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文豪 作者:木兰竹
第2节
余柏林是被文家新出的举人老爷推荐来,最初大家对他还算客气。余柏林课业逐渐突出,逐渐遇到不少红眼病。
当余柏林一举考得县试府试第一时,他在书院就有了“敌人”。
余柏林被陈夫子护着,背后还有文举人这座靠山,红眼病们不敢动手,只能动嘴皮子。
见余柏林“摔着了”,有讽刺的,甚至暗恨怎么不摔破相,让余柏林从此科举无望的。
余柏林照旧无视冷嘲热讽,笑眯眯的跟大家打招呼,一如既往塑造他开朗知礼好少年的形象。
陈夫子捋着胡子,越看越满意。就是这种沉稳的气度,和我一模一样。
至于其他上蹿下跳跟个跳梁小丑一样的学生。
哼哼,朽木不可雕也。
自从余柏林取得两试第一后,陈夫子就开始给余柏林开小灶,期盼他第一次教书,就教一个小三元出来。
其他同学还在学课本,陈夫子已经开始给余柏林讲解《四书文库》。
《四书文库》就和后世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一样,是历朝历代考题范文荟萃。考试范围就那么几本书,这么多年科举,该出的都出过了。就算变,也万变不离其宗。
有很多读书人嚷嚷投机取巧不可取,但考试真题也没见谁少做。碰巧遇到原题是撞大运,没遇到,历代考题也比自己乱出题目来练习策论来得靠谱。
这段时间余柏林学的是如何破题。
和后世的高考作文一样,一篇考试策论,破题成功,就成功了大半。破题之后,文章中心思想就定型了。正所谓破题之前文章由我,破题之后我由文章。
明破暗破、正破反破,说起来和后世高考话题作文其实差不多。唯一区别就是一些避讳的地方需要注意。
陈夫子虽然这次科举落榜,但不代表他的水平不高。而立之年的举人,在读书人中也算佼佼者。况且这次会试时陈夫子恰巧生病,并未发挥出原有水准。
陈夫子结合四书和经义集注,逐个列举讲解破题的诀窍,余柏林受益匪浅。
他国学底蕴虽然深厚,文章诗词堪称大手,但如何应试却还是个新人。在古代,有名有姓、流传千古的才子,不一定金榜及第。
科举一途,他得收起小看之心,潜下心思好好学。
......................................
被陈夫子布置了课业后自习,在堂中读书抄书的一些学生嘟嘟囔囔表示自己不满。
“这可是咱们文家开的。”
“凭什么单独给那外来小子讲课。”
“就是就是,简直不把文家放在眼里。”
“要告诉父母跟族叔说。”
…………
一些少年放下手中课本,聚在一起叽叽喳喳,满脸不忿。
旁边专心的少年们皱着眉,对于被干扰读书很不满。
“文穗,你是族叔的亲侄子,你快去跟族叔说说,余柏林简直是个白眼狼!”其中一少年越想越不满,对着旁边一眉目间带着倨傲之气的少年道。
“余柏林双试第一之前也是和我们上一样的课,做一样的题。”文穗挑眉,放下书卷,开口讽刺道,“你要是双试第一,照旧可以让夫子单独给你授课。”
文穗心里酸溜溜的,大半还是服气。他和余柏林同批进入书院,人家双试第一,自己连童生都未考上,怎么比?
“余柏林被举荐来咱们书院,认真上课才是对得起族叔,怎么读书努力反而叫白眼狼,不知所谓。”另一少年也冷笑道,“你自己不努力别打扰我们,我也想早日考得童生,好听听夫子的单独授课呢。”
说罢,这少年和文穗相视一眼,又嫌弃的各自扭头,继续看书。
这少年名叫文策,和文穗血缘关系不算近,却碰巧是邻居,从小到大都被人比较,关系好不到哪去。不过这时候,两人意见难得统一。
自己学不好,怪别人学得好,真是应了那句话,朽木不可雕也。
陈夫子碰巧准备检查学业,在窗户边把里面的谈话听得一清二楚,嘴边不由冷笑。
他自然不会和一群学生辩解吵闹,最多写封信给文成焯说道一二。
陈夫子叹息一声,摇摇头。文家这两位少年品性倒是不错,只是要考上童生,还需苦读一年半载。至于秀才,就更得磨练了。
天赋不同啊。
不过余柏林也不只是天赋好吧。陈夫子想起余柏林的父亲,又不由叹了口气。
以余父的才华,若不是意外身亡,说不得会一鸣惊人。
余柏林作为他的儿子,言传身教,比普通人强上几分理所当然。
陈夫子推门进去时,堂里瞬间恢复了安静,刚才叽叽喳喳的学生们立刻抓起书本装模作样。
陈夫子冷冷的扫了一眼,挨个儿点名,检查课业。不少学生立刻换上了一张哭丧脸。
文穗拿着书本,胸有成竹的给陈夫子检查自己的作业,心中腻味无比。
怪不得族叔说,待考得童生之后,最好去往大书院。和这群庸人一块读书,他担心自己也变成庸人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专栏收藏按钮:
☆、第六章
书院较小,不和其他大书院一样,是住宿制。早晚之时,都会留给学生往返家中与书院的时间。
余柏林的家和书院之间相隔两座山。这两座山只是小山丘,山高不过两三百米,往返不过一个时辰。这一个时辰,余柏林就当每日锻炼身体了。
自封蔚离开之后已经月余,并未再次出现。
余柏林知道封蔚这种身份的人,诺言既出,多半不会反悔,况且又是举手之劳,心里并不慌张。他安安心心读书做题,闲暇之余打理一下家中店铺。
有封蔚留下的那一百两银子做资本,余柏林可以实现心中关于自家店铺一些未曾实现的想法。攒银子的速度,会比现在快很多。
只是京城店铺若要卖个稀奇,还要卖的红火,背后必得有后台。不然就等着麻烦上门。
余柏林现在只是小打小闹,至少自己当上举人,才敢稍稍放开。
若要做得十分红火,日进斗金,那至少自己得当上进士,还得至少二甲靠前。
若是靠上那位封二兄弟,就容易多了。这种念头在余柏林心头一闪而过。
罢了,人心不足蛇吞象。
院试在即,《四书文库》几百万字,余柏林早已熟读,其中最重要的破题之法,更是熟记于心。
他记忆力很好,虽说不到过目不忘,多看几遍也能背下。更别说他穿越前本就在国学上底蕴不错。
他这种现代的权贵子弟,有钱有闲,除了刚成年的时候遭了些磨难,后来又恢复有钱有闲的状态。所以他和古代的世家子弟一样,琴棋书画骑射御样样精通,还能分出心思学习各种有兴趣的科学杂学。
所以当有人叫嚣着废除高考恢复素质教育的时候,在余柏林他们这种阶层的人心中,不由觉得好笑。
就像是现在的寒门学子叫嚣着取消科举恢复九品中正一样可笑。
这统一的考试就算有诸多弊端,也是目前唯一相对公平,可以让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方式。
或许它只是一根独木桥,或许有人不经过这根独木桥也能改变命运,但它至少是一条大众可以走的途径。
不然要论素质教育,谁比得过他们这群有钱有闲有关系的人?
