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护短狂魔 作者:兰桂
分卷阅读220
章,文章里讲述了当年教授一个干不了农活的知青,在乡下是怎么被岳家照顾的,他的母亲又是怎么家里家外忙碌干活让他能安安心心读书的,不喜欢,没有共同语言,那为什么心安理得的接受那些好处?真的不喜欢,两个孩子是怎么蹦出来的?说没领结婚证就不算结婚?那这样让一个未婚女子连生两子不是耍流氓吗?
主角在文章里还写了他自己的心理历程,他怀着梦想来到首都,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遇到了真心喜爱的对象,他的未来一片光明,到时候他可以好好照顾母亲,引导哥哥走回正途。可这一切,都因为那个娇娇女毁了,他苦读多少年才考上的大学没有了,他唯一动心的对象没有了,他哥哥为了帮他出头进了监狱,他自己在工地搬砖,无力照顾得了抑郁症的母亲,这一切,就只因为娇娇女说她对他是真爱,一定要追求他,所以就能得到大家的认可。那谁又尊重过他呢?真爱是能强迫来的吗?
苏圆圆这次写的书是一个悲剧结尾,到最后,虽然有很多人因为主角的文章有了反思,教授也被学校开除,但教授他们夫妻还是住在首都的小洋房里,过他们安乐的日子,他们的女儿被他们送出国,在国外不再受任何影响。而主角呢?别人对他的支持什么用都没有,他因为学历低找不到好工作,又有坐牢的哥哥和抑郁症的母亲,他没再找对象,而是每天沉默着努力挣钱养活家人。
所有看完苏圆圆这本书的人第一反应就是压抑,紧接着就是不平,替主角不平。他什么都没做错,凭什么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有人骂教授不养儿子,有人骂娇娇女太过分,有人责怪母亲太软弱,有人怪罪主角的对象不坚持。但骂过之后,心里却涌现出一种奇怪的感觉,那个知青教授所做的事不就是现在很多人在做的事吗?
也许并不是每个被抛弃的人都会像书中那么惨,可被抛弃之后会遭遇什么,绝对比书中有过之而无不及。所有人都知道流言蜚语有多可怕,那真的会逼死人。那某些急于摆脱乡下束缚的知青,追求自由真的是对的吗?当初在乡下难道有人逼着他们结婚吗?他们连父母包办都不是,他们在乡下的婚姻分明是他们自己决定的,现在有什么理由说那些是束缚呢?这不就是书中所说的不负责任吗?
还有那些不顾别人有对象而强行追求的人,追求真爱就可以不尊重人了吗?想想如果把自己代入书中主角,明明有要好的女友,却被人强行拆散,那是一种多么恶心的感觉?这样不顾别人感受肆意伤害别人的追求,说是人品低劣真的不过分。
苏圆圆很快又写了一本父母一辈子为儿子辛苦劳作,儿子却为了追求真爱反抗父母,对他们恶言相向的书。这样的现实事例太多了,因为大家正在反抗包办婚姻,这个反抗本身没有错,可因为父母觉得他这个对象不太好,他就对父母恶言相向就有问题了,他将这些年父母辛苦付出当成什么?因为这本书的主角是父母,所以读者代入的也是父母的角色,顿时感觉养出这样的儿子还不如当初刚生下来就掐死了事。
她还写了好几本书,从各种角度暗喻了过度追求自由和爱情是一种病态。人如果连最基本的责任感都没有了,那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是不是都要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再也没有任何奉献的精神?
她这几本书被做成了一个系列,好多人都是全套买回去的。刚开始写信骂她的读者好多,说她在坚持封建糟粕,误导大家、耽误大家。她一概不理,继续投入到医术的学习中。慢慢的几个月过去了,因为她的书引发了大家对这方面的关注,导致一些惨剧发生后被迅速传开。
像一位妻子被抛弃后承受不了流言蜚语跳河而亡,而她的丈夫刚刚在华夏大学得到了老师的欣赏;像一个小孩得急病没钱治夭折了,而没钱的原因是他妈妈偷了全家的钱去上大学;像一个女人吞了老鼠药自杀,是因为另一个女人一直追求她丈夫,终于上位成功。
这类的事情变得好多,其实也是突然发生的,只不过是因为大家的关注突然给翻出来的。现实事件一发生,比苏圆圆书里的故事还悲惨,这件事一下子成了现象级事件,所有人都关注起来,反思的人越来越多,骂苏圆圆的人越来越少。好多学校的文学社都写了好多关于这个事件的文章,有赞同的、有反对的,一下子好像展开了隔空辩论,自然也引发了上级的重视。
关于人品不过关到底能不能成为国家栋梁的话题被提出来探讨,还有大批知青回城导致多少家破人亡的话题更是被重点探讨。
又过了几个月,终于有命令下来,要求严格调查所有知青是否成立家庭,如果有,没结婚证的必须补办结婚证,要离婚必须经双方同意,有孩子的必须给赡养费,绝对不能一回城就拍拍屁股走人,抛家弃子。这样的“人才”,有了好生活连伴侣孩子也不要,将来遇到国家危难岂不是第一就要抛弃国家?这种人国家不需要!
