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城,并非那个后世的京畿第一关——居庸关,后者此时被称为西关,位于居庸城东南方向百里左右的地方。
此地乃是秦始皇筑长城时的一个临时营地,居庸,就是徙居庸徒的意思。居住的人多了,久而久之就成了个县城,从秦代一直延续至今,如今更是作为上谷郡的治所而存在。
城不大,没有瓮城,护城河是天然的,粟水——也就是后世的三里河在城西,枕水在城南。城墙宽不过百步,高不足两丈,别说雄城,连堡垒都称不上。城内的居民将将超过了三千,战事展开前,又陆续有几百人逃出,现在加上守军,也不足三千。
然而,就是这么一座小城,却成了当朝三公,汉室宗亲,幽州牧刘虞最后的倚仗。
从北方荒原上吹来的寒风,在塞北平原上肆虐着,连绵的燕山山脉也只能在风中颤抖,更别说小小的居庸城。
夕阳只剩了一缕斜晖,刘虞伫立在城头,极目向着长风吹来的方向眺望着,视野所及,却唯有北风萧萧,四野空旷,他心中一片悲凉。
朔风凛凛,孤城凄凄。
如果没有奇迹出现,那么这里恐怕就是他的葬身之所了。
“主公,城头风大,公孙军今日退却,士气却未稍若,明日恐尚有激战,还须主公主持大局,您还是……咳咳咳咳!”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中断了来人的劝告,好在意思已经表达清楚了。
刘虞抚胸点头,回应对方的却是一声感触万千的慨叹:“悔不听子图忠言,今日落得如此境地,也算是咎由自取了,明日,当真还有明日吗?”
“主公……”魏攸无言以对。
刘虞的一众幕僚、部属之中,只有他一直反对与公孙瓒交恶。
他以小不忍则乱大谋相劝,认为刘虞名声地位都很高,但乱世之中,还须有谋臣爪牙相助。他建议刘虞,不要试图以强势压服公孙瓒,应该以怀柔之法驱使、利用对方。
他的观点相当有道理,汉高祖开国,靠的还不是利用韩信、英布之勇,成事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些道理,刘虞也未必就不知道,可他在幽州立足,靠的是地方势力,魏攸的观点当然得不到支持。
现在兵败势穷,还能说啥?也只能黯然相对,无语凝咽了。
刘虞又是一声长叹:“子图护我家眷来此,已经尽了咱们主从一场的恩义,待城破之时,不妨暂且隐忍,屈身从之,留得有用之身,以为后图方是。”
“主公何处此言?”魏攸激动了,踏前几步,高声道:“主忧臣劳,主辱臣死,主公有今日之窘迫,本就是攸等这些幕僚的失职,危难之际,即使没有力挽乾坤的本领,又岂能作那贪生怕死之人?除非主公愿效法韩信当年,否则,攸宁死不降!”
“子图,你不必再劝了。”刘虞枯木般的脸上泛起一丝冷笑:“吾何人也?贼何人也?今虽势穷,但将来纵有拨乱反正的一天,到时老夫依旧留芳青史,二贼终究为后人唾弃,吾岂能为了求生,自污一世清名?”
“主公说的是。”这个话题,魏攸不是第一次提起,而且一次比一次直白,而刘虞的反应也一次比一次大。有的时候魏攸也觉得很想不通,主公对那些杂胡世家、部族首领都能和颜悦色的折节下交,怎么对同为汉臣的公孙瓒就不行呢?
在他看来,刘虞和公孙瓒这场争斗,从一开始就完全没必要。
公孙瓒不是袁绍,他没奢望自己能当皇帝,要是刘虞到任后,便以诚相待,还怕笼络不住对方吗?公孙瓒的武力,加上刘虞的名声,这是多么完美的组合啊?即便没有王羽,也足可与袁绍在河北争锋了。
但刘虞就是受不了公孙瓒的桀骜,反倒是能接受胡虏的粗鲁不知礼,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难不成主公真的被胡虏表面上的粗豪给骗了,看不出对方毫无信义可言?不懂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还是太低估了对方,觉得自己能将对方玩弄于鼓掌之上?
