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文豪 作者:木兰竹
第27节
☆、第65章
内阁主要负责六部递来的奏折的批阅。
在皇帝不管事的时候,奏折先经过内阁,皇帝只需要在阁老批阅过的奏折上画圈圈。
当皇帝要管事的时候,奏折先到皇帝那,皇帝再让内侍把奏折给内阁,内阁阅过后再给皇帝检查。
文宗在位时其实很苦逼,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就是内阁权力过大,奏折批阅形式为前一种,百官为了让奏折快点通过,齐聚内阁,先问过阁老意见。
那时候武辅也被压制的厉害,文臣首辅基本上一半摄政权。
不过文宗在位后期这状况渐渐改变,除了武官地位还是被压制的有点惨,权力已经渐渐集中。不然洪敏之也不会故意制造一个可以让自己家破人亡的把柄,递到文宗手中,就为了让文宗继续重用他,将权力下放给他。
可惜文宗死得早,他所做的努力成了封庭收拢权力的基石。
在内政一事上,封庭对文宗还是有几分认同的。
现在奏折批阅流程,为奏折先到皇帝手中,由太监当着皇帝的面计数之后,再发给内阁。内阁官吏对奏折初步审阅,提炼大纲,把主要内容写成提要,然后交给阁老。如果有错别字和忘记避讳,奏折将被打回去,让其重新撰写。因为这是对皇帝的不尊重。
阁老会对奏折进行批阅,然后呈给皇帝,皇帝看过内容提要和阁老批阅之后,觉得不用更改就写已阅,若有补充说明就写上,然后分发下去。
如果皇帝和阁老意见不同,就会招来阁老和内阁学士,来个内部讨论会议,如果阁老不能说服皇帝,皇帝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思做。
余柏林在刚知道自己的工作时,对自己曾经赞同群嘲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而感到羞愧。他的工作不就是做阅读理解吗?
分段写段意写主要内容写中心思想提炼大纲,这不是阅读理解是什么?
好吧,没有分析情感和表现手法……
余柏林等官吏所做的事情很繁琐,就是个体力活。但对于六部九卿而言,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只要是人工操作,总是有可以人为左右的地方。
不只是这些官吏关系奏折初步审阅,可以在职责允许范围之内做手脚,让六部九卿多跑几趟,拉低办事效率。而且他们经手许多奏折,又在内阁消息灵通,可以为六部九卿提供许多内部消息。所以只要进了内阁,余柏林等人就是被六部九卿讨好的对象,冰敬炭敬什么拿到手软。
封庭登基之后,这些行贿之风稍稍收敛一点。但只要单笔数目不大,又没泄露重要消息,基本属于官场潜规则,皇帝和阁老都不会特意查这些。
若谁太过贪心,金刀卫可不是吃素的。
余柏林自进入内阁之后,家中帖子就没断过。
五谷丰登是纹银五两,十年寒窗是纹银十两,海纳百川是纹银百两,余柏林还看到一个“孟津伐纣”,八百诸侯孟津伐纣,那可是纹银八百两。
余柏林吓了一跳,忙看是谁,原来是一被弹劾解职回京的外官。大概是为了打听他被弹劾一事。
“这赚钱可真快。”封蔚帮着余柏林整理帖子,看着那些银票,乐呵呵道,“不过你们文官也真酸,连个孝敬都要弄得文绉绉的。”
余柏林点了一下,对封蔚道:“凡是十两以上的帮我挑出来,犯过事的也帮我挑出来。剩下的我再慢慢挑。”
封蔚一边任劳任怨的给余柏林打下手,一边道:“这么多银子就送回去了?真心疼。”
“你名下那些产业赚的钱还不够你花销吗?你去宫里哭一场,想必陛下会补贴你的。”余柏林知道封蔚在开玩笑。封蔚可是一两银子都不收的。
但他不能。水至清则无鱼。他若是一两银子都不收,太过清廉,就是不跟着官场潜规则走,会被人忌惮针对。
不过收多了就是一条罪名,所以十两银子是分界线。
封蔚挑出大半之后,余柏林手中还有一小堆帖子,零零散散加起来,也有近千两银子。
即使皇帝勤奋,内阁权力收敛,内阁官吏还是很吃香的。
刚才初步分这些帖子挺轻松,接下来就得细细看了。若是敏感部门官员的不收,若是明显不是余柏林一个派系的不收,收下的,只有普通应酬类的。
余柏林又挑了小半出去。
余柏林见冰敬还是挺多的,又筛选了一遍,最后留下的冰敬总额只有三百来两,全是不能得罪的人。
这年头,不收人家孝敬也是得罪了。
退回的这些孝敬,余柏林都一一写了亲笔信,大意是我不收礼,大家别送了,以后也别送了。
最后忙完这件事后,余柏林手都有些软了。
不过也是这一次会这么麻烦。余柏林刚进内阁,这是第一次收到孝敬,大家不知道余柏林脾性,统统送礼试探。他这次一退回,别人就知道余柏林意思了,除非病急乱投医之人,其余人下次送礼就会按照余柏林的意思来送。帖子就会少许多。
封蔚笑话余柏林,收个礼都这么累。余柏林白了他一眼。
这可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要有封蔚这么硬的背景,也全挡回去。他本来就不缺这点钱。
不过许多京官都指望着这点孝敬过活了。官吏的俸禄其实不高的。不然皇帝也不会默许。
封庭一次到余柏林家中赏风景喝酒时,听闻这件事,笑道:“每次就收那么点银子,你也不怕别人在背后说你太过清廉不合群。朕金口玉言,准你一月收两千两。”
余柏林无语。奉旨受贿吗?是不是还要分陛下您一半呢?
最终余柏林表示他抗旨不遵。成皇后在一旁笑得直不起腰。
封庭感到很没有面子,讪讪道:“让你收钱你都不收,你知道两千两银子能做多少事吗?”
余柏林面无表情道:“微臣还是有几分商业头脑的。陛下要是担心微臣缺银子,下次出海的船多给微臣留一艘吧,微臣保准赚的盆满钵满。”
说到海运,封庭被转移了注意力,开始跟余柏林细细说海外贸易(zoi)之事。
这奉旨贸易(zoi)才往返一次,封庭的内库就增加了一半。当封庭看到赚回来的金银珠宝时,眼睛都快被闪瞎了。
贸易所赚东西,全按照余柏林所说,换成金银再入库。金子做成金砖,银子制造成官银。封庭瞬间有钱了。
余柏林也分到一层利,再加上冯努将自己所得利给了余柏林一半,余柏林现在也很有钱。比不过世家望族的积累,至少自己可以挥霍一辈子。
冯努分给余柏林的金银,余柏林全给苗苗存了起来,并且登记造册。冯努知道之后明言不需要,他所有的东西都是留给苗苗的。
余柏林笑道:“苗苗是我唯一晚辈了,我独自在官场,未来说不准好坏。至少金银这类东西,要给苗苗存一点。”
冯努想到余柏林身体,叹口气,接受了余柏林的好意。可惜他家也只有苗苗这一根独苗。
封庭给封蔚分了很多好东西。钱太多了,在封蔚眼中就只有数字了。于是封蔚在一次朝会说赈灾之事时,直接说将未来十年俸禄捐掉。
也就是说,接下来十年,他不要亲王的俸禄了,自己养自己。
而且他还强调,这十年皇帝给他所有金银方面的赏赐,他全部会捐出去。
德王这种和周围格格不入的圣人行为,遭到朝野上下、包括所有宗室的仇视。
你特么这么做,要我怎么做?
还好有皇帝陛下给他擦屁股,说准了德王的好意,但是其他所有臣子都不准这么做。现在朕的国库还丰裕着,不需要大家如此牺牲。
有了皇帝陛下这句话,臣子和宗室们也纷纷哭喊着要捐俸禄,无一例外被皇帝陛下驳回来了。
大家放心了,看来只是德王单方面抽风,不是逼着大家捐款啊。
下朝之后,封庭就把封蔚留下来,揍了封蔚一顿。
封庭的武力值不比封蔚,但封庭揍封蔚,封蔚不但不会还手,连跑都不会跑的。这就是家长的威严。
封庭下手不重,就是把封蔚手掌打肿了。
余柏林看着眼圈红彤彤的卖惨的封蔚,实在是无话可说。
这么大的人了,还要被跪着打手掌,实在是有些可怜。他能说还好只是打手板心,而不是皇帝陛下亲自打屁股吗?
那才叫丢人。
封蔚挨打、还是被皇帝陛下亲自打的事很快就传了出去,封蔚还得了几日假,直到手掌消肿才去上班。
文武百官和宗室们终于彻底放心了。原来德王殿下果然是抽风了,连皇帝陛下都怒了。皇帝陛下之所以准了德王的请求,大概也是给他教训吧。
反正德王又饿不死。别说德王手下产业的收益,就说那明面上赏赐没了,皇帝陛下不知道私下补贴吗?
