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伶 作者:琴挑
第 47 章
——黄慎《维扬竹枝词》
翌日,春光明媚,春风微拂。
文人骚客,富商大贾,豪侠名士,三教九流,整个扬州城都蒸腾在盛春的时节里,抖擞着精神,欢畅着,欢舞着迎接来自四海内的友朋。
今天,恰好赶上扬州城的庙会。
青伶一大早就被春桃拉上了街,说是从未来过扬州,定要带他好好转转。扬州城小吃多么多么味美物廉,瘦西湖多么多么典雅秀丽,庙会多么多么热闹有趣。直把青伶说得游兴大起,自从挟持着康顺王来到扬州,根本没有闲情也没有胆量在这烟花扬州巡游,住在翠红楼后,连日来阴郁的心情有所好转,恰又有春桃相伴,青伶也就满心应承下来,二人携手共游扬州。
先是来到了瘦西湖,两人沿着湖边边走边谈。只见:峰回路转,山含情,柳暗花明,水带笑,亭台楼榭,园林比目,五亭四桥,桥桥精彩,看得二人心情大是舒畅。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与北方的大气豪迈相比,江南美景的清丽婉约,让人精神为之一振,青伶应景生情,忽然想起了王沆曾作诗咏此湖,此时恰好印证此景: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扬州的瘦西湖,果然名不虚传。”
春桃嫣然一笑:
“想不到公子不但会唱戏,诗词歌赋也是十分擅长。”
青伶自谦地笑了笑:
“小时候,家里也请过先生,念过些书。后来进了戏班,饰得的人物不是名门望族,就是皇亲国戚,哪个不是诗书礼乐,样样精通?为了把这些人物的形神拿捏准确,就必须从内里兼修,因此读了不少相关的书籍,诗词歌赋更是必修的功课。”
“公子家中请了先生,想必家中经济也很殷实了。”
“惭愧,祖上原是世袭官爵,确是极为殷实。只可惜,到了我父辈,出了些变故,家道中落,死得死,散的散。千金散尽,人去楼空,那时小小年纪的我就已经懂得了,什么叫做富贵繁华,过眼云烟了。”
“公子身世倒是与春桃极为相似。”
“呃?姑娘也本是大家闺秀?”
“印象中,家里倒是很大,可是具体如何,我也记不得了。因为是女孩子,虽说也读书识字,但大人们从来让我过问家里的事,只是听老鸨隐约提起过,父亲为人所害,家也败了,我不知如何就来到了青楼。”
青伶心中一动,她的身世果真与自己极为相近。自己的姐姐明月当年也是被卖到了青楼,只是马班主说与他的是京城的青楼,这扬州与京城相隔万里,有所出入,否则他几乎认定她就是杜明月了。
“姑娘可记得原来的姓名?”
春桃立刻答道:
“不记得了。许多人都问过,可是,不记得了……”
“那,对小时候的事还记得多少?比如说,有没有兄弟姐妹?”
春桃无奈地摇了摇头,表情显得很失落:
“有没有,也不记得了。儿时的记忆十分模糊,无论如何都不能想起了。”
“呃。”
听到这样的回答,青伶感到很失望,刚刚燃起的希望的火焰,一下子熄灭了。
他自小和明月姐姐感情十分亲密,如果是姐姐,就一定不会忘记弟弟。
“公子,你父母还建在吗?”
“不在了,都死了。”青伶平静地回答她,春桃微感歉意。
“对不起,我不该问的。”
“没关系,都已经过去了。况且,我出生前,父亲就死了,六岁被卖到戏班,也早就忘记了母亲的样子。双亲对于我来说,还不如戏班的师兄弟和师傅来得亲切。”
“听着真叫人心酸,我与公子就算是同病相怜了。公子应该比我小,莫不如,我就认公子为弟,我们二人以姐弟相称,如何?”
“如此甚好!”
“那么……青伶弟弟!”
“春桃姐姐!”
春桃掬起手冲着西湖喊道:
“青——伶——弟——弟——!”
青伶也笑着掬起手:
“春——桃——姐——姐——!”
……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一个叫得眉开眼笑,一个叫得花枝乱颤,好像对方真的就是自己在茫茫人海中一直寻找的亲人一般。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一个戏子,在这如画的瘦西湖畔,通过这样直白的方式,抒发着自己对亲情的渴望。
“春桃姐,其实我还有一个亲人,是我的二伯,有空的时候,你一定要见见他。”
“当然,青伶的二伯就是春桃的二伯。”
两人又相视一笑。
离开瘦西湖,春桃又带着青伶来到“一乐园”,品了一次“浑茶”,所谓品,其实就是把熟透的五花肉蘸着茶水吃,去掉了肉的油腥,染上了茶的清香,别有一番滋味。又要了一笼汁多肉厚,香喷喷的汤包,直把青伶吃得赞不绝口,啧啧称奇。吃完浑茶和汤包,又去庙会逛了一圈,凑了凑热闹,吃了些小点,什么臭豆腐,什么小年糕。从小在京城长大,见的吃的都与这边不同,青伶乐得手舞足蹈,一路挨家品了过去,最爱那臭豆腐,闻着虽臭,吃了却香,买了好多串,还是吃不够。
春桃笑问道:
“京城没这些小吃吗?”
