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任我行 作者:荆行
第九十五回 入佛门借机修炼
鹿鼎任我行 作者:荆行
第九十五回 入佛门借机修炼
韦仁一行到了嵩山少林寺。韦仁取出圣旨,拆开封套,由张康年宣读旨意。圣旨中册封少林寺住持晦聪为“护国佑圣禅师”,所有五台山建功的十八名少林僧皆有封赏,最后让韦仁作为康熙的替身,在少林寺出家为僧。
由于韦仁代帝出家,因此少林寺方丈晦聪禅师只好代师收徒,其法号为“晦明”。
少林寺僧众,是以“大觉观晦,澄净华严”八字排行。辈分最高的观证禅师,早已圆寂。现在寺中晦字辈的,就是住持方丈和韦仁二人,因而韦仁在少林寺中自是身份尊崇。
骁骑营参领富春,御前侍卫赵齐贤、张康年等向韦仁告别回京。
待他们离开后,韦仁取出五百两银子,交给胖头陀三人,首先让他们在少室山山下给双儿租了小院子住下,再要他们调集“神龙教”河南分舵的人手进入登封县,负责盯住进入县城内及前往少室山各个通道成双女子的行踪。
在少林寺内,晦聪方丈向下交代,韦仁(晦明大师)在寺中一切自由,朝晚功课,亦可自便,除了杀生、偷盗、邪、妄语、饮酒五大戒之外,其余小戒,可守可不守。这样,韦仁每日自主的时间就十分充裕。
武林之中,河南嵩山少林寺是武学正宗,七十二项绝艺名闻天下。韦仁一直向往得很。现如今,他不得不牺牲自己,替康熙出家,如果不学会几项少林绝技,那可不是太亏了。
少林武术在清代所走过的曲折道路肇始于满族的统治。明朝灭亡后,被称为“外夷”的满清定鼎中原。由于历史上长期积存下来的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敌视,所以清朝建立后,引起了广大汉族地区民众的不满,于是开始组织民间秘密教门来反清,面对汉族地区有组织的秘密反清活动,清朝一开始就予以严厉镇压。清顺治三年(1646年)世祖下令:“如遇各色教门,即行严捕,处以重罪。”在清初之时,清廷虽有严格禁止民间宗教组织的法令,但当时的民间反清的教会、教门并不太明显,力量也比较薄弱,而且这些初兴的民间宗教组织并未与少林寺及少林武术有什么关系。所以,清初时,清廷并没有把少林武僧的聚众习武等同于民间的反清组织而采取限制和禁止措施。相反,在清初之时,满清对禅宗祖庭少林寺还是相当支持的,对寺院的待遇和明朝也差不多。在顺治九年(1652年)至十年时,官府还大修了一次少林寺。由此,请初之时,少林寺武僧和明朝一样可以公开习武。这些,清初诸多史册的记载可证。清顺治时焦复亨《少林寺》诗云:“艺高白棓()手,夏解碧莲”。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其北有少林寺,原魏所建,历代尝修治之,近代所称少林寺之僧兵也。”清康熙十六年(1679年)顾炎武游少林寺后,在其所写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嵩高》中写道:“至今寺僧以技击闻,其由来久矣。”而其所写的《少林寺》诗中也写道:“颇闻经律余,多亦谐武艺。”从上述记载看,清初寺僧公开习武是毫无疑问的,但从史册的记述看,寺僧清初时以习棍为主,而不是明代“金戈铁持层层”那种场面,这是清代禁止民间拥有兵器的结果。
住持晦聪禅师作为正宗武林一派宗师,在满清入关后,一直以来明里是不问政治,其实骨子里还是崇汉抑清的。韦仁从他收自己为师弟一事分析得知,虽然名为是由于韦仁是皇上的替身,只好代师收徒,其中不无因为自己是皇帝亲信,乃是朝廷重臣的缘故,不想让自己有师父,如何学得到少林上乘武功。
“没人教我就不会自学吗?再说,不有这么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去找那个‘武呆子’澄观,只要小耍手段,就不能学个一二吗?”韦仁暗想道。
起先一个月,韦仁并不急着去学少林绝技,只是一直在寺中闲荡着,一方面,到少林寺各处走动走动,了解少林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便是与众僧人相识结交。他在寺中是位份仅次于方丈的前辈,为人和善,又肯和人下交,全寺上下僧众,尤其是年轻僧众都和他都十分亲密。
这一日,用完早斋饭后,韦仁便慢慢散步来到“般若堂”。执守在外的是净字辈弟子,见韦仁走到“般若堂”门前,急忙上前合十行礼道:“阿弥陀佛,弟子净初、净宁参见师叔祖。不知师叔祖有何法旨?”
