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人在朝堂上一向德高望重,虽然手上已无实权,但他们的话,在朝堂上也有不小的影响力。</p>
金老将军向来脾气耿直,听得老王叔这般反驳他,心里也不悦,立马回击道:“此番慎郡王谋逆,幸得陛下英明,早有防范,否则若等慎郡王奸计得逞,我大魏势必迎来一场血雨腥风。他这般大罪,便是屠其满门,也万死不能赎其罪。老王爷即便看重皇家血脉,难道陛下的安危,大魏江山的稳固,您就可以抛之不顾吗?”</p>
老王叔也听此言火了:“此谋逆案,陛下交由荣郡王主审,刑部各司都已呈上各项证据,依律令所定,一一陈列,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刑罚所判借有凭证,处置妥当并无任何偏私。金老将军若是觉得此判词有轻饶之嫌,您倒是先撰写一本大魏|新律令出来再说!”</p>
“老王爷这话我可就不爱听,一码归一码,陛下刚刚登基,就有人心怀不轨,想要取而代之。此等罪行,若不严惩,难说没有人群起而效之。便是为了杀鸡儆猴,陛下也不能轻饶放过!”</p>
“嘿我就不明白了,金老将军这是一定要让慎郡王等人断了子绝了孙才高兴吗?陛下要真依着你所说,将慎郡王及其党羽全部满门抄斩,那必然是血流成河之景。金老将军想要陛下留一个残暴之名流传后世不成?!”</p>
……</p>
两人唇枪舌剑地来回了好几次,泰昌帝坐着倒是听得津津有味的。</p>
到底是老人了,说了半晌话,各自都有些吃不消,总算是暂时停了战。</p>
泰昌帝便在这时候道:“来人,给金老将军和王叔看座,奉茶。”</p>
两人忙谢恩,老王叔趁机道:“陛下宽仁,想必不会使因城门失火,而殃及池鱼。”</p>
金老将军冷哼一声。</p>
泰昌帝笑了笑,示意两人宽坐,方才出声道:“诸卿可还有其他见解?”</p>
殿内大臣们面面相觑,都没有言语。</p>
“既然没人出声,那想必,金老将军和王叔之话,便代表了你们大多数人的意见。”泰昌帝道:“既如此,同意老将军所说的,站到老将军身后。同意王叔所说的,站到王叔身后。”</p>
金老将军和老王叔分坐在泰昌帝的左右手方,朝臣们本是按照官职、职务所站,泰昌帝这话一说,大殿内顿时静了静。</p>
泰昌帝道:“与你们一盏茶的时间。”</p>
泰昌帝起身到了后殿,刘桐犹豫一番,还是跟了上去,留下殿内一通顿起的嘈杂之声。</p>
“皇兄……”刘桐落后泰昌帝半步,皱眉道:“皇兄此举,有什么特殊之意吗?”</p>
泰昌帝让人上了茶,示意刘桐坐下,笑道:“哦,就是不想听他们吵闹,索性等他们吵闹完了再说。”</p>
泰昌帝润了嗓子,问起刘桐近日在刑部的情况。</p>
刘桐沉吟一番道:“先祖所制《大魏律》,虽然囊括几乎所有刑责,但细节之处,却还是有所疏漏。臣弟查找慎郡王等人罪行说明时,有好些找不着刑律依据。”</p>
泰昌帝点了点头:“那你有什么想法?”</p>
“臣弟斗胆,觉得《大魏律》虽总则、纲要皆是集大成之作,却还需将至丰满填充。若依《大魏律》,总有力有不逮的时候。”</p>
“所以呢?”</p>
“臣弟请旨,希望召律例科人才,编纂新《大魏律》,于原《大魏律》的基础上,将之进行修改完善。”</p>
刘桐看向泰昌帝,犹豫道:“就怕此举……有亵渎先祖之嫌。”</p>
泰昌帝却是笑了,搁下茶盏道:“你既有此心,便放手去做吧。”</p>
“皇兄……”</p>
“先祖若知你此心,定然也是心怀宽慰的。”泰昌帝伸手拍了拍刘桐的肩膀:“从古至今,皇族也好,百姓也好,从没有一成不变的。古人所说,咱们可以听,可以学,却不能墨守成规。《大魏律》制定之时与现今相隔已百年之久,适合当时之境,却不一定适合今日之景。其中的弊病,是该革除、修正、完善了。”</p>
泰昌帝又抿了口茶,挑了挑眉道:“唔,一盏茶时候到了,走吧。”</p>
泰昌帝重又出现在了大殿上,看着泾渭分明的两方人,还有些个站得偏远,似乎是不愿意站队的,泰昌帝将这些臣子们大致的面孔记了下来,勾唇笑道:“看来诸卿已经选好了。”</p>
殿内顿时安静了下来,泰昌帝环顾一圈,清晰地言道:“刑部所奏,朕,准奏。”</p>
