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 作者:若花辞树
分卷阅读114
重生之大唐 作者:若花辞树
分卷阅读114
着龟壳占卜,不臣之心是有的,要说他做袍子想谋反估计暂时还是没胆子的。
但为臣者,这事是连想都不能想的。大逆不道之事,放在心中无人知晓自无罪,然而一旦露出苗头,为人所知,且又是在那个位置上,就易被人撺掇,纵使起初顾忌良多,架不住日日有人在耳边起哄,总会忍不住“赌一把”。
这种潜在的祸患不能留。
武媚娘倒没有高阳这诸多想法,她只为自己先见得意:“留他在京之时,我就开始布置了。”怎会让他壮大起来。
武媚娘这回是带了太平一起来的,她看得出高阳颇喜欢太平,便道:“乳母也带来了,她现在能让人扶着走几步,正好动,就让她在你这里住几日?”
太平听到自己的名字,抬起小脑袋,咧嘴一笑,露出两颗白白的牙,举着胳膊,迈着胖乎乎的小短腿就朝高阳跌跌撞撞的冲来。高阳接住她顺势抱起,太平看着她,胖嘟嘟的小脸便满是笑,嘴边还带晶莹剔透的涎水,高阳用帕子帮她擦干净,过不一会儿又笑出来了。
高阳忍不住一笑,点点她的小鼻尖,半是不舍半是犹豫道:“就怕入夜会哭。”
“有乳母呢。”武媚娘卖力推销。终于说得高阳点头了。
太平就成了芙蓉园的长住客,方便了武媚娘以看女儿为由经常跑来。
但她事多,即便来,也停不了多久。
吴王的余党清洗得十分顺利,唯一为难的便是其中有几世家子,其父祖皆有功之臣,家族之中也多有出仕为官的叔伯子侄,必要保他们。
武媚娘也松口免了他们死罪,只令拿金钱来赎,终生不能再做官是肯定的。
李恪被流往岭南,雄心勃勃地来,走得惶惶如丧家之犬。
相比上一世,李恪死时,朝廷为人诟病,长孙无忌受士林攻讦,此次真是寂然无声。其中原因,一是,这回李恪蹦跶太厉害,不像上一回保持了一个淡泊名利的贤王形象,属于成王败寇,而非无辜被害;再有便是,太后要开恩科!
☆、第八十三章
科举制度始于前隋大业年间。太宗时就十分重视。
科举科目众多,最为人重视的是秀才、明经、进士、俊士四科,唐初之时,秀才太过难考,渐废,而俊士并不常考,故而考得最多的便是明经与进士。这两科当中又是前者易后者难。
时人许多便是明经出身,譬如裴行俭、裴炎等人。杨綝则是进士出身。
此次开恩科,与以往有所不同。以往常客登第后,还需经吏部考试,通过方能授官,通不过,则为各地节度使幕僚。此次,还要经太后当殿策问,有能之人,不愁前途。
除此之外,武媚娘还设武举。
突然加恩科,朝臣是不会同意的。选□□的人,都是来与他们争饭碗的,有何可喜?庶族出身,自己挣扎着爬上来的官员还好,士族出身,生来便锦衣玉食不愁无官做的大臣便尤为抗拒。如今朝堂,虽有科举,但仍有征辟与举荐,只不过比魏晋两汉之时要严格,所举之人若犯罪,举荐人也要连坐。
再有,科举取士是需名人推荐的,无人荐便过不了那个门槛。故而考生需得向显贵投卷,若得推荐,他们考上了,自然也要感怀,便类似于门人了。
但这一回,是直接令州郡贡士。
世上是不会缺有本事的人的,也不会缺汲汲营营欲出人头地之人。这一批人选出来,自然与显贵不相连了,升迁之时,也许会有困难,但他们也入了太后之眼,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太后想做什么?大臣们总觉得她在酝酿着什么巨大的变动,都纷纷上谏。武媚娘便好声好气与他们说了:“为政之道,唯在得人。使野有遗贤,岂不可惜?况且,朝中多处空位,总不能无人践行。”
这多处空位还是因为吴王,那一批人被杀被流被黜,当然就空出位置来了,吏部升升调调,平了这些位置,便有相同数量的另一些品阶低的空出来了。这些位,恰好可以用来装这回取出来的人。
众臣心中大骂,太后你真是狡猾死了。先前,武媚娘提出要提拔一批人的时候,这些大臣也是争的头破血流的,或自己上,或家族亲朋上,不能便宜别人,那时他们还想,太后这般急切,又顾全了大家的利益,并没有让谁家特别吃亏,正是做得好。
现在看来,根本就是要腾位置。
