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 作者:灰色星晴
第 34 章
不过难得何老的态度很“开明”,秦唐似真似假的说道:“如果我以后为了搞活经济,干点投机倒耙的事情发发小财,何爷爷你可不要来根究我啊。”
“哦?你还想搞活经济?说的真好听呀,”何老饶有兴致的问道,“你想干点什么投机倒耙的事情,说来我听听,帮你……参谋参谋。”
狐狸还是越老越厉害,不过秦唐这只小狐狸可是成精的,哪能凭人三两句话就把自己给卖了,笑道:“我只是打个比方,呵呵,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大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为解决这个世界性的经济大难题设想了很多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城市里大搞看似无用功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东城挖条沟建设一个无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筑,又把它拆除填平,再换到西城再挖沟大搞建设,又不断的拆除填平,在这一来来回回看似莫名奇妙举动的过程当中,却解决了当时因为经济大萧条,许多人抓破脑袋也没有解决掉的社会经济问题,比如最重要的就业问题。”
何老瞠目结舌:“小宝同志,你……你怎么连这些都懂?你……你接着说。”
秦唐笑了笑,接着说道:“就业问题在任何时代,任何经济环境下,都是经济活动当中重中之重的行为,把就业问题解决掉,人民手中有了钱,继而就能带动消费,消费一上去,对生产活动的影响也就跟着上去了,生产活动渐热,生产所需原材料的购买又拉动了矿产、纺织、经济种植、畜牧等等基础经济活动,待得这一条循环的经济链一活跃起来,萧条的经济就会渐渐走出阴霾,渐渐变热,这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现在是处于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环境虽然不至于萧条,但在初级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必须的,而想要经济高速发展,是不是就需要一些无用功似的倒机倒耙行为来拉动需求,甚至带动就业呢?”
何老是何等人,当然一眼就看穿秦唐的意思,笑道:“你这小子是在为投机倒耙行为找冠冕堂皇的理由。”
“呵呵,何爷爷,我不否认,是,是在找理由,”秦唐正色道,“难道你认为我的理由不够充分吗?”
经济高速发展,这是何老他们一群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指挥者、领导者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现在这十年改革开放下来,中国经济是发展了,可是高速却谈不上。
在改革开放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一些在西方经济环境下属于很普通的炒卖行为都被看做是投机倒耙,前些年这些事情都被认做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要被严厉打击的,这几年环境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宽松,倒还好一些,而且也明显看得出来,这几年的发展速度是要比前些年快了许多。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经济活动当中的“投机倒耙”行为?这就好比一把双刃剑,用得好用得妙,就能够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添砖加瓦,但如何才能用得好,又用得妙呢?经得秦唐这么一提醒,何老才发觉,这个问题真的值得深思,
何老就纳了闷了,秦唐小小年纪,就算是有点生意头脑,做事精明一点,倒也还想得通,可这小子的眼光怎么那么具有前瞻性和宏观性,居然能够站在一个很高很广的立场上很全面的考虑问题。
中国不缺人才,但却很缺这种看待问题很有全局观的人,这小子,不是一般人,不仅不一般,简直太神化了。
秦唐虽然不知道何老怎么看他,但他倒是对于自己所谓的“远见”不以为然,觉得这没什么,做为一个“回来”人,回过头来看看二十多年的社会变迁,经济发展,从中找出毛病和不足简直是轻而易举,任谁像他一样的重生,都能做到,区别只不过是看问题的深浅而已。
这就好比现在许多所谓的专家学者教授,对于曾经的帝王将相种种的功过错失品评得头头是道,仿佛他若置身于从前,就一定能把过错剔除把功劳加倍,做一个千古明君万世贤臣,若是这些专家学者教授真是以重生人士的身份回到过去,当然能够做到,但若是像曾经的帝王将相那般只是一普通凡人,没有对未来的预知和认识,那还玩儿个屁,恐怕连替人提鞋都没有资格。
所以秦小宝也一样,若不是重生人士,那他将还是一个浑浑噩噩二十多年,到死的那一天也还是过得不知所谓,一生都充满了遗憾的人。
重生对于秦小宝来说,是种权力,也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运气,一种挥之不去就该他幸福的运气。
秦唐没有打扰陷入沉思的何老,悄悄走过去往他桌上的小盘子里抓了一把花生米,放到嘴里嚼着,这油炸花生米一嚼,目光就盯上何老的上等茅台了,居然有了想要喝两口的冲动。
秦唐心中一慌,糟了,酒量估计没遗传,这酒瘾倒是遗传回来了,这叫什么事儿。
“敢喝酒吗?”何老回了神,望着抓他花生米的秦唐,突然问道。
“呃……”秦唐想想还是摇了摇头,“不敢不敢,一喝就昏了,谁敢呐。”
“呵呵,是么,我还以为以你的胆子,应该天不怕地不怕呢,”何老叹了一口气道,“听说你以前也自己研究发动机,是受了你爸爸的影响吗?”
