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金手指 作者:圣者晨雷

    第九十七章 惊蛰雷响动九渊

    大宋金手指 作者:圣者晨雷

    第九十七章 惊蛰雷响动九渊

    第九十七章  惊蛰雷响动九渊

    杨妙真所挂念的赵与莒,坐在一顶小轿之中。他掀开轿帘,有些怅然地望着外头的街道、行人,虽然他可以看到外边,但他知道,自打他选择了这条道路,外边的这一切便不属于他了,他过的将是牢中鸟一般的生活。

    这是在庆元府昌国县,也即是沿海制置使驻军之地。上次临安之行,虽然史弥远私心之中已是属意于他,可是因为全保长大张旗鼓的缘故,最终赵与莒兄弟还是被送回了山阴。此事令全保长极是羞惭,四邻也多有讥嘲者。赵与莒兄弟回乡过完年之后,余天锡再次到了虹桥里,偷偷将赵与莒带走,有过一次教训,全保长这次自然不敢声张。

    余天锡也没有把赵与莒带回临安,而是带回他的家乡庆元府昌国县,由他母亲照看,并且教导赵与莒宫庭礼仪。此地距悬岛并不远,不过赵与莒还是尽可能深居简出,更是尽量避免与悬岛联系。

    他知道自己身边定然布满了眼睛,史弥远绝不会将他摆在此处便不再关注了。

    路旁熙熙攘攘的人流来来往往,因为悬岛的缘故,这昌国县极为繁华,在悬岛之上赚得钱的沿海制置使军士,还有来此收购刻钟、洋布和玻璃的商贾,让这昌国县远胜一般县城。

    赵与莒正要放下轿帘,突然听得路旁有人“咦”了声,他侧过头去,却看到胡福郎吃惊地盯着他。

    赵与莒苦笑了一下,没想到自家出来晃一晃,还是会被熟人遇上,不过遇上胡福郎倒是无妨,他原本便是全家远亲,史弥远便是查也查不出什么破绽来。故此他踩了一下轿底,抬轿子的两人放下轿子,他自轿中出来,向胡福郎行了一礼:“九哥原来也在此处!”

    胡福郎神情惊讶,自己常驻于昌国,正是赵与莒的安排,他前些时日让杨妙真带来的信,说是将会有段时日不再来,为何又突然乘轿出现在此?

    “与莒,你如何……”他是个极机灵的,只道是赵与莒被人挟持,故此看了那两个轿夫一眼,两个轿夫虽说面露不耐之色,目光倒不凶狠,这让他有些放心,看了看周围,一个义学少年也没有,这又让他不解。

    “九哥,我如今在此求学。”赵与莒悄然挤了一下眼,让胡福郎不要多说话,胡福郎会意,拱手道:“与莒在此求学,何不让人告诉愚兄一声,也好有个照应。”

    “不敢麻烦九哥,九哥店铺依旧在原处?”赵与莒道。

    “正是,与莒若是有暇,不妨到我这来。”

    赵与莒不敢多做耽搁,两人拱手话别,望着赵与莒消失在轿子中,胡福郎皱紧眉,心中突的一紧。

    跟在赵与莒身边的,分明不是郁樟山庄的人,虽说山庄三期之后的义学少年他都叫不出名字,但赵与莒身边的却不然,大多他都认识。这些年来,托着赵与莒的福,他专售继昌隆的生丝与绸缎、江南制造局的刻钟,已经为自己置办了大量家当,虽说赵子曰、孟希声先后分去了他不少权柄,不过他对自家的境地已经极是满意。可他也明白,自家有今天,皆是赵与莒之力,离了赵与莒的支持,凭着这几年的积蓄,他还是可以当个足谷翁,却未必能更进一步了。

    他的利益,与赵与莒是紧紧绑在一起的,在义学少年长成之后,赵与莒对他的倚重不如以往,可在胡福郎心中,却如同当初开“保兴”时一般。

    他正思忖当如何是好时,旁边有人拉着他道:“胡掌柜,你为何还在此处发愣,快上楼吧,今日愚兄做东,你无论如何也得给小弟这个面子。”

    胡福郎拱手道:“小弟临时有事,须得回去一趟,陈兄还请见谅。”

