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上人马严整,旌旗招展,正滚滚向前。
魏君重,目前讲武堂出身,军衔最高的将领,骑马随队而行,不时地用严肃的目光扫视自己的部队。
从最先装备燧发火枪和刺刀的样板营开始,他统领的部队越来越多,广州战役结束,他已经是一师之长,手下有三团之众。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不断的扩充,他属下的军官也被不断调走去其他火枪部队,但在严格的训练下,魏君重依然敢拍着胸脯说自己的部队是明军最为精锐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从长矛火枪混杂配备,到全火枪建制,魏君重属下的部队打的仗最多,也是战术、武器改进的样板部队,更是讲武堂毕业军官实习锻炼的首选。
当然,这支拳头部队得到了人员、装备上的优先补充,新兵在体质上是比较好的,火炮的数量是满额配备,骡马化也比其他部队先行一步。
正因为如此,广州战役结束后,魏君重所率的第一师便随着晋世子李嗣兴北上攻掠。原因很简单,继续东征的明军在数量要超过北进兵团两倍,自然要以精锐弥补北进兵团人数上的不足。
而事实上的北进行动比预料中还要顺利。攻克广州、尚逆授首对广东尚存的清军造成了极大的震慑,再有苗文秀、吴启镇等降兵降将的劝说,北进兵团一路猛进,却并没有发生太大规模的战斗,便轻取了韶关。
明军攻入广东时,尚可喜曾四处派人请求援救。江西兵少将寡,仓促间难以聚集大兵,便只是派遣了南安府(府治大余)守将刘伯禄、金震率所部三千余人及赣州守军两千余人前来增援。刘伯禄、金震自知兵力不多,进入广东后便驻于南雄。观望战局变化。
广州陷落、平藩身亡的消息传来,刘伯禄、金震便是惊骇莫名,惊惶恐惧。等到明军的北进兵团迅速逼近,不战而收降韶关后,这两位便立刻放弃南雄,率领兵马翻越梅岭逃回了自己的老家——江西南安府。
这样一来。北进兵团的战略目的便已达到,以南雄为后盾,在大小梅岭构筑防御工事,建起了广州的北面屏障,并对江西清军构成了压力。以至于南安府的刘伯禄、金震惊魂未定,又向赣州“泣血求救,一刻四报,危在旦夕”。
而北进兵团和东征兵团本来有着差不多的战略目的,都是建起卫护广州的防线。并暂停军事行动,囤积弹药物资,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只是东征兵团窥机而动,再度展开攻势,杀入了闽省。
为了确保东线在迎战满蒙八旗和耿逆藩兵时拥有最大的胜算,朱永兴顺理成章地从相对稳定的北线抽调了精兵,赶往增援东线战场。而魏君重的这个师奉命抽调两个团归入东征建制,另一个团则继续留在北线充当骨干和主力。
与汝阳王马宝一样。魏君重在得知将与满蒙八旗对阵厮杀的时候,心中不是畏惧。却是充满了自豪与渴望。这样的调动说明他的部队不愧是军中精锐,满蒙八旗这样的劲旅才能由他们来解决。同时,击败满蒙八旗的军功、荣誉、名望,更是对魏君重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殿下想得周到啊!”魏君重望着行军亦不失严整的部队,心中相当骄傲,也并不为抵达东线后没有用武之地而感到担忧。
谕令说得明白。他所率的部队既是增援,又是归建。换句话说,他将是隶属于东征兵团的军队,归马宝指挥。这便消除了马宝唯恐客军建功,使东征兵团面上无光的担心。没有了这个顾虑。为使对满蒙八旗的胜利更有把握,魏君重的部队无疑将会是出战的首选。
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供应,在后方的朱永兴还在力争使作战将领少些羁绊,少些动小心思的机会,以利于能全心全意地去赢取胜利。
魏君重此时便没有太多的杂念,而是专心思索着对阵满蒙八旗时应采取的战术、阵形。这一战关系重大,魏君重从朱永兴的一系列调整中,已经看得相当通透。明军需要一个补充武器弹药、训练新兵、稳定地方、再次聚力的缓冲时间,而这个缓冲时间只能在击败满蒙八旗后才能够获得。