不过德王的仁德名声倒是传出去了。让他在民间有了不少赞誉。
这也让一些人再次以为抓到德王小辫子,开始跳着脚给封蔚上眼药,说封蔚居心不良,就差没明摆着说封蔚想要拉拢民心造反了。
封庭:统统摁死。
封蔚又被他哥打了一顿手板心,还被余柏林狠狠训斥了一顿。
封蔚在余柏林的监督下,写了万字检讨给他哥。他说他本来是看着封庭为灾民的事忧心,想为他哥分忧的。没想到分忧不成,反增麻烦。
封庭看着封蔚检讨,哭笑不得。
“琪芳,你说澈之这孩子,是不是长不大啊?”封庭道。
成皇后给小宝喂完最后一口芙蓉蛋之后,抬头微笑道:“还不是陛下太宠着他了,他就懒得长大了。”
封庭想了想,道:“或许吧。不过虽然这事很是幼稚,但澈之又误打误撞立功了。”
成皇后笑了笑,没接话。封庭虽然不忌讳在他面前提朝政之事,但成皇后从来不主动问,也不主动接话。
成为帝后之后,他二人相处毕竟不能再和往常一样。封庭还愿意和以前一样对待她,是封庭对她的爱重。而她恪守皇后本分,主动划分界限,是她对封庭的体贴。
两人能保持和入宫之前一样亲密的感情,如今后宫之中虽有其他嫔妃,但都只是摆设。成皇后过着连宫外女子都敢梦不敢想的一双人的生活。这是两人共同的努力。
封庭所说封蔚误导误撞立了功劳,乃是因为这次碰巧想用赈灾之事给皇帝试压,想要阻碍干涉新政。
洪敏之所推行新政虽然没有触及世族根本利益,但豪门大族的利益是肯定触及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把乖乖到嘴的银子吐出来。所以阻碍肯定是有的。
地方望族和朝中豪门勾结,想要利用赈灾之事向洪敏之和皇帝陛下发难可想而知。
但封蔚无意间做出这么一件“幼稚行为”,让还未达成联盟,只是有初步意向的豪门望族,误以为皇帝陛下已经提前得知他们的打算,若是赈灾不给力,就用封蔚这件事,逼他们“捐款”,让他们偷鸡不成蚀把米,所以还未结成的联盟立刻解散,大家都老老实实的赈灾了。
金刀卫把这消息递上来之事,封庭又好气又好笑又自豪。气愤自然是这群人为了自身利益,不顾黎民百姓安危;好笑是封蔚误打误撞给他解决了很大的麻烦;自豪是封蔚已经不只是第一次“误打误撞”。
所以他果然把封蔚的封号取错了,该变成“福王”或者“瑞王”吗?
不过自从余柏林无意间说蜀地进贡来的黑眼圈大熊是祥瑞之兽后,封蔚就对什么“福王”“瑞王”更加抵触了。
溺爱弟弟的好哥哥也只能想一想了。
罢了,德王就德王吧。朕的弟弟也是当得起“德”字封号的。封庭美滋滋的想着。
他本来想私下赏赐封蔚,给余柏林说起这事时,被余柏林劝阻了。
“陛下不怕殿下更加变本加厉吗?”余柏林委婉道。陛下你就不担心封蔚这二货更加随心所欲不动脑子吗?就算有你护着,假如封蔚放飞自己放飞脱了怎么办?
封庭一想,的确,他弟弟也该长大了。反正这种事就算没有提前化解,他也能应对,还是弟弟的安危最重要,不能太放飞了。
所以封庭便瞒下了此事。封蔚只知道有群人想借赈灾之事使坏,后来被他哥提前化解了。不知道化解的原因是自己抽风误打误撞。
余柏林松口气。被皇帝陛下这么纵容下去,封蔚真不会吸取教训了。还好皇帝陛下虽然是溺爱孩子的家长,好歹也能听进人劝。
于是余柏林借这事,对封蔚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导。现在有他给封蔚出谋划策,但他逐渐忙碌,分出的心思也会越来越少,更别说随着年龄增长,皇帝陛下将给封蔚派更多更重要的事,封蔚不学着深思远虑,怎么行?
封蔚虚心听教,后来倒真是收敛许多。看着瞬间(表面)成熟的弟弟,封庭热泪盈眶,拉着余柏林的双手,“贤弟”来“贤弟”去的说了许多感谢的话。
余柏林:……
鸡皮疙瘩都掉了一地,皇帝陛下你够了!还有皇后娘娘,你也抹什么眼泪啊!你们两夫妻是认真的吗!
大宝老气横秋对着余柏林拱手道:“谢谢林照顾王叔。”
小宝跟在大宝之后奶声奶气模仿道:“谢谢林!照顾王叔!”
余柏林按了按眉角,趁着帝后二人不注意,狠狠的掐了掐大宝和小宝软乎乎的脸颊。
小宝扑到余柏林怀里假哭耍赖,大宝则一脸委屈茫然的捧着脸颊,双眼泪汪汪的瞅着余柏林。
余柏林被瞅得莫名有些愧疚,忙把大宝揽过来揉了揉。
说起来,因为轮值内阁之后更忙碌,大宝随着年岁增长,功课也繁重起来,余柏林已经好久没好好揉搓大宝了。
大宝被揉的一脸满足。帝后看着好笑,又觉儿子最近也累了,便准许大宝在余柏林休沐之时,都可以出宫去余柏林家住一日。
封庭最开始本来打算让余柏林先在东宫任职,后来余柏林轮值内阁,比在东宫学的东西更多,便打消了这想法。
现在他又开始思考这件事。
余柏林既然有了轮值内阁的经历,那么不“借调”东宫,而是在东宫正式任职,也是够格了吧?只要再让余柏林做出点事实,立点功劳。
....................................
封庭正想着,机会就来了。
如今晖朝作风又强硬起来,那群名为“属国”写作“墙头草”的国家又来做名为“朝贡”写作“打秋风”之事了。
在得知这群人来之时,封庭已经和内阁统一意见,把那些说“万国来朝要隆重接待显我大国之风”的臣子都骂了一遍。
这次三位阁老,不,六位阁老都是站在统一战线。
你家仆人带着家属来拜见你,你是不是要摆最好的酒席请人家坐上座,收人家一车瓜果返人家一车金银啊?如果你说是,那么……你来接待吧。用你的钱,国库的钱要用到晖朝国民身上。
被六位阁老同时鄙视,没有哪个官员敢再跳出来说什么“大国风范”。
文宗时期就是听这群傻逼的话,弄得边疆疲软,这群墙头草,好一点只是冷眼旁观,坏一点就跟着浑水摸鱼了。晖朝现在腾出手,没揍他们算是脾气好了,还当做上宾接待。得人家几只所谓“珍兽”几块毛皮几根草药,就送金银巾帛?
封庭:呵呵。
在定下基调之后,封庭就在考虑,要派出什么人主导这事。最好对这些国家都很熟悉,而且内在够黑够狠不说,表面上还要给人以很和善很讲理的感觉。
封庭召开了几次小会议,和内阁学士与六部尚书们商议了好久,在鸿胪寺官吏中挨个儿扒拉人,终于凑出一个勉强看得顺眼的接待团。
但按照惯例,翰林院还得出人接待。虽然基调是要让他们这群打秋风的墙头草点颜色瞧瞧,但表面上还是要显示出咱们晖朝很重视你们的。
翰林官都是“储备内阁”,代表内阁学士。内阁学士地位太高不可能出面接待,所以就由翰林官出面接待。
于是他们继续开会,又要从翰林院扒拉人出来。
封庭突然想到,哎哟,要说合适人选,长青不就是嘛!长青不但对周围小国家,连海外国家地理风俗都知之甚深。
“陛下,余编纂虽然才华毋庸置疑,但对属国之事……”王海泉质疑道。
他作为余柏林座师,质疑这件事显得最为公正。
封庭笑道:“王爱卿不用担心,朕自然是了解余编纂,才会如此说。”
众位大臣互相交换了一个明了的眼神。好吧,这下子可以确定余编纂和皇帝陛下的确相交于微末了。余编纂这是要开始起飞了呢。
“既然陛下了解,那微臣自然无异议。”洪敏之道,“余编纂对政事了解透彻,又世事通透,能言善辩,应能胜任此事。”
众臣子纷纷侧目。这评价很高啊。王阁老对余柏林极力推举理所当然,但余柏林什么时候搭上洪首辅这根线了?他们可没听说过两人有任何来往?只有余柏林在初次入阁拜见时,洪敏之留了余柏林很久而已。
难道是洪首辅真的爱惜余柏林才华缘故?
看着洪敏之一脸正直,连王海泉和何清都信了洪敏之只是爱才而已了。
洪敏之的确爱余柏林才华,但此次极力推举余柏林,却也是还他人情。
洪敏之毕竟是首辅,消息灵通。很快就得知太子书房也挂有和自己书房所挂同样两句话。后他打听,原来是余柏林在入阁当日写下这两句话,被德王拿走,又被皇帝陛下看到,要来送给太子。
虽然余柏林只是无意为之,但他的话触动了皇帝陛下,让皇帝陛下第一次明确作出承诺。
洪敏之自然要还这一份情。
作者有话要说:
☆、第66章
皇帝陛下召集重臣开小会的时候,余柏林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正在愉快的和同僚们用工作餐中。
六部九卿每日递的帖子堆在一起看着很多,分摊到内阁每个书吏以及轮值的翰林手中,也就那么一丁点。余柏林可是经过科举洗礼的人,每天阅读那么几万字,做一下大纲归纳,轻而易举。
帖子都是一大早就递上来了,若是加急的,会直接呈给皇帝,也就不经过余柏林等人之手了。因此速度快的人,半日就做完了,下午就闲着看书喝茶和同僚唠唠嗑。
余柏林速度很快,除前几日不太明白这工作具体需要做到何种程度,悉心向同僚请教,阅读速度慢了些。后来,他都能在半日内完成。
剩下的时间,余柏林年纪轻,长得好,嘴上甜,很快就在这一群平均年龄四十左右的大叔中得到了较高评价,和众人混熟了。
内阁书吏表示,这么接地气的翰林很罕见啊,还是个状元郎,六元及第的!
