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百姓没什么野心,有一块田,一间屋,老婆孩子热炕头。
大明的商人有些小野心,但肯定还是围绕着家园在作生意,他们可以远行,但并不是要在外永远不回家。
家,在大明人眼中就是根,树没有根就没有办法存活。
中华历史上每一次汉族的大迁移,其实都是一次灾难的记录,地震、洪水、旱灾、蝗灾、瘟疫、战争等等。
普通的大明人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无论是汉族,而是其他的少数民族呢。
但同样为了生活的更好,华夏人自古就开始往他们能够去往的地方移动着,可心中依然牵挂着那个家园,那怕只有一座茅草屋。
而这一天,远行在外的人回来了。
这已经是岳正带舰队回南京的二个月之后了,普通的小兵谁会去管朝廷那些大人物吵翻天,谁会在乎江南市面上的丝绸又涨了三成价,谁会在乎小商号在官府门前大骂大商户这新的一次远航囤积物资而影响他们的进货价。
陕西、陕北属于延安府范围内,陕西都司靖边卫下,吴堡子百户所。
这里用水有一个规矩,那些水窑比粮仓都宝贵,要洗脸的话依次是家里的长辈到小孩子,人洗过水绝对不能倒掉,这水要么可以喂猪,要么可以浇地。黄土高原上,一片黄土坡子,最近的水源也距离这里有十里远。
打下的井一年有九个月都是枯的,还有两个月是混泥水,只有一个月有那么一点清水。
粮食产量按人头算,绝对是整个陕西最低的,如果不是靠上边补些粮,这个卫所怕是人心就散了。可他们依然是整个陕西都司最穷的一个。
“娘咧,额回来了咧!”土山顶上,身高八尺,四十多岁的汉子扯着嗓子一声高喊。
周围依然只有连绵不断的黄土坡,看不到有半点人烟的影子。
喊完之后,精壮的汉子咧开嘴笑着对身旁的女人说道:“家里穷。说是你跟着俺会吃苦,你不听。要是后悔了,俺送你回去。不管是去江南也罢,去那黑海都行。”
旁边的女人金发,有着一双蓝色的眼睛,穿着一套大明的麻布衣。汉语她用心学了,可太难懂,她只能听懂简单的话,这带着方言长长一串。女人没听懂。只是回应了一个笑容,然后用力的将身上的包袱往上提了提,伸手去拉身旁的小男孩。
八岁的男孩,脸上有一道伤口,拒绝了自己母亲拉自己,将自己的背包也提了提。他唯一知道的就是回家,跟着这个大明的精壮男人回家。
他认为,自己也要成为强壮的战士。所以一路上要求自己来背着自己的行李,
当然。也包括那一只精钢打造的大明战刀,一把长度有二尺三寸,他还驾驭不了的大明双手战刀。
“割一把糜子弯一回腰……”精壮的汉子扯开嗓子唱了起来,大步往着还有不知道多远的家里走着。
四年了,一个快要被人遗忘的人回来了。
四年前,半夜起来发疯。提着刀乱砍,然后掉入了一个水窑的他,在陕西都司的特殊征兵令之下,被这卫所的百姓还有几十个老兵绑着扔到了马背上,然后坐上了船。顺着渭河到了西安府,然后又上了船去了洛阳城。
最后进入南京,在上林苑受训。
四年前,都认为这些人肯定会被送到最难打的战场上,就是他娘也没有指望他活着回来。只希望不要象在堡子里一样,去发了祸害其他人就行,要是死了的话,自然也希望上面给个信,也知道家里少了一口人。
后来,百户接到过许多次兵部的文书。
特别是那一次漠北大战,堡子里也有许多兵娃子被往北调,就算不上战场也要帮着运输物资。那一次,依然没有他的消息,也没有人知道他是不是参加了漠北大战。
百户去打听过,只有一个回复,机密机务,不能查。
漠北大战后,又是一个两年,连同最初人被送走,已经四年多了,慢慢的堡子里已经淡忘这个人的存在了。
可一天,巡山的哨兵听到了歌声,这山歌是堡子里的歌。
远远的看过去,四道身影。
两个大人,一个小孩,一匹马。拉着马的精壮汉子赤着上身,肩上扛着巨大的包袱,一路走一路唱,突然那汉子停了下来,扯着嗓子:“娘咧,三娃子回来了。”
白三平!