应该是老爸受了我的影响吧,话题又转回来,秦唐琢磨着该是时候谈一谈了,说道:“是呀,我爸爸一生致力于科研事业,就是他那种刻苦钻研的精神感染了我,所以我才学他,现在好了,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以后一汽岸江新厂,一定会创造一番辉煌,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改革建立了番不可抹灭的功绩,不过……”秦唐很深沉的叹了一口气道,“一汽现在又没把打造自主品牌的轿车看做重点,以后我爸爸行事,恐怕也还诸多阻碍啊!”
☆、正文 【第056章】两全其美
何老大惊,这小子怎么会说出这种话来,这也太老练了吧,瞇缝着眼睛道:“你从哪里听来的打造自主品牌轿车不是一汽的重点?我也是今天,也是刚才才跟你和你爸爸透的这个风,你怎么就这么说呢?”
秦唐正色道:“1985年一汽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买来一套2.2升3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线,克莱斯勒公司认定一汽此举必定是想倚仗他们的技术实力,要跟他们继续合作制造整车,便把生产线开出了1760万美元的天价,但是此举并没有阻碍一汽选择用外国汽车厂商的技术实力来合资研发打造轿车的战略目标,一汽最后选择放弃美国克莱斯勒,但却与德国大众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想必经过这几年的准备,一汽与德国大众的合作时机应该成熟了,我想用不了多久,生产就会正式上马,这才是一汽的重点项目,这个很突然的电喷式发动机技术的自主品牌轿车,相比一汽3年前就铺垫好的战略部署,怎么也不会成为重点吧?”
秦唐说的没错,在他前世的1988年5月17日,也就是这一世今年再过几个月,一汽与德国大众汽车将要正式签署奥迪100c3(第三代)轿车的技术转让协议,一汽将以许可证方式开始组装、生产奥迪100c3,这才是历史的原型,
而秦志刚把秦唐的电喷式发动机核心技术无心透出,引得何老他们一干专家学者对此举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实验成功组装生产了三辆实验车型,还打算在岸江市建立一汽新厂来生产这种发动机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轿车,这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意外。
任何一个有经验有实力的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不可能会为了一个意外而随意改变沉淀已久的战略部署,所以秦唐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何老十分不可思议:“秦小宝,你怎么会知道这些啊?”
