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官 作者:落魄三哥
第一百零九章 对症下药
仕官 作者:落魄三哥
第一百零九章 对症下药
第一百零九章 对症下药
考虑得不够全面,计划得不够周密,已经吃了一次闭门羹,这时候再死缠烂打只会适得其反。
一时半会儿也拿不出什么好主意的田院长,干脆请三师兄先众人去军区招待所休息,自己则和小娜回华新社陪师傅吃晚饭。
路上接到安晓彬一个电话,约他晚饭后出来跟闻大秘坐坐。田文建哪能不明白安晓彬的良苦用心,但还是婉言拒绝了这番好意。毕竟人走茶凉,安晓彬在的时候人家给面子,可他走了之后就难说了。
再说他从未想过当官,之前所做的那一切,只是不想看到任然陷入龙江那滩泥潭而已。至于黎志强更是跟他扯不上一点关系,不但没打过几次交道,甚至连认识都是安晓彬介绍的。
更何况印尼的事、八师兄的事、师傅的事、请专家的事、甚至肖凌的事,一件件一桩桩萦绕在心头,千头万绪,他哪有心情去给别人陪笑脸?
家属区有四排楼,前两排是阎副社长主持工作时兴建的新楼。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什么工作都必须走在前面,阎副社在j省分社干的最后一件事,就是率先推行住房改革。
偌大的j省分社,在编干部并不多,绝大部分人员都是历年来搞三产、办报纸和杂志时先后招聘的职工。正因为如此,新楼自然也就紧着干部们分配。可这次分配是要掏钱的,比集资建房好不了多少。
铁打的磨盘流水的官,像吴博澜这类子女在外地的老干部,对此并不热衷。有进步希望的干部都想着回京,也没打算在j省久留。这么一来,不但新楼没有住满,环境差一点的老楼更是没人要。轰轰烈烈的房改,到最后竟然成了本地职工们的房改。
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田文建和付建国才得以顶着师傅和老陈的名头,花七万多买下了老楼的两套房子。
很多人都说不值,毕竟房子太老太旧,价格却跟新楼差不多。李副社长那一系人甚至还在背后嘲笑说:田文建跟错了人、走错了路,给阎王爷当牛做马那么多年,到头来连新楼都住不着。
对此,田大院长是一笑置之。
在他看来能买下这两栋房子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他不但不是在编干部,甚至连普通职工都不是。房子虽然旧了点,可却在江城的闹市区,闹中取静,去哪儿都方便,怎么算怎么值得。
回到家属区已经是下午五点,下雨天路灯早已亮起,远远就看到吴博澜打着雨伞,穿着胶鞋在外面陪淘淘玩水。
“小叔,小姨,我爸爸呢?”见下车的不是付建国,淘淘就仰头瞪着二人,一脸疑惑地表情。
田大院长跟师傅微微的点了下头,就一把抱起淘淘,捏着他那小鼻子,和声细语地笑道:“叔叔就是叔叔,阿姨就是阿姨,哪有什么小叔小姨?以后不许这么叫,不然叔叔就生气了。”
“淘淘,爸爸马上回来。”
见吴博澜笑眯眯的盯着自己,小娜突然感觉有点害羞,连忙一把接过淘淘,吃吃笑道:“哎呦,我们淘淘怎么这么重啊?走……咱们一起去看妈妈都做了些什么好吃的。”
将小娜和淘淘目送进屋,吴博澜干咳了两声,指着家属区内的小径,淡淡地说道:“文建,陪我走走。”
“好的。”田文建连忙接过雨伞,搀扶着师傅,慢慢的在濛濛细雨中散步。
尽管在j省只工作了六年,但一下子说走就走,吴博澜还真有点舍不得。看着3号楼前的那片空地,每年过年弟子们携妻儿从天南地北赶来给自己拜年,欢声笑语的在空地上放烟火的情景,顿时浮现在他眼前。
女儿女婿远在海外,凭双手打拼出一番事业,除了一星期一次电话外,三五年才能回来一趟。
老伴走了之后,他除了寂寞还是寂寞。老而弥坚的火爆脾气,和对官场敬而远之的态度,不但让他没几个交心的朋友,甚至连老家的亲戚们也很少交往。
人老了,都有个盼头,吴博澜自然也不例外。女儿女婿指望不上了,对弟子们自然就格外上心。年头送走了来拜年的弟子,就盼着年尾他们再过来拜年。
从元旦开始就着手准备,忙得是不亦乐乎。每年春节都赔上好几个月工资,都被那帮讨债鬼折腾得精疲力竭,但却是吴博澜最快乐的日子。
见师傅有些伤感,田文建连忙劝慰道:“师傅,到那边又不是一个熟人都没有。我是没出息照顾不了您,不是还有七哥吗?如果晓艳姐和姐夫她们工作忙,您就去纽约住段时间,七哥保准高兴得合不拢嘴。”
“他不要工作啊?”