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在哨兵的脑海之中冒了出来,其中一个兵飞奔着冲了过去。不仅是名字熟悉又陌生,人似乎还是那个人,可看起来却那么的不一样。那头发没了,只有短短的一截,脸上是笑容,不再是那一脸凶相。
唯一不变的,却身上那一道又一道的伤痕,似乎更多了。
“三叔!”年轻人高喊了一声。
“狗子!”精壮的汉子语气明显变的兴奋了,爽朗的大笑着。那年轻人冲着背后大喊着:“来呀,是我三叔回来了。我三叔回来了。”
巡山的士兵六人一队,这会都飞奔着过来,有两个年轻人抬着,才把精壮汉子一个人背着包袱拿动。白三平把女人的包袱扔给了自己的侄子:“这是我侄,我大哥的儿子。”用汉语讲完,想一想女人可能听不懂,又拍着脑袋,用简单的希腊语挤出几个单词来。
女人听懂了,浅浅一笑。
那半大小子却包着自己的包袱不松手,虽然包袱让精壮汉子抢走,扔给了别人。
可那把刀,依然不松手,那怕他已经明白,这位年轻人是他的兄弟也一样。
有回去报信的,有扛东西的。
白三平摸着自己的寸头:“狗子,这头发是没办法,海上风浪大,头发长都是麻烦。所以兄弟们就把头发割了,你是不知道,这海外呀……”白三平有一句没一句的讲着,从小吕宋讲到麻六甲。
讲到那几千条巨舰的威武,讲到非洲海岸的珍宝,讲到了地中海咱大明威风,讲到和奥斯曼人刀刀见血的拼命。
唯一没讲的,就是这女人为何铁了心跟着自己。
堡子里几乎所有人都迎出来了,一个离开四年,生死不明的回来了。整个堡子是一个百户所,但也是一个家。
“小子,给爹亮一亮刀法!”白三平突然对那孩子高喊了一声,然后将一个布包扔在空中,那半大孩子怪叫一声用力将刀鞘插在土里,然后双手抽刀,刀离鞘一道寒光闪出,斩在了布包上。
数以百计的小银锭在一刀之下,散落在地上。
“好刀!”这一刀,堡子里人人会,名为斩马。战场上,面对蒙古骑兵,将刀鞘插在地上借出鞘那一瞬间的暴发力,象白三平这样的可以一匹马连马上的人一劈两半。
没有人去捡地上的银子,许多人都在称赞这一刀,有这一刀才是堡子里的人。
“老百户,我老白家增一丁,记上。”
“三娃子……,你行呀!”
白三平咧着嘴大笑着:“这些银子,买酒,买肉,挖一口深井。娃子们,捡银子进堡。”
女人们带着那位她们从来没有见过,金色头发,蓝色眼睛却是极漂亮的女人去收拾她的屋子,来了就会有一个住处。女人很高兴,脸上一直保持着笑容,并不是因为这堡子比自己曾经生活的地方富,因为这里象一个家,有温暖的感觉。
男人们则围着白三平听他讲述着这四年来的经历。
“老白家这一次风光了,从南京回来之前听说万岁爷要给白家老祖宗封神,封号武威战神。估计再有个把月时间,关中老白家就会大兴土木建庙。但凡是白氏子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回来之前,我去留了五十两银子,记下咱堡子所有白家人名字。”
“恩,虽然说那关中老白家不差这点银子,但白氏子孙当尽一份心,作的好!”
有长辈在称赞着。
关中白氏,自然就是白名鹤的白家了,那怕这里偏僻,闭塞,也一样听说过白名鹤。
“那个异邦女人?”
“那是俺的女人,在那叫伊兹什么港的时候救下来了,受了点毛伤,结果跟上就不愿意走了。后来将军大人作主,就跟了俺。说是家里人死光了,家也让奥斯曼人占了,那白家的金发公主似乎不准备立即打回去,要慢慢的打。”
白家的金发公主,自然就是安琪娅了。
“还走吗?”有位老者问道,按说这回来了,可能就不会再离开了,如果不走那堡子里就要分配间屋子,然后也要给都司有个正式的文书。
“走!”白三平很郑重的点了点头:“我回来之前听福建那边的兄弟讲,现在大明鼓励生娃娃,但娃娃多了地还是那么多,粮食将来肯定会不够吃。所以他们那边会有更多的人出去,我留下田里也不够吃,我在……”
思考了半年,白三平也没说一个地名来,只说:“反正,我还有三百多亩田呢!”(未完待续。。)
...
