本是忌讳之事,但她明白这位大臣话中含义,倒也不隐瞒,淡声回答:“民女今满十六。”
“诸位大臣们听听,这女子才十六而已,年纪轻轻哪懂什么国家大事?皇上,请明鉴啊。”
她没有反驳,只是静静站在那里。
景帝微微蹙了下眉头,“依照袁中郎之意如何?”
她一听方才知晓这位大臣就是袁盎,此人倒也心直口快。
袁盎立刻回答:“方今之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如此方能平复叛乱。”
众人听了纷纷低语。
她看向袁盎,心中隐隐思量,斩错,就是要斩了晁错,七国叛乱吴王就是打着诛杀晁错之名,当初正是晁错向景帝进言削藩之举,这才引起大乱。
“皇上,袁中郎之言并不妥当,末将愿领兵迎战,保我大汉江山。”朝廷之上另一武将跪地请命。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她顺势看去,好一个威武男儿,虽身未带兵器,可那眉宇间尽是沙场英气。
景帝想了想看向楚凌裳,“楚姑娘,今日大臣们进谏,有希望诛杀晁错以平息战乱,正如袁中郎之意,让朕不爱一人以谢天下,又有赞同出兵迎战,正如周将军的意见,姑娘一直进谏为迎战,与周将军的想法一致,你可有详细妙计?”
周将军?她这才知晓,刚刚开口说话的这位男子究竟当朝赫赫有名的周亚夫大将军。深吸一口气,她看向景帝——
“圣上,叛乱之意就正如‘欲加之罪’,总是诛杀晁错也未必可平复战乱,说不定适得其反更为糟糕。大汉君威天下,将军更是威风凛凛,正如朝上有周亚夫大将军,又有栾布、窦婴为左右手,此战必要主动迎击才行。皇上可命周将军为太尉,亲率诸位将军迎击吴楚叛军,派曲周侯郦寄击赵,将军栾布率兵解齐之围,并命窦婴为大将军,驻荥阳督战。如此一来可令吴王措手不及,再想掌控时机就难了。”
章节目录 卷三 039 朝廷之争(2)
景帝听了,微微点头做思考状,许久没有开口。
楚凌裳也一直站在殿前,静静地看着殿上的景帝,见他眉眼依旧露出闪烁之光,心中知晓他心中尚且存有疑虑。
“皇上,此举万万不可啊。”袁盎立刻反对进谏,“吴王发兵叛乱已杀我汉军数万人,如不诛杀晁错,叛军更会以此为借口直攻大汉。据臣所知,吴楚叛军声势浩大,单说吴王就有近五十万大军,如皇上真的决定迎战,前线军队不足,临时调动人马也来不及,大汉的百姓又将置身水深火热之中,到时候民怨连连,只因皇上保晁错一人所致,有损我大汉国威啊。”
朝廷自是分派分流的,袁盎的建议一提出,他身后的几名大臣也同时跪地,“袁中郎所言及是,还望皇上三思而后定啊。”
楚凌裳微微转头,看着朝堂之上的情形,又见景帝的面色一直在犹豫,再度轻柔开口,“皇上如若担心吴王叛军人数之多,民女认为这并不足为怕。”
所有人又将视线转到了她的身上。
景帝愕然,“楚姑娘此话怎讲?吴王叛军可是足足有五十万。”
“不,这人数有质疑。”她淡淡一笑,说出了自己的分析和见解,“大汉自文帝之后国泰民安,皇上登基以来更是做到国民昌盛,百姓一向爱戴大汉朝廷,自然不会希望改朝换代。吴王是犯上作乱,此举本就不得人心,又何来的五十万大军呢?依民女看来,此次叛军最多不过二十万,这二十万大军中不免会有亡命,怎会尽心效力?相反汉军一心为朝廷,只要皇上下令主动迎战,大汉毕竟赢取主动,只会胜不会败。”
她的声音虽轻,却很有力度,大胆的推测更是令所有大臣们全都愕然,周亚夫、栾布及窦婴(窦太后堂兄之子)也纷纷跪地请命,异口同声说道:“末将愿为民请命,请皇上下旨迎战。”