余柏林只是国学大师,其他略有涉猎。在他们这个层次的人而言算是较为普通。他家一老爷子,是著名教育家、著科学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
又是“xx家”,前面还要加上“著名”的形容词,可想多厉害。
而位老爷子的友人,都是这种人。
余柏林摇摇头。就算他同年龄的人中,也有比他厉害许多的。他只能算是争气。
这群人要是穿越到古代,只要能活下去,照旧是能人。
一个人若真厉害,到哪都厉害。就算是他,好歹有信心科举做官。
县试府试院试之前,都需要秀才以上功名者作保才能参加考试。许多老秀才就是靠此赚外快。就算是自己的学生,那些秀才多半也要收取钱财,只是收多收少。
这是一个潜规则,陈夫子虽说是举人,在担保的时候也收了些钱财,收的不多,意思意思,以免遭人怨恨,说坏了规矩。
不过陈夫子转手就送给余柏林一本厚厚的册子,说是自己游学心得。
这可比那一贯铜钱不知道贵重到哪儿去了。而且有钱,还不一定买得到。
四书五经,科考之时,四书必考,五经则任选一经,读书人称作“治本经”,和后世高考分科一样。
治本经多师徒传承,陈夫子治的《春秋》,恰巧余父治的也是《春秋》,余柏林自然治的也是《春秋》。
不过,或许不是碰巧,正因为陈夫子治《春秋》,文成焯才会推荐余柏林向陈夫子求学吧。
《春秋》微言大义,是余柏林前世最为喜爱的著作,对其研究也最透彻,各朝各代关于春秋的著作他都有熟读。
从秦之后,余柏林所处华国历史和此处完全不同,但对儒学的推崇,却是一致。
余柏林的策论经陈夫子评价,若无意外,院试理应排名前列。
是否能延续第一,造就小三元,就要看主考官的爱好了。
秀才三试,都不考经义,只考“帖经”,即默写。
这“帖经”有填空、有问答,有书中原句,更有必须结合上下文推断。没有一定逻辑能力,仅靠死读书,在最简单的“帖经”这一场,就得折戟而归。
除了“帖经”之外,还有“杂文”、“策论”两科。“杂文”即一诗一赋,“策论”即依据考官提出的有关经义或政事问题,考生发表见解,提出对策。余柏林“帖经”“杂文”被陈夫子评价为可直接参加会试,只有“策论”稍逊一筹。
倒不是余柏林“策论”写的不好,而是他对这个朝代了解不深,不知道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也不知道如何揣测考官、甚至朝廷的意思,导致束手束脚。
除了“策论”之外,余柏林的“经义”更加堪忧。其原因也是他的思想太超前了。
他那时候的经义已经去伪存真,有了极大发展,且符合他当时的社会状况。现在他的经义写出来,就是惊世骇俗。
若是他已经成名之后,到可以著书立说,说不得能成为一世大儒。但现在他只是个小童生,拿出与前人完全不同的理论,那叫找死。
余柏林于经义上造诣非凡,让他抛弃正确理论,写那些已经证实是糟粕,甚至是前人伪造的学说,其痛苦可想而知。
因此陈夫子对余柏林的教导,多在策论和经义上。
别的学生还在学帖经,他已经在写经义,是以自然不能一同上课。
在院试之前,不复习院试所考科目,反而练习经义这一门从乡试起才会考的科目,这师徒二人狂妄可见一斑。
而放榜之日,余柏林案首之名,证实了两人或许不叫狂妄,叫有自信。
...................................
余柏林已经取得县试府试第一,当他院试也取得案首的时候,其轰动没有第一次来得大。
第一次见余柏林只是一少年郎,许多老读书人大喊不公。
当他取得小三元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实至名归了。
当看到余柏林名字贴到案首位置之时,围观读书人一边点头一边道:“余柏林啊,县试院试第一那位?怪不得。”
一点都不意外了。
虽说知道肯定榜上有名,小三元真的到手,即使只是个虚名,还是非常非常小的虚名,对余柏林而言,科举一路算是开门红,吉兆啊。
这时候没有未成年人不得饮酒的法律,陈夫子高兴之余,拉着余柏林大醉一场。
陈夫子醉了,余柏林没醉。
两坛子醪糟水,怎么会醉?就是肚子撑得慌。
除了余柏林之外,还有人为余柏林的名次感到欢喜。
封庭看着封蔚一脸喜气洋洋的样子,不由按眉:“这只是小三元,又不是三元及第……好吧好吧,小三元也是三元,朕赞同他确实有几分才华。”
“我就说我眼光可好。”封蔚在京城没什么可交的人,现在朝中这局势他也不敢与人相交。少年心性本就坐不住,好不容易找到个能说话的好人,皇兄硬压着他不让他去见,说什么至少乡试之后再看看。
封庭嘴角抽了抽:“你就这么看好他?案首之人,考不中举人的多得是。解元之人,会试落第也很常见。”
“他不同。”封蔚对自己的救命恩人很是推崇,“别的读书人跟我谈不拢。”
那不是因为你水平低吗?封庭差点脱口而出。
他身体羸弱,许久没子嗣,这个弟弟就是当儿子宠大的。比起才四岁且没时间照看的太子和还未满周岁的幼子,他对封蔚的成长倾注了很多心血。
但好像心血浇多了,弟弟长歪了。
“……好吧,若是隐藏身份,你可以与他相交。”封庭想着因为何贵妃连番主动作死让何家处于崩盘边缘,朝中掌控力度渐渐加大,剩下只需徐徐图之,也不用拘着封蔚。
封蔚来京城后没有一个可说话的朋友,想来也是憋慌了。这么一个没有根基、心性纯善、还有几分才华的同龄人,他也不担心会给封蔚造成什么不利。
于是封庭妥协了。
当然,多年之后,皇帝陛下为自己现在的决定深深后悔。
作者有话要说: 想多写一点,增加了一千字,就延迟了半小时更新,不介意吧?
☆、第七章
余柏林考中案首之后,门庭很是热闹了一阵子。邻里乡亲都送来贺礼,瞅瞅新出的秀才。
余柏林的舅舅还未接到送去的书信,若得了书信,估计会欣喜若狂。
他再怎么打拼,也不如家里出一个有功名的人。
送来的贺礼中,最重的是文家的组长,笔墨纸砚并二两银子,非常大手笔;最得余柏林心的是陈夫子,他曾经所就读的江南一大书院的课本作业之类,教辅资料啊。
其他的,有送蔬菜水果的、送米面的、送猪羊肉的、送布的、送鸡鸭鱼的,不一而足。
院试之后,陈夫子给余柏林放了几日假期。
余柏林和李叔商量之后,用送来的食物再添了不少钱,做了几桌宴席,邀请送过东西的人吃了顿饭,答谢大家的照顾。
余柏林在宴请邻里之后,又见到了封蔚也是来送礼的。
他这次带了两位一看就是武者的人做保镖,亲手提着一上面盖了一层布的大篮子。
余柏林见封蔚来,因已经猜得其大概身份,对他前来很是惊讶。他还以为封蔚最多遣一二下人告诉自己帮忙的事的进展,没想到封蔚会来亲自庆贺他考中秀才,一副还想与他相交,并不会断了联系的样子。
“恭喜恭喜,以后就是秀才了。”封蔚脸上带着欣喜的笑容,看得出真的为余柏林感到高兴,“小小贺礼不成敬意。”
说罢他便把手中篮子递给余柏林。
余柏林见其笑容,对其也有了几分亲近之意。能折节相交,并且毫无倨傲鄙夷之意,这人品行还算不错。
“谢谢,请进请进。”余柏林笑着亲手接过封蔚手中的篮子。入手之后,感觉略沉。
这装得是什么?总不能是一篮子铜钱吧?余柏林开玩笑的想着。不过估计一篮子黄金白银更符合他的身份。
无论是什么,用一个大篮子来装还是……和他形象不符啊。他们这种人,不是应该用礼盒之类?还是说为了掩盖身份,故意这么接地气?
余柏林正乱想着,突然感觉篮子晃了晃,好似篮子里的东西动了动。
余柏林立刻愣住了。活物?难道是猫猫狗狗之类的宠物?总不可能是猪仔活鸡活鸭之类吧?
余柏林抬头,封蔚还是那一副笑眯眯的样子,看不出什么。
篮子又动了动,幅度还有点大。
大概真是宠物猫狗?上层人士喜欢这个,不知道什么样子的。
余柏林揭开了篮子上的布,顿时目瞪口呆,一直的好涵养都忍不住爆了粗口。
篮子里装得哪是什么猫猫狗狗,明明是一小孩!
小孩头戴虎头帽脚穿虎头鞋,身上穿着大红衣服,闭着眼睛,在铺着软布的篮子底部睡得正香,还时不时的啃一啃手指,蹬一蹬小短腿。
“哈哈哈哈哈!”封蔚见余柏林惊呆了的神情,放声大笑,“吓到了吧?”