也许是兼而有之吧?最终酿成了大错。魏攸在心里无声的叹了口气。
似是看出了幕僚心中所想,刘虞突然解释道:“胡人的性情不好,只是没经过教化,相处久了,就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的质朴。虽然不懂圣人的微言大义,但他们还是很重视信义的,否则也不会在蓟县和老夫并肩作战了。”
“仗打输了,不能怪他们,主要还是老夫顾念百姓安危,未能放手施为,而贼子狡猾,为了取胜,竟然放火焚烧民居,行大不义之事,老夫一时不察,终为其所趁。子玉、顺之他们的兵丁毕竟没经历过多少战阵,见中军危急,一时胆怯溃逃也在情理之中。”
魏攸越发无语了。
胡人质朴?鲜于辅、阎柔的部属没经历过战阵?看到中军危急,士兵溃散就合情合理?这都哪门子歪理啊?若真是如此,母猪都能上树了!
别的不说,就说鲜于辅、阎柔那帮人溃逃的时候,部队几乎还保持着完整的建制,毫无疑问,他们是整军而退,而非溃散逃跑!
但凡他们有一丝忠义,就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主公带着数百残兵在居庸城等死!
蓟县那一仗,麴义一手训练出来的亲卫就已经损失过半。一路追讨,最后跟进居庸城的只有四百多人。要不是居庸城太小,公孙瓒也没带攻城器械,刘虞连一天都守不住。就算是发动了城内的居民协防,也不太可能撑过三天。
要知道,外面足足有两万大军呢!
而刘虞一直指望着的,天性质朴,将信用看得比天还大的鲜卑各部,如果有刘虞评价的百分之一那么好,现在也应该出现了。
可结果呢?
要不是想到自己和刘虞都没有几天命好活了,没必要太较真,魏攸真想破口大骂一通,将刘虞给骂醒,让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可现在,已经没这个必要了,就让他自我安慰到底吧。
“魁头应该不是不肯来,可能是骞曼那个少不更事的家伙又和他闹腾起来了。蹋顿、弥加、素利他们则是被徐晃和田楷给挡住了。又或者前面两仗咱们输的太惨,他们不敢来了……”
可能是自知难以幸免的关系,刘虞对名声格外重视起来,絮絮叨叨说个没完,把魏攸当成了后世的史官,一定要说服对方,让对方将自己行为的正义性和合理性记载在史书上,为后人所瞻仰膜拜。
魏攸还能说什么?只能顶着寒风和歪理的双重折磨,苦苦忍受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刘虞就被一阵鼓角声惊醒了。
一阵恍惚之后,他终于清醒了些,意识到自己不在梦里的洛阳城,入耳的嘈杂声也不是宫廷里的鼓乐,而是公孙军开始攻城的信号。
“取我衣甲来。”用手臂在榻上一撑,他就要起身赶往城头。
虽然明知败局已定,但鸟兽尚且贪生,何况是他?他还指望着多撑几天,撑到各路援军赶到,反败为胜呢。他自信,只要自己登上城头督战,就足以令士卒和百姓士气大振,争相效死,不为别的,就凭他刘虞响当当的大名!
但这一开口,他才惊觉,喉咙很疼,说出来的话也是沙哑难听,浑身上下竟是软绵绵的,一点力气都没有,这症状很像是……受了风寒?
生死关头,风寒也顾不得了,只消还有一口气,就得上城督战再说。得了风寒,不会立刻就死,城被攻破,却是生死立判呐。
让近侍扶着,刘虞强撑着登上了城墙,把魏攸给吓了一跳。
“主公,您这是……”
“算了,贼军还没动手,莫非是天良发现了么?”刘虞有气无力的摆摆手,开了个不大高明的玩笑。
魏攸顾不上附和,神情严肃的指指远处:“敌军打造了一些攻城器械,正要运过来,怕是很快就要开始攻城了。”
“……原来如此。”刘虞落得个没趣,讪讪的敷衍一句,抬头时,一眼就看到了魏攸说的攻城器械。其实也就是一些云梯罢了,还有一架制作粗糙的冲车,不过,对现在的居庸城,却足以构成最沉重的一击。
“有使者过来了,是劝降的?”魏攸的喊声响起的同时,刘虞也看到了那一小队向城墙靠近的人。他们举着盾,走得很缓慢,不像是来攻城的,更想是来交涉的。
有那么一瞬间,刘虞也有些动摇,这可是对方主动来劝,如果言辞得体的话,自己要不要忍一时之辱呢?