臣子们一片哗然。</p>
“陛下……”金老将军愕然地看向泰昌帝。</p>
他以为泰昌帝本是希望能斩草除根的,所以才给他们一盏茶时间站位。他趁此机会,拉拢了不少臣子到己方阵营,人数上的确要比老王叔那边儿多。</p>
可没想到,陛下一回来,就准奏了刑部所奏的处罚之法。</p>
那陛下拿一盏茶时间给他们站位是为了什么?</p>
陛下你这是不按套路出牌啊!</p>
泰昌帝自然不会去关心臣子们心里这会儿都在想什么,他从御座上站了起来,低沉却清晰地道:“刑部审案,依律进行,尔等非涉案人,有何资格决定案犯伏法之刑?国法大于天,朕希望诸卿都能记住这一点,莫要以为凭己身力量,就可凌驾于国法、律法之上。”</p>
大臣们心下恻然,顿时都低首道:“臣等遵旨。”</p>
泰昌帝也不再多提慎郡王谋逆之事,也不管阶下两方泾渭分明的朝臣,只以下一本奏说事。</p>
刘桐站在殿上,心里微微意动。</p>
早朝后,他回了郡王府,将今日泰昌帝“儿戏”地让大臣们站位之事,还有让他重修《大魏律》之事都说给了常润之听。</p>
常润之思索一番后道:“看来陛下真的希望能以国法治国了。”</p>
刘桐点头,慨叹道:“想起父皇还在时,甭管出了什么事,只要父皇心里有偏向,犯了错犯了罪的人,都有可能得到重惩或轻罚。比起皇兄来,说句大不敬的话,父皇的确不及其万分之一。”</p>
常润之笑了笑,问刘桐:“你希望陛下这样治国吗?”</p>
刘桐便也笑道:“我若是个守法之人,自然希望皇兄如此治国了。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不偏不倚……但若真以《大魏律》治国,那《大魏律》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p>
刘桐顿了顿,心中为泰昌帝将这般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而激动兴奋的同时,却也同样心有忐忑。(未完待续。)</p>
16300/7239468.html</p>
</p>
金老将军向来脾气耿直,听得老王叔这般反驳他,心里也不悦,立马回击道:“此番慎郡王谋逆,幸得陛下英明,早有防范,否则若等慎郡王奸计得逞,我大魏势必迎来一场血雨腥风。他这般大罪,便是屠其满门,也万死不能赎其罪。老王爷即便看重皇家血脉,难道陛下的安危,大魏江山的稳固,您就可以抛之不顾吗?”</p>
老王叔也听此言火了:“此谋逆案,陛下交由荣郡王主审,刑部各司都已呈上各项证据,依律令所定,一一陈列,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刑罚所判借有凭证,处置妥当并无任何偏私。金老将军若是觉得此判词有轻饶之嫌,您倒是先撰写一本大魏|新律令出来再说!”</p>
“老王爷这话我可就不爱听,一码归一码,陛下刚刚登基,就有人心怀不轨,想要取而代之。此等罪行,若不严惩,难说没有人群起而效之。便是为了杀鸡儆猴,陛下也不能轻饶放过!”</p>
“嘿我就不明白了,金老将军这是一定要让慎郡王等人断了子绝了孙才高兴吗?陛下要真依着你所说,将慎郡王及其党羽全部满门抄斩,那必然是血流成河之景。金老将军想要陛下留一个残暴之名流传后世不成?!”</p>
……</p>
两人唇枪舌剑地来回了好几次,泰昌帝坐着倒是听得津津有味的。</p>
到底是老人了,说了半晌话,各自都有些吃不消,总算是暂时停了战。</p>
泰昌帝便在这时候道:“来人,给金老将军和王叔看座,奉茶。”</p>
两人忙谢恩,老王叔趁机道:“陛下宽仁,想必不会使因城门失火,而殃及池鱼。”</p>
金老将军冷哼一声。</p>
泰昌帝笑了笑,示意两人宽坐,方才出声道:“诸卿可还有其他见解?”</p>
殿内大臣们面面相觑,都没有言语。</p>
“既然没人出声,那想必,金老将军和王叔之话,便代表了你们大多数人的意见。”泰昌帝道:“既如此,同意老将军所说的,站到老将军身后。同意王叔所说的,站到王叔身后。”</p>
金老将军和老王叔分坐在泰昌帝的左右手方,朝臣们本是按照官职、职务所站,泰昌帝这话一说,大殿内顿时静了静。</p>
