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文豪 作者:木兰竹
第9节
至于余家夫妇……那就是收养了余柏林的大好人啊!可惜不长命!不然一定要厚谢!
听闻无辜获罪的余柏林外祖家属于光穆太子的势力才会被先帝整治,那么收养余柏林,也是有可能的。
余柏林不知道敦郡王脑洞大到自行脑补了一段皇家的爱恨情仇,甚至都在猜测他生母是那一位——这厮最终觉得余柏林天资卓越肯定是自己封家的人,说不准是光穆太子哪个妾室生的呢。
光穆太子虽然没有侧妃,但通房不少,在暴毙的时候都被杖毙了。肯定是太子妃看着其中谁有身孕太可怜,把人偷偷带出来了!绝对是这样!
余柏林要是知道了,肯定会一脸血的请求敦郡王去写。有这等脑补功力,说不得能写出什么名传千古的名作出来。
但他不知道啊,所以看到敦郡王突然对他和颜悦色,很是亲近的样子,还以为敦郡王是看封蔚和两位皇子面子。
虽然这样想也没错。
不过给面子和真心对待还是有区别的,敦郡王明显是真心。
余柏林对其印象也变得不错,弄哭小宝的膈应也去了七七八八。
罪魁祸首还是封蔚这个二货。
安抚了好了大宝小宝之后,敦郡王对着小宝一步三回头,去处理前院的事,封蔚则带着余柏林,去后面换衣服。
余柏林的衣服被小宝的鼻涕和眼泪弄得一团糟,明显不能再穿出去了。
可这里并没有余柏林能穿的衣服,只能勉强把衣服上的污渍擦一擦,再弄到炭火上烘干。还好余柏林此次穿了一件深靛色的衣衫,弄干之后就看不出来了。
哄了哄大宝小宝,让两小孩终于松口肯随封蔚回去后,余柏林松了一口气。
他和封蔚之前想法一眼。孩子还这么小,什么女校书,还是暂时别见吧。
若真要见识一二,也要等长大了再说。
封蔚虽然很想留下来看余柏林大展神威,但有了之前弄哭大宝小宝还被抓个正着之事,他现在很心虚,忙不迭的带着大宝小宝就跑了,深怕跑慢了余柏林就要踹他两脚似的。
余柏林确实很想踹他,只是在外人面前,他得给封蔚面子。
一切等回去再说。
余柏林回到前面的时候,事情已经解决,几位闹事的所谓王妃亲戚已经被敦郡王丢了出去。
“你怎么现在才来。”张瑚见余柏林没和敦郡王一同出来,正着急不已。
“走得急不小心摔了一跤,郡王心善,特意让人带我去整理了一下仪容。”余柏林小声道。
张瑚松了口气:“也是郡王人好,你摔这么一跤,要是说你在王爷面前失仪,把你也打了出去,我看你怎么向老师交代。”
余柏林笑了笑,连声道歉。
赵信和卫玉楠也凑了过来,听了余柏林解释之后,也松了口气。
“是愚兄连累你了。”赵信惭愧道。
“辱及家人,子诚不生气才不应该。”余柏林道。
卫玉楠也点头:“话是如此,也不该当众闹起来。子诚还是太暴躁。”
赵信白了卫玉楠一眼。那是没骂到你头上。要是骂了你,你直接会撸袖子上去揍人吧?
一段小插曲之后,游园终于开始。
敦郡王这园子依着山河溪水建造,绵延近一里多。沿河栽的都是松柏,在近入冬,也是郁郁葱葱,一片绿意盎然。
在松柏丛中,亭台楼阁若隐若现,别有一番隐世之味。
当年先帝之时何家眼馋这个园子,求到了先帝那。敦郡王直接在朝堂上一哭二闹三上吊,直言这个园子是祖父时期就有的,是他家祖业,被谁夺了,他就吊死在谁大门口。就是因为这事,才气得先帝差点把敦郡王的郡王位撸了。
但这件事本来就是何家仗势欺人,先帝再对自家弟兄磋磨,敦郡王隔了辈的堂侄对他王位又没影响,外家人欺负封家人,先帝心里也是不舒服的。
最终敦郡王只是被勒令闭门反省,何家虽没处置,先帝心中却对何家心中生出刺来。
也是这件事后,先帝觉得何家太过猖狂,坚定了要弄死何家的心。
可惜他早早的死了。而他弄死何家的事业,被封庭继承下来。
何家终究逃不过这一劫。
☆、第31章
既然有溪水贯通整个园子,这选择的游园方式,当然是泛舟溪流之上,看遍两岸风景。
溪水不宽,敦郡王府别出心裁的准备了几艘小舟,每艘小舟上仅能装载不到十人。
余柏林看看小舟,又看看在场的宾客。这些小舟,装不下所有人啊。
“郡王爷这是什么打算?”赵信小声道。
来者都有帖子,帖子都有数的,敦郡王不可能不知道来了多少人,出这种纰漏。
“郡王爷肯定有其他打算。”余柏林也小声回答。
经过刚才的事,余柏林知道敦郡王绝不是表现出来的那样蠢笨无用,连邀个游园都能出错。
余柏林几人安心等敦郡王解说时,已经有读书人沉不住气,开口询问。
敦郡王带着戏谑的语气懒洋洋道:“既然来了这么多才子,还有君姑娘、诗姑娘和梅姑娘大驾光临,只单纯的游游园子作作诗词多无趣,总要来点有意思的。”
说罢,敦郡王身边长吏开始拿出一张纸,宣布“游戏规则”。
别人听得或惊讶连连,或面露难色,余柏林一听,觉得这就是普通的闯关游戏嘛。
这最佳的游园路线,设有多处关卡。每到一处关卡,参与的才子们就要作诗作词,然后让三位女校书评判好坏,选出落后的名额,其余人则陪同女校书们一路游玩,前往下一个关卡。
敦郡王则留在最后关卡,选出诗魁。
每一个关卡都有礼物相送,并且会选出十余首诗放在诗集中,由敦郡王府负责刊印售卖。
因有些宾客不善诗词,有些宾客则甚至根本不是文人,所以这只是游园活动的一部分,约半个时辰就能结束。
其余宾客,以及被刷下来的人,则可以在郡王府下人的引导下,从旱路沿溪水而行,也能看遍园中风光。
之后还会有戏曲等表演,三位女校书也会献歌一曲。看完文艺表演之后,才子们就可以自由活动,能对弈,能论书,还能去猜猜灯谜对对对子,后者也是有小礼品拿的。
算是照顾了方方面面的需求。
余柏林觉得,古人也挺会玩的。这和现代游园活动差不多,只是差了些许小游戏罢了。
对于并不想在这个诗会上争什么名的人而言,直接放弃了泛舟溪水之上的名额,一些不擅长诗词的人也跟着放弃。
他们可以在之后选自己擅长的。
擅诗词的则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夺魁。
“红袖评诗,当真是雅事。”赵信摇摇扇子,摇头晃脑道,还真有一副风流才子的样子。
卫玉楠讽笑道:“都近入冬了,还扇扇子,你不觉得很傻吗?”
