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伞兵伞没有让我们失望,这一点在我们接下来的训练中就得到了验证。
比起第一代伞兵伞来,这第二代伞兵伞有伞衣面积大、排气孔多、滞空时间短、散布面积小等优点。
而且有些性能的提升还不是一点点,就比如最大承载力足足比第一代伞重了十几斤,别看这十几斤不算什么,这对于全重也只有一百多到两百斤的伞兵来说已经占了很大的比例了。
可想而知,每个兵能够多带这十几斤的重量,那一个排、一个连,甚至是一个团一个师,在投入战场时又能多带多少装备。
再比如这空降高度,据李丽给出的最低空降高度是300米,这个数字可把我们给吓了一跳,要知道我们在用第一代伞的时候跳到600米的高度就不敢再往下减了,而这种新型伞却能在300米的高度安全着陆……对这一点我们可是半信半疑。
不过要想知道这个数据到底是不是准确也并不是很困难,试着跳一跳也就是了。
当然,我们也不会拿自己的生命来开玩笑,在试跳这种新型伞的时候同样也是采取逐步递减的方法降低高度。
做这个实验的是陈胜德所带领的空降部队,这并不是说陈胜德等人的跳伞技术比我们好,事实上我们合成营通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已经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这也不是我们拿陈胜德等人当小白鼠做试验,这时的我们跟空降部队已经有些不分彼此了。
之所以会把这个任务交给陈胜德等人来完成,完全是因为陈胜德等人的强烈要求。这要求强烈到不惜跟合成营的部队争个面红耳赤。不惜让全连的战士写下请愿书甚至是血书。
我完全能理解伞兵部队的这种心情……他们中有许多人是跳了好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伞的。跳了这么多年的伞自然早就受够了第一代伞的各种缺点,这时突然间知道有一种新型伞问世,那当然就是心痒难骚忍不住想要试上一试了。
这就像是平时开着问题不断的拖拉机,突遇贵人得到一辆性能优越的高级轿车,那能不急着去试试吗?!
我只是觉得吧,这其实就是一件小事,甚至可以说我们的目的是为了知道这种新型伞的真实性能,至于这试跳的部队是合成营还是空降部队对我们来说根本就不重要。陈胜德他们有必要这样又是请愿书又是血书的争吗?
但想归想,嘴里也没说什么,当即就把这个任务给了空降部队。
没想到这倒让陈胜德等人好一阵兴奋,当天晚上一大半的兵都睡不着,就拿着那新型伞一遍又一遍的检查或是叠了又叠,恨不得晚上就去跳上一回。
这让我们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果然是一支没上过战场的部队啊,没见过大世面,面对这样一个小任务也紧张、兴奋成这样。
试跳进行得很顺利,这也归功于陈胜德等人拥有娴熟的跳伞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计划得好,分成几个批次逐次降低高度往下跳。
当然。为了安全考虑,在另一批次降低高度往下跳之前,指挥中心都会先行了解上一批次着陆时的冲击力及受伤情况等。
试验证明这种新型伞在现实中的最低高度应该是在400米左右,这与李丽给的数据有一定的出入,不过我想这也是正常的。
一方面是因为这款新型伞是我军根据美国佬给的数据和图纸仿制的,仿制品嘛,再加上我国的制作工艺又没有美国佬那么精细,所以在性能上与原伞有差距也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没有再继续往下挑战底线……我们是兵,我们受训的目的是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如果在试验伞具时受伤或是牺牲那就太不值得了,于是当陈胜德等人报告在400米高度时其冲击力就差不多达到上限时,我就没让他们再往下降低高度试跳了。