稳扎稳打,以包括兵力、火力等因素的绝对实力进行碾压式的攻击,将战争中的不确定影响降至最低。时至今日,了解朱永兴的战争思路,并将其贯彻下去的将领已不在少数,魏君重正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他得到朱永兴青睐的重要原因。
六千对五千吗?一边是火炮、燧发火枪加刺刀,另一边是纵横驰骋的骑射,魏君重权衡着兵力和武器的对比,深知在兵力相差不多时取得胜利的重大意义。这历史啊,终归是要由我们这代人书写,骑射无敌的神话,也将在我们手中被粉碎。
一股振奋的情绪涌遍全身,魏君重双腿一夹马腹,加速向前冲去,似乎前面便是曾经不可一视、骄狂放纵的满蒙八旗。
……………
龙岩东北的漳平,已被东征明军所光复,入闽作战却暂时停止,东征明军不再深入,而是以龙岩为防御中心,横扫周边县镇。漳平、上杭、华安、连城等地不是被轻松攻取,便是主动投降,闽西北这片地区尽为明军所有。
“殿下已竭尽全力,吾等前方将领希翼建奇功、破强敌,却也当严谨用兵,勿使殿下失望啊!”汝阳王马宝看过一份最新运到的物资清单,伸手递给了参谋长吴三省,脸上的神情很凝重。
没错,击败满蒙八旗足以名扬四海,足以建奇功一件。但若失败,这责任也是不小。更何况现在的人员、物资都在向这里倾斜,足见后方对此战的期望,无形之中更加重了马宝等人的压力。
“一万枝火枪,三十万发定装弹,五十门天威炮,六十门佛朗机,一百门轰天炮……”吴三省一边念着,一边啧啧有声,感慨道:“这是把手头上的都运来了呀!据我所知,这好象是计划中给长江水师和十三家的装备。殿下那个,英明,深悉轻重缓急,有这样的明——真是咱们的福气。”
“呵呵。”马宝一阵失笑,说道:“老吴,咱兄弟说话还吞吞吐吐的,明主,明君,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还能给你安个什么罪名不成?”
吴三省略有些尴尬地干笑了两声,说道:“殿下现在还不想听到外面议论,所以,这话呀,还是得收着点。”
南明时期,曾有一段时间朝廷大权已经完全被秦王孙可望掌握。所谓永历朝廷不过是个虚有其名的空架子,仅靠一小批扈从文武官员勉强支撑门面,军国大事都由孙可望裁决。
在当时的情况下,孙可望大权在握,要玩弄一场“禅让”的把戏是再容易不过的了。问题是,永历帝的宝座可以取代,永历朝廷所能发挥的号召作用却是孙可望取代不了的。因为他不是正溯,不是朱氏子孙,他一旦踢开永历朝廷,包括李定国、郑成功、刘文秀、十三家等在内的各种抗清势力几乎肯定不会承认他这个草头天子。
而朱永兴则不同,虽然是远系宗室,但到底是朱家子孙,兴复成功之后,克复武林,直趋建业,功之所在,谁当与争?入关者王,定论不磨。也就是说,追随朱永兴与依附孙可望不可同日而语。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历史上是有这样的先例,才有了创出开元盛世的李隆基。
永历懦弱无能,储君丧生缅甸,朱永兴则是蒸蒸日上,名望日隆,权柄日益汇于一身。虽然现在为了抗清大局,朱永兴还戴着“明臣”的假面具,但一步一步的正登上权力的巅峰,这是很多人都能看出来的。所以,吴三省所说的理由也是成立的,不捅破这层窗户纸,不破坏朱永兴的夺位计划。
马宝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说道:“殿下深谋远虑,可不是那些顶个王的头衔,便不知天高地厚地称帝过瘾的朱家子孙可比。说起来,老吴你说得正合我的心思,有殿下撑持着朝政,真是咱们的幸运。要粮有粮,要枪有枪,还没有那些个狗屁文官聒噪烦心。咱们就管专心打仗,多好。”
吴三省对马宝的话十分赞同,感慨道:“殿下胸襟宽广如海,待人坦诚无私,赵王殿下已折服,晋王殿下亦退让,兵将死有恤、生有养,百姓税有减、赋有免,已尽得军心民心,何人有此能为?何人能与争雄?十三家将为殿下驱驰,郑家嘛,陆战亦不足以与我军抗衡。”
“海战嘛,嘿嘿,再过上一两年,怕也要甘拜下风了。”马宝对此倒是颇有信心,南明海军发展到现在,确实也没用多长时间,但砸进去多少钱财,付出了多少努力,他却是知之不详