这时苏圆圆已经大二了,她之前用养颜秘方在三家化妆品公司占有的股份也赚了不少钱了。她直接跟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创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专门帮助那些被“追求自由”迫害的受害者。这个审核很麻烦,但不是不能审,有几个自身坚强的受害者应聘进了基金会,斗志昂扬的致力于让所有受害者自强自立。
苏圆圆同时在医学院提出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过度追求自由到底是不是病态?无意伤害他人到底算不算伤害?这样的人是否需要心理医生的正确辅导?
医生救人,心理救助也是救。学院探讨过后通过了她的课题,允许她在学院里发起研究,这也是对心理医学的重视,学校认为很有必要,很适合当前国情。
所以在苏圆圆来势汹汹,一环扣一环的攻势下,追求自由恋爱的热度一下子被打压了下去。还是有很多人会有偏颇的想法,不是偏这边就是偏那边,但大部分们已经开始认真思考,到底追求自由的度应该在哪里。
第158章 知青一枝花61
很多人愿意加入苏圆圆的课题研究, 外界也许还有不赞同苏圆圆观点的人, 但在医学院里,同学们全程围观了李长伟追求苏圆圆甚至意图打压徐向东的事件, 是最先听到苏圆圆骂人垃圾的群众,对苏圆圆的观点接受得特别快。
特别苏圆圆在课题研究中还用他们父母给他们举例:如果你父母中的一人突然去追求真爱了,你们乐意吗?
当然不乐意!谁不希望父母恩爱?不恩爱也得对家庭负责啊,实在过不下去也得双方沟通离婚吧?不然把他们当什么呢?
苏圆圆让他们进行了很多换位思考,从追求自由的角度、从被抛
分卷阅读220
欲望文
分卷阅读220
章,文章里讲述了当年教授一个干不了农活的知青,在乡下是怎么被岳家照顾的,他的母亲又是怎么家里家外忙碌干活让他能安安心心读书的,不喜欢,没有共同语言,那为什么心安理得的接受那些好处?真的不喜欢,两个孩子是怎么蹦出来的?说没领结婚证就不算结婚?那这样让一个未婚女子连生两子不是耍流氓吗?
主角在文章里还写了他自己的心理历程,他怀着梦想来到首都,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遇到了真心喜爱的对象,他的未来一片光明,到时候他可以好好照顾母亲,引导哥哥走回正途。可这一切,都因为那个娇娇女毁了,他苦读多少年才考上的大学没有了,他唯一动心的对象没有了,他哥哥为了帮他出头进了监狱,他自己在工地搬砖,无力照顾得了抑郁症的母亲,这一切,就只因为娇娇女说她对他是真爱,一定要追求他,所以就能得到大家的认可。那谁又尊重过他呢?真爱是能强迫来的吗?
苏圆圆这次写的书是一个悲剧结尾,到最后,虽然有很多人因为主角的文章有了反思,教授也被学校开除,但教授他们夫妻还是住在首都的小洋房里,过他们安乐的日子,他们的女儿被他们送出国,在国外不再受任何影响。而主角呢?别人对他的支持什么用都没有,他因为学历低找不到好工作,又有坐牢的哥哥和抑郁症的母亲,他没再找对象,而是每天沉默着努力挣钱养活家人。
所有看完苏圆圆这本书的人第一反应就是压抑,紧接着就是不平,替主角不平。他什么都没做错,凭什么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有人骂教授不养儿子,有人骂娇娇女太过分,有人责怪母亲太软弱,有人怪罪主角的对象不坚持。但骂过之后,心里却涌现出一种奇怪的感觉,那个知青教授所做的事不就是现在很多人在做的事吗?
也许并不是每个被抛弃的人都会像书中那么惨,可被抛弃之后会遭遇什么,绝对比书中有过之而无不及。所有人都知道流言蜚语有多可怕,那真的会逼死人。那某些急于摆脱乡下束缚的知青,追求自由真的是对的吗?当初在乡下难道有人逼着他们结婚吗?他们连父母包办都不是,他们在乡下的婚姻分明是他们自己决定的,现在有什么理由说那些是束缚呢?这不就是书中所说的不负责任吗?