余柏林深呼吸了好下,才把情绪压下去,露出无奈的笑容:“封兄,你可真是……”
“哈哈哈哈,开个小玩笑。”封蔚摆了摆手,身后一护卫立刻从袖子里拿出一方小盒子,递到旁边惊成木头状,还没回过神来的李叔手中,“先进去吧?”
“李叔,泡壶茶来。”余柏林顿了顿,“再蒸点小点心。”
“是,老爷。”李叔表情迷茫,步子都是飘着走的。
封蔚的大笑惊到了篮子里的孩子,小孩小脸皱了皱眉,小手握成拳头,在眼睛上揉了揉,打了个小小的哈欠,迷迷瞪瞪的睁开眼睛。
大概是没睡够,也可能是被陌生的环境吓到了,小孩一醒来,就一边东张希望,一边瘪着嘴,要哭不哭的样子。
直到他的视线对上余柏林。
小孩的眼睛立刻瞪得溜圆,立刻翻身起来,半边身子探出篮子边,对着余柏林伸出双手:“抱!”
“哎……”篮子一晃,余柏林心中一跳,“接一下,别摔着了!”
封蔚立刻双手把小孩从篮子里提溜起来,小孩一边用小脚丫子踹着他,一边不依不饶的继续朝着余柏林扑。
“我才是你叔叔。”封蔚嘴里念着,还把小孩举着颠了颠。
余柏林眼见小孩已经开始掉眼泪,忙把篮子放下,伸手将小孩抱在怀里哄着:“小宝乖,别哭。”
“你还记得这小破孩的名字呢。”封蔚挑眉。
“封兄,你可是长辈啊。”
“他不敬长辈!”
“他还小……”
“哼。”封蔚背着手,不理睬了。
余柏林叹了口气,拍了拍已经破涕为笑的小宝的背:“封兄把这么小的侄儿带出来,你兄长嫂子不担心吗?”
封蔚弹了一下滚烫的茶杯,用一副很不在乎很无所谓的口气道:“我偷带出来的。”
余柏林浑身一僵,一句“你有病吗?”又差点破口而出。
好不容易才把这句话咽下去,余柏林干笑道:“封兄,这样不好……”
“没关系,我走的时候,让人给我哥带了话,他知道我和小宝的去向。”
不是知不知道你去哪儿的问题吧?!虽然不知道这位封二究竟是封家哪一位宗亲,毕竟宗室都不外封,但皇家有这么缺心眼的人吗?
余柏林为封蔚的兄长默哀。
“封兄,你还是快把小宝送回去吧。”余柏林忙道。
“不急。”
我急!
“我哥太忙,嫂子又……病着。”封蔚慢吞吞道,“小宝自从被惊吓之后,若醒来不见哥或者嫂子,就会哭,哭累了就发呆,谁逗都不笑。虽然我不会带孩子,也知道这样不成。今天虽是心血来潮,没想到效果不错。他果然喜欢你。”
听封蔚这么说,余柏林叹了口气:“你的兄长和嫂子一定很担心。”
“我带着小宝,他们才不会担心。”放在宫里,皇嫂又没精力照看,才会担心。封蔚心道。
皇兄忙于前朝,皇嫂病着,无力管理后宫,太后并非亲母,和何贵妃为一族。最近他们倒是安分多了。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不用担心,既然哥没有派人让我回去,就是允许了。”封蔚道。
余柏林一想,也是。若是封蔚离开之前已经知会了一声,现在没人劝他回去,的确是默许了吧。
“饿。”小宝抱着余柏林蹭来蹭去蹭的心满意足后,张嘴道。
“哦,小宝一直在睡,今天还没喂过饭。”封蔚好似突然想起来。
余柏林:“……”又想骂人了!
还好他已经吩咐了李叔蒸一碟面食小点心来。
“李叔,再让李妈蒸一碗鸡蛋羹。”余柏林想了想,又道,“先用温水兑一碗浓一点的红糖水来。”
“是,老爷。”李叔马上道。
“封兄,你啊……”
封蔚连忙打断道:“好了,别念了,我知道这次做得不对,应该先跟哥商量后再把小宝带来,也不该把小宝饿着。”
“小宝的乳母呢?怎么没一同来。”一般带小孩出来,也会让乳母抱着吧?你把小孩装篮子里就带出来了?
“不耐烦让她来。”既然皇兄说秘密相交,怎么能让其他人知道呢?何况宫女不能私自出宫啰。
所以皇子就能随便带出宫啰?
李妈很快把红糖水端了来,小宝不让其他人抱,余柏林只得自己喂。他还没喂过孩子,但小宝乖巧,还算容易。
喝了糖水,小宝的饥饿勉强缓解些了,开始对着余柏林说话。
说的什么大家都听不懂,小宝自娱自乐高兴的只拍手,也不知道他乐个什么。
“上次见小宝还不会说话。”余柏林虽然听不懂,还是很够意思的小宝说一句,他应一句。
“大宝聪明,不到周岁,走路和说话都会了。小宝特别笨,马上要抓周了,现在还只会说单字,路也不会走。”封蔚一脸嫌弃。
“小孩说话走路都要大人教的。”余柏林并不觉得怀中的小孩笨,明明蛮机灵的,“不是说家里人忙吗?是不是没人教?”
封蔚想了想,似乎真是这样。皇嫂生小宝的时候就难产,病一直断断续续美好,皇兄又忙,伺候的人估计不会想到教小宝:“好吧,我误会他了。这可不行,我会去跟哥说说。”
嫂子病着,他们两也不会带孩子啊,都没发现哪里不对,只以为小宝开窍晚。
原来小孩子说话走路是要教的吗?
封蔚回想了一下,好像大宝出生的时候,嫂子是有教大宝说话和走路。不过他还以为那是逗小宝玩呢。
余柏林低头擦了擦怀中小孩嘴边的糖渍,看着小孩天真无邪的笑容,眼中闪过一丝怜惜。
作者有话要说: 封蔚:送你个娃!
余柏林:妈的智障!
☆、第八章
爹娘都不管,看封二说辞,下人还不尽心。现在这时代,婴孩存活率本就不高,说不得哪天在父母的忽视下,小宝就夭折了。
还好他还有个叔叔,即使这个叔叔让人有些一言难尽,好歹记挂着他。
小宝食量很大,吃了一小碗蒸蛋羹之后,又吃了两个小兔子馒头,才停下嘴。
李妈会带孩子,帮小宝揉肚子,说怕积食。
“真没想到小宝能吃这么多。”剩下的小兔子馒头都进了封蔚嘴里,“小宝在家里都只喝奶,喝不了几口就不喝了,长得瘦瘦小小的,像只小猴子。大宝以前长得多壮啊。”
封蔚停顿了一下,道:“不过现在大宝也不怎么吃东西,也变瘦了。”
都快一岁了还只喝奶?余柏林虽然没孩子,也知道孩子六个月左右就要添加辅食,不然无法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只喝奶肯定不成的。不过这是别人家里自己的事,余柏林只心中想了想而已。
“大宝小宝可能都担忧母亲的病情。母子连心。”余柏林微笑道。
小宝吃饱了之后又开始犯困,李妈终于能把小宝从自家老爷身上抱过来,哄着睡着后,余柏林让李妈把孩子抱到自己卧室睡着。封蔚身后护卫之一也跟着过去,守着孩子。
封蔚和余柏林终于可以谈论孩子之外的话题。
聊了一阵子之后,封蔚很尽兴,询问是否可以去余柏林书房一观,见识一下余柏林的书画文章。
余柏林书房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自然乐意让封蔚一游。
封蔚自己能力一般,鉴赏能力却十分强,见余柏林挂在书房那一副泼墨山水图之后,对其画作和上面所做题诗赞叹不已。
余柏林见他喜欢,就卷了画送给封蔚。
封蔚也不推辞:“等余弟扬名之后,我就把画挂堂中,专门看人如何眼馋。”
余柏林笑道:“封兄说笑。”
封蔚又转悠了一阵子,最后离开的时候不仅又卷走了余柏林一副骏马图,一副字,还拿走了余柏林用作练习的策论和经义。
“我哥总不相信我结识了一个很厉害的读书人,回去看他怎么说。”封蔚满脸得意洋洋。
余柏林嘴角一抽,看着眼前这个带着欠揍笑容的人,当日那英武成熟的少年郎好像是自己的幻想。
封蔚在余柏林家一直玩到落日西沉,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走之前,他终于说到了余柏林一直想要听的话:“对了,余弟,令堂的事,我已经查明了,不日就可以解决。”
说罢,他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那县令背景有点麻烦,这件事若以后有人提起,你就当做不知道,初次听闻。”
这意思,他会找其他借口处置那事,不让人联想到是余柏林的关系。
余柏林严肃道:“在下知道,多谢封兄。”
余柏林深深一作揖,心中感慨。若不是遇上贵人,可能要为父亲正名,至少得自己入朝为官了。
封蔚笑着拍了拍余柏林的肩膀:“不用这么客气,平常相处即可。不然我再来打扰时,多不自在。”
看着做出“我还会回来的”宣言的封蔚提着大篮子扬长而去,余柏林心中不知道是高兴还是难过。
总觉得今后日子可能不会太平静。
.................................
