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阀1909 作者:伏白
第 269 章
各国看着这位信心满满的债主,那是内心滋味繁杂啊。由美国牵头,各国私下里与中国代表团展开密集的双边会谈。在各国的协调并许诺种种好处下,中国代表团才最终松了口风。
我们国家的总统考虑到世界和平,考虑到世界人民厌恶战争的心情,决定接受各国的意见,无限期终结本国的海军造舰发展计划。关于现有的四艘约克级战列舰,已经建造了三分之一的前两艘继续建造,直到完工,不过要改建为排水量不得超过三万吨,和兴登堡号类似的战列巡洋舰。而后两艘全部开工工作已经‘准备完毕’的约克级战列舰则根据合约取消,改建为标准排水量不超过二万七千吨的航空母舰。
中国的最终退步,使得会议的进程得到极大的促进。虽然日本人还是不情不愿的,但可以如此兵不刃血让中国人取消建造军舰的计划,让日本海军保持绝对的优势,日本人还是非常情愿的。在扭扭捏捏之下,海军军备限制条约最终签订。
根据条约规定,缔约国的主力舰单舰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在役主力舰舰龄须满20年后各缔约国才可以建造替代舰。美、英两国的主力舰总吨位各不得超过52.5万吨和15艘主力舰,日本不得超过35.5万吨和10艘主力舰,中国不得超过26.5万吨和8艘主力舰,法国、意大利各不得超过17.5万吨和5艘主力舰。
航空母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27000吨,火炮口径不得超8英寸。美、英两国的航空母舰总吨位各不得超过13.5万吨,日本航空母舰不得超过8.1万吨,中国的航空母舰不得超过7万吨,法国、意大利航空母舰各不得超过6万吨,允许日本和美国各用废弃战舰的舰体建造两艘3万吨以上航空母舰,中国改建的二艘约克级主力舰,不在此限定吨位范围之内。
条约规定得以保留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不得进行重建或其它大规模改装。缔约国在条约规定之外,不得建造排水量超过1万吨的作战舰艇,不得装备口径超过8英寸的舰炮。另外,条约还规定了美国、英国、中国和日本在太平洋的各自领地上之海军军事基地和设防区域。
如此,各国军舰主力舰总吨位比率约为10:10:7:5:3.5:3.5,美英二国海军实力无人可及,日本紧随其后,不过由于有中国的制约,这百分之七十的海军力量,并不完全构成对美国的现实威胁,对美国来说,可谓完美之极的协议。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个条约对于海军发展的限制也并不大。除了不能建造新的战列舰之外,海军的建造采购单上依然任务繁重。首先,七万吨的航空母舰,按照最大排水量二万七千吨计算,还能建造三艘二万三千吨级别的航空母舰或者二艘半的的条约级航空母舰。中国的海军航空兵虽然发展有些年,并且也利用商船改建了二艘飞机母舰,但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所以这三艘大舰的建造计划,依然繁重。
此外条约对主力战舰的吨位进行了限制,对于海军军舰总吨位的限制却没有明确的约束,对于潜艇的约束,也仅限于潜艇战法上不准袭击商船和俘获商船的原则限定。一万吨作战舰艇的限制对于中国海军的现状来说不是不够,而是完全的绰绰有余。
熟悉甚至海军发展历史趋势的华飞明白,大炮巨舰主义终将退出历史舞台。而随着航空母舰在海战中霸主地位的崛起,其他各类军舰存在的终极意义,就是为了保护航空母舰而存在。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一艘军舰的科技含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艘军舰的战斗力。所以追求庞大数量舰队,并不是华飞的目标。
可以说,这个海军军备条约的签订,对于当前的中央政府来说,现实意义并不是很大,也不会改变国家的海军发展战略。但随后举行的五国公约,关于对太平洋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的谈判,华飞就投入了巨大的关注。
众所周知,德国战败后,其在太平洋的三大殖民地就被协约国瓜分。其中马里亚纳群岛归于日本接管,马绍尔群岛和贾罗林群岛归中国和美国共管。马绍尔群岛和贾罗林群岛说是归中美共管,实际上中国接管的只是贾罗林群岛,而美国则接管了马绍尔群岛。两方各管一方,形成一种无言的默契。