余柏林默默扭头。好吧,他刚才也想如此吐槽,卫玉楠先说了。
“你不懂。”赵信也不恼,继续摇头晃脑道。
不,我懂,你就是摆个姿势。余柏林心道。
只是天气这么凉,摆姿势他也不想拿出扇子。
余柏林看向被丫鬟环绕着,站立在一侧的三位女校书。赵信以为他对女校书们感兴趣,便介绍到,“那位穿着杏黄衣裙的女校书名为君小茹,天蓝衣裙的女校书名为诗云儿,纯白衣衫的为梅夜雪。她们三人都是京城有名的才女,只交往才子,普通富人奉上千金万金都是不得见的。”
“曾有江南富商奉上百两银子只求君小茹抚琴一曲,被君小茹拒之门外;诗云儿曾经得李湘陵赠诗两首,并和李湘陵在高楼之中琴箫合奏;梅夜雪则一首闺怨词名扬京城。”
李湘陵?好像是以诗才闻名天下的蜀中才子。虽然会试落第后放浪形骸,不再走仕途,但其诗词才华之高则是人人认可的。
听老师曾叹息过,诗词只是小道,李湘陵太注重小道。要是把诗词之道的努力放在文章之上,李湘陵早就春榜提名。
此等大才子一两首诗词就能捧红一个名妓,怪不得那些对自己下帖子的名妓如此多。
比起什么拒绝富商、被才子写诗而红的名妓,余柏林对那一位自己写诗词捧红了自己的名妓梅夜雪倒有几分敬佩。
一位青楼女子,能凭自己诗才扬名,那是真不容易。想来那位梅夜雪姑娘,是真的有才华。
可惜了。
余柏林摇摇头,不由自嘲的笑了笑。
好吧,这些女校书其实用不着他可怜可惜。如她们这种名气的人,若要脱离青楼,多得是人争相帮忙赎身。
可赎身之后,哪有当个名妓来的风光快活?除非真的人老珠黄,几乎没有名妓选择离开青楼。
若早早嫁人,说不得几年就熬成黄脸婆了,丈夫婆婆孩子,家中琐事,一件一件,压得人喘不过气。
还不如趁着年轻多风光潇洒一阵子,之后如何之后再说。晚年回忆,总有那么一段值得回味的日子。
说她们虚荣也好,说她们通透也罢,总之她们不需要同情就是了。那些大才子们所写的哀怨诗词,不过是自以为是罢了。
像现在,在场才子多有雄厚家世,平时不说目中无人,也是拥有一定傲气。
她们却能对这些才子的诗词指指点点,被她们选中的才子还会被人羡慕,恨不得以身代之。
余柏林看向三位女校书的时候,那三位女校书也偷偷打量余柏林。
这三位姑娘都是对余柏林下过帖子的,不过都被拒绝了。
因余柏林理由是闭关读书,不爱逛秦楼楚馆的读书人也不少,三位女校书并不会因为余柏林拒绝而心生怨愤,只是对余柏林更好奇罢了。
现在得见,只觉余柏林真是一饱含诗书之气的翩翩少年郎,一看就心生向往。
“若能得解元郎赠诗……”三位女校书心中同时想道。
然后三人不小心视线对撞,忍不住相视一笑。
“看来梅姐姐也看上了那位俊俏公子。”君小茹掩嘴笑道,“这可难得,梅姐姐的眼光可是最高的。”
三位女校书既然同时在京城,自然相互之间多有比较竞争。
其中能自己写诗词还被文人赞扬的梅夜雪稳坐京城第一名妓的位置,君小茹和诗云儿多有嫉妒,才华不如人,也无可奈何。
之前君小茹和诗云儿本来平分秋色,但诗云儿被李湘陵看中,和李湘陵有一段露水姻缘之后,其名声就超过了君小茹。
这两人自然就斗上了。而梅夜雪则稳坐高台,成为两方拉拢的人。君小茹和诗云儿都对其表现的亲近无比。
梅夜雪微笑道:“拜读解元郎之诗,夜雪一直心生向往,可惜解元郎一心向学,很少出门交游,一直无缘得见。如今能见到解元郎现场作诗,夜雪实在心喜,倒被妹妹看笑话了。”
“别说姐姐,我也是很心喜的。”诗云儿也笑道,“不知道解元郎比起李公子,谁高谁下。”
君小茹浅笑不语,心中暗恨。那诗云儿自交过一次好运之后,就一直把李公子挂在嘴边,真是轻浮无比。
三人言笑晏晏,好一番婀娜风流之景,看得不少才子心生向往,恨不得立刻为佳人作诗写词才好。
“这次我倒要和长青比比,谁能拔得头筹。”赵信自信满满道。
余柏林苦笑:“这就让我有些为难了。我不太擅长较为婉约的诗词,特别是闺怨痴爱之类。”
“长青当真不擅长。”卫玉楠好奇道。
余柏林点点头。
这可不是说谎。
现代的青楼文化可没发展下来,发展下来他也不会乐意去,更不说给哪个交际花写诗词了。
闺怨痴缠之类的诗词,也有男子写得不错,可余柏林确实不擅长。
当然,此类诗词,还是一些女诗人写得更好,只偶尔一两男子能同其争锋。毕竟女子的心思,还是同为女子的人更能诠释。
余柏林能写边塞、能写军旅、能写历史,甚至能写一点田园小清新,可要让他为女子写诗词,别说闺怨爱情,就连赞扬女子相貌品德,他都没写过。
他爱蓝颜不爱红颜,非情之所至,写不出来。
“这倒没什么,谁也没说这诗词要写那几位女校书。”敦郡王却突然出现在几人身侧,一开口差点把人吓到,“既然是逛本王的园子,写写本王的园子的景色不好吗?那些松啊柏啊怪石溪水啊,不是都能写吗?”
余柏林想了想,点了点头:“谢王爷,是晚生想岔了。”
深秋景色是诗人最爱写的景象之一,枯枝落叶都可成文,他的确能写的很多。“
“王爷不厚道了。”赵信哀怨道,“若王爷不提点长青,说不得他就钻牛角尖,写些自己不擅长的了呢。”
敦郡王笑道:“可本王刊印的诗集中若没有解元郎一二佳作,岂不是会被德王那小子嘲笑?”
看来敦郡王和德王交好并不是谣传。赵信心想。
敦郡王这句话也很快传到了读书人耳中。倒没有人嫉妒余柏林得了敦郡王青睐,他们只觉得敦郡王是借余柏林,来表示自己和德王的友好关系。
京中大部分读书人都不是寒门,就算有寒门,在天子脚下耳濡目染,也有着几分对政治的敏感度。
他们早就听闻敦亲王一门悍将,敦郡王突然“变异”,让许多人都不敢置信。本就有不少人认为敦郡王只是害怕先帝对宗室的雷霆手段,估计自污。
现在敦郡王这番话,是不是说明他老人家要奋起了?
那这还真是一件需要说给家里,好好琢磨的事。
余柏林这边的话也传到女校书耳中。她们则和更关注余柏林所说不擅长一事,不由心中遗憾。
既然余柏林不擅长此类诗词,让他为自己作诗写词,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说是现场作诗,实际上不是人人都有急智,能几步成诗的。
所有来参加诗会的人,都是早有准备。
只要知道了去的地方和参加的人,写的诗词种类无外乎那几种。所以诗会向来都是比存量。
余柏林之前没准备,只是因为他曾经写过的诗词都在脑海里,不需要额外准备而已。
当第一关卡的时候,才子们装作思索一二,纷纷呈上诗作,余柏林也他们一样,假装冥思苦想一阵子,才交上自己的诗作。
因最后才选出诗魁,前面只罢落写的不好的人,余柏林、赵信、卫玉楠同时入选,并没有分出高下名次。
而落选的人,有些羞愧,有些则愤愤不平,还有人当众埋怨,不过是几位妓子,哪有资格给他们评诗。
这几人自然会被女校书们的裙下之臣讽刺讥笑,然后拿起那人的诗作狠批一顿。
不过这些人也不敢真争吵起来,只争论两句便各自拂袖离开,不再搭理对方。
余柏林又看到有些学子,拿着自己刊印的诗集,簇拥在女校书们周围,让女校书们评点。其邀宠谄媚之意,溢于言表。
唯有读书高。但读书人并非真的高洁。为了扬名,为了中榜,许多读书人没了风骨、忘记了事功,只拿着诗文到处钻研,一心专营名利。只要能替他们扬名,别说权贵,平时嘴上看不起的富商妓|子,都能让他们趋之若鹜。
也罢,读书人无论把自己吹嘘的多么高大上,大部分读书人也是为了生计、为了做官而读书。
普通人积极钻营,读书人也是普通人,自然也会积极钻营。
那些落第学子们,要么和李湘陵一般,心灰意冷,再无心读书,只享文酒声伎之奉;要么积极奔走,成为权贵幕僚或者富商清客,只求名利金钱。
先帝好文,好风流之文。又有外戚当权,无论是勋贵还是清流皆被贬谪。再加上对外软弱,吃了几次败仗,求和派当道,只十几年,文人风气就大不如前。
余柏林不由放下笔,意兴阑珊。
“长青果然不太适应。”卫玉楠笑道,“其实我也不太适应。”
“看着那群人是不是很伤眼睛?”赵信对着那些围在女校书身边的人,“伤眼睛也要多看几眼,总要适应的。等你入了朝堂,比这更伤眼睛的都有。”
余柏林笑了笑:“要扬名,也不一定要步步按照游戏规则来。子诚兄和芝兰兄要不要当一回狂士?”
