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地处滇中,东靠昆明,西接大理,南连普洱和玉溪,北临建昌现攀枝花,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东面三百多里便是省城昆明了,晋王李定国手抚城墙,尽力向东望去,心情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昔日由昆明主动撤出,拱手让给清军,虽是形势所迫,却是晋王李定国心中一个痛处。自此,明军连连败退,被清军穷追猛打,由滇西至边外,军队离散,永历入缅,几乎陷于灭顶之灾。
若不是自己没有主见,眼光短浅,突然改变了主意,决策向滇西撤退,何至在滇西南荒僻之地艰苦支撑;何至于先期由建昌入蜀的庆阳王冯双礼、广平伯陈建、武功伯王会、延安王艾能奇长子艾承业所部失去后援,降者如云;何至很多文官武将在得知入川改为西撤后,自觉前途渺茫,先后脱离朝廷,各寻避难藏身之处……
一念之差,竟至于斯。晋王李定国怅然长叹,既悔,又痛,既悲,又伤,种种滋味浮上心头。
马蹄声急促,打断了晋王李定国的思绪,身边亲卫上前提醒,赵王白文选已至城下。李定国赶紧收拾心情,迎了上去,却见白文选正大步拾阶而上,离得尚远已经听见了他爽朗的笑声。
“晋殿下威名赫赫,竟吓跑了守城清军,不战而取名城,本王钦佩之至啊!”
晋王李定国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赵王取笑了,吾哪有那般本事,实是岷殿下在滇东又获大胜,逼得吴三桂弃城调兵,方使吾能侥幸得城。”
赵王白文选不以为异,收起玩笑神情,开口说道:“我军是否继续推进,威胁昆明,以助殿下一臂之力?”
李定国点了点头。说道:“吾亦有此意。另外,滇南友军尚未到达,吾意派出信使,通报楚雄情况,使其不必前来,退回滇南,威逼昆明为宜。”
赵王白文选想了想,说道:“如此甚好。两路逼迫,当使清军不敢全力去攻滇东,可保岷殿下无虞。嗯。此战过后。晋殿下可愿与本王共同进言?劝谏岷殿下。中外所望、身份贵重,岂可轻涉战阵,以身为饵?”
“正该如此。”晋王李定国点头赞同道:“虽殿下亲临,则军威必大振。却不可屡次上阵。刀枪无眼,岷殿下若有闪失,则擎天之柱倒矣。”
赵王白文选有些奇怪地看了李定国一眼,突然展颜一笑,说道:“雅州刚刚传来消息,我军于竹箐关击破李国英所率清军,正向嘉定追击逃敌。”
“川陕总督李国英——”晋王李定国沉吟了一下,回忆起总参谋部所下发的一份材料,上面有蜀地清军将领的简单介绍。“嗯,岷殿下有批语:尤擅守城。今反守为攻,倒是舍其所长,用其所短了。”
“岷殿下亦说过不可小瞧了李国英这厮。”白文选摘下头盔,放在城墙上。望着城外的风景,说道:“高文贵勇则勇矣,尚少了几分沉稳,蜀中无名将坐镇,终是让人放心不下。”
晋王李定国沉吟了一下,笑道:“赵王多虑了。此战过后,本王虽不敢自诩名将,却也要率军入蜀,为大明再取一块复兴之地。”
白文选呵呵一笑,说道:“岷殿下说不定改了主意,要留王爷在滇对付吴三桂呢!李国英这厮,哪里比得上吴贼?”
“吴贼已胆寒心怯,不复昔日之勇也。”李定国轻轻摇了摇头,鄙夷道:“弃城是其一,未敢大肆破坏楚雄,是其二。”
赵王白文选想了想,迷茫之色渐去,试探着说道:“王爷认为吴贼在预留后路?”
