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一枚月亮 作者:沈文婷
第 11 章
这首《有女同车》不仅将文姜的美貌描述得如同木槿花一样美丽,还称颂她的德行如璞玉般温润。能娶得这样一位娇妻,该是何等的运气与福气?
可就在民间对这场婚姻充满期待的当口,太子忽却提出了退婚,理由是“齐大非偶”,讲得通俗一些,就是说自己的势位卑微,不敢高攀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一直被众人捧在手心里长大的骄纵女子哪里受得了退婚的打击,听闻此言,当即就晕倒过去,从此一病不起。
文姜有个同父异母的兄长名叫诸儿,比文姜大两岁,从小一处长大,兄妹情深。妹妹病了,做哥哥的少不了要常来看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渐渐就将亲情与爱情混成了一锅粥。
“诸儿时时闯入闺中,挨坐床头,遍体抚摩,指问疾苦,但耳目之际,仅不及乱。”齐僖公闻之传言,心中大惊,在诸儿加冠之后,匆匆为其娶了宋女为妃。
诸儿有了娇妻做伴,看望文姜的次数自然就少了,偶尔来一次,也不再久坐。文姜深闺寂寞,更加念及诸儿的百般好处,可这种感情又是不能与人说的,因此隐疾也就愈加的重了。恰逢太子忽率领郑国的军队,帮助齐国打败了入侵的北戎部落,齐僖公重提婚事,太子忽还是没有答应。史书记载,太子忽是这样拒绝的:“以前没有帮齐国忙的时候,我都不敢娶齐侯的女儿。今天奉了父王之命来解救齐国之难,娶了妻子回去,这不是用郑国的军队换取自己的婚姻吗?
郑国百姓会怎么说我!”后人解析说,这是因为当时太子忽已经耳闻了文姜与诸儿的暧昧关系。
正文 有女同车:笑为悦己者容(3)
4
《毛诗序》中认为,“有女”之女与“彼美”之女应是两个人。清代钱澄之在《田间诗学》中进一步将这两人明确为:前一人为太子忽所娶的陈妫,后一人才是齐侯之女文姜。把这种解析加进来,诗需这样读:
车上有一位女子叫陈妫,容颜好比盛开的木槿花儿……另有一个美丽的文姜女呀,她才是真正的美丽又端庄。
车上有一位女子叫陈妫,容颜好比娇艳的木槿花儿……另有一个美丽的文姜女呀,她还有美好的品德难忘怀。
赞美陈妫只说其貌美,谈及文姜则不仅赞她貌美还有好品德,偏爱显而易见。故而《有女同车》被理解成郑人借赞美迎娶陈妫的庄重华贵来惋惜失去了文姜。
在我看来,事情没有那么复杂,一朵短命的木槿花已经足以说明“以色侍君短”,犯不上再绕进未来的国母与落选的公主比来比去。我更愿意一首诗钟情于一个人。
5
张爱玲有篇与之同名的随笔——《有女同车》。不知张迷们读来如何,我读的时候可是吃了不少的力。
北方人素来觉得吴侬软语像是戏文般好听,但却异常难懂。恰逢我读这一篇又在学生时代,正是闭门的时候,故而好多年都没明白后一半文字里讲的到底是什么事情。
慢慢地看多了一些上海的故事,也认识了一些上海的朋友,才读明白这篇几百字的短文。文中记录了两个女子在车上的两段对话。一个是对朋友说夫妻斗气的事情,“……所以我就一个礼拜没同他说话。他说‘哈罗’。我也说‘哈罗’。你知道,我的脾气是倔强的。是我有理的时候,我总是倔强的。”另一个是和儿子置了气向内侄唠叨前因后果,这段就是多年我没能读懂的,里面大都是方言,以现在的理解看来,不过就是儿子时常和她顶嘴,终于有一次闯了大祸,父亲要求他给母亲下跪赔罪,儿子不肯,母亲也舍不得,但父亲却坚持,儿子不得不妥协,后来外人调和说不如倒杯茶好了。茶倒来了,儿子讲了一句:“姆妈勿要动气。”当妈的也就真的不气了,又重新笑眯眯的。
故事并没什么特别,故事中的女子今天也到处可见,但文中最后一句点睛之笔却是打动人的——“电车上的女人使我悲怆。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正文 有女同车:笑为悦己者容(4)
胡兰成在《民国女子——张爱玲记》中曾说过张爱玲对《诗经》是耳熟能详的,同名之作出于笔下也就顺理成章。然而,张氏一生,爱情都有缺失,文字也多带凉意,于她心中诗经中的《有女同车》是不是也像她的随笔一般,不过是个女子在车中“怨”的心声?