然而,还没等这个念头发芽,发酵,刘虞便浑身一震,像是裸身掉到了冰窟窿中一样。只见两面大盾一开,露出了一个披头散发,被五花大绑的囚犯。
押送的士兵一脚踹在那人的屁股上,直接摔了个狗啃泥,另一名士兵快步抢前,一脚踩在那个倒霉蛋的腰上,一手抓着对方的头发,将其硬扯起来,露出了一张满是血污的脸。
“刘使君,可认得此人否?”
“……是王将军!”刘虞仔细分辨了一下,很快倒抽了一口冷气。
是王门!
“我家将军有令,如今你已无路可逃,若肯早早自缚出降,向我家将军磕头认错,饶你一命也不是不可以。若要一条路走到黑,那也无妨,只要你别后悔就行……”
说着,喊话者挥挥手,两名押送士兵各自从怀里掏出了一把剔骨刀,应声俯下身去。随即,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响彻了狂野,惊得城头守军差点握不住战刀。
众目睽睽之下,那几人竟是将王门活剐了!
没人觉得公孙瓒残暴或是怎样,这是个崇尚忠义的时代,王门这样的叛徒,怎么收拾都不为过。只是这场景太过恐怖,让城头的守军感到了彻骨的冰寒。
“公孙匹夫,公孙匹夫,你怎敢如此,不怕天下人悠悠之口么,不怕……”刘虞又气又怕,指着公孙瓒的将旗,破口大骂。只是风寒剥夺了他的大部分力气,守军人人胆寒,谁也不敢替他当传声筒,公孙瓒又哪里听得到他的骂声?
反正公孙瓒也没指望刘虞能投降,否则他就不会开出磕头认错这种苛刻条件了。远远看到刘虞恼羞成怒,却又无可奈何的模样,公孙瓒心怀大畅,挥挥手,喝令道:“敌胆已丧,传令攻城!”
“呜呜……呜呜……”
鼓角长鸣声中,公孙军潮水一般涌向了居庸这座孤城。(未完待续。)
此地乃是秦始皇筑长城时的一个临时营地,居庸,就是徙居庸徒的意思。居住的人多了,久而久之就成了个县城,从秦代一直延续至今,如今更是作为上谷郡的治所而存在。
城不大,没有瓮城,护城河是天然的,粟水——也就是后世的三里河在城西,枕水在城南。城墙宽不过百步,高不足两丈,别说雄城,连堡垒都称不上。城内的居民将将超过了三千,战事展开前,又陆续有几百人逃出,现在加上守军,也不足三千。
然而,就是这么一座小城,却成了当朝三公,汉室宗亲,幽州牧刘虞最后的倚仗。
从北方荒原上吹来的寒风,在塞北平原上肆虐着,连绵的燕山山脉也只能在风中颤抖,更别说小小的居庸城。
夕阳只剩了一缕斜晖,刘虞伫立在城头,极目向着长风吹来的方向眺望着,视野所及,却唯有北风萧萧,四野空旷,他心中一片悲凉。
朔风凛凛,孤城凄凄。
如果没有奇迹出现,那么这里恐怕就是他的葬身之所了。
“主公,城头风大,公孙军今日退却,士气却未稍若,明日恐尚有激战,还须主公主持大局,您还是……咳咳咳咳!”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中断了来人的劝告,好在意思已经表达清楚了。
刘虞抚胸点头,回应对方的却是一声感触万千的慨叹:“悔不听子图忠言,今日落得如此境地,也算是咎由自取了,明日,当真还有明日吗?”