秦唐很认真的回答道:“新闻上说的啊。”
“新闻?”何老有些不太相信的说道。
这年头的新闻不比二十一世纪,不是什么都能报,老百姓也不是什么都能看到的,像秦志军那种有机会对天津微型汽车制造厂做专访报道,那也是沾了夏利汽车的光,要不然一般大型企业的事情,特别是与长远战略目标相关的事情,外传的消息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这倒也不是有什么闭关锁国的小农姿态,而是这方面的亏吃的实在是太多了。
1964年的《中国画报》封面,照片中,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握着钻机手柄眺望远方,在他身后散布着星星点点的高大井架,铁人精神整整感动了一代人,但此照片无意中也透露了许多的秘密。
小日本的情报专家就是据此解开了大庆油田之谜,他们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衣着判断,只有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此推断大庆油田位于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
又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手柄的架式,推断出油井的直径;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推断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
有了如此多的准确情报,小日本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
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计方案时,小日本一举中标,不过庆幸的是,小日本当时是出于经济动机,根据情报分析结果,向我国高价推销炼油设施,而不是用于军事战略意图,所以这年头的大型国有企业很多时候在内部消息这个方面,都很注意,一般不会轻易外传。
不过不会轻易外传,并不代表外界就一概不知,秦唐点了点头道:“参考消息,新闻联播,这些东西我天天看,我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看过了,反正肯定有这事儿。”
秦唐的含糊倒也说得过去,一汽的事情被秦唐一言戳破,何老又陷入了沉思,打造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自有品牌轿车不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儿,但是一汽跟德国大众的战略合作,却早已经成为一汽未来这些年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岸江市另设新厂再调投资生产自有品牌轿车,已经是通过了一些阻碍才办成的,很多事情不是他何某人一言说了就算,他倒是想把打造自有品牌轿车看做重点,可是这事儿实际上却不好办呐。
秦唐哪能看不出何老很为难,他故意说这些话就是想让何老为难,他看得出来搞技术出身的何老是很在乎打造自有品牌轿车这件事儿的,但是一汽的发展却不仅仅只是打造民族品牌的事儿,还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最优最具利润的路子。
这也倒不是说自有品牌轿车就不如人德国大众,只是摆在许多人眼前的,却是德国大众多年来的技术优势、营销优势,自有品牌,好听是好听,前景也光明,可不是现在还没有实际的东西摆在台面上么,一个实打实的东西和一个看着好看但还很虚的东西相比较,是会让人很为难的。
不过你何老不为难,哪还有我秦小宝什么事儿,哪还有我秦小宝发财的机会,秦唐笑了笑道:“何爷爷,我觉得打造民族品牌这事儿,要嘛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选择一汽来生产研发好是好,可是关键得把自有品牌当回事儿啊,得把它当做重中之重来对待才行,要不然净跟着人德国大众屁股后面跑,超又超不上去,有什么意思。”
“你这话在理儿,可是……”何老苦笑着摇了摇头,“有很多东西,你还是不懂啊!”
既然说我不懂,那我就装糊涂,秦唐故意道:“嗯,我不懂,但是我觉得与其彻底让一汽来主导自有品牌轿车的研发生产,还不如放开手脚,彻底解放思想,一汽参股,但是由其他厂家来做主,这样的话一汽既可以保证跟德国大众原定的长远战略目标,又可以使得自有品牌轿车在其他厂家的主导下进行重点研发生产,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儿!”
“一汽参股?但却由其他厂家来做主?”何老大惊,“你这是什么理论?”
☆、正文 【第057章】资本运作
两家企业合作共搞生产在这年头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儿了,何老当然听懂了秦唐的意思,只不过要找一家汽车生产企业与一汽合作,但还要做主,那家汽车生产企业凭什么?有什么能耐能站在国内汽车行业的老大哥一汽头上?
“何爷爷,如果我们能把事情不要想得那么复杂,把它想简单一点,这事儿就好办了,”秦唐解释道,“合资也好,合作也罢,都是因为对方拥有己方没有的技术,或是没有的资金才会促成,一汽把战略主导放在跟德国大众的合作上,资金肯定有限得很,在那有限的资金里要再调出一笔来搞自有品牌轿车的研发生产,是很吃力的,而且也不一定搞得好,若是换一家企业来主导,那家企业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来进行自有品牌轿车的研发生产,别管它是外资也好,还是民间资本也罢,不给国家增加负担,又能把打造民族品牌这事儿给办好,在我看来,真的没有比这个选择更加完美的选择了。”
