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战风云 作者:六角小猪

    第十三章 葬礼上的阴谋

    新二战风云 作者:六角小猪

    第十三章 葬礼上的阴谋

    持续了将近半月的德黑兰会议,终于让苏美英之间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妥协。按照这份协议,在德黑兰会议之后的三个月内,英美盟军将会在法国选择地点强行登陆,从而在西线开辟真正的第二大战场,而与此同时,苏军将会放弃在芬兰、挪威境内的进一步挺进,转而将主要的战场挪到波兰、罗马尼亚方向。

    在对日作战的方面,英美盟军将会在结束了对菲律宾、台湾的战事之后,寻求在日本东部、南部登陆的时机,而与此同时,苏军将会选择战机,在日本北海道方向实施登陆作战。

    在战后的势力划分问题上,由于双方的分歧太大,故而始终未能达成一个一致的规划意向,其主要的症结在于,代表苏联的楚思南,在罗马尼亚以及希腊的问题上态度强硬,而且他在亚洲对日本的分解问题上要求苛刻。按照楚思南的提案,战后对日本的处罚,应该像对德国一样,将其四个岛屿分作四部分,由苏、中、美、英四个国家分片而治。

    毫无疑问,楚思南的意见直接抵触到了美英的利益,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亚洲,他所提出的利益分配方案,都不能令美英感到满意,尤其是在日本问题上,引进一个中国,令美英大为不满,他们认为,这不仅仅将会影响到他们在日本可能获得的既得利益,同时,也是苏联将要涉入中国问题的一个先兆。

    当然,除了在利益分配方面的分歧之外,德黑兰会议还算是比较成功地。它直接影响到了战争的后续发展,以及战后联合国的组建。正是由于利益分配上的无法妥协,在随后的战争中,苏美英三方明显加大了对各个战场上的兵力投入,他们都打算抢在对方之前,获得更大的战果。

    原本按照会议的日程安排,在正式的会议议程结束之后,楚思南还将会同罗斯福、丘吉尔两人有一个彼此间单独的协商安排,但是一个突如其来地消息,打乱了这次会议的最后安排。从而使得楚思南不得不提前离开德黑兰,返回莫斯科。

    在经历了数个月地病痛折磨之后。苏联的一代领导人、伟大军事家、苏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于三月二十七日逝世于莫斯科国立医院。

    很显然,图哈切夫斯基地病逝,对于整个苏联来说是一件大事。领导人的突然逝世,就意味着新一任领导人务必马上推选出来,同时,图哈切夫斯基的葬礼也必须马上安排。面对这种情况,楚思南不得不推开身边所有的事务。立刻踏上归程。

    三月末的莫斯科,阴云密布,细雨微朦。阴霾的天空下,一股沉沉的悲怆气氛在四处弥散。

    克里姆林宫前地红场,人头攒动,数万人的身影汇集与此。构成一条密密实实的人流,每个人的脸上所能看到表情全是悲痛,悲痛的老人、悲痛的年轻男女。

    图哈切夫斯基去世了!

    这对于整个苏联来说。都不啻于晴天霹雳,每一个听到这个消息地苏联人,都被震惊了,一时间,一种惶恐迷惑的心情笼罩了所有人的内心。对于每一个苏联人来说,图哈切夫斯基就是一个象征,一个逝去地苏联革命时代的象征,一个面对外敌入侵,从不屈服、毫不软弱的象征,一个拨乱反正、将苏联由曾经的迷乱带回到正确道路上的伟人。他的突然病逝,将为即将获得卫国战争胜利的苏联带来诸多未可知的变数。谁将继之而起成为苏联的新一届领导人?谁将延续图哈切夫斯基那一辈人所秉承的强硬风格?谁能为苏联的未来注入新的生机?这些都是每一个苏联所关心的且迫在眉睫需要了解的事情。

    在迷茫彷徨的同时,也有一种莫名的恐惧笼罩在每个莫斯科市民的心头。毕竟不久之前那一场涉及整个莫斯科的变乱才刚刚过去,卫戍军区的士兵也才刚刚撤离,就在这个关头传来图哈切夫斯基去世的消息,恐怕任何人都能够联想到一些争权夺势的问题。三月二十九日的清晨,近十万莫斯科以及其他地方赶来的苏联民众聚集在莫斯科红场,这一天是图哈切夫斯基出葬的日子,同样,也是克里姆林宫向外公布下一任中央第一书记主要候选人的日子。

    近十万的民众中,有很多人是从头天夜里就等候在红场上的,初春时节的莫斯科,绝对不是夜里出来纳凉的最佳地点,微微的夜风中,仍旧裹夹着太多的寒气。不过即便如此,人们还是要等,这不仅仅是为了表示他们对图哈切夫斯基的尊敬与缅怀,同样也是为了能够尽早获知一些第一手的消息。

    上午十点三十分,伴随着一段长号所发出的呜咽声,克里姆林宫北翼的侧门缓缓开启,随即,身着崭新军服、荷枪实弹、面容肃穆的克里姆林宫卫队缓步踱出。他们排成六列整齐的方阵,护卫着紧随其后的图哈切夫斯基灵柩。