“那个澄观师侄可在?”韦仁问道。
“首座师伯正在禅房修炼。师叔祖稍候,弟子这就去通传!”一个僧人便要动身入内。
韦仁制止他,自己亲自走进了“般若堂”。少林寺“达摩院”专研本派武功,而“般若堂”则是寺中高手在习本派绝学,功力达到高深境界后,专门研天下各家各派武功的场所。少林寺武僧于隋末之时,以“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奇,让少林武功威震天下,千余年来声名不替,固因本派武功博大深,但般若堂研别派武功,亦是主因之一。通晓别派武功之后,一来截长补短,可补本派功夫之不足;二来若与别派高手较量,先已知道对方底细,自是大占上风。少林弟子行侠江湖,回寺参见方丈和本师之后,先去戒律院禀告有无过犯,再到般若堂禀告经历见闻。别派武功中只要有一招一式可取,般若堂僧人便笔录下来。如此积累千年,于天下各门派武功了若指掌。纵然寺中并无才智卓杰的人才,却也能领袖群伦了。
这澄观八岁便在少林寺出家,七十余年中潜心武学,从未出过寺门一步,对世事一窍不通,为人有些痴痴呆呆,但于各家各派的武功却分辨到。文人读书多而不化,成了“书呆子”,这澄观禅师则是学武成了“武呆子”。他生平除了同门拆招之外,从未与外人动过一招半式,可是博览武学典籍,于武学所知之博,寺中群僧推为当世第一。
来到澄观的禅房外,韦仁喊道:“澄观师侄在吗?”
“吱!”不一会儿,紧闭的禅房门推开了,一个白须垂的高个单瘦老僧走了出来,见到韦仁,立即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原来是小师叔法驾来临,弟子澄观有礼了!请师叔里边坐。”
韦仁走进禅房,只见房间十分简朴,地上铺着一床蒲席,旁边放着一个矮案,上边对着一叠簿籍。房中靠墙的位置还放着一个香炉,此时正袅绕升起缕缕青烟,弥漫着檀木的香气。
澄观请韦仁坐下,然后递上一盏茶,道:“小师叔,今日到‘般若堂’,不知有何事?”
韦仁喝了口茶道:“我对咱们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是如雷贯耳,今日特意到‘般若堂’向澄观师侄请教一二。”
韦仁要是到少林寺其他的任何禅院,例如达摩院、罗汉堂、戒律院、菩提院、证道院、忏悔堂、药王院、舍利院、藏经阁,向任何僧众要求学练武功,谁也不敢教他。可是这位澄观禅师,前面已经介绍了,他不通世事,而且又是一个“武呆子”,只要是与武学有关的事情他都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他一听到韦仁想学七十二绝学,幼稚痴呆的心中一想,师叔是自己人,竟然想学自己教他不就得了。方丈晦聪大师可没想到韦仁竟然会这样的奇遇。
他们一个敢教,一个就敢学!
