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天竺大乱,原本属于戒日王朝的各个小国没有了压制,再加上阿罗那顺篡位,更使得各个王国都有了出兵的理由,因此一时间北天竺是战火连天。
面对这种情况,若是李贞和李恽实力足够的话,早就趁乱杀进北天竺了,可惜他们连南天竺还没有搞定,中间还隔着一个中天竺,手根本就伸不过来,最后还是李愔提醒他们,让李贞和李恽将新婆罗门教先传过来,打好精神基础后,日后再进入北天竺就容易多了。
不过想要在北天竺传教,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毕竟他们的新婆罗门教触动了婆罗门与刹帝利贵族的利益,所以新婆罗门教在当地的传教,自然受到北天竺婆罗门与刹帝利贵族的抵制。
在一开始的时候,北天竺婆罗门的抵制手段还算比较柔和,只是将李贞和李恽派到那里的新婆罗门传教士赶出自己的属地,但是随着新婆罗门教义的传播,这种结合和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甚至是中原道士的新婆罗门教,显示出无与论比的生命力,很快在北天竺就生根发芽,并发展出大量的信徒。
面对这种情况,北天竺的婆罗门贵族开始使用一些激烈的手段,比如禁止属地中的百姓信奉新婆罗门,并且在见到新婆罗门的传教士时,还会将他们抓起来烧死。这种做法使得新婆罗门教的传播受到极大的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李贞和李恽自然也不会忍气吞声,所以在不久之后,一支锡兰岛上的舰队护送着一支三千人草原骑兵,以及五千人土人士卒北上到达北天竺,由李贞亲自带队,然后在一条名为胡格利河的河口登陆,并迅速将河口处的一座名叫卡利的小城占据。
卡利城位于胡格利河的东岸,位置与后世的加尔各答离的不远,不过现在加尔各答的位置上,还只是几座小村庄,并且在李贞指挥队伍行军时,顺手将几个小村子全都毁了。
小小的一个卡利城,自然无法满足李贞的征服欲望,所以他刚把卡利城打下来后,目光就落在了卡利城西北方向,一座名叫贝城的城市,这座贝城要比卡利城大的多,常住居民达到了五万以上,并且还是统治这一片区域,名字叫做贝卡王国的首都。
贝卡王国是原来戒日王朝最东边的一个王国,王国的实力中等偏上,而且国内婆罗门势力极大,对新婆罗门教的排挤也最为严重,据统计,已经有六个新婆罗门传教士在贝卡王国被烧死,另外还有几千名新婆罗门教的教徒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也正是知道这种情况,所以李贞在攻打贝城时,丝毫没有留情,从船上的卸下来的火枪轰鸣,很快就将贝城的夯土城墙给打开一个大缺口,然后土人士卒一拥而上,很快就清理出一条道路,最后由骑兵冲入,很快就瓦解了贝城内部的抵抗。
不过接下来李贞的手段就十分的血腥了,他将贝卡王国的所有婆罗门与刹帝利贵族使者驱赶到王宫前面的广场,然后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就像当初他们烧死新婆罗门传教士那样。另外还有一些参与迫害新婆罗门教徒的一些平民和官吏,后来也没能逃脱被烧死的命运。
而且这才仅仅是个开始,贝卡王国被李贞占据后,周围其它几个贝卡王国的盟友很快做出反应,他们集结起一支五万人的大军,其中有象兵一万,剩下的大都是骑兵与步兵。不过这支联合军队刚刚进入到贝卡王国境内,就被李贞用计引到一处绝地,然后以火炮和火箭射击对方的象兵军阵。
虽然被火炮直接射死的大象并不多,但是这些天竺象兵却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声如霹雳的武器,一个全都受到惊吓,长嘶着在军阵中乱跑,连象奴都控制不住,结果最后根本不用李贞的军队出手,光是被大象践踏致死致伤的士卒就达到了一万余人,剩下的三万余人也是士气全无,当场向李贞投降。
不过接下来李贞却做了一件让他名扬北天竺的事,那就是他让这三万余没有受伤的降卒连夜挖坑,并且诓骗他们是为了掩埋战死的士卒,不过在挖好坑后,李贞却一口气将这些带伤或没带伤的士卒全都赶到坑里,直接全部坑杀。
虽然期间遭到这些降卒的反抗,但是手无寸铁的他们怎么可能与全副武装的士卒相比,因此在天竺大地上,一座埋葬了五万人的超大万人坑出现了,除了战死的近万士卒外,其它连带伤员的四万余人全都被活埋在这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贞在活埋这些士卒时,并没有保密,反而还公开向整个北天竺宣扬出去,并且还宣称自己身为毁灭之神在人间的化身,清除这些对神不敬的凡人正是他的使命,而且这些人还只是第一批,日后凡是不诚心信仰新婆罗门教的人,将全都是他清洗的对象,神的光辉将永远照耀大地!
