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一家既然来到登州,李愔自然要留他们多住几天,毕竟李承乾前段时间因为心中郁结,再加上晕船等症状,导致身体不太好,另外李象等几个孩子也很喜欢这里,所以李愔就让他们暂时在登州住上一段时间,顺便让李承乾休养一下身体。
不过这几天他们也没呆在王府里闷着,李愔和文心分别带着李承乾一家将登州游览了一遍,不过以李承乾的身份,他对自然美景之类的倒不是很感兴趣,反而是对市井人情,以及登州各个行业的发展极为上心,甚至还兴致勃勃的去参观了一下蒸汽机的制造工厂,亲眼目睹了一下这种只吃石炭就能跑的机器是如何制造的。
以前李承乾也只是听说登州繁华,不过他自小长于长安,对登州的繁华并不怎么在意,毕竟在他看来,无论再怎么繁华,却也无法与长安、洛阳这样的大城相比。不过在亲眼目睹了登州的各行各业,以及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时,他才忽然发现,原来登州之地的繁华并不比长安和洛阳差,甚至在某些方面,比之长安和洛阳还要强上许多。
登州的繁华正是李愔到来之后,在短短几年之内发展起来的,以前的登州虽然是处有名的港口,但是在当时大唐的海岸线上,像登州这样的港口还有许多,可是现在能与登州相提并论的,估计也只有南方的广州了。想到这些,李承乾对李愔这位弟弟真的是心服口服,难怪父皇如此宠信六弟,光是人家的这份本事,就不是其它兄弟可比的。
李承乾一家在登州游玩,负责押送他们的官员自然也不敢催,他们可以不怕李承乾,但是却不敢得罪李愔,毕竟谁都知道,这位齐王殿下不但深受陛下宠爱,而且与朝中文武百官还都有着极深的关系,若是得罪他的话,那绝对没好果子吃,况且人家兄弟相聚,多住几天也是人之常情,对这种情况谁还没个眼色?
正是在这种默许下,李承乾一家在登州一下子住了近半个月,直到天气越来越凉时,这才乘船离开了登州,不过这次乘的船却全都是齐王府的大船,其中李承乾一家更是坐上李愔的齐王号,另外船队里还运输着一批货物,这些货物正是已经组装火车的各个部件,它们将会被送到上海进行组装,然后在上海城中建设一个原始的火车交通网络,虽然还做不到覆盖全城,但覆盖几条主要干道却还是可以的。
对于这批货物的运输,李愔还耍了个心眼,他故意夸大了这些火车部件的重要性,并且郑重其事的希望李承乾能帮着照看。李承乾虽然从被废的打击中解开了心结,但是却急需别人的肯定,所以对于李愔的‘请求’,自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李承乾一家离开登州之时,李愔和文心、丑丑等一家人到码头送行,不过这几天丑丑和几个堂兄堂姐玩的很开心,现在却要分别,虽然以他们的年纪,可能并不懂得分别意味着什么,但是小孩子的感觉总是最敏锐的,他们可能是感觉到了什么,结果丑丑和李象等几个小孩子是放声大哭,这让李愔等人光是忙着哄孩子了,倒是冲淡了离别时的那种伤感气氛。
当船尾的李承乾看着码头上不停挥手的李愔时,眼泪再一次流了出来,只不过这并不是伤感的泪,而是对李愔的感激之泪。虽然他只是在登州呆了半个月时间,而且李愔好像也没特意为他做什么事,但是李承乾却知道,自己在登州这几天,李愔却给了他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活下去的勇气,以及支撑这份勇气的亲情,而这也正是他现在最需要的东西。
“六弟,大哥一定会好好活着,我要看着你能走到哪一步?”当再也看不到码头上的身影时,李承乾擦了擦眼泪,然后长吸了口气低语道。
当李承乾的船队从登州南下上海时,长安城中却已经为立储之事闹的满城风雨,李泰上次对李世民说的那句‘杀子传弟’,已经开始在一些小圈子中流传开来,只是对于李泰的这句蠢话,却让无数反对李泰登位的人笑破了肚皮,而在深思之后,他们已经可以肯定,李泰已经因为他的愚蠢,白白葬送掉了自己的太子之位。
这个发现让朝堂上的大部分都感到十分兴奋,少数支持李泰的人则全都是摇头叹息,机灵点的已经开始与魏王划清界线,哪怕是没办法划清的,也开始对立储之事保持缄默,不再积极为李泰争取,这样至少在新太子上位后,不至于为难他们。
而李泰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直到经过一些忠心之人的指点他才明白,原来自己是大错特错,可惜这时候后悔已经晚了,虽然他拼命的想要补救,甚至还进宫见了长孙皇后,希望可以挽回一点父亲对自己的看法,可惜大错已成,谁也不能再改变他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的事实。
两仪殿内,李世民坐在殿上,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等十几个文武重臣列在两边,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站在御书案前,正在滔滔不绝的向李世民进谏道:“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也不可一日无储君,现在太子被废,当从皇子之中选出德才兼备之人,继承太子之位,以安天下百姓之心!”