起初我也为突然之间这种大胆的设想而心惊,不过细想来,便莞尔一笑。因为,张爱玲熟读诗经,也为这《有女同车》中那份邂逅的美好而心动,于是她便留意起同车时女人的诸般,这才写了篇同题随笔。但因为“作者”不同,特别是性别不同,文章的主旨便大相径庭。诗经中的《有女同车》作者必是男性,所以眼见心思的全是车上美女的姣好,同时,同车的女子因有异性在场,也必定收揽诸多缺点呈现的都是好处了;而当同车者为女性时,恐怕只能见着一些生活中怨气的琐碎,便再无美好可言了。
6
文姜坐于车上,如何美丽又端庄,如何见其品德美好?那样的环境,有限的空间里,对面男子眼睛里盛满款款爱慕,女子不论娇羞,不论举手投足,都是别有一番滋味的。男子投来热切的眼神,文姜再间或送上款款笑意,便胜却人间无数。两厢欢悦。
此时最具杀伤力的,便是微笑了。当然微笑的技巧也很重要,比如笑得要恰逢时机,笑得要顾盼生辉。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场合都离不开美妙的笑意了。
这《有女同车》,笑就成了悦己者之容颜了。再加上原本的花容月貌,姣好身材,得到男子大抒笔墨,美言几句,实在是太小儿科的事了。
正文 蒹葭:男子无欲求的爱是稀世的珍品(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秦风蒹葭》
1
我对古诗词的喜爱源于琼瑶,这位擅长写爱情的台湾女作家不止教会我幻想爱情,还给了我立志成为不美丽的才女的勇气。十五六岁,怀春的年纪,语文书的怀中时常摊着琼瑶的作品,而“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是那一季中的一个梦。于是,辽河岸边,芦苇荡中,成了我顾影自怜佯装忧愁的去处。只是东北的一切都太过豪气,芦苇也异常高大,不要说“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一个五尺男儿走进去,也未必露得出头来,所以我常常走失在自家的地盘儿上。
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真是傻得可以,芦苇荡远远看去的确有摇曳多姿的美,但站在其中,你所能收获的恐怕就只有两脚泥巴了。是什么力量让我一次又一次冒着被父母批评的风险去踩泥巴呢?我已经回忆不起当初的想法了,可今天,我仍然喜欢这首诗词带给我的幻想,我还是想回到家乡,再走一次芦苇荡。
2
曾翻找过很多资料,企图结识《蒹葭》中的主人公,我想知道他/她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值得诗人一天一天地等待、思念、找寻……但历史始终沉默,我只好依赖于幻想。
曙光微露的清晨,男子去河边洗漱,恰遇对岸一个清丽的女子在洗衣。山清水秀芦苇香,女子纤手洗衣忙,男子顷刻间就看呆了,心中不觉喜欢上了这个勤劳的未名女子。可是,要怎样才能认识她呢?从上游绕过河去?那太绕远了,自己这急性子可等不得那么久;从下游游过河去?这河水又太宽了,感觉怎样都游不到她的身旁。不如就这样先喊着打个招呼吧!男子决心一下,就准备开口了,可是——姑娘不见了——在他思量的时候女子早已洗罢衣服回家去了。
正文 蒹葭:男子无欲求的爱是稀世的珍品(2)
男子心中很懊恼,如果自己爽快些,就不会错过好时机了,现在只好等女子再来洗衣服了。男子坐在岸边,从早晨等到中午,从中午等到傍晚……女子始终再未出现。惆怅之余,男子就作了一首诗: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3