非翰林出身的书吏和翰林之间没什么竞争,若不是有其他派系原因,没有利益冲突。书吏们对翰林大多很客气。
至于翰林出身的人,文人之间,总是要给几分面子的。
余柏林很快就就混得如鱼得水,和同日轮值的许昌阁形成鲜明对比。
内阁中官吏都是群人精,看人很准,许昌阁那些小心思在他们眼中无所遁形。翰林再清贵,内阁中的翰林又不缺。不过就算心里看不上,这些人精们表面上对许昌阁还是客客气气的。
内阁的工作餐是小厨房提供,小厨房的厨师是由阁老请来,可想这伙食有多么好,都比得上外面普通酒楼了。
不仅味道好,菜的种类也多,分摊下来,几乎一人一菜,再加一道甜点水果,一道汤。内阁的官吏们都吃得一脸满足。
原本这饭菜是由光禄寺提供,后来大家都嫌弃光禄寺做的饭菜难吃,便自己开了小厨房,光禄寺将伙食费折成银钱,让内阁自己请厨子。
虽然说是食不言寝不语,但华国从古至今谈感情都喜欢在饭桌子上,只要将饭菜酒水咽下再说话,就不算失礼。官场规矩大,翰林们单坐一桌,他们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学问,聊着时政,正好说道属国来贺之事。
许昌阁笑道:“小国慕我泱泱大国礼仪,我国当隆重相迎,显我大国国威。”
另一翰林崔子伦反驳道:“不就是一属国,不过仆人尔,哪有主人隆重接待仆人的说法。”
许昌阁听到别人驳斥他,脸上有些不好看,对着余柏林道:“余修纂如何看待?想来余编纂是赞同扬我国威的。”
余柏林筷子停在半空中僵了僵,你们两争吵,干嘛把我扯上?让我安静吃会儿饭成吗?
余柏林将筷子搁在碗沿上,微笑道:“我大国国威自然是要扬的。边疆将士浴血奋战,想必已经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不然他们也不会又舔着脸皮来朝贡。”
余柏林这话,看似赞同了许昌阁,仔细一听,却和崔子伦一个意思,都觉得这群人不值得隆重对待。
许昌阁似笑非笑道:“余编纂还真圆滑。”
余柏林微笑。这人又来找茬是不是?对读书人而言,说圆滑,可不是一个好修辞。
余柏林道:“过奖过奖,在下还差得远。”
虽然知道这不是好话,但我就当好话受了。
其余几位翰林端茶杯的端茶杯,握拳假装咳嗽的假装咳嗽,纷纷掩饰住嘴边的笑意。
看着许昌阁天天撩余柏林,余柏林总是面带微笑四两拨千斤的将人顶回去,还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崔子伦本就对许昌阁在他们两人辩论的时候,又把炮火转向其他人而心生不喜。这是不把他放在眼里吗?现在看着许昌阁吃瘪,他忍不住轻笑出了声。
许昌阁听见崔子伦的笑声,对崔子伦丢了个嫌弃的眼神,好像在鄙视崔子伦不知礼一样。
崔子伦回了许昌阁一个挑衅的眼神。
许昌阁冷笑一声,心中将崔子伦记住了。若他升入内阁,定要让这人好看。
若崔子伦知许昌阁心中所想,恐怕就不是轻笑两声,而是大笑三声了。就许昌阁这副德行,就算何次辅再想提拔,也提拔不起来。
现在何家余威仍在,投靠何次辅的人很多,何次辅何苦去非扶一个扶不起的烂泥上墙?
见崔子伦替自己吸引了火力,余柏林自在的继续挑菜吃饭。
午后,余柏林无事,又思及属国之事,便去书库借了些来朝的属国的书籍,待午后小憩一会儿之后,便随手翻看。
内阁原本是藏书的地方,现在改为政务机要,书库还是留着的,可供内阁官吏翰林借阅,只是不能带走。最近属国来朝,不少官吏翰林都很好奇,借书的人不少。
待下午回去之时,余柏林还想着没看完的书,一进门就被封蔚扑了个正着。
余柏林嫌弃的把封蔚推开,道:“发生什么事了?”
封蔚高兴的把今日小会上所说之事讲述了一遍,道:“已经确定由你代表翰林,随鸿胪寺官员一同接待属国代表。这件事之后,你肯定会升官!”
余柏林听后,心中也很高兴。翰林地位特殊,虽然鸿胪寺官员比余柏林官位高,但他若愿意,鸿胪寺官员当以他为首。这可以算是他入朝为官之后,干的第一件实事。
封蔚不但报喜,还让人搬来了一大堆书,全是关于那些属国的事。
余柏林对那些国家后世之事和地形地貌风俗很了解,对这个时代就稍稍欠缺,之前看书弥补了一些,但封蔚带来的资料十分完备,甚至关系那些属国朝中之事,以及近些年频繁的小动作,和值得注意的家族和官员名称。
这些资料十分重要,算是机密了。不过既然封蔚带回来,就说明是征得了皇帝陛下同意的。
余柏林当即要挑灯夜读,被封蔚制止了。
“这些都是抄录的,不用还回去。你慢慢看就成,不必急这一天。”封蔚道,“你明日还要去内阁当值,被人看到你困顿的样子,又得编些酸话了。反正你事务又不忙,明日带基本去看得了。”
余柏林点头道:“澈之说的是,是我急躁了。”
封蔚笑道:“难得看你急躁,你多急躁几次没关系。”
余柏林叹气。封蔚真是正经不了几秒,立刻打回原形。刚还觉得这人挺成熟挺可靠,瞬间形象就崩了。
不过趁着日光未消,余柏林看书速度又快,还是看了一些书,并做了不少笔记。
第二日他去内阁时,便被人叫到洪敏之面前,听洪敏之说要暂时调他去鸿胪寺,负责属国代表来朝一事。
“你是代表内阁前往,如何行事,想来你心中自有准则,本官不再多说。”洪敏之道。
余柏林忙行礼道谢。
洪敏之又问了余柏林一些属国之事,发现余柏林的确对其较为了解,不了解的只是属国官场高层之事。这也符合余柏林生平。
那些属国地形地貌、风俗民情,都是民间的人有心,就能知道的。洪敏之又知余柏林舅舅冯努为皇商,暗地里行海商之事,余柏林只要留心,大可让冯努搜集消息。
至于官场高层之事,那些算是较为机密之事,普通百姓很难得知。
洪敏之见余柏林所知范围和他推测大概类似,就将提前拟好的书单给余柏林,让他去各衙门书库档案库凭书单调阅,书单上加盖了内阁的章印和他的私印。然后洪敏之便让余柏林提前回家,并且直接等着去鸿胪寺,这几日不必再来内阁,好好准备迎接属国之事。
余柏林便将自己工作交接了一下,回到家开始啃书啃资料。
洪敏之书单上大部分书籍,都是封蔚已经拿回来的。剩下少许,是鸿胪寺档案库才有,需要走程序借阅。
封蔚本想等着他哥下旨,明确此时之后,余柏林可凭旨意直接借阅。在那之前,他扛回来那些书,已经够看。
现在见洪敏之提前给了加盖私印的书单,就不必等着皇帝陛下下旨了。
鸿胪寺也知道这次带队者将是余柏林。现在已经没人再小瞧余柏林年纪小。六元及第自不用说,进翰林院不过短短几月,就凭被于桂洲破格推荐,并且以一篇传世之作,打动圣上和阁老,轮值内阁。
轮值内阁又不过一两月,被圣上直接点名,并被洪首辅极力推荐,担任接待属国使者的重责。
余柏林不及弱冠,这崭露头角的速度如此骇人,足以证明其绝对不是池中之物。
这等年轻人,比那些四五十岁的老臣子还要难缠。
余柏林进鸿胪寺后,虽然旨意还未下发,鸿胪寺卿居然亲自来迎。
鸿胪寺卿乃是正三品,余柏林不过是从六品的翰林院编纂,离正三品差得远。
但余柏林不仅是有“储备内阁”之称的翰林官,还已经轮值内阁,鸿胪寺卿的折子递上去,还得从余柏林等人手中过一遍。皇上和阁老意思是,余柏林办完这件事之后,还要继续在内阁当值。鸿胪寺卿自然对余柏林很是客气。
这次辅佐余柏林的是鸿胪寺右少卿田狄。鸿胪寺右少卿为正四品,也是朝中高官,这次却只是帮余柏林打下手。
鸿胪寺其余官员,只是在余柏林这里混了个眼熟。鸿胪寺本来就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实权部门,少卿之下,居然连和余柏林正经说几句话的机会都没有。余柏林被左右两位少卿全程陪同,受到十分隆重礼遇。
内阁和翰林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
洪敏之给余柏林放假的第二日,边有内侍召余柏林入宫,宣读旨意。
封庭还借此机会,说为了让余柏林在使臣面前更加牛逼哄哄一些,不被看轻,还特意赐白泽服。
白泽服和麒麟服一样,不在文武百官之列,而是有公伯侯等有爵位之人以及驸马。翰林官这一群体十分特殊,待遇很高,其常服可以不限品阶。余柏林这种从六品的修纂,平时可以穿三品文官常服。赏赐更是随心所欲。
虽说翰林常被破格赐服,但那是指翰林这个群体。就单个人而言,赐服当然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穿着白泽服去接待属国使者,那使者一看,就知道来迎之人为皇帝亲信,脸上谄媚笑容都要多几分。
听闻洪敏之给余柏林放假,让其在家仔细读书读资料之后,封庭十分高兴,决定物尽其用,跟陈曦说了一声,太子这几日放假,跟着余柏林学习属国之事。于是余柏林回家之事,不仅带回来白泽服和圣旨,还牵着两小孩。
一听可以在余柏林家住好几日,大宝小宝兴奋不已。三人在马车上挤作一团,黏黏糊糊,抱抱蹭蹭就没停过。
京卫营该训练的都依照计划训练着,封蔚也闲着,余柏林放假在家,他也自己给自己放了假。看见大宝小宝来了,很高兴的将小宝拎走,带着他和苗苗去给他们讲我朝收拾属国的打仗故事。余柏林则领着大宝来到书房,和他一起看那一堆资料。
大宝作为太子,对这些属国多一些了解,不是坏事。
说是看,其实是余柏林一边看一边给大宝讲。书中和资料中纯粹记录,写得枯燥无味,余柏林讲出来,就成了生动的故事。
大宝开始还要自己翻一下,后来就直接趴余柏林怀里,听他讲了。
看书之后给大宝讲故事,接受大宝星星眼崇拜,余柏林看书的效率也高了许多。他一边整理所看资料写成笔记,一边给大宝讲解为什么自己笔记为什么要这么做,给人讲述一遍,他心中脉络也清晰不少。
大宝虽然听得很高兴,但有些担忧会不会打扰余柏林。
余柏林笑道:“给大宝讲解,我反而记得更深了。大宝要是什么时候看书看得烦躁,也可以将所学讲给小宝听,当小宝的小老师。给别人讲课的过程,也是自己回忆整理的过程。当别人听懂了,自己对知识的了解也就更深了。”
大宝使劲点头,跟小鸡啄米似的:“我跟小宝讲,当小宝老师。”
大宝正愁着,弟弟也要启蒙了,他却有点不信任弟弟的启蒙老师。
他当初遇到的启蒙老师就不好,幸亏后来有林接过他启蒙之时。只是现在林公务繁忙,听父皇说,以后还要为他讲课,恐怕没时间替弟弟启蒙。
现在听余柏林这么一说,大宝豁然开朗。若是启蒙老师教的不好,弟弟听不懂,他可以私下自己教弟弟啊。
大宝有了这个“教导弟弟”的这个目标之后,听课更认真了。
晖朝规定,只上朝时才穿公服。几日之后,余柏林穿着白泽常服,去了鸿胪寺,召集此次一同接待属国使者的官员议事,秀了众人一脸。
田狄看着余柏林身上白泽服,语气略酸:“余编纂真是圣眷隆厚。”
余柏林微笑道:“过奖过奖,承蒙陛下厚爱,下官惭愧惭愧。”
田狄默默咽下一口血。余柏林再这么秀下去,他会忍不住套他麻袋的!