    就在这一瞬间,广场上的人群蠕动起来,每一个人都试图尽量向前挪动几步,以便能够将那披覆着大红色国旗的灵柩看的更加清楚。当然,他们也要看看那有幸抬举着灵柩的究竟是什么人。按照苏联的惯例,为前一任领导人扛棺,并位处右前第一位的,就是前任领导人所选中的继承者,这个惯例没有人明言过,但是却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每一个人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个位置。

    随着礼宾队行过,众人翘首企盼的身影,终于缓缓出现,只见在大家所关注的那个位置上,面色严肃的楚思南。身穿他一向钟爱地军装,缓步而行。

    是楚思南!是楚思南元帅!他将接任图哈切夫斯基同志的职务,担任下一届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毫无疑问,在图哈切夫斯基去世的这个关头,对于聚集在红场上的那些苏联人来说,这是唯一能够令他们感到欣慰的消息。

    诚然,这个黄皮肤的男人不属于大俄罗斯民族,但是这一点现在没有人会去在乎,因为正是在这个黄皮肤的男人领导下,曾经那在德国人面前不堪一击的红军。完成了从溃败到防守,再从防守到反攻的一系列转变。毫不客气地说。如今前线上那种顺水顺风地局面,同这个男人的出现密不可分。当然。这个男人如今还很年轻,但是这一点同样没有人去在乎。每一个苏联人都知道,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这个男人在政治上的一系列举措,对于自己、对于每一个苏联公民来说,都意味着什么,如果不是这个男人。也许现在那苛刻地食物配给制仍旧在延续,那动辄就给人扣上叛国、白匪残余帽子的暴政也仍旧在延续。有人认为要想赢得民众的很难,但是实际上这要比想像中容易得多。无论在哪个国家,面对哪一个人种,作为政客的一方,只要能够让自己的民众填饱肚子。并在此基础上让他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他就能够赢得民众的,他就是人们心目中地伟人。甚至是人们心目中的神。

    按照图哈切夫斯基殡葬程序的安排,护送棺柩的队伍,要步行绕克里姆林宫一周,然后在宫墙外的墓地举行下葬仪式。克里姆林宫占地广阔,这一周绕下来绝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当然,这份不轻松也不是普通人所能够享受地,有资格进入送葬队伍的,都是苏联党政军内的高层,像级别不够地,就根本无法享受这一段送葬路程。

    作为安全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之一,更极有可能是这个部门未来第一掌控者的吉尔尼洛娃,自然也身在送葬的政府官员行列中,而且在这次葬礼中,她的身份也不仅仅是一名出席葬礼的政府官员,同时还是安全保障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面无表情的迈步走在队伍中间,吉尔尼洛娃用冷淡的目光不断的打量着四周那些面带悲怆的人们,对于图哈切夫斯基的过世,她的心中绝对没有丝毫的悲痛,与此相反,这一天对她来说已经等得太久了。而且她也相信,就在这支送葬的队伍中,有不少人,甚至可以说是大多数人,都抱着和她差不多的心情。诚然,图哈切夫斯基是一个品格高尚的国家领导人,但是面对权力,无论你这个人品格多么高尚,只要拦住了别人前进的步伐,那就是一个障碍,让人觉得死得越早越好的大障碍。所谓对伟人的眷顾与怀念,只会存在于普通人的心里,毫无疑问,这些普通人不可能真正参加图哈切夫斯基的葬礼,而对于这些真正能够站在送葬队伍中人来说,他们更多的心情恐怕还是欢喜呢。真正缅怀死者的人,被排斥在送葬的队列之外,而心中窃喜的家伙,却有权力出面主持死者的葬礼,讽刺吗?也许吧。不过这就是现实,赤裸裸的现实。

    目光游移,吉尔尼洛娃最终将视线定格在了楚思南,自己丈夫的身上。

    “南,我们终于马上就要成功了。”在心中喃喃的自语一句,吉尔尼洛娃忽然感到一阵儿前所未有的轻松。

    是啊,三年多了。想当初自己刚刚同楚思南接触的时候,才是安全委员会里一个并不怎么起眼的低层官员,她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安全委员会内核心的问题。而今呢?仅仅是三年多时间,自己就已经成为了安全委员会内首屈一指的大人物,想想吧,再过不到一个月,等到政治局扩大会议、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做出最终决议之后,楚思南就能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最高统帅部统帅、最高苏维埃主席等职务,到那时,安全委员会第一书记的职务,势必将会由自己来接任了。安全委员会第一书记,这可是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够爬到的高位,而且即便是坐上了这把椅子。也免不了要整天提心吊胆的,提防着做出什么触怒上层地事情。而自己呢?不仅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爬到了这个位置,而且还不用像别人那样担心会在某一天因为某一件事情触怒上层,因为在今后的苏联,最最上层的,就会是自己的丈夫。