少林武学为名门正宗,功法博大深,而且其武功修炼需要循序渐进。每个少林门人,在入门之后先学少林长拳,熟习之后,再学罗汉拳,然后学伏虎拳,内功外功有相当底了,便可以学韦陀掌。如果不学韦陀掌,那么学大慈大悲千手式也可以。如果聪明勤力的,学七八年功力达到一定境界,则可以接着学散花掌。如果学会了散花掌,就可以在武林中走动,一般武林人物能够应付自如。至于其他少林绝学,便要看各人子近不近,天资够不够了。
原本韦仁只会海大富假传给他的“大慈大悲千手式”,对于其他少林武学可是一无所知。但是,他知道自己所练的“小无相功”,是这种功夫集佛学神功与道家神功华于一体的内功,它微渊深,以此为基,运使各家各派武功。因此对于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只要学会它们的使用之法便可运使。
韦仁在前世知道少林寺建刹千年,古往今来,唯有达摩祖师一人身兼诸门绝技,此后更无一位高僧能并通诸般武功。因为少林寺七十二项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命,凌厉狠辣,大干天和,是以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而当少林寺僧人练到四五项绝技之后,在禅理上的领悟,自然而然的会受到障碍。在少林派,这叫作“武学障”,在武林其他宗派则叫作“知见障”。因为,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当僧人的佛法越高,他的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多,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而像韦仁这种本身无佛法佛理之红尘世俗子,如果贪多务得,强行修炼的话,势必会被反噬而走火入魔。(《天龙八部》中的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就是榜样。)因此,韦仁只有按照少林寺的规矩,按部就班修炼,能学多少算多少,决不强求。
这一天,韦仁正在澄观的指导下在学练“拈花擒拿手”。突然,“般若堂”执事僧净初跑了进来,对韦仁、澄观分别合十行礼道:“启禀师叔祖、师伯,刚才知客僧入寺禀告,寺外有位施主求见师叔祖。”
“看来是阿珂出现了!”
第九十六回嫡仙临凡师师楼:/cms/book_295_2040392.html
/cms/book_295_2040392.html
第九十五回 入佛门借机修炼在线阅读
第九十五回 入佛门借机修炼
第九十五回 入佛门借机修炼
第九十五回 入佛门借机修炼
鹿鼎任我行 作者:荆行
第九十五回 入佛门借机修炼
韦仁一行到了嵩山少林寺。韦仁取出圣旨,拆开封套,由张康年宣读旨意。圣旨中册封少林寺住持晦聪为“护国佑圣禅师”,所有五台山建功的十八名少林僧皆有封赏,最后让韦仁作为康熙的替身,在少林寺出家为僧。
由于韦仁代帝出家,因此少林寺方丈晦聪禅师只好代师收徒,其法号为“晦明”。
少林寺僧众,是以“大觉观晦,澄净华严”八字排行。辈分最高的观证禅师,早已圆寂。现在寺中晦字辈的,就是住持方丈和韦仁二人,因而韦仁在少林寺中自是身份尊崇。
骁骑营参领富春,御前侍卫赵齐贤、张康年等向韦仁告别回京。
待他们离开后,韦仁取出五百两银子,交给胖头陀三人,首先让他们在少室山山下给双儿租了小院子住下,再要他们调集“神龙教”河南分舵的人手进入登封县,负责盯住进入县城内及前往少室山各个通道成双女子的行踪。
在少林寺内,晦聪方丈向下交代,韦仁(晦明大师)在寺中一切自由,朝晚功课,亦可自便,除了杀生、偷盗、邪、妄语、饮酒五大戒之外,其余小戒,可守可不守。这样,韦仁每日自主的时间就十分充裕。
武林之中,河南嵩山少林寺是武学正宗,七十二项绝艺名闻天下。韦仁一直向往得很。现如今,他不得不牺牲自己,替康熙出家,如果不学会几项少林绝技,那可不是太亏了。