但华飞关注的重点却不是这个,既然是太平洋岛屿属地,那二个地方就不能忽略。一个是台湾,一个是琉球群岛。历史上的华盛顿会议是把这二个地方交给了日本,等于承认了日本对这两片地区的主权地位。但如今,在华盛顿的中国代表团,显然在这个问题上反应极为激烈,无论是谁协调也不管用。中国代表团甚至直言不讳地道,如果各国执意要把琉球和台湾交给日本委任统治,那么中国将退出这次会议,拒不承认此次会议的一切条款。
且不说之前已经达成了海军军备限制条约,如今你这一退出,岂不让英美两国的忙活全都白费了。况且如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这太平洋的分属问题还是俄国内战问题,离开中国的参与配合,还真的很难解决问题。
经过激烈的外交交锋,日本人甚至也威胁退出大会。但是你日本明显占着便宜,还要卖乖的话,那么各国就直接承认中国对琉球和台湾的委任统治权。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个无法达成统一的条款从协议中剔除,留待日后单独解决。
这种选择,显然是避重就轻,去繁就简。但对于各国来说,也是最好最后的办法了。
而最后关于俄国内战问题,有的国家主张各国再次发动一次决战**,有的国家主张暂缓发布,以谈判解决问题。中国代表团的意见最为明确,红白双方停战,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事宜。
276 民主制度
至此,时间已经来到1922年初。华盛顿会议关于海军和太平洋的利益权分属问题大致已定,唯独剩下关于俄国内战的解决办法。尼古拉二世派出代表,各方都在积极商谈,以求在短时间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以尽快促成世界的全面和平。
此时,对于中国新生的中央政府来说,最大的关注点既不是蒙古问题,也不是俄国问题,更不是那远在万里之外的华盛顿会议问题,而是国家的内政民生问题。一战过后,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普遍厌战,在整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种思潮极为普遍,世界也处于一种难得的战后和平时期。
一战削弱了几大帝国的实力,令美日和中国的实力大大增强。此后,老牌资本帝国殖民世界的统治力开始削弱,令新生的中国政府可以借此良机,缓慢收回往日丧失的主权利益。
对于华飞来说,这种考虑甚至早在庐州府时期,就曾想过。他固然可以在此时悍然收回一切国家主权,拒不承认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所有协议。那样可以最快速度收回那些丧权辱国的国家核心主权,但却会令中国与各国的关系完全僵硬,甚至决裂,被排斥正在形成中的世界体系之外。
历史上的苏联就曾遇到这种困境,不过苏联利用计划经济和国家垄断资源的优势,加上沙俄原有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工人,快速恢复国家生产和重工业经济。不久后遇到席卷全球的大萧条经济危机,苏俄因为经济环境相对封闭,不仅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反而趁机吸纳大量的国外科学技术人才和工业科技生产技术,为苏联后来一霸的地位,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然而即使如此,苏联也从未.真正融入西方世界体系,并最终在二战后与另一霸美国形成对峙,造成冷战的世界格局。可以说,现行的世界秩序完全就是建立在西方文明发展进程,整个世界的话语权也几乎掌握在西方几个强国的手中。一旦他们联合起来排斥中国,那么对于中国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将会极为不利。
所以,这不是华飞所愿意采取的.决定。另外,就属保持与各国的一切合作关系,类似于华盛顿会议这样的耍脾气可以有,但目前还是不要触碰几国的核心利益。收回领事裁判权,关税自主权这些权利虽然令各国非常不快,但好在有一战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又是他们的债主国,借由西班牙大流感博取的良好世界声望,又有与美国相对较好的商贸合作关系。
众所周知,历史上美国提出了.个门户开放政策,目的就是维护各国在中国商业均等的原则。而华飞虽然收回了领事裁判权和关税自主权,但诸如外国军警和租界地等等利益原则则未触碰,对于各国的商业利益也是有针对性的影响。对英法美等国的限制较少,对日本等国的限制最大。对于轻工业的影响较大,对于由华飞主导起的重工业和已经具备竞争实力的行业限制较少。各国的商业利益虽有影响,但毕竟中国的工业规模有限,影响也就显得有限,所以令各国商人集团的反应就显得有限。