余柏林继续微笑,倒也不再刺激他了。
此次休憩时,余柏林已经定下了接见属国的大致计划。
扬我们大国国威肯定是要扬的,秀我们大国国力肯定是要秀的。只是那种听别人一箩筐好话,就赏赐一堆金银珠宝的事,实在是太傻了,绝对不能做。
不仅是金银珠宝,什么武器工具之类提高国力和生产力的东西一律不给。
余柏林道:“这些东西是不能留下我们的印迹的,只要给他们,他们强大起来,不会让他们记得我们的好。每次将武器赐给他们,他们仿造了之后,哪次不是反砍我们一刀?”
鸿胪寺此次被点去接待的官员都不是迂腐之人。他们一听就明白了。
田狄道:“那我们要赏赐什么?”
余柏林道:“我们自然要给他们最能显示我们泱泱礼仪之邦的东西。”
比如四书五经,比如诗词歌赋,比如各种乐器。
金银珠宝什么的太俗了,咱们直接上升到精神层面吧。
田狄等人看余柏林,跟看大魔头一样。
田狄干咳一声,道:“听闻余修纂殿试所做策问之一,就是此内容?”
余柏林微笑道:“陛下正是因为那篇策问,才点了下官负责此事。”
田狄等人一脸“你真是黑!”的表情,心里跃跃欲试。
鸿胪寺平时没什么事做,等到有事做的时候,又要对那些他们看不上的蛮夷做所谓礼遇之事,看着他们送来几只野兽几根草药几匹粗布,就一车一车金银巾帛瓷器拉回去,十分肉疼。
特别是文宗好脸面,每次属国来朝,都是大笔赏赐。
像余柏林所说这样“礼遇”,虽然觉得有点太黑,但是他们心里舒爽啊。
早就看那些人不顺眼了!
余柏林只是抛砖引玉,这群经常和夷人打交道的官吏一个比一个精,只是没人开拓他们的思路罢了。
余柏林起头之后,他们的损主意一个接着一个往外冒,力求做到不但要让属国使者心里不舒服,占不到便宜,还要让这群土包子感叹咱们大晖朝就是繁荣强盛,礼仪之邦。
余柏林听他们讨论得十分热烈,适时的提意见,道咱们不仅要“欢迎”他们,还要显示出对他们很了解,每一寸国土都很了解。为此,他特别写了一些关于那些地方地貌特征,风俗民情,甚至特产之类。大家在和使臣们聊天时,可以时不时的带出一句。
比如我们这个人造园林的湖光山色漂亮吗?比起你们那里著名的xx湖如何?听闻你们xx湖特产xx鱼,外面吃不到啊。可是我觉得和我们晖朝的鱼的味道也差不了多少。对了,听说你们的xx湖还有什么传说?
田狄等人看余柏林的眼神,再次跟看大魔头一样。
要是我们表现得对他们一草一木都很熟悉,这群使臣还不得吓死?
损!太损了!高!实在是高!
于是他们再次结合余柏林提议,继续补充完善。
余柏林和鸿胪寺中官员摩拳擦掌,历经三天激烈讨论,终于在好几个官员付出了黑眼圈的代价之后,定下了此次章程,并且由余柏林亲自提笔总结书写,递交给皇帝陛下。
田狄摸了摸自己嘴角乌青,道:“长青啊,你怎么连身手都这么厉害。”
余柏林道:“朝宗兄,小弟家境贫寒,所以练就了点保命的功夫而已。”
田狄捂着自己嘴角乌青的地方,眼神哀怨:“你真的是文臣吗?”
你一定是文臣中的叛徒!
余柏林慢悠悠道:“听闻朝宗兄擅骑射,家传刀法更是闻名。”
你还好意思说我?至少我没什么家传刀法。
田狄更加幽怨了。是啊,他从小习武都打不过余柏林,余柏林一定是文臣中的叛徒。
在鸿胪寺打遍诸位同僚无敌手的田狄第一次遭遇败绩,连他的上司大理寺卿都乐呵呵的围观了一下,实在是让田狄十分吐血。
余柏林接手此事之后,有资格直接向皇帝陛下递帖子。
不过他还没进宫呢,封庭听说他们鸿胪寺这一个像一潭死水一样的、一点都没有晖朝文臣普遍特性的部门,居然讨论的十分激烈,特意出宫围观,看余柏林是不是有吃亏。
听说田狄还不在鸿胪寺的时候,和同僚“讨论”可从未吃过亏。
封庭喝着余柏林亲自酿造的自己都舍不得多喝的葡萄酒,叼着封蔚藏起来的一天就只准自己吃一根的红薯条,看着余柏林那如同一本书似的折子,拍着桌子道:“有意思。”
余柏林和封蔚都死鱼眼看着皇帝陛下。
作者有话要说:
☆、第67章
余柏林酿造的葡萄酒,可不是普通的、喝起来跟葡萄汁似的葡萄酒。
他有一次任务,潜伏进一个葡萄酒庄当小工,学了这门手艺。他酿造的是干葡萄酒。
所谓干葡萄酒,是需要将葡萄酒中的糖分,基本转化为酒精。其口感醇厚柔和,入口微酸,回味略苦涩。被称为酒中贵族。
干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可比家中自酿葡萄酒麻烦多了,余柏林也是背靠着王府,才敢这么折腾。
封庭专门有一个葡萄果园,当年葡萄全给余柏林酿酒练手了。其成品,可不过十桶。
而封庭所喝的,还不是普通的葡萄酒,而是只有一桶的白葡萄酒。
倒不是干白葡萄酒比干红葡萄酒难得,而是封蔚葡萄园中浅色葡萄种植较少。余柏林是练手熟练之后,才拿浅色葡萄酿造的白葡萄酒,最终成品也只有一桶。
干白葡萄酒比干红葡萄酒口感略清澈,酸味更重,回味几乎没有苦涩,更适合佐餐。也是余柏林非常喜爱的味道。
余柏林早早的送了酿好的干红葡萄酒给宫中,自己悄悄把白葡萄酒藏了起来。
结果被皇帝陛下翻出来了。
绝对有谁告密!(郑牧打了个喷嚏。)
而封蔚偷偷存下来的红薯干更心酸。
余柏林好歹还有红葡萄酒可以喝。若是皇帝陛下高兴,送来葡萄他还能继续酿酒。
可红薯自从决定推广之后,皇帝陛下原本答应封蔚可以让他敞开吃的红薯全部打了水漂。无论是皇庄还是封蔚庄子上以及余柏林田庄中所有红薯都被留成了种子。封蔚好不容易才悄悄截留下来一小堆。
除了常规的红薯菜式红薯饭之外,最好最甜的红薯,被他做成了红薯干。
表面抹上细盐,在烈日下暴晒后,美味得到极大浓缩提纯的红薯干。
刚开始红薯干还挺多的。但这小零食,一吃起来嘴上就停不下来啊。一不小心,就只剩下一小点了。
封蔚板着指头数了数,还成,一天一根磨磨牙,还能支撑到下一批红薯收成。
结果被皇帝陛下翻出来了。
绝对有谁告密!(郑牧打了个喷嚏。)
第27节
恋耽美
第27节
☆、第65章
内阁主要负责六部递来的奏折的批阅。
在皇帝不管事的时候,奏折先经过内阁,皇帝只需要在阁老批阅过的奏折上画圈圈。
当皇帝要管事的时候,奏折先到皇帝那,皇帝再让内侍把奏折给内阁,内阁阅过后再给皇帝检查。
文宗在位时其实很苦逼,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就是内阁权力过大,奏折批阅形式为前一种,百官为了让奏折快点通过,齐聚内阁,先问过阁老意见。
那时候武辅也被压制的厉害,文臣首辅基本上一半摄政权。
不过文宗在位后期这状况渐渐改变,除了武官地位还是被压制的有点惨,权力已经渐渐集中。不然洪敏之也不会故意制造一个可以让自己家破人亡的把柄,递到文宗手中,就为了让文宗继续重用他,将权力下放给他。
可惜文宗死得早,他所做的努力成了封庭收拢权力的基石。
在内政一事上,封庭对文宗还是有几分认同的。
现在奏折批阅流程,为奏折先到皇帝手中,由太监当着皇帝的面计数之后,再发给内阁。内阁官吏对奏折初步审阅,提炼大纲,把主要内容写成提要,然后交给阁老。如果有错别字和忘记避讳,奏折将被打回去,让其重新撰写。因为这是对皇帝的不尊重。
阁老会对奏折进行批阅,然后呈给皇帝,皇帝看过内容提要和阁老批阅之后,觉得不用更改就写已阅,若有补充说明就写上,然后分发下去。
如果皇帝和阁老意见不同,就会招来阁老和内阁学士,来个内部讨论会议,如果阁老不能说服皇帝,皇帝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思做。
余柏林在刚知道自己的工作时,对自己曾经赞同群嘲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而感到羞愧。他的工作不就是做阅读理解吗?
