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汾提出让杨易执掌枢密院,就像一颗石头砸到一锅汤里,锅中立马汤水飞溅,纠评御史群相劝谏道:“娘娘三思,此事不合规制!”
范质出列说道:“当初元帅定制,枢密使不得由功高卓著的武帅领衔,此举为防前唐武人乱政之祸。”
郭汾道:“杨大将军对国家的忠诚,你也要怀疑?至于武人乱政之说,秦西一辩,元帅已有定论,何须再言!”
范质道:“枢密使当由一名通军事的官掌院,这也是元帅定下的规制。”
郭汾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当初定下这规矩,可没想过会有今日之事!现在国势危乱,元帅西巡,正需要一个威望足以震慑内外的大将坐镇中枢,总领全局。”
范质道:“规矩若可轻变,那就不是规矩了。今日之事,未必一定要破坏成规才能解决,为解一时之难,而破坏元帅所定金律,此行是开万世之恶端!还请夫人三思!”
郭汾沉吟着,一时无法辩驳,目视郑渭,郑渭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已有的规则如果不是对天下造成了妨害,那的确不宜妄破,再说起用杨易,也不是一定要委任他为枢密使。”
郭汾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便委任杨易为大将,掌管近畿军务,总领对辽攻防事宜。”
范质又说道:“起用大将军掌管近畿统领兵权,此事事关重大。不可不慎。天策上将印不在,请另开廷议。”
郭汾心中恼怒,喝道:“兵势如火。一日三变!按照这样搞下去,得贻误多少战机!非要拖到敌人杀到身边么?”
范质道:“刚才郑相也说了,无规矩不成方圆,程序虽然繁琐,也请夫人以身作则,依律行事。”
双方正在辩论,蓦地一声声骚乱从南门传来。片刻之间,骚乱声越来越大!
郭汾喝问:“什么事!”
有守将报道:“娘娘,不好了!契丹的骑兵杀到幽州。正在攻打南门!”
纠评台一片哗然,便有十几个纠评御史坐立不稳!范质脸色也陡地苍白起来。
这时恰好魏仁溥入内——他听说郭汾召开大会议闻讯赶来,却还是迟了一步,纠评台正在混乱。他看见了众人。众人却没有注意他,魏仁溥对随行门生说道:“把慌乱失仪者的姓名记下来。”
郭汾听说出事,暂停会议,步出纠评台,时当黄昏,日已将没,一片昏黑之中只见南边一片火光正在蔓延!
幽州城池不大,隐隐已可听见马蹄声、喊杀声、哭闹声、惨叫声、呼喝声、叫嚣声夹杂传来!
幽州守将派副将奔来叫道:“敌袭忽至。正在攻打城门,请娘娘与众位宰执速入西营暂避。”
郭汾道:“城门失守了吗?有多少人?”
那副将道:“城门尚未失守。但也未曾关闭——敌人趁着城门关闭前一刻忽然冲杀过来,来往商户堵在城门口,局势尚未明朗,不知道来了多少人。”
郭汾喝问:“估摸多少!”
那副将道:“或有数百,或者上千。”
郭汾怒道:“那就只是奇兵罢了!城内守军是他数倍,若敢进来,巷战也耗死他,怕他什么!”
副将道:“但宰执众臣都在这里,还是暂避为是……”
众纠评御史都道:“正是,夫人万金之躯,不宜犯险……”
郭汾截口对侍卫官道:“给在场所有官员、御史发放武器!告诉诸营将士,该怎么攻守,就怎么攻守!贼若入城,让全城军民自卫反击!贼若敢逼近纠评台,我们亲自应战!”
所有官面面相觑,万不料眼前这位“娘娘”,面临战事竟是如此刚烈的反应!
那副将却是精神一振!敌人陡然来袭,人数似乎不多,但现在郭汾与宰执大臣都在城内,万一有一小股敌军冲到附近伤了贵人们可就就糟了!但有了郭汾这句话,攻守时不用怕投鼠忌器,行动可就从容多了,当下赶紧前去复命。
天策大唐的武备精良而充裕,不片刻侍卫官便带人取来了刀剑弓弩,分发了下去,时当乱世,又垂大唐余波,就算人也大多会一点武事的,当人人刀剑在手,全场气氛登时大为振作。再加上有两队骑兵、两队步兵赶来增防,现场慌张的气氛登时大减。
范质挑了一把双手长剑,冯道取了一个盾牌抱着,李沼拿着一本论语不肯撒手拿刀,说道:“吾自有浩然正气,何惧贼虏!”
魏仁溥拣了一把障刀,走到了郭汾身侧,丁寒山早已手按横刀侍立在旁。
郭汾眼角斜光扫到了魏仁溥手中的障刀,一愕说:“道济也来了。”她虽然刚刚贬斥了魏仁溥,但两人是曾在凉州共历患难的交情,关系比起来燕后才结识的中原士人又自不同。
魏仁溥道:“臣人在北京新城,得讯后赶来,却是迟到了,请夫人降罪。”
郭汾道:“你挑障刀,可会用么?”
魏仁溥道:“在西凉时学过,缓急之时,可以拼命。”
郭汾哈哈笑道:“障刀用以护卫同袍,可不是用来拼命的。”
魏仁溥道:“卫护同袍,也是需要拼命的。仁溥虽然没上过战场,这点道理却还懂得。”
郭汾点了点头,叫道:“竖观战台!”
幽州是旧城,纠评台没有高楼,因为新
城已在营建,所以旧城也没有再起高楼,一切只是凑活,这时要登高望远,只好竖立观战台。郭汾传下命令,便有几个观战台推了过来,机关慢慢升起。郭汾等几个重臣登上远望,但见南门方向火光四起,东一点。西一片,不知烧了多少民居!