这个进谏的老臣正是文心的祖父萧瑀,现在正催促李世民立下新太子。不过旁边的长孙无忌在听到萧瑀口中的‘德才兼备’四个字时,脸上却闪过一丝不悦。萧瑀的心思他十分清楚,无非就是想让李世民下旨,将李愔召回来担任太子,毕竟在剩下的皇子之中,能称的上德才兼备的,也只有李愔了,这点连李恪都比他弟弟差一些。
不过李世民在听到萧瑀的话后,却是微微一笑道:“宋国公言之有理,这几日朕也一直在考虑立太子的事,不过几个皇子却都十分优秀,所以才一时拿不定主意,不过今天却总算下定决心,将太子的人选给定了下来!”
李世民的话一出口,立刻让下面的十几人精神一震,目光‘唰’的一声全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不过唯有长孙无忌却是面带微笑,好像早就知道结果一般。
“咳~,陛下,不知新任太子是哪位皇子?”房玄龄这时总算站出来问道。他虽然对李愔十分满意,但李愔却不愿回长安,所以房玄龄无奈之得选择了中立,对立储相关的事从来都不表达看法,直到现在大事已定,这才出来问了一句,同时其它大臣的耳朵也全都竖了起来。
而李世民则微笑着说道:“晋王虽然年幼,但素来聪慧,而且性情宽厚,与诸皇子相处时,从来不与人争执,再加上又是皇后嫡出,所以朕决定,立晋王为太子!”
李世民的话一落定,站在房玄龄身后的长孙无忌长出了口气,脸上也露出几分笑容,虽然他早就知道了这个结果,但是直到李世民在文武大臣面前宣布之后,这件事才算是真正定下来,再想改也不可能了,也只有到了这时候,他才算是真正放心。
而萧瑀听到太子竟然是晋王时,脸上的神色也是一黯,默默的退回了文臣之列,而在场的十几人中,有至少一半的人都在心中暗叹了口气,他们都是看好李愔的人,可惜李愔自己不愿意回来,他们也没任何办法。
李世民早就观察着下面众臣的神色,现在看到有一半的人都露出不愉之色,他心中同样也是叹息一声,若是有可能的话,他当然也想让李愔回来,可是李愔志不在此,再加上李愔在外面发展的势头正劲,他这个做父亲的,也不好再把儿子拖回来做太子吧?
萧瑀这些人需要安抚一下,但李世民心中所想的话却不能明说,不过他事先早有准备。只见李世民双手虚按,让众大臣安静下来后,这才开口道:“其实朕之所以立晋王为太子,除了刚才说的原因外,我还特意征求了一下六郎的意见,结果他对立晋王为太子也十分支持,这不,朕刚刚收到他的回信,就将这件事给定下来了!”
李世民说着,从书案上拿起已经开了封的书信,信封上字迹丑陋,正是李愔的亲笔信。看到封信,萧瑀等人的脸上却都露出一丝苦笑,原来立晋王为太子的事,远在登州的李愔也有参与,这下他们真的没话可说了。
长孙无忌看到萧瑀等人的表情变化,嘴角上的那丝微笑更加明显,立晋王为太子的事李愔也支持,这下萧瑀他们就再也没话说了吧?