“有啊,京城的小吃也很多花样,只是要么没有江南的这些品种,要么即使有了,换了水土也不正宗了。”
春桃又好奇地问道:
第 47 章
恋耽美
第 47 章
——黄慎《维扬竹枝词》
翌日,春光明媚,春风微拂。
文人骚客,富商大贾,豪侠名士,三教九流,整个扬州城都蒸腾在盛春的时节里,抖擞着精神,欢畅着,欢舞着迎接来自四海内的友朋。
今天,恰好赶上扬州城的庙会。
青伶一大早就被春桃拉上了街,说是从未来过扬州,定要带他好好转转。扬州城小吃多么多么味美物廉,瘦西湖多么多么典雅秀丽,庙会多么多么热闹有趣。直把青伶说得游兴大起,自从挟持着康顺王来到扬州,根本没有闲情也没有胆量在这烟花扬州巡游,住在翠红楼后,连日来阴郁的心情有所好转,恰又有春桃相伴,青伶也就满心应承下来,二人携手共游扬州。
先是来到了瘦西湖,两人沿着湖边边走边谈。只见:峰回路转,山含情,柳暗花明,水带笑,亭台楼榭,园林比目,五亭四桥,桥桥精彩,看得二人心情大是舒畅。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与北方的大气豪迈相比,江南美景的清丽婉约,让人精神为之一振,青伶应景生情,忽然想起了王沆曾作诗咏此湖,此时恰好印证此景: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扬州的瘦西湖,果然名不虚传。”
春桃嫣然一笑:
“想不到公子不但会唱戏,诗词歌赋也是十分擅长。”
青伶自谦地笑了笑:
“小时候,家里也请过先生,念过些书。后来进了戏班,饰得的人物不是名门望族,就是皇亲国戚,哪个不是诗书礼乐,样样精通?为了把这些人物的形神拿捏准确,就必须从内里兼修,因此读了不少相关的书籍,诗词歌赋更是必修的功课。”
“公子家中请了先生,想必家中经济也很殷实了。”
“惭愧,祖上原是世袭官爵,确是极为殷实。只可惜,到了我父辈,出了些变故,家道中落,死得死,散的散。千金散尽,人去楼空,那时小小年纪的我就已经懂得了,什么叫做富贵繁华,过眼云烟了。”
“公子身世倒是与春桃极为相似。”
“呃?姑娘也本是大家闺秀?”
“印象中,家里倒是很大,可是具体如何,我也记不得了。因为是女孩子,虽说也读书识字,但大人们从来让我过问家里的事,只是听老鸨隐约提起过,父亲为人所害,家也败了,我不知如何就来到了青楼。”
青伶心中一动,她的身世果真与自己极为相近。自己的姐姐明月当年也是被卖到了青楼,只是马班主说与他的是京城的青楼,这扬州与京城相隔万里,有所出入,否则他几乎认定她就是杜明月了。
“姑娘可记得原来的姓名?”
春桃立刻答道:
“不记得了。许多人都问过,可是,不记得了……”
“那,对小时候的事还记得多少?比如说,有没有兄弟姐妹?”
春桃无奈地摇了摇头,表情显得很失落:
“有没有,也不记得了。儿时的记忆十分模糊,无论如何都不能想起了。”
“呃。”
听到这样的回答,青伶感到很失望,刚刚燃起的希望的火焰,一下子熄灭了。
他自小和明月姐姐感情十分亲密,如果是姐姐,就一定不会忘记弟弟。
“公子,你父母还建在吗?”
“不在了,都死了。”青伶平静地回答她,春桃微感歉意。
“对不起,我不该问的。”
“没关系,都已经过去了。况且,我出生前,父亲就死了,六岁被卖到戏班,也早就忘记了母亲的样子。双亲对于我来说,还不如戏班的师兄弟和师傅来得亲切。”
“听着真叫人心酸,我与公子就算是同病相怜了。公子应该比我小,莫不如,我就认公子为弟,我们二人以姐弟相称,如何?”
“如此甚好!”
“那么……青伶弟弟!”
“春桃姐姐!”
春桃掬起手冲着西湖喊道:
“青——伶——弟——弟——!”
青伶也笑着掬起手:
“春——桃——姐——姐——!”
……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一个叫得眉开眼笑,一个叫得花枝乱颤,好像对方真的就是自己在茫茫人海中一直寻找的亲人一般。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一个戏子,在这如画的瘦西湖畔,通过这样直白的方式,抒发着自己对亲情的渴望。
“春桃姐,其实我还有一个亲人,是我的二伯,有空的时候,你一定要见见他。”
“当然,青伶的二伯就是春桃的二伯。”
两人又相视一笑。
离开瘦西湖,春桃又带着青伶来到“一乐园”,品了一次“浑茶”,所谓品,其实就是把熟透的五花肉蘸着茶水吃,去掉了肉的油腥,染上了茶的清香,别有一番滋味。又要了一笼汁多肉厚,香喷喷的汤包,直把青伶吃得赞不绝口,啧啧称奇。吃完浑茶和汤包,又去庙会逛了一圈,凑了凑热闹,吃了些小点,什么臭豆腐,什么小年糕。从小在京城长大,见的吃的都与这边不同,青伶乐得手舞足蹈,一路挨家品了过去,最爱那臭豆腐,闻着虽臭,吃了却香,买了好多串,还是吃不够。
春桃笑问道:
“京城没这些小吃吗?”
“有啊,京城的小吃也很多花样,只是要么没有江南的这些品种,要么即使有了,换了水土也不正宗了。”
春桃又好奇地问道:
第 47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