少林武术在清代所走过的曲折道路肇始于满族的统治。明朝灭亡后,被称为“外夷”的满清定鼎中原。由于历史上长期积存下来的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敌视,所以清朝建立后,引起了广大汉族地区民众的不满,于是开始组织民间秘密教门来反清,面对汉族地区有组织的秘密反清活动,清朝一开始就予以严厉镇压。清顺治三年(1646年)世祖下令:“如遇各色教门,即行严捕,处以重罪。”在清初之时,清廷虽有严格禁止民间宗教组织的法令,但当时的民间反清的教会、教门并不太明显,力量也比较薄弱,而且这些初兴的民间宗教组织并未与少林寺及少林武术有什么关系。所以,清初时,清廷并没有把少林武僧的聚众习武等同于民间的反清组织而采取限制和禁止措施。相反,在清初之时,满清对禅宗祖庭少林寺还是相当支持的,对寺院的待遇和明朝也差不多。在顺治九年(1652年)至十年时,官府还大修了一次少林寺。由此,请初之时,少林寺武僧和明朝一样可以公开习武。这些,清初诸多史册的记载可证。清顺治时焦复亨《少林寺》诗云:“艺高白棓()手,夏解碧莲”。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其北有少林寺,原魏所建,历代尝修治之,近代所称少林寺之僧兵也。”清康熙十六年(1679年)顾炎武游少林寺后,在其所写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嵩高》中写道:“至今寺僧以技击闻,其由来久矣。”而其所写的《少林寺》诗中也写道:“颇闻经律余,多亦谐武艺。”从上述记载看,清初寺僧公开习武是毫无疑问的,但从史册的记述看,寺僧清初时以习棍为主,而不是明代“金戈铁持层层”那种场面,这是清代禁止民间拥有兵器的结果。
住持晦聪禅师作为正宗武林一派宗师,在满清入关后,一直以来明里是不问政治,其实骨子里还是崇汉抑清的。韦仁从他收自己为师弟一事分析得知,虽然名为是由于韦仁是皇上的替身,只好代师收徒,其中不无因为自己是皇帝亲信,乃是朝廷重臣的缘故,不想让自己有师父,如何学得到少林上乘武功。
“没人教我就不会自学吗?再说,不有这么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去找那个‘武呆子’澄观,只要小耍手段,就不能学个一二吗?”韦仁暗想道。
起先一个月,韦仁并不急着去学少林绝技,只是一直在寺中闲荡着,一方面,到少林寺各处走动走动,了解少林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便是与众僧人相识结交。他在寺中是位份仅次于方丈的前辈,为人和善,又肯和人下交,全寺上下僧众,尤其是年轻僧众都和他都十分亲密。
这一日,用完早斋饭后,韦仁便慢慢散步来到“般若堂”。执守在外的是净字辈弟子,见韦仁走到“般若堂”门前,急忙上前合十行礼道:“阿弥陀佛,弟子净初、净宁参见师叔祖。不知师叔祖有何法旨?”
“那个澄观师侄可在?”韦仁问道。
“首座师伯正在禅房修炼。师叔祖稍候,弟子这就去通传!”一个僧人便要动身入内。
韦仁制止他,自己亲自走进了“般若堂”。少林寺“达摩院”专研本派武功,而“般若堂”则是寺中高手在习本派绝学,功力达到高深境界后,专门研天下各家各派武功的场所。少林寺武僧于隋末之时,以“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奇,让少林武功威震天下,千余年来声名不替,固因本派武功博大深,但般若堂研别派武功,亦是主因之一。通晓别派武功之后,一来截长补短,可补本派功夫之不足;二来若与别派高手较量,先已知道对方底细,自是大占上风。少林弟子行侠江湖,回寺参见方丈和本师之后,先去戒律院禀告有无过犯,再到般若堂禀告经历见闻。别派武功中只要有一招一式可取,般若堂僧人便笔录下来。如此积累千年,于天下各门派武功了若指掌。纵然寺中并无才智卓杰的人才,却也能领袖群伦了。
这澄观八岁便在少林寺出家,七十余年中潜心武学,从未出过寺门一步,对世事一窍不通,为人有些痴痴呆呆,但于各家各派的武功却分辨到。文人读书多而不化,成了“书呆子”,这澄观禅师则是学武成了“武呆子”。他生平除了同门拆招之外,从未与外人动过一招半式,可是博览武学典籍,于武学所知之博,寺中群僧推为当世第一。
来到澄观的禅房外,韦仁喊道:“澄观师侄在吗?”