分段写段意写主要内容写中心思想提炼大纲,这不是阅读理解是什么?
好吧,没有分析情感和表现手法……
余柏林等官吏所做的事情很繁琐,就是个体力活。但对于六部九卿而言,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只要是人工操作,总是有可以人为左右的地方。
不只是这些官吏关系奏折初步审阅,可以在职责允许范围之内做手脚,让六部九卿多跑几趟,拉低办事效率。而且他们经手许多奏折,又在内阁消息灵通,可以为六部九卿提供许多内部消息。所以只要进了内阁,余柏林等人就是被六部九卿讨好的对象,冰敬炭敬什么拿到手软。
封庭登基之后,这些行贿之风稍稍收敛一点。但只要单笔数目不大,又没泄露重要消息,基本属于官场潜规则,皇帝和阁老都不会特意查这些。
若谁太过贪心,金刀卫可不是吃素的。
余柏林自进入内阁之后,家中帖子就没断过。
五谷丰登是纹银五两,十年寒窗是纹银十两,海纳百川是纹银百两,余柏林还看到一个“孟津伐纣”,八百诸侯孟津伐纣,那可是纹银八百两。
余柏林吓了一跳,忙看是谁,原来是一被弹劾解职回京的外官。大概是为了打听他被弹劾一事。
“这赚钱可真快。”封蔚帮着余柏林整理帖子,看着那些银票,乐呵呵道,“不过你们文官也真酸,连个孝敬都要弄得文绉绉的。”
余柏林点了一下,对封蔚道:“凡是十两以上的帮我挑出来,犯过事的也帮我挑出来。剩下的我再慢慢挑。”
封蔚一边任劳任怨的给余柏林打下手,一边道:“这么多银子就送回去了?真心疼。”
“你名下那些产业赚的钱还不够你花销吗?你去宫里哭一场,想必陛下会补贴你的。”余柏林知道封蔚在开玩笑。封蔚可是一两银子都不收的。
但他不能。水至清则无鱼。他若是一两银子都不收,太过清廉,就是不跟着官场潜规则走,会被人忌惮针对。
不过收多了就是一条罪名,所以十两银子是分界线。
封蔚挑出大半之后,余柏林手中还有一小堆帖子,零零散散加起来,也有近千两银子。
即使皇帝勤奋,内阁权力收敛,内阁官吏还是很吃香的。
刚才初步分这些帖子挺轻松,接下来就得细细看了。若是敏感部门官员的不收,若是明显不是余柏林一个派系的不收,收下的,只有普通应酬类的。
余柏林又挑了小半出去。
余柏林见冰敬还是挺多的,又筛选了一遍,最后留下的冰敬总额只有三百来两,全是不能得罪的人。
这年头,不收人家孝敬也是得罪了。
退回的这些孝敬,余柏林都一一写了亲笔信,大意是我不收礼,大家别送了,以后也别送了。
最后忙完这件事后,余柏林手都有些软了。
不过也是这一次会这么麻烦。余柏林刚进内阁,这是第一次收到孝敬,大家不知道余柏林脾性,统统送礼试探。他这次一退回,别人就知道余柏林意思了,除非病急乱投医之人,其余人下次送礼就会按照余柏林的意思来送。帖子就会少许多。
封蔚笑话余柏林,收个礼都这么累。余柏林白了他一眼。
这可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要有封蔚这么硬的背景,也全挡回去。他本来就不缺这点钱。
不过许多京官都指望着这点孝敬过活了。官吏的俸禄其实不高的。不然皇帝也不会默许。
封庭一次到余柏林家中赏风景喝酒时,听闻这件事,笑道:“每次就收那么点银子,你也不怕别人在背后说你太过清廉不合群。朕金口玉言,准你一月收两千两。”
余柏林无语。奉旨受贿吗?是不是还要分陛下您一半呢?
最终余柏林表示他抗旨不遵。成皇后在一旁笑得直不起腰。
封庭感到很没有面子,讪讪道:“让你收钱你都不收,你知道两千两银子能做多少事吗?”
余柏林面无表情道:“微臣还是有几分商业头脑的。陛下要是担心微臣缺银子,下次出海的船多给微臣留一艘吧,微臣保准赚的盆满钵满。”
说到海运,封庭被转移了注意力,开始跟余柏林细细说海外贸易(zoi)之事。
这奉旨贸易(zoi)才往返一次,封庭的内库就增加了一半。当封庭看到赚回来的金银珠宝时,眼睛都快被闪瞎了。
贸易所赚东西,全按照余柏林所说,换成金银再入库。金子做成金砖,银子制造成官银。封庭瞬间有钱了。
余柏林也分到一层利,再加上冯努将自己所得利给了余柏林一半,余柏林现在也很有钱。比不过世家望族的积累,至少自己可以挥霍一辈子。
冯努分给余柏林的金银,余柏林全给苗苗存了起来,并且登记造册。冯努知道之后明言不需要,他所有的东西都是留给苗苗的。
余柏林笑道:“苗苗是我唯一晚辈了,我独自在官场,未来说不准好坏。至少金银这类东西,要给苗苗存一点。”
冯努想到余柏林身体,叹口气,接受了余柏林的好意。可惜他家也只有苗苗这一根独苗。
封庭给封蔚分了很多好东西。钱太多了,在封蔚眼中就只有数字了。于是封蔚在一次朝会说赈灾之事时,直接说将未来十年俸禄捐掉。
也就是说,接下来十年,他不要亲王的俸禄了,自己养自己。
而且他还强调,这十年皇帝给他所有金银方面的赏赐,他全部会捐出去。
德王这种和周围格格不入的圣人行为,遭到朝野上下、包括所有宗室的仇视。
你特么这么做,要我怎么做?
还好有皇帝陛下给他擦屁股,说准了德王的好意,但是其他所有臣子都不准这么做。现在朕的国库还丰裕着,不需要大家如此牺牲。
有了皇帝陛下这句话,臣子和宗室们也纷纷哭喊着要捐俸禄,无一例外被皇帝陛下驳回来了。
大家放心了,看来只是德王单方面抽风,不是逼着大家捐款啊。
下朝之后,封庭就把封蔚留下来,揍了封蔚一顿。
封庭的武力值不比封蔚,但封庭揍封蔚,封蔚不但不会还手,连跑都不会跑的。这就是家长的威严。
封庭下手不重,就是把封蔚手掌打肿了。
余柏林看着眼圈红彤彤的卖惨的封蔚,实在是无话可说。
这么大的人了,还要被跪着打手掌,实在是有些可怜。他能说还好只是打手板心,而不是皇帝陛下亲自打屁股吗?
那才叫丢人。
封蔚挨打、还是被皇帝陛下亲自打的事很快就传了出去,封蔚还得了几日假,直到手掌消肿才去上班。
文武百官和宗室们终于彻底放心了。原来德王殿下果然是抽风了,连皇帝陛下都怒了。皇帝陛下之所以准了德王的请求,大概也是给他教训吧。
反正德王又饿不死。别说德王手下产业的收益,就说那明面上赏赐没了,皇帝陛下不知道私下补贴吗?