“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李定国笑得畅快,说道:“平民百姓尚知此理,吴贼日渐支拙,焉知不会有此想?人心哪,因形势而易变。吴贼纵是对清廷死心塌地,其部将却未必不为身家着想,不为日后考虑。”
“是这个道理。”白文选赞同道:“岷殿下声名日盛,我军日渐强大,连延平郡王亦允鲁王移跸归藩,由此可见一斑。”
晋王李定国脸上掠过一丝阴色,显是白文选提到的延平郡王令他心中不悦,但旋即苦笑了一下,说道:“岷殿下既联十三家,又联延平藩,纵横捭阖之能无人可及。”
“岷殿下心有旁骛,屡取海外之地,不知作何打算?”赵王白文选微露忧色,慨叹道:“难道是不欲与人争权、起内讧,而舍弃中兴大业,海外称王乎?”
“岷殿下不会如此吧?”晋王李定国吃了一惊,可仔细一想,却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一时竟愣怔住了。
赵王白文选轻轻抚着头盔上的红缨,好半晌才嘿然一声,开口说道:“若岷殿下果有此心,吾必追随。凭岷殿下的英明神武,海外称王亦是一方雄主,吾虽不才,愿附骥尾,搏个富贵平安。嘿嘿,却不知道如吾这般想的文官武将又有多少?”
赏罚分明,清廉自守,善施恩威,又有莫测之能……李定国似乎看到了岷世子愤然远赴海外,文官武将分崩离析,民心、士气一落千丈,清军又卷土重来,烽火遍地、生灵涂炭的惨景。
是啊,象白文选这样死心追随岷世子的文官武将有多少呢?还有百姓和军兵,得到岷世子所施政的好处的,又有多少呢?
无论如何,现在岷世子身系中外之望,是万万不能或缺的。李定国想到此处,突然心有所感,脸上变色。
一些官员欲串连上书,敦请岷殿下入缅迎驾,这个风声他是知道的。本来他也并没当回事,毕竟云南未复,迎驾还有些早。但白文选突然说到争权、内讧,李定国仔细思索这些官员的名字,竟颇有几个是原来随在他军中的,不由得心中一惊。
岷殿下疑我?赵王疑我?疑我指使官员上书,迎驾而回后好再掌权柄,重现昔日朝廷中一王独大的景象。
晋王李定国一时心中郁结,欲辩又不知从何说起,脸色涨得通红,突然发狠道:“张心和该杀。钱邦芑该杀,妄言迎驾者皆该杀。”
其实朱永兴并没有怀疑李定国,只是赵王白文选这样认为。此时见李定国脸色涨红,气恼非常的样子,不似作伪,赵王白文选虽然并未全部释疑,语气还是缓和下来。
“几个不得志的小人呱噪,王爷不必因此动怒。”白文选停顿了一下,委婉地说道:“如今滇省全军所需之钱粮,皆是岷殿下苦心筹措。换谁来。也没有这个能耐。王爷亦是这样认为吧?”
李定国长长地吐出一口闷气。点头道:“确是如此。若无岷殿下筹措钱粮,激励士卒,惠政于民,滇省岂能有目前之形势?”
白文选轻轻叹息。注目于城外,好半晌才幽然说道:“吾以为,驱除腥膻,兴复华夏,当为最高之目标,其余一切,皆应排在其下。天降大任于岷殿下,自望殿下因此而奋斗。然有人偏偏主次不分,置中华、置万民于不顾。口言大义君恩,却行助清毁明、内讧掣肘之事,实可恨也。若有圣人强于殿下,殿下退而相助,或避之海外。亦为美事;若非如此,又何妨为这中华气运的兴衰,为这亿兆黎庶之富祉争上一争。”
李定国沉思良久,委实难以回答。岷世子强于永历,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君臣名义早定,若是争上一争,岂不是要谋朝篡位?中华气运,亿兆黎庶;君臣大义,捍卫纲常;图谋篡位的乱臣贼子,再造华夏的圣人英雄……乱纷纷的一团,纠结于晋王李定国的心中,难解难开。
白文选心中不悦,也不再多言,拿起头盔戴好,转身而去,只留下一句话在李定国耳边,“是君臣大义重要,还是兴复华夏重要;是亿兆黎庶富祉重要,还是孤忠之名重要?且看看随王爷征战南北的将士们,王爷不愿他们得安乐之生活乎?王爷,但想三思吧!”