大明的商人有些小野心,但肯定还是围绕着家园在作生意,他们可以远行,但并不是要在外永远不回家。
家,在大明人眼中就是根,树没有根就没有办法存活。
中华历史上每一次汉族的大迁移,其实都是一次灾难的记录,地震、洪水、旱灾、蝗灾、瘟疫、战争等等。
普通的大明人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无论是汉族,而是其他的少数民族呢。
但同样为了生活的更好,华夏人自古就开始往他们能够去往的地方移动着,可心中依然牵挂着那个家园,那怕只有一座茅草屋。
而这一天,远行在外的人回来了。
这已经是岳正带舰队回南京的二个月之后了,普通的小兵谁会去管朝廷那些大人物吵翻天,谁会在乎江南市面上的丝绸又涨了三成价,谁会在乎小商号在官府门前大骂大商户这新的一次远航囤积物资而影响他们的进货价。
陕西、陕北属于延安府范围内,陕西都司靖边卫下,吴堡子百户所。
这里用水有一个规矩,那些水窑比粮仓都宝贵,要洗脸的话依次是家里的长辈到小孩子,人洗过水绝对不能倒掉,这水要么可以喂猪,要么可以浇地。黄土高原上,一片黄土坡子,最近的水源也距离这里有十里远。
打下的井一年有九个月都是枯的,还有两个月是混泥水,只有一个月有那么一点清水。
粮食产量按人头算,绝对是整个陕西最低的,如果不是靠上边补些粮,这个卫所怕是人心就散了。可他们依然是整个陕西都司最穷的一个。
“娘咧,额回来了咧!”土山顶上,身高八尺,四十多岁的汉子扯着嗓子一声高喊。
周围依然只有连绵不断的黄土坡,看不到有半点人烟的影子。
喊完之后,精壮的汉子咧开嘴笑着对身旁的女人说道:“家里穷。说是你跟着俺会吃苦,你不听。要是后悔了,俺送你回去。不管是去江南也罢,去那黑海都行。”
旁边的女人金发,有着一双蓝色的眼睛,穿着一套大明的麻布衣。汉语她用心学了,可太难懂,她只能听懂简单的话,这带着方言长长一串。女人没听懂。只是回应了一个笑容,然后用力的将身上的包袱往上提了提,伸手去拉身旁的小男孩。
八岁的男孩,脸上有一道伤口,拒绝了自己母亲拉自己,将自己的背包也提了提。他唯一知道的就是回家,跟着这个大明的精壮男人回家。
他认为,自己也要成为强壮的战士。所以一路上要求自己来背着自己的行李,
当然。也包括那一只精钢打造的大明战刀,一把长度有二尺三寸,他还驾驭不了的大明双手战刀。
“割一把糜子弯一回腰……”精壮的汉子扯开嗓子唱了起来,大步往着还有不知道多远的家里走着。
四年了,一个快要被人遗忘的人回来了。
四年前,半夜起来发疯。提着刀乱砍,然后掉入了一个水窑的他,在陕西都司的特殊征兵令之下,被这卫所的百姓还有几十个老兵绑着扔到了马背上,然后坐上了船。顺着渭河到了西安府,然后又上了船去了洛阳城。
最后进入南京,在上林苑受训。
四年前,都认为这些人肯定会被送到最难打的战场上,就是他娘也没有指望他活着回来。只希望不要象在堡子里一样,去发了祸害其他人就行,要是死了的话,自然也希望上面给个信,也知道家里少了一口人。
后来,百户接到过许多次兵部的文书。
特别是那一次漠北大战,堡子里也有许多兵娃子被往北调,就算不上战场也要帮着运输物资。那一次,依然没有他的消息,也没有人知道他是不是参加了漠北大战。
百户去打听过,只有一个回复,机密机务,不能查。
漠北大战后,又是一个两年,连同最初人被送走,已经四年多了,慢慢的堡子里已经淡忘这个人的存在了。
可一天,巡山的哨兵听到了歌声,这山歌是堡子里的歌。
远远的看过去,四道身影。
两个大人,一个小孩,一匹马。拉着马的精壮汉子赤着上身,肩上扛着巨大的包袱,一路走一路唱,突然那汉子停了下来,扯着嗓子:“娘咧,三娃子回来了。”
白三平!