何老现在算是听明白秦唐的意思了,问道:“你的意思是说让一汽选择跟私企合作,这样既能保证资金支持,又能在私企的主导或是协助下搞好自有品牌的研发生产,秦小宝,你的这个想法实在很好,既解决了二者之间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让新厂有了资金支持,没错,一汽在两头不好兼顾的最大原因,就是资金,只要能把资金问题给解决掉,其他事情都好办,可是……”何老叹了一口气道,“像你说的把事情想简单一点,的确容易解决,但你有没有想过,现如今哪个私企能够有像你说的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来造汽车?真要靠其他企业,还不是得靠国有企业,私企?恐怕没这么大的头,戴不了这么大的帽子。”
第 34 章
恋耽美
第 34 章
不过难得何老的态度很“开明”,秦唐似真似假的说道:“如果我以后为了搞活经济,干点投机倒耙的事情发发小财,何爷爷你可不要来根究我啊。”
“哦?你还想搞活经济?说的真好听呀,”何老饶有兴致的问道,“你想干点什么投机倒耙的事情,说来我听听,帮你……参谋参谋。”
狐狸还是越老越厉害,不过秦唐这只小狐狸可是成精的,哪能凭人三两句话就把自己给卖了,笑道:“我只是打个比方,呵呵,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大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为解决这个世界性的经济大难题设想了很多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城市里大搞看似无用功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东城挖条沟建设一个无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筑,又把它拆除填平,再换到西城再挖沟大搞建设,又不断的拆除填平,在这一来来回回看似莫名奇妙举动的过程当中,却解决了当时因为经济大萧条,许多人抓破脑袋也没有解决掉的社会经济问题,比如最重要的就业问题。”
何老瞠目结舌:“小宝同志,你……你怎么连这些都懂?你……你接着说。”
秦唐笑了笑,接着说道:“就业问题在任何时代,任何经济环境下,都是经济活动当中重中之重的行为,把就业问题解决掉,人民手中有了钱,继而就能带动消费,消费一上去,对生产活动的影响也就跟着上去了,生产活动渐热,生产所需原材料的购买又拉动了矿产、纺织、经济种植、畜牧等等基础经济活动,待得这一条循环的经济链一活跃起来,萧条的经济就会渐渐走出阴霾,渐渐变热,这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现在是处于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环境虽然不至于萧条,但在初级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必须的,而想要经济高速发展,是不是就需要一些无用功似的倒机倒耙行为来拉动需求,甚至带动就业呢?”
何老是何等人,当然一眼就看穿秦唐的意思,笑道:“你这小子是在为投机倒耙行为找冠冕堂皇的理由。”
“呵呵,何爷爷,我不否认,是,是在找理由,”秦唐正色道,“难道你认为我的理由不够充分吗?”
经济高速发展,这是何老他们一群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指挥者、领导者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现在这十年改革开放下来,中国经济是发展了,可是高速却谈不上。
在改革开放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一些在西方经济环境下属于很普通的炒卖行为都被看做是投机倒耙,前些年这些事情都被认做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要被严厉打击的,这几年环境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宽松,倒还好一些,而且也明显看得出来,这几年的发展速度是要比前些年快了许多。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经济活动当中的“投机倒耙”行为?这就好比一把双刃剑,用得好用得妙,就能够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添砖加瓦,但如何才能用得好,又用得妙呢?经得秦唐这么一提醒,何老才发觉,这个问题真的值得深思,
何老就纳了闷了,秦唐小小年纪,就算是有点生意头脑,做事精明一点,倒也还想得通,可这小子的眼光怎么那么具有前瞻性和宏观性,居然能够站在一个很高很广的立场上很全面的考虑问题。
中国不缺人才,但却很缺这种看待问题很有全局观的人,这小子,不是一般人,不仅不一般,简直太神化了。
秦唐虽然不知道何老怎么看他,但他倒是对于自己所谓的“远见”不以为然,觉得这没什么,做为一个“回来”人,回过头来看看二十多年的社会变迁,经济发展,从中找出毛病和不足简直是轻而易举,任谁像他一样的重生,都能做到,区别只不过是看问题的深浅而已。
这就好比现在许多所谓的专家学者教授,对于曾经的帝王将相种种的功过错失品评得头头是道,仿佛他若置身于从前,就一定能把过错剔除把功劳加倍,做一个千古明君万世贤臣,若是这些专家学者教授真是以重生人士的身份回到过去,当然能够做到,但若是像曾经的帝王将相那般只是一普通凡人,没有对未来的预知和认识,那还玩儿个屁,恐怕连替人提鞋都没有资格。
所以秦小宝也一样,若不是重生人士,那他将还是一个浑浑噩噩二十多年,到死的那一天也还是过得不知所谓,一生都充满了遗憾的人。
重生对于秦小宝来说,是种权力,也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运气,一种挥之不去就该他幸福的运气。
秦唐没有打扰陷入沉思的何老,悄悄走过去往他桌上的小盘子里抓了一把花生米,放到嘴里嚼着,这油炸花生米一嚼,目光就盯上何老的上等茅台了,居然有了想要喝两口的冲动。
秦唐心中一慌,糟了,酒量估计没遗传,这酒瘾倒是遗传回来了,这叫什么事儿。
“敢喝酒吗?”何老回了神,望着抓他花生米的秦唐,突然问道。
“呃……”秦唐想想还是摇了摇头,“不敢不敢,一喝就昏了,谁敢呐。”
“呵呵,是么,我还以为以你的胆子,应该天不怕地不怕呢,”何老叹了一口气道,“听说你以前也自己研究发动机,是受了你爸爸的影响吗?”