吴博澜冷哼了一声,唉声叹息地说道:“摄影记者干着文字记者的活儿,老七他也不容易。我去看看可以,常住就要耽误他工作了。”
“那不是还有唐人街吗?”
田大院长转过头来,一脸谄笑着说道:“听说那里跟国内是一样一样的,吃得是中餐、说得是中国话,闷得慌了就去那交交朋友,说不准还能给我找一美籍师母。”
吴博澜被这番话搞得啼笑皆非,顿时笑骂道:“你个臭小子,是不是早就盼着我走啊?”
“师傅,您要听真话还是假话?”
“当然是真话了。”
“那我还真盼着您走。”
田大院长轻叹了一口气,一脸诚恳真挚的表情,低声说道:“您老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为我们这帮不肖弟子操透了心,是该享享天伦之乐了。说句心里话,您是一个好师傅,也是一个好干部,但绝不是一个好父亲,现在就是您做好父亲的时候了。”
女儿出国,吴博澜是反对的。甚至连吴晓艳出国的钱,都是她自己借贷的。刚去美国那几年,比《北京人在纽约》描述的还要苦。甚至连结婚生子,吴博澜都没在她身边。
想到这些,吴博澜重重的点了下头,黯然神伤地说道:“我是对不起晓艳啊!她妈走得早,我整天忙着工作,根本就顾不上她。从中学到大学,全部在学校寄宿,可以说她一直是一个人过。”
又说错话了,田文建连忙岔开了话题,嘿嘿笑道:“师傅,这未尝不是一种教育方式。您想想……如果她没这些经历,能自立自强,能经得住风吹雨打吗?都是出国刷盘子,别人除了刷几十万辛苦钱之外是一事无成。可晓艳姐就不同了,不但刷出了博士学位,而且还刷出了一家资产上千万的公司。”
提起女儿的出息,吴博澜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轻拍了拍田文建的手,不无得意地说道:“在事业方面,你晓艳姐还真给我长了脸。上个月葛副社长从京城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他们随同副总理去美国访问时在使馆见着了晓艳。副总理都跟她握手合影,还热情的邀请她回国看看。”
“晓艳姐再有出息,还不是您老人家调教出来的?”
见老爷子乐了,田文建这才松下了一口气,扶着他一边往回走去,一边呵呵笑道:“等我哪天在国内混不下去了,我就去美国给晓艳姐打工。别的干不了,给她当司机兼保安总成吧?您老放心,我干两份工作只要她一份薪水,绝对物超所值。”
“你小子,就会说好听的。”
吴博澜蓦地回过头来,摇头笑道:“用你的话说是‘父母在,儿不远行’。但在我看来……你牵挂的事比这还要多。说到这我倒想起来了,卫生队那事办得怎么样?”
“不太顺利。”
田文建看了看四周,若无其事地说道:“专家教授们对我们很反感,特别是医科大学的贺教授。”
“为什么反感?”
“老军医呗,还能为什么?”
吴博澜点了点头,喃喃自语道:“这的确是个问题啊!他们那些自视清高的老家伙,连工作了几十年的医院都拒绝,更别说你们这名不正言不顺的医院了。”
田文建一愣,连忙问道:“师傅,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平时见你小子挺聪明,怎么到关键时候就糊涂了?”吴博澜狠瞪了他一眼,继续说道:“贺秉苏什么人?他可是j省医学界的泰斗,省一院的元老。负责高干病房十几年,省领导他哪个不认识?”
作为省一院元老和医科大学教授,就算贺秉苏不愿意求领导帮忙,安排孙子进医科大学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田文建这才反应了过来,顿时脱口而出道:“师傅……我明白了。辅导孙子高考,只是他拒绝返聘的借口。他肯定是看什么事情不顺眼,又拉不下面子,所以才出此下策。”
“孺子可教也。”
吴博澜满意的点了点头,感慨万千地叹道:“我虽然没跟他打过几次交道,但还听说过他的一些事情。唉……!现在像他那样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对症下药,必须得对症下药!”
