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奇人录 作者:杏林春暖
504章 细辛用量
都市奇人录 作者:杏林春暖
504章 细辛用量
504章 细辛用量
突然发现中药房的人对于中药的无知,根本不知道药物的用法,只是生搬硬套所谓的过去老黄历的东西。什么十八反,十九畏,还在死守着所谓的细心不过钱,以至于我的一些病人去药房抓药都受到限制。
哎,何其愚昧啊。尤其是细辛这味药,我一般用量都在10克以上,结果这个药房的大夫就喊细辛不能超过5克,有毒,弄的病人也多疑虑。
细辛是临床常用中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书中将其列为上品,当时既无剂量记载,更无限量可言。伤寒论里面的细辛用量更是几十克不等。那这个细辛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限量了呢?
最早论述细辛限量的本草著作是宋?陈承《本草别说》。书中记载:“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近年关中或用此毒人者。闻平凉狱中尝治此,故不可不记。非本有毒,但以不识多寡之用,因以有此”。
这里面提到了单用末的服用,而不是汤剂的服用。单用末是什么意思,就是细辛磨成粉以后直接食用,这种生用的方法要控制量,不然会有危险。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承曰: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近年开平狱中尝治此,不可不记。非本有毒,但有识多寡耳。”内容与《本草别说》记载的大同小异,唯一不同的是细辛的限量发生了变化。李时珍把细辛的限量由陈承的“半钱匕”提升到了“一钱”。究竟是李时珍在引用文献时抄录错误,或是李时珍临床用药经验和心得的积累,均不得而知。至此,细辛的用药剂量基本定格在1~3g,且为大多数本草学家所认同。细辛“不过钱”已经成为历代本草的主流思想。
明末以降,细辛的剂量问题一直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反对陈李之说。如张志聪《本草崇原》云:“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用,嗟嗟。凡药治病者,有是病,服是药,岂辛香之药而反闭气乎?岂上品无毒而不可多服乎?方书之言,俱如此类,学者不善详察而遵信之,伊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主张细辛可以多用,不必受一钱之束缚。2赞成反对参半。如陈世铎《本草新编》提出了“两止可”和“两不能”的观点,认为“细辛,止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止可共用,而不能独用”。赞成“少用”,反对“单用末”。强调细辛不能单用,用量不宜过大,必须配伍使用。并提出了“多用则耗气而痛增,独用则气尽而命丧”的告诫。3把陈李之说扩大化。如汪昂《本草备要》云:细辛“不可过一钱,多则气不通,闷绝而死”。蒋介繁《本草择要纲目》云:“入煎剂不可过一钱,多则令人气闷”。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云:“即入风药,亦不可过五分,以其气味俱厚而性过烈耳”。杨时泰《本草述钩元》云:“气厚性烈,入药不得过五分”等。
为什么宋朝的时候只是稍微提到了一些,并且宋朝的时候只是强调单用末的时候不可多服,别的入煎剂之类的并没有强调。但是到了明末以后,对于细辛的限制多了起来,甚至到了入煎剂也不可过一钱了?
难道明末以前的人不懂细辛的用法么?难道伤寒论不懂细辛的用法么?出现这个的原因自然是由于明末温病学派的流行了,也就是说反对一切温辛药物,所有的温辛药物都被温病派给限制住用量,然后大量的使用寒凉派药物,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细辛入煎剂也不可过钱的理论。
在明末以前,细辛入煎剂是不限量的,也没发生过危险,凭什么到了明末以后给改了呢?是谁给你的权力呢?细辛入煎剂跟不入煎剂差别可大了。这点其实现代的药理学也能证明。
细辛在煎煮三十分钟后,其毒性成分黄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这是现代药理研究的证明。这个不是我说的,而是从实验室得出来的结论。现在熬夜来说,基本都是大于30分钟的,所以细辛是不用限制计量的。而古代用细辛也基本都是入煎剂的,除非丸剂之类的,需要控制量。伤寒论里面,细辛也是入煎剂的,所以用几十克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以答案就那么简单,细辛入煎剂,只要煮30分钟以上,是不会造成毒性反应的,就算是100克以上的细辛,久煮两三个小时,一样没有毒性,因为这个黄樟醚可以通过水蒸气挥发走的。而不入煎剂,生吃的话,那肯定就要限量了,要遵守不过钱的原则。一般情况下,细辛还是入煎剂安全。
药店的人之所以对细辛的量那么在意,是因为国家药典的缘故。《中国药典》1963年版规定细辛的用量为“三分至一钱”,1977年版规定为“1~3g”,1985年版规定为“1~3g,外用适量”。此后,历版《中国药典》皆沿用此规定,各种《中药学》教科书也都遵从此用量。作为国家标准的《中国药典》并未对细辛的限量条件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以致临床用药无所适从,对指导临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极大的约束力。
国家的药典出问题了,一直沿用明清温病派对于细辛的认识,把细辛的量限制住了。并没有意识到细辛入煎剂,毒性会减轻到对人体无害。这也说明了温病派的遗毒之深,也反映了当今时代中医的衰败。
从细辛这个药来说,不但实验室证明煮后,细辛毒性的减弱完全可以降低到很小,并且大量的实践也证明了,入煎剂细辛是没有毒性的。很多医生经常根据病情用到几十克,甚至上百克。所以,这个国家药典,下一步要考虑改改了,不然会造成医生用药的困难,限制用量是不可取的做法。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才能保证国家药典的权威性。
……
504章 细辛用量在线阅读
504章 细辛用量
504章 细辛用量
504章 细辛用量
都市奇人录 作者:杏林春暖
504章 细辛用量
504章 细辛用量
突然发现中药房的人对于中药的无知,根本不知道药物的用法,只是生搬硬套所谓的过去老黄历的东西。什么十八反,十九畏,还在死守着所谓的细心不过钱,以至于我的一些病人去药房抓药都受到限制。
哎,何其愚昧啊。尤其是细辛这味药,我一般用量都在10克以上,结果这个药房的大夫就喊细辛不能超过5克,有毒,弄的病人也多疑虑。
细辛是临床常用中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书中将其列为上品,当时既无剂量记载,更无限量可言。伤寒论里面的细辛用量更是几十克不等。那这个细辛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限量了呢?