不过就算是这样,这新型伞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惊喜,400米与原先的600米相比,那可是足足降低了两百米,更何况还可以带更多的装备,滞空时间和散布面积不但因为高度的降低而减小,同时也因为伞具本身的性能减小,于是这就是一个质的飞越。
简单的说,就是这新型伞完全符合我们现在的需求,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军在伞降时的各种危险,同时也让我们可以更好、更快的集结,在更短的时间内就形成战斗力。
更让我惊喜的是,与这批新型伞兵伞一起来的还有专用载物伞及滑翔伞。
当然,这载物伞也只是空降小型装备的……话说像空投轻型装甲车或是火炮之类的重型载物伞,那玩意难的并不是降落伞,而是怎么找到这重型装备的重心,伞具该绑在什么部位,怎么滑出飞机,落地时如何缓冲之类的。这些可是高难度、高科技的活,所以就算把这种载物伞给我们也没用。
但有了这种专用载物伞也可比以前要好多了,这也就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安全、方便的将一箱箱的弹药、补给随着伞兵一起投送到目的地。
也就是说,这基本解决了空降部队重迫、重机枪等炮弹、子弹运输困难的问题。
至于这滑翔伞就更不用说了。
在李丽给我的资料上,我知道这种伞的滑降比为3:1,也就是每下降一米的高度,就可以在水平距离上滑行3米。
这个特点看起来好像是微不足道的,但其实在实战中却十分有用。
试想,按照这样的比例那在5000米的高空往下跳也就可以滑翔15公里。这意味着什么就不难想像了,也就是咱们就算要攻击越南境内的目标,这飞机都不用飞过边境了……滑翔伞可以滑翔的嘛,运输机只要把伞兵带到足够高的地方,伞兵往下一跳,就可以滑翔着越过边境到达目标位置了。
而且这样做还有许多好处,比如敌人听不到飞机的声音,或者就算听到声音那也是老远的地方根本就不会引起他们的警觉,于是滑翔伞就可以无声无息的带着部队突然“从天而降”。
当然,滑翔伞在低空跳伞时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其滑降比高,所以只要操作得当,它就可以带着伞兵准确的到达目的地。
不用想,这一点对我们特工连来说尤为重要,比如特工连想要突袭敌人弹药库或是桥梁,在越南那山连着山的地形上,如果不能准确的降落到目的地而是在另一个山头上着陆,这仗还没开打就注定要失败了。
当然,对于这些新型伞具,战士们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甚至对之前完全没接触过滑翔伞还需要从一片空白开始学习。好在对于这一点李丽已经为我们考虑到了,在滑翔伞送到部队时就附上了详细的说明,甚至还有两个滑翔伞教练……
这两个教练也是中国人,但一看他们说话的那种腔调,而且时不时的还会冒出一、两句英文,就知道他们肯定又是归国华侨或是别的什么身份了。
“怎么样?训练进行得还顺利吧!”这一天张司令再次把我叫到了司令部。
“还算顺利!”我点了点头,但接着忍不住又发起了牢骚:“司令,你看我这又要训练合成营又要训练武警连,天天来来回回的两头赶,忙都忙不过来。而且你也知道的,这两支部队要面对的是不同的敌人、不同的作战环境,所以就要有不同的战术、不同的装备和训练方法,这样下去我都会精神分裂的!”
张司令呵呵笑道:“可以理解,我从你写的报告上也看出来了。不错嘛,你能够认识到这两支部队之间的区别,就说明你已经知道要害在哪里了。我说杨学锋同志啊,现在不是我硬要让你上,你想想,我们谁也没有组建武警部队的经验,也没有组建合成营的经验,除了你之外还有更好的人选吗?”。
被张司令这么一说,我觉得还真是,这历史上的武警部队还是要到明年才成立的呢,而且成立之初还是将部队的兵进行一种简单的身份转换,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要因为敌人、作战环境等的不同而改变战术。
“而且你做的也很好嘛!”张司令接着说道:“从目前看来,你对武警连及合成营的训练都是颇有成效的,这说明你足以胜任这份工作,能者多劳嘛,所以只能辛苦你啦!”