“怎么当?”赵信当即眼睛一亮。他本就只是对这园子感兴趣才来。这些伤眼的景象,让他和余柏林比较一二的心思都淡了。
不只是他,许多稍有风骨的读书人,都看不过那群人的谄媚相。只是这是敦郡王举行的游园活动,他们不好出声罢了。
余柏林和赵信、卫玉楠耳语一番,两人又和其他相熟的人说道一番,大家都觉这主意好。
既不得罪敦郡王,还能直抒胸臆,表达不满之情。
于是在下一道关卡的时候,几位女校书发现有一小批书生的诗文内容一变,居然都是歌颂读书人风骨、歌颂不慕名利、讽刺那些为了名利阿谀谄媚之人的内容。
恰好深秋许多景物又迎合了这种内容。
只是刚才还或凄凉或感伤,现在统一风格一变,让女校书们很不适应。
但她们也是有职业道德的。能被赵信、卫玉楠承认的友人同窗,其才华本就不错。结果筛选到后来,这些人一个没落下。
敦郡王守在最后一关,见到这些人诗词之后,不由拍着大腿笑道:“这些人是看不过去了吧?别说他们,本王都有些看不下去了。还好有些读书人还是要脸的。”
敦郡王说话完全没有放低声音,他的话很快就传遍了,不少读书人脸色极其精彩,对聚集在余柏林、赵信、卫玉楠身旁那一小搓人,横眉冷对,很是怨愤。
他们窃窃私语,这些人不慕名利,来诗会干什么?
余柏林等人笑道,游园,交友啊。
四两拨千斤,气得人半死。
最后敦郡王点出两首诗作为诗魁,恰好余柏林和赵信一人一首。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者甚多,世人多咏其声,余柏林却咏其品格,“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赵信则更加直白,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这不但是打了那些簇拥在美人身边邀宠的读书人的脸,连那三位美人心中都有些尴尬。
可赵信是谁?他可是读书人的楷模赵家子弟,本身就是高洁的代名词。他哪怕双手左右开弓直接上前扇脸,那些被扇的读书人也只能吞下一口血,说打得好,谢谢兄台你把我打醒了。
余柏林本以为自己已经够嚣张,比起赵信,居然还委婉了些。
看着赵信毫不掩饰的得意洋洋,余柏林苦笑道:“子诚兄还真是拉仇恨的一把好手啊。”
赵信道:“哪里哪里,过奖过奖。”
余柏林语塞。我可不是夸赞你!
卫玉楠笑道:“长青,你又不是不知道子诚脸皮的厚度,你说什么他都能当成夸奖。”
余柏林失笑:“子诚兄心性拓达,我不如矣。”
赵信继续道:“那是那是。”
卫玉楠白了赵信一眼,拉着余柏林去猜灯谜,把赵信扔到一边。颇有一种“真不想让人知道我和他认识”的样子。
而赵信则似乎和敦郡王有了几分友谊,两人在一起叽叽咕咕不知道说什么,越说越高兴,最后携手看戏曲去了。
余柏林半晌无语。
诗会结束之后,在场读书人无论满意不满意,都没有中途离场的。秋日的阳光并不晒人,在暖洋洋的秋阳之下,戏曲宛转悠扬的声音,听得众人如痴如醉。
余柏林掐了一下大腿肉。
哪怕听得昏昏欲睡,也得装出如痴如醉。
戏曲之后,三位女校书把拔得头筹的两首诗各自谱曲,当众传唱——即使赵信诗词有些打脸,她们也很敬业的表示很喜欢这种高洁的诗词。
毕竟女校书们的卖点之一,就是喜欢那些不阿谀奉承不贪图美色之人。
有三位女校书传唱,即使敦郡王不会刊印这次所做诗的诗集,余柏林和赵信这两首诗也会传遍大街小巷。
不然怎么说青楼是读书人最爱去的刷名声的地方之一。
听罢女校书唱完曲子之后,便是宾客们的自由活动。有继续听曲的,有游园赏景的,有讨论书经的,也有对弈的。
因为无人敢去围着敦郡王,因此围在女校书身旁的读书人还是最多。
即使余柏林和赵信当众打脸,这群读书人脸皮也不薄,只当没看见。
为了扬名,为了中榜,些许心理不舒服算什么?
不止如此,还有许多挤不进去的读书人很是惆怅,心想自己要是中了秀才/举人,才能让三位佳人刮目相看了。
而刚刚一同写了高洁之诗的、以余柏林、赵信、卫玉楠为首的几人则聚成一个小团体,一边赏景,一边讨论经书子集,生生和周围气氛隔离开来。
敦郡王笑了笑,居然没和以前一样,去名妓身边凑热闹,而是来到了余柏林等人身旁,和几人一起赏景。
这些学子和敦郡王聊过几句之后才发现,敦郡王和传闻中不学无术一点都不同,他对经史子集虽不算精通,但也知道的绝对不少,且胸有丘壑,对外敌、对民生多有了解。
他考校的一些实政方面的事,若非心系国家之人,还真答不上来。
几人心想,敦郡王的确是凭借此次诗会表明自己不再韬光养晦,重回众人视线之事了。
因敦郡王之事,游园会上众才子的风光都被压了下去。虽然诗集刊发之后也被许多人传诵,但上层人士议论更多的,则是敦郡王之事。
果不其然,敦郡王很快就重回朝堂,领了实职,和德王一起共同守卫京师,一时间风光无两。
余柏林回家之后,略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对陈磊寄去书信一封,表示自己不愿再去类似场合。
他只说自己和赵信等人交好,打入了这群人的圈子,不需要额外结交别人,不如安心读书。
陈磊见余柏林居然与赵信、卫玉楠成为朋友,觉得的确没必要再去钻营,便奉上自己读书几法,让余柏林权当参考,精心做学。
张岳早就觉得余柏林不需要这些事,自然满心赞同,让余柏林不用东想西想,安心备考即可。
几月之后,余柏林之名却再次高调起来。
他所著“识文断字”,终于定稿出版了。
☆、第32章
余柏林的书出版之后,如他所预料的一般,在读书人中,引起很强烈的反响。
其实若余柏林年纪再大些,以他解元和春秋经魁的身份,出一本春秋集注,没人会说什么。
谁让他只是个少年郎?
即使知道学识和年龄没关系——不然为什么余柏林是解元,而那些所谓老儒连进学都进不了?但是人家不乐意承认啊。除了年龄,他们也没其他地方在余柏林面前展现其优越性了。
除了年龄,他们也没有其他可以质疑余柏林的地方了。
若余柏林真在封面上写这是集注,肯定有一群老儒唾骂余柏林,翻来覆去说那竖子狂妄。同样的谩骂骂了无数次,也不嫌弃腻。
可余柏林只说这是识文断字,读书笔记,治经心得。你总不能说人家解元郎出版一本自己的读书心得都不能出了吧?
余柏林在文章最前面感叹传下古书籍没有断句,只能凭后人猜测。但因为断句不同,文章含义大不一样,让后人难以窥到先贤真正思想。然后说自己在读书时,用一些标点来断句,感觉不错,很好用,以后他的书籍都会用上这些标点,以免别人误解他书中意思。
然后他就列出逗号、句号、顿号、引号、问好、感叹号、书名号等等常用标点及其含义,然后写了一篇文来自吹自擂自己的标点符号有多好用。
紧接着,他老师也写了一篇文,赞扬这些标点符号有多好用,他已经在用了。
最后他老师的朋友们也跟着写了几句话说这些标点有多好用。
看到这里,读书人眼红了。有厉害的老师了不起啊?好吧,的确很了不起。羡慕死了。
介绍标点之后,余柏林就开始一字一句解读春秋,并且每一段解读,都会引用大量文献,并且辩论真伪。
这里和集注其实内容差不多了,但余柏林只说这是自己读书心得,读书所感,你总不能说人家不能这么想?
即使你认为余柏林所论证“伪论”是真的,你也不能说余柏林怀疑的不对。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余柏林把这句话弄到第二章节前面,谁能说孟子说得不对?
余柏林还写了,我这是一家之言,欢迎大家讨论质疑。但质疑要有理有据,别跟我说“这个人是很有名的大学者所以他说的话一定是对的就算你拿出证据来我还是不听不听”。咱是读书人,是理性的读书人,追星那套别来。
若连质疑前人都不敢,那如何超越前人?孔夫子一生所愿,就是教出比自己更厉害的学生,将自己学说发扬光大。历史上代代都有圣人现世,比不过孔圣人,那也不能让孔圣人觉得丢脸。
不想当圣人大儒的读书人不是好的读书人,就像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
余柏林一本书写得就跟演讲似的,用了许多煽动人心的话语,看得让人热血澎湃,好像只要有心,只要努力,就可以也成为贤人,名垂千古一样。
为了成为贤人,自然要质疑贤人。只要证据充足,那么去伪存真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社会在发展,我们懂的越来越多,连政治上都改革了这么多次,学说有新的发展也是理所当然。
你看孔圣人就是提出了和当时社会完全不同的新颖理论。
你要成圣,肯定不能老是啃着老本吧?