“主公……”魏攸无言以对。
刘虞的一众幕僚、部属之中,只有他一直反对与公孙瓒交恶。
他以小不忍则乱大谋相劝,认为刘虞名声地位都很高,但乱世之中,还须有谋臣爪牙相助。他建议刘虞,不要试图以强势压服公孙瓒,应该以怀柔之法驱使、利用对方。
他的观点相当有道理,汉高祖开国,靠的还不是利用韩信、英布之勇,成事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些道理,刘虞也未必就不知道,可他在幽州立足,靠的是地方势力,魏攸的观点当然得不到支持。
现在兵败势穷,还能说啥?也只能黯然相对,无语凝咽了。
刘虞又是一声长叹:“子图护我家眷来此,已经尽了咱们主从一场的恩义,待城破之时,不妨暂且隐忍,屈身从之,留得有用之身,以为后图方是。”
“主公何处此言?”魏攸激动了,踏前几步,高声道:“主忧臣劳,主辱臣死,主公有今日之窘迫,本就是攸等这些幕僚的失职,危难之际,即使没有力挽乾坤的本领,又岂能作那贪生怕死之人?除非主公愿效法韩信当年,否则,攸宁死不降!”
“子图,你不必再劝了。”刘虞枯木般的脸上泛起一丝冷笑:“吾何人也?贼何人也?今虽势穷,但将来纵有拨乱反正的一天,到时老夫依旧留芳青史,二贼终究为后人唾弃,吾岂能为了求生,自污一世清名?”
“主公说的是。”这个话题,魏攸不是第一次提起,而且一次比一次直白,而刘虞的反应也一次比一次大。有的时候魏攸也觉得很想不通,主公对那些杂胡世家、部族首领都能和颜悦色的折节下交,怎么对同为汉臣的公孙瓒就不行呢?
在他看来,刘虞和公孙瓒这场争斗,从一开始就完全没必要。
公孙瓒不是袁绍,他没奢望自己能当皇帝,要是刘虞到任后,便以诚相待,还怕笼络不住对方吗?公孙瓒的武力,加上刘虞的名声,这是多么完美的组合啊?即便没有王羽,也足可与袁绍在河北争锋了。
但刘虞就是受不了公孙瓒的桀骜,反倒是能接受胡虏的粗鲁不知礼,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难不成主公真的被胡虏表面上的粗豪给骗了,看不出对方毫无信义可言?不懂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还是太低估了对方,觉得自己能将对方玩弄于鼓掌之上?
也许是兼而有之吧?最终酿成了大错。魏攸在心里无声的叹了口气。
似是看出了幕僚心中所想,刘虞突然解释道:“胡人的性情不好,只是没经过教化,相处久了,就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的质朴。虽然不懂圣人的微言大义,但他们还是很重视信义的,否则也不会在蓟县和老夫并肩作战了。”
“仗打输了,不能怪他们,主要还是老夫顾念百姓安危,未能放手施为,而贼子狡猾,为了取胜,竟然放火焚烧民居,行大不义之事,老夫一时不察,终为其所趁。子玉、顺之他们的兵丁毕竟没经历过多少战阵,见中军危急,一时胆怯溃逃也在情理之中。”
魏攸越发无语了。
胡人质朴?鲜于辅、阎柔的部属没经历过战阵?看到中军危急,士兵溃散就合情合理?这都哪门子歪理啊?若真是如此,母猪都能上树了!
别的不说,就说鲜于辅、阎柔那帮人溃逃的时候,部队几乎还保持着完整的建制,毫无疑问,他们是整军而退,而非溃散逃跑!
但凡他们有一丝忠义,就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主公带着数百残兵在居庸城等死!
蓟县那一仗,麴义一手训练出来的亲卫就已经损失过半。一路追讨,最后跟进居庸城的只有四百多人。要不是居庸城太小,公孙瓒也没带攻城器械,刘虞连一天都守不住。就算是发动了城内的居民协防,也不太可能撑过三天。
要知道,外面足足有两万大军呢!
而刘虞一直指望着的,天性质朴,将信用看得比天还大的鲜卑各部,如果有刘虞评价的百分之一那么好,现在也应该出现了。
可结果呢?