这个结果让华飞得到了启发,并影响到当前中央.政府今后一段时期的外交风格。温水煮青蛙,这就是华飞计策的核心。要让各国在缓慢的刺激中,完成事实上在中国的一切特权。这不仅是个必然,也是历史上的一种趋势。所以华飞相信,缓慢收回各国在华特权,并不会造成西方强国的联合,孤立排斥中国的崛起。
蒙古问题的解决看似严重,实则支撑***立的.支点非常脆弱。失去俄国的支持,蒙古也仅能向日本寻求支援。而在日本占有东北大片土地未消化之前,他们是绝对不会冒然出兵蒙古,帮助他们的独立。而只要中央驻兵蒙古,只要中央保持事实上的威慑存在,所谓的独立,最终只会是一出闹剧而已。
俄国问题在华飞看来,即是当前需要插手的问.题,然而解决这个问题,却还需很长很长的时间。所以目前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调停俄国内战,让白俄双方停火,达成俄国事实上分裂的局面。一个分裂的俄国,绝对比一个统一的苏联或者沙俄要对中国有利的多。
日本问题不仅.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考验中央政府的核心问题,更是关乎东亚这二个民族生存与未来的根本所在,所以急切不得,宜徐徐图之。过早地与日本决裂,只会让东亚失去和平的外部环境,遏制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步伐。
在进行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和布局的同时,华飞也没有忘记军事上的行动。除了继续强化国防军嫡系军队的改编训练,加强装备上的建设。许多原国防军的老兵和投降改编不久的原北洋军士兵军官相继开始大批量退役,转为预备役。
在战争时期,这种做法有利有弊。然而随着国防法和义务兵役法等一系列法规的完善,新兵征召将成为惯例。而大批富有一定作战经验的老兵充斥预备役,不仅可以强化国家的战争实力,也能减少军事上的开支和维持庞大军队数量的国际舆论。另外借此机会,军队中的北洋兵员和地方军队的调换,从而逐步削弱各地军阀的目的。由于国防军原嫡系老兵也都在退换之列,所以不少北洋军老兵虽有不少的怨言,但好在退役金颇为满足,一切都是按照制度进行,令他们没有多少借口可以反驳。
在开始有序逐年给军队增加新血的同时,国防军的调动也在不动声色地进行着。从俄国战线撤回来的军队并没有返回国内,第六军的军队调往海参崴,第七军的军队调往庙街,还有十三军的军队直接攻占满洲里,即可对东北的日军形成牵制,又可对蒙古的不法动乱分子形成威慑。
此外,国防军在全国的布局则类似上下重,左右轻的军事布局。北方因为要抵制日本可能的扩大侵犯,或者是说组织随时可能的**,所以在直隶,北京一线,国防军部署了多达六个军十几万的军队,且多为国防军的精锐部队,战斗力绝对算得上首屈一指。
南方,因为四省对中央还有着很强的抵触情绪,军队更是直接掌控在地方军阀的手中,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考虑,都不得不加以提放。所以国防军在南方也驻扎了五个军的军队,不过这五个军中,有三个军都属原北洋军改编而来的十七军,十化传承。而在与洋商激烈的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第一代第二代资本家们,利用传统的经商思维和中国特有的哲学理念,已经快速地适应了世界商业大环境,并诞生了为数不少的大企业。
例如著名的无锡荣氏家族,借助于华飞进军苏沪和大力促商的政策,敏锐的荣氏兄弟抓着良机,大力扩资生产。其名下的兵船面粉和生产的棉纱,远销海内外,成为中国事实上的棉纱大王和面粉大王。且在华飞举办的一次工商交流促进会上,华飞建议荣氏家族可以向下游产品投资,例如生产面粉制品,面包,面条,棉布,乃至衣服等等建议,给荣氏兄弟以很大的启发。在政府的支持下,如今的荣氏企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理所当然地,他们的家族利益,也与新生的中央政府捆绑到一起。
再例如范旭东和刘鸿生,前者并誉为中国的化工大王,后者被誉为火柴大王和毛纺大王。两人一开始都是在自治区之外的地方投资,后来在当时自治区政府的促商政策吸引下,纷纷先后来到当时的青岛和上海进行投资,并借助一战的得天独厚的机遇,迅速崛起成长,成为当今中国知名的新兴实业家。
商业的发展政府只是制定政策,起辅助引导作用。但是在科学研究领域,南京中央政府依旧不改当初自治区的特色,大力增加巨额投资,在原有中华科学院和工业试验研究所的基础下,先后成立大批相关科目的研究类别,并随着各类型技术人才的回归,各大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也越来越完备。