“回来了?”听到内侍的通报声,封庭头也没抬,“小宝可好?”
“吃了一碗蒸蛋羹,两小馒头,喝了一碗红糖水。”封蔚道,“现在睡得正香。”
“大宝在这个年纪,也有吃其他东西了。”封庭叹口气,“朕的确忽视小宝了。”
“皇兄你也没办法,没有皇嫂,会带孩子的人,谁会对小宝尽心尽力。”封蔚把怀里一堆东西搁封庭面前。
封庭看着自己桌上被挤到一边去的奏折,眼皮子跳了跳:“这是什么?”
“你之前不是不信余柏林的本事吗?自己看看。”封蔚抬了抬下巴,“我就说,他不比朝中那些自诩为大儒的人差。”
不就是被那些大儒追着唠叨过几句,这么记仇。对封蔚十分了解的封庭,摇了摇头:“好吧,朕看看。”
封蔚自己问着内侍要了杯茶,又把自家皇兄桌子上的点心端到自己面前,一边喝茶一边吃点心,好不自在。
旁边内侍眼观鼻,鼻观心,显然已经习惯封蔚在皇帝面前“放肆”的模样。
封庭一看,就看了约一盏茶的时间。他捏了捏自己的眉间,道:“好吧,你说的没错,是朕小瞧他了。你要与他交往,朕同意了。若你觉得有必要,可以泄露身份。”
“那好。”封蔚笑眯眯道,“余柏林虽然才华横溢,科举还是有所欠缺。我看他那老师水准还不如他,正想帮他重新找一个。”
“随你。但不要太过插手。”余柏林所有关系早就呈到封庭桌上,陈磊、文成焯若知因余柏林原因已经皇帝面前挂上号,估计得对余柏林感激的作揖做个不停。
“当然,若让那群人知道,余柏林的前途就坎坷了。”封蔚笑道,“我做事,皇兄放心。”
封庭瞪了封蔚一眼:“朕从来不放心!”
他低头继续看着余柏林的笔墨,心中浮现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将与朝中拼尽全力一搏,有些事,该早做准备。
..................................
京城中最近热闹一回。
一个贪官被押解进京,一路游街而过,京城老百姓们准备好了烂菜叶子,给那贪官好一顿招待。
“听说那贪官只是县令,家中已有良田百万顷。”
“听说那狗贼勾结贼寇抢劫百姓,良田家产多是贼寇孝敬。”
“这几年狗贼治下生灵涂炭,还有当地大族一起勾结,狼狈为奸。”
“禽兽不如!”
“该下地狱!”
…………
百姓们奔走相告,那贪官的罪行似乎人尽皆知。
洪敏之接到求救的书信后,虽然对那昏庸无能,贪得无厌的族侄很不喜欢,但好歹是族中之人,如果任其被斩首,洪家全族似乎都很没面子。
那洪县官最终只是免了官职,交了些罚款,就被释放了。
这种事挺常见,洪敏之只是跟依附自己的人说了一声,就没再管。
只是一个族侄,一个小县官,还不值得自己事事操心。
所以当知道洪县官的罪名已经传遍京城,其被害百姓也已经进京,知道洪县官只交了点银钱就被释放之后,京城舆论沸沸扬扬,甚至编造歌谣骂他的时候,已经迟了。
当有人敲响宫门外鸣冤大鼓后,一头撞死到大鼓上时,洪敏之冷汗直冒。
谁在害我?!
☆、第九章
晖朝在沿袭前朝官制的基础上稍微改变。六部之上取消三省,设内阁,有文辅大臣三名,军辅大臣三名。文辅大臣必从翰林院出,军辅大臣必从宗室出一名。
辅政大臣中,在文辅军辅中各有一名为首辅,其余称次辅。
文辅首辅为皇帝任命,军辅首辅直接由宗室担任。
在皇帝勤政之时,内阁只是皇帝的智囊团;皇帝懈怠之时,天下权力基本尽由内阁掌握。
洪敏之是谁?洪敏之即当今文辅两朝首辅,三朝元老。
朝中纷争四起,政敌纷纷以洪县令之事向洪敏之发难。弹劾的折子堆满了皇帝的桌案。
最终这件事以洪县官被抄家,流放三千里,涉及此案四品以下官员有贬有谪,洪敏之自陈疏于管理族人,向皇帝请罪,被罚了俸禄结束。
一场风波看似浩浩荡荡,结束之时似乎雷声大雨点小。只是当中情况,只有当中之人才有所了解。
后续发展,和余柏林就毫无关系了。
整件事所有人都以为是朝中高官之间、甚至皇帝也有参与其中的博弈,洪县令之事只是借口,其余被波及之人不过池鱼。
虽然的确如此,但真正的导|火|索余柏林就被掩藏起来。其父被正名,也只是被人感叹一句捡了便宜。
余家本家之人,和其他与洪县令勾结的当地大家族一起,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余家痕迹。余柏林早已经被分家,还是受害者,自然没他什么事。
据说新任县令为了表示自己和洪县令完全不同,不然重修了烈士祠,还惠及了烈士的家人。
听闻余柏林考得秀才,并且还是案首之后,新任县令觉得此子前途无量,为了示好,将余柏林母亲的名字列入贞洁牌坊上。
余柏林听过之后,一声长叹。
他祖父嗜酒好色,祖母年轻时就抑郁而亡,祖父在余父回归族中不久就亡故。余父倒有一庶弟在此次案子中流放,没上路几天听闻就病故了。余母过世之后,余柏林就央人把余父的坟移到了京城,合葬在一起。再加上余柏林早已和余家分宗分家,按照律例上来说,早和余家已无瓜葛。
长辈恩怨,到此彻底终结。
解决心底一大包袱,余柏林之后只需向前看。当前他手头大事,乃是入学。
生员簪花游街之后,来到府学旁,提学朗声“新科生员到!”后,学宫朱门一扇一扇,由外及内,依次打开。
朱门之内,小桥曲水之后,儒学大殿高立台阶之上,在碧空白日背景下,仿佛金光闪烁。道路两旁,七十二贤人雕像栩栩如生,仿佛对着新入生员微笑致意。
余柏林等人垂首拱手行礼,在先贤的目光中,缓缓而行。
此时,余柏林才有了作为古代读书人的真实感。
在现代,即使再尊崇国学,再复古仪式,但比起古代来说,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所谓复古,不过是个念想、一种传承。
而现在,是信仰。
余柏林作为案首,于最前列,从桥上而过,入学宫行拜礼。即使内在是个现代灵魂,余柏林也不由升起肃穆之情,胸中感慨激动万分,脸上也褪去沉稳淡定,带上和周围人一样的喜气洋洋。
第2节
恋耽美
第2节
余柏林是被文家新出的举人老爷推荐来,最初大家对他还算客气。余柏林课业逐渐突出,逐渐遇到不少红眼病。
当余柏林一举考得县试府试第一时,他在书院就有了“敌人”。
余柏林被陈夫子护着,背后还有文举人这座靠山,红眼病们不敢动手,只能动嘴皮子。
见余柏林“摔着了”,有讽刺的,甚至暗恨怎么不摔破相,让余柏林从此科举无望的。
余柏林照旧无视冷嘲热讽,笑眯眯的跟大家打招呼,一如既往塑造他开朗知礼好少年的形象。
陈夫子捋着胡子,越看越满意。就是这种沉稳的气度,和我一模一样。
至于其他上蹿下跳跟个跳梁小丑一样的学生。
哼哼,朽木不可雕也。
自从余柏林取得两试第一后,陈夫子就开始给余柏林开小灶,期盼他第一次教书,就教一个小三元出来。
其他同学还在学课本,陈夫子已经开始给余柏林讲解《四书文库》。
《四书文库》就和后世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一样,是历朝历代考题范文荟萃。考试范围就那么几本书,这么多年科举,该出的都出过了。就算变,也万变不离其宗。
有很多读书人嚷嚷投机取巧不可取,但考试真题也没见谁少做。碰巧遇到原题是撞大运,没遇到,历代考题也比自己乱出题目来练习策论来得靠谱。
这段时间余柏林学的是如何破题。
和后世的高考作文一样,一篇考试策论,破题成功,就成功了大半。破题之后,文章中心思想就定型了。正所谓破题之前文章由我,破题之后我由文章。
明破暗破、正破反破,说起来和后世高考话题作文其实差不多。唯一区别就是一些避讳的地方需要注意。
陈夫子虽然这次科举落榜,但不代表他的水平不高。而立之年的举人,在读书人中也算佼佼者。况且这次会试时陈夫子恰巧生病,并未发挥出原有水准。
陈夫子结合四书和经义集注,逐个列举讲解破题的诀窍,余柏林受益匪浅。
他国学底蕴虽然深厚,文章诗词堪称大手,但如何应试却还是个新人。在古代,有名有姓、流传千古的才子,不一定金榜及第。
科举一途,他得收起小看之心,潜下心思好好学。
......................................