田大院长眼前一亮,紧握着师傅的手,欣喜若狂地说道:“师傅,我知道该怎么办了,走……咱们回去吃饭,吃完饭我得抓紧时间做功课。”
“有什么办法?”吴博澜一愣,忍不住地问了句。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画一个美丽的蛋糕。”
吴博澜顿时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对症下药!文建,其实只要拿下了贺秉苏,那其他人都不是问题,说不定还有意外的惊喜。”
第一百零九章 对症下药在线阅读
第一百零九章 对症下药
第一百零九章 对症下药
第一百零九章 对症下药
仕官 作者:落魄三哥
第一百零九章 对症下药
第一百零九章 对症下药
考虑得不够全面,计划得不够周密,已经吃了一次闭门羹,这时候再死缠烂打只会适得其反。
一时半会儿也拿不出什么好主意的田院长,干脆请三师兄先众人去军区招待所休息,自己则和小娜回华新社陪师傅吃晚饭。
路上接到安晓彬一个电话,约他晚饭后出来跟闻大秘坐坐。田文建哪能不明白安晓彬的良苦用心,但还是婉言拒绝了这番好意。毕竟人走茶凉,安晓彬在的时候人家给面子,可他走了之后就难说了。
再说他从未想过当官,之前所做的那一切,只是不想看到任然陷入龙江那滩泥潭而已。至于黎志强更是跟他扯不上一点关系,不但没打过几次交道,甚至连认识都是安晓彬介绍的。
更何况印尼的事、八师兄的事、师傅的事、请专家的事、甚至肖凌的事,一件件一桩桩萦绕在心头,千头万绪,他哪有心情去给别人陪笑脸?
家属区有四排楼,前两排是阎副社长主持工作时兴建的新楼。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什么工作都必须走在前面,阎副社在j省分社干的最后一件事,就是率先推行住房改革。
偌大的j省分社,在编干部并不多,绝大部分人员都是历年来搞三产、办报纸和杂志时先后招聘的职工。正因为如此,新楼自然也就紧着干部们分配。可这次分配是要掏钱的,比集资建房好不了多少。
铁打的磨盘流水的官,像吴博澜这类子女在外地的老干部,对此并不热衷。有进步希望的干部都想着回京,也没打算在j省久留。这么一来,不但新楼没有住满,环境差一点的老楼更是没人要。轰轰烈烈的房改,到最后竟然成了本地职工们的房改。
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田文建和付建国才得以顶着师傅和老陈的名头,花七万多买下了老楼的两套房子。
很多人都说不值,毕竟房子太老太旧,价格却跟新楼差不多。李副社长那一系人甚至还在背后嘲笑说:田文建跟错了人、走错了路,给阎王爷当牛做马那么多年,到头来连新楼都住不着。
对此,田大院长是一笑置之。
在他看来能买下这两栋房子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他不但不是在编干部,甚至连普通职工都不是。房子虽然旧了点,可却在江城的闹市区,闹中取静,去哪儿都方便,怎么算怎么值得。
回到家属区已经是下午五点,下雨天路灯早已亮起,远远就看到吴博澜打着雨伞,穿着胶鞋在外面陪淘淘玩水。
“小叔,小姨,我爸爸呢?”见下车的不是付建国,淘淘就仰头瞪着二人,一脸疑惑地表情。
田大院长跟师傅微微的点了下头,就一把抱起淘淘,捏着他那小鼻子,和声细语地笑道:“叔叔就是叔叔,阿姨就是阿姨,哪有什么小叔小姨?以后不许这么叫,不然叔叔就生气了。”
“淘淘,爸爸马上回来。”
见吴博澜笑眯眯的盯着自己,小娜突然感觉有点害羞,连忙一把接过淘淘,吃吃笑道:“哎呦,我们淘淘怎么这么重啊?走……咱们一起去看妈妈都做了些什么好吃的。”
将小娜和淘淘目送进屋,吴博澜干咳了两声,指着家属区内的小径,淡淡地说道:“文建,陪我走走。”
“好的。”田文建连忙接过雨伞,搀扶着师傅,慢慢的在濛濛细雨中散步。
尽管在j省只工作了六年,但一下子说走就走,吴博澜还真有点舍不得。看着3号楼前的那片空地,每年过年弟子们携妻儿从天南地北赶来给自己拜年,欢声笑语的在空地上放烟火的情景,顿时浮现在他眼前。
女儿女婿远在海外,凭双手打拼出一番事业,除了一星期一次电话外,三五年才能回来一趟。
老伴走了之后,他除了寂寞还是寂寞。老而弥坚的火爆脾气,和对官场敬而远之的态度,不但让他没几个交心的朋友,甚至连老家的亲戚们也很少交往。
人老了,都有个盼头,吴博澜自然也不例外。女儿女婿指望不上了,对弟子们自然就格外上心。年头送走了来拜年的弟子,就盼着年尾他们再过来拜年。
从元旦开始就着手准备,忙得是不亦乐乎。每年春节都赔上好几个月工资,都被那帮讨债鬼折腾得精疲力竭,但却是吴博澜最快乐的日子。
见师傅有些伤感,田文建连忙劝慰道:“师傅,到那边又不是一个熟人都没有。我是没出息照顾不了您,不是还有七哥吗?如果晓艳姐和姐夫她们工作忙,您就去纽约住段时间,七哥保准高兴得合不拢嘴。”
“他不要工作啊?”