还有那些不顾别人有对象而强行追求的人,追求真爱就可以不尊重人了吗?想想如果把自己代入书中主角,明明有要好的女友,却被人强行拆散,那是一种多么恶心的感觉?这样不顾别人感受肆意伤害别人的追求,说是人品低劣真的不过分。
苏圆圆很快又写了一本父母一辈子为儿子辛苦劳作,儿子却为了追求真爱反抗父母,对他们恶言相向的书。这样的现实事例太多了,因为大家正在反抗包办婚姻,这个反抗本身没有错,可因为父母觉得他这个对象不太好,他就对父母恶言相向就有问题了,他将这些年父母辛苦付出当成什么?因为这本书的主角是父母,所以读者代入的也是父母的角色,顿时感觉养出这样的儿子还不如当初刚生下来就掐死了事。
她还写了好几本书,从各种角度暗喻了过度追求自由和爱情是一种病态。人如果连最基本的责任感都没有了,那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是不是都要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再也没有任何奉献的精神?
她这几本书被做成了一个系列,好多人都是全套买回去的。刚开始写信骂她的读者好多,说她在坚持封建糟粕,误导大家、耽误大家。她一概不理,继续投入到医术的学习中。慢慢的几个月过去了,因为她的书引发了大家对这方面的关注,导致一些惨剧发生后被迅速传开。
像一位妻子被抛弃后承受不了流言蜚语跳河而亡,而她的丈夫刚刚在华夏大学得到了老师的欣赏;像一个小孩得急病没钱治夭折了,而没钱的原因是他妈妈偷了全家的钱去上大学;像一个女人吞了老鼠药自杀,是因为另一个女人一直追求她丈夫,终于上位成功。
这类的事情变得好多,其实也是突然发生的,只不过是因为大家的关注突然给翻出来的。现实事件一发生,比苏圆圆书里的故事还悲惨,这件事一下子成了现象级事件,所有人都关注起来,反思的人越来越多,骂苏圆圆的人越来越少。好多学校的文学社都写了好多关于这个事件的文章,有赞同的、有反对的,一下子好像展开了隔空辩论,自然也引发了上级的重视。
关于人品不过关到底能不能成为国家栋梁的话题被提出来探讨,还有大批知青回城导致多少家破人亡的话题更是被重点探讨。
又过了几个月,终于有命令下来,要求严格调查所有知青是否成立家庭,如果有,没结婚证的必须补办结婚证,要离婚必须经双方同意,有孩子的必须给赡养费,绝对不能一回城就拍拍屁股走人,抛家弃子。这样的“人才”,有了好生活连伴侣孩子也不要,将来遇到国家危难岂不是第一就要抛弃国家?这种人国家不需要!
这时苏圆圆已经大二了,她之前用养颜秘方在三家化妆品公司占有的股份也赚了不少钱了。她直接跟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创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专门帮助那些被“追求自由”迫害的受害者。这个审核很麻烦,但不是不能审,有几个自身坚强的受害者应聘进了基金会,斗志昂扬的致力于让所有受害者自强自立。
苏圆圆同时在医学院提出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过度追求自由到底是不是病态?无意伤害他人到底算不算伤害?这样的人是否需要心理医生的正确辅导?
医生救人,心理救助也是救。学院探讨过后通过了她的课题,允许她在学院里发起研究,这也是对心理医学的重视,学校认为很有必要,很适合当前国情。
所以在苏圆圆来势汹汹,一环扣一环的攻势下,追求自由恋爱的热度一下子被打压了下去。还是有很多人会有偏颇的想法,不是偏这边就是偏那边,但大部分们已经开始认真思考,到底追求自由的度应该在哪里。
第158章 知青一枝花61
很多人愿意加入苏圆圆的课题研究, 外界也许还有不赞同苏圆圆观点的人, 但在医学院里,同学们全程围观了李长伟追求苏圆圆甚至意图打压徐向东的事件, 是最先听到苏圆圆骂人垃圾的群众,对苏圆圆的观点接受得特别快。
特别苏圆圆在课题研究中还用他们父母给他们举例:如果你父母中的一人突然去追求真爱了,你们乐意吗?
当然不乐意!谁不希望父母恩爱?不恩爱也得对家庭负责啊,实在过不下去也得双方沟通离婚吧?不然把他们当什么呢?
苏圆圆让他们进行了很多换位思考,从追求自由的角度、从被抛
分卷阅读220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