被陈夫子布置了课业后自习,在堂中读书抄书的一些学生嘟嘟囔囔表示自己不满。
“这可是咱们文家开的。”
“凭什么单独给那外来小子讲课。”
“就是就是,简直不把文家放在眼里。”
“要告诉父母跟族叔说。”
…………
一些少年放下手中课本,聚在一起叽叽喳喳,满脸不忿。
旁边专心的少年们皱着眉,对于被干扰读书很不满。
“文穗,你是族叔的亲侄子,你快去跟族叔说说,余柏林简直是个白眼狼!”其中一少年越想越不满,对着旁边一眉目间带着倨傲之气的少年道。
“余柏林双试第一之前也是和我们上一样的课,做一样的题。”文穗挑眉,放下书卷,开口讽刺道,“你要是双试第一,照旧可以让夫子单独给你授课。”
文穗心里酸溜溜的,大半还是服气。他和余柏林同批进入书院,人家双试第一,自己连童生都未考上,怎么比?
“余柏林被举荐来咱们书院,认真上课才是对得起族叔,怎么读书努力反而叫白眼狼,不知所谓。”另一少年也冷笑道,“你自己不努力别打扰我们,我也想早日考得童生,好听听夫子的单独授课呢。”
说罢,这少年和文穗相视一眼,又嫌弃的各自扭头,继续看书。
这少年名叫文策,和文穗血缘关系不算近,却碰巧是邻居,从小到大都被人比较,关系好不到哪去。不过这时候,两人意见难得统一。
自己学不好,怪别人学得好,真是应了那句话,朽木不可雕也。
陈夫子碰巧准备检查学业,在窗户边把里面的谈话听得一清二楚,嘴边不由冷笑。
他自然不会和一群学生辩解吵闹,最多写封信给文成焯说道一二。
陈夫子叹息一声,摇摇头。文家这两位少年品性倒是不错,只是要考上童生,还需苦读一年半载。至于秀才,就更得磨练了。
天赋不同啊。
不过余柏林也不只是天赋好吧。陈夫子想起余柏林的父亲,又不由叹了口气。
以余父的才华,若不是意外身亡,说不得会一鸣惊人。
余柏林作为他的儿子,言传身教,比普通人强上几分理所当然。
陈夫子推门进去时,堂里瞬间恢复了安静,刚才叽叽喳喳的学生们立刻抓起书本装模作样。
陈夫子冷冷的扫了一眼,挨个儿点名,检查课业。不少学生立刻换上了一张哭丧脸。
文穗拿着书本,胸有成竹的给陈夫子检查自己的作业,心中腻味无比。
怪不得族叔说,待考得童生之后,最好去往大书院。和这群庸人一块读书,他担心自己也变成庸人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专栏收藏按钮:
☆、第六章
书院较小,不和其他大书院一样,是住宿制。早晚之时,都会留给学生往返家中与书院的时间。
余柏林的家和书院之间相隔两座山。这两座山只是小山丘,山高不过两三百米,往返不过一个时辰。这一个时辰,余柏林就当每日锻炼身体了。
自封蔚离开之后已经月余,并未再次出现。
余柏林知道封蔚这种身份的人,诺言既出,多半不会反悔,况且又是举手之劳,心里并不慌张。他安安心心读书做题,闲暇之余打理一下家中店铺。
有封蔚留下的那一百两银子做资本,余柏林可以实现心中关于自家店铺一些未曾实现的想法。攒银子的速度,会比现在快很多。
只是京城店铺若要卖个稀奇,还要卖的红火,背后必得有后台。不然就等着麻烦上门。
余柏林现在只是小打小闹,至少自己当上举人,才敢稍稍放开。
若要做得十分红火,日进斗金,那至少自己得当上进士,还得至少二甲靠前。
若是靠上那位封二兄弟,就容易多了。这种念头在余柏林心头一闪而过。
罢了,人心不足蛇吞象。
院试在即,《四书文库》几百万字,余柏林早已熟读,其中最重要的破题之法,更是熟记于心。
他记忆力很好,虽说不到过目不忘,多看几遍也能背下。更别说他穿越前本就在国学上底蕴不错。
他这种现代的权贵子弟,有钱有闲,除了刚成年的时候遭了些磨难,后来又恢复有钱有闲的状态。所以他和古代的世家子弟一样,琴棋书画骑射御样样精通,还能分出心思学习各种有兴趣的科学杂学。
所以当有人叫嚣着废除高考恢复素质教育的时候,在余柏林他们这种阶层的人心中,不由觉得好笑。
就像是现在的寒门学子叫嚣着取消科举恢复九品中正一样可笑。
这统一的考试就算有诸多弊端,也是目前唯一相对公平,可以让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方式。
或许它只是一根独木桥,或许有人不经过这根独木桥也能改变命运,但它至少是一条大众可以走的途径。
不然要论素质教育,谁比得过他们这群有钱有闲有关系的人?