吴博澜冷哼了一声,唉声叹息地说道:“摄影记者干着文字记者的活儿,老七他也不容易。我去看看可以,常住就要耽误他工作了。”
“那不是还有唐人街吗?”
田大院长转过头来,一脸谄笑着说道:“听说那里跟国内是一样一样的,吃得是中餐、说得是中国话,闷得慌了就去那交交朋友,说不准还能给我找一美籍师母。”
吴博澜被这番话搞得啼笑皆非,顿时笑骂道:“你个臭小子,是不是早就盼着我走啊?”
“师傅,您要听真话还是假话?”
“当然是真话了。”
“那我还真盼着您走。”
田大院长轻叹了一口气,一脸诚恳真挚的表情,低声说道:“您老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为我们这帮不肖弟子操透了心,是该享享天伦之乐了。说句心里话,您是一个好师傅,也是一个好干部,但绝不是一个好父亲,现在就是您做好父亲的时候了。”
女儿出国,吴博澜是反对的。甚至连吴晓艳出国的钱,都是她自己借贷的。刚去美国那几年,比《北京人在纽约》描述的还要苦。甚至连结婚生子,吴博澜都没在她身边。
想到这些,吴博澜重重的点了下头,黯然神伤地说道:“我是对不起晓艳啊!她妈走得早,我整天忙着工作,根本就顾不上她。从中学到大学,全部在学校寄宿,可以说她一直是一个人过。”
又说错话了,田文建连忙岔开了话题,嘿嘿笑道:“师傅,这未尝不是一种教育方式。您想想……如果她没这些经历,能自立自强,能经得住风吹雨打吗?都是出国刷盘子,别人除了刷几十万辛苦钱之外是一事无成。可晓艳姐就不同了,不但刷出了博士学位,而且还刷出了一家资产上千万的公司。”
提起女儿的出息,吴博澜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轻拍了拍田文建的手,不无得意地说道:“在事业方面,你晓艳姐还真给我长了脸。上个月葛副社长从京城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他们随同副总理去美国访问时在使馆见着了晓艳。副总理都跟她握手合影,还热情的邀请她回国看看。”
“晓艳姐再有出息,还不是您老人家调教出来的?”
见老爷子乐了,田文建这才松下了一口气,扶着他一边往回走去,一边呵呵笑道:“等我哪天在国内混不下去了,我就去美国给晓艳姐打工。别的干不了,给她当司机兼保安总成吧?您老放心,我干两份工作只要她一份薪水,绝对物超所值。”
“你小子,就会说好听的。”
吴博澜蓦地回过头来,摇头笑道:“用你的话说是‘父母在,儿不远行’。但在我看来……你牵挂的事比这还要多。说到这我倒想起来了,卫生队那事办得怎么样?”
“不太顺利。”
田文建看了看四周,若无其事地说道:“专家教授们对我们很反感,特别是医科大学的贺教授。”
“为什么反感?”
“老军医呗,还能为什么?”
吴博澜点了点头,喃喃自语道:“这的确是个问题啊!他们那些自视清高的老家伙,连工作了几十年的医院都拒绝,更别说你们这名不正言不顺的医院了。”
田文建一愣,连忙问道:“师傅,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平时见你小子挺聪明,怎么到关键时候就糊涂了?”吴博澜狠瞪了他一眼,继续说道:“贺秉苏什么人?他可是j省医学界的泰斗,省一院的元老。负责高干病房十几年,省领导他哪个不认识?”
作为省一院元老和医科大学教授,就算贺秉苏不愿意求领导帮忙,安排孙子进医科大学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田文建这才反应了过来,顿时脱口而出道:“师傅……我明白了。辅导孙子高考,只是他拒绝返聘的借口。他肯定是看什么事情不顺眼,又拉不下面子,所以才出此下策。”
“孺子可教也。”
吴博澜满意的点了点头,感慨万千地叹道:“我虽然没跟他打过几次交道,但还听说过他的一些事情。唉……!现在像他那样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对症下药,必须得对症下药!”
田大院长眼前一亮,紧握着师傅的手,欣喜若狂地说道:“师傅,我知道该怎么办了,走……咱们回去吃饭,吃完饭我得抓紧时间做功课。”
“有什么办法?”吴博澜一愣,忍不住地问了句。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画一个美丽的蛋糕。”
吴博澜顿时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对症下药!文建,其实只要拿下了贺秉苏,那其他人都不是问题,说不定还有意外的惊喜。”
第一百零九章 对症下药在线阅读
第一百零九章 对症下药
第一百零九章 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