其中,以李四光为首的地质研究院不仅在皖北,苏北和山东相继发现大批的煤矿,还在山东新发现几座储量十分丰富的铁矿,从而为政府计划在青岛建造一座新的大型钢铁中心,带动北方重工业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此外最重要的发现就要属在湖北江汉地区和华北平原东营附近发现二座大油田,从根本上解决扬州石化公司目前大部分原油需要依靠从国外进口的局面。这些成果不仅有李四光的巨大贡献,也有当初大批公派的留学生计划中,如今学成归来的青年。
但是这几大发现,并没有让华飞喜出望外。如今的国家发展需要资源,这是绝对的。但是华飞不希望,从一开始就以牺牲国家资源为起步,采用粗犷的发展经济模式。所以在这几个重大的勘探研究后,华飞尊重了李四光的意见,把李四光调离勘探队,主要精力转向自主学术研究和教学上。而国内刚刚发展起来的地质勘探队则一分为二,一支留在国内继续进行勘探工作,另一支则离开国门,去和中国的邻国和与中国签订合作协议的国家进行勘矿采矿。在目前能源资源成本价格普遍较低的情况下,用世界上的资源来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原料来源,而不是一味地消耗有限的自有资源。那样国家即使再地大物博,也禁不起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消耗啊。
此外,在中国化学史上非常出名,毕业于麻省理工化学院的侯德榜也在这年回国,并被范旭东的永利碱厂聘请为总工程师。华飞看见报纸上的报道后,亲自上门给他下聘书,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另外刚刚取得博士学位的茅以升,可是后世非常著名的桥梁专家。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铁路建设和公路建设的大提速,长江作为水运黄金通道虽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限制了南北交通,令南北铁路交通运输的效率大打折扣。所以很早之前,华飞就考虑过跨江大桥。可由于缺乏主导人才,国外的公司不仅漫天要价,还提出种种过分的附加要求,令这个计划一拖再拖,直到茅以升的回国,才坚定了华飞迅速启动长江大桥的建设计划。
第 269 章
恋耽美
第 269 章
各国看着这位信心满满的债主,那是内心滋味繁杂啊。由美国牵头,各国私下里与中国代表团展开密集的双边会谈。在各国的协调并许诺种种好处下,中国代表团才最终松了口风。
我们国家的总统考虑到世界和平,考虑到世界人民厌恶战争的心情,决定接受各国的意见,无限期终结本国的海军造舰发展计划。关于现有的四艘约克级战列舰,已经建造了三分之一的前两艘继续建造,直到完工,不过要改建为排水量不得超过三万吨,和兴登堡号类似的战列巡洋舰。而后两艘全部开工工作已经‘准备完毕’的约克级战列舰则根据合约取消,改建为标准排水量不超过二万七千吨的航空母舰。
中国的最终退步,使得会议的进程得到极大的促进。虽然日本人还是不情不愿的,但可以如此兵不刃血让中国人取消建造军舰的计划,让日本海军保持绝对的优势,日本人还是非常情愿的。在扭扭捏捏之下,海军军备限制条约最终签订。
根据条约规定,缔约国的主力舰单舰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在役主力舰舰龄须满20年后各缔约国才可以建造替代舰。美、英两国的主力舰总吨位各不得超过52.5万吨和15艘主力舰,日本不得超过35.5万吨和10艘主力舰,中国不得超过26.5万吨和8艘主力舰,法国、意大利各不得超过17.5万吨和5艘主力舰。
航空母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27000吨,火炮口径不得超8英寸。美、英两国的航空母舰总吨位各不得超过13.5万吨,日本航空母舰不得超过8.1万吨,中国的航空母舰不得超过7万吨,法国、意大利航空母舰各不得超过6万吨,允许日本和美国各用废弃战舰的舰体建造两艘3万吨以上航空母舰,中国改建的二艘约克级主力舰,不在此限定吨位范围之内。
条约规定得以保留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不得进行重建或其它大规模改装。缔约国在条约规定之外,不得建造排水量超过1万吨的作战舰艇,不得装备口径超过8英寸的舰炮。另外,条约还规定了美国、英国、中国和日本在太平洋的各自领地上之海军军事基地和设防区域。