如果说,我很喜欢《蒹葭》这首诗,恐怕会被很多人笑为矫情,这样一首名诗谁会不喜欢呢?但喜欢与喜欢的原因不同,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我曾说过,喜欢《摽有梅》中的女子,她很聪明,懂得用梅子来比喻青春,暗示男子来娶她;也喜欢《匏有苦叶》中的女子,不顾路人异样的目光,执著地等待男子的迎娶……而《蒹葭》中的人儿只是在单纯地等待和找寻,他还没有想过找到之后要怎样,是看过以后就离开,还是要从此厮守到终老?他满脑子想的念的不过是怎样始终能够到达女子的身边,这个距离最好是近一些的,这个过程最好也是短时间的,
如果还始终能够看得见她,那就再好也不过了。
这样的一个男子,放在今日,恐怕会被很多“哥们儿”笑为傻瓜。追求一个女孩子怎么可以没所求呢?求貌者有之,求财者有之,更有甚者求的是eghtst。而那种在女孩子的窗外苦坐了一夜只为在清晨第一个见到她的举动,是初恋的男生才有的“傻帽”行为。
可是天下的男人,哪个没有初恋过呢?扪心自问一下,像有没有为了看那个女生一眼而故意在上学的路上绕过人家门前?有没有为了向那个女生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回家苦背那些并不甚明了的诗句?有没有出于心疼而压下心中的醋意,在她被别人抛弃的时候递上自己并不宽厚的肩膀?如果再遇见那个女生,请抛开羞意去问一问,即使她从来没有爱过你,但你给的这些关怀和回忆足够让你始终站在她心中的排头位置上。
正文 蒹葭:男子无欲求的爱是稀世的珍品(3)
这也就是为什么贫嘴张大民能娶美女李云芳。李云芳是真心喜欢过帅哥徐万军的,也想过要飞出平民区的。但是徐万军对她的喜欢是有前提的——李云芳是厂里最漂亮的女工,而这喜欢又是敌不过出国的诱惑的。张大民就不一样了,他从小就喜欢李云芳,心里也清楚自己配不上她,可还是一门心思地对她好,由小保护到大。如果不是徐万军抛弃李云芳在先,他恐怕一辈子都只能徘徊在李云芳的生活边缘。然而老天垂爱,让李云芳看见了张大民对自己无欲无求的好,并冲破父母的阻拦毅然决然地嫁给了他。片中的张大民生活始终清苦,但谁能说李云芳是不幸福的呢?
4
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么?
第 11 章
恋耽美
第 11 章
这首《有女同车》不仅将文姜的美貌描述得如同木槿花一样美丽,还称颂她的德行如璞玉般温润。能娶得这样一位娇妻,该是何等的运气与福气?
可就在民间对这场婚姻充满期待的当口,太子忽却提出了退婚,理由是“齐大非偶”,讲得通俗一些,就是说自己的势位卑微,不敢高攀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一直被众人捧在手心里长大的骄纵女子哪里受得了退婚的打击,听闻此言,当即就晕倒过去,从此一病不起。
文姜有个同父异母的兄长名叫诸儿,比文姜大两岁,从小一处长大,兄妹情深。妹妹病了,做哥哥的少不了要常来看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渐渐就将亲情与爱情混成了一锅粥。
“诸儿时时闯入闺中,挨坐床头,遍体抚摩,指问疾苦,但耳目之际,仅不及乱。”齐僖公闻之传言,心中大惊,在诸儿加冠之后,匆匆为其娶了宋女为妃。
诸儿有了娇妻做伴,看望文姜的次数自然就少了,偶尔来一次,也不再久坐。文姜深闺寂寞,更加念及诸儿的百般好处,可这种感情又是不能与人说的,因此隐疾也就愈加的重了。恰逢太子忽率领郑国的军队,帮助齐国打败了入侵的北戎部落,齐僖公重提婚事,太子忽还是没有答应。史书记载,太子忽是这样拒绝的:“以前没有帮齐国忙的时候,我都不敢娶齐侯的女儿。今天奉了父王之命来解救齐国之难,娶了妻子回去,这不是用郑国的军队换取自己的婚姻吗?