“吱!”不一会儿,紧闭的禅房门推开了,一个白须垂的高个单瘦老僧走了出来,见到韦仁,立即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原来是小师叔法驾来临,弟子澄观有礼了!请师叔里边坐。”
韦仁走进禅房,只见房间十分简朴,地上铺着一床蒲席,旁边放着一个矮案,上边对着一叠簿籍。房中靠墙的位置还放着一个香炉,此时正袅绕升起缕缕青烟,弥漫着檀木的香气。
澄观请韦仁坐下,然后递上一盏茶,道:“小师叔,今日到‘般若堂’,不知有何事?”
韦仁喝了口茶道:“我对咱们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是如雷贯耳,今日特意到‘般若堂’向澄观师侄请教一二。”
韦仁要是到少林寺其他的任何禅院,例如达摩院、罗汉堂、戒律院、菩提院、证道院、忏悔堂、药王院、舍利院、藏经阁,向任何僧众要求学练武功,谁也不敢教他。可是这位澄观禅师,前面已经介绍了,他不通世事,而且又是一个“武呆子”,只要是与武学有关的事情他都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他一听到韦仁想学七十二绝学,幼稚痴呆的心中一想,师叔是自己人,竟然想学自己教他不就得了。方丈晦聪大师可没想到韦仁竟然会这样的奇遇。
他们一个敢教,一个就敢学!
少林武学为名门正宗,功法博大深,而且其武功修炼需要循序渐进。每个少林门人,在入门之后先学少林长拳,熟习之后,再学罗汉拳,然后学伏虎拳,内功外功有相当底了,便可以学韦陀掌。如果不学韦陀掌,那么学大慈大悲千手式也可以。如果聪明勤力的,学七八年功力达到一定境界,则可以接着学散花掌。如果学会了散花掌,就可以在武林中走动,一般武林人物能够应付自如。至于其他少林绝学,便要看各人子近不近,天资够不够了。
原本韦仁只会海大富假传给他的“大慈大悲千手式”,对于其他少林武学可是一无所知。但是,他知道自己所练的“小无相功”,是这种功夫集佛学神功与道家神功华于一体的内功,它微渊深,以此为基,运使各家各派武功。因此对于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只要学会它们的使用之法便可运使。
韦仁在前世知道少林寺建刹千年,古往今来,唯有达摩祖师一人身兼诸门绝技,此后更无一位高僧能并通诸般武功。因为少林寺七十二项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命,凌厉狠辣,大干天和,是以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而当少林寺僧人练到四五项绝技之后,在禅理上的领悟,自然而然的会受到障碍。在少林派,这叫作“武学障”,在武林其他宗派则叫作“知见障”。因为,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当僧人的佛法越高,他的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多,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而像韦仁这种本身无佛法佛理之红尘世俗子,如果贪多务得,强行修炼的话,势必会被反噬而走火入魔。(《天龙八部》中的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就是榜样。)因此,韦仁只有按照少林寺的规矩,按部就班修炼,能学多少算多少,决不强求。
这一天,韦仁正在澄观的指导下在学练“拈花擒拿手”。突然,“般若堂”执事僧净初跑了进来,对韦仁、澄观分别合十行礼道:“启禀师叔祖、师伯,刚才知客僧入寺禀告,寺外有位施主求见师叔祖。”
“看来是阿珂出现了!”
第九十六回嫡仙临凡师师楼:/cms/book_295_2040392.html
/cms/book_295_2040392.html
第九十五回 入佛门借机修炼在线阅读
第九十五回 入佛门借机修炼
第九十五回 入佛门借机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