郭汾取千里镜看了后说:“南城外怎么这么多破烂屋子?”郭汾来燕后很长一段时间水土不服,身子不大爽快,所以不像在西凉时那么活跃,又知道幽州是将弃之地,因此没有游玩的心思,平素常住西山。新城还去巡视过两次,这旧城非有事几乎不来,进城又常从西门进出。所以都不知道南门外的情况。
范质在旁道:“这两年幽州商务日益繁荣,南市那么点地方早不够了,新城又尚未起用,所以不少人便在南门外搭建了许多帐篷、木屋。”
这时各种最新战报继续传来。原来幽州如今已是商贸活力天下有数的地方。虽然近来沿海传警,但商贸往来不可能忽然断绝,每天从南门进出的人不知凡几,尤其是城门关闭前的黄昏时刻最是一天的拥堵期,而敌军却趁着黄昏忽然出现发动袭击,若不是守军拼命死守,敌军兵力又不足,差点就让对方冲进来了。
郭汾举千里镜再望。看到若干胡马在烟火之中纵横来去,如风如电。所到之处四处防火,略不停留,忍不住赞道:“人马不多!可是好生精悍!就是鹰扬、汗血也不过如此!”
丁寒山道:“这是契丹本族兵马,肯定不是北胡杂族,其中必有皮室强将!”
郭汾道:“但让人逼到肘腋之地,这京畿的防备明显就有漏洞,枢密院难辞其咎!”
曹元忠一张脸登时涨红。
——————————
奇袭最要紧的就是时间,经过了最初的慌乱后,唐军将士渐渐稳住阵脚,加上后方郭汾的刚烈勇武表现,更是让幽州兵将免掉了后顾之忧,在发现敌军不多后,指挥的将领更是人心大定,但守城将领害怕敌人尚有其它后手,下令诸门严防死守,城内亦开始戒严,同时两拨骑兵从东西两门开出,绕来兜截敌军。
这支袭击的契丹骑兵正是耶律休哥率领的兵马,他料敌甚准,赶在唐军合围之前便下令撤退,借着月色隐遁。
城外杀声渐息,眼看危局已过,但城南的火光却越烧越旺,郭汾招了招手,对众臣说:“继续开会吧。”
纠评御史们两两对望,只好进了纠评台,点了蜡烛继续开会。
经历了这么一场变故,厅内气氛变得两极分化,一边是士气振奋,杀心陡起,尤其是那些出身军眷的御史已经喊着要报复契丹去辽阳府放一把火了,另外一边却是更加畏缩害怕,窃窃私议,唯恐胡马再来。
待得众人坐定,冯道站了起来,说道:“如今敌人已杀到近前,幽州已非万全,又按照最新消息,契丹很可能将大举西侵,耶律李胡麾下号称五十万,虽有虚数,恐怕至少也有十万大军!幽州以东,全无天险。接下来或战或守,幽州恐怕都将陷入战火之中,此城老旧不坚,非可守之地,老臣请夫人与世子,即日摆驾前往云州,以策万无一失。”
好几个纠评御史一听,纷纷道:“大代言所言有理,请夫人与世子摆驾云州,以策万全。”
郭汾眉头大皱,说道:“我天策大唐自起兵以来,只有进攻防守,没有遇敌惧退!现在形势尚未明朗,只是听到了对方一个进攻的口号,你就要我们母子逃跑了吗?”
“非是逃跑,只是西巡。”冯道说道:“且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夫人与元帅起兵于安西时,军微势危,故需犯险,如今家大业大,夫人与世子身系江山社稷,万万不可有失。”
郭汾大是不悦,道:“元帅常说,不经锻炼、不历艰险,男孩子锻炼不出胆魄。让世子就近亲历一场战争,我看也没有什么不好。我的儿子年龄虽然不大,却也不是被敌人一吓唬就丢了胆子的孬种!再说他又不是孤身上阵,成千人围护着他呢,能有多大的危险?”
冯道等人听得愕然,万不料郭汾竟是这种反应。冯道无奈,又道:“既然如此,那请夫人赶紧下旨,召四方军镇入燕勤王!”
众御史纷纷奏请道:“正是正是,正该召四方军镇速速入燕勤王。”
郭汾一时难以回答了。她也懂些军事,却说不上精通,一时不知道以眼下的战局而论是否应该召四方兵马勤王。
——————————
便在这时。魏仁溥站了起来,行了一礼,对冯道说道:“此处是纠评台,吾身为纠评台论宪堂论宪,有三议要说。请大代言准!”
冯道眉头皱着,问:“哪三议?”
魏仁溥道:“第一议,纠评台的职责。一者,建制律法的议论与通过;二者,国本大事的表决;三者。国家事务的成果监督。至于军国政事的谋划,有政务院、枢密院,具体事务的参赞参谋,有翰林院。现在攻防与否。该由政务军务大臣谋划。所有纠评御史,立刻退场,这些具体事务,请交给宰执与枢密吧。”
他此言一出,全场纷然!连郭汾也听得呆了,冯道更是无比错愕。
纠评台的制度,从当初的设计上来看的确诚如魏仁溥所言,但政治规划是政治规划。政治现实是政治现实,虽然制度写在那里。可天底下无论是谁,都不会嫌自己权力太多,兼且这个制度又是本朝新设,前所未有,没有经验可循,纠评御史们慢慢地就一点点地越过了界限,在“代民发言”这个大义之下,遇事则议,遇事则论,甚至觉得自己什么都能说,什么都能论!反正都是代民说话,谁敢不让我说,那就是堵塞言路!