要不是想到自己和刘虞都没有几天命好活了,没必要太较真,魏攸真想破口大骂一通,将刘虞给骂醒,让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可现在,已经没这个必要了,就让他自我安慰到底吧。
“魁头应该不是不肯来,可能是骞曼那个少不更事的家伙又和他闹腾起来了。蹋顿、弥加、素利他们则是被徐晃和田楷给挡住了。又或者前面两仗咱们输的太惨,他们不敢来了……”
可能是自知难以幸免的关系,刘虞对名声格外重视起来,絮絮叨叨说个没完,把魏攸当成了后世的史官,一定要说服对方,让对方将自己行为的正义性和合理性记载在史书上,为后人所瞻仰膜拜。
魏攸还能说什么?只能顶着寒风和歪理的双重折磨,苦苦忍受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刘虞就被一阵鼓角声惊醒了。
一阵恍惚之后,他终于清醒了些,意识到自己不在梦里的洛阳城,入耳的嘈杂声也不是宫廷里的鼓乐,而是公孙军开始攻城的信号。
“取我衣甲来。”用手臂在榻上一撑,他就要起身赶往城头。
虽然明知败局已定,但鸟兽尚且贪生,何况是他?他还指望着多撑几天,撑到各路援军赶到,反败为胜呢。他自信,只要自己登上城头督战,就足以令士卒和百姓士气大振,争相效死,不为别的,就凭他刘虞响当当的大名!
但这一开口,他才惊觉,喉咙很疼,说出来的话也是沙哑难听,浑身上下竟是软绵绵的,一点力气都没有,这症状很像是……受了风寒?
生死关头,风寒也顾不得了,只消还有一口气,就得上城督战再说。得了风寒,不会立刻就死,城被攻破,却是生死立判呐。
让近侍扶着,刘虞强撑着登上了城墙,把魏攸给吓了一跳。
“主公,您这是……”
“算了,贼军还没动手,莫非是天良发现了么?”刘虞有气无力的摆摆手,开了个不大高明的玩笑。
魏攸顾不上附和,神情严肃的指指远处:“敌军打造了一些攻城器械,正要运过来,怕是很快就要开始攻城了。”
“……原来如此。”刘虞落得个没趣,讪讪的敷衍一句,抬头时,一眼就看到了魏攸说的攻城器械。其实也就是一些云梯罢了,还有一架制作粗糙的冲车,不过,对现在的居庸城,却足以构成最沉重的一击。
“有使者过来了,是劝降的?”魏攸的喊声响起的同时,刘虞也看到了那一小队向城墙靠近的人。他们举着盾,走得很缓慢,不像是来攻城的,更想是来交涉的。
有那么一瞬间,刘虞也有些动摇,这可是对方主动来劝,如果言辞得体的话,自己要不要忍一时之辱呢?
然而,还没等这个念头发芽,发酵,刘虞便浑身一震,像是裸身掉到了冰窟窿中一样。只见两面大盾一开,露出了一个披头散发,被五花大绑的囚犯。
押送的士兵一脚踹在那人的屁股上,直接摔了个狗啃泥,另一名士兵快步抢前,一脚踩在那个倒霉蛋的腰上,一手抓着对方的头发,将其硬扯起来,露出了一张满是血污的脸。
“刘使君,可认得此人否?”
“……是王将军!”刘虞仔细分辨了一下,很快倒抽了一口冷气。
是王门!
“我家将军有令,如今你已无路可逃,若肯早早自缚出降,向我家将军磕头认错,饶你一命也不是不可以。若要一条路走到黑,那也无妨,只要你别后悔就行……”
说着,喊话者挥挥手,两名押送士兵各自从怀里掏出了一把剔骨刀,应声俯下身去。随即,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响彻了狂野,惊得城头守军差点握不住战刀。
众目睽睽之下,那几人竟是将王门活剐了!
没人觉得公孙瓒残暴或是怎样,这是个崇尚忠义的时代,王门这样的叛徒,怎么收拾都不为过。只是这场景太过恐怖,让城头的守军感到了彻骨的冰寒。
“公孙匹夫,公孙匹夫,你怎敢如此,不怕天下人悠悠之口么,不怕……”刘虞又气又怕,指着公孙瓒的将旗,破口大骂。只是风寒剥夺了他的大部分力气,守军人人胆寒,谁也不敢替他当传声筒,公孙瓒又哪里听得到他的骂声?
反正公孙瓒也没指望刘虞能投降,否则他就不会开出磕头认错这种苛刻条件了。远远看到刘虞恼羞成怒,却又无可奈何的模样,公孙瓒心怀大畅,挥挥手,喝令道:“敌胆已丧,传令攻城!”
“呜呜……呜呜……”
鼓角长鸣声中,公孙军潮水一般涌向了居庸这座孤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