“赵王——”晋王李定国伸手叫了一声,见白文选只是不理,已然迈下台阶,走下城墙,不由得颓然一叹。
………………
放弃楚雄,却在昆明西、南方向的安宁、富民、呈贡建起了新的外围防御圈;嵩明、马龙,也增加了驻军,以确保昆明与曲靖的通路;曲靖又增兵五千,并在加固城池。
朱永兴开始还对吴三桂的新布署感到迷惑,但经过一番计算,他发现昆明的守军数量大为减少后,约略知道了吴三桂的意图。这是确保曲靖,昆明则可守可弃的节奏啊!接下来,吴三桂该是转移家眷,以及军将家属了吧?或者,已经开始了吧?
昆明,到底是攻不攻呢?朱永兴虽然觊觎昆明城中的财富,但到底还存着几分理智。迎驾的风声他已经听闻,如果光复了省城,这股风声便会甚嚣其上了吧?无论自己迎不迎,恐怕都会授人以柄。
“殿下,昆明当暂缓取之。”易成见朱永兴踟蹰不决,便开口建议道:“光复省城,自然是奇功一件。然殿下根基尚未稳固,羽翼尚未丰满,实不宜心急操切。”
朱永兴苦笑了一下,手指在地图上重重点了点,略显无奈地说道:“便依易长史之言,暂且不取昆明。”停顿了一下,他又连下谕令,“命晋、赵二王将主力撤回楚雄,做北上出建昌,入蜀的准备;命滇南战区陈国公吴子圣,调兵一万至滇东石林;命叙国公马惟兴,增兵陆良,以备曲靖清军。”
易成刷刷点点,简略记录完毕,复述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方才唤人拿走,交给情报司加密派发。
“再发一份谕令,命庆阳王刘震回来领命。”朱永兴思索了一会儿,抬头征询易成的意见,“吾虽然默认晋王为入蜀大军主帅,但思之再三,却觉得不甚妥当。”
易成沉吟了一下,说道:“殿下是担心晋王有门户之见,以至增加攻掠蜀地的困难?或与十三家难以相处?”
朱永兴点了点头,说道:“昔日放弃昆明后,晋王护卫皇上西撤,冯双礼、陈建等蜀王旧部北入四川,显是龃龉已深。今川中尚有不少如郝承裔一般的旧将,纵然迫于形势降清,然心中亦有‘故国’之念。若是晋王入川,恐不利于收拢人心,徒增进取四川之困难。”
“庆阳王刘震乃蜀王之子,殿下定他为主帅,确可收效。”易成停顿了一下,又不无忧虑地说道:“然晋王在滇,恐有碍于殿下之大事。”
朱永兴思索了一阵,轻轻摇头道:“晋王是明事理的,否则也不会自请入川。所以,断不会在此时作梗。嗯,倒也不必定刘震为主帅,另外加衔也可。只是骤然更改计划,怕令晋王心生疑虑。”
易成想了想,建议道:“既是加衔,可先令刘震以先锋之名入蜀,晋王稍后而行。如此便算不上更改计划,又能体现殿下关爱之情。”
朱永兴沉吟一下,点头道:“那吾便写封书信与晋王,以释其疑。另外,移民蜀地的工作该是加紧进行的时候了,也不知各地官员做得如何了?”