(未完待续……)
魏君重,目前讲武堂出身,军衔最高的将领,骑马随队而行,不时地用严肃的目光扫视自己的部队。
从最先装备燧发火枪和刺刀的样板营开始,他统领的部队越来越多,广州战役结束,他已经是一师之长,手下有三团之众。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不断的扩充,他属下的军官也被不断调走去其他火枪部队,但在严格的训练下,魏君重依然敢拍着胸脯说自己的部队是明军最为精锐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从长矛火枪混杂配备,到全火枪建制,魏君重属下的部队打的仗最多,也是战术、武器改进的样板部队,更是讲武堂毕业军官实习锻炼的首选。
当然,这支拳头部队得到了人员、装备上的优先补充,新兵在体质上是比较好的,火炮的数量是满额配备,骡马化也比其他部队先行一步。
正因为如此,广州战役结束后,魏君重所率的第一师便随着晋世子李嗣兴北上攻掠。原因很简单,继续东征的明军在数量要超过北进兵团两倍,自然要以精锐弥补北进兵团人数上的不足。
而事实上的北进行动比预料中还要顺利。攻克广州、尚逆授首对广东尚存的清军造成了极大的震慑,再有苗文秀、吴启镇等降兵降将的劝说,北进兵团一路猛进,却并没有发生太大规模的战斗,便轻取了韶关。
明军攻入广东时,尚可喜曾四处派人请求援救。江西兵少将寡,仓促间难以聚集大兵,便只是派遣了南安府(府治大余)守将刘伯禄、金震率所部三千余人及赣州守军两千余人前来增援。刘伯禄、金震自知兵力不多,进入广东后便驻于南雄。观望战局变化。
广州陷落、平藩身亡的消息传来,刘伯禄、金震便是惊骇莫名,惊惶恐惧。等到明军的北进兵团迅速逼近,不战而收降韶关后,这两位便立刻放弃南雄,率领兵马翻越梅岭逃回了自己的老家——江西南安府。
这样一来。北进兵团的战略目的便已达到,以南雄为后盾,在大小梅岭构筑防御工事,建起了广州的北面屏障,并对江西清军构成了压力。以至于南安府的刘伯禄、金震惊魂未定,又向赣州“泣血求救,一刻四报,危在旦夕”。
而北进兵团和东征兵团本来有着差不多的战略目的,都是建起卫护广州的防线。并暂停军事行动,囤积弹药物资,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只是东征兵团窥机而动,再度展开攻势,杀入了闽省。
为了确保东线在迎战满蒙八旗和耿逆藩兵时拥有最大的胜算,朱永兴顺理成章地从相对稳定的北线抽调了精兵,赶往增援东线战场。而魏君重的这个师奉命抽调两个团归入东征建制,另一个团则继续留在北线充当骨干和主力。
与汝阳王马宝一样。魏君重在得知将与满蒙八旗对阵厮杀的时候,心中不是畏惧。却是充满了自豪与渴望。这样的调动说明他的部队不愧是军中精锐,满蒙八旗这样的劲旅才能由他们来解决。同时,击败满蒙八旗的军功、荣誉、名望,更是对魏君重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殿下想得周到啊!”魏君重望着行军亦不失严整的部队,心中相当骄傲,也并不为抵达东线后没有用武之地而感到担忧。
谕令说得明白。他所率的部队既是增援,又是归建。换句话说,他将是隶属于东征兵团的军队,归马宝指挥。这便消除了马宝唯恐客军建功,使东征兵团面上无光的担心。没有了这个顾虑。为使对满蒙八旗的胜利更有把握,魏君重的部队无疑将会是出战的首选。
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供应,在后方的朱永兴还在力争使作战将领少些羁绊,少些动小心思的机会,以利于能全心全意地去赢取胜利。
魏君重此时便没有太多的杂念,而是专心思索着对阵满蒙八旗时应采取的战术、阵形。这一战关系重大,魏君重从朱永兴的一系列调整中,已经看得相当通透。明军需要一个补充武器弹药、训练新兵、稳定地方、再次聚力的缓冲时间,而这个缓冲时间只能在击败满蒙八旗后才能够获得。