余柏林只是国学大师,其他略有涉猎。在他们这个层次的人而言算是较为普通。他家一老爷子,是著名教育家、著科学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
又是“xx家”,前面还要加上“著名”的形容词,可想多厉害。
而位老爷子的友人,都是这种人。
余柏林摇摇头。就算他同年龄的人中,也有比他厉害许多的。他只能算是争气。
这群人要是穿越到古代,只要能活下去,照旧是能人。
一个人若真厉害,到哪都厉害。就算是他,好歹有信心科举做官。
县试府试院试之前,都需要秀才以上功名者作保才能参加考试。许多老秀才就是靠此赚外快。就算是自己的学生,那些秀才多半也要收取钱财,只是收多收少。
这是一个潜规则,陈夫子虽说是举人,在担保的时候也收了些钱财,收的不多,意思意思,以免遭人怨恨,说坏了规矩。
不过陈夫子转手就送给余柏林一本厚厚的册子,说是自己游学心得。
这可比那一贯铜钱不知道贵重到哪儿去了。而且有钱,还不一定买得到。
四书五经,科考之时,四书必考,五经则任选一经,读书人称作“治本经”,和后世高考分科一样。
治本经多师徒传承,陈夫子治的《春秋》,恰巧余父治的也是《春秋》,余柏林自然治的也是《春秋》。
不过,或许不是碰巧,正因为陈夫子治《春秋》,文成焯才会推荐余柏林向陈夫子求学吧。
《春秋》微言大义,是余柏林前世最为喜爱的著作,对其研究也最透彻,各朝各代关于春秋的著作他都有熟读。
从秦之后,余柏林所处华国历史和此处完全不同,但对儒学的推崇,却是一致。
余柏林的策论经陈夫子评价,若无意外,院试理应排名前列。
是否能延续第一,造就小三元,就要看主考官的爱好了。
秀才三试,都不考经义,只考“帖经”,即默写。
这“帖经”有填空、有问答,有书中原句,更有必须结合上下文推断。没有一定逻辑能力,仅靠死读书,在最简单的“帖经”这一场,就得折戟而归。
除了“帖经”之外,还有“杂文”、“策论”两科。“杂文”即一诗一赋,“策论”即依据考官提出的有关经义或政事问题,考生发表见解,提出对策。余柏林“帖经”“杂文”被陈夫子评价为可直接参加会试,只有“策论”稍逊一筹。
倒不是余柏林“策论”写的不好,而是他对这个朝代了解不深,不知道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也不知道如何揣测考官、甚至朝廷的意思,导致束手束脚。
除了“策论”之外,余柏林的“经义”更加堪忧。其原因也是他的思想太超前了。
他那时候的经义已经去伪存真,有了极大发展,且符合他当时的社会状况。现在他的经义写出来,就是惊世骇俗。
若是他已经成名之后,到可以著书立说,说不得能成为一世大儒。但现在他只是个小童生,拿出与前人完全不同的理论,那叫找死。
余柏林于经义上造诣非凡,让他抛弃正确理论,写那些已经证实是糟粕,甚至是前人伪造的学说,其痛苦可想而知。
因此陈夫子对余柏林的教导,多在策论和经义上。
别的学生还在学帖经,他已经在写经义,是以自然不能一同上课。
在院试之前,不复习院试所考科目,反而练习经义这一门从乡试起才会考的科目,这师徒二人狂妄可见一斑。
而放榜之日,余柏林案首之名,证实了两人或许不叫狂妄,叫有自信。
...................................
余柏林已经取得县试府试第一,当他院试也取得案首的时候,其轰动没有第一次来得大。
第一次见余柏林只是一少年郎,许多老读书人大喊不公。
当他取得小三元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实至名归了。
当看到余柏林名字贴到案首位置之时,围观读书人一边点头一边道:“余柏林啊,县试院试第一那位?怪不得。”
一点都不意外了。
虽说知道肯定榜上有名,小三元真的到手,即使只是个虚名,还是非常非常小的虚名,对余柏林而言,科举一路算是开门红,吉兆啊。
这时候没有未成年人不得饮酒的法律,陈夫子高兴之余,拉着余柏林大醉一场。
陈夫子醉了,余柏林没醉。
两坛子醪糟水,怎么会醉?就是肚子撑得慌。
除了余柏林之外,还有人为余柏林的名次感到欢喜。
封庭看着封蔚一脸喜气洋洋的样子,不由按眉:“这只是小三元,又不是三元及第……好吧好吧,小三元也是三元,朕赞同他确实有几分才华。”
“我就说我眼光可好。”封蔚在京城没什么可交的人,现在朝中这局势他也不敢与人相交。少年心性本就坐不住,好不容易找到个能说话的好人,皇兄硬压着他不让他去见,说什么至少乡试之后再看看。
封庭嘴角抽了抽:“你就这么看好他?案首之人,考不中举人的多得是。解元之人,会试落第也很常见。”
“他不同。”封蔚对自己的救命恩人很是推崇,“别的读书人跟我谈不拢。”
那不是因为你水平低吗?封庭差点脱口而出。
他身体羸弱,许久没子嗣,这个弟弟就是当儿子宠大的。比起才四岁且没时间照看的太子和还未满周岁的幼子,他对封蔚的成长倾注了很多心血。
但好像心血浇多了,弟弟长歪了。
“……好吧,若是隐藏身份,你可以与他相交。”封庭想着因为何贵妃连番主动作死让何家处于崩盘边缘,朝中掌控力度渐渐加大,剩下只需徐徐图之,也不用拘着封蔚。
封蔚来京城后没有一个可说话的朋友,想来也是憋慌了。这么一个没有根基、心性纯善、还有几分才华的同龄人,他也不担心会给封蔚造成什么不利。
于是封庭妥协了。
当然,多年之后,皇帝陛下为自己现在的决定深深后悔。
作者有话要说: 想多写一点,增加了一千字,就延迟了半小时更新,不介意吧?
☆、第七章
余柏林考中案首之后,门庭很是热闹了一阵子。邻里乡亲都送来贺礼,瞅瞅新出的秀才。
余柏林的舅舅还未接到送去的书信,若得了书信,估计会欣喜若狂。
他再怎么打拼,也不如家里出一个有功名的人。
送来的贺礼中,最重的是文家的组长,笔墨纸砚并二两银子,非常大手笔;最得余柏林心的是陈夫子,他曾经所就读的江南一大书院的课本作业之类,教辅资料啊。
其他的,有送蔬菜水果的、送米面的、送猪羊肉的、送布的、送鸡鸭鱼的,不一而足。
院试之后,陈夫子给余柏林放了几日假期。
余柏林和李叔商量之后,用送来的食物再添了不少钱,做了几桌宴席,邀请送过东西的人吃了顿饭,答谢大家的照顾。
余柏林在宴请邻里之后,又见到了封蔚也是来送礼的。
他这次带了两位一看就是武者的人做保镖,亲手提着一上面盖了一层布的大篮子。
余柏林见封蔚来,因已经猜得其大概身份,对他前来很是惊讶。他还以为封蔚最多遣一二下人告诉自己帮忙的事的进展,没想到封蔚会来亲自庆贺他考中秀才,一副还想与他相交,并不会断了联系的样子。
“恭喜恭喜,以后就是秀才了。”封蔚脸上带着欣喜的笑容,看得出真的为余柏林感到高兴,“小小贺礼不成敬意。”
说罢他便把手中篮子递给余柏林。
余柏林见其笑容,对其也有了几分亲近之意。能折节相交,并且毫无倨傲鄙夷之意,这人品行还算不错。
“谢谢,请进请进。”余柏林笑着亲手接过封蔚手中的篮子。入手之后,感觉略沉。
这装得是什么?总不能是一篮子铜钱吧?余柏林开玩笑的想着。不过估计一篮子黄金白银更符合他的身份。
无论是什么,用一个大篮子来装还是……和他形象不符啊。他们这种人,不是应该用礼盒之类?还是说为了掩盖身份,故意这么接地气?
余柏林正乱想着,突然感觉篮子晃了晃,好似篮子里的东西动了动。
余柏林立刻愣住了。活物?难道是猫猫狗狗之类的宠物?总不可能是猪仔活鸡活鸭之类吧?
余柏林抬头,封蔚还是那一副笑眯眯的样子,看不出什么。
篮子又动了动,幅度还有点大。
大概真是宠物猫狗?上层人士喜欢这个,不知道什么样子的。
余柏林揭开了篮子上的布,顿时目瞪口呆,一直的好涵养都忍不住爆了粗口。
篮子里装得哪是什么猫猫狗狗,明明是一小孩!
小孩头戴虎头帽脚穿虎头鞋,身上穿着大红衣服,闭着眼睛,在铺着软布的篮子底部睡得正香,还时不时的啃一啃手指,蹬一蹬小短腿。
“哈哈哈哈哈!”封蔚见余柏林惊呆了的神情,放声大笑,“吓到了吧?”