应该是老爸受了我的影响吧,话题又转回来,秦唐琢磨着该是时候谈一谈了,说道:“是呀,我爸爸一生致力于科研事业,就是他那种刻苦钻研的精神感染了我,所以我才学他,现在好了,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以后一汽岸江新厂,一定会创造一番辉煌,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改革建立了番不可抹灭的功绩,不过……”秦唐很深沉的叹了一口气道,“一汽现在又没把打造自主品牌的轿车看做重点,以后我爸爸行事,恐怕也还诸多阻碍啊!”
☆、正文 【第056章】两全其美
何老大惊,这小子怎么会说出这种话来,这也太老练了吧,瞇缝着眼睛道:“你从哪里听来的打造自主品牌轿车不是一汽的重点?我也是今天,也是刚才才跟你和你爸爸透的这个风,你怎么就这么说呢?”
秦唐正色道:“1985年一汽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买来一套2.2升3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线,克莱斯勒公司认定一汽此举必定是想倚仗他们的技术实力,要跟他们继续合作制造整车,便把生产线开出了1760万美元的天价,但是此举并没有阻碍一汽选择用外国汽车厂商的技术实力来合资研发打造轿车的战略目标,一汽最后选择放弃美国克莱斯勒,但却与德国大众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想必经过这几年的准备,一汽与德国大众的合作时机应该成熟了,我想用不了多久,生产就会正式上马,这才是一汽的重点项目,这个很突然的电喷式发动机技术的自主品牌轿车,相比一汽3年前就铺垫好的战略部署,怎么也不会成为重点吧?”
秦唐说的没错,在他前世的1988年5月17日,也就是这一世今年再过几个月,一汽与德国大众汽车将要正式签署奥迪100c3(第三代)轿车的技术转让协议,一汽将以许可证方式开始组装、生产奥迪100c3,这才是历史的原型,
而秦志刚把秦唐的电喷式发动机核心技术无心透出,引得何老他们一干专家学者对此举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实验成功组装生产了三辆实验车型,还打算在岸江市建立一汽新厂来生产这种发动机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轿车,这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意外。
任何一个有经验有实力的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不可能会为了一个意外而随意改变沉淀已久的战略部署,所以秦唐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何老十分不可思议:“秦小宝,你怎么会知道这些啊?”
