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海权 作者:终极侧位
第四百二十九章 乌兰察布防线
乌兰察布城,这座俄国人进入直隶的第一道大门仅仅的挡住了上万的俄国哥萨克骑兵和大量的仆从军。面对这个北洋军仓促布防的防线,俄国前卫骑兵在机枪和速射炮组成的防线下碰的头破血流。经过数次佯攻和侦察后,俄**官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想要攻破北洋的防线,那么就需要大量的炮兵单位和足够多的炮灰,前者是对对方阵地压制和摧毁。而后者则是用茫茫多的士兵用鲜血和生命将对方的防御兵力从复杂的堑壕体系中一点点赶出来或者消灭掉。所以他们在等,等待更廉价的炮灰和更多的支援!
虽然无论是贵族眼中的“灰色牲口”还是作为专职佣兵的哥萨克骑兵。虽然他们已经够廉价的了,但是在血腥的堑壕战和巷战中依然不够用。所以俄国人需要更加廉价的炮灰,而这些炮灰就是被外蒙古亲王们所裹挟的蒙古私兵。俄国人十分愿意用这些人去换北洋的子弹和炮弹!而炮兵增援则多是m1897式75mm加纳速射炮和一些俄国人自制的臼炮。这些东西比较容易携带。而更为悲剧的是新式速射炮的数量也严重不足,更多的则是47mm小炮和57mm小炮。
虽然重炮稀少,但是俄国人对自己的这次进攻还是信心十足的。除了他们发现北洋的重炮同样稀少外,最大的倚仗就是俄国陆军搞出来的轻炮伴随步兵突击的战术。在这套理论中,俄国人对于那些75mm以上的重炮持轻视态度。除了因为这些武器造价昂贵消耗巨大外。他们认为将大量轻炮推进到可以抵近射击的距离用火力密度消灭对手的碉堡后用海量的步兵冲破对方防线是最好的。(这点在1战中最为突出,一战开始时俄国陆军有7000多门火炮,但是重炮不到100门。而在2战中苏联的大炮兵主义也是强在透射量上,而不是距离上,这支大炮兵是用迫击炮和中口径炮撑起来的。)
而且吸收了甲午战争中清日双方的经验教训,俄国人也尽量多的装备了机枪。虽说因为距离和运输问题导致俄国人的机枪数量依然无法和北洋聂士成部相比。但是比当年的日本人可要强多了。而为了应付战壕争夺战,俄国人大量配备手枪。并且也有为莫辛纳甘换装大弹夹来提高火力持续性的。(1战德国人就使用过20发弹夹的毛瑟步枪,但是因为闭锁困难,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俄国尽量增加他们的臼炮数量。虽说迫击炮的性能更好。但是俄国人本身还是信赖结构简单耐用的武器,所以他们没有向北洋那样装备大量的新式迫击炮和掷弹筒。而是使用了相对原始的臼炮。这种比较沉重,发射困难,射程又不远的主在未来的战争中给俄国人带来了不少麻烦。当然这是后话,现在不提。
而作为防守方,直隶北洋陆军的虽然在开始布局仓促,但是在俄国人选择加强防御的时候,防守的北洋军也得到了直隶聂士成率领的一个师约1万2人的精锐部队的支援。除了正规的军队以外。因为坚壁清野而集中于此的蒙古人同样有数之众。这些人将作为后备力量和后勤人员。
得益于坚壁清野后蒙古各部带来的马队。聂士成师的后勤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甚至就连沉重的105mm榴弹炮都可以连炮带弹药一起运抵。而这些远程压制火炮在将来的战斗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当然了,也得益于这些马队的支持,突击虎特遣队也终于带着自己的一堆杂碎来到了乌兰察布。
整乌兰察布防线分成三部分,分别由外围环形工事群、城防工事群以及位于两者后方的炮群极其掩护工事。因为乌兰察布城市过小,所以为了避免那些宝贵的105mm远程火炮被压制,聂士成专门将重炮阵地设在侧后方,同时用于掩护自己的补给线和后路,毕竟俄**队及其仆从军的总量是北洋守军的2倍多。而且多为骑兵,所以聂士成需要尽可能的扩大防御区,防止对方的包抄和迂回。
聂士成非常明白。仓促构筑的大纵深堑壕体系的前线阵地其实是很脆弱的,前沿阵地其实是为了消耗对方而存在的。既然是消耗,那么堑壕争夺战将不可避免,与人高马大的俄国人拼刺刀,显然是意见比较吃亏的事情。所以在来之前,聂士成专门购置了大量的战斗手枪,这种被称为盒子炮的东西在近战中威力惊人。但是聂士成可能感觉还是不够,于是在多次软磨硬泡后,这位北洋的宿将居然从徐杰那里搞到了一种新研制出来的近战武器,被称为——战场扫把的冲锋枪!