不过德王的仁德名声倒是传出去了。让他在民间有了不少赞誉。
这也让一些人再次以为抓到德王小辫子,开始跳着脚给封蔚上眼药,说封蔚居心不良,就差没明摆着说封蔚想要拉拢民心造反了。
封庭:统统摁死。
封蔚又被他哥打了一顿手板心,还被余柏林狠狠训斥了一顿。
封蔚在余柏林的监督下,写了万字检讨给他哥。他说他本来是看着封庭为灾民的事忧心,想为他哥分忧的。没想到分忧不成,反增麻烦。
封庭看着封蔚检讨,哭笑不得。
“琪芳,你说澈之这孩子,是不是长不大啊?”封庭道。
成皇后给小宝喂完最后一口芙蓉蛋之后,抬头微笑道:“还不是陛下太宠着他了,他就懒得长大了。”
封庭想了想,道:“或许吧。不过虽然这事很是幼稚,但澈之又误打误撞立功了。”
成皇后笑了笑,没接话。封庭虽然不忌讳在他面前提朝政之事,但成皇后从来不主动问,也不主动接话。
成为帝后之后,他二人相处毕竟不能再和往常一样。封庭还愿意和以前一样对待她,是封庭对她的爱重。而她恪守皇后本分,主动划分界限,是她对封庭的体贴。
两人能保持和入宫之前一样亲密的感情,如今后宫之中虽有其他嫔妃,但都只是摆设。成皇后过着连宫外女子都敢梦不敢想的一双人的生活。这是两人共同的努力。
封庭所说封蔚误导误撞立了功劳,乃是因为这次碰巧想用赈灾之事给皇帝试压,想要阻碍干涉新政。
洪敏之所推行新政虽然没有触及世族根本利益,但豪门大族的利益是肯定触及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把乖乖到嘴的银子吐出来。所以阻碍肯定是有的。
地方望族和朝中豪门勾结,想要利用赈灾之事向洪敏之和皇帝陛下发难可想而知。
但封蔚无意间做出这么一件“幼稚行为”,让还未达成联盟,只是有初步意向的豪门望族,误以为皇帝陛下已经提前得知他们的打算,若是赈灾不给力,就用封蔚这件事,逼他们“捐款”,让他们偷鸡不成蚀把米,所以还未结成的联盟立刻解散,大家都老老实实的赈灾了。
金刀卫把这消息递上来之事,封庭又好气又好笑又自豪。气愤自然是这群人为了自身利益,不顾黎民百姓安危;好笑是封蔚误打误撞给他解决了很大的麻烦;自豪是封蔚已经不只是第一次“误打误撞”。
所以他果然把封蔚的封号取错了,该变成“福王”或者“瑞王”吗?
不过自从余柏林无意间说蜀地进贡来的黑眼圈大熊是祥瑞之兽后,封蔚就对什么“福王”“瑞王”更加抵触了。
溺爱弟弟的好哥哥也只能想一想了。
罢了,德王就德王吧。朕的弟弟也是当得起“德”字封号的。封庭美滋滋的想着。
他本来想私下赏赐封蔚,给余柏林说起这事时,被余柏林劝阻了。
“陛下不怕殿下更加变本加厉吗?”余柏林委婉道。陛下你就不担心封蔚这二货更加随心所欲不动脑子吗?就算有你护着,假如封蔚放飞自己放飞脱了怎么办?
封庭一想,的确,他弟弟也该长大了。反正这种事就算没有提前化解,他也能应对,还是弟弟的安危最重要,不能太放飞了。
所以封庭便瞒下了此事。封蔚只知道有群人想借赈灾之事使坏,后来被他哥提前化解了。不知道化解的原因是自己抽风误打误撞。
余柏林松口气。被皇帝陛下这么纵容下去,封蔚真不会吸取教训了。还好皇帝陛下虽然是溺爱孩子的家长,好歹也能听进人劝。
于是余柏林借这事,对封蔚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导。现在有他给封蔚出谋划策,但他逐渐忙碌,分出的心思也会越来越少,更别说随着年龄增长,皇帝陛下将给封蔚派更多更重要的事,封蔚不学着深思远虑,怎么行?
封蔚虚心听教,后来倒真是收敛许多。看着瞬间(表面)成熟的弟弟,封庭热泪盈眶,拉着余柏林的双手,“贤弟”来“贤弟”去的说了许多感谢的话。
余柏林:……
鸡皮疙瘩都掉了一地,皇帝陛下你够了!还有皇后娘娘,你也抹什么眼泪啊!你们两夫妻是认真的吗!
大宝老气横秋对着余柏林拱手道:“谢谢林照顾王叔。”
小宝跟在大宝之后奶声奶气模仿道:“谢谢林!照顾王叔!”
余柏林按了按眉角,趁着帝后二人不注意,狠狠的掐了掐大宝和小宝软乎乎的脸颊。
小宝扑到余柏林怀里假哭耍赖,大宝则一脸委屈茫然的捧着脸颊,双眼泪汪汪的瞅着余柏林。
余柏林被瞅得莫名有些愧疚,忙把大宝揽过来揉了揉。
说起来,因为轮值内阁之后更忙碌,大宝随着年岁增长,功课也繁重起来,余柏林已经好久没好好揉搓大宝了。
大宝被揉的一脸满足。帝后看着好笑,又觉儿子最近也累了,便准许大宝在余柏林休沐之时,都可以出宫去余柏林家住一日。
封庭最开始本来打算让余柏林先在东宫任职,后来余柏林轮值内阁,比在东宫学的东西更多,便打消了这想法。
现在他又开始思考这件事。
余柏林既然有了轮值内阁的经历,那么不“借调”东宫,而是在东宫正式任职,也是够格了吧?只要再让余柏林做出点事实,立点功劳。
....................................
封庭正想着,机会就来了。
如今晖朝作风又强硬起来,那群名为“属国”写作“墙头草”的国家又来做名为“朝贡”写作“打秋风”之事了。
在得知这群人来之时,封庭已经和内阁统一意见,把那些说“万国来朝要隆重接待显我大国之风”的臣子都骂了一遍。
这次三位阁老,不,六位阁老都是站在统一战线。
你家仆人带着家属来拜见你,你是不是要摆最好的酒席请人家坐上座,收人家一车瓜果返人家一车金银啊?如果你说是,那么……你来接待吧。用你的钱,国库的钱要用到晖朝国民身上。
被六位阁老同时鄙视,没有哪个官员敢再跳出来说什么“大国风范”。
文宗时期就是听这群傻逼的话,弄得边疆疲软,这群墙头草,好一点只是冷眼旁观,坏一点就跟着浑水摸鱼了。晖朝现在腾出手,没揍他们算是脾气好了,还当做上宾接待。得人家几只所谓“珍兽”几块毛皮几根草药,就送金银巾帛?
封庭:呵呵。
在定下基调之后,封庭就在考虑,要派出什么人主导这事。最好对这些国家都很熟悉,而且内在够黑够狠不说,表面上还要给人以很和善很讲理的感觉。
封庭召开了几次小会议,和内阁学士与六部尚书们商议了好久,在鸿胪寺官吏中挨个儿扒拉人,终于凑出一个勉强看得顺眼的接待团。
但按照惯例,翰林院还得出人接待。虽然基调是要让他们这群打秋风的墙头草点颜色瞧瞧,但表面上还是要显示出咱们晖朝很重视你们的。
翰林官都是“储备内阁”,代表内阁学士。内阁学士地位太高不可能出面接待,所以就由翰林官出面接待。
于是他们继续开会,又要从翰林院扒拉人出来。
封庭突然想到,哎哟,要说合适人选,长青不就是嘛!长青不但对周围小国家,连海外国家地理风俗都知之甚深。
“陛下,余编纂虽然才华毋庸置疑,但对属国之事……”王海泉质疑道。
他作为余柏林座师,质疑这件事显得最为公正。
封庭笑道:“王爱卿不用担心,朕自然是了解余编纂,才会如此说。”
众位大臣互相交换了一个明了的眼神。好吧,这下子可以确定余编纂和皇帝陛下的确相交于微末了。余编纂这是要开始起飞了呢。
“既然陛下了解,那微臣自然无异议。”洪敏之道,“余编纂对政事了解透彻,又世事通透,能言善辩,应能胜任此事。”
众臣子纷纷侧目。这评价很高啊。王阁老对余柏林极力推举理所当然,但余柏林什么时候搭上洪首辅这根线了?他们可没听说过两人有任何来往?只有余柏林在初次入阁拜见时,洪敏之留了余柏林很久而已。
难道是洪首辅真的爱惜余柏林才华缘故?
看着洪敏之一脸正直,连王海泉和何清都信了洪敏之只是爱才而已了。
洪敏之的确爱余柏林才华,但此次极力推举余柏林,却也是还他人情。
洪敏之毕竟是首辅,消息灵通。很快就得知太子书房也挂有和自己书房所挂同样两句话。后他打听,原来是余柏林在入阁当日写下这两句话,被德王拿走,又被皇帝陛下看到,要来送给太子。
虽然余柏林只是无意为之,但他的话触动了皇帝陛下,让皇帝陛下第一次明确作出承诺。
洪敏之自然要还这一份情。
作者有话要说:
☆、第66章
皇帝陛下召集重臣开小会的时候,余柏林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正在愉快的和同僚们用工作餐中。
六部九卿每日递的帖子堆在一起看着很多,分摊到内阁每个书吏以及轮值的翰林手中,也就那么一丁点。余柏林可是经过科举洗礼的人,每天阅读那么几万字,做一下大纲归纳,轻而易举。
帖子都是一大早就递上来了,若是加急的,会直接呈给皇帝,也就不经过余柏林等人之手了。因此速度快的人,半日就做完了,下午就闲着看书喝茶和同僚唠唠嗑。
余柏林速度很快,除前几日不太明白这工作具体需要做到何种程度,悉心向同僚请教,阅读速度慢了些。后来,他都能在半日内完成。
剩下的时间,余柏林年纪轻,长得好,嘴上甜,很快就在这一群平均年龄四十左右的大叔中得到了较高评价,和众人混熟了。
内阁书吏表示,这么接地气的翰林很罕见啊,还是个状元郎,六元及第的!