甭管别人说余柏林如何狂妄(又见狂妄),但余柏林这本书啊,那是卖的脱了销,争相传抄,一时间京城纸贵。所有修习《春秋》者,若没看过余柏林的《春秋浅谈》,那在和其他读书人交流的时候,基本上说不上话。
大街小巷读书人的集会中,经常看到书生们手持《春秋浅谈》高谈阔论,争辩的脸红脖子粗。
无论你接受他还是不接受他,你都得先读他,才能跟别人吵。而你读了之后,就不由自主被余柏林理论吸引,被余柏林博闻广识所折服。
余柏林写这本书下了很大功夫。因为历史走向不一样,古代文献自然也不一样。
但即使中间发展不同,最初的《春秋》还是《春秋》。他们那个时代已经解读出来的真义,在这个时代,仍旧是真义。所以余柏林写书,是先定义,再反过来论证。
他翻阅了大量文献,把张岳书库中所有关于春秋的书都翻抄了一遍,封蔚还找人帮他在宫里抄了一份孤本古籍。在结识赵信、卫玉楠之后,这两家的藏书他也没放过。
从还未考中秀才他就开始准备,到现在,他所抄写的春秋相关书籍,已经放满了整整一屋子,被他老师笑为“窃书贼”,可做传家了。
也亏余柏林记忆力好,不然还得写好长一段时间。
这一本书余柏林自然给两位老师看过了,陈磊感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青已超过我远矣。张岳则高兴的揣着自己学生的书,挨个儿拜访老友,名为求做注,实则炫耀,简直气得人咬牙切齿。
陈瑞德在看到余柏林的书之后,长叹一声。可惜可惜。
何振洲则直接挽袖子给张岳花了个黑眼圈。你丫抢了我学生,还来耀武扬威,看我不揍死你!
何振洲不高兴,何振洲心里委屈。明明是他的弟子,他要扎张岳小人!用鞋底使劲抽!
何振洲一不高兴,就对着自己儿子咆哮,你也给我写一本书出来!
何振洲儿子嘴角抽了抽,直接去他娘那里躲着去了。
嫉妒心发作的老头子真不好惹,还是躲吧。
余柏林的书获得了比他想象中更大的成功。现在再说起他,人们不会再称呼他为神童,而是大儒。
只从他这本书中所引用的典籍,就能看出他读了多少书,下了多少功夫。
所以解元不仅仅是天赋,更是汗水换来的。
而因为余柏林家境贫寒,这其中许多典籍明摆着是珍本孤本,旁人根本看不到。又有张岳笑称“窃书贼”被传开,然后赵信和卫玉楠等友人符合。于是余柏林“窃书”的笑谈就成为解元郎的传奇故事,流传下来。
据说余柏林家境苦寒,但记忆力好。他脸皮薄,不好意思借书抄,便去书店、老师、友人家看书并背下,回家默写出来。久而久之,就积攒了一个大书库。最后被老师及友人笑话是“窃书贼”。
余柏林用背诵“窃书”的故事成为他勤学苦读的代表传奇故事。
实际上……余柏林脸皮一点也不薄,他就是大咧咧的拿着纸笔去人家家里抄书来着。而皇宫里的珍本,则是封蔚跑去让宫中小吏抄的。
封蔚在余柏林写完书之后,就跟自己写出来书一样高兴,揣着就去皇宫里,对着他哥炫耀。
看!这是长青写的书!写的可好了!
封庭虽早就知道余柏林才华横溢,但也和其他人一样,因为余柏林年龄的缘故,认为余柏林在做学问上,可能还差些火候。
现在看到余柏林所著书籍,封庭不由叹了口气。他也着了表象,小看了余柏林。
宫里清理的差不多了,封庭本想让大宝小宝回来。现在他觉得,还是让大宝继续呗余柏林教导,直到他找到符合心意的人教导大宝再说吧。
封庭手下不是没有厉害的读书人,比如余柏林的老师张岳就是铁杆的皇党。但他手下的人有限,全部都有其他用处,甚至还有缺口。根本没法叫一个人每天按时按点给大宝授课。
封庭想,或许要等到后年的科举,才能有足够的人才。
封庭曾急得都想加开恩科了。但想着也就一年时间,自己正好整治一下朝堂,把被先帝外放的人先收拢回来。待春试之时,正好录取合乎自己心意之人。
待那时候,余柏林肯定能考上进士,说不定他就不用想其他人选了。
至于余柏林是否能考上。封庭表示丝毫不用担心。
大不了到时候,悄悄把题泄露给余柏林。封庭表示自己人好说话。
若朝中大臣知道封庭作为皇帝,居然要带头科举舞弊的话,估计要挨个儿排队撞死在宫门前。
封庭有如此荒诞的想法,可见他和封蔚的确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敦郡王自重新入朝担任实职之后,就往余柏林这边跑的勤。
他每日刻苦的锻炼,想早日把曾经丢下的找回来。有时间坚持不住,就跑到封蔚府中,看看可爱的大宝小宝,瞬间就能满血复活。
因为敦郡王是自家人,封蔚在和封庭商议之后,就没瞒着他自己府邸和余柏林所住小院子连通之事。
于是敦郡王第一次登门的时候,在王府总管的带领下,穿越重重走廊,来到内院外墙,敲了三下墙壁,喊了一句口令,惊悚的看见墙缓缓打开,封蔚正顶着小宝,在院子里疯跑。
就像个傻子一样。敦郡王心想。
然后敦郡王就看见余柏林气冲冲的出来,一把将小宝抢到怀里,然后一脚把封蔚踹了个大马哈。
真是解气。敦郡王心想。
“郡王爷……”余柏林刚把封蔚踹翻在地,一抬头就看见目瞪口呆的敦郡王。
“咳咳,你继续,无视我就好。”敦郡王微笑。
哎哟,果然他想的没错,余柏林肯定是皇上和封蔚的亲兄弟!
余柏林抱着小宝不知如何是好。为什么会有外人出现在自己家里?都不通报一声吗?
“你来了啊。”封蔚利索的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你可别跟外人说,就我和我哥知道。”
原来是通报了的吗?余柏林好想再踹封蔚一脚!
“知道知道。”敦郡王忙点头。不就是不能认祖归宗的亲兄弟嘛!我嘴风可严了!
被两兄弟如此信任,连这种宫廷秘闻都能让他知道,敦郡王很感动,他的心中充满着忠君爱国的热血!
“见过王爷。”余柏林叹口气,给敦郡王行礼。
可小宝抱着他脖子不放,怎么也扯不下来,他只能抱着小宝对着敦郡王苦哈哈的鞠了一躬。
“哈哈,长青你这样子真好笑。”封蔚还火上浇油的嘲笑他。
余柏林嘴角抽了抽,忍了很久才忍下暴揍他的心。
虽然刚已经被看见自己踹他,但余柏林总不能在敦郡王的眼皮子底下,再很不给面子的踹一次吧?
这时候大宝午睡清醒,正揉着眼睛出来找余柏林。
他现在处于半睡半醒的迷糊状态,寻到余柏林之后,就伸出双手,软绵绵道:“抱。”
余柏林让小宝坐在他手臂上,伸出另一只手把大宝抱起来。
小宝在这时候还是很有兄弟爱的,很大方的让出了一半地盘。大宝靠在余柏林另一半胸膛上,蹭了蹭,眯着眼睛,打着小哈欠。
敦郡王看得眼睛都直了。
被敦郡王如此盯着,余柏林觉得压力有点大,他小声试探道:“郡王爷可要抱一下?“
敦郡王端着一副怨妇脸道:“哭了怎么办?”
余柏林对小宝说:“二殿下,让敦郡王抱抱你可好?我的手有些累了。”
小宝反应了好久都没反应过来“二殿下”是在叫他。直到余柏林在他耳边悄声又说了一遍之后他才明白过来。小宝很听余柏林的话,很信任余柏林。余柏林说那人可以抱他,他就不会害怕:“好,林歇歇。”
小宝对敦郡王伸出双手。
敦郡王小心翼翼的把小宝接过来,一个劲儿的问小宝抱着舒不舒服难不难受。小宝虽然怕生,但有余柏林在,他心里踏实,再加上敦郡王表达的善意很明显,他便也很乖巧。
敦郡王看着小小的一团窝在自己怀里,眼泪都要感动出来了。
小孩子好可爱,奶香味好好闻!
“林累了?”连续打了几个哈欠,大宝才稍稍清醒过来,“我下来,林不用抱。”
余柏林拍了拍大宝:“太子殿下困的话再睡会儿,一个人我还是抱得动的。”
他对封蔚和敦郡王道:“王爷是不是有事要谈?晚生先回避一下。”
敦郡王忙摆手道:“我就是来看看大宝小宝,没什么事,不用回避。”
余柏林心中叹口气。其实就算没事他也想回避。他杵在这里什么事啊?
不,应该说,封蔚把人叫到自己院子里干什么啊?