    就在吉尔尼洛娃踌躇满志、浮想连篇的时候,送葬的队伍已经绕过宽敞的红场,缓缓的朝克里姆林宫北侧墙外的宽敞街道走去。早在送葬地队伍还没有出发之前,克里姆林宫周围的街道,就已经被荷枪实弹地苏军士兵给封锁了。黑压压的人群拥挤在街道地外侧,静静的守侯着图哈切夫斯基灵柩的到来。

    就在那拥挤的人群中。一个身穿灰色风衣、面部消瘦的年轻人,混杂在各式各样的陌生人之间。他的表情冷漠,揣在风衣内地右手,随着那两道狠厉目光的游移而缓缓的移动。

    这个目光狠厉年轻人,有着一双黑色的眼睛以及一身黄色皮肤,仅从外表上看,就知道这家伙是一个亚洲人,而且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个年轻人叫做哈巴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蒙古人。千万不要以为哈巴恰前来莫斯科是为了参加图哈切夫斯基葬礼地,他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策划一场能够给全世界带来震惊的刺杀,而刺杀地目标,就是那个刚刚进入他视线之中的苏联年轻元帅。楚思南。至于说他所要使用的武器,那就是此刻正静静掩藏在他怀里的一枚手榴弹,德制的木柄手榴弹。

    要知道。在如今的苏联,并不是每个人都希望楚思南能够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的,至少来说,在暗中潜藏的一部分别有用心的野心家,就抱持着这种想法。很显然,在如今的苏联,楚思南的势力已经根深蒂固了,要想从正当的渠道去推翻他即将建立起来的统治,那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尤为重要的是,他如今掌握着苏联绝大部分的军事力量,而在没有军队的情况下,要想制造一场政变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既然正当的渠道达不到目的,那么最佳的选择无疑就是所谓的歪门邪道了,而在这种情况下,策划一场刺杀俨然就是达到目标的最佳选择。对于那些反楚思南的势力残余来说,只要能够将楚思南刺杀掉,那么他所建立起来的庞大势力,将会在一瞬间土崩瓦解。毕竟在楚思南所构建的庞大权力体系中,真正突出的只有他本人,而在他之下,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在短期内拢合起军方的全部力量。也许有人会说到吉尔尼洛娃,作为楚思南的夫人,这个女人难道没有力量继承他的势力吗?这个答案很明确,那就是绝对不可能。谁都知道,吉尔尼洛娃的权威是在安全委员会之内,而且仅仅是在安全委员会之内,就单单凭借着安全委员会同军方之间历来就有的矛盾关系,她这个女人要想拿下军方一部分的,也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更遑论是全部掌握军方力量了。楚思南之所以能够以安全委员会第一书记的身份得到军方的认同,一方面是因为他有着赫赫的战功,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在军方的内部,一直都是以温和派的形象出现的。但从两人的这一区别上看,就知道吉尔尼洛娃要想控制军方是多么困难了。

    正是出于这一点考虑,反楚思南派系的残余势力才策划了这一场暗杀,而且他们选择的时机也很恰当。要知道以楚思南的身份,是很少有机会出现在这种民众聚集的场面下的,因此,图哈切夫斯基的葬礼,无疑就是进行刺杀的最佳时机。而在刺杀的人选上,策划者们也做出了周密的安排,他们一方面找来了两个生面孔的蒙古人,以他们作为诱饵,吸引安全委员会密探的注意力,同时,还安排了两个苏联人潜伏背后,作为真正的杀手锏。

    按照策划,包括哈巴恰在内的两个蒙古人,将提前一分钟向楚思南发动攻击,他们的武器就是两颗德制的木柄手榴弹。不过按照策划者的估计,在楚思南行进的地方,肯定会有为数众多的密探紧紧跟随,密切监视周围的一切动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两个蒙古人的刺杀行动多半不会成功,在多数情况下,只要他们一有所举动,立刻就会被那些警惕性极高的安全委员会密探们制服。毫无疑问,到那时,现场的秩序定然会出现短时间的混乱,惊慌失措的民众、心慌意乱的士兵以及紧急行动的密探,会将场面搅得一团混浊。而在这种情况下再对楚思南下手,无疑将会把成功率提高到最大,同时,说不定还会有意外的收获,如果能够把那些紧紧跟随楚思南顽固分子们一举摆平,那无疑是最完美的结局了。

    因为刺杀者所使用的都是德式武器,一旦刺杀成功,即便是追查起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将众人的视线引向德国。多么显而易见的案情啊,面对即将崩溃的战局,德国人丧心病狂的采用了最卑鄙的手段,刺杀了战场上的常胜将军、苏联最年轻的元帅楚思南。一时间,苏联国内对德国人的愤慨情绪再次高涨,从而轻而易举的将全国的视线转向对外,而反楚思南的势力趁着这个机会打一场翻身仗,相比之下要用容易得多了。

    第十三章 葬礼上的阴谋在线阅读

    第十三章 葬礼上的阴谋

    第十三章 葬礼上的阴谋

章节目录

新二战风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六角小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六角小猪并收藏新二战风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