易成也不知道具体的进展,不好回答,只是随便敷衍了几句宽慰朱永兴。恰在此时,叶虎进来汇报工作,正好岔开了话题。
“此番滇东大胜,情报司居功至伟,实堪嘉奖。”朱永兴确实很满意,心中也有了封赏的打算。
“殿下夸奖,下官愧不敢当。”叶虎脸上的喜色一闪即逝,依旧是沉稳冷静的模样,展开文件向朱永兴做了汇报。
能够伪造吴三桂的书信,不,应该说是查如龙能伪造很多清朝督抚的信件,现在朱永兴暂时只想给吴三桂添堵,让清廷疑心,不会给予充足钱粮,任由其招兵买马,壮大力量。
“按照殿下吩咐,头批送出书信的名单中有贵州提督李本深,广西将军孙延龄,广西提督马雄,四川总兵吴之茂,湖广总督胡全才、巡抚张长庚。”叶虎平静地说出了一连串的人名,“另外,还派人走海路,给北京的吴应熊也送去了吴贼的信函。”
东面三百多里便是省城昆明了,晋王李定国手抚城墙,尽力向东望去,心情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昔日由昆明主动撤出,拱手让给清军,虽是形势所迫,却是晋王李定国心中一个痛处。自此,明军连连败退,被清军穷追猛打,由滇西至边外,军队离散,永历入缅,几乎陷于灭顶之灾。
若不是自己没有主见,眼光短浅,突然改变了主意,决策向滇西撤退,何至在滇西南荒僻之地艰苦支撑;何至于先期由建昌入蜀的庆阳王冯双礼、广平伯陈建、武功伯王会、延安王艾能奇长子艾承业所部失去后援,降者如云;何至很多文官武将在得知入川改为西撤后,自觉前途渺茫,先后脱离朝廷,各寻避难藏身之处……
一念之差,竟至于斯。晋王李定国怅然长叹,既悔,又痛,既悲,又伤,种种滋味浮上心头。
马蹄声急促,打断了晋王李定国的思绪,身边亲卫上前提醒,赵王白文选已至城下。李定国赶紧收拾心情,迎了上去,却见白文选正大步拾阶而上,离得尚远已经听见了他爽朗的笑声。
“晋殿下威名赫赫,竟吓跑了守城清军,不战而取名城,本王钦佩之至啊!”
晋王李定国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赵王取笑了,吾哪有那般本事,实是岷殿下在滇东又获大胜,逼得吴三桂弃城调兵,方使吾能侥幸得城。”
赵王白文选不以为异,收起玩笑神情,开口说道:“我军是否继续推进,威胁昆明,以助殿下一臂之力?”
李定国点了点头。说道:“吾亦有此意。另外,滇南友军尚未到达,吾意派出信使,通报楚雄情况,使其不必前来,退回滇南,威逼昆明为宜。”
赵王白文选想了想,说道:“如此甚好。两路逼迫,当使清军不敢全力去攻滇东,可保岷殿下无虞。嗯。此战过后。晋殿下可愿与本王共同进言?劝谏岷殿下。中外所望、身份贵重,岂可轻涉战阵,以身为饵?”
“正该如此。”晋王李定国点头赞同道:“虽殿下亲临,则军威必大振。却不可屡次上阵。刀枪无眼,岷殿下若有闪失,则擎天之柱倒矣。”
赵王白文选有些奇怪地看了李定国一眼,突然展颜一笑,说道:“雅州刚刚传来消息,我军于竹箐关击破李国英所率清军,正向嘉定追击逃敌。”
“川陕总督李国英——”晋王李定国沉吟了一下,回忆起总参谋部所下发的一份材料,上面有蜀地清军将领的简单介绍。“嗯,岷殿下有批语:尤擅守城。今反守为攻,倒是舍其所长,用其所短了。”
“岷殿下亦说过不可小瞧了李国英这厮。”白文选摘下头盔,放在城墙上。望着城外的风景,说道:“高文贵勇则勇矣,尚少了几分沉稳,蜀中无名将坐镇,终是让人放心不下。”
晋王李定国沉吟了一下,笑道:“赵王多虑了。此战过后,本王虽不敢自诩名将,却也要率军入蜀,为大明再取一块复兴之地。”
白文选呵呵一笑,说道:“岷殿下说不定改了主意,要留王爷在滇对付吴三桂呢!李国英这厮,哪里比得上吴贼?”
“吴贼已胆寒心怯,不复昔日之勇也。”李定国轻轻摇了摇头,鄙夷道:“弃城是其一,未敢大肆破坏楚雄,是其二。”
赵王白文选想了想,迷茫之色渐去,试探着说道:“王爷认为吴贼在预留后路?”
“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李定国笑得畅快,说道:“平民百姓尚知此理,吴贼日渐支拙,焉知不会有此想?人心哪,因形势而易变。吴贼纵是对清廷死心塌地,其部将却未必不为身家着想,不为日后考虑。”
“是这个道理。”白文选赞同道:“岷殿下声名日盛,我军日渐强大,连延平郡王亦允鲁王移跸归藩,由此可见一斑。”
晋王李定国脸上掠过一丝阴色,显是白文选提到的延平郡王令他心中不悦,但旋即苦笑了一下,说道:“岷殿下既联十三家,又联延平藩,纵横捭阖之能无人可及。”
“岷殿下心有旁骛,屡取海外之地,不知作何打算?”赵王白文选微露忧色,慨叹道:“难道是不欲与人争权、起内讧,而舍弃中兴大业,海外称王乎?”