第9节
恋耽美
第9节
至于余家夫妇……那就是收养了余柏林的大好人啊!可惜不长命!不然一定要厚谢!
听闻无辜获罪的余柏林外祖家属于光穆太子的势力才会被先帝整治,那么收养余柏林,也是有可能的。
余柏林不知道敦郡王脑洞大到自行脑补了一段皇家的爱恨情仇,甚至都在猜测他生母是那一位——这厮最终觉得余柏林天资卓越肯定是自己封家的人,说不准是光穆太子哪个妾室生的呢。
光穆太子虽然没有侧妃,但通房不少,在暴毙的时候都被杖毙了。肯定是太子妃看着其中谁有身孕太可怜,把人偷偷带出来了!绝对是这样!
余柏林要是知道了,肯定会一脸血的请求敦郡王去写。有这等脑补功力,说不得能写出什么名传千古的名作出来。
但他不知道啊,所以看到敦郡王突然对他和颜悦色,很是亲近的样子,还以为敦郡王是看封蔚和两位皇子面子。
虽然这样想也没错。
不过给面子和真心对待还是有区别的,敦郡王明显是真心。
余柏林对其印象也变得不错,弄哭小宝的膈应也去了七七八八。
罪魁祸首还是封蔚这个二货。
安抚了好了大宝小宝之后,敦郡王对着小宝一步三回头,去处理前院的事,封蔚则带着余柏林,去后面换衣服。
余柏林的衣服被小宝的鼻涕和眼泪弄得一团糟,明显不能再穿出去了。
可这里并没有余柏林能穿的衣服,只能勉强把衣服上的污渍擦一擦,再弄到炭火上烘干。还好余柏林此次穿了一件深靛色的衣衫,弄干之后就看不出来了。
哄了哄大宝小宝,让两小孩终于松口肯随封蔚回去后,余柏林松了一口气。
他和封蔚之前想法一眼。孩子还这么小,什么女校书,还是暂时别见吧。
若真要见识一二,也要等长大了再说。
封蔚虽然很想留下来看余柏林大展神威,但有了之前弄哭大宝小宝还被抓个正着之事,他现在很心虚,忙不迭的带着大宝小宝就跑了,深怕跑慢了余柏林就要踹他两脚似的。
余柏林确实很想踹他,只是在外人面前,他得给封蔚面子。
一切等回去再说。
余柏林回到前面的时候,事情已经解决,几位闹事的所谓王妃亲戚已经被敦郡王丢了出去。
“你怎么现在才来。”张瑚见余柏林没和敦郡王一同出来,正着急不已。
“走得急不小心摔了一跤,郡王心善,特意让人带我去整理了一下仪容。”余柏林小声道。
张瑚松了口气:“也是郡王人好,你摔这么一跤,要是说你在王爷面前失仪,把你也打了出去,我看你怎么向老师交代。”
余柏林笑了笑,连声道歉。
赵信和卫玉楠也凑了过来,听了余柏林解释之后,也松了口气。
“是愚兄连累你了。”赵信惭愧道。
“辱及家人,子诚不生气才不应该。”余柏林道。
卫玉楠也点头:“话是如此,也不该当众闹起来。子诚还是太暴躁。”
赵信白了卫玉楠一眼。那是没骂到你头上。要是骂了你,你直接会撸袖子上去揍人吧?
一段小插曲之后,游园终于开始。
敦郡王这园子依着山河溪水建造,绵延近一里多。沿河栽的都是松柏,在近入冬,也是郁郁葱葱,一片绿意盎然。
在松柏丛中,亭台楼阁若隐若现,别有一番隐世之味。
当年先帝之时何家眼馋这个园子,求到了先帝那。敦郡王直接在朝堂上一哭二闹三上吊,直言这个园子是祖父时期就有的,是他家祖业,被谁夺了,他就吊死在谁大门口。就是因为这事,才气得先帝差点把敦郡王的郡王位撸了。
但这件事本来就是何家仗势欺人,先帝再对自家弟兄磋磨,敦郡王隔了辈的堂侄对他王位又没影响,外家人欺负封家人,先帝心里也是不舒服的。
最终敦郡王只是被勒令闭门反省,何家虽没处置,先帝心中却对何家心中生出刺来。
也是这件事后,先帝觉得何家太过猖狂,坚定了要弄死何家的心。
可惜他早早的死了。而他弄死何家的事业,被封庭继承下来。
何家终究逃不过这一劫。
☆、第31章
既然有溪水贯通整个园子,这选择的游园方式,当然是泛舟溪流之上,看遍两岸风景。
溪水不宽,敦郡王府别出心裁的准备了几艘小舟,每艘小舟上仅能装载不到十人。
余柏林看看小舟,又看看在场的宾客。这些小舟,装不下所有人啊。
“郡王爷这是什么打算?”赵信小声道。
来者都有帖子,帖子都有数的,敦郡王不可能不知道来了多少人,出这种纰漏。
“郡王爷肯定有其他打算。”余柏林也小声回答。
经过刚才的事,余柏林知道敦郡王绝不是表现出来的那样蠢笨无用,连邀个游园都能出错。
余柏林几人安心等敦郡王解说时,已经有读书人沉不住气,开口询问。
敦郡王带着戏谑的语气懒洋洋道:“既然来了这么多才子,还有君姑娘、诗姑娘和梅姑娘大驾光临,只单纯的游游园子作作诗词多无趣,总要来点有意思的。”
说罢,敦郡王身边长吏开始拿出一张纸,宣布“游戏规则”。
别人听得或惊讶连连,或面露难色,余柏林一听,觉得这就是普通的闯关游戏嘛。
这最佳的游园路线,设有多处关卡。每到一处关卡,参与的才子们就要作诗作词,然后让三位女校书评判好坏,选出落后的名额,其余人则陪同女校书们一路游玩,前往下一个关卡。
敦郡王则留在最后关卡,选出诗魁。
每一个关卡都有礼物相送,并且会选出十余首诗放在诗集中,由敦郡王府负责刊印售卖。
因有些宾客不善诗词,有些宾客则甚至根本不是文人,所以这只是游园活动的一部分,约半个时辰就能结束。
其余宾客,以及被刷下来的人,则可以在郡王府下人的引导下,从旱路沿溪水而行,也能看遍园中风光。
之后还会有戏曲等表演,三位女校书也会献歌一曲。看完文艺表演之后,才子们就可以自由活动,能对弈,能论书,还能去猜猜灯谜对对对子,后者也是有小礼品拿的。
算是照顾了方方面面的需求。
余柏林觉得,古人也挺会玩的。这和现代游园活动差不多,只是差了些许小游戏罢了。
对于并不想在这个诗会上争什么名的人而言,直接放弃了泛舟溪水之上的名额,一些不擅长诗词的人也跟着放弃。
他们可以在之后选自己擅长的。
擅诗词的则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夺魁。
“红袖评诗,当真是雅事。”赵信摇摇扇子,摇头晃脑道,还真有一副风流才子的样子。
卫玉楠讽笑道:“都近入冬了,还扇扇子,你不觉得很傻吗?”