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在哨兵的脑海之中冒了出来,其中一个兵飞奔着冲了过去。不仅是名字熟悉又陌生,人似乎还是那个人,可看起来却那么的不一样。那头发没了,只有短短的一截,脸上是笑容,不再是那一脸凶相。
唯一不变的,却身上那一道又一道的伤痕,似乎更多了。
“三叔!”年轻人高喊了一声。
“狗子!”精壮的汉子语气明显变的兴奋了,爽朗的大笑着。那年轻人冲着背后大喊着:“来呀,是我三叔回来了。我三叔回来了。”
巡山的士兵六人一队,这会都飞奔着过来,有两个年轻人抬着,才把精壮汉子一个人背着包袱拿动。白三平把女人的包袱扔给了自己的侄子:“这是我侄,我大哥的儿子。”用汉语讲完,想一想女人可能听不懂,又拍着脑袋,用简单的希腊语挤出几个单词来。
女人听懂了,浅浅一笑。
那半大小子却包着自己的包袱不松手,虽然包袱让精壮汉子抢走,扔给了别人。
可那把刀,依然不松手,那怕他已经明白,这位年轻人是他的兄弟也一样。
有回去报信的,有扛东西的。
白三平摸着自己的寸头:“狗子,这头发是没办法,海上风浪大,头发长都是麻烦。所以兄弟们就把头发割了,你是不知道,这海外呀……”白三平有一句没一句的讲着,从小吕宋讲到麻六甲。
讲到那几千条巨舰的威武,讲到非洲海岸的珍宝,讲到了地中海咱大明威风,讲到和奥斯曼人刀刀见血的拼命。
唯一没讲的,就是这女人为何铁了心跟着自己。
堡子里几乎所有人都迎出来了,一个离开四年,生死不明的回来了。整个堡子是一个百户所,但也是一个家。
“小子,给爹亮一亮刀法!”白三平突然对那孩子高喊了一声,然后将一个布包扔在空中,那半大孩子怪叫一声用力将刀鞘插在土里,然后双手抽刀,刀离鞘一道寒光闪出,斩在了布包上。
数以百计的小银锭在一刀之下,散落在地上。
“好刀!”这一刀,堡子里人人会,名为斩马。战场上,面对蒙古骑兵,将刀鞘插在地上借出鞘那一瞬间的暴发力,象白三平这样的可以一匹马连马上的人一劈两半。
没有人去捡地上的银子,许多人都在称赞这一刀,有这一刀才是堡子里的人。
“老百户,我老白家增一丁,记上。”
“三娃子……,你行呀!”
白三平咧着嘴大笑着:“这些银子,买酒,买肉,挖一口深井。娃子们,捡银子进堡。”
女人们带着那位她们从来没有见过,金色头发,蓝色眼睛却是极漂亮的女人去收拾她的屋子,来了就会有一个住处。女人很高兴,脸上一直保持着笑容,并不是因为这堡子比自己曾经生活的地方富,因为这里象一个家,有温暖的感觉。
男人们则围着白三平听他讲述着这四年来的经历。
“老白家这一次风光了,从南京回来之前听说万岁爷要给白家老祖宗封神,封号武威战神。估计再有个把月时间,关中老白家就会大兴土木建庙。但凡是白氏子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回来之前,我去留了五十两银子,记下咱堡子所有白家人名字。”
“恩,虽然说那关中老白家不差这点银子,但白氏子孙当尽一份心,作的好!”
有长辈在称赞着。
关中白氏,自然就是白名鹤的白家了,那怕这里偏僻,闭塞,也一样听说过白名鹤。
“那个异邦女人?”
“那是俺的女人,在那叫伊兹什么港的时候救下来了,受了点毛伤,结果跟上就不愿意走了。后来将军大人作主,就跟了俺。说是家里人死光了,家也让奥斯曼人占了,那白家的金发公主似乎不准备立即打回去,要慢慢的打。”
白家的金发公主,自然就是安琪娅了。
“还走吗?”有位老者问道,按说这回来了,可能就不会再离开了,如果不走那堡子里就要分配间屋子,然后也要给都司有个正式的文书。
“走!”白三平很郑重的点了点头:“我回来之前听福建那边的兄弟讲,现在大明鼓励生娃娃,但娃娃多了地还是那么多,粮食将来肯定会不够吃。所以他们那边会有更多的人出去,我留下田里也不够吃,我在……”
思考了半年,白三平也没说一个地名来,只说:“反正,我还有三百多亩田呢!”(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