李贞这种残酷的举动的确十分符合他毁灭之神的身份,再加上五万人全部被杀,而且李贞的损失却是极小,这种强烈的对比简直就像是神迹一般。因此这件事很快就通过新婆罗门传教士之口传遍了整个天竺,一时间使得新婆罗门声势大振,不但底层的吠舍和道陀罗争相信奉新婆罗门,连一些弱小的婆罗门和刹帝利贵族也开始与新婆罗门接触。
李贞坑杀降卒的事虽然为新婆罗门的传教扫清了障碍,而且也将他和李恽的名气彻底宣扬开来,但是在事后却遭到李恽的埋怨,认为李贞不该做出如此草率的决定。毕竟在李恽看来,坑杀降卒这种事实在显得有些残暴,虽然可以得到一时的声望,但却不利于日后的长久统治。另外他们现在正需要强壮的劳力,这些降卒无论是极好的人选,可惜却被李贞一下子全杀了,简直和败家子无异。
也正是李恽的这种不满,才导致事后他和李贞还吵了一架,而李恽更是将这件事写到信上送给李愔,让他帮着评一下理,可是李愔在看完李恽的信后,独自一人想了很久,最后还是长叹一声,心中却有些后悔了。
其实李贞坑杀降卒这件事,除了达到威慑天竺的目的,另外还有一层不得已的原因,大家可以想一想,当时李贞手中的兵力还不到一万,勉强把贝卡王国给占据,但是在打败联军手,手中却多了四万的俘虏,这些俘虏不但要吃要喝,而且还需要分派人手看押,一不小心还有可能出现造反的情况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全部杀掉无疑是个最快也最直接的解决办法。而且在杀掉之后,也能威慑天竺各国,同时将新婆罗门和自己的名气打出去,为日后统一天竺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此一举数得之下,李贞做出坑杀降卒的事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了,无论怎么给李贞找理由,这件事却也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李贞本性嗜杀这件事。当初李愔刚一到天竺,李恽就向自己抱怨过,李贞就有过屠戮敌国军队的记录,而且连投降的军队也不放过,能做出这种事的人,可想而知他的性格肯定有着残酷的一面。而且在当时的乔拉王国,李贞的毁灭之神的名号已经是极为响亮,甚至敌对的势力还将他称为嗜血魔将。
李愔身为李贞的兄长,而且李贞一向都喜欢儿他亲近,所以他自然也不希望看到弟弟被人称做魔头。也正是如此,李愔在暗中找过李贞,劝解他在下令杀人时,多思考一下,若是对方的死无关大局,那就不坊饶过对方一命。
不过李贞在听完李愔的话后,却说出一段让李愔苦笑不已的话。因为李贞告诉他,几年前他和李愔、李恪和李恽四人第一次去台湾,却因为李贞的一时疏忽,导致基隆被围攻,事后李愔并没有怪李贞,反而向他灌输了一些赤裸裸的丛林法则,告诉他这个世界很简单,谁的拳头大就必须听谁的,而且在对待敌人时,也一定要冷酷无情,将麻烦统统扼杀在摇篮之中。
李愔当初说的这些话只是有感而发,而且大部分也是说给他自己听的,毕竟他当时也是第一次真正的拥有自己的领地,对于如何处理敌对关系也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就拿这些话来给自己打气,可是没想到李贞竟然全都记在脑子里,而且还将它当做自己的行事准则。
可以说李贞对敌人的冷酷,正是受到李愔的影响,这下让他也没脸再劝李贞,幸好李贞只是对待敌人残酷,对待自己治下的臣民还是不错的,所以这也让李愔放心不少。
可是没想到这么快李贞就又做出这么一件天大的事,现在坑杀五万虽然和历史上的白起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是要知道李贞现在才刚刚二十出头,随着年岁的增长,天知道他日后是否能做出坑杀四十万的壮举,只是希望李贞日后不要也被人称为‘人屠’才好!(未完待续。)
面对这种情况,若是李贞和李恽实力足够的话,早就趁乱杀进北天竺了,可惜他们连南天竺还没有搞定,中间还隔着一个中天竺,手根本就伸不过来,最后还是李愔提醒他们,让李贞和李恽将新婆罗门教先传过来,打好精神基础后,日后再进入北天竺就容易多了。