这依然是徐杰剽窃的产物。而剽窃对象就是世界上第一种大量装备的冲锋枪mp18!(历史上意大利人曾经在1915年装备了一种16磅重的双管轻机枪。有人认为这是第一种冲锋枪。当然了,比较奇葩。)虽然在穿越过来后,徐杰就弄出了驳壳枪作为近战武器,但是毕竟毛瑟手枪是手枪的底子。而且设计上有些复杂。在连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枪击的磨损。而且射速也偏慢。在加上造价的问题。导致了这种东西只能作为一种过渡,而不能成为战场上的真正主力。为此,mp18应运而生。当然了,在这个位面上这款冲锋枪被称为99式冲锋枪。0815米的长度,533kg的重量(带有32发螺旋弹鼓)。还有400发每分钟的射速,让这件武器成为近战中的王者!当然了。为了增加这件武器的杀伤力,徐杰放弃了原有的高初速但是杀伤力较低的贝鲁姆9mm子弹。毕竟面对人高马大的俄国士兵,停止作用要是弱的话可就不好用了!
本来徐杰打算按照1战中德国步兵中10比1的比例配属冲锋枪。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在战场开始的时候,徐杰手中只有600支不到的冲锋枪。而聂士成可以分到的更是稀少。只有150支。这基本上就是一个连也就2到3支的样子。如此低的比例让聂士成不得不好好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子弹喷淋器”和持有它的冲锋枪手。为此,聂士成的各连专门成立了以一名冲锋枪射手为主的5人战斗小组。
其中一名冲锋枪射手携带一支99式冲锋枪。同时还穿着一副冲压而成的龙虾甲(就像龙虾后半段那样用一层层薄钢板叠加互助躯干。里面有内衬,用于挡住碎裂的弹片。这东西在一战中成为了法国机枪手的配属装备之一。)这东西肯定扛不住近距离的步枪子弹,但是对于手枪来说却足够了。毕竟俄国人也不傻,进入堑壕后有手枪多半会使用手枪,而不是在战壕中不易施展的步枪。剩下的一个人将是弹药手兼副射手。 考虑到冲锋枪的射速问题以及伤兵的替换。为每支冲锋枪配一个副射手将是十分必要的。而剩下三个人则是手持步枪和进攻手雷提供保护的掩护力量。用于应对肉搏战和其它突发情况。这三个人除了每人一支步枪以外,都携带有手枪。而在这个箭头之后的,将是小队的其它成员。
在增加了冲锋枪这种近战利器的同时,北洋陆军同样增加了类似掷弹筒和迫击炮这些曲射武器的数量。北洋方面的重炮也不多,所以为了提高火力密度也必须依靠这些中近距离武器。不过因为有徐杰这个穿越者,所以北洋陆军的炮火更强调多层拦截火力,注意阻断对方的增援和压制后续部队。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聂士成师首批装备了120mm重型迫击炮。这种战斗全重达350kg,炮管长度19米,发射g高爆弹的大杀器成为了聂士成部除105mm榴弹炮以外最强大的武器。而如果仅仅算投射量的话,这种重型迫击炮的火力远高于105mm榴弹炮!如果不是因为射程有些近只有3500米。这种武器都可以用来压制对方的75mm速射炮了!
当然了,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武器,聂士成专门为这些火炮设计了防护精良的炮巢,并且布置了数个暗堡为其提供保护,甚至连交通壕也是相对独立的,整个炮兵位置也比较靠后,布置在2线阵地和3线阵地之间。最后为了防备万一被突破。聂士成还为每个跑组配了专门的推车。用于运输弹药和快速转移。
1899年8月28日,在俄国远东舰队折戟东太平洋后半个多月后,北洋和俄国双方的第一场陆军较量也在广阔的内蒙古高原上拉开了序幕。在晨光中,俄国人准备着,他们把各种火炮推进实现准备好的炮巢中。所有参与进攻的俄国部队都下马充当步兵作战。高头大马在地雷和堑壕面前除了当靶子就是当靶子。他们顺着事先挖好的交通壕运动到前线,然后准备发起进攻。1899年第一场大规模陆战的序幕在缓缓拉开!
感谢专看公众版和爱国者55的打赏!