余柏林默默扭头。好吧,他刚才也想如此吐槽,卫玉楠先说了。
“你不懂。”赵信也不恼,继续摇头晃脑道。
不,我懂,你就是摆个姿势。余柏林心道。
只是天气这么凉,摆姿势他也不想拿出扇子。
余柏林看向被丫鬟环绕着,站立在一侧的三位女校书。赵信以为他对女校书们感兴趣,便介绍到,“那位穿着杏黄衣裙的女校书名为君小茹,天蓝衣裙的女校书名为诗云儿,纯白衣衫的为梅夜雪。她们三人都是京城有名的才女,只交往才子,普通富人奉上千金万金都是不得见的。”
“曾有江南富商奉上百两银子只求君小茹抚琴一曲,被君小茹拒之门外;诗云儿曾经得李湘陵赠诗两首,并和李湘陵在高楼之中琴箫合奏;梅夜雪则一首闺怨词名扬京城。”
李湘陵?好像是以诗才闻名天下的蜀中才子。虽然会试落第后放浪形骸,不再走仕途,但其诗词才华之高则是人人认可的。
听老师曾叹息过,诗词只是小道,李湘陵太注重小道。要是把诗词之道的努力放在文章之上,李湘陵早就春榜提名。
此等大才子一两首诗词就能捧红一个名妓,怪不得那些对自己下帖子的名妓如此多。
比起什么拒绝富商、被才子写诗而红的名妓,余柏林对那一位自己写诗词捧红了自己的名妓梅夜雪倒有几分敬佩。
一位青楼女子,能凭自己诗才扬名,那是真不容易。想来那位梅夜雪姑娘,是真的有才华。
可惜了。
余柏林摇摇头,不由自嘲的笑了笑。
好吧,这些女校书其实用不着他可怜可惜。如她们这种名气的人,若要脱离青楼,多得是人争相帮忙赎身。
可赎身之后,哪有当个名妓来的风光快活?除非真的人老珠黄,几乎没有名妓选择离开青楼。
若早早嫁人,说不得几年就熬成黄脸婆了,丈夫婆婆孩子,家中琐事,一件一件,压得人喘不过气。
还不如趁着年轻多风光潇洒一阵子,之后如何之后再说。晚年回忆,总有那么一段值得回味的日子。
说她们虚荣也好,说她们通透也罢,总之她们不需要同情就是了。那些大才子们所写的哀怨诗词,不过是自以为是罢了。
像现在,在场才子多有雄厚家世,平时不说目中无人,也是拥有一定傲气。
她们却能对这些才子的诗词指指点点,被她们选中的才子还会被人羡慕,恨不得以身代之。
余柏林看向三位女校书的时候,那三位女校书也偷偷打量余柏林。
这三位姑娘都是对余柏林下过帖子的,不过都被拒绝了。
因余柏林理由是闭关读书,不爱逛秦楼楚馆的读书人也不少,三位女校书并不会因为余柏林拒绝而心生怨愤,只是对余柏林更好奇罢了。
现在得见,只觉余柏林真是一饱含诗书之气的翩翩少年郎,一看就心生向往。
“若能得解元郎赠诗……”三位女校书心中同时想道。
然后三人不小心视线对撞,忍不住相视一笑。
“看来梅姐姐也看上了那位俊俏公子。”君小茹掩嘴笑道,“这可难得,梅姐姐的眼光可是最高的。”
三位女校书既然同时在京城,自然相互之间多有比较竞争。
其中能自己写诗词还被文人赞扬的梅夜雪稳坐京城第一名妓的位置,君小茹和诗云儿多有嫉妒,才华不如人,也无可奈何。
之前君小茹和诗云儿本来平分秋色,但诗云儿被李湘陵看中,和李湘陵有一段露水姻缘之后,其名声就超过了君小茹。
这两人自然就斗上了。而梅夜雪则稳坐高台,成为两方拉拢的人。君小茹和诗云儿都对其表现的亲近无比。
梅夜雪微笑道:“拜读解元郎之诗,夜雪一直心生向往,可惜解元郎一心向学,很少出门交游,一直无缘得见。如今能见到解元郎现场作诗,夜雪实在心喜,倒被妹妹看笑话了。”
“别说姐姐,我也是很心喜的。”诗云儿也笑道,“不知道解元郎比起李公子,谁高谁下。”
君小茹浅笑不语,心中暗恨。那诗云儿自交过一次好运之后,就一直把李公子挂在嘴边,真是轻浮无比。
三人言笑晏晏,好一番婀娜风流之景,看得不少才子心生向往,恨不得立刻为佳人作诗写词才好。
“这次我倒要和长青比比,谁能拔得头筹。”赵信自信满满道。
余柏林苦笑:“这就让我有些为难了。我不太擅长较为婉约的诗词,特别是闺怨痴爱之类。”
“长青当真不擅长。”卫玉楠好奇道。
余柏林点点头。
这可不是说谎。
现代的青楼文化可没发展下来,发展下来他也不会乐意去,更不说给哪个交际花写诗词了。
闺怨痴缠之类的诗词,也有男子写得不错,可余柏林确实不擅长。
当然,此类诗词,还是一些女诗人写得更好,只偶尔一两男子能同其争锋。毕竟女子的心思,还是同为女子的人更能诠释。
余柏林能写边塞、能写军旅、能写历史,甚至能写一点田园小清新,可要让他为女子写诗词,别说闺怨爱情,就连赞扬女子相貌品德,他都没写过。
他爱蓝颜不爱红颜,非情之所至,写不出来。
“这倒没什么,谁也没说这诗词要写那几位女校书。”敦郡王却突然出现在几人身侧,一开口差点把人吓到,“既然是逛本王的园子,写写本王的园子的景色不好吗?那些松啊柏啊怪石溪水啊,不是都能写吗?”
余柏林想了想,点了点头:“谢王爷,是晚生想岔了。”
深秋景色是诗人最爱写的景象之一,枯枝落叶都可成文,他的确能写的很多。“
“王爷不厚道了。”赵信哀怨道,“若王爷不提点长青,说不得他就钻牛角尖,写些自己不擅长的了呢。”
敦郡王笑道:“可本王刊印的诗集中若没有解元郎一二佳作,岂不是会被德王那小子嘲笑?”
看来敦郡王和德王交好并不是谣传。赵信心想。
敦郡王这句话也很快传到了读书人耳中。倒没有人嫉妒余柏林得了敦郡王青睐,他们只觉得敦郡王是借余柏林,来表示自己和德王的友好关系。
京中大部分读书人都不是寒门,就算有寒门,在天子脚下耳濡目染,也有着几分对政治的敏感度。
他们早就听闻敦亲王一门悍将,敦郡王突然“变异”,让许多人都不敢置信。本就有不少人认为敦郡王只是害怕先帝对宗室的雷霆手段,估计自污。
现在敦郡王这番话,是不是说明他老人家要奋起了?
那这还真是一件需要说给家里,好好琢磨的事。
余柏林这边的话也传到女校书耳中。她们则和更关注余柏林所说不擅长一事,不由心中遗憾。
既然余柏林不擅长此类诗词,让他为自己作诗写词,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说是现场作诗,实际上不是人人都有急智,能几步成诗的。
所有来参加诗会的人,都是早有准备。
只要知道了去的地方和参加的人,写的诗词种类无外乎那几种。所以诗会向来都是比存量。
余柏林之前没准备,只是因为他曾经写过的诗词都在脑海里,不需要额外准备而已。
当第一关卡的时候,才子们装作思索一二,纷纷呈上诗作,余柏林也他们一样,假装冥思苦想一阵子,才交上自己的诗作。
因最后才选出诗魁,前面只罢落写的不好的人,余柏林、赵信、卫玉楠同时入选,并没有分出高下名次。
而落选的人,有些羞愧,有些则愤愤不平,还有人当众埋怨,不过是几位妓子,哪有资格给他们评诗。
这几人自然会被女校书们的裙下之臣讽刺讥笑,然后拿起那人的诗作狠批一顿。
不过这些人也不敢真争吵起来,只争论两句便各自拂袖离开,不再搭理对方。
余柏林又看到有些学子,拿着自己刊印的诗集,簇拥在女校书们周围,让女校书们评点。其邀宠谄媚之意,溢于言表。
唯有读书高。但读书人并非真的高洁。为了扬名,为了中榜,许多读书人没了风骨、忘记了事功,只拿着诗文到处钻研,一心专营名利。只要能替他们扬名,别说权贵,平时嘴上看不起的富商妓|子,都能让他们趋之若鹜。
也罢,读书人无论把自己吹嘘的多么高大上,大部分读书人也是为了生计、为了做官而读书。
普通人积极钻营,读书人也是普通人,自然也会积极钻营。
那些落第学子们,要么和李湘陵一般,心灰意冷,再无心读书,只享文酒声伎之奉;要么积极奔走,成为权贵幕僚或者富商清客,只求名利金钱。
先帝好文,好风流之文。又有外戚当权,无论是勋贵还是清流皆被贬谪。再加上对外软弱,吃了几次败仗,求和派当道,只十几年,文人风气就大不如前。
余柏林不由放下笔,意兴阑珊。
“长青果然不太适应。”卫玉楠笑道,“其实我也不太适应。”
“看着那群人是不是很伤眼睛?”赵信对着那些围在女校书身边的人,“伤眼睛也要多看几眼,总要适应的。等你入了朝堂,比这更伤眼睛的都有。”
余柏林笑了笑:“要扬名,也不一定要步步按照游戏规则来。子诚兄和芝兰兄要不要当一回狂士?”