对此,纠评御史们自己不觉得有
什么不对,而国人从上到下,也都没几个觉得有什么问题。
直到这时被魏仁溥一提,许多有识之士才蓦然发现这段时间纠评台似乎有些越界了!许多人更是听得暗暗点头。郭汾听得欢喜,心道:“这些日子心中总憋着,总感觉国家政事出了问题,却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今日还是亏了道济,能把道理清清楚楚简单扼要地说明白了。这等事情,终究倒是需要读书人来做啊。”
纠评台虽以大代言为首,但大代言是首席而不是长官,魏仁溥所言合宪,冯道便无可辩驳,也无能镇压。
魏仁溥又道:“第二议,御史既代民言,亦为民之表率。但这段时间,部分御史临敌慌乱,遇事失态,议事无规矩,论事无界限。纠评台为言路所系,的确无事不可论,但议论必须区分场合。部分御史议论越界——这或者是选自民间、初为御史,没有经验、不知律宪,那这帮人就要好好教学,使他们知道规矩、界限之所在。至于部分御史挟公议以谋私利,这帮人就必须惩罚!军事我是不懂的,但以大局而论,眼下我朝之困境,还远远没有到当初受辽晋蜀三家围攻的地步,当初西凉人心不乱,而如今燕赵却群情恐慌,依吾所见,这等恐慌多半皆由纠评台而来,因此吾以为,纠评御史内部必须清洗一番。只是如何清洗,且容稍后另开大会,以天下民心所向而定,此事天子、大臣、重将、监察,不得干预。”
李沼皱眉道:“如今内则秦晋徐不稳,北则漠北叛乱,东则契丹东侵,国家烽烟四起,你还要搞清洗?”
魏仁溥道:“军政事务,是你们宰执枢密的事,御史风气,是我们纠评台的本务。你们忙你们的,我们忙我们的,两不干扰!李执政,你我各行本分吧!”
李沼被他堵得无话可说。
魏仁溥又道:“第三议。和平时期,言路必须自由畅通,战争时期,国家意志必须一统!按照我们在西北时的前例,一旦军帐会议决定开战,国家便进入战争状态,在战争结束之前,所有力量一致对外,全国上下只许发出一个声音——便是纠评台也需如此!此谓之国论!谁在战争期间悖逆国论,形同叛国。如今国家临战,军帐会议已经取消,则该由廷议定此国论!元帅西巡期间,夫人居天子之位,郑渭居宰执之首,这段时间行事不当,不能及时一统国论,皆失其职,因此吾要弹劾君、相,以为后戒!”
之前魏仁溥要清洗御史,众人已感吃惊,及这时竟然连娘娘、宰相都要弹劾,众人更是骇然。
不料郑渭却起立了对郭汾道:“臣服罪,请夫人降责!”
郭汾也被魏仁溥一番话说得愣在那里。好一会才反应过来,问道:“宰相有过,该怎么罚?”
魏仁溥道:“请咨翰林院。”
郭汾望向翰林院的座席。翰林院这个顾问团体若放在盛世,各种人才储备充分的话,便能搜囊到各个领域的顶级智囊,如今在草创期间,武两途人才剩余,其它领域却是急缺,自削了奈布。走了冯道,人才更是凋零,后来又因冯道推荐增补了一个学士赵莹。赵莹是洛阳遗老,补了学士之后战战兢兢从来只当自己是摆设,幸亏他修过《唐史》,是学术大宗师。论起礼正是本家功夫。颤巍巍起立说:“宰相系国家之重,如今正临兵危,不宜大动,不如罚俸,以为切责。”
郭汾道:“既如此,宰相罚俸一年。”等郑渭领了罚坐下,郭汾又道:“吾也服责,该怎么罚?”
魏仁溥道:“此罚待我纠评台再开会议论处。”
郭汾颔首称是。说道:“刚才魏论宪责我行事不当,我既服过。廷议另换地方,你们纠评台就继续开会吧。”说着,便带领宰执、枢密、翰林院退场。
君相都退场以后,魏仁溥环顾当场,说道:“现在是我们纠评台内部的事情了。我等有两件事情需要马上动议。第一,议天子之过,定张夫人之责;第二,当初河北、山东纠评台在设置时,考虑到要尽快绥靖地方、安稳人心,所以一些事就从权办理,让一些不大合适的人进入了纠评系统,现在国家遇到大事,这帮人不能利国,反而误国,弊端已现,我们得考虑一下怎么重整一下中枢与各地的赵、鲁之纠评台,教化愚鲁者,惩罚谋私者。”
他虽然不是大代言,但刚才代表纠评台上制天子宰相,下压执政干预,一时之间气势如虹,场中人人闻言凛然,只有冯道看着他,双眼一片黯淡。
——————————
幽州如今宫殿不齐,郭汾便与宰相、枢密、翰林去到张迈以前使用的金帐继续廷议。
郭汾道:“现在人少了,我反而觉得好说话了,诸位,契丹已经打到大门口了,各位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郑渭道:“其实这个事情,十分简单。元帅西巡之前,曾作多方布置,有一些布置他虽然没有全部跟我明说,但他却特地去过定辽,多半彼此心中早有默契。这里除了丁学士曹枢密,没几个懂军事的,丁、曹二位也不足以掌控偌大局面。杨易近在密云,应该先召他一问,所有后续行动,包括委任他什么职位,等他来了之后,再作决断也不迟,何必现在就在这里作无用的议论!”
郭汾道:“各位宰执、枢密、翰林,以为如何?”
众人一听,都觉得可行,郭汾道:“那就下令,让杨易来吧。”
这个廷议数言便决,就派了信使向密云发出了召来令。
——————————
密云近在咫尺,杨易又早有准备,得令便行。他将养了两年,身子已无大碍,上阵杀敌还不行,骑马赶路完全没问题了。
杨易身边虽有一府的守卫兵马,但他只带了十余骑,微
服南下,到幽州时绕路从南门入城,观看那日奇袭余景,对身旁的儿子说:“契丹不亏是称雄百年的强族,还有这样的人才!听说那日黄昏契丹只有三百骑,竟然就敢奇袭幽州!如果他有三千骑,幽州兴许就毁了!如果是三万人的话,那后果当真不堪设想了!”