第四百二十九章 乌兰察布防线
第四百二十九章 乌兰察布防线
乌兰察布城,这座俄国人进入直隶的第一道大门仅仅的挡住了上万的俄国哥萨克骑兵和大量的仆从军。面对这个北洋军仓促布防的防线,俄国前卫骑兵在机枪和速射炮组成的防线下碰的头破血流。经过数次佯攻和侦察后,俄**官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想要攻破北洋的防线,那么就需要大量的炮兵单位和足够多的炮灰,前者是对对方阵地压制和摧毁。而后者则是用茫茫多的士兵用鲜血和生命将对方的防御兵力从复杂的堑壕体系中一点点赶出来或者消灭掉。所以他们在等,等待更廉价的炮灰和更多的支援!
虽然无论是贵族眼中的“灰色牲口”还是作为专职佣兵的哥萨克骑兵。虽然他们已经够廉价的了,但是在血腥的堑壕战和巷战中依然不够用。所以俄国人需要更加廉价的炮灰,而这些炮灰就是被外蒙古亲王们所裹挟的蒙古私兵。俄国人十分愿意用这些人去换北洋的子弹和炮弹!而炮兵增援则多是m1897式75mm加纳速射炮和一些俄国人自制的臼炮。这些东西比较容易携带。而更为悲剧的是新式速射炮的数量也严重不足,更多的则是47mm小炮和57mm小炮。
虽然重炮稀少,但是俄国人对自己的这次进攻还是信心十足的。除了他们发现北洋的重炮同样稀少外,最大的倚仗就是俄国陆军搞出来的轻炮伴随步兵突击的战术。在这套理论中,俄国人对于那些75mm以上的重炮持轻视态度。除了因为这些武器造价昂贵消耗巨大外。他们认为将大量轻炮推进到可以抵近射击的距离用火力密度消灭对手的碉堡后用海量的步兵冲破对方防线是最好的。(这点在1战中最为突出,一战开始时俄国陆军有7000多门火炮,但是重炮不到100门。而在2战中苏联的大炮兵主义也是强在透射量上,而不是距离上,这支大炮兵是用迫击炮和中口径炮撑起来的。)
而且吸收了甲午战争中清日双方的经验教训,俄国人也尽量多的装备了机枪。虽说因为距离和运输问题导致俄国人的机枪数量依然无法和北洋聂士成部相比。但是比当年的日本人可要强多了。而为了应付战壕争夺战,俄国人大量配备手枪。并且也有为莫辛纳甘换装大弹夹来提高火力持续性的。(1战德国人就使用过20发弹夹的毛瑟步枪,但是因为闭锁困难,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俄国尽量增加他们的臼炮数量。虽说迫击炮的性能更好。但是俄国人本身还是信赖结构简单耐用的武器,所以他们没有向北洋那样装备大量的新式迫击炮和掷弹筒。而是使用了相对原始的臼炮。这种比较沉重,发射困难,射程又不远的主在未来的战争中给俄国人带来了不少麻烦。当然这是后话,现在不提。
而作为防守方,直隶北洋陆军的虽然在开始布局仓促,但是在俄国人选择加强防御的时候,防守的北洋军也得到了直隶聂士成率领的一个师约1万2人的精锐部队的支援。除了正规的军队以外。因为坚壁清野而集中于此的蒙古人同样有数之众。这些人将作为后备力量和后勤人员。
得益于坚壁清野后蒙古各部带来的马队。聂士成师的后勤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甚至就连沉重的105mm榴弹炮都可以连炮带弹药一起运抵。而这些远程压制火炮在将来的战斗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当然了,也得益于这些马队的支持,突击虎特遣队也终于带着自己的一堆杂碎来到了乌兰察布。
整乌兰察布防线分成三部分,分别由外围环形工事群、城防工事群以及位于两者后方的炮群极其掩护工事。因为乌兰察布城市过小,所以为了避免那些宝贵的105mm远程火炮被压制,聂士成专门将重炮阵地设在侧后方,同时用于掩护自己的补给线和后路,毕竟俄**队及其仆从军的总量是北洋守军的2倍多。而且多为骑兵,所以聂士成需要尽可能的扩大防御区,防止对方的包抄和迂回。
聂士成非常明白。仓促构筑的大纵深堑壕体系的前线阵地其实是很脆弱的,前沿阵地其实是为了消耗对方而存在的。既然是消耗,那么堑壕争夺战将不可避免,与人高马大的俄国人拼刺刀,显然是意见比较吃亏的事情。所以在来之前,聂士成专门购置了大量的战斗手枪,这种被称为盒子炮的东西在近战中威力惊人。但是聂士成可能感觉还是不够,于是在多次软磨硬泡后,这位北洋的宿将居然从徐杰那里搞到了一种新研制出来的近战武器,被称为——战场扫把的冲锋枪!