非翰林出身的书吏和翰林之间没什么竞争,若不是有其他派系原因,没有利益冲突。书吏们对翰林大多很客气。
至于翰林出身的人,文人之间,总是要给几分面子的。
余柏林很快就就混得如鱼得水,和同日轮值的许昌阁形成鲜明对比。
内阁中官吏都是群人精,看人很准,许昌阁那些小心思在他们眼中无所遁形。翰林再清贵,内阁中的翰林又不缺。不过就算心里看不上,这些人精们表面上对许昌阁还是客客气气的。
内阁的工作餐是小厨房提供,小厨房的厨师是由阁老请来,可想这伙食有多么好,都比得上外面普通酒楼了。
不仅味道好,菜的种类也多,分摊下来,几乎一人一菜,再加一道甜点水果,一道汤。内阁的官吏们都吃得一脸满足。
原本这饭菜是由光禄寺提供,后来大家都嫌弃光禄寺做的饭菜难吃,便自己开了小厨房,光禄寺将伙食费折成银钱,让内阁自己请厨子。
虽然说是食不言寝不语,但华国从古至今谈感情都喜欢在饭桌子上,只要将饭菜酒水咽下再说话,就不算失礼。官场规矩大,翰林们单坐一桌,他们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学问,聊着时政,正好说道属国来贺之事。
许昌阁笑道:“小国慕我泱泱大国礼仪,我国当隆重相迎,显我大国国威。”
另一翰林崔子伦反驳道:“不就是一属国,不过仆人尔,哪有主人隆重接待仆人的说法。”
许昌阁听到别人驳斥他,脸上有些不好看,对着余柏林道:“余修纂如何看待?想来余编纂是赞同扬我国威的。”
余柏林筷子停在半空中僵了僵,你们两争吵,干嘛把我扯上?让我安静吃会儿饭成吗?
余柏林将筷子搁在碗沿上,微笑道:“我大国国威自然是要扬的。边疆将士浴血奋战,想必已经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不然他们也不会又舔着脸皮来朝贡。”
余柏林这话,看似赞同了许昌阁,仔细一听,却和崔子伦一个意思,都觉得这群人不值得隆重对待。
许昌阁似笑非笑道:“余编纂还真圆滑。”
余柏林微笑。这人又来找茬是不是?对读书人而言,说圆滑,可不是一个好修辞。
余柏林道:“过奖过奖,在下还差得远。”
虽然知道这不是好话,但我就当好话受了。
其余几位翰林端茶杯的端茶杯,握拳假装咳嗽的假装咳嗽,纷纷掩饰住嘴边的笑意。
看着许昌阁天天撩余柏林,余柏林总是面带微笑四两拨千斤的将人顶回去,还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崔子伦本就对许昌阁在他们两人辩论的时候,又把炮火转向其他人而心生不喜。这是不把他放在眼里吗?现在看着许昌阁吃瘪,他忍不住轻笑出了声。
许昌阁听见崔子伦的笑声,对崔子伦丢了个嫌弃的眼神,好像在鄙视崔子伦不知礼一样。
崔子伦回了许昌阁一个挑衅的眼神。
许昌阁冷笑一声,心中将崔子伦记住了。若他升入内阁,定要让这人好看。
若崔子伦知许昌阁心中所想,恐怕就不是轻笑两声,而是大笑三声了。就许昌阁这副德行,就算何次辅再想提拔,也提拔不起来。
现在何家余威仍在,投靠何次辅的人很多,何次辅何苦去非扶一个扶不起的烂泥上墙?
见崔子伦替自己吸引了火力,余柏林自在的继续挑菜吃饭。
午后,余柏林无事,又思及属国之事,便去书库借了些来朝的属国的书籍,待午后小憩一会儿之后,便随手翻看。
内阁原本是藏书的地方,现在改为政务机要,书库还是留着的,可供内阁官吏翰林借阅,只是不能带走。最近属国来朝,不少官吏翰林都很好奇,借书的人不少。
待下午回去之时,余柏林还想着没看完的书,一进门就被封蔚扑了个正着。
余柏林嫌弃的把封蔚推开,道:“发生什么事了?”
封蔚高兴的把今日小会上所说之事讲述了一遍,道:“已经确定由你代表翰林,随鸿胪寺官员一同接待属国代表。这件事之后,你肯定会升官!”
余柏林听后,心中也很高兴。翰林地位特殊,虽然鸿胪寺官员比余柏林官位高,但他若愿意,鸿胪寺官员当以他为首。这可以算是他入朝为官之后,干的第一件实事。
封蔚不但报喜,还让人搬来了一大堆书,全是关于那些属国的事。
余柏林对那些国家后世之事和地形地貌风俗很了解,对这个时代就稍稍欠缺,之前看书弥补了一些,但封蔚带来的资料十分完备,甚至关系那些属国朝中之事,以及近些年频繁的小动作,和值得注意的家族和官员名称。
这些资料十分重要,算是机密了。不过既然封蔚带回来,就说明是征得了皇帝陛下同意的。
余柏林当即要挑灯夜读,被封蔚制止了。
“这些都是抄录的,不用还回去。你慢慢看就成,不必急这一天。”封蔚道,“你明日还要去内阁当值,被人看到你困顿的样子,又得编些酸话了。反正你事务又不忙,明日带基本去看得了。”
余柏林点头道:“澈之说的是,是我急躁了。”
封蔚笑道:“难得看你急躁,你多急躁几次没关系。”
余柏林叹气。封蔚真是正经不了几秒,立刻打回原形。刚还觉得这人挺成熟挺可靠,瞬间形象就崩了。
不过趁着日光未消,余柏林看书速度又快,还是看了一些书,并做了不少笔记。
第二日他去内阁时,便被人叫到洪敏之面前,听洪敏之说要暂时调他去鸿胪寺,负责属国代表来朝一事。
“你是代表内阁前往,如何行事,想来你心中自有准则,本官不再多说。”洪敏之道。
余柏林忙行礼道谢。
洪敏之又问了余柏林一些属国之事,发现余柏林的确对其较为了解,不了解的只是属国官场高层之事。这也符合余柏林生平。
那些属国地形地貌、风俗民情,都是民间的人有心,就能知道的。洪敏之又知余柏林舅舅冯努为皇商,暗地里行海商之事,余柏林只要留心,大可让冯努搜集消息。
至于官场高层之事,那些算是较为机密之事,普通百姓很难得知。
洪敏之见余柏林所知范围和他推测大概类似,就将提前拟好的书单给余柏林,让他去各衙门书库档案库凭书单调阅,书单上加盖了内阁的章印和他的私印。然后洪敏之便让余柏林提前回家,并且直接等着去鸿胪寺,这几日不必再来内阁,好好准备迎接属国之事。
余柏林便将自己工作交接了一下,回到家开始啃书啃资料。
洪敏之书单上大部分书籍,都是封蔚已经拿回来的。剩下少许,是鸿胪寺档案库才有,需要走程序借阅。
封蔚本想等着他哥下旨,明确此时之后,余柏林可凭旨意直接借阅。在那之前,他扛回来那些书,已经够看。
现在见洪敏之提前给了加盖私印的书单,就不必等着皇帝陛下下旨了。
鸿胪寺也知道这次带队者将是余柏林。现在已经没人再小瞧余柏林年纪小。六元及第自不用说,进翰林院不过短短几月,就凭被于桂洲破格推荐,并且以一篇传世之作,打动圣上和阁老,轮值内阁。
轮值内阁又不过一两月,被圣上直接点名,并被洪首辅极力推荐,担任接待属国使者的重责。
余柏林不及弱冠,这崭露头角的速度如此骇人,足以证明其绝对不是池中之物。
这等年轻人,比那些四五十岁的老臣子还要难缠。
余柏林进鸿胪寺后,虽然旨意还未下发,鸿胪寺卿居然亲自来迎。
鸿胪寺卿乃是正三品,余柏林不过是从六品的翰林院编纂,离正三品差得远。
但余柏林不仅是有“储备内阁”之称的翰林官,还已经轮值内阁,鸿胪寺卿的折子递上去,还得从余柏林等人手中过一遍。皇上和阁老意思是,余柏林办完这件事之后,还要继续在内阁当值。鸿胪寺卿自然对余柏林很是客气。
这次辅佐余柏林的是鸿胪寺右少卿田狄。鸿胪寺右少卿为正四品,也是朝中高官,这次却只是帮余柏林打下手。
鸿胪寺其余官员,只是在余柏林这里混了个眼熟。鸿胪寺本来就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实权部门,少卿之下,居然连和余柏林正经说几句话的机会都没有。余柏林被左右两位少卿全程陪同,受到十分隆重礼遇。
内阁和翰林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
洪敏之给余柏林放假的第二日,边有内侍召余柏林入宫,宣读旨意。
封庭还借此机会,说为了让余柏林在使臣面前更加牛逼哄哄一些,不被看轻,还特意赐白泽服。
白泽服和麒麟服一样,不在文武百官之列,而是有公伯侯等有爵位之人以及驸马。翰林官这一群体十分特殊,待遇很高,其常服可以不限品阶。余柏林这种从六品的修纂,平时可以穿三品文官常服。赏赐更是随心所欲。
虽说翰林常被破格赐服,但那是指翰林这个群体。就单个人而言,赐服当然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穿着白泽服去接待属国使者,那使者一看,就知道来迎之人为皇帝亲信,脸上谄媚笑容都要多几分。
听闻洪敏之给余柏林放假,让其在家仔细读书读资料之后,封庭十分高兴,决定物尽其用,跟陈曦说了一声,太子这几日放假,跟着余柏林学习属国之事。于是余柏林回家之事,不仅带回来白泽服和圣旨,还牵着两小孩。
一听可以在余柏林家住好几日,大宝小宝兴奋不已。三人在马车上挤作一团,黏黏糊糊,抱抱蹭蹭就没停过。
京卫营该训练的都依照计划训练着,封蔚也闲着,余柏林放假在家,他也自己给自己放了假。看见大宝小宝来了,很高兴的将小宝拎走,带着他和苗苗去给他们讲我朝收拾属国的打仗故事。余柏林则领着大宝来到书房,和他一起看那一堆资料。
大宝作为太子,对这些属国多一些了解,不是坏事。
说是看,其实是余柏林一边看一边给大宝讲。书中和资料中纯粹记录,写得枯燥无味,余柏林讲出来,就成了生动的故事。
大宝开始还要自己翻一下,后来就直接趴余柏林怀里,听他讲了。
看书之后给大宝讲故事,接受大宝星星眼崇拜,余柏林看书的效率也高了许多。他一边整理所看资料写成笔记,一边给大宝讲解为什么自己笔记为什么要这么做,给人讲述一遍,他心中脉络也清晰不少。
大宝虽然听得很高兴,但有些担忧会不会打扰余柏林。
余柏林笑道:“给大宝讲解,我反而记得更深了。大宝要是什么时候看书看得烦躁,也可以将所学讲给小宝听,当小宝的小老师。给别人讲课的过程,也是自己回忆整理的过程。当别人听懂了,自己对知识的了解也就更深了。”
大宝使劲点头,跟小鸡啄米似的:“我跟小宝讲,当小宝老师。”
大宝正愁着,弟弟也要启蒙了,他却有点不信任弟弟的启蒙老师。
他当初遇到的启蒙老师就不好,幸亏后来有林接过他启蒙之时。只是现在林公务繁忙,听父皇说,以后还要为他讲课,恐怕没时间替弟弟启蒙。
现在听余柏林这么一说,大宝豁然开朗。若是启蒙老师教的不好,弟弟听不懂,他可以私下自己教弟弟啊。
大宝有了这个“教导弟弟”的这个目标之后,听课更认真了。
晖朝规定,只上朝时才穿公服。几日之后,余柏林穿着白泽常服,去了鸿胪寺,召集此次一同接待属国使者的官员议事,秀了众人一脸。
田狄看着余柏林身上白泽服,语气略酸:“余编纂真是圣眷隆厚。”
余柏林微笑道:“过奖过奖,承蒙陛下厚爱,下官惭愧惭愧。”
田狄默默咽下一口血。余柏林再这么秀下去,他会忍不住套他麻袋的!