如此,各国军舰主力舰总吨位比率约为10:10:7:5:3.5:3.5,美英二国海军实力无人可及,日本紧随其后,不过由于有中国的制约,这百分之七十的海军力量,并不完全构成对美国的现实威胁,对美国来说,可谓完美之极的协议。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个条约对于海军发展的限制也并不大。除了不能建造新的战列舰之外,海军的建造采购单上依然任务繁重。首先,七万吨的航空母舰,按照最大排水量二万七千吨计算,还能建造三艘二万三千吨级别的航空母舰或者二艘半的的条约级航空母舰。中国的海军航空兵虽然发展有些年,并且也利用商船改建了二艘飞机母舰,但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所以这三艘大舰的建造计划,依然繁重。
此外条约对主力战舰的吨位进行了限制,对于海军军舰总吨位的限制却没有明确的约束,对于潜艇的约束,也仅限于潜艇战法上不准袭击商船和俘获商船的原则限定。一万吨作战舰艇的限制对于中国海军的现状来说不是不够,而是完全的绰绰有余。
熟悉甚至海军发展历史趋势的华飞明白,大炮巨舰主义终将退出历史舞台。而随着航空母舰在海战中霸主地位的崛起,其他各类军舰存在的终极意义,就是为了保护航空母舰而存在。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一艘军舰的科技含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艘军舰的战斗力。所以追求庞大数量舰队,并不是华飞的目标。
可以说,这个海军军备条约的签订,对于当前的中央政府来说,现实意义并不是很大,也不会改变国家的海军发展战略。但随后举行的五国公约,关于对太平洋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的谈判,华飞就投入了巨大的关注。
众所周知,德国战败后,其在太平洋的三大殖民地就被协约国瓜分。其中马里亚纳群岛归于日本接管,马绍尔群岛和贾罗林群岛归中国和美国共管。马绍尔群岛和贾罗林群岛说是归中美共管,实际上中国接管的只是贾罗林群岛,而美国则接管了马绍尔群岛。两方各管一方,形成一种无言的默契。
但华飞关注的重点却不是这个,既然是太平洋岛屿属地,那二个地方就不能忽略。一个是台湾,一个是琉球群岛。历史上的华盛顿会议是把这二个地方交给了日本,等于承认了日本对这两片地区的主权地位。但如今,在华盛顿的中国代表团,显然在这个问题上反应极为激烈,无论是谁协调也不管用。中国代表团甚至直言不讳地道,如果各国执意要把琉球和台湾交给日本委任统治,那么中国将退出这次会议,拒不承认此次会议的一切条款。
且不说之前已经达成了海军军备限制条约,如今你这一退出,岂不让英美两国的忙活全都白费了。况且如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这太平洋的分属问题还是俄国内战问题,离开中国的参与配合,还真的很难解决问题。
经过激烈的外交交锋,日本人甚至也威胁退出大会。但是你日本明显占着便宜,还要卖乖的话,那么各国就直接承认中国对琉球和台湾的委任统治权。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个无法达成统一的条款从协议中剔除,留待日后单独解决。
这种选择,显然是避重就轻,去繁就简。但对于各国来说,也是最好最后的办法了。
而最后关于俄国内战问题,有的国家主张各国再次发动一次决战**,有的国家主张暂缓发布,以谈判解决问题。中国代表团的意见最为明确,红白双方停战,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事宜。
276 民主制度
至此,时间已经来到1922年初。华盛顿会议关于海军和太平洋的利益权分属问题大致已定,唯独剩下关于俄国内战的解决办法。尼古拉二世派出代表,各方都在积极商谈,以求在短时间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以尽快促成世界的全面和平。
此时,对于中国新生的中央政府来说,最大的关注点既不是蒙古问题,也不是俄国问题,更不是那远在万里之外的华盛顿会议问题,而是国家的内政民生问题。一战过后,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普遍厌战,在整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种思潮极为普遍,世界也处于一种难得的战后和平时期。
一战削弱了几大帝国的实力,令美日和中国的实力大大增强。此后,老牌资本帝国殖民世界的统治力开始削弱,令新生的中国政府可以借此良机,缓慢收回往日丧失的主权利益。