“怎么当?”赵信当即眼睛一亮。他本就只是对这园子感兴趣才来。这些伤眼的景象,让他和余柏林比较一二的心思都淡了。
不只是他,许多稍有风骨的读书人,都看不过那群人的谄媚相。只是这是敦郡王举行的游园活动,他们不好出声罢了。
余柏林和赵信、卫玉楠耳语一番,两人又和其他相熟的人说道一番,大家都觉这主意好。
既不得罪敦郡王,还能直抒胸臆,表达不满之情。
于是在下一道关卡的时候,几位女校书发现有一小批书生的诗文内容一变,居然都是歌颂读书人风骨、歌颂不慕名利、讽刺那些为了名利阿谀谄媚之人的内容。
恰好深秋许多景物又迎合了这种内容。
只是刚才还或凄凉或感伤,现在统一风格一变,让女校书们很不适应。
但她们也是有职业道德的。能被赵信、卫玉楠承认的友人同窗,其才华本就不错。结果筛选到后来,这些人一个没落下。
敦郡王守在最后一关,见到这些人诗词之后,不由拍着大腿笑道:“这些人是看不过去了吧?别说他们,本王都有些看不下去了。还好有些读书人还是要脸的。”
敦郡王说话完全没有放低声音,他的话很快就传遍了,不少读书人脸色极其精彩,对聚集在余柏林、赵信、卫玉楠身旁那一小搓人,横眉冷对,很是怨愤。
他们窃窃私语,这些人不慕名利,来诗会干什么?
余柏林等人笑道,游园,交友啊。
四两拨千斤,气得人半死。
最后敦郡王点出两首诗作为诗魁,恰好余柏林和赵信一人一首。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者甚多,世人多咏其声,余柏林却咏其品格,“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赵信则更加直白,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这不但是打了那些簇拥在美人身边邀宠的读书人的脸,连那三位美人心中都有些尴尬。
可赵信是谁?他可是读书人的楷模赵家子弟,本身就是高洁的代名词。他哪怕双手左右开弓直接上前扇脸,那些被扇的读书人也只能吞下一口血,说打得好,谢谢兄台你把我打醒了。
余柏林本以为自己已经够嚣张,比起赵信,居然还委婉了些。
看着赵信毫不掩饰的得意洋洋,余柏林苦笑道:“子诚兄还真是拉仇恨的一把好手啊。”
赵信道:“哪里哪里,过奖过奖。”
余柏林语塞。我可不是夸赞你!
卫玉楠笑道:“长青,你又不是不知道子诚脸皮的厚度,你说什么他都能当成夸奖。”
余柏林失笑:“子诚兄心性拓达,我不如矣。”
赵信继续道:“那是那是。”
卫玉楠白了赵信一眼,拉着余柏林去猜灯谜,把赵信扔到一边。颇有一种“真不想让人知道我和他认识”的样子。
而赵信则似乎和敦郡王有了几分友谊,两人在一起叽叽咕咕不知道说什么,越说越高兴,最后携手看戏曲去了。
余柏林半晌无语。
诗会结束之后,在场读书人无论满意不满意,都没有中途离场的。秋日的阳光并不晒人,在暖洋洋的秋阳之下,戏曲宛转悠扬的声音,听得众人如痴如醉。
余柏林掐了一下大腿肉。
哪怕听得昏昏欲睡,也得装出如痴如醉。
戏曲之后,三位女校书把拔得头筹的两首诗各自谱曲,当众传唱——即使赵信诗词有些打脸,她们也很敬业的表示很喜欢这种高洁的诗词。
毕竟女校书们的卖点之一,就是喜欢那些不阿谀奉承不贪图美色之人。
有三位女校书传唱,即使敦郡王不会刊印这次所做诗的诗集,余柏林和赵信这两首诗也会传遍大街小巷。
不然怎么说青楼是读书人最爱去的刷名声的地方之一。
听罢女校书唱完曲子之后,便是宾客们的自由活动。有继续听曲的,有游园赏景的,有讨论书经的,也有对弈的。
因为无人敢去围着敦郡王,因此围在女校书身旁的读书人还是最多。
即使余柏林和赵信当众打脸,这群读书人脸皮也不薄,只当没看见。
为了扬名,为了中榜,些许心理不舒服算什么?
不止如此,还有许多挤不进去的读书人很是惆怅,心想自己要是中了秀才/举人,才能让三位佳人刮目相看了。
而刚刚一同写了高洁之诗的、以余柏林、赵信、卫玉楠为首的几人则聚成一个小团体,一边赏景,一边讨论经书子集,生生和周围气氛隔离开来。
敦郡王笑了笑,居然没和以前一样,去名妓身边凑热闹,而是来到了余柏林等人身旁,和几人一起赏景。
这些学子和敦郡王聊过几句之后才发现,敦郡王和传闻中不学无术一点都不同,他对经史子集虽不算精通,但也知道的绝对不少,且胸有丘壑,对外敌、对民生多有了解。
他考校的一些实政方面的事,若非心系国家之人,还真答不上来。
几人心想,敦郡王的确是凭借此次诗会表明自己不再韬光养晦,重回众人视线之事了。
因敦郡王之事,游园会上众才子的风光都被压了下去。虽然诗集刊发之后也被许多人传诵,但上层人士议论更多的,则是敦郡王之事。
果不其然,敦郡王很快就重回朝堂,领了实职,和德王一起共同守卫京师,一时间风光无两。
余柏林回家之后,略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对陈磊寄去书信一封,表示自己不愿再去类似场合。
他只说自己和赵信等人交好,打入了这群人的圈子,不需要额外结交别人,不如安心读书。
陈磊见余柏林居然与赵信、卫玉楠成为朋友,觉得的确没必要再去钻营,便奉上自己读书几法,让余柏林权当参考,精心做学。
张岳早就觉得余柏林不需要这些事,自然满心赞同,让余柏林不用东想西想,安心备考即可。
几月之后,余柏林之名却再次高调起来。
他所著“识文断字”,终于定稿出版了。
☆、第32章
余柏林的书出版之后,如他所预料的一般,在读书人中,引起很强烈的反响。
其实若余柏林年纪再大些,以他解元和春秋经魁的身份,出一本春秋集注,没人会说什么。
谁让他只是个少年郎?
即使知道学识和年龄没关系——不然为什么余柏林是解元,而那些所谓老儒连进学都进不了?但是人家不乐意承认啊。除了年龄,他们也没其他地方在余柏林面前展现其优越性了。
除了年龄,他们也没有其他可以质疑余柏林的地方了。
若余柏林真在封面上写这是集注,肯定有一群老儒唾骂余柏林,翻来覆去说那竖子狂妄。同样的谩骂骂了无数次,也不嫌弃腻。
可余柏林只说这是识文断字,读书笔记,治经心得。你总不能说人家解元郎出版一本自己的读书心得都不能出了吧?
余柏林在文章最前面感叹传下古书籍没有断句,只能凭后人猜测。但因为断句不同,文章含义大不一样,让后人难以窥到先贤真正思想。然后说自己在读书时,用一些标点来断句,感觉不错,很好用,以后他的书籍都会用上这些标点,以免别人误解他书中意思。
然后他就列出逗号、句号、顿号、引号、问好、感叹号、书名号等等常用标点及其含义,然后写了一篇文来自吹自擂自己的标点符号有多好用。
紧接着,他老师也写了一篇文,赞扬这些标点符号有多好用,他已经在用了。
最后他老师的朋友们也跟着写了几句话说这些标点有多好用。
看到这里,读书人眼红了。有厉害的老师了不起啊?好吧,的确很了不起。羡慕死了。
介绍标点之后,余柏林就开始一字一句解读春秋,并且每一段解读,都会引用大量文献,并且辩论真伪。
这里和集注其实内容差不多了,但余柏林只说这是自己读书心得,读书所感,你总不能说人家不能这么想?
即使你认为余柏林所论证“伪论”是真的,你也不能说余柏林怀疑的不对。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余柏林把这句话弄到第二章节前面,谁能说孟子说得不对?
余柏林还写了,我这是一家之言,欢迎大家讨论质疑。但质疑要有理有据,别跟我说“这个人是很有名的大学者所以他说的话一定是对的就算你拿出证据来我还是不听不听”。咱是读书人,是理性的读书人,追星那套别来。
若连质疑前人都不敢,那如何超越前人?孔夫子一生所愿,就是教出比自己更厉害的学生,将自己学说发扬光大。历史上代代都有圣人现世,比不过孔圣人,那也不能让孔圣人觉得丢脸。
不想当圣人大儒的读书人不是好的读书人,就像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
余柏林一本书写得就跟演讲似的,用了许多煽动人心的话语,看得让人热血澎湃,好像只要有心,只要努力,就可以也成为贤人,名垂千古一样。
为了成为贤人,自然要质疑贤人。只要证据充足,那么去伪存真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社会在发展,我们懂的越来越多,连政治上都改革了这么多次,学说有新的发展也是理所当然。
你看孔圣人就是提出了和当时社会完全不同的新颖理论。
你要成圣,肯定不能老是啃着老本吧?