稳扎稳打,以包括兵力、火力等因素的绝对实力进行碾压式的攻击,将战争中的不确定影响降至最低。时至今日,了解朱永兴的战争思路,并将其贯彻下去的将领已不在少数,魏君重正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他得到朱永兴青睐的重要原因。
六千对五千吗?一边是火炮、燧发火枪加刺刀,另一边是纵横驰骋的骑射,魏君重权衡着兵力和武器的对比,深知在兵力相差不多时取得胜利的重大意义。这历史啊,终归是要由我们这代人书写,骑射无敌的神话,也将在我们手中被粉碎。
一股振奋的情绪涌遍全身,魏君重双腿一夹马腹,加速向前冲去,似乎前面便是曾经不可一视、骄狂放纵的满蒙八旗。
……………
龙岩东北的漳平,已被东征明军所光复,入闽作战却暂时停止,东征明军不再深入,而是以龙岩为防御中心,横扫周边县镇。漳平、上杭、华安、连城等地不是被轻松攻取,便是主动投降,闽西北这片地区尽为明军所有。
“殿下已竭尽全力,吾等前方将领希翼建奇功、破强敌,却也当严谨用兵,勿使殿下失望啊!”汝阳王马宝看过一份最新运到的物资清单,伸手递给了参谋长吴三省,脸上的神情很凝重。
没错,击败满蒙八旗足以名扬四海,足以建奇功一件。但若失败,这责任也是不小。更何况现在的人员、物资都在向这里倾斜,足见后方对此战的期望,无形之中更加重了马宝等人的压力。
“一万枝火枪,三十万发定装弹,五十门天威炮,六十门佛朗机,一百门轰天炮……”吴三省一边念着,一边啧啧有声,感慨道:“这是把手头上的都运来了呀!据我所知,这好象是计划中给长江水师和十三家的装备。殿下那个,英明,深悉轻重缓急,有这样的明——真是咱们的福气。”
“呵呵。”马宝一阵失笑,说道:“老吴,咱兄弟说话还吞吞吐吐的,明主,明君,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还能给你安个什么罪名不成?”
吴三省略有些尴尬地干笑了两声,说道:“殿下现在还不想听到外面议论,所以,这话呀,还是得收着点。”
南明时期,曾有一段时间朝廷大权已经完全被秦王孙可望掌握。所谓永历朝廷不过是个虚有其名的空架子,仅靠一小批扈从文武官员勉强支撑门面,军国大事都由孙可望裁决。
在当时的情况下,孙可望大权在握,要玩弄一场“禅让”的把戏是再容易不过的了。问题是,永历帝的宝座可以取代,永历朝廷所能发挥的号召作用却是孙可望取代不了的。因为他不是正溯,不是朱氏子孙,他一旦踢开永历朝廷,包括李定国、郑成功、刘文秀、十三家等在内的各种抗清势力几乎肯定不会承认他这个草头天子。
而朱永兴则不同,虽然是远系宗室,但到底是朱家子孙,兴复成功之后,克复武林,直趋建业,功之所在,谁当与争?入关者王,定论不磨。也就是说,追随朱永兴与依附孙可望不可同日而语。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历史上是有这样的先例,才有了创出开元盛世的李隆基。
永历懦弱无能,储君丧生缅甸,朱永兴则是蒸蒸日上,名望日隆,权柄日益汇于一身。虽然现在为了抗清大局,朱永兴还戴着“明臣”的假面具,但一步一步的正登上权力的巅峰,这是很多人都能看出来的。所以,吴三省所说的理由也是成立的,不捅破这层窗户纸,不破坏朱永兴的夺位计划。
马宝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说道:“殿下深谋远虑,可不是那些顶个王的头衔,便不知天高地厚地称帝过瘾的朱家子孙可比。说起来,老吴你说得正合我的心思,有殿下撑持着朝政,真是咱们的幸运。要粮有粮,要枪有枪,还没有那些个狗屁文官聒噪烦心。咱们就管专心打仗,多好。”
吴三省对马宝的话十分赞同,感慨道:“殿下胸襟宽广如海,待人坦诚无私,赵王殿下已折服,晋王殿下亦退让,兵将死有恤、生有养,百姓税有减、赋有免,已尽得军心民心,何人有此能为?何人能与争雄?十三家将为殿下驱驰,郑家嘛,陆战亦不足以与我军抗衡。”
“海战嘛,嘿嘿,再过上一两年,怕也要甘拜下风了。”马宝对此倒是颇有信心,南明海军发展到现在,确实也没用多长时间,但砸进去多少钱财,付出了多少努力,他却是知之不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