杨华道:“若是三千骑,就不可能悄没声息地逼近幽州了。”
杨易笑道:“那说的也是,不过当初在泃镇登陆的数万大军如果能破釜沉舟地一口气涌向幽州,那局面也将大不一样。”
——————————
父子两人进城之后,郭汾亲自来迎,杨易此来虽然低调,但消息还是很快就传了出去,杨易在密云疗养的事情一直处于绝密,幽州军民听说鹰扬将军到了,惊讶之余无不人心振奋,人人都松了一口气,纷纷道:“这下好了,有鹰扬将军在,幽州没事了!”
杨易几乎是只身入城,未带兵马。但国人听说他来了,就像城内平添了十万雄师一般!
如今正值战争期间,郭汾也没空与杨易叙私。杨家父子一来就请进了大帐,郭汾仍坐主位,郑渭在右首席,留了左首席等他,杨易坐定,杨华侍立,郭汾道:“让大将军笑话了。我一个女流之辈,守国不力,竟然让契丹打到幽州来了!想想真是可耻!”
“打到幽州又如何?就算把幽州都烧了。又如何?”杨易道:“我军军力未损,夫人与世子无事,那国家就是稳如泰山!其余的小节,由得他去吧。”
郭汾说道:“就怕中原人不经吓。混乱起来。可就害了国家。”
杨易笑道:“没被吓过。所以不经吓,吓过几次就好了。”
郭汾、丁寒山、杨华等都笑了起来,李沼却甚是不满,说道:“民为国本,大将军怎可如此轻民!”
杨易虎目扫了过来,问:“这位是?”
范质起身,为李沼、赵莹、李昉等杨易不认识的人作了介绍。
“原来是李执政。”杨易道:“民不自强,自然为人所轻。我不觉得我说的有什么错!”
李沼站了起来,郑渭截口道:“现在且讨论军国大事。两位见解上的争议,以后私下再辩论不迟!”李沼亦自觉鲁莽,告罪坐下。
郑渭续道:“如今刘知远、安重荣、李守贞都是蠢蠢欲动,徐知诰屯兵在淮河,显然也是不怀好意。漠北又有二十余部叛乱!契丹更是大举东侵。国家烽火四起,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才好。”
“容易!”杨易说道:“刘知远有郭威和慕容春华盯着,不去管他。现在契丹都打入燕京地面了,安重荣李守贞都还只是蠢蠢欲动,那就永远只敢蠢蠢欲动了,也不去管他。东漠北有石坚,西漠北有石拔,他们两人都还没有告急书来,我们何必着急?至于徐知诰增兵淮河……”
杨易说到这里,敲着桌子沉思。
郭汾道:“杨光远只怕压不住整个李齐,是否要往鲁南增兵?”
“不增兵。”杨易道:“让淮北驻军后撤。”
郭汾一奇:“后撤?”
“是,后撤!”杨易道:“让出一片一马平川之地,让李守贞以骑兵巡边。作出徐知诰如果敢北上,那我们就以骑兵在淮北和他打一仗的姿态。所谓‘南人行船、北人骑马’之说早已深入人心,我唐骑威势又震慑寰宇,以吴兵之胆,我料定他不敢越过淮河,以步攻骑!”
郭汾听得连连点头,杨易又说:“现在所谓的烽火四起,大部分都是虚火,只有一处是真的——那就是契丹。其它所有的蠢蠢欲动,全都是看着辽东形势而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要灭了契丹这把火,其它的虚火就怎么也烧不起来。所有力气,只向契丹这个方向使去,只要契丹解决了,所有事情就都解决了。”
曹元忠道:“昨日在纠评台,有人建议号召天下军镇入燕勤王,大将军以为如何?”
杨易笑道:“是哪个不懂军事的人在乱扯淡?勤什么王!整个大燕京地区,有骑兵二十四府,步兵二十四府,工事兵十二府,全都是经历过战事的老兵!还有辅兵可随时征集,军资充裕,兵勇敢战,更别说我们还有许多大大优于契丹的战争器械,一旦集结,什么仗打不赢?在临潢府时,因为万里北征的缘故,这些重型器械都没能带过去,如今可都早运到燕京来了。有这样的战力,又是在燕蓟平原这样无有险隘的战场,根本都不需要用什么计谋了,甚至也不需要什么名将坐镇!只要后方不乱,军马集结,指挥得当,列阵推过去就行了!契丹不来便罢,若是敢来,来十万叫他死十万,来二十万叫他死二十万!若是没有这样的底气,元帅会放心西巡?”
他轻描淡写一番言语,把范质李沼等人都说得呆了。
郑渭笑道:“这样一番话,才叫人听了放心。”他对郭汾行了一礼说:“委任杨易为枢密使,于规制不合。委任杨易掌握兵权,也有人思疑猜忌,阻力不小。杨大将军刚才又说,此战不需名将坐镇,既如此,臣建议委任杨易为大学士,总领翰林院,有他作为天子总顾问,料来此次对辽攻战便不会出什么疏漏了。”
范质愕然,李沼也是茫然道:“委任杨大将军为翰林院大学士?这……这……”
郑渭道:“翰林院为天子之智囊与顾问,如今又在战争期间,最需要以一个军事大家来领衔。以杨大将军的才识,李执政以为不够格么?”