我不由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有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拥有比别人更多的历史知识是好还是坏。
说坏吧,这些知识又帮助我一次又一次渡过难关。
说好吧,它们却又使我在这个世界越陷越深,就像现在一样,因为我用自己知道的历史对军队进行改革,而且这改革还颇有成效……这当然是会有效果的,因为历史就是这么发展的,这些改革已经接受过现实的检验。
也正因为这样,现在的我已是被公务缠着无法解脱了。(未完待续……)
比起第一代伞兵伞来,这第二代伞兵伞有伞衣面积大、排气孔多、滞空时间短、散布面积小等优点。
而且有些性能的提升还不是一点点,就比如最大承载力足足比第一代伞重了十几斤,别看这十几斤不算什么,这对于全重也只有一百多到两百斤的伞兵来说已经占了很大的比例了。
可想而知,每个兵能够多带这十几斤的重量,那一个排、一个连,甚至是一个团一个师,在投入战场时又能多带多少装备。
再比如这空降高度,据李丽给出的最低空降高度是300米,这个数字可把我们给吓了一跳,要知道我们在用第一代伞的时候跳到600米的高度就不敢再往下减了,而这种新型伞却能在300米的高度安全着陆……对这一点我们可是半信半疑。
不过要想知道这个数据到底是不是准确也并不是很困难,试着跳一跳也就是了。
当然,我们也不会拿自己的生命来开玩笑,在试跳这种新型伞的时候同样也是采取逐步递减的方法降低高度。
做这个实验的是陈胜德所带领的空降部队,这并不是说陈胜德等人的跳伞技术比我们好,事实上我们合成营通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已经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这也不是我们拿陈胜德等人当小白鼠做试验,这时的我们跟空降部队已经有些不分彼此了。
之所以会把这个任务交给陈胜德等人来完成,完全是因为陈胜德等人的强烈要求。这要求强烈到不惜跟合成营的部队争个面红耳赤。不惜让全连的战士写下请愿书甚至是血书。
我完全能理解伞兵部队的这种心情……他们中有许多人是跳了好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伞的。跳了这么多年的伞自然早就受够了第一代伞的各种缺点,这时突然间知道有一种新型伞问世,那当然就是心痒难骚忍不住想要试上一试了。
这就像是平时开着问题不断的拖拉机,突遇贵人得到一辆性能优越的高级轿车,那能不急着去试试吗?!
我只是觉得吧,这其实就是一件小事,甚至可以说我们的目的是为了知道这种新型伞的真实性能,至于这试跳的部队是合成营还是空降部队对我们来说根本就不重要。陈胜德他们有必要这样又是请愿书又是血书的争吗?
但想归想,嘴里也没说什么,当即就把这个任务给了空降部队。
没想到这倒让陈胜德等人好一阵兴奋,当天晚上一大半的兵都睡不着,就拿着那新型伞一遍又一遍的检查或是叠了又叠,恨不得晚上就去跳上一回。
这让我们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果然是一支没上过战场的部队啊,没见过大世面,面对这样一个小任务也紧张、兴奋成这样。
试跳进行得很顺利,这也归功于陈胜德等人拥有娴熟的跳伞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计划得好,分成几个批次逐次降低高度往下跳。
当然。为了安全考虑,在另一批次降低高度往下跳之前,指挥中心都会先行了解上一批次着陆时的冲击力及受伤情况等。
试验证明这种新型伞在现实中的最低高度应该是在400米左右,这与李丽给的数据有一定的出入,不过我想这也是正常的。
一方面是因为这款新型伞是我军根据美国佬给的数据和图纸仿制的,仿制品嘛,再加上我国的制作工艺又没有美国佬那么精细,所以在性能上与原伞有差距也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没有再继续往下挑战底线……我们是兵,我们受训的目的是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如果在试验伞具时受伤或是牺牲那就太不值得了,于是当陈胜德等人报告在400米高度时其冲击力就差不多达到上限时,我就没让他们再往下降低高度试跳了。
不过就算是这样,这新型伞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惊喜,400米与原先的600米相比,那可是足足降低了两百米,更何况还可以带更多的装备,滞空时间和散布面积不但因为高度的降低而减小,同时也因为伞具本身的性能减小,于是这就是一个质的飞越。