“皇上,此时出战只会给北方匈奴留下机会啊,匈奴这几年屡屡有进犯之意,而今,左贤王又将进殿面圣,如果皇上真的决定迎战,匈奴贵族自会以大汉不尊重外宾为由,与吴王勾结攻打大汉。”又一位重臣大声提议。
景帝揉了揉额头,没有开口。
楚凌裳将景帝的样子看在眼中,心中倒也明镜似的,如今的局势在景帝看来是骑虎难下,左贤王的觐见就好比卡住了他的咽喉,发兵不是,不发兵也不是。她能够看得出景帝的确有发兵主动迎战之意,但又怕左贤王以此刁难,发兵与吴王勾结,此时情势势如水火,轻易不得。
想到这里,她不由得轻叹一声,这个左贤王来的还真是时候,看样子是个诡计多谋的人没错,如此一来她更加相信,这个左贤王此次前来,绝对不是为了和亲,相反,他一定会找出各种缘由为难大汉。
“诸大臣听命,从今日起,朕要认命楚凌裳为太傅,准她可以上朝议政。”景帝思考了半晌后,看着她,态度极为坚定地宣布道。
众大臣一惊,还没等反应过来,一道颇有威仪的嗓音便在大殿扬起,“那么皇上之意就是迎战吗?”
话音刚落,便有宦官传话——
“太后娘娘驾到——”
“臣等恭迎太后娘娘。”众大臣均跪地叩拜。
章节目录 卷三 040 窦太后之言
太后娘娘?
楚凌裳微微一愣,顺势看去,应该就是当今的窦太后了!众所周知,自从文帝驾崩之后,窦太后便亲自问政,甚至手持虎符,纵使景帝登基做了皇上,很多政事还需要过问窦太后。
大汉向来主张朝廷简朴,尤其是文帝之后更是不宜铺张浪费,所以后宫佳丽一向不会穿着太过夸张和花哨,由于窦太后是跟着文帝一同在代国生活过,自然也极为讲究简约之道,这一点从她此时的穿着上便能看出。
窦太后裙衣并无浓艳之色,只是素白渲染些裹金,微微略淡的罩裙脚蜿蜒地面,整齐的发髻不免有些白发,却依旧可看出她过于美丽的脸颊,不难想象她年轻时候的美态,否则文帝怎么会倾尽一生的爱意给她呢。
见她缓步上前,楚凌裳连忙低下了头,直到窦太后走到了她的身边,威仪之音再度扬起,不过她的声音并不高,也没有丝毫动怒,想必是端坐朝廷太久的女人自然就会变得如此,纵使再温柔的女人,在失去了丈夫的国度里也要变得坚强。
“你就是鬼谷派传人楚凌裳?”
她恭敬欠身,“回太后娘娘,民女正是。”
“抬起头来给哀家看看。”
她缓缓抬头,只是轻轻对上了窦太后的双眼后,又敛下眼眸。窦太后并没有她想象中的严苛,相反她的双眼一直泛着柔软的光,但眉宇之间又透着威严之气,她是个传奇的女人,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又怕靠近。
窦太后仔细打量了她一番,只是轻轻点了一下头,没说什么便缓步走上了殿前。景帝连忙起身搀扶,可见心中对她的敬畏。
“皇上准备出兵迎战吗?”
景帝连忙答道:“儿臣还未定。”
“既然未定就再三思也不迟,眼前最重要的是匈奴左贤王觐见之事,要知道这左贤王是军臣单于身边最信任的人,听说此人也绝非简单之辈,今晚的宴席如若安排欠妥,定会引来麻烦。”窦太后居高临下,淡声说道。“今晚命所有公主们都要出席,尽量满足左贤王的要求。”
“太后所言及是,儿臣会命人安排。”景帝点头说道。
窦太后又看了一眼楚凌裳,“太傅之职并非儿戏,也还望皇上能够三思。”说到这里,她压低了声音,“皇上如果看上了,纳入后宫既是,又何必大费周折?”
“太后——”
“总之,此事再议吧,皇上要为江山社稷考虑。”窦太后虽然语速缓慢,但态度不容违逆。
第 16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