在李沼的印象中,翰林院大学士那应该是博学鸿儒担任才对,哪有让一个常年统兵在外的武将来担任的?但给郑渭一说,想起张迈对翰林院的新定义,又觉得好像没什么问题。
郭汾见范质李沼都无话可说,杨易也没有反对推辞的意思,便点头道:“好,那就委任杨易为翰林院大学士,明日便发纠评台核准。”
————————
昨天断网了。
抱歉。(。。)
范质出列说道:“当初元帅定制,枢密使不得由功高卓著的武帅领衔,此举为防前唐武人乱政之祸。”
郭汾道:“杨大将军对国家的忠诚,你也要怀疑?至于武人乱政之说,秦西一辩,元帅已有定论,何须再言!”
范质道:“枢密使当由一名通军事的官掌院,这也是元帅定下的规制。”
郭汾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当初定下这规矩,可没想过会有今日之事!现在国势危乱,元帅西巡,正需要一个威望足以震慑内外的大将坐镇中枢,总领全局。”
范质道:“规矩若可轻变,那就不是规矩了。今日之事,未必一定要破坏成规才能解决,为解一时之难,而破坏元帅所定金律,此行是开万世之恶端!还请夫人三思!”
郭汾沉吟着,一时无法辩驳,目视郑渭,郑渭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已有的规则如果不是对天下造成了妨害,那的确不宜妄破,再说起用杨易,也不是一定要委任他为枢密使。”
郭汾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便委任杨易为大将,掌管近畿军务,总领对辽攻防事宜。”
范质又说道:“起用大将军掌管近畿统领兵权,此事事关重大。不可不慎。天策上将印不在,请另开廷议。”
郭汾心中恼怒,喝道:“兵势如火。一日三变!按照这样搞下去,得贻误多少战机!非要拖到敌人杀到身边么?”
范质道:“刚才郑相也说了,无规矩不成方圆,程序虽然繁琐,也请夫人以身作则,依律行事。”
双方正在辩论,蓦地一声声骚乱从南门传来。片刻之间,骚乱声越来越大!
郭汾喝问:“什么事!”
有守将报道:“娘娘,不好了!契丹的骑兵杀到幽州。正在攻打南门!”
纠评台一片哗然,便有十几个纠评御史坐立不稳!范质脸色也陡地苍白起来。
这时恰好魏仁溥入内——他听说郭汾召开大会议闻讯赶来,却还是迟了一步,纠评台正在混乱。他看见了众人。众人却没有注意他,魏仁溥对随行门生说道:“把慌乱失仪者的姓名记下来。”
郭汾听说出事,暂停会议,步出纠评台,时当黄昏,日已将没,一片昏黑之中只见南边一片火光正在蔓延!
幽州城池不大,隐隐已可听见马蹄声、喊杀声、哭闹声、惨叫声、呼喝声、叫嚣声夹杂传来!
幽州守将派副将奔来叫道:“敌袭忽至。正在攻打城门,请娘娘与众位宰执速入西营暂避。”
郭汾道:“城门失守了吗?有多少人?”
那副将道:“城门尚未失守。但也未曾关闭——敌人趁着城门关闭前一刻忽然冲杀过来,来往商户堵在城门口,局势尚未明朗,不知道来了多少人。”
郭汾喝问:“估摸多少!”
那副将道:“或有数百,或者上千。”
郭汾怒道:“那就只是奇兵罢了!城内守军是他数倍,若敢进来,巷战也耗死他,怕他什么!”
副将道:“但宰执众臣都在这里,还是暂避为是……”
众纠评御史都道:“正是,夫人万金之躯,不宜犯险……”
郭汾截口对侍卫官道:“给在场所有官员、御史发放武器!告诉诸营将士,该怎么攻守,就怎么攻守!贼若入城,让全城军民自卫反击!贼若敢逼近纠评台,我们亲自应战!”
所有官面面相觑,万不料眼前这位“娘娘”,面临战事竟是如此刚烈的反应!
那副将却是精神一振!敌人陡然来袭,人数似乎不多,但现在郭汾与宰执大臣都在城内,万一有一小股敌军冲到附近伤了贵人们可就就糟了!但有了郭汾这句话,攻守时不用怕投鼠忌器,行动可就从容多了,当下赶紧前去复命。
天策大唐的武备精良而充裕,不片刻侍卫官便带人取来了刀剑弓弩,分发了下去,时当乱世,又垂大唐余波,就算人也大多会一点武事的,当人人刀剑在手,全场气氛登时大为振作。再加上有两队骑兵、两队步兵赶来增防,现场慌张的气氛登时大减。
范质挑了一把双手长剑,冯道取了一个盾牌抱着,李沼拿着一本论语不肯撒手拿刀,说道:“吾自有浩然正气,何惧贼虏!”
魏仁溥拣了一把障刀,走到了郭汾身侧,丁寒山早已手按横刀侍立在旁。
郭汾眼角斜光扫到了魏仁溥手中的障刀,一愕说:“道济也来了。”她虽然刚刚贬斥了魏仁溥,但两人是曾在凉州共历患难的交情,关系比起来燕后才结识的中原士人又自不同。
魏仁溥道:“臣人在北京新城,得讯后赶来,却是迟到了,请夫人降罪。”
郭汾道:“你挑障刀,可会用么?”
魏仁溥道:“在西凉时学过,缓急之时,可以拼命。”
郭汾哈哈笑道:“障刀用以护卫同袍,可不是用来拼命的。”
魏仁溥道:“卫护同袍,也是需要拼命的。仁溥虽然没上过战场,这点道理却还懂得。”
郭汾点了点头,叫道:“竖观战台!”
幽州是旧城,纠评台没有高楼,因为新
城已在营建,所以旧城也没有再起高楼,一切只是凑活,这时要登高望远,只好竖立观战台。郭汾传下命令,便有几个观战台推了过来,机关慢慢升起。郭汾等几个重臣登上远望,但见南门方向火光四起,东一点。西一片,不知烧了多少民居!