不过想要在北天竺传教,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毕竟他们的新婆罗门教触动了婆罗门与刹帝利贵族的利益,所以新婆罗门教在当地的传教,自然受到北天竺婆罗门与刹帝利贵族的抵制。
在一开始的时候,北天竺婆罗门的抵制手段还算比较柔和,只是将李贞和李恽派到那里的新婆罗门传教士赶出自己的属地,但是随着新婆罗门教义的传播,这种结合和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甚至是中原道士的新婆罗门教,显示出无与论比的生命力,很快在北天竺就生根发芽,并发展出大量的信徒。
面对这种情况,北天竺的婆罗门贵族开始使用一些激烈的手段,比如禁止属地中的百姓信奉新婆罗门,并且在见到新婆罗门的传教士时,还会将他们抓起来烧死。这种做法使得新婆罗门教的传播受到极大的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李贞和李恽自然也不会忍气吞声,所以在不久之后,一支锡兰岛上的舰队护送着一支三千人草原骑兵,以及五千人土人士卒北上到达北天竺,由李贞亲自带队,然后在一条名为胡格利河的河口登陆,并迅速将河口处的一座名叫卡利的小城占据。
卡利城位于胡格利河的东岸,位置与后世的加尔各答离的不远,不过现在加尔各答的位置上,还只是几座小村庄,并且在李贞指挥队伍行军时,顺手将几个小村子全都毁了。
小小的一个卡利城,自然无法满足李贞的征服欲望,所以他刚把卡利城打下来后,目光就落在了卡利城西北方向,一座名叫贝城的城市,这座贝城要比卡利城大的多,常住居民达到了五万以上,并且还是统治这一片区域,名字叫做贝卡王国的首都。
贝卡王国是原来戒日王朝最东边的一个王国,王国的实力中等偏上,而且国内婆罗门势力极大,对新婆罗门教的排挤也最为严重,据统计,已经有六个新婆罗门传教士在贝卡王国被烧死,另外还有几千名新婆罗门教的教徒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也正是知道这种情况,所以李贞在攻打贝城时,丝毫没有留情,从船上的卸下来的火枪轰鸣,很快就将贝城的夯土城墙给打开一个大缺口,然后土人士卒一拥而上,很快就清理出一条道路,最后由骑兵冲入,很快就瓦解了贝城内部的抵抗。
不过接下来李贞的手段就十分的血腥了,他将贝卡王国的所有婆罗门与刹帝利贵族使者驱赶到王宫前面的广场,然后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就像当初他们烧死新婆罗门传教士那样。另外还有一些参与迫害新婆罗门教徒的一些平民和官吏,后来也没能逃脱被烧死的命运。
而且这才仅仅是个开始,贝卡王国被李贞占据后,周围其它几个贝卡王国的盟友很快做出反应,他们集结起一支五万人的大军,其中有象兵一万,剩下的大都是骑兵与步兵。不过这支联合军队刚刚进入到贝卡王国境内,就被李贞用计引到一处绝地,然后以火炮和火箭射击对方的象兵军阵。
虽然被火炮直接射死的大象并不多,但是这些天竺象兵却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声如霹雳的武器,一个全都受到惊吓,长嘶着在军阵中乱跑,连象奴都控制不住,结果最后根本不用李贞的军队出手,光是被大象践踏致死致伤的士卒就达到了一万余人,剩下的三万余人也是士气全无,当场向李贞投降。
不过接下来李贞却做了一件让他名扬北天竺的事,那就是他让这三万余没有受伤的降卒连夜挖坑,并且诓骗他们是为了掩埋战死的士卒,不过在挖好坑后,李贞却一口气将这些带伤或没带伤的士卒全都赶到坑里,直接全部坑杀。
虽然期间遭到这些降卒的反抗,但是手无寸铁的他们怎么可能与全副武装的士卒相比,因此在天竺大地上,一座埋葬了五万人的超大万人坑出现了,除了战死的近万士卒外,其它连带伤员的四万余人全都被活埋在这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贞在活埋这些士卒时,并没有保密,反而还公开向整个北天竺宣扬出去,并且还宣称自己身为毁灭之神在人间的化身,清除这些对神不敬的凡人正是他的使命,而且这些人还只是第一批,日后凡是不诚心信仰新婆罗门教的人,将全都是他清洗的对象,神的光辉将永远照耀大地!