甭管别人说余柏林如何狂妄(又见狂妄),但余柏林这本书啊,那是卖的脱了销,争相传抄,一时间京城纸贵。所有修习《春秋》者,若没看过余柏林的《春秋浅谈》,那在和其他读书人交流的时候,基本上说不上话。
大街小巷读书人的集会中,经常看到书生们手持《春秋浅谈》高谈阔论,争辩的脸红脖子粗。
无论你接受他还是不接受他,你都得先读他,才能跟别人吵。而你读了之后,就不由自主被余柏林理论吸引,被余柏林博闻广识所折服。
余柏林写这本书下了很大功夫。因为历史走向不一样,古代文献自然也不一样。
但即使中间发展不同,最初的《春秋》还是《春秋》。他们那个时代已经解读出来的真义,在这个时代,仍旧是真义。所以余柏林写书,是先定义,再反过来论证。
他翻阅了大量文献,把张岳书库中所有关于春秋的书都翻抄了一遍,封蔚还找人帮他在宫里抄了一份孤本古籍。在结识赵信、卫玉楠之后,这两家的藏书他也没放过。
从还未考中秀才他就开始准备,到现在,他所抄写的春秋相关书籍,已经放满了整整一屋子,被他老师笑为“窃书贼”,可做传家了。
也亏余柏林记忆力好,不然还得写好长一段时间。
这一本书余柏林自然给两位老师看过了,陈磊感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青已超过我远矣。张岳则高兴的揣着自己学生的书,挨个儿拜访老友,名为求做注,实则炫耀,简直气得人咬牙切齿。
陈瑞德在看到余柏林的书之后,长叹一声。可惜可惜。
何振洲则直接挽袖子给张岳花了个黑眼圈。你丫抢了我学生,还来耀武扬威,看我不揍死你!
何振洲不高兴,何振洲心里委屈。明明是他的弟子,他要扎张岳小人!用鞋底使劲抽!
何振洲一不高兴,就对着自己儿子咆哮,你也给我写一本书出来!
何振洲儿子嘴角抽了抽,直接去他娘那里躲着去了。
嫉妒心发作的老头子真不好惹,还是躲吧。
余柏林的书获得了比他想象中更大的成功。现在再说起他,人们不会再称呼他为神童,而是大儒。
只从他这本书中所引用的典籍,就能看出他读了多少书,下了多少功夫。
所以解元不仅仅是天赋,更是汗水换来的。
而因为余柏林家境贫寒,这其中许多典籍明摆着是珍本孤本,旁人根本看不到。又有张岳笑称“窃书贼”被传开,然后赵信和卫玉楠等友人符合。于是余柏林“窃书”的笑谈就成为解元郎的传奇故事,流传下来。
据说余柏林家境苦寒,但记忆力好。他脸皮薄,不好意思借书抄,便去书店、老师、友人家看书并背下,回家默写出来。久而久之,就积攒了一个大书库。最后被老师及友人笑话是“窃书贼”。
余柏林用背诵“窃书”的故事成为他勤学苦读的代表传奇故事。
实际上……余柏林脸皮一点也不薄,他就是大咧咧的拿着纸笔去人家家里抄书来着。而皇宫里的珍本,则是封蔚跑去让宫中小吏抄的。
封蔚在余柏林写完书之后,就跟自己写出来书一样高兴,揣着就去皇宫里,对着他哥炫耀。
看!这是长青写的书!写的可好了!
封庭虽早就知道余柏林才华横溢,但也和其他人一样,因为余柏林年龄的缘故,认为余柏林在做学问上,可能还差些火候。
现在看到余柏林所著书籍,封庭不由叹了口气。他也着了表象,小看了余柏林。
宫里清理的差不多了,封庭本想让大宝小宝回来。现在他觉得,还是让大宝继续呗余柏林教导,直到他找到符合心意的人教导大宝再说吧。
封庭手下不是没有厉害的读书人,比如余柏林的老师张岳就是铁杆的皇党。但他手下的人有限,全部都有其他用处,甚至还有缺口。根本没法叫一个人每天按时按点给大宝授课。
封庭想,或许要等到后年的科举,才能有足够的人才。
封庭曾急得都想加开恩科了。但想着也就一年时间,自己正好整治一下朝堂,把被先帝外放的人先收拢回来。待春试之时,正好录取合乎自己心意之人。
待那时候,余柏林肯定能考上进士,说不定他就不用想其他人选了。
至于余柏林是否能考上。封庭表示丝毫不用担心。
大不了到时候,悄悄把题泄露给余柏林。封庭表示自己人好说话。
若朝中大臣知道封庭作为皇帝,居然要带头科举舞弊的话,估计要挨个儿排队撞死在宫门前。
封庭有如此荒诞的想法,可见他和封蔚的确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敦郡王自重新入朝担任实职之后,就往余柏林这边跑的勤。
他每日刻苦的锻炼,想早日把曾经丢下的找回来。有时间坚持不住,就跑到封蔚府中,看看可爱的大宝小宝,瞬间就能满血复活。
因为敦郡王是自家人,封蔚在和封庭商议之后,就没瞒着他自己府邸和余柏林所住小院子连通之事。
于是敦郡王第一次登门的时候,在王府总管的带领下,穿越重重走廊,来到内院外墙,敲了三下墙壁,喊了一句口令,惊悚的看见墙缓缓打开,封蔚正顶着小宝,在院子里疯跑。
就像个傻子一样。敦郡王心想。
然后敦郡王就看见余柏林气冲冲的出来,一把将小宝抢到怀里,然后一脚把封蔚踹了个大马哈。
真是解气。敦郡王心想。
“郡王爷……”余柏林刚把封蔚踹翻在地,一抬头就看见目瞪口呆的敦郡王。
“咳咳,你继续,无视我就好。”敦郡王微笑。
哎哟,果然他想的没错,余柏林肯定是皇上和封蔚的亲兄弟!
余柏林抱着小宝不知如何是好。为什么会有外人出现在自己家里?都不通报一声吗?
“你来了啊。”封蔚利索的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你可别跟外人说,就我和我哥知道。”
原来是通报了的吗?余柏林好想再踹封蔚一脚!
“知道知道。”敦郡王忙点头。不就是不能认祖归宗的亲兄弟嘛!我嘴风可严了!
被两兄弟如此信任,连这种宫廷秘闻都能让他知道,敦郡王很感动,他的心中充满着忠君爱国的热血!
“见过王爷。”余柏林叹口气,给敦郡王行礼。
可小宝抱着他脖子不放,怎么也扯不下来,他只能抱着小宝对着敦郡王苦哈哈的鞠了一躬。
“哈哈,长青你这样子真好笑。”封蔚还火上浇油的嘲笑他。
余柏林嘴角抽了抽,忍了很久才忍下暴揍他的心。
虽然刚已经被看见自己踹他,但余柏林总不能在敦郡王的眼皮子底下,再很不给面子的踹一次吧?
这时候大宝午睡清醒,正揉着眼睛出来找余柏林。
他现在处于半睡半醒的迷糊状态,寻到余柏林之后,就伸出双手,软绵绵道:“抱。”
余柏林让小宝坐在他手臂上,伸出另一只手把大宝抱起来。
小宝在这时候还是很有兄弟爱的,很大方的让出了一半地盘。大宝靠在余柏林另一半胸膛上,蹭了蹭,眯着眼睛,打着小哈欠。
敦郡王看得眼睛都直了。
被敦郡王如此盯着,余柏林觉得压力有点大,他小声试探道:“郡王爷可要抱一下?“
敦郡王端着一副怨妇脸道:“哭了怎么办?”
余柏林对小宝说:“二殿下,让敦郡王抱抱你可好?我的手有些累了。”
小宝反应了好久都没反应过来“二殿下”是在叫他。直到余柏林在他耳边悄声又说了一遍之后他才明白过来。小宝很听余柏林的话,很信任余柏林。余柏林说那人可以抱他,他就不会害怕:“好,林歇歇。”
小宝对敦郡王伸出双手。
敦郡王小心翼翼的把小宝接过来,一个劲儿的问小宝抱着舒不舒服难不难受。小宝虽然怕生,但有余柏林在,他心里踏实,再加上敦郡王表达的善意很明显,他便也很乖巧。
敦郡王看着小小的一团窝在自己怀里,眼泪都要感动出来了。
小孩子好可爱,奶香味好好闻!
“林累了?”连续打了几个哈欠,大宝才稍稍清醒过来,“我下来,林不用抱。”
余柏林拍了拍大宝:“太子殿下困的话再睡会儿,一个人我还是抱得动的。”
他对封蔚和敦郡王道:“王爷是不是有事要谈?晚生先回避一下。”
敦郡王忙摆手道:“我就是来看看大宝小宝,没什么事,不用回避。”
余柏林心中叹口气。其实就算没事他也想回避。他杵在这里什么事啊?
不,应该说,封蔚把人叫到自己院子里干什么啊?
第9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