有什么办法?那些空位是他们的人填上的,现在总不能不让朝廷选士,传出去,大臣们的名声都不好了。只得认了。
武媚娘顺利地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开恩科。
而后月余,都要讨论由谁主持恩科,试题题目如何,武媚娘考虑要选实用之人,光会作诗写赋的就另外再说了,便要求再加一门实务,考生必须知道当面临某事之时,当如何应对。不要光会夸夸而谈的纸上谈兵之人。
这一科与以往很不同。让士族很不安,这仿佛就是一个预兆,预兆着太后想要做一些让他们很不舒服的事,做一些阻碍他们传承的事。
这是不能容忍的。当初他们选了太后,是因太后势强,与他们有利,现在太后似乎翅膀硬了,他们便不能忍受了。但家国大事,也不是一言不合就要大打出手的。他们选择先观望,看太后究竟欲如何。
兆兴元年冬,恩科结束,所选之士依武媚娘先前说的,填进了那几个空位里。接下去就是过年了。
朝廷内外都安分下来,好好过年。
武媚娘要做的事,她只能与高阳,以及一小撮与士族无关联之人商量,与那批人,她也不会完全宣之于口,全看个人理解。理解对了,她是在蚕食,理解错了,太后所为利国利民。
对高阳,她就没什么可以避讳的了:“他们还等着我下一步呢。”不过试水而已。
高阳抱着太平,道:“小心一点儿。他们根深蒂固。”这种事,本就不能一步走完,幸而现在,也不是魏晋南北朝时“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了。门第阀阅,世代显贵。从前隋,经高祖太宗,到现在,用了多少年?也只将士族抑制一点了而已,他们把持着科举。要想将士族再压抑,至少还需五十年。她与阿武是看不到了,但她们可以开创一个局面,让继任之君再接着做。
想到这点,高阳沉下脸:“你给我收敛一点,别与他们太过针锋相对!”想到先前商量的时候,武媚娘表示,过几年可以任用酷吏,打击不听话的,留下听话的,拣识时务的人用,高阳就很头疼,“你要的是将作出的功绩传承下去,而不是一代辉煌,待作古以后,让人攻讦得一无是处!”留下一个残虐的名声,后人从这里入手,便可以轻易否认她这个人,进而再否认她做的事!而且,这
分卷阅读114
分卷阅读114
分卷阅读114
重生之大唐 作者:若花辞树
分卷阅读114
着龟壳占卜,不臣之心是有的,要说他做袍子想谋反估计暂时还是没胆子的。
但为臣者,这事是连想都不能想的。大逆不道之事,放在心中无人知晓自无罪,然而一旦露出苗头,为人所知,且又是在那个位置上,就易被人撺掇,纵使起初顾忌良多,架不住日日有人在耳边起哄,总会忍不住“赌一把”。
这种潜在的祸患不能留。
武媚娘倒没有高阳这诸多想法,她只为自己先见得意:“留他在京之时,我就开始布置了。”怎会让他壮大起来。
武媚娘这回是带了太平一起来的,她看得出高阳颇喜欢太平,便道:“乳母也带来了,她现在能让人扶着走几步,正好动,就让她在你这里住几日?”
太平听到自己的名字,抬起小脑袋,咧嘴一笑,露出两颗白白的牙,举着胳膊,迈着胖乎乎的小短腿就朝高阳跌跌撞撞的冲来。高阳接住她顺势抱起,太平看着她,胖嘟嘟的小脸便满是笑,嘴边还带晶莹剔透的涎水,高阳用帕子帮她擦干净,过不一会儿又笑出来了。
高阳忍不住一笑,点点她的小鼻尖,半是不舍半是犹豫道:“就怕入夜会哭。”
“有乳母呢。”武媚娘卖力推销。终于说得高阳点头了。
太平就成了芙蓉园的长住客,方便了武媚娘以看女儿为由经常跑来。
但她事多,即便来,也停不了多久。
吴王的余党清洗得十分顺利,唯一为难的便是其中有几世家子,其父祖皆有功之臣,家族之中也多有出仕为官的叔伯子侄,必要保他们。
武媚娘也松口免了他们死罪,只令拿金钱来赎,终生不能再做官是肯定的。
李恪被流往岭南,雄心勃勃地来,走得惶惶如丧家之犬。
相比上一世,李恪死时,朝廷为人诟病,长孙无忌受士林攻讦,此次真是寂然无声。其中原因,一是,这回李恪蹦跶太厉害,不像上一回保持了一个淡泊名利的贤王形象,属于成王败寇,而非无辜被害;再有便是,太后要开恩科!