余柏林深呼吸了好下,才把情绪压下去,露出无奈的笑容:“封兄,你可真是……”
“哈哈哈哈,开个小玩笑。”封蔚摆了摆手,身后一护卫立刻从袖子里拿出一方小盒子,递到旁边惊成木头状,还没回过神来的李叔手中,“先进去吧?”
“李叔,泡壶茶来。”余柏林顿了顿,“再蒸点小点心。”
“是,老爷。”李叔表情迷茫,步子都是飘着走的。
封蔚的大笑惊到了篮子里的孩子,小孩小脸皱了皱眉,小手握成拳头,在眼睛上揉了揉,打了个小小的哈欠,迷迷瞪瞪的睁开眼睛。
大概是没睡够,也可能是被陌生的环境吓到了,小孩一醒来,就一边东张希望,一边瘪着嘴,要哭不哭的样子。
直到他的视线对上余柏林。
小孩的眼睛立刻瞪得溜圆,立刻翻身起来,半边身子探出篮子边,对着余柏林伸出双手:“抱!”
“哎……”篮子一晃,余柏林心中一跳,“接一下,别摔着了!”
封蔚立刻双手把小孩从篮子里提溜起来,小孩一边用小脚丫子踹着他,一边不依不饶的继续朝着余柏林扑。
“我才是你叔叔。”封蔚嘴里念着,还把小孩举着颠了颠。
余柏林眼见小孩已经开始掉眼泪,忙把篮子放下,伸手将小孩抱在怀里哄着:“小宝乖,别哭。”
“你还记得这小破孩的名字呢。”封蔚挑眉。
“封兄,你可是长辈啊。”
“他不敬长辈!”
“他还小……”
“哼。”封蔚背着手,不理睬了。
余柏林叹了口气,拍了拍已经破涕为笑的小宝的背:“封兄把这么小的侄儿带出来,你兄长嫂子不担心吗?”
封蔚弹了一下滚烫的茶杯,用一副很不在乎很无所谓的口气道:“我偷带出来的。”
余柏林浑身一僵,一句“你有病吗?”又差点破口而出。
好不容易才把这句话咽下去,余柏林干笑道:“封兄,这样不好……”
“没关系,我走的时候,让人给我哥带了话,他知道我和小宝的去向。”
不是知不知道你去哪儿的问题吧?!虽然不知道这位封二究竟是封家哪一位宗亲,毕竟宗室都不外封,但皇家有这么缺心眼的人吗?
余柏林为封蔚的兄长默哀。
“封兄,你还是快把小宝送回去吧。”余柏林忙道。
“不急。”
我急!
“我哥太忙,嫂子又……病着。”封蔚慢吞吞道,“小宝自从被惊吓之后,若醒来不见哥或者嫂子,就会哭,哭累了就发呆,谁逗都不笑。虽然我不会带孩子,也知道这样不成。今天虽是心血来潮,没想到效果不错。他果然喜欢你。”
听封蔚这么说,余柏林叹了口气:“你的兄长和嫂子一定很担心。”
“我带着小宝,他们才不会担心。”放在宫里,皇嫂又没精力照看,才会担心。封蔚心道。
皇兄忙于前朝,皇嫂病着,无力管理后宫,太后并非亲母,和何贵妃为一族。最近他们倒是安分多了。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不用担心,既然哥没有派人让我回去,就是允许了。”封蔚道。
余柏林一想,也是。若是封蔚离开之前已经知会了一声,现在没人劝他回去,的确是默许了吧。
“饿。”小宝抱着余柏林蹭来蹭去蹭的心满意足后,张嘴道。
“哦,小宝一直在睡,今天还没喂过饭。”封蔚好似突然想起来。
余柏林:“……”又想骂人了!
还好他已经吩咐了李叔蒸一碟面食小点心来。
“李叔,再让李妈蒸一碗鸡蛋羹。”余柏林想了想,又道,“先用温水兑一碗浓一点的红糖水来。”
“是,老爷。”李叔马上道。
“封兄,你啊……”
封蔚连忙打断道:“好了,别念了,我知道这次做得不对,应该先跟哥商量后再把小宝带来,也不该把小宝饿着。”
“小宝的乳母呢?怎么没一同来。”一般带小孩出来,也会让乳母抱着吧?你把小孩装篮子里就带出来了?
“不耐烦让她来。”既然皇兄说秘密相交,怎么能让其他人知道呢?何况宫女不能私自出宫啰。
所以皇子就能随便带出宫啰?
李妈很快把红糖水端了来,小宝不让其他人抱,余柏林只得自己喂。他还没喂过孩子,但小宝乖巧,还算容易。
喝了糖水,小宝的饥饿勉强缓解些了,开始对着余柏林说话。
说的什么大家都听不懂,小宝自娱自乐高兴的只拍手,也不知道他乐个什么。
“上次见小宝还不会说话。”余柏林虽然听不懂,还是很够意思的小宝说一句,他应一句。
“大宝聪明,不到周岁,走路和说话都会了。小宝特别笨,马上要抓周了,现在还只会说单字,路也不会走。”封蔚一脸嫌弃。
“小孩说话走路都要大人教的。”余柏林并不觉得怀中的小孩笨,明明蛮机灵的,“不是说家里人忙吗?是不是没人教?”
封蔚想了想,似乎真是这样。皇嫂生小宝的时候就难产,病一直断断续续美好,皇兄又忙,伺候的人估计不会想到教小宝:“好吧,我误会他了。这可不行,我会去跟哥说说。”
嫂子病着,他们两也不会带孩子啊,都没发现哪里不对,只以为小宝开窍晚。
原来小孩子说话走路是要教的吗?
封蔚回想了一下,好像大宝出生的时候,嫂子是有教大宝说话和走路。不过他还以为那是逗小宝玩呢。
余柏林低头擦了擦怀中小孩嘴边的糖渍,看着小孩天真无邪的笑容,眼中闪过一丝怜惜。
作者有话要说: 封蔚:送你个娃!
余柏林:妈的智障!
☆、第八章
爹娘都不管,看封二说辞,下人还不尽心。现在这时代,婴孩存活率本就不高,说不得哪天在父母的忽视下,小宝就夭折了。
还好他还有个叔叔,即使这个叔叔让人有些一言难尽,好歹记挂着他。
小宝食量很大,吃了一小碗蒸蛋羹之后,又吃了两个小兔子馒头,才停下嘴。
李妈会带孩子,帮小宝揉肚子,说怕积食。
“真没想到小宝能吃这么多。”剩下的小兔子馒头都进了封蔚嘴里,“小宝在家里都只喝奶,喝不了几口就不喝了,长得瘦瘦小小的,像只小猴子。大宝以前长得多壮啊。”
封蔚停顿了一下,道:“不过现在大宝也不怎么吃东西,也变瘦了。”
都快一岁了还只喝奶?余柏林虽然没孩子,也知道孩子六个月左右就要添加辅食,不然无法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只喝奶肯定不成的。不过这是别人家里自己的事,余柏林只心中想了想而已。
“大宝小宝可能都担忧母亲的病情。母子连心。”余柏林微笑道。
小宝吃饱了之后又开始犯困,李妈终于能把小宝从自家老爷身上抱过来,哄着睡着后,余柏林让李妈把孩子抱到自己卧室睡着。封蔚身后护卫之一也跟着过去,守着孩子。
封蔚和余柏林终于可以谈论孩子之外的话题。
聊了一阵子之后,封蔚很尽兴,询问是否可以去余柏林书房一观,见识一下余柏林的书画文章。
余柏林书房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自然乐意让封蔚一游。
封蔚自己能力一般,鉴赏能力却十分强,见余柏林挂在书房那一副泼墨山水图之后,对其画作和上面所做题诗赞叹不已。
余柏林见他喜欢,就卷了画送给封蔚。
封蔚也不推辞:“等余弟扬名之后,我就把画挂堂中,专门看人如何眼馋。”
余柏林笑道:“封兄说笑。”
封蔚又转悠了一阵子,最后离开的时候不仅又卷走了余柏林一副骏马图,一副字,还拿走了余柏林用作练习的策论和经义。
“我哥总不相信我结识了一个很厉害的读书人,回去看他怎么说。”封蔚满脸得意洋洋。
余柏林嘴角一抽,看着眼前这个带着欠揍笑容的人,当日那英武成熟的少年郎好像是自己的幻想。
封蔚在余柏林家一直玩到落日西沉,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走之前,他终于说到了余柏林一直想要听的话:“对了,余弟,令堂的事,我已经查明了,不日就可以解决。”
说罢,他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那县令背景有点麻烦,这件事若以后有人提起,你就当做不知道,初次听闻。”
这意思,他会找其他借口处置那事,不让人联想到是余柏林的关系。
余柏林严肃道:“在下知道,多谢封兄。”
余柏林深深一作揖,心中感慨。若不是遇上贵人,可能要为父亲正名,至少得自己入朝为官了。
封蔚笑着拍了拍余柏林的肩膀:“不用这么客气,平常相处即可。不然我再来打扰时,多不自在。”
看着做出“我还会回来的”宣言的封蔚提着大篮子扬长而去,余柏林心中不知道是高兴还是难过。
总觉得今后日子可能不会太平静。
.................................