余柏林继续微笑,倒也不再刺激他了。
此次休憩时,余柏林已经定下了接见属国的大致计划。
扬我们大国国威肯定是要扬的,秀我们大国国力肯定是要秀的。只是那种听别人一箩筐好话,就赏赐一堆金银珠宝的事,实在是太傻了,绝对不能做。
不仅是金银珠宝,什么武器工具之类提高国力和生产力的东西一律不给。
余柏林道:“这些东西是不能留下我们的印迹的,只要给他们,他们强大起来,不会让他们记得我们的好。每次将武器赐给他们,他们仿造了之后,哪次不是反砍我们一刀?”
鸿胪寺此次被点去接待的官员都不是迂腐之人。他们一听就明白了。
田狄道:“那我们要赏赐什么?”
余柏林道:“我们自然要给他们最能显示我们泱泱礼仪之邦的东西。”
比如四书五经,比如诗词歌赋,比如各种乐器。
金银珠宝什么的太俗了,咱们直接上升到精神层面吧。
田狄等人看余柏林,跟看大魔头一样。
田狄干咳一声,道:“听闻余修纂殿试所做策问之一,就是此内容?”
余柏林微笑道:“陛下正是因为那篇策问,才点了下官负责此事。”
田狄等人一脸“你真是黑!”的表情,心里跃跃欲试。
鸿胪寺平时没什么事做,等到有事做的时候,又要对那些他们看不上的蛮夷做所谓礼遇之事,看着他们送来几只野兽几根草药几匹粗布,就一车一车金银巾帛瓷器拉回去,十分肉疼。
特别是文宗好脸面,每次属国来朝,都是大笔赏赐。
像余柏林所说这样“礼遇”,虽然觉得有点太黑,但是他们心里舒爽啊。
早就看那些人不顺眼了!
余柏林只是抛砖引玉,这群经常和夷人打交道的官吏一个比一个精,只是没人开拓他们的思路罢了。
余柏林起头之后,他们的损主意一个接着一个往外冒,力求做到不但要让属国使者心里不舒服,占不到便宜,还要让这群土包子感叹咱们大晖朝就是繁荣强盛,礼仪之邦。
余柏林听他们讨论得十分热烈,适时的提意见,道咱们不仅要“欢迎”他们,还要显示出对他们很了解,每一寸国土都很了解。为此,他特别写了一些关于那些地方地貌特征,风俗民情,甚至特产之类。大家在和使臣们聊天时,可以时不时的带出一句。
比如我们这个人造园林的湖光山色漂亮吗?比起你们那里著名的xx湖如何?听闻你们xx湖特产xx鱼,外面吃不到啊。可是我觉得和我们晖朝的鱼的味道也差不了多少。对了,听说你们的xx湖还有什么传说?
田狄等人看余柏林的眼神,再次跟看大魔头一样。
要是我们表现得对他们一草一木都很熟悉,这群使臣还不得吓死?
损!太损了!高!实在是高!
于是他们再次结合余柏林提议,继续补充完善。
余柏林和鸿胪寺中官员摩拳擦掌,历经三天激烈讨论,终于在好几个官员付出了黑眼圈的代价之后,定下了此次章程,并且由余柏林亲自提笔总结书写,递交给皇帝陛下。
田狄摸了摸自己嘴角乌青,道:“长青啊,你怎么连身手都这么厉害。”
余柏林道:“朝宗兄,小弟家境贫寒,所以练就了点保命的功夫而已。”
田狄捂着自己嘴角乌青的地方,眼神哀怨:“你真的是文臣吗?”
你一定是文臣中的叛徒!
余柏林慢悠悠道:“听闻朝宗兄擅骑射,家传刀法更是闻名。”
你还好意思说我?至少我没什么家传刀法。
田狄更加幽怨了。是啊,他从小习武都打不过余柏林,余柏林一定是文臣中的叛徒。
在鸿胪寺打遍诸位同僚无敌手的田狄第一次遭遇败绩,连他的上司大理寺卿都乐呵呵的围观了一下,实在是让田狄十分吐血。
余柏林接手此事之后,有资格直接向皇帝陛下递帖子。
不过他还没进宫呢,封庭听说他们鸿胪寺这一个像一潭死水一样的、一点都没有晖朝文臣普遍特性的部门,居然讨论的十分激烈,特意出宫围观,看余柏林是不是有吃亏。
听说田狄还不在鸿胪寺的时候,和同僚“讨论”可从未吃过亏。
封庭喝着余柏林亲自酿造的自己都舍不得多喝的葡萄酒,叼着封蔚藏起来的一天就只准自己吃一根的红薯条,看着余柏林那如同一本书似的折子,拍着桌子道:“有意思。”
余柏林和封蔚都死鱼眼看着皇帝陛下。
作者有话要说:
☆、第67章
余柏林酿造的葡萄酒,可不是普通的、喝起来跟葡萄汁似的葡萄酒。
他有一次任务,潜伏进一个葡萄酒庄当小工,学了这门手艺。他酿造的是干葡萄酒。
所谓干葡萄酒,是需要将葡萄酒中的糖分,基本转化为酒精。其口感醇厚柔和,入口微酸,回味略苦涩。被称为酒中贵族。
干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可比家中自酿葡萄酒麻烦多了,余柏林也是背靠着王府,才敢这么折腾。
封庭专门有一个葡萄果园,当年葡萄全给余柏林酿酒练手了。其成品,可不过十桶。
而封庭所喝的,还不是普通的葡萄酒,而是只有一桶的白葡萄酒。
倒不是干白葡萄酒比干红葡萄酒难得,而是封蔚葡萄园中浅色葡萄种植较少。余柏林是练手熟练之后,才拿浅色葡萄酿造的白葡萄酒,最终成品也只有一桶。
干白葡萄酒比干红葡萄酒口感略清澈,酸味更重,回味几乎没有苦涩,更适合佐餐。也是余柏林非常喜爱的味道。
余柏林早早的送了酿好的干红葡萄酒给宫中,自己悄悄把白葡萄酒藏了起来。
结果被皇帝陛下翻出来了。
绝对有谁告密!(郑牧打了个喷嚏。)
而封蔚偷偷存下来的红薯干更心酸。
余柏林好歹还有红葡萄酒可以喝。若是皇帝陛下高兴,送来葡萄他还能继续酿酒。
可红薯自从决定推广之后,皇帝陛下原本答应封蔚可以让他敞开吃的红薯全部打了水漂。无论是皇庄还是封蔚庄子上以及余柏林田庄中所有红薯都被留成了种子。封蔚好不容易才悄悄截留下来一小堆。
除了常规的红薯菜式红薯饭之外,最好最甜的红薯,被他做成了红薯干。
表面抹上细盐,在烈日下暴晒后,美味得到极大浓缩提纯的红薯干。
刚开始红薯干还挺多的。但这小零食,一吃起来嘴上就停不下来啊。一不小心,就只剩下一小点了。
封蔚板着指头数了数,还成,一天一根磨磨牙,还能支撑到下一批红薯收成。
结果被皇帝陛下翻出来了。
绝对有谁告密!(郑牧打了个喷嚏。)
第27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