不过长孙无忌忽然又想到,当初自己与李愔面谈时,对方事先给自己敲的警钟,那句‘我允许你做诸葛孔明,但是千万不要想做司马懿’的话犹在耳边,这让他心中格外的不舒服。
李世民却是又看了看李愔的信,这封信上的内容并不仅仅是支持立李治为太子,信中还向他提出几个建议,要对李治这个大唐未来的接班人进行一番‘改造’,只不过这改造的内容却是残酷了点。
不过这几天他们也没呆在王府里闷着,李愔和文心分别带着李承乾一家将登州游览了一遍,不过以李承乾的身份,他对自然美景之类的倒不是很感兴趣,反而是对市井人情,以及登州各个行业的发展极为上心,甚至还兴致勃勃的去参观了一下蒸汽机的制造工厂,亲眼目睹了一下这种只吃石炭就能跑的机器是如何制造的。
以前李承乾也只是听说登州繁华,不过他自小长于长安,对登州的繁华并不怎么在意,毕竟在他看来,无论再怎么繁华,却也无法与长安、洛阳这样的大城相比。不过在亲眼目睹了登州的各行各业,以及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时,他才忽然发现,原来登州之地的繁华并不比长安和洛阳差,甚至在某些方面,比之长安和洛阳还要强上许多。
登州的繁华正是李愔到来之后,在短短几年之内发展起来的,以前的登州虽然是处有名的港口,但是在当时大唐的海岸线上,像登州这样的港口还有许多,可是现在能与登州相提并论的,估计也只有南方的广州了。想到这些,李承乾对李愔这位弟弟真的是心服口服,难怪父皇如此宠信六弟,光是人家的这份本事,就不是其它兄弟可比的。
李承乾一家在登州游玩,负责押送他们的官员自然也不敢催,他们可以不怕李承乾,但是却不敢得罪李愔,毕竟谁都知道,这位齐王殿下不但深受陛下宠爱,而且与朝中文武百官还都有着极深的关系,若是得罪他的话,那绝对没好果子吃,况且人家兄弟相聚,多住几天也是人之常情,对这种情况谁还没个眼色?
正是在这种默许下,李承乾一家在登州一下子住了近半个月,直到天气越来越凉时,这才乘船离开了登州,不过这次乘的船却全都是齐王府的大船,其中李承乾一家更是坐上李愔的齐王号,另外船队里还运输着一批货物,这些货物正是已经组装火车的各个部件,它们将会被送到上海进行组装,然后在上海城中建设一个原始的火车交通网络,虽然还做不到覆盖全城,但覆盖几条主要干道却还是可以的。
对于这批货物的运输,李愔还耍了个心眼,他故意夸大了这些火车部件的重要性,并且郑重其事的希望李承乾能帮着照看。李承乾虽然从被废的打击中解开了心结,但是却急需别人的肯定,所以对于李愔的‘请求’,自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李承乾一家离开登州之时,李愔和文心、丑丑等一家人到码头送行,不过这几天丑丑和几个堂兄堂姐玩的很开心,现在却要分别,虽然以他们的年纪,可能并不懂得分别意味着什么,但是小孩子的感觉总是最敏锐的,他们可能是感觉到了什么,结果丑丑和李象等几个小孩子是放声大哭,这让李愔等人光是忙着哄孩子了,倒是冲淡了离别时的那种伤感气氛。
当船尾的李承乾看着码头上不停挥手的李愔时,眼泪再一次流了出来,只不过这并不是伤感的泪,而是对李愔的感激之泪。虽然他只是在登州呆了半个月时间,而且李愔好像也没特意为他做什么事,但是李承乾却知道,自己在登州这几天,李愔却给了他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活下去的勇气,以及支撑这份勇气的亲情,而这也正是他现在最需要的东西。
“六弟,大哥一定会好好活着,我要看着你能走到哪一步?”当再也看不到码头上的身影时,李承乾擦了擦眼泪,然后长吸了口气低语道。
当李承乾的船队从登州南下上海时,长安城中却已经为立储之事闹的满城风雨,李泰上次对李世民说的那句‘杀子传弟’,已经开始在一些小圈子中流传开来,只是对于李泰的这句蠢话,却让无数反对李泰登位的人笑破了肚皮,而在深思之后,他们已经可以肯定,李泰已经因为他的愚蠢,白白葬送掉了自己的太子之位。
这个发现让朝堂上的大部分都感到十分兴奋,少数支持李泰的人则全都是摇头叹息,机灵点的已经开始与魏王划清界线,哪怕是没办法划清的,也开始对立储之事保持缄默,不再积极为李泰争取,这样至少在新太子上位后,不至于为难他们。
而李泰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直到经过一些忠心之人的指点他才明白,原来自己是大错特错,可惜这时候后悔已经晚了,虽然他拼命的想要补救,甚至还进宫见了长孙皇后,希望可以挽回一点父亲对自己的看法,可惜大错已成,谁也不能再改变他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的事实。
两仪殿内,李世民坐在殿上,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等十几个文武重臣列在两边,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站在御书案前,正在滔滔不绝的向李世民进谏道:“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也不可一日无储君,现在太子被废,当从皇子之中选出德才兼备之人,继承太子之位,以安天下百姓之心!”