泰昌帝道:“与你们一盏茶的时间。”</p>
泰昌帝起身到了后殿,刘桐犹豫一番,还是跟了上去,留下殿内一通顿起的嘈杂之声。</p>
“皇兄……”刘桐落后泰昌帝半步,皱眉道:“皇兄此举,有什么特殊之意吗?”</p>
泰昌帝让人上了茶,示意刘桐坐下,笑道:“哦,就是不想听他们吵闹,索性等他们吵闹完了再说。”</p>
泰昌帝润了嗓子,问起刘桐近日在刑部的情况。</p>
刘桐沉吟一番道:“先祖所制《大魏律》,虽然囊括几乎所有刑责,但细节之处,却还是有所疏漏。臣弟查找慎郡王等人罪行说明时,有好些找不着刑律依据。”</p>
泰昌帝点了点头:“那你有什么想法?”</p>
“臣弟斗胆,觉得《大魏律》虽总则、纲要皆是集大成之作,却还需将至丰满填充。若依《大魏律》,总有力有不逮的时候。”</p>
“所以呢?”</p>
“臣弟请旨,希望召律例科人才,编纂新《大魏律》,于原《大魏律》的基础上,将之进行修改完善。”</p>
刘桐看向泰昌帝,犹豫道:“就怕此举……有亵渎先祖之嫌。”</p>
泰昌帝却是笑了,搁下茶盏道:“你既有此心,便放手去做吧。”</p>
“皇兄……”</p>
“先祖若知你此心,定然也是心怀宽慰的。”泰昌帝伸手拍了拍刘桐的肩膀:“从古至今,皇族也好,百姓也好,从没有一成不变的。古人所说,咱们可以听,可以学,却不能墨守成规。《大魏律》制定之时与现今相隔已百年之久,适合当时之境,却不一定适合今日之景。其中的弊病,是该革除、修正、完善了。”</p>
泰昌帝又抿了口茶,挑了挑眉道:“唔,一盏茶时候到了,走吧。”</p>
泰昌帝重又出现在了大殿上,看着泾渭分明的两方人,还有些个站得偏远,似乎是不愿意站队的,泰昌帝将这些臣子们大致的面孔记了下来,勾唇笑道:“看来诸卿已经选好了。”</p>
殿内顿时安静了下来,泰昌帝环顾一圈,清晰地言道:“刑部所奏,朕,准奏。”</p>
臣子们一片哗然。</p>
“陛下……”金老将军愕然地看向泰昌帝。</p>
他以为泰昌帝本是希望能斩草除根的,所以才给他们一盏茶时间站位。他趁此机会,拉拢了不少臣子到己方阵营,人数上的确要比老王叔那边儿多。</p>
可没想到,陛下一回来,就准奏了刑部所奏的处罚之法。</p>
那陛下拿一盏茶时间给他们站位是为了什么?</p>
陛下你这是不按套路出牌啊!</p>
泰昌帝自然不会去关心臣子们心里这会儿都在想什么,他从御座上站了起来,低沉却清晰地道:“刑部审案,依律进行,尔等非涉案人,有何资格决定案犯伏法之刑?国法大于天,朕希望诸卿都能记住这一点,莫要以为凭己身力量,就可凌驾于国法、律法之上。”</p>
大臣们心下恻然,顿时都低首道:“臣等遵旨。”</p>
泰昌帝也不再多提慎郡王谋逆之事,也不管阶下两方泾渭分明的朝臣,只以下一本奏说事。</p>
刘桐站在殿上,心里微微意动。</p>
早朝后,他回了郡王府,将今日泰昌帝“儿戏”地让大臣们站位之事,还有让他重修《大魏律》之事都说给了常润之听。</p>
常润之思索一番后道:“看来陛下真的希望能以国法治国了。”</p>
刘桐点头,慨叹道:“想起父皇还在时,甭管出了什么事,只要父皇心里有偏向,犯了错犯了罪的人,都有可能得到重惩或轻罚。比起皇兄来,说句大不敬的话,父皇的确不及其万分之一。”</p>
常润之笑了笑,问刘桐:“你希望陛下这样治国吗?”</p>
刘桐便也笑道:“我若是个守法之人,自然希望皇兄如此治国了。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不偏不倚……但若真以《大魏律》治国,那《大魏律》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p>
刘桐顿了顿,心中为泰昌帝将这般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而激动兴奋的同时,却也同样心有忐忑。(未完待续。)</p>
16300/7239468.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