对于华飞来说,这种考虑甚至早在庐州府时期,就曾想过。他固然可以在此时悍然收回一切国家主权,拒不承认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所有协议。那样可以最快速度收回那些丧权辱国的国家核心主权,但却会令中国与各国的关系完全僵硬,甚至决裂,被排斥正在形成中的世界体系之外。
历史上的苏联就曾遇到这种困境,不过苏联利用计划经济和国家垄断资源的优势,加上沙俄原有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工人,快速恢复国家生产和重工业经济。不久后遇到席卷全球的大萧条经济危机,苏俄因为经济环境相对封闭,不仅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反而趁机吸纳大量的国外科学技术人才和工业科技生产技术,为苏联后来一霸的地位,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然而即使如此,苏联也从未.真正融入西方世界体系,并最终在二战后与另一霸美国形成对峙,造成冷战的世界格局。可以说,现行的世界秩序完全就是建立在西方文明发展进程,整个世界的话语权也几乎掌握在西方几个强国的手中。一旦他们联合起来排斥中国,那么对于中国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将会极为不利。
所以,这不是华飞所愿意采取的.决定。另外,就属保持与各国的一切合作关系,类似于华盛顿会议这样的耍脾气可以有,但目前还是不要触碰几国的核心利益。收回领事裁判权,关税自主权这些权利虽然令各国非常不快,但好在有一战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又是他们的债主国,借由西班牙大流感博取的良好世界声望,又有与美国相对较好的商贸合作关系。
众所周知,历史上美国提出了.个门户开放政策,目的就是维护各国在中国商业均等的原则。而华飞虽然收回了领事裁判权和关税自主权,但诸如外国军警和租界地等等利益原则则未触碰,对于各国的商业利益也是有针对性的影响。对英法美等国的限制较少,对日本等国的限制最大。对于轻工业的影响较大,对于由华飞主导起的重工业和已经具备竞争实力的行业限制较少。各国的商业利益虽有影响,但毕竟中国的工业规模有限,影响也就显得有限,所以令各国商人集团的反应就显得有限。
这个结果让华飞得到了启发,并影响到当前中央.政府今后一段时期的外交风格。温水煮青蛙,这就是华飞计策的核心。要让各国在缓慢的刺激中,完成事实上在中国的一切特权。这不仅是个必然,也是历史上的一种趋势。所以华飞相信,缓慢收回各国在华特权,并不会造成西方强国的联合,孤立排斥中国的崛起。
蒙古问题的解决看似严重,实则支撑***立的.支点非常脆弱。失去俄国的支持,蒙古也仅能向日本寻求支援。而在日本占有东北大片土地未消化之前,他们是绝对不会冒然出兵蒙古,帮助他们的独立。而只要中央驻兵蒙古,只要中央保持事实上的威慑存在,所谓的独立,最终只会是一出闹剧而已。
俄国问题在华飞看来,即是当前需要插手的问.题,然而解决这个问题,却还需很长很长的时间。所以目前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调停俄国内战,让白俄双方停火,达成俄国事实上分裂的局面。一个分裂的俄国,绝对比一个统一的苏联或者沙俄要对中国有利的多。
日本问题不仅.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考验中央政府的核心问题,更是关乎东亚这二个民族生存与未来的根本所在,所以急切不得,宜徐徐图之。过早地与日本决裂,只会让东亚失去和平的外部环境,遏制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步伐。
在进行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和布局的同时,华飞也没有忘记军事上的行动。除了继续强化国防军嫡系军队的改编训练,加强装备上的建设。许多原国防军的老兵和投降改编不久的原北洋军士兵军官相继开始大批量退役,转为预备役。
在战争时期,这种做法有利有弊。然而随着国防法和义务兵役法等一系列法规的完善,新兵征召将成为惯例。而大批富有一定作战经验的老兵充斥预备役,不仅可以强化国家的战争实力,也能减少军事上的开支和维持庞大军队数量的国际舆论。另外借此机会,军队中的北洋兵员和地方军队的调换,从而逐步削弱各地军阀的目的。由于国防军原嫡系老兵也都在退换之列,所以不少北洋军老兵虽有不少的怨言,但好在退役金颇为满足,一切都是按照制度进行,令他们没有多少借口可以反驳。
在开始有序逐年给军队增加新血的同时,国防军的调动也在不动声色地进行着。从俄国战线撤回来的军队并没有返回国内,第六军的军队调往海参崴,第七军的军队调往庙街,还有十三军的军队直接攻占满洲里,即可对东北的日军形成牵制,又可对蒙古的不法动乱分子形成威慑。