郭汾取千里镜看了后说:“南城外怎么这么多破烂屋子?”郭汾来燕后很长一段时间水土不服,身子不大爽快,所以不像在西凉时那么活跃,又知道幽州是将弃之地,因此没有游玩的心思,平素常住西山。新城还去巡视过两次,这旧城非有事几乎不来,进城又常从西门进出。所以都不知道南门外的情况。
范质在旁道:“这两年幽州商务日益繁荣,南市那么点地方早不够了,新城又尚未起用,所以不少人便在南门外搭建了许多帐篷、木屋。”
这时各种最新战报继续传来。原来幽州如今已是商贸活力天下有数的地方。虽然近来沿海传警,但商贸往来不可能忽然断绝,每天从南门进出的人不知凡几,尤其是城门关闭前的黄昏时刻最是一天的拥堵期,而敌军却趁着黄昏忽然出现发动袭击,若不是守军拼命死守,敌军兵力又不足,差点就让对方冲进来了。
郭汾举千里镜再望。看到若干胡马在烟火之中纵横来去,如风如电。所到之处四处防火,略不停留,忍不住赞道:“人马不多!可是好生精悍!就是鹰扬、汗血也不过如此!”
丁寒山道:“这是契丹本族兵马,肯定不是北胡杂族,其中必有皮室强将!”
郭汾道:“但让人逼到肘腋之地,这京畿的防备明显就有漏洞,枢密院难辞其咎!”
曹元忠一张脸登时涨红。
——————————
奇袭最要紧的就是时间,经过了最初的慌乱后,唐军将士渐渐稳住阵脚,加上后方郭汾的刚烈勇武表现,更是让幽州兵将免掉了后顾之忧,在发现敌军不多后,指挥的将领更是人心大定,但守城将领害怕敌人尚有其它后手,下令诸门严防死守,城内亦开始戒严,同时两拨骑兵从东西两门开出,绕来兜截敌军。
这支袭击的契丹骑兵正是耶律休哥率领的兵马,他料敌甚准,赶在唐军合围之前便下令撤退,借着月色隐遁。
城外杀声渐息,眼看危局已过,但城南的火光却越烧越旺,郭汾招了招手,对众臣说:“继续开会吧。”
纠评御史们两两对望,只好进了纠评台,点了蜡烛继续开会。
经历了这么一场变故,厅内气氛变得两极分化,一边是士气振奋,杀心陡起,尤其是那些出身军眷的御史已经喊着要报复契丹去辽阳府放一把火了,另外一边却是更加畏缩害怕,窃窃私议,唯恐胡马再来。
待得众人坐定,冯道站了起来,说道:“如今敌人已杀到近前,幽州已非万全,又按照最新消息,契丹很可能将大举西侵,耶律李胡麾下号称五十万,虽有虚数,恐怕至少也有十万大军!幽州以东,全无天险。接下来或战或守,幽州恐怕都将陷入战火之中,此城老旧不坚,非可守之地,老臣请夫人与世子,即日摆驾前往云州,以策万无一失。”
好几个纠评御史一听,纷纷道:“大代言所言有理,请夫人与世子摆驾云州,以策万全。”
郭汾眉头大皱,说道:“我天策大唐自起兵以来,只有进攻防守,没有遇敌惧退!现在形势尚未明朗,只是听到了对方一个进攻的口号,你就要我们母子逃跑了吗?”
“非是逃跑,只是西巡。”冯道说道:“且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夫人与元帅起兵于安西时,军微势危,故需犯险,如今家大业大,夫人与世子身系江山社稷,万万不可有失。”
郭汾大是不悦,道:“元帅常说,不经锻炼、不历艰险,男孩子锻炼不出胆魄。让世子就近亲历一场战争,我看也没有什么不好。我的儿子年龄虽然不大,却也不是被敌人一吓唬就丢了胆子的孬种!再说他又不是孤身上阵,成千人围护着他呢,能有多大的危险?”
冯道等人听得愕然,万不料郭汾竟是这种反应。冯道无奈,又道:“既然如此,那请夫人赶紧下旨,召四方军镇入燕勤王!”
众御史纷纷奏请道:“正是正是,正该召四方军镇速速入燕勤王。”
郭汾一时难以回答了。她也懂些军事,却说不上精通,一时不知道以眼下的战局而论是否应该召四方兵马勤王。
——————————
便在这时。魏仁溥站了起来,行了一礼,对冯道说道:“此处是纠评台,吾身为纠评台论宪堂论宪,有三议要说。请大代言准!”
冯道眉头皱着,问:“哪三议?”
魏仁溥道:“第一议,纠评台的职责。一者,建制律法的议论与通过;二者,国本大事的表决;三者。国家事务的成果监督。至于军国政事的谋划,有政务院、枢密院,具体事务的参赞参谋,有翰林院。现在攻防与否。该由政务军务大臣谋划。所有纠评御史,立刻退场,这些具体事务,请交给宰执与枢密吧。”
他此言一出,全场纷然!连郭汾也听得呆了,冯道更是无比错愕。
纠评台的制度,从当初的设计上来看的确诚如魏仁溥所言,但政治规划是政治规划。政治现实是政治现实,虽然制度写在那里。可天底下无论是谁,都不会嫌自己权力太多,兼且这个制度又是本朝新设,前所未有,没有经验可循,纠评御史们慢慢地就一点点地越过了界限,在“代民发言”这个大义之下,遇事则议,遇事则论,甚至觉得自己什么都能说,什么都能论!反正都是代民说话,谁敢不让我说,那就是堵塞言路!