简单的说,就是这新型伞完全符合我们现在的需求,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军在伞降时的各种危险,同时也让我们可以更好、更快的集结,在更短的时间内就形成战斗力。
更让我惊喜的是,与这批新型伞兵伞一起来的还有专用载物伞及滑翔伞。
当然,这载物伞也只是空降小型装备的……话说像空投轻型装甲车或是火炮之类的重型载物伞,那玩意难的并不是降落伞,而是怎么找到这重型装备的重心,伞具该绑在什么部位,怎么滑出飞机,落地时如何缓冲之类的。这些可是高难度、高科技的活,所以就算把这种载物伞给我们也没用。
但有了这种专用载物伞也可比以前要好多了,这也就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安全、方便的将一箱箱的弹药、补给随着伞兵一起投送到目的地。
也就是说,这基本解决了空降部队重迫、重机枪等炮弹、子弹运输困难的问题。
至于这滑翔伞就更不用说了。
在李丽给我的资料上,我知道这种伞的滑降比为3:1,也就是每下降一米的高度,就可以在水平距离上滑行3米。
这个特点看起来好像是微不足道的,但其实在实战中却十分有用。
试想,按照这样的比例那在5000米的高空往下跳也就可以滑翔15公里。这意味着什么就不难想像了,也就是咱们就算要攻击越南境内的目标,这飞机都不用飞过边境了……滑翔伞可以滑翔的嘛,运输机只要把伞兵带到足够高的地方,伞兵往下一跳,就可以滑翔着越过边境到达目标位置了。
而且这样做还有许多好处,比如敌人听不到飞机的声音,或者就算听到声音那也是老远的地方根本就不会引起他们的警觉,于是滑翔伞就可以无声无息的带着部队突然“从天而降”。
当然,滑翔伞在低空跳伞时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其滑降比高,所以只要操作得当,它就可以带着伞兵准确的到达目的地。
不用想,这一点对我们特工连来说尤为重要,比如特工连想要突袭敌人弹药库或是桥梁,在越南那山连着山的地形上,如果不能准确的降落到目的地而是在另一个山头上着陆,这仗还没开打就注定要失败了。
当然,对于这些新型伞具,战士们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甚至对之前完全没接触过滑翔伞还需要从一片空白开始学习。好在对于这一点李丽已经为我们考虑到了,在滑翔伞送到部队时就附上了详细的说明,甚至还有两个滑翔伞教练……
这两个教练也是中国人,但一看他们说话的那种腔调,而且时不时的还会冒出一、两句英文,就知道他们肯定又是归国华侨或是别的什么身份了。
“怎么样?训练进行得还顺利吧!”这一天张司令再次把我叫到了司令部。
“还算顺利!”我点了点头,但接着忍不住又发起了牢骚:“司令,你看我这又要训练合成营又要训练武警连,天天来来回回的两头赶,忙都忙不过来。而且你也知道的,这两支部队要面对的是不同的敌人、不同的作战环境,所以就要有不同的战术、不同的装备和训练方法,这样下去我都会精神分裂的!”
张司令呵呵笑道:“可以理解,我从你写的报告上也看出来了。不错嘛,你能够认识到这两支部队之间的区别,就说明你已经知道要害在哪里了。我说杨学锋同志啊,现在不是我硬要让你上,你想想,我们谁也没有组建武警部队的经验,也没有组建合成营的经验,除了你之外还有更好的人选吗?”。
被张司令这么一说,我觉得还真是,这历史上的武警部队还是要到明年才成立的呢,而且成立之初还是将部队的兵进行一种简单的身份转换,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要因为敌人、作战环境等的不同而改变战术。
“而且你做的也很好嘛!”张司令接着说道:“从目前看来,你对武警连及合成营的训练都是颇有成效的,这说明你足以胜任这份工作,能者多劳嘛,所以只能辛苦你啦!”
我不由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有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拥有比别人更多的历史知识是好还是坏。
说坏吧,这些知识又帮助我一次又一次渡过难关。
说好吧,它们却又使我在这个世界越陷越深,就像现在一样,因为我用自己知道的历史对军队进行改革,而且这改革还颇有成效……这当然是会有效果的,因为历史就是这么发展的,这些改革已经接受过现实的检验。
也正因为这样,现在的我已是被公务缠着无法解脱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