    那人原本请他吃酒,是想借着他的关系多收些刻钟,闻得此言不免失望,还待再劝之时,胡福郎已经匆匆离开了。

    他走时匆忙,却未发觉有人跟在身后,回到自家店铺之后,他写了封信,刚唤来仆人,想让他送去悬岛,忽然又觉如此不妥,便起身想要自己送出去。

    出门不久,他终于发觉有个人跟在自己身后。那人自与赵与莒偶遇起便一直跟着他,他偏偏是个极好的记性,对人可以说是过目不忘。发觉那人跟着后他心中再次一凛,确信赵与莒真的遇着了麻烦。

    他是个极小心的人,当下便改了主意,借着自己熟悉周围情形,甩脱了跟着之人,乘船离了定海,连夜兼程赶回山阴。当他赶到郁樟山庄后,他才自赵与芮口中得知一切,这才恍然大悟。

    “据说朝庭有意为沂王择嗣,莫非与莒能入嗣沂王府?”知道赵与莒并无妨碍之后,胡福郎心中暗想,他来山阴时匆忙,回昌国时却没有那般紧张了。

    他并不知道,就在他回昌国的途中,有关赵与莒与他见面之事便被呈到了史弥远桌前。

    “是与莒舅家远亲?”看到那份陈条,史弥远皱了皱眉。

    赵与莒极合他的心意,不仅因为他觉得这少年性子迟缓,便于他操纵,更是因为余天锡与他说起过的种种异端。他极信天意的,故此才会笃拜佛释,觉得若是赵与莒在手,他之大计定然能成。因此之故,他才对赵与莒格外关注。

    条陈上写的极详细,包括早年胡福郎曾经替郁樟山庄开“保兴”之事都写得分明,就连最后“保兴”为人所迫,不得不关张也有记载。史弥远算了算时间,当时赵与莒才值七八岁,这磨坊或许是他玩出来的,但开“保兴”定然是与他无关,想来应是他母亲为了维持家业所为。若赵与莒真是天纵之才,又怎么会被区区行首所迫,不得不关了能为自家生财的粮铺?

    心中虽如此想,史弥远还是觉得,让赵与莒继续呆在昌国已经不妥了,他唤来余天锡,没有与他提起胡福郎之事,而是问道:“纯父,那少年在你家有多久了?”

    “回禀相公,已经有两个多月了。”余天锡笑着拱手:“相公便是不问,学生要也说的,家母有信来,说是他已学得差不多了,便是一手字,也大有长进。”

    “看来倒真是静心苦学了。”史弥远微微一笑:“纯父,明日辛苦你回去一趟,将他接回临安吧。”

    听得此言,余天锡心中大喜。他久居相府,自然也习得一些史弥远权术本领,知道此事若成,那便是拥立之功,史弥远固然将因此而权势永固,便是他论功行赏起来,也少不得分一杯羹。

    自临安往昌国,不过是数日功夫便一个来回,当赵与莒再次踏入临安城门后,他才松了口气。

    自己韬光养晦,终于到了这一步。

    在临安住了几日,眼见三月就要过去,赵与莒终于等来圣旨,原先的沂王嗣子赵贵和改名为赵竑,成为皇子,而他则被选入沂王府为嗣。

    这消息经郁樟山庄传到流求时,已经是大宋嘉定十四年的五月了,将消息传来的是孟希声。

    “此言……此言当真?”

    杨妙真便是再能想,也想不到那个总是冷着脸一本正经模样的少年,分离不足半年之后,竟然成了王府嗣子,她反复问了孟希声数遍,孟希声也不着恼,满脸是笑地道:“自然是真,霍重城在行在得的消息,立刻传了来,难怪官人说将有大事,原是要入嗣王府!”

    他们这些义学少年,也由衷地为赵与莒高兴。

    “官人可曾传出信来?”杨妙真则是喜忧差半,她定了定神,抱着一线希望问道。

    “不曾传出信来,不过,阿妤姐被接进了沂王府。”孟希声看了杨妙真一眼,想到赵与莒写的最后一封信,如实将情形告诉她道。

    杨妙真先是心中一酸,接着又觉得欢喜,到了王府里用不着打打杀杀,她跟去用处不大,倒是韩妤,既细心又谨慎,当更能为赵与莒臂助。她喃喃了好一会儿,突然说道:“好生生的当什么王子,哪有在这流求逍遥自在!”

    孟希声忍着笑,拱手道:“小人怕四娘子担忧,故此亲来淡水告知此事,四娘子,这些时日咱们流求还好么?”