郑国百姓会怎么说我!”后人解析说,这是因为当时太子忽已经耳闻了文姜与诸儿的暧昧关系。
正文 有女同车:笑为悦己者容(3)
4
《毛诗序》中认为,“有女”之女与“彼美”之女应是两个人。清代钱澄之在《田间诗学》中进一步将这两人明确为:前一人为太子忽所娶的陈妫,后一人才是齐侯之女文姜。把这种解析加进来,诗需这样读:
车上有一位女子叫陈妫,容颜好比盛开的木槿花儿……另有一个美丽的文姜女呀,她才是真正的美丽又端庄。
车上有一位女子叫陈妫,容颜好比娇艳的木槿花儿……另有一个美丽的文姜女呀,她还有美好的品德难忘怀。
赞美陈妫只说其貌美,谈及文姜则不仅赞她貌美还有好品德,偏爱显而易见。故而《有女同车》被理解成郑人借赞美迎娶陈妫的庄重华贵来惋惜失去了文姜。
在我看来,事情没有那么复杂,一朵短命的木槿花已经足以说明“以色侍君短”,犯不上再绕进未来的国母与落选的公主比来比去。我更愿意一首诗钟情于一个人。
5
张爱玲有篇与之同名的随笔——《有女同车》。不知张迷们读来如何,我读的时候可是吃了不少的力。
北方人素来觉得吴侬软语像是戏文般好听,但却异常难懂。恰逢我读这一篇又在学生时代,正是闭门的时候,故而好多年都没明白后一半文字里讲的到底是什么事情。
慢慢地看多了一些上海的故事,也认识了一些上海的朋友,才读明白这篇几百字的短文。文中记录了两个女子在车上的两段对话。一个是对朋友说夫妻斗气的事情,“……所以我就一个礼拜没同他说话。他说‘哈罗’。我也说‘哈罗’。你知道,我的脾气是倔强的。是我有理的时候,我总是倔强的。”另一个是和儿子置了气向内侄唠叨前因后果,这段就是多年我没能读懂的,里面大都是方言,以现在的理解看来,不过就是儿子时常和她顶嘴,终于有一次闯了大祸,父亲要求他给母亲下跪赔罪,儿子不肯,母亲也舍不得,但父亲却坚持,儿子不得不妥协,后来外人调和说不如倒杯茶好了。茶倒来了,儿子讲了一句:“姆妈勿要动气。”当妈的也就真的不气了,又重新笑眯眯的。
故事并没什么特别,故事中的女子今天也到处可见,但文中最后一句点睛之笔却是打动人的——“电车上的女人使我悲怆。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正文 有女同车:笑为悦己者容(4)
胡兰成在《民国女子——张爱玲记》中曾说过张爱玲对《诗经》是耳熟能详的,同名之作出于笔下也就顺理成章。然而,张氏一生,爱情都有缺失,文字也多带凉意,于她心中诗经中的《有女同车》是不是也像她的随笔一般,不过是个女子在车中“怨”的心声?
起初我也为突然之间这种大胆的设想而心惊,不过细想来,便莞尔一笑。因为,张爱玲熟读诗经,也为这《有女同车》中那份邂逅的美好而心动,于是她便留意起同车时女人的诸般,这才写了篇同题随笔。但因为“作者”不同,特别是性别不同,文章的主旨便大相径庭。诗经中的《有女同车》作者必是男性,所以眼见心思的全是车上美女的姣好,同时,同车的女子因有异性在场,也必定收揽诸多缺点呈现的都是好处了;而当同车者为女性时,恐怕只能见着一些生活中怨气的琐碎,便再无美好可言了。
6
文姜坐于车上,如何美丽又端庄,如何见其品德美好?那样的环境,有限的空间里,对面男子眼睛里盛满款款爱慕,女子不论娇羞,不论举手投足,都是别有一番滋味的。男子投来热切的眼神,文姜再间或送上款款笑意,便胜却人间无数。两厢欢悦。
此时最具杀伤力的,便是微笑了。当然微笑的技巧也很重要,比如笑得要恰逢时机,笑得要顾盼生辉。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场合都离不开美妙的笑意了。
这《有女同车》,笑就成了悦己者之容颜了。再加上原本的花容月貌,姣好身材,得到男子大抒笔墨,美言几句,实在是太小儿科的事了。
正文 蒹葭:男子无欲求的爱是稀世的珍品(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秦风蒹葭》
1
我对古诗词的喜爱源于琼瑶,这位擅长写爱情的台湾女作家不止教会我幻想爱情,还给了我立志成为不美丽的才女的勇气。十五六岁,怀春的年纪,语文书的怀中时常摊着琼瑶的作品,而“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是那一季中的一个梦。于是,辽河岸边,芦苇荡中,成了我顾影自怜佯装忧愁的去处。只是东北的一切都太过豪气,芦苇也异常高大,不要说“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一个五尺男儿走进去,也未必露得出头来,所以我常常走失在自家的地盘儿上。