这依然是徐杰剽窃的产物。而剽窃对象就是世界上第一种大量装备的冲锋枪mp18!(历史上意大利人曾经在1915年装备了一种16磅重的双管轻机枪。有人认为这是第一种冲锋枪。当然了,比较奇葩。)虽然在穿越过来后,徐杰就弄出了驳壳枪作为近战武器,但是毕竟毛瑟手枪是手枪的底子。而且设计上有些复杂。在连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枪击的磨损。而且射速也偏慢。在加上造价的问题。导致了这种东西只能作为一种过渡,而不能成为战场上的真正主力。为此,mp18应运而生。当然了,在这个位面上这款冲锋枪被称为99式冲锋枪。0815米的长度,533kg的重量(带有32发螺旋弹鼓)。还有400发每分钟的射速,让这件武器成为近战中的王者!当然了。为了增加这件武器的杀伤力,徐杰放弃了原有的高初速但是杀伤力较低的贝鲁姆9mm子弹。毕竟面对人高马大的俄国士兵,停止作用要是弱的话可就不好用了!
本来徐杰打算按照1战中德国步兵中10比1的比例配属冲锋枪。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在战场开始的时候,徐杰手中只有600支不到的冲锋枪。而聂士成可以分到的更是稀少。只有150支。这基本上就是一个连也就2到3支的样子。如此低的比例让聂士成不得不好好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子弹喷淋器”和持有它的冲锋枪手。为此,聂士成的各连专门成立了以一名冲锋枪射手为主的5人战斗小组。
其中一名冲锋枪射手携带一支99式冲锋枪。同时还穿着一副冲压而成的龙虾甲(就像龙虾后半段那样用一层层薄钢板叠加互助躯干。里面有内衬,用于挡住碎裂的弹片。这东西在一战中成为了法国机枪手的配属装备之一。)这东西肯定扛不住近距离的步枪子弹,但是对于手枪来说却足够了。毕竟俄国人也不傻,进入堑壕后有手枪多半会使用手枪,而不是在战壕中不易施展的步枪。剩下的一个人将是弹药手兼副射手。 考虑到冲锋枪的射速问题以及伤兵的替换。为每支冲锋枪配一个副射手将是十分必要的。而剩下三个人则是手持步枪和进攻手雷提供保护的掩护力量。用于应对肉搏战和其它突发情况。这三个人除了每人一支步枪以外,都携带有手枪。而在这个箭头之后的,将是小队的其它成员。
在增加了冲锋枪这种近战利器的同时,北洋陆军同样增加了类似掷弹筒和迫击炮这些曲射武器的数量。北洋方面的重炮也不多,所以为了提高火力密度也必须依靠这些中近距离武器。不过因为有徐杰这个穿越者,所以北洋陆军的炮火更强调多层拦截火力,注意阻断对方的增援和压制后续部队。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聂士成师首批装备了120mm重型迫击炮。这种战斗全重达350kg,炮管长度19米,发射g高爆弹的大杀器成为了聂士成部除105mm榴弹炮以外最强大的武器。而如果仅仅算投射量的话,这种重型迫击炮的火力远高于105mm榴弹炮!如果不是因为射程有些近只有3500米。这种武器都可以用来压制对方的75mm速射炮了!
当然了,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武器,聂士成专门为这些火炮设计了防护精良的炮巢,并且布置了数个暗堡为其提供保护,甚至连交通壕也是相对独立的,整个炮兵位置也比较靠后,布置在2线阵地和3线阵地之间。最后为了防备万一被突破。聂士成还为每个跑组配了专门的推车。用于运输弹药和快速转移。
1899年8月28日,在俄国远东舰队折戟东太平洋后半个多月后,北洋和俄国双方的第一场陆军较量也在广阔的内蒙古高原上拉开了序幕。在晨光中,俄国人准备着,他们把各种火炮推进实现准备好的炮巢中。所有参与进攻的俄国部队都下马充当步兵作战。高头大马在地雷和堑壕面前除了当靶子就是当靶子。他们顺着事先挖好的交通壕运动到前线,然后准备发起进攻。1899年第一场大规模陆战的序幕在缓缓拉开!
感谢专看公众版和爱国者55的打赏!
第四百二十九章 乌兰察布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