这个进谏的老臣正是文心的祖父萧瑀,现在正催促李世民立下新太子。不过旁边的长孙无忌在听到萧瑀口中的‘德才兼备’四个字时,脸上却闪过一丝不悦。萧瑀的心思他十分清楚,无非就是想让李世民下旨,将李愔召回来担任太子,毕竟在剩下的皇子之中,能称的上德才兼备的,也只有李愔了,这点连李恪都比他弟弟差一些。
不过李世民在听到萧瑀的话后,却是微微一笑道:“宋国公言之有理,这几日朕也一直在考虑立太子的事,不过几个皇子却都十分优秀,所以才一时拿不定主意,不过今天却总算下定决心,将太子的人选给定了下来!”
李世民的话一出口,立刻让下面的十几人精神一震,目光‘唰’的一声全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不过唯有长孙无忌却是面带微笑,好像早就知道结果一般。
“咳~,陛下,不知新任太子是哪位皇子?”房玄龄这时总算站出来问道。他虽然对李愔十分满意,但李愔却不愿回长安,所以房玄龄无奈之得选择了中立,对立储相关的事从来都不表达看法,直到现在大事已定,这才出来问了一句,同时其它大臣的耳朵也全都竖了起来。
而李世民则微笑着说道:“晋王虽然年幼,但素来聪慧,而且性情宽厚,与诸皇子相处时,从来不与人争执,再加上又是皇后嫡出,所以朕决定,立晋王为太子!”
李世民的话一落定,站在房玄龄身后的长孙无忌长出了口气,脸上也露出几分笑容,虽然他早就知道了这个结果,但是直到李世民在文武大臣面前宣布之后,这件事才算是真正定下来,再想改也不可能了,也只有到了这时候,他才算是真正放心。
而萧瑀听到太子竟然是晋王时,脸上的神色也是一黯,默默的退回了文臣之列,而在场的十几人中,有至少一半的人都在心中暗叹了口气,他们都是看好李愔的人,可惜李愔自己不愿意回来,他们也没任何办法。
李世民早就观察着下面众臣的神色,现在看到有一半的人都露出不愉之色,他心中同样也是叹息一声,若是有可能的话,他当然也想让李愔回来,可是李愔志不在此,再加上李愔在外面发展的势头正劲,他这个做父亲的,也不好再把儿子拖回来做太子吧?
萧瑀这些人需要安抚一下,但李世民心中所想的话却不能明说,不过他事先早有准备。只见李世民双手虚按,让众大臣安静下来后,这才开口道:“其实朕之所以立晋王为太子,除了刚才说的原因外,我还特意征求了一下六郎的意见,结果他对立晋王为太子也十分支持,这不,朕刚刚收到他的回信,就将这件事给定下来了!”
李世民说着,从书案上拿起已经开了封的书信,信封上字迹丑陋,正是李愔的亲笔信。看到封信,萧瑀等人的脸上却都露出一丝苦笑,原来立晋王为太子的事,远在登州的李愔也有参与,这下他们真的没话可说了。
长孙无忌看到萧瑀等人的表情变化,嘴角上的那丝微笑更加明显,立晋王为太子的事李愔也支持,这下萧瑀他们就再也没话说了吧?
不过长孙无忌忽然又想到,当初自己与李愔面谈时,对方事先给自己敲的警钟,那句‘我允许你做诸葛孔明,但是千万不要想做司马懿’的话犹在耳边,这让他心中格外的不舒服。
李世民却是又看了看李愔的信,这封信上的内容并不仅仅是支持立李治为太子,信中还向他提出几个建议,要对李治这个大唐未来的接班人进行一番‘改造’,只不过这改造的内容却是残酷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