此外,国防军在全国的布局则类似上下重,左右轻的军事布局。北方因为要抵制日本可能的扩大侵犯,或者是说组织随时可能的**,所以在直隶,北京一线,国防军部署了多达六个军十几万的军队,且多为国防军的精锐部队,战斗力绝对算得上首屈一指。
南方,因为四省对中央还有着很强的抵触情绪,军队更是直接掌控在地方军阀的手中,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考虑,都不得不加以提放。所以国防军在南方也驻扎了五个军的军队,不过这五个军中,有三个军都属原北洋军改编而来的十七军,十化传承。而在与洋商激烈的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第一代第二代资本家们,利用传统的经商思维和中国特有的哲学理念,已经快速地适应了世界商业大环境,并诞生了为数不少的大企业。
例如著名的无锡荣氏家族,借助于华飞进军苏沪和大力促商的政策,敏锐的荣氏兄弟抓着良机,大力扩资生产。其名下的兵船面粉和生产的棉纱,远销海内外,成为中国事实上的棉纱大王和面粉大王。且在华飞举办的一次工商交流促进会上,华飞建议荣氏家族可以向下游产品投资,例如生产面粉制品,面包,面条,棉布,乃至衣服等等建议,给荣氏兄弟以很大的启发。在政府的支持下,如今的荣氏企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理所当然地,他们的家族利益,也与新生的中央政府捆绑到一起。
再例如范旭东和刘鸿生,前者并誉为中国的化工大王,后者被誉为火柴大王和毛纺大王。两人一开始都是在自治区之外的地方投资,后来在当时自治区政府的促商政策吸引下,纷纷先后来到当时的青岛和上海进行投资,并借助一战的得天独厚的机遇,迅速崛起成长,成为当今中国知名的新兴实业家。
商业的发展政府只是制定政策,起辅助引导作用。但是在科学研究领域,南京中央政府依旧不改当初自治区的特色,大力增加巨额投资,在原有中华科学院和工业试验研究所的基础下,先后成立大批相关科目的研究类别,并随着各类型技术人才的回归,各大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也越来越完备。
其中,以李四光为首的地质研究院不仅在皖北,苏北和山东相继发现大批的煤矿,还在山东新发现几座储量十分丰富的铁矿,从而为政府计划在青岛建造一座新的大型钢铁中心,带动北方重工业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此外最重要的发现就要属在湖北江汉地区和华北平原东营附近发现二座大油田,从根本上解决扬州石化公司目前大部分原油需要依靠从国外进口的局面。这些成果不仅有李四光的巨大贡献,也有当初大批公派的留学生计划中,如今学成归来的青年。
但是这几大发现,并没有让华飞喜出望外。如今的国家发展需要资源,这是绝对的。但是华飞不希望,从一开始就以牺牲国家资源为起步,采用粗犷的发展经济模式。所以在这几个重大的勘探研究后,华飞尊重了李四光的意见,把李四光调离勘探队,主要精力转向自主学术研究和教学上。而国内刚刚发展起来的地质勘探队则一分为二,一支留在国内继续进行勘探工作,另一支则离开国门,去和中国的邻国和与中国签订合作协议的国家进行勘矿采矿。在目前能源资源成本价格普遍较低的情况下,用世界上的资源来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原料来源,而不是一味地消耗有限的自有资源。那样国家即使再地大物博,也禁不起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消耗啊。
此外,在中国化学史上非常出名,毕业于麻省理工化学院的侯德榜也在这年回国,并被范旭东的永利碱厂聘请为总工程师。华飞看见报纸上的报道后,亲自上门给他下聘书,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另外刚刚取得博士学位的茅以升,可是后世非常著名的桥梁专家。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铁路建设和公路建设的大提速,长江作为水运黄金通道虽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限制了南北交通,令南北铁路交通运输的效率大打折扣。所以很早之前,华飞就考虑过跨江大桥。可由于缺乏主导人才,国外的公司不仅漫天要价,还提出种种过分的附加要求,令这个计划一拖再拖,直到茅以升的回国,才坚定了华飞迅速启动长江大桥的建设计划。
第 269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