秦唐很认真的回答道:“新闻上说的啊。”
“新闻?”何老有些不太相信的说道。
这年头的新闻不比二十一世纪,不是什么都能报,老百姓也不是什么都能看到的,像秦志军那种有机会对天津微型汽车制造厂做专访报道,那也是沾了夏利汽车的光,要不然一般大型企业的事情,特别是与长远战略目标相关的事情,外传的消息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这倒也不是有什么闭关锁国的小农姿态,而是这方面的亏吃的实在是太多了。
1964年的《中国画报》封面,照片中,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握着钻机手柄眺望远方,在他身后散布着星星点点的高大井架,铁人精神整整感动了一代人,但此照片无意中也透露了许多的秘密。
小日本的情报专家就是据此解开了大庆油田之谜,他们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衣着判断,只有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此推断大庆油田位于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
又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手柄的架式,推断出油井的直径;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推断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
有了如此多的准确情报,小日本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
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计方案时,小日本一举中标,不过庆幸的是,小日本当时是出于经济动机,根据情报分析结果,向我国高价推销炼油设施,而不是用于军事战略意图,所以这年头的大型国有企业很多时候在内部消息这个方面,都很注意,一般不会轻易外传。
不过不会轻易外传,并不代表外界就一概不知,秦唐点了点头道:“参考消息,新闻联播,这些东西我天天看,我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看过了,反正肯定有这事儿。”
秦唐的含糊倒也说得过去,一汽的事情被秦唐一言戳破,何老又陷入了沉思,打造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自有品牌轿车不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儿,但是一汽跟德国大众的战略合作,却早已经成为一汽未来这些年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岸江市另设新厂再调投资生产自有品牌轿车,已经是通过了一些阻碍才办成的,很多事情不是他何某人一言说了就算,他倒是想把打造自有品牌轿车看做重点,可是这事儿实际上却不好办呐。
秦唐哪能看不出何老很为难,他故意说这些话就是想让何老为难,他看得出来搞技术出身的何老是很在乎打造自有品牌轿车这件事儿的,但是一汽的发展却不仅仅只是打造民族品牌的事儿,还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最优最具利润的路子。
这也倒不是说自有品牌轿车就不如人德国大众,只是摆在许多人眼前的,却是德国大众多年来的技术优势、营销优势,自有品牌,好听是好听,前景也光明,可不是现在还没有实际的东西摆在台面上么,一个实打实的东西和一个看着好看但还很虚的东西相比较,是会让人很为难的。
不过你何老不为难,哪还有我秦小宝什么事儿,哪还有我秦小宝发财的机会,秦唐笑了笑道:“何爷爷,我觉得打造民族品牌这事儿,要嘛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选择一汽来生产研发好是好,可是关键得把自有品牌当回事儿啊,得把它当做重中之重来对待才行,要不然净跟着人德国大众屁股后面跑,超又超不上去,有什么意思。”
“你这话在理儿,可是……”何老苦笑着摇了摇头,“有很多东西,你还是不懂啊!”
既然说我不懂,那我就装糊涂,秦唐故意道:“嗯,我不懂,但是我觉得与其彻底让一汽来主导自有品牌轿车的研发生产,还不如放开手脚,彻底解放思想,一汽参股,但是由其他厂家来做主,这样的话一汽既可以保证跟德国大众原定的长远战略目标,又可以使得自有品牌轿车在其他厂家的主导下进行重点研发生产,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儿!”
“一汽参股?但却由其他厂家来做主?”何老大惊,“你这是什么理论?”
☆、正文 【第057章】资本运作
两家企业合作共搞生产在这年头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儿了,何老当然听懂了秦唐的意思,只不过要找一家汽车生产企业与一汽合作,但还要做主,那家汽车生产企业凭什么?有什么能耐能站在国内汽车行业的老大哥一汽头上?
“何爷爷,如果我们能把事情不要想得那么复杂,把它想简单一点,这事儿就好办了,”秦唐解释道,“合资也好,合作也罢,都是因为对方拥有己方没有的技术,或是没有的资金才会促成,一汽把战略主导放在跟德国大众的合作上,资金肯定有限得很,在那有限的资金里要再调出一笔来搞自有品牌轿车的研发生产,是很吃力的,而且也不一定搞得好,若是换一家企业来主导,那家企业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来进行自有品牌轿车的研发生产,别管它是外资也好,还是民间资本也罢,不给国家增加负担,又能把打造民族品牌这事儿给办好,在我看来,真的没有比这个选择更加完美的选择了。”
何老现在算是听明白秦唐的意思了,问道:“你的意思是说让一汽选择跟私企合作,这样既能保证资金支持,又能在私企的主导或是协助下搞好自有品牌的研发生产,秦小宝,你的这个想法实在很好,既解决了二者之间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让新厂有了资金支持,没错,一汽在两头不好兼顾的最大原因,就是资金,只要能把资金问题给解决掉,其他事情都好办,可是……”何老叹了一口气道,“像你说的把事情想简单一点,的确容易解决,但你有没有想过,现如今哪个私企能够有像你说的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来造汽车?真要靠其他企业,还不是得靠国有企业,私企?恐怕没这么大的头,戴不了这么大的帽子。”
第 34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