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真是傻得可以,芦苇荡远远看去的确有摇曳多姿的美,但站在其中,你所能收获的恐怕就只有两脚泥巴了。是什么力量让我一次又一次冒着被父母批评的风险去踩泥巴呢?我已经回忆不起当初的想法了,可今天,我仍然喜欢这首诗词带给我的幻想,我还是想回到家乡,再走一次芦苇荡。
2
曾翻找过很多资料,企图结识《蒹葭》中的主人公,我想知道他/她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值得诗人一天一天地等待、思念、找寻……但历史始终沉默,我只好依赖于幻想。
曙光微露的清晨,男子去河边洗漱,恰遇对岸一个清丽的女子在洗衣。山清水秀芦苇香,女子纤手洗衣忙,男子顷刻间就看呆了,心中不觉喜欢上了这个勤劳的未名女子。可是,要怎样才能认识她呢?从上游绕过河去?那太绕远了,自己这急性子可等不得那么久;从下游游过河去?这河水又太宽了,感觉怎样都游不到她的身旁。不如就这样先喊着打个招呼吧!男子决心一下,就准备开口了,可是——姑娘不见了——在他思量的时候女子早已洗罢衣服回家去了。
正文 蒹葭:男子无欲求的爱是稀世的珍品(2)
男子心中很懊恼,如果自己爽快些,就不会错过好时机了,现在只好等女子再来洗衣服了。男子坐在岸边,从早晨等到中午,从中午等到傍晚……女子始终再未出现。惆怅之余,男子就作了一首诗: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3
如果说,我很喜欢《蒹葭》这首诗,恐怕会被很多人笑为矫情,这样一首名诗谁会不喜欢呢?但喜欢与喜欢的原因不同,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我曾说过,喜欢《摽有梅》中的女子,她很聪明,懂得用梅子来比喻青春,暗示男子来娶她;也喜欢《匏有苦叶》中的女子,不顾路人异样的目光,执著地等待男子的迎娶……而《蒹葭》中的人儿只是在单纯地等待和找寻,他还没有想过找到之后要怎样,是看过以后就离开,还是要从此厮守到终老?他满脑子想的念的不过是怎样始终能够到达女子的身边,这个距离最好是近一些的,这个过程最好也是短时间的,
如果还始终能够看得见她,那就再好也不过了。
这样的一个男子,放在今日,恐怕会被很多“哥们儿”笑为傻瓜。追求一个女孩子怎么可以没所求呢?求貌者有之,求财者有之,更有甚者求的是eghtst。而那种在女孩子的窗外苦坐了一夜只为在清晨第一个见到她的举动,是初恋的男生才有的“傻帽”行为。
可是天下的男人,哪个没有初恋过呢?扪心自问一下,像有没有为了看那个女生一眼而故意在上学的路上绕过人家门前?有没有为了向那个女生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回家苦背那些并不甚明了的诗句?有没有出于心疼而压下心中的醋意,在她被别人抛弃的时候递上自己并不宽厚的肩膀?如果再遇见那个女生,请抛开羞意去问一问,即使她从来没有爱过你,但你给的这些关怀和回忆足够让你始终站在她心中的排头位置上。
正文 蒹葭:男子无欲求的爱是稀世的珍品(3)
这也就是为什么贫嘴张大民能娶美女李云芳。李云芳是真心喜欢过帅哥徐万军的,也想过要飞出平民区的。但是徐万军对她的喜欢是有前提的——李云芳是厂里最漂亮的女工,而这喜欢又是敌不过出国的诱惑的。张大民就不一样了,他从小就喜欢李云芳,心里也清楚自己配不上她,可还是一门心思地对她好,由小保护到大。如果不是徐万军抛弃李云芳在先,他恐怕一辈子都只能徘徊在李云芳的生活边缘。然而老天垂爱,让李云芳看见了张大民对自己无欲无求的好,并冲破父母的阻拦毅然决然地嫁给了他。片中的张大民生活始终清苦,但谁能说李云芳是不幸福的呢?
4
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么?
第 11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