李贞这种残酷的举动的确十分符合他毁灭之神的身份,再加上五万人全部被杀,而且李贞的损失却是极小,这种强烈的对比简直就像是神迹一般。因此这件事很快就通过新婆罗门传教士之口传遍了整个天竺,一时间使得新婆罗门声势大振,不但底层的吠舍和道陀罗争相信奉新婆罗门,连一些弱小的婆罗门和刹帝利贵族也开始与新婆罗门接触。
李贞坑杀降卒的事虽然为新婆罗门的传教扫清了障碍,而且也将他和李恽的名气彻底宣扬开来,但是在事后却遭到李恽的埋怨,认为李贞不该做出如此草率的决定。毕竟在李恽看来,坑杀降卒这种事实在显得有些残暴,虽然可以得到一时的声望,但却不利于日后的长久统治。另外他们现在正需要强壮的劳力,这些降卒无论是极好的人选,可惜却被李贞一下子全杀了,简直和败家子无异。
也正是李恽的这种不满,才导致事后他和李贞还吵了一架,而李恽更是将这件事写到信上送给李愔,让他帮着评一下理,可是李愔在看完李恽的信后,独自一人想了很久,最后还是长叹一声,心中却有些后悔了。
其实李贞坑杀降卒这件事,除了达到威慑天竺的目的,另外还有一层不得已的原因,大家可以想一想,当时李贞手中的兵力还不到一万,勉强把贝卡王国给占据,但是在打败联军手,手中却多了四万的俘虏,这些俘虏不但要吃要喝,而且还需要分派人手看押,一不小心还有可能出现造反的情况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全部杀掉无疑是个最快也最直接的解决办法。而且在杀掉之后,也能威慑天竺各国,同时将新婆罗门和自己的名气打出去,为日后统一天竺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此一举数得之下,李贞做出坑杀降卒的事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了,无论怎么给李贞找理由,这件事却也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李贞本性嗜杀这件事。当初李愔刚一到天竺,李恽就向自己抱怨过,李贞就有过屠戮敌国军队的记录,而且连投降的军队也不放过,能做出这种事的人,可想而知他的性格肯定有着残酷的一面。而且在当时的乔拉王国,李贞的毁灭之神的名号已经是极为响亮,甚至敌对的势力还将他称为嗜血魔将。
李愔身为李贞的兄长,而且李贞一向都喜欢儿他亲近,所以他自然也不希望看到弟弟被人称做魔头。也正是如此,李愔在暗中找过李贞,劝解他在下令杀人时,多思考一下,若是对方的死无关大局,那就不坊饶过对方一命。
不过李贞在听完李愔的话后,却说出一段让李愔苦笑不已的话。因为李贞告诉他,几年前他和李愔、李恪和李恽四人第一次去台湾,却因为李贞的一时疏忽,导致基隆被围攻,事后李愔并没有怪李贞,反而向他灌输了一些赤裸裸的丛林法则,告诉他这个世界很简单,谁的拳头大就必须听谁的,而且在对待敌人时,也一定要冷酷无情,将麻烦统统扼杀在摇篮之中。
李愔当初说的这些话只是有感而发,而且大部分也是说给他自己听的,毕竟他当时也是第一次真正的拥有自己的领地,对于如何处理敌对关系也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就拿这些话来给自己打气,可是没想到李贞竟然全都记在脑子里,而且还将它当做自己的行事准则。
可以说李贞对敌人的冷酷,正是受到李愔的影响,这下让他也没脸再劝李贞,幸好李贞只是对待敌人残酷,对待自己治下的臣民还是不错的,所以这也让李愔放心不少。
可是没想到这么快李贞就又做出这么一件天大的事,现在坑杀五万虽然和历史上的白起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是要知道李贞现在才刚刚二十出头,随着年岁的增长,天知道他日后是否能做出坑杀四十万的壮举,只是希望李贞日后不要也被人称为‘人屠’才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