“岷殿下不会如此吧?”晋王李定国吃了一惊,可仔细一想,却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一时竟愣怔住了。
赵王白文选轻轻抚着头盔上的红缨,好半晌才嘿然一声,开口说道:“若岷殿下果有此心,吾必追随。凭岷殿下的英明神武,海外称王亦是一方雄主,吾虽不才,愿附骥尾,搏个富贵平安。嘿嘿,却不知道如吾这般想的文官武将又有多少?”
赏罚分明,清廉自守,善施恩威,又有莫测之能……李定国似乎看到了岷世子愤然远赴海外,文官武将分崩离析,民心、士气一落千丈,清军又卷土重来,烽火遍地、生灵涂炭的惨景。
是啊,象白文选这样死心追随岷世子的文官武将有多少呢?还有百姓和军兵,得到岷世子所施政的好处的,又有多少呢?
无论如何,现在岷世子身系中外之望,是万万不能或缺的。李定国想到此处,突然心有所感,脸上变色。
一些官员欲串连上书,敦请岷殿下入缅迎驾,这个风声他是知道的。本来他也并没当回事,毕竟云南未复,迎驾还有些早。但白文选突然说到争权、内讧,李定国仔细思索这些官员的名字,竟颇有几个是原来随在他军中的,不由得心中一惊。
岷殿下疑我?赵王疑我?疑我指使官员上书,迎驾而回后好再掌权柄,重现昔日朝廷中一王独大的景象。
晋王李定国一时心中郁结,欲辩又不知从何说起,脸色涨得通红,突然发狠道:“张心和该杀。钱邦芑该杀,妄言迎驾者皆该杀。”
其实朱永兴并没有怀疑李定国,只是赵王白文选这样认为。此时见李定国脸色涨红,气恼非常的样子,不似作伪,赵王白文选虽然并未全部释疑,语气还是缓和下来。
“几个不得志的小人呱噪,王爷不必因此动怒。”白文选停顿了一下,委婉地说道:“如今滇省全军所需之钱粮,皆是岷殿下苦心筹措。换谁来。也没有这个能耐。王爷亦是这样认为吧?”
李定国长长地吐出一口闷气。点头道:“确是如此。若无岷殿下筹措钱粮,激励士卒,惠政于民,滇省岂能有目前之形势?”
白文选轻轻叹息。注目于城外,好半晌才幽然说道:“吾以为,驱除腥膻,兴复华夏,当为最高之目标,其余一切,皆应排在其下。天降大任于岷殿下,自望殿下因此而奋斗。然有人偏偏主次不分,置中华、置万民于不顾。口言大义君恩,却行助清毁明、内讧掣肘之事,实可恨也。若有圣人强于殿下,殿下退而相助,或避之海外。亦为美事;若非如此,又何妨为这中华气运的兴衰,为这亿兆黎庶之富祉争上一争。”
李定国沉思良久,委实难以回答。岷世子强于永历,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君臣名义早定,若是争上一争,岂不是要谋朝篡位?中华气运,亿兆黎庶;君臣大义,捍卫纲常;图谋篡位的乱臣贼子,再造华夏的圣人英雄……乱纷纷的一团,纠结于晋王李定国的心中,难解难开。
白文选心中不悦,也不再多言,拿起头盔戴好,转身而去,只留下一句话在李定国耳边,“是君臣大义重要,还是兴复华夏重要;是亿兆黎庶富祉重要,还是孤忠之名重要?且看看随王爷征战南北的将士们,王爷不愿他们得安乐之生活乎?王爷,但想三思吧!”