“回来了?”听到内侍的通报声,封庭头也没抬,“小宝可好?”
“吃了一碗蒸蛋羹,两小馒头,喝了一碗红糖水。”封蔚道,“现在睡得正香。”
“大宝在这个年纪,也有吃其他东西了。”封庭叹口气,“朕的确忽视小宝了。”
“皇兄你也没办法,没有皇嫂,会带孩子的人,谁会对小宝尽心尽力。”封蔚把怀里一堆东西搁封庭面前。
封庭看着自己桌上被挤到一边去的奏折,眼皮子跳了跳:“这是什么?”
“你之前不是不信余柏林的本事吗?自己看看。”封蔚抬了抬下巴,“我就说,他不比朝中那些自诩为大儒的人差。”
不就是被那些大儒追着唠叨过几句,这么记仇。对封蔚十分了解的封庭,摇了摇头:“好吧,朕看看。”
封蔚自己问着内侍要了杯茶,又把自家皇兄桌子上的点心端到自己面前,一边喝茶一边吃点心,好不自在。
旁边内侍眼观鼻,鼻观心,显然已经习惯封蔚在皇帝面前“放肆”的模样。
封庭一看,就看了约一盏茶的时间。他捏了捏自己的眉间,道:“好吧,你说的没错,是朕小瞧他了。你要与他交往,朕同意了。若你觉得有必要,可以泄露身份。”
“那好。”封蔚笑眯眯道,“余柏林虽然才华横溢,科举还是有所欠缺。我看他那老师水准还不如他,正想帮他重新找一个。”
“随你。但不要太过插手。”余柏林所有关系早就呈到封庭桌上,陈磊、文成焯若知因余柏林原因已经皇帝面前挂上号,估计得对余柏林感激的作揖做个不停。
“当然,若让那群人知道,余柏林的前途就坎坷了。”封蔚笑道,“我做事,皇兄放心。”
封庭瞪了封蔚一眼:“朕从来不放心!”
他低头继续看着余柏林的笔墨,心中浮现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将与朝中拼尽全力一搏,有些事,该早做准备。
..................................
京城中最近热闹一回。
一个贪官被押解进京,一路游街而过,京城老百姓们准备好了烂菜叶子,给那贪官好一顿招待。
“听说那贪官只是县令,家中已有良田百万顷。”
“听说那狗贼勾结贼寇抢劫百姓,良田家产多是贼寇孝敬。”
“这几年狗贼治下生灵涂炭,还有当地大族一起勾结,狼狈为奸。”
“禽兽不如!”
“该下地狱!”
…………
百姓们奔走相告,那贪官的罪行似乎人尽皆知。
洪敏之接到求救的书信后,虽然对那昏庸无能,贪得无厌的族侄很不喜欢,但好歹是族中之人,如果任其被斩首,洪家全族似乎都很没面子。
那洪县官最终只是免了官职,交了些罚款,就被释放了。
这种事挺常见,洪敏之只是跟依附自己的人说了一声,就没再管。
只是一个族侄,一个小县官,还不值得自己事事操心。
所以当知道洪县官的罪名已经传遍京城,其被害百姓也已经进京,知道洪县官只交了点银钱就被释放之后,京城舆论沸沸扬扬,甚至编造歌谣骂他的时候,已经迟了。
当有人敲响宫门外鸣冤大鼓后,一头撞死到大鼓上时,洪敏之冷汗直冒。
谁在害我?!
☆、第九章
晖朝在沿袭前朝官制的基础上稍微改变。六部之上取消三省,设内阁,有文辅大臣三名,军辅大臣三名。文辅大臣必从翰林院出,军辅大臣必从宗室出一名。
辅政大臣中,在文辅军辅中各有一名为首辅,其余称次辅。
文辅首辅为皇帝任命,军辅首辅直接由宗室担任。
在皇帝勤政之时,内阁只是皇帝的智囊团;皇帝懈怠之时,天下权力基本尽由内阁掌握。
洪敏之是谁?洪敏之即当今文辅两朝首辅,三朝元老。
朝中纷争四起,政敌纷纷以洪县令之事向洪敏之发难。弹劾的折子堆满了皇帝的桌案。
最终这件事以洪县官被抄家,流放三千里,涉及此案四品以下官员有贬有谪,洪敏之自陈疏于管理族人,向皇帝请罪,被罚了俸禄结束。
一场风波看似浩浩荡荡,结束之时似乎雷声大雨点小。只是当中情况,只有当中之人才有所了解。
后续发展,和余柏林就毫无关系了。
整件事所有人都以为是朝中高官之间、甚至皇帝也有参与其中的博弈,洪县令之事只是借口,其余被波及之人不过池鱼。
虽然的确如此,但真正的导|火|索余柏林就被掩藏起来。其父被正名,也只是被人感叹一句捡了便宜。
余家本家之人,和其他与洪县令勾结的当地大家族一起,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余家痕迹。余柏林早已经被分家,还是受害者,自然没他什么事。
据说新任县令为了表示自己和洪县令完全不同,不然重修了烈士祠,还惠及了烈士的家人。
听闻余柏林考得秀才,并且还是案首之后,新任县令觉得此子前途无量,为了示好,将余柏林母亲的名字列入贞洁牌坊上。
余柏林听过之后,一声长叹。
他祖父嗜酒好色,祖母年轻时就抑郁而亡,祖父在余父回归族中不久就亡故。余父倒有一庶弟在此次案子中流放,没上路几天听闻就病故了。余母过世之后,余柏林就央人把余父的坟移到了京城,合葬在一起。再加上余柏林早已和余家分宗分家,按照律例上来说,早和余家已无瓜葛。
长辈恩怨,到此彻底终结。
解决心底一大包袱,余柏林之后只需向前看。当前他手头大事,乃是入学。
生员簪花游街之后,来到府学旁,提学朗声“新科生员到!”后,学宫朱门一扇一扇,由外及内,依次打开。
朱门之内,小桥曲水之后,儒学大殿高立台阶之上,在碧空白日背景下,仿佛金光闪烁。道路两旁,七十二贤人雕像栩栩如生,仿佛对着新入生员微笑致意。
余柏林等人垂首拱手行礼,在先贤的目光中,缓缓而行。
此时,余柏林才有了作为古代读书人的真实感。
在现代,即使再尊崇国学,再复古仪式,但比起古代来说,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所谓复古,不过是个念想、一种传承。
而现在,是信仰。
余柏林作为案首,于最前列,从桥上而过,入学宫行拜礼。即使内在是个现代灵魂,余柏林也不由升起肃穆之情,胸中感慨激动万分,脸上也褪去沉稳淡定,带上和周围人一样的喜气洋洋。
第2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