☆、第八十三章
科举制度始于前隋大业年间。太宗时就十分重视。
科举科目众多,最为人重视的是秀才、明经、进士、俊士四科,唐初之时,秀才太过难考,渐废,而俊士并不常考,故而考得最多的便是明经与进士。这两科当中又是前者易后者难。
时人许多便是明经出身,譬如裴行俭、裴炎等人。杨綝则是进士出身。
此次开恩科,与以往有所不同。以往常客登第后,还需经吏部考试,通过方能授官,通不过,则为各地节度使幕僚。此次,还要经太后当殿策问,有能之人,不愁前途。
除此之外,武媚娘还设武举。
突然加恩科,朝臣是不会同意的。选□□的人,都是来与他们争饭碗的,有何可喜?庶族出身,自己挣扎着爬上来的官员还好,士族出身,生来便锦衣玉食不愁无官做的大臣便尤为抗拒。如今朝堂,虽有科举,但仍有征辟与举荐,只不过比魏晋两汉之时要严格,所举之人若犯罪,举荐人也要连坐。
再有,科举取士是需名人推荐的,无人荐便过不了那个门槛。故而考生需得向显贵投卷,若得推荐,他们考上了,自然也要感怀,便类似于门人了。
但这一回,是直接令州郡贡士。
世上是不会缺有本事的人的,也不会缺汲汲营营欲出人头地之人。这一批人选出来,自然与显贵不相连了,升迁之时,也许会有困难,但他们也入了太后之眼,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太后想做什么?大臣们总觉得她在酝酿着什么巨大的变动,都纷纷上谏。武媚娘便好声好气与他们说了:“为政之道,唯在得人。使野有遗贤,岂不可惜?况且,朝中多处空位,总不能无人践行。”
这多处空位还是因为吴王,那一批人被杀被流被黜,当然就空出位置来了,吏部升升调调,平了这些位置,便有相同数量的另一些品阶低的空出来了。这些位,恰好可以用来装这回取出来的人。
众臣心中大骂,太后你真是狡猾死了。先前,武媚娘提出要提拔一批人的时候,这些大臣也是争的头破血流的,或自己上,或家族亲朋上,不能便宜别人,那时他们还想,太后这般急切,又顾全了大家的利益,并没有让谁家特别吃亏,正是做得好。
现在看来,根本就是要腾位置。
有什么办法?那些空位是他们的人填上的,现在总不能不让朝廷选士,传出去,大臣们的名声都不好了。只得认了。
武媚娘顺利地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开恩科。
而后月余,都要讨论由谁主持恩科,试题题目如何,武媚娘考虑要选实用之人,光会作诗写赋的就另外再说了,便要求再加一门实务,考生必须知道当面临某事之时,当如何应对。不要光会夸夸而谈的纸上谈兵之人。
这一科与以往很不同。让士族很不安,这仿佛就是一个预兆,预兆着太后想要做一些让他们很不舒服的事,做一些阻碍他们传承的事。
这是不能容忍的。当初他们选了太后,是因太后势强,与他们有利,现在太后似乎翅膀硬了,他们便不能忍受了。但家国大事,也不是一言不合就要大打出手的。他们选择先观望,看太后究竟欲如何。
兆兴元年冬,恩科结束,所选之士依武媚娘先前说的,填进了那几个空位里。接下去就是过年了。
朝廷内外都安分下来,好好过年。
武媚娘要做的事,她只能与高阳,以及一小撮与士族无关联之人商量,与那批人,她也不会完全宣之于口,全看个人理解。理解对了,她是在蚕食,理解错了,太后所为利国利民。
对高阳,她就没什么可以避讳的了:“他们还等着我下一步呢。”不过试水而已。
高阳抱着太平,道:“小心一点儿。他们根深蒂固。”这种事,本就不能一步走完,幸而现在,也不是魏晋南北朝时“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了。门第阀阅,世代显贵。从前隋,经高祖太宗,到现在,用了多少年?也只将士族抑制一点了而已,他们把持着科举。要想将士族再压抑,至少还需五十年。她与阿武是看不到了,但她们可以开创一个局面,让继任之君再接着做。
想到这点,高阳沉下脸:“你给我收敛一点,别与他们太过针锋相对!”想到先前商量的时候,武媚娘表示,过几年可以任用酷吏,打击不听话的,留下听话的,拣识时务的人用,高阳就很头疼,“你要的是将作出的功绩传承下去,而不是一代辉煌,待作古以后,让人攻讦得一无是处!”留下一个残虐的名声,后人从这里入手,便可以轻易否认她这个人,进而再否认她做的事!而且,这
分卷阅读114
分卷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