最早论述细辛限量的本草著作是宋?陈承《本草别说》。书中记载:“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近年关中或用此毒人者。闻平凉狱中尝治此,故不可不记。非本有毒,但以不识多寡之用,因以有此”。
这里面提到了单用末的服用,而不是汤剂的服用。单用末是什么意思,就是细辛磨成粉以后直接食用,这种生用的方法要控制量,不然会有危险。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承曰: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近年开平狱中尝治此,不可不记。非本有毒,但有识多寡耳。”内容与《本草别说》记载的大同小异,唯一不同的是细辛的限量发生了变化。李时珍把细辛的限量由陈承的“半钱匕”提升到了“一钱”。究竟是李时珍在引用文献时抄录错误,或是李时珍临床用药经验和心得的积累,均不得而知。至此,细辛的用药剂量基本定格在1~3g,且为大多数本草学家所认同。细辛“不过钱”已经成为历代本草的主流思想。
明末以降,细辛的剂量问题一直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反对陈李之说。如张志聪《本草崇原》云:“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用,嗟嗟。凡药治病者,有是病,服是药,岂辛香之药而反闭气乎?岂上品无毒而不可多服乎?方书之言,俱如此类,学者不善详察而遵信之,伊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主张细辛可以多用,不必受一钱之束缚。2赞成反对参半。如陈世铎《本草新编》提出了“两止可”和“两不能”的观点,认为“细辛,止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止可共用,而不能独用”。赞成“少用”,反对“单用末”。强调细辛不能单用,用量不宜过大,必须配伍使用。并提出了“多用则耗气而痛增,独用则气尽而命丧”的告诫。3把陈李之说扩大化。如汪昂《本草备要》云:细辛“不可过一钱,多则气不通,闷绝而死”。蒋介繁《本草择要纲目》云:“入煎剂不可过一钱,多则令人气闷”。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云:“即入风药,亦不可过五分,以其气味俱厚而性过烈耳”。杨时泰《本草述钩元》云:“气厚性烈,入药不得过五分”等。
为什么宋朝的时候只是稍微提到了一些,并且宋朝的时候只是强调单用末的时候不可多服,别的入煎剂之类的并没有强调。但是到了明末以后,对于细辛的限制多了起来,甚至到了入煎剂也不可过一钱了?
难道明末以前的人不懂细辛的用法么?难道伤寒论不懂细辛的用法么?出现这个的原因自然是由于明末温病学派的流行了,也就是说反对一切温辛药物,所有的温辛药物都被温病派给限制住用量,然后大量的使用寒凉派药物,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细辛入煎剂也不可过钱的理论。
在明末以前,细辛入煎剂是不限量的,也没发生过危险,凭什么到了明末以后给改了呢?是谁给你的权力呢?细辛入煎剂跟不入煎剂差别可大了。这点其实现代的药理学也能证明。
细辛在煎煮三十分钟后,其毒性成分黄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这是现代药理研究的证明。这个不是我说的,而是从实验室得出来的结论。现在熬夜来说,基本都是大于30分钟的,所以细辛是不用限制计量的。而古代用细辛也基本都是入煎剂的,除非丸剂之类的,需要控制量。伤寒论里面,细辛也是入煎剂的,所以用几十克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以答案就那么简单,细辛入煎剂,只要煮30分钟以上,是不会造成毒性反应的,就算是100克以上的细辛,久煮两三个小时,一样没有毒性,因为这个黄樟醚可以通过水蒸气挥发走的。而不入煎剂,生吃的话,那肯定就要限量了,要遵守不过钱的原则。一般情况下,细辛还是入煎剂安全。
药店的人之所以对细辛的量那么在意,是因为国家药典的缘故。《中国药典》1963年版规定细辛的用量为“三分至一钱”,1977年版规定为“1~3g”,1985年版规定为“1~3g,外用适量”。此后,历版《中国药典》皆沿用此规定,各种《中药学》教科书也都遵从此用量。作为国家标准的《中国药典》并未对细辛的限量条件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以致临床用药无所适从,对指导临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极大的约束力。
国家的药典出问题了,一直沿用明清温病派对于细辛的认识,把细辛的量限制住了。并没有意识到细辛入煎剂,毒性会减轻到对人体无害。这也说明了温病派的遗毒之深,也反映了当今时代中医的衰败。
从细辛这个药来说,不但实验室证明煮后,细辛毒性的减弱完全可以降低到很小,并且大量的实践也证明了,入煎剂细辛是没有毒性的。很多医生经常根据病情用到几十克,甚至上百克。所以,这个国家药典,下一步要考虑改改了,不然会造成医生用药的困难,限制用量是不可取的做法。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才能保证国家药典的权威性。
……
504章 细辛用量在线阅读
504章 细辛用量
504章 细辛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