对此,纠评御史们自己不觉得有
什么不对,而国人从上到下,也都没几个觉得有什么问题。
直到这时被魏仁溥一提,许多有识之士才蓦然发现这段时间纠评台似乎有些越界了!许多人更是听得暗暗点头。郭汾听得欢喜,心道:“这些日子心中总憋着,总感觉国家政事出了问题,却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今日还是亏了道济,能把道理清清楚楚简单扼要地说明白了。这等事情,终究倒是需要读书人来做啊。”
纠评台虽以大代言为首,但大代言是首席而不是长官,魏仁溥所言合宪,冯道便无可辩驳,也无能镇压。
魏仁溥又道:“第二议,御史既代民言,亦为民之表率。但这段时间,部分御史临敌慌乱,遇事失态,议事无规矩,论事无界限。纠评台为言路所系,的确无事不可论,但议论必须区分场合。部分御史议论越界——这或者是选自民间、初为御史,没有经验、不知律宪,那这帮人就要好好教学,使他们知道规矩、界限之所在。至于部分御史挟公议以谋私利,这帮人就必须惩罚!军事我是不懂的,但以大局而论,眼下我朝之困境,还远远没有到当初受辽晋蜀三家围攻的地步,当初西凉人心不乱,而如今燕赵却群情恐慌,依吾所见,这等恐慌多半皆由纠评台而来,因此吾以为,纠评御史内部必须清洗一番。只是如何清洗,且容稍后另开大会,以天下民心所向而定,此事天子、大臣、重将、监察,不得干预。”
李沼皱眉道:“如今内则秦晋徐不稳,北则漠北叛乱,东则契丹东侵,国家烽烟四起,你还要搞清洗?”
魏仁溥道:“军政事务,是你们宰执枢密的事,御史风气,是我们纠评台的本务。你们忙你们的,我们忙我们的,两不干扰!李执政,你我各行本分吧!”
李沼被他堵得无话可说。
魏仁溥又道:“第三议。和平时期,言路必须自由畅通,战争时期,国家意志必须一统!按照我们在西北时的前例,一旦军帐会议决定开战,国家便进入战争状态,在战争结束之前,所有力量一致对外,全国上下只许发出一个声音——便是纠评台也需如此!此谓之国论!谁在战争期间悖逆国论,形同叛国。如今国家临战,军帐会议已经取消,则该由廷议定此国论!元帅西巡期间,夫人居天子之位,郑渭居宰执之首,这段时间行事不当,不能及时一统国论,皆失其职,因此吾要弹劾君、相,以为后戒!”
之前魏仁溥要清洗御史,众人已感吃惊,及这时竟然连娘娘、宰相都要弹劾,众人更是骇然。
不料郑渭却起立了对郭汾道:“臣服罪,请夫人降责!”
郭汾也被魏仁溥一番话说得愣在那里。好一会才反应过来,问道:“宰相有过,该怎么罚?”
魏仁溥道:“请咨翰林院。”
郭汾望向翰林院的座席。翰林院这个顾问团体若放在盛世,各种人才储备充分的话,便能搜囊到各个领域的顶级智囊,如今在草创期间,武两途人才剩余,其它领域却是急缺,自削了奈布。走了冯道,人才更是凋零,后来又因冯道推荐增补了一个学士赵莹。赵莹是洛阳遗老,补了学士之后战战兢兢从来只当自己是摆设,幸亏他修过《唐史》,是学术大宗师。论起礼正是本家功夫。颤巍巍起立说:“宰相系国家之重,如今正临兵危,不宜大动,不如罚俸,以为切责。”
郭汾道:“既如此,宰相罚俸一年。”等郑渭领了罚坐下,郭汾又道:“吾也服责,该怎么罚?”
魏仁溥道:“此罚待我纠评台再开会议论处。”
郭汾颔首称是。说道:“刚才魏论宪责我行事不当,我既服过。廷议另换地方,你们纠评台就继续开会吧。”说着,便带领宰执、枢密、翰林院退场。
君相都退场以后,魏仁溥环顾当场,说道:“现在是我们纠评台内部的事情了。我等有两件事情需要马上动议。第一,议天子之过,定张夫人之责;第二,当初河北、山东纠评台在设置时,考虑到要尽快绥靖地方、安稳人心,所以一些事就从权办理,让一些不大合适的人进入了纠评系统,现在国家遇到大事,这帮人不能利国,反而误国,弊端已现,我们得考虑一下怎么重整一下中枢与各地的赵、鲁之纠评台,教化愚鲁者,惩罚谋私者。”
他虽然不是大代言,但刚才代表纠评台上制天子宰相,下压执政干预,一时之间气势如虹,场中人人闻言凛然,只有冯道看着他,双眼一片黯淡。
——————————
幽州如今宫殿不齐,郭汾便与宰相、枢密、翰林去到张迈以前使用的金帐继续廷议。
郭汾道:“现在人少了,我反而觉得好说话了,诸位,契丹已经打到大门口了,各位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郑渭道:“其实这个事情,十分简单。元帅西巡之前,曾作多方布置,有一些布置他虽然没有全部跟我明说,但他却特地去过定辽,多半彼此心中早有默契。这里除了丁学士曹枢密,没几个懂军事的,丁、曹二位也不足以掌控偌大局面。杨易近在密云,应该先召他一问,所有后续行动,包括委任他什么职位,等他来了之后,再作决断也不迟,何必现在就在这里作无用的议论!”
郭汾道:“各位宰执、枢密、翰林,以为如何?”
众人一听,都觉得可行,郭汾道:“那就下令,让杨易来吧。”
这个廷议数言便决,就派了信使向密云发出了召来令。
——————————
密云近在咫尺,杨易又早有准备,得令便行。他将养了两年,身子已无大碍,上阵杀敌还不行,骑马赶路完全没问题了。
杨易身边虽有一府的守卫兵马,但他只带了十余骑,微
服南下,到幽州时绕路从南门入城,观看那日奇袭余景,对身旁的儿子说:“契丹不亏是称雄百年的强族,还有这样的人才!听说那日黄昏契丹只有三百骑,竟然就敢奇袭幽州!如果他有三千骑,幽州兴许就毁了!如果是三万人的话,那后果当真不堪设想了!”