    “自然好,有俺在,如何会不好?”杨妙真哼了一声。

    这半年来,她在流求并未闲着,想到此处,她又笑道:“审言,你来得正好,且住上些日子,我们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孟希声先是一怔,接着明白她所指之事,吃惊地道:“真的?”

    “正是,以给五十亩熟田安家、妻儿终生由流求养护、回来之后无论生死皆给金元券一千元为赏格,招集齐了人手。”杨妙真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便是那个邓肯,也说要为他家儿子赚块封地。”

    孟希声沉默了一会儿,摇头苦笑道:“若此事不是官人交待,我无论如何也要阻止,太过冒险了些,咱们如今并不缺田地,也不缺钱财,何必要冒这般大险?”

    “自俺到郁樟山庄起,便未曾见到你家官人说错过,他说此事事关重大,比起咱们开拓流求也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定然是如此的了。”杨妙真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向西北方向:“审言,你留下来也可以送他们一送。”

    “只好如此了……还有件事情,好教四娘子欢喜。”孟希声觉得心中沉重,忙摇了摇头,将那困扰之事抛开,指着码头方向道:“也是官人吩咐过的,小人花费了两年时光,耗费价值数十万贯铜钱,总算得手了,四娘子要不要去看看?”

    “何物如此之贵?”杨妙真有些兴致缺缺:“俺对那些海外奇珍并无兴趣,数十万贯……花费得也特多了些。”

    “四娘子可莫后悔,此物你说没有兴趣,我便又回船拉走了。”

    见他如此说,杨妙真觉得反正也无甚急事,便起身道:“随你去看看,若是不对俺脾气,莫怪俺给你一枪。”

    二人出了杨妙真住所,杨妙真要骑马,孟希声却说想看看这淡水街景,故此二人步行出城。此时淡水建城已经有五年,当初种下的树苗,如今已经长得高大了,此时又是温度适宜,行走在淡水街道上,孟希声只觉得心旷神怡。

    自规划时起,淡水便借鉴了大量后世城市建设内容,完整的下水道系统与垃圾处理设施,使得整座淡水城的街道极干净。一般的牛马等大型牲畜,都是不能进入城区,而只能在城中一侧,即使是进了城,若有粪便,也立刻有基建队的年老体弱者将之清理干净。因为水泥生产不断扩大,淡水的水泥路面也扩大到了六米——这是自义学少年在淡水开办学堂之后,便迅速推广一套全新的度量衡,初到流求来的人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但对义学少年和淡水初等学堂里毕业出来的人而言,这些都不成问题。

    即使是出了城,街道也没有变窄,杨妙真因为心中无可无不可,故此行得不快,指点着周围道:“如今淡水粮食已经吃不完,宜兰开出的田亩更多,方有财与我商议,要将粮田改种棉花、桑树,你说如何?”

    “那自然是好的,棉花可以织布,桑叶可以养蚕,到时候我将之送往倭国,再自倭国换回黄金白银来。”孟希声笑眯眯地道:“咱们家要养的人越来越多,粮食虽是能自给自足,衣物也无需外求,可铁器矿藏,却总也不够。”

    “这岛上铁矿不好,欧老根不只一次抱怨,说是铁料不足。”杨妙真深以为然:“你还需自倭国多换些倭铁才是。”

    “小人知道。”孟希声道。

    “你究竟运来了什么……”见他直到此处仍是故弄玄虚,不肯说出究竟运来了什么,杨妙真终于急了:“俺又不是买你货的商人,你再卖关子,俺也不可能多出价钱!”

    孟希声先是一愣,然后摇头苦笑:“确实是小人的毛病,总盘算着如何吊起别人胃口,好将价钱抬得更高些。”

    “那你便说,究竟是何物?”

    “拉上岸了么?”孟希声没回答,而是扯着嗓子向码头处的水手长喊道。

    “上岸了上岸了,就在棚子里!”那水手长回答。

    “四娘子,请看吧。”孟希声向码头边的棚子一指,杨妙真性急,也不等他,三步两步跑了过去,然后“啊”的一声惊呼。

    第九十七章 惊蛰雷响动九渊在线阅读

    第九十七章 惊蛰雷响动九渊

    第九十七章 惊蛰雷响动九渊

章节目录

大宋金手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圣者晨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圣者晨雷并收藏大宋金手指最新章节