“赵王——”晋王李定国伸手叫了一声,见白文选只是不理,已然迈下台阶,走下城墙,不由得颓然一叹。
………………
放弃楚雄,却在昆明西、南方向的安宁、富民、呈贡建起了新的外围防御圈;嵩明、马龙,也增加了驻军,以确保昆明与曲靖的通路;曲靖又增兵五千,并在加固城池。
朱永兴开始还对吴三桂的新布署感到迷惑,但经过一番计算,他发现昆明的守军数量大为减少后,约略知道了吴三桂的意图。这是确保曲靖,昆明则可守可弃的节奏啊!接下来,吴三桂该是转移家眷,以及军将家属了吧?或者,已经开始了吧?
昆明,到底是攻不攻呢?朱永兴虽然觊觎昆明城中的财富,但到底还存着几分理智。迎驾的风声他已经听闻,如果光复了省城,这股风声便会甚嚣其上了吧?无论自己迎不迎,恐怕都会授人以柄。
“殿下,昆明当暂缓取之。”易成见朱永兴踟蹰不决,便开口建议道:“光复省城,自然是奇功一件。然殿下根基尚未稳固,羽翼尚未丰满,实不宜心急操切。”
朱永兴苦笑了一下,手指在地图上重重点了点,略显无奈地说道:“便依易长史之言,暂且不取昆明。”停顿了一下,他又连下谕令,“命晋、赵二王将主力撤回楚雄,做北上出建昌,入蜀的准备;命滇南战区陈国公吴子圣,调兵一万至滇东石林;命叙国公马惟兴,增兵陆良,以备曲靖清军。”
易成刷刷点点,简略记录完毕,复述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方才唤人拿走,交给情报司加密派发。
“再发一份谕令,命庆阳王刘震回来领命。”朱永兴思索了一会儿,抬头征询易成的意见,“吾虽然默认晋王为入蜀大军主帅,但思之再三,却觉得不甚妥当。”
易成沉吟了一下,说道:“殿下是担心晋王有门户之见,以至增加攻掠蜀地的困难?或与十三家难以相处?”
朱永兴点了点头,说道:“昔日放弃昆明后,晋王护卫皇上西撤,冯双礼、陈建等蜀王旧部北入四川,显是龃龉已深。今川中尚有不少如郝承裔一般的旧将,纵然迫于形势降清,然心中亦有‘故国’之念。若是晋王入川,恐不利于收拢人心,徒增进取四川之困难。”
“庆阳王刘震乃蜀王之子,殿下定他为主帅,确可收效。”易成停顿了一下,又不无忧虑地说道:“然晋王在滇,恐有碍于殿下之大事。”
朱永兴思索了一阵,轻轻摇头道:“晋王是明事理的,否则也不会自请入川。所以,断不会在此时作梗。嗯,倒也不必定刘震为主帅,另外加衔也可。只是骤然更改计划,怕令晋王心生疑虑。”
易成想了想,建议道:“既是加衔,可先令刘震以先锋之名入蜀,晋王稍后而行。如此便算不上更改计划,又能体现殿下关爱之情。”
朱永兴沉吟一下,点头道:“那吾便写封书信与晋王,以释其疑。另外,移民蜀地的工作该是加紧进行的时候了,也不知各地官员做得如何了?”
易成也不知道具体的进展,不好回答,只是随便敷衍了几句宽慰朱永兴。恰在此时,叶虎进来汇报工作,正好岔开了话题。
“此番滇东大胜,情报司居功至伟,实堪嘉奖。”朱永兴确实很满意,心中也有了封赏的打算。
“殿下夸奖,下官愧不敢当。”叶虎脸上的喜色一闪即逝,依旧是沉稳冷静的模样,展开文件向朱永兴做了汇报。
能够伪造吴三桂的书信,不,应该说是查如龙能伪造很多清朝督抚的信件,现在朱永兴暂时只想给吴三桂添堵,让清廷疑心,不会给予充足钱粮,任由其招兵买马,壮大力量。
“按照殿下吩咐,头批送出书信的名单中有贵州提督李本深,广西将军孙延龄,广西提督马雄,四川总兵吴之茂,湖广总督胡全才、巡抚张长庚。”叶虎平静地说出了一连串的人名,“另外,还派人走海路,给北京的吴应熊也送去了吴贼的信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