杨华道:“若是三千骑,就不可能悄没声息地逼近幽州了。”
杨易笑道:“那说的也是,不过当初在泃镇登陆的数万大军如果能破釜沉舟地一口气涌向幽州,那局面也将大不一样。”
——————————
父子两人进城之后,郭汾亲自来迎,杨易此来虽然低调,但消息还是很快就传了出去,杨易在密云疗养的事情一直处于绝密,幽州军民听说鹰扬将军到了,惊讶之余无不人心振奋,人人都松了一口气,纷纷道:“这下好了,有鹰扬将军在,幽州没事了!”
杨易几乎是只身入城,未带兵马。但国人听说他来了,就像城内平添了十万雄师一般!
如今正值战争期间,郭汾也没空与杨易叙私。杨家父子一来就请进了大帐,郭汾仍坐主位,郑渭在右首席,留了左首席等他,杨易坐定,杨华侍立,郭汾道:“让大将军笑话了。我一个女流之辈,守国不力,竟然让契丹打到幽州来了!想想真是可耻!”
“打到幽州又如何?就算把幽州都烧了。又如何?”杨易道:“我军军力未损,夫人与世子无事,那国家就是稳如泰山!其余的小节,由得他去吧。”
郭汾说道:“就怕中原人不经吓。混乱起来。可就害了国家。”
杨易笑道:“没被吓过。所以不经吓,吓过几次就好了。”
郭汾、丁寒山、杨华等都笑了起来,李沼却甚是不满,说道:“民为国本,大将军怎可如此轻民!”
杨易虎目扫了过来,问:“这位是?”
范质起身,为李沼、赵莹、李昉等杨易不认识的人作了介绍。
“原来是李执政。”杨易道:“民不自强,自然为人所轻。我不觉得我说的有什么错!”
李沼站了起来,郑渭截口道:“现在且讨论军国大事。两位见解上的争议,以后私下再辩论不迟!”李沼亦自觉鲁莽,告罪坐下。
郑渭续道:“如今刘知远、安重荣、李守贞都是蠢蠢欲动,徐知诰屯兵在淮河,显然也是不怀好意。漠北又有二十余部叛乱!契丹更是大举东侵。国家烽火四起,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才好。”
“容易!”杨易说道:“刘知远有郭威和慕容春华盯着,不去管他。现在契丹都打入燕京地面了,安重荣李守贞都还只是蠢蠢欲动,那就永远只敢蠢蠢欲动了,也不去管他。东漠北有石坚,西漠北有石拔,他们两人都还没有告急书来,我们何必着急?至于徐知诰增兵淮河……”
杨易说到这里,敲着桌子沉思。
郭汾道:“杨光远只怕压不住整个李齐,是否要往鲁南增兵?”
“不增兵。”杨易道:“让淮北驻军后撤。”
郭汾一奇:“后撤?”
“是,后撤!”杨易道:“让出一片一马平川之地,让李守贞以骑兵巡边。作出徐知诰如果敢北上,那我们就以骑兵在淮北和他打一仗的姿态。所谓‘南人行船、北人骑马’之说早已深入人心,我唐骑威势又震慑寰宇,以吴兵之胆,我料定他不敢越过淮河,以步攻骑!”
郭汾听得连连点头,杨易又说:“现在所谓的烽火四起,大部分都是虚火,只有一处是真的——那就是契丹。其它所有的蠢蠢欲动,全都是看着辽东形势而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要灭了契丹这把火,其它的虚火就怎么也烧不起来。所有力气,只向契丹这个方向使去,只要契丹解决了,所有事情就都解决了。”
曹元忠道:“昨日在纠评台,有人建议号召天下军镇入燕勤王,大将军以为如何?”
杨易笑道:“是哪个不懂军事的人在乱扯淡?勤什么王!整个大燕京地区,有骑兵二十四府,步兵二十四府,工事兵十二府,全都是经历过战事的老兵!还有辅兵可随时征集,军资充裕,兵勇敢战,更别说我们还有许多大大优于契丹的战争器械,一旦集结,什么仗打不赢?在临潢府时,因为万里北征的缘故,这些重型器械都没能带过去,如今可都早运到燕京来了。有这样的战力,又是在燕蓟平原这样无有险隘的战场,根本都不需要用什么计谋了,甚至也不需要什么名将坐镇!只要后方不乱,军马集结,指挥得当,列阵推过去就行了!契丹不来便罢,若是敢来,来十万叫他死十万,来二十万叫他死二十万!若是没有这样的底气,元帅会放心西巡?”
他轻描淡写一番言语,把范质李沼等人都说得呆了。
郑渭笑道:“这样一番话,才叫人听了放心。”他对郭汾行了一礼说:“委任杨易为枢密使,于规制不合。委任杨易掌握兵权,也有人思疑猜忌,阻力不小。杨大将军刚才又说,此战不需名将坐镇,既如此,臣建议委任杨易为大学士,总领翰林院,有他作为天子总顾问,料来此次对辽攻战便不会出什么疏漏了。”
范质愕然,李沼也是茫然道:“委任杨大将军为翰林院大学士?这……这……”
郑渭道:“翰林院为天子之智囊与顾问,如今又在战争期间,最需要以一个军事大家来领衔。以杨大将军的才识,李执政以为不够格么?”
在李沼的印象中,翰林院大学士那应该是博学鸿儒担任才对,哪有让一个常年统兵在外的武将来担任的?但给郑渭一说,想起张迈对翰林院的新定义,又觉得好像没什么问题。
郭汾见范质李沼都无话可说,杨易也没有反对推辞的意思,便点头道:“好,那就委任杨易为翰林院大学士,明